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四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乡村春潮涌风劲扬帆正当时

----婺源县2010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婺源县,地处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2010年,婺源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生态优势为支撑,突出抓好旅游业、低碳工业、生态农业,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度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7.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4.32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增幅达30.9%。收入结构日趋合理,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7.5%,高于省、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乡镇经济不断壮大, 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乡镇6个,过亿元乡镇1个。

二是旅游产业提质提速取得实效。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婺源旅游综合服务

区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国际大酒店对外开张营业,裕和颐园度假酒店基本完工,水印长滩休闲度假酒店、国际赛车场、朱子龙尾砚文化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有序推进,江岭、篁岭、五龙源、鸳鸯湖、洪村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景区品位大为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启动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出台了乡村农家乐规范经营标准,倡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标准化服务。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机制,加强了旅游秩序整治,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促进了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积极开展旅游推介和展演活动,在全国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发人民画报婺源特刊,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民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2010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梦里老家”婺源旅游品牌推广荣获江西省旅游创意奖,婺源旅游线路被列入中国世博官方旅游推荐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0%、15%和37.7%。

三是低碳工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工业项目顺利推进。茶浓缩汁及茶粉深加工、新大泽藻类保健品、统一矿泉水、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有机硅等一批大项目顺利签约;中呈光电单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创盛电子绿碳化硅微粉、胜利塑胶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年内顺利建成投产;州际公司863电子芯片项目进行了试产;完成了游山水泥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和沃尔顿陶瓷、百源木业三个国家补助技改项目。“一园两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工业园区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基本完成主体

工程,园区建成面积拓展到3.69平方公里,被列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新引进入园项目13个,入园企业达8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增长50%。太白、镇头两个工业集中发展小区建设开始启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亿元,上交税金达1.2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8.4%、40%和27.9%;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8家,新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5 家,总数达9家。

四是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27万亩,总产达10.9万吨。茶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实施了万亩标准化良种茶园改造、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等项目,启动了婺源绿茶出口加工区建设,全年加工贸易量达2.6万吨,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成为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婺源绿茶荣获“江西绿茶特别金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达97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联系带动农户3.66万户,实现产值4.47亿元。

二、注重科学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争取到国家支持项目42个,到位无偿资金1.03亿元。包装储备各类项目200余个,其中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项规划项目22个,列入“市双千工程”项目55个。积极破解“用地、拆迁、融资”三大难题,获批建设用地603亩,拆迁房屋10.5万平方米,新增政府性融资

1.8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15个,完成投资18.5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度同比提高38%和80%,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合福铁路建设全线动工。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继续推行了招商引资风险保证金制度,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重大项目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104个,实际进资14.4亿元,增长30.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进资4.36亿元,增长106.6%,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实际进资10.14亿元,增长39.3%,两项指标增幅列全市前茅。新批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2397万美元,增长22%。新批外贸自营出口企业5家,实现外贸出口5560万美元,增长95.2%。

三是城镇化建设阔步前进。按照以县城为核心,示范镇为骨架,一般乡镇和生态景观村为基础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一百个生态景观村”的三级城镇框架体系。完成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火车站片区、旅游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规的评审工作,千年古城保护区武营、宝婺两个广场,行政新区路网和文化广场北侧整体开发项目平稳推进,自来水厂异地改扩建、城东安置区、星江湿地公园、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基本完工,全年完成城镇化建设投入22.2亿元。启动了江湾省级示范镇、清华和赋春两个市级示范镇及107个生态景观村建设。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获全市综合先进。对全县355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乡村环境

不断优化。

四是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年来,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建设,先后在香港、厦门、北京、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组织开展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推介活动,成功争取到CCTV中国年度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8块,江西省园林县城、全省双拥模范县等省级招牌5块。“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已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

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全年投入民生工程的财政资金2.0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1.4%;民生工程八个方面的78件实事全面落实。新增城镇就业6728人,城镇就业率达96.5%,“零就业家庭”安置率为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突破亿元大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参保人数达18.76万人,3.56万名年满60周岁老人领取养老金2345万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建廉租住房220套,9.7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深入开展。教育体育工作再创佳绩,接受省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荣获优秀等次。成功举办了建国以来的全县首届运动会,承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