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纳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式二,被动句式三,省略句式四,倒装句式五,固定句式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①皆(此,乃,是,则)……也○此天子气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臣本布衣《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所以……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事『所以』

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③者……也(其中"者"表停顿, "也"表判断) ○亚父者,范增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⑤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

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 )

⑥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

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予本非文人画士……(龚自珍《病人馆记》)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概括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概括

文言文常见句式概括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等五种。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文言文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省略句,状语后置

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判断句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是天下之大贼也。

7、此帝王之资也。

8、梁将即楚将项燕。

10、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4、刘备,天下枭雄。

判断句

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者,……也。

2)……,……也。

3)……者,…… 。

4)……者也。

5)“是······也”式

6)“此······也”式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5)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高一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使其与现

代汉语有所区别。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对于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本文

将对高一学生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帮助同学们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主谓句

1. 主谓结构简单明了,常用于叙事、描写等句子中。

例:君臣之间,如手足一体,相辅相成。

2. 主谓句中常使用的谓语动词有“为”、“是”等。

例:人之初,性本善。

二、主谓宾句

1. 主谓宾句是文言文中使用最普遍的句式结构,常用于表达行为或

感受。

例:吾乃斯人,亦有为数朝在位之后。

2. 主谓宾句中的宾语常常具体明确,往往是指人或物。

例:先圣之所以教我如此,无非是望我长大后能够承担重任。

三、主系表句

1. 主系表句的谓语动词是系动词,常见的系动词有“是”、“为”等。

例:花儿开放,一片香气四溢。

2. 主系表句多用于描述状态、性质等。

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主谓状句

1. 主谓状句的谓语动词常由谓语和状语构成。

例:他大步走来,笑眯眯地对我说。

2. 谓语后的状语用来修饰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方式、时间、原

因等。

例:望雨欲决,瑟缩胆战。

五、并列句

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主谓宾结构连接而成的句子,多用并

列连词连接。

例:君子有三乐,朋友之乐、尊长之乐、志业之乐。

六、插入句

插入句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句式,用于插入附加信息或表达感叹、疑问等情感。

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七、独立结构句

独立结构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独特的句式,常用于表示感叹、问候、祝愿等情感。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对仗句:即对称句,句子结构对称,常用于表达对立或呼应的意义。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平行句:句子结构平行,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成分,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例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3.修辞句:通过修辞手法增加文采和表现力,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现象句: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以揭示作者的情感或意境。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反复句: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式,加强表达的力度。例如:“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些文言文句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通过华丽的修辞、优美的语言构思,展现出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在学习文言文时,理解和掌握这些句式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提高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句式总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一、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之一。固定句式在解题的很多时候,可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是文言文固定句式的汇总。

(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

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

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例如:

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例如: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1)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失街亭》)

(2)奈何取之尽锚株,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愚会移山》)

6.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如:

巫姻、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了(《西门豹治邺》)

7.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何如”还经常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怎么样”。例如: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2)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右军胜林公。”(《世说新语》)

8.何遵,表示问原因,译为“怎么”。例如:

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1.不亦……乎,译为“不是……吧”。例如:

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

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

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常见的句式结构被广泛使用,这些句式结构不仅使文章更加凝练、精确,还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是文言文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式结构。简单的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通常出现在句首,谓语则紧随其后。

例如:

春风吹拂着大地。——《离骚》

在这个例子中,“春风”为主语,“吹拂”为谓语。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常被用于叙述、描写等。

二、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结构,用于表示动作的行为者、行为和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主谓宾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例如:

吾爱读书。——《齐桓公谏犬戎》

在这个例子中,“吾”为主语,“爱”为谓语,“读书”为宾语。这种句式结构常用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感情等。

三、主谓宾补结构

主谓宾补结构在文言文中也十分常见,该结构通过宾补来对动作进行补充、进一步的说明。

例如:

吾欲言之而止。——《蟋蟀》

在这个例子中,“吾”为主语,“欲言之而止”为谓语宾语,宾语“言之”进一步解释了主谓的内在关系。这种句式结构常用于表达思想的复杂

性和深度。

四、主谓宾定状结构

主谓宾定状结构在文言文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通过加入定语和状语对句子进行修饰和补充。

例如:

窗间谷风通。——《齐宣王问疾》

在这个例子中,“窗间”为主题,“谷风”为宾语,“通”为谓语。副词“通”起到状语的作用,修饰了谓语的动作方式。

五、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或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文章导读】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供您参考和借鉴。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

①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

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4.“者~也”都不用。如:

①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如:

①臣乃市井鼓*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②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

(二)被动句的格式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孰与君少长?(固定格式,孰与,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谁)……?”)译: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鸿门宴》)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固定格式,相当于“有所以”,意思是:有用来……的)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荆轲刺秦王》)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固定格式,相当于“无所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译:大家都惊慌失措,没有用来击打荆轲的兵器。(《荆轲刺秦王》)

4、为之奈何? ( 固定格式,奈何,表示询问,意思是“如何”“怎样”。)译:这件事怎么办?( 《鸿门宴》)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译]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

【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

【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译]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

【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译]问女儿在想什么?问女儿在惦记什么?

5.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译]虞姬啊虞姬拿你怎么办?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他的妻子怀疑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量,就连山的九牛一毛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

2、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

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高考文言文句式整理

高考文言文句式整理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

翻译题选择题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1.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5.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人。”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刘备者,天下枭雄也。”(“者也”双用)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是……”格式。“是”在文言中表判断的情况较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

5.否定判断。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富贵非吾愿《归去来兮辞》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如:

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高中常见文言文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

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

一、表示疑问:

1、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

3、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忆的是什么?)

5、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

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或“与……相比,谁更……”)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浅谈文言文中常见十个固定句式

浅谈文言文中常见十个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比较多,为帮助同学们学好文言文,我们将常见的十个固定句式综合并简单解释。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如……何”,固定格式,意思是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译文: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得无……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能不……呢?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得无……耶”,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莫非、难道……吗?

译文: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难道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

4.此何这不能为祸乎?(《塞翁失马》)

“此何……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反问语气。

译文:这难道不是祸害吗?

5.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此何……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反问语气,这难道……吗?

译文: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6.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岂……吗”,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反问语气,这……吗?

译文: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表示比较,与……相比谁更……呢?

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呢?

8.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无以”“无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

9.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

“其……乎”,文言中一种固定格式,译为“难道……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当中常用一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者,……也”

的,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这也”

连用放在句尾。例如: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相区别。

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问今世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用“非”表否定判断,例如:

予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5)直接表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判断。例如:

秦,虎狼之国

刘备天下枭雄

【二】疑问句

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例如:

谁为哀者?(疑问代词,谁)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疑问代词,何)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

壮士,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疑问语气词,欤)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者耶?(疑问语气词,耶)

【三】被动句

文言文当中常用介词表被动,不同的介词用来引导主动者或被动者。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导进行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皇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为”“为……所……”表被动,或者“……为所……”。“为”引出的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4)直接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承接前文或后文,自述和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

(曹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

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省略谓语动词。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曰(步行)三四里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判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沛公)以事

4)省略介词。常见“于”的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五】变式句

1)主语后置。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常见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和“之”“是”引导的宾语前

置。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大王来何操(操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不解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以事告)

3)定语后置。常见修饰性定语前置。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4)介词结构后置。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