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要点详解知识点1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汤姆生的模型(又叫西瓜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即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因此,他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有人形象地把该模型称为“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
2.卢瑟福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极个别的α粒子被(如图所示)。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3.玻尔的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如图所示)。
4.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1 (绍兴中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知识点2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和中子构成的。
(2)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自然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并能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理解科学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科学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一般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并能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理解科学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科学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一般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生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原子结构及其中的各粒子间量的关系;3.体会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历程及科学方法。
高三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第二节)
α
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 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
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 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α 粒子的运动方 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α 粒子所受库仑力也 很小,故α 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 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 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正电荷
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 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 都象布丁中的葡萄干那样镶嵌 在内。
答案:BC
答案:B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卢瑟福α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答案:C
3、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当α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体育场 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算出 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 (1)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半径约是10-14米,原子核的体 )原子的半径约为10 米、原子核半径约是10 积只占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2)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原 子序数相等。 (3)电子绕核旋转所需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力。
原子结构模型(第2课时)
泗县三中
李明
复习: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氢原子光谱 连续光谱 线状光谱 2、玻尔(Bohr)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
3、解释、应用: 追根寻源、身边的化学等
玻尔理论的局限:
A. 多电子原子光谱 B. 氢原子的精细光谱
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px
py
pz
D轨道有五个方向
d 轨道(l = 2, m = +2, +1, 0, -1, -2) m 五种取值, 空间五种取向, 五条等价(简并) d 轨道.
f 轨道 ( l = 3, m = +3, +2, +1, 0, -1, -2, -3 ) m 七种取值, 空间七种取向, 七条等价(简并) f 轨道.
B. 3、0、-1、+1/2
C. 2、2、 2、 2
D. 1、0、 0、 0
规律:n>l≥︱m︱ ms只取-1/2、 +1/2
6.下列电子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为4的是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7.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 ) A.H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 子不发射能量----电磁波 C.H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 D.H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8.P轨道电子云形状正确叙述为 ( ) A.球形对称; B.对顶双球; C.极大值在X、Y、Z轴上的双梨形D.互相 垂直的梅花瓣形.
2、量子数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原子轨道 n l m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ms 取值
±1/2
1
2
K
L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原子结构的模型(2)
课程标准: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内、主题2 “物质的结构”下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内容。
中考考试内容有: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知道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考试要求都为a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2.过程与方法
用敲碎桃核的比喻让学生了解研究原子核秘密的方法,通过对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将物质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直观地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的结构,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
教学难点: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认识离子
研究原子核的方法
原子是由什么粒子
一个大
像运动场里的一粒米。
?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夸克
⑷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演示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注意氯气有毒,注意、观察钠和氯气的状态和颜色
粒子的知识解释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而是由两种离子构成的物质。
电的电子构成的列有关氯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3节_原子的构成_第2课时_鲁教版
互相 转化
得电子
阳离子
得电子
原子
失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练习
《配套练习册》和《学习与检测》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氯化钠的形成
微粒 比较 原子 离子
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
>
稳定 性
失 金属原子易 电子 得 非金属原子易 电子
不显电性
具有稳定性
阳离子带 正 电荷 阴离子带 负 电荷
电性
符号
Na、Cl
Na+、Cl-
金属元素原子
(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次外层变成最外层
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3、非金属元素:除个别元素以外,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 个。 (越多越容易得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 易得电子 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总结: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都未达到稳定结构,但都有达到稳 定结构的趋势,只不过达到稳定结构的方式不同,有的通 过失电子,有的通过得电子。这也是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 根本原因。
LOGO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这 些 电 子 是 如 何 运 动 的 ?
我是氧原子的原 子核我的周围有 八个电子在高速 运动
探索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
1、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运动? 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否相同? 3、能量与电子运动的区域有什么关系? 4、你想象电子是如何运动?
现在我们来看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
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数:1、2、3、4、5、6、7……
高中化学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第二课时 金属晶体原子堆积模型
空间 配位 晶胞 利用 数
率
52% 6
实例
Po
68% 8
K、 Na、Fe
74% 12
Mg、Zn、Ti
74% 12
Cu、Ag、Au
PART 4
混合晶体(石墨)
四、拓展探究——混合晶体(石墨)
阅读教材P76,“2、混合晶体”,了解石墨的结构。
➢ 结构特点——层状结构
1、同层内碳原子采取sp2 杂化,以共价键(σ键)结
= 74 %
练习:
1、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有三种放置方式 B.金属晶体中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可形成两种堆积方式,其配 位数都是6 C.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形成 的两种堆积方式 D.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有多种方式,其空间利 用率相同
这种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 (52%) 。
三、金属晶体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模型
简单立方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解:晶胞边长为a,原子半径为r. a =2 r
每个简单立方晶胞含原子数目: 8 1/8 = 1
空间利用率 = 4/3 r 3 / a 3 = 4/3 r 3/ (2r ) 3 100 %
= 52 %
解:晶胞边长为a,原子半径为r.
√3a =4 r
每个晶胞含原子数目:8 1/8 +1=2
r
空间利用率
= 晶胞含有原子的体积/晶胞体积
a
2r
r
a
a
三、金属晶体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模型
对比两种最密堆积方式的异同
镁型
铜型
三、三维空间的堆积模型一(3)镁型
1200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课题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离子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构成物质微粒——分子与原子这。
在上节课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学习——离子。
因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还不十分熟练,对抽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又缺乏想象力。
所以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在学习了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后,自然而然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一探索证明一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通过探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导入】离子1.复习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与原子,引出本节课重点第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即“离子”2.复习原子的构成,着重原子核与电子的电性,电量。
【活动】画出你想象中原子的结构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一一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在巩固原子结构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原子的样子。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第1页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讲授】核外电子的排布2.设问思考。
(1)既然电子带有负电荷,而原子核含有质子并带有正电荷,那么为什么电子并没有被原子核吸引过来并结合在一起呢?以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与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做类比。
用发射人造卫星的原理和俄罗斯套娃的模型,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课件鲁科版选修
(5)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位于相邻周期、相邻主族且处于左上右下位置的两种元素, 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如Li-Mg、Be-Al,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 Li、Mg的电负性分别为、,Be、Al的电负性均为,由于电负性接近,说明 它们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当,表现的性质相似。
归纳总结
(1)判断元素的类型 通常,电负性小于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的元素大部分是非 金属元素。 (2)判断元素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 属元素越活泼。 (3)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O外)
第一电离能
呈增大的趋势
逐渐减小
电负性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
得失电子能力
增强
子能力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
金属性
渐增强
属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水化物的酸碱性
3.电负性的应用 (1)如何根据电负性的大小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通常,电负性小于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的元素,大部分 是非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与金属元素边界的元素的电负性在左右,它们既能表 现金属的性质,又能表现非金属的性质。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与电负性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易错
警示 (1)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大的主族元素电负性不一定大。如电负性:N<O, 第一电离能:N>O。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第三节_原子结构模型
①元素只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
③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48.46%,硅26.30%,铝7.73%,铁4.75%
2014-4-14
元素
定 义 区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 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和大小 2.元素是宏观观念 3.元素只能组成物质 4.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 和质量保持不变
氧元素的三种原子的原子
核的差异:
8个质子 8个中子
8个质子 9个中子
8个质子 10个中子
2.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 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练习
三氧化二铝和四氧化三铁中各含 什么元素?其中相同的元素是 什么? 答案:三氧化二铝中含铝元和氧 元素,四氧化三铁中含铁元素 和氧元素。相同的是氧元素。
讨论: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
什么不同?这与物质结 构有什么关系?
结构 性质
总结:
1、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 表达式。 2、理解离子、阴离子、 阳离子的概念。 3、构成物质的微粒。
+12
2 8 2
2014-4-14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在化学反 应中易得到电子
3、非金属元素
O
+8 2 6
Cl
+17
2 8 7
2014-4-14
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和氩原子 )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
电子层结构相似的阴离子
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分 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1.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另一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 水、二氧化碳 2.酸、碱、盐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
6
6
中子数
6 7 8
核外电子数
6 6 6
特点
元素
原子
(宏观 概念) 只说几种元素,不说几个元素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 概念) 既说种类,也说个数
3、同位素原子的应用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工业方面 核电站
利用铀元素的同位素U235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中子数不相同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同位素 我们把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 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例如,上述 3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 8个质 子,而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 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 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
浙江秦山核电站三期
(2)农业方面
跟喂 踪食 牛含 的有 消同 化位 吸素 取的 情饲 况料 。,
同位素养谱分析仪,用稳定同位素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
分别标记CO2和H2O,证明光 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水。
(3)医疗方面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对一些脏器进行扫描,诊断肿 瘤等疾病。
如汞元素就有 7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 氢元素也有 3种同位素原子。
氢的3种同位素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162C
核电荷数
氕
1 1
H
氘
2 1
H
氚
3 1
H
(即质子数)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时把质子数和
中子数的总数标出以示区分。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碳 的
碳—12
6
2017-2018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
学业分层测评(五)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利用元素的电负性不能判断的是( )A.元素的得电子能力B.化学键的类别(离子键和共价键)C.元素的活泼性D.元素稳定化合价的数值【解析】元素电负性是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所以利用元素电负性的大小能判断元素得电子能力(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化学键的类别(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一般是共价键,大于1.7的一般是离子键)、元素的活泼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显示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元素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显正价),但不能判断元素稳定化合价的数值。
【答案】 D2.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的是( )A.Na K Rb B.N P AsC.O S Cl D.Si P Cl【解析】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的规律来判断。
【答案】 D3.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O<S<Se<Te B.C<N<O<FC.P<S<O<F D.K<Na<Mg<Al【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有短周期A、B、C、D四种元素,A、B同周期,C、D同主族,已知A的阳离子与D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阴离子和C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离子的核电荷数高于B离子,电负性顺序正确的是( )A.A>B>C>D B.D>C>B>AC.C>D>B>A D.A>B>D>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C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C>B>A,C、D处于同一主族,且C在D的下一周期。
第2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2)
16
14
不带电
12
(1)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②② ,属于阴离子的是 ③ ,属于原子的 是 ①、④ 。(填序号,下同)
(2)表中 ①、③、④ 属于同种元素。 (3) ①①、、④④ 互为同位素原子。
13
10.如图表示某物质的微观形成过程。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4
(1)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得得失失 电子形成离子。 (2)甲原子形成的离子是 阳 离子。 (3)最终形成的化合物 不不显显 (填“显”或“不显”)电性,原因是 两两种种 离离子子所所带带电电荷荷数数相相同同,,电电性性相相反反 。
16
12.已知 R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m 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
和在数值上相等。若 R2+核外有 x 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C )
A.m-x+2
B.m+x-2
C.m-x-2
D.m+x+2
17
13.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粒子,它由 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 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5
5.(2019·爱辉区月考)有五种原子,其质子数、中子数如表所示,下
列选项中哪一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A )
原子种类 甲 乙 丙 丁 戊
质子数 6 6 8 7 7
中子数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7 8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戊
6
6.(2019·安吉期中)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
A.32He 和42He 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B.23He 和42He 互为同位素 C.32He 原子核内有 3 个中子 D.42He 的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
8.2.3.2离子 同位素(解析版)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离子同位素知识要点分类练夯实基础知识点1 带电的原子——离子1、(2021绍兴柯桥期末)以下模型可以用来表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了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形成了氯化钠,由上述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2-3-7所示是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电子得失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带上电荷,显电性,变成▲。
(2)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变成▲离子。
(3)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说明▲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氯化钠本身显▲性。
【答案】(1)离子(2)阳阴(3)钠离子氯离子离子(4)电中【解析】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是阴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构成化合物氯化钠。
【分析】【详解】(1)由题可知,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带上电荷,显电性,变成离子,故填:离子。
(2)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变成阴离子,故填:阳、阴。
(3)由题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说明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填:钠离子氯离子离子。
(4)在氯化钠中,钠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氯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因此氯化钠本身显电中性,故填:电中。
故答案为:(1)离子(2)阳阴(3)钠离子氯离子离子(4)电中3、用“分子”“原子”“离子”填写下列空格。
(1)氯气由氯▲构成。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名师课件 鲁科版选修
①MgO ②BeCl2 ③CO2 ④Mg3N2 ⑤IBr ⑥SOCl2 (2)判断下列化合物类型:NaF、HCl、NO2、MgO、CaCl2、CH4 ①离子化合物:__①__M_+_g_2-O_2___②__B_+_e2__C-_l1_2___③__+C_4__O_-_22___④__M_+_g2 _3N-_3_2_ _⑤__+_I1_B_-r_1__⑥__+S_4_-O_2C_-l_12___; ②共价化合物:_①__N_a_F_、__M__g_O__、__C_a__C_l_2 __②__H__C_l_、__N_O__2_、__C_H__4 __。
()
A.3s2
B.3s23p3
C.3s23p4
D.3s23p5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A、B、
C、D 分别为 Mg、P、S、Cl,故 Mg 的电负性最小,选 A。
答案:A
2.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O<S<Se<Te
B.C<N<O<F
C.P<S<O<F
(2)利用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 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 元素是 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 元素是 O。
④单质最轻的元素是 H;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 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Br;金属元素是 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 强碱反应的元素是 Be、Al。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 化合反应的元素是 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 S。 ⑧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是 Li、Na、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发出火焰,生成固体。
氯气是色气体。
钠是具有的固体。
2. 离子是原子或。
带的离子称为。
带的离子称为。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取决于的数目。
离子与原子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来实现。
3.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大多数物质是由构成的;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硫酸铜是由和构成的。
4. 把具有相同(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
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多种。
5.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氢元素也有3种同位素原子,分别称、、。
分层训练
A组基础训练
1. (嘉兴中考)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2. (乌鲁木齐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大,原子小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3. X、Y、Z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A. 同一种原子
B. 同一种元素
C. 不同类元素
D. 不同类原子
4. (荆州中考)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
5.下列微粒中,既无电子也无中子的是()
A.H B.He C.H+ D.Li+
6.2016年12月,中国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氚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0 B.1 C.2 D.3
7. 下图中的四种原子模型,与其他三种原子不属于同位素原子的是()
8.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C.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9.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今有一粒子,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是()
A.原子B.阳离子C.阴离子D.分子
10. (镇江中考)如图表示某物质微观形成过程。
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形成的物质化学式为。
(2)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电子形成离子。
11.如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
属于阳离子的是;B与是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B组自主提高
12. (衢州中考)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知识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3.负氧离子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2-),O22- 与O2比较,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14.(温州中考)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15. 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表示元素X 的原子质子数与质量数的符号为X A
Z 。
在日本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I 131
53是其中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原子,该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 . 53
B . 78
C . 25
D . 131
16.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的带电量为2/3基元电荷,d 夸克的带电量为-1/3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构成
17. 请读表并比较氯原子与氯离子、镁原子与镁离子、镁离子与氯离子,把它们的异同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粒子
氯原子与氯离子: 。
镁原子与镁离子: 。
镁离子与氯离子: 。
参考答案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 剧烈苍白色白色黄绿金属光泽
2. 带电原子团正电阳离子负电阴离子得失电子电子转移
3. 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原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4. 核电荷数元素110
5. 相同不同氕氘氚
【分层训练】
1—5. CDBCC 6—9. BDCC
10. (1)NaCl (2)得失
11. B C AD
12—16. BBACB
17. 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