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合集下载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2) 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其构成成分和结 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3、成语的来源
(1) 神话寓言
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山经》) 天花乱坠 (《高僧传》) (2) 历史故事 如: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 假谲》) 完璧归赵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诗文语句 如:学而不厌 (《论语· 述而》) 舍生取义 (《孟子· 告子上》) (4) 口头俗语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 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问道于肓 落花流水 夜郎自大 李代桃僵 振聋发聩 叶公好龙 唇亡尺寒 一衣带水 殃及池鱼 叠床架屋 孤掌难鸣 画蛇添足
2、成语的特征
(1) 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 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破釜沉舟—— 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实际 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惯用语
1、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2、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如:
动宾式:甩石头 掺沙子 挖墙脚 打棍子 吹牛皮 钻空子 拉后腿 炒鱿鱼 挤牙膏 偏正式: 下马威 马后炮 半瓶醋 主谓式:天晓得 开门红 狗扯皮
3、习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1)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有一定的修 辞作用。 (2)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往往 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由四个字组成,多数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凝固性。

2.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意义丰富、表达精炼、具有隐含意义。

二、成语的分类1.人物成语: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

2.动物成语:以动物为主要元素,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

3.植物成语:以植物为主要元素,如“草木皆兵”、“瓜熟蒂落”。

4.自然现象成语:以自然现象为主要元素,如“春暖花开”、“雨后春笋”。

5.颜色成语:以颜色为主要元素,如“万紫千红”、“黑白分明”。

6.数字成语:以数字为主要元素,如“一心一意”、“五湖四海”。

三、成语的理解1.成语的本义:成语最初出现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原指盗铃者掩耳以避铃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成语的引申义: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原义相关但更为丰富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引申为形容人故意回避事实,自欺欺人。

3.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如“狐假虎威”含贬义,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成语的运用1.成语在句中的作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简洁、生动、形象。

2.成语的适用场合: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如在描述人物品质时,可以使用“视死如归”、“大公无私”等成语。

3.成语的搭配: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成果丰硕”中的“丰硕”与“成果”搭配恰当。

4.成语的误用:避免成语的误用,如“不可救药”用来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而不是人。

五、成语的学习与积累1.成语的来源: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了解成语的起源。

2.成语的记忆:采用联想、故事、例句等方法,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成语的积累:积累常用的成语,并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运用。

4.成语的实际运用:在写作、口语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水平。

成语填字.教学内容

成语填字.教学内容
成语填字.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具体指的是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
色彩的固定词组或短句,一般以四字居多,其余是2个字 到14个字的。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 表示一般概念的。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 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 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
谢谢观赏, 请多指教!
成语梳理
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3、历史事件 4、文人作品 5、外来文化
成语的结构 成语的特点
1、主谓关系 2、并列关系 3、偏正关系
1、约定俗成, 结构的凝固性。
2、意义的整体 性。
4、动宾关
3、修辞作用。
系 5、补充关系 4、文言特点。
(某些成语还相当于 复句的紧缩,如承接 关系、转折关系、递
不 同
猫哭老鼠 ——鳄鱼的眼泪(英语成语)
成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读音、字形。
Eg:人才济济,乳臭未干,虚与委蛇,大腹便便, 草菅人命,火中取栗,沧海一粟,病入膏肓,
注意感情色彩。
Eg:他是一个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关于他在工作之余 所做的好事简直是罄竹难书呀!
辨析成语,使用要得体。
Eg: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Repeated a whole-hearted invitation.——
Many drops of make an ocean.—— 二:查资料说说下列外国成语是什么意思?
达摩克利斯之剑
多米诺骨牌
阿拉丁的神灯

徐坤小说活用成语的修辞现象分析

徐坤小说活用成语的修辞现象分析

徐坤小说活用成语的修辞现象分析摘要: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但徐坤在特定的小说语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恰如其分地对成语进行活用,主要通过化用、降用、反用、无标点连用等方式,增强了讽刺、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徐坤小说成语活用修辞成语是词汇中一个特殊的词汇聚合,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等特征。

[1]成语大多数来源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典史籍、诗文语句等,被公认为汉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素有“女钱钟书”美誉的学者作家徐坤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给小说蒙上了浓厚的文化气氛。

经统计,短篇《一条名叫人剩的狗》中,不重复出现的成语就有47个,但是丝毫读不出苦吟的焦虑,而是信手拈来的轻松。

然而,徐坤并不拘泥于成语的常规用法。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现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检验创作主体(小说家)的创造水准的重要尺度。

徐坤的创新试验更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自觉行为,她曾经说过:“汉语言本身重新排列组合时产生的韵律、韵致,特别令我着迷。

”[2]徐坤通过对成语的活用,构造出了一些新的语言表达结构和词语搭配规则。

一、化用结构的凝固性是辨别成语的重要特征。

但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可以改变成语的形式。

这种改变并非要改变成语的固定内容和形式,只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临时运用的手段而已。

它不拘泥于成语原有意义和格式,对成语“变通”地使用。

一旦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语境,成语仍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化用是徐坤活用成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也就是在成语中插入其他成分,使成语的结构层次发生变化,但又保持着原成语语形的痕迹,但由于其他语言成分的嵌入,成语就突破了固定短语的限制,由紧缩的固定结构向松散的语句方向发展,使成语的容量扩展增大,表意更为丰富。

例如:(1)回校后从我导师那儿得知早几年于敬斋跟“免贵姓焦”曾平分出版社秋色,到后来几次评职称于敬斋都到学术委员们面前游说,控诉“免贵姓焦”的不务正业行径,书一本接一本的出,可都是下三滥的赚钱货,学风不正水平欠佳败坏了社里的名声。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1 什么是成语?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口头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种固定词组或短句。

它在人类的语言中,有相当长久的历史,而且流传得非常广泛。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特别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俗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是人民群众在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短句,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谓成语。

1.2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2.1 结构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1.2.2 意义的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2022年淮阴工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淮阴工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淮阴工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普通话一个字的字音由声母、韵母和______三方面组成,“安烟弯怨”四字的声母同属于______声母。

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______”。

2、古代诗词讲究“平仄”。

“仄”是指古代四声中的______。

3、现代汉语词汇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它有不同的来源,如“驸马”是______词,“埋单”是______词,“克隆”和“WTO”是______词。

4、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5、部件的拆分着眼于字形,而偏旁的拆分则是从______的角度出发。

6、“六书”之中真正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假借、转注都不是造字的方法,而是______。

7、从复句的类型看,“不达目的不罢休”是______复句。

8、“叫她黑牡丹”中的“黑牡丹”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______。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2000年10月制定的《______》。

10、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

二、判断题11、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12、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3、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都是一一对应的,如“车”和“車”。

( )14、大多数汉字是指事字。

()15、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16、动词可以修饰名词。

()17、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18、“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19、“这种文章让人实在没有胃口再看下去”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 )20、壮语是一种方言。

()三、选择题21、普通话能作韵尾的元音是()。

A.i、u、üB.i、uC.i、u、n、ɡD.i、u、n、nɡ22、“双”字音的构成音素有()。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② 一字( 值 )千金
一言( 重 )九鼎
再(鼓 )衰三( 鼓 )竭 ③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④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思考这四组成语分别省略了什么成分?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 的前面,以示强调。
成语有“见弃于人”、“见笑大方”、“古为今 用”、“受制于人”等;
运斤成风 破涕为笑 屡试不爽
不名一钱 乳臭未干 抱恨终天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
古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 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运斤成风 斤 斧头 破涕为笑 涕 眼泪 屡试不爽 爽 差错
不名一钱 名 占有 乳臭未干 臭 气味 抱恨终天 恨 遗憾
何去何从2 不此之图4 何罪之有6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 欺也”
成语——岁不我与、时不我待 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
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 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成语——何患无辞、 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如:“无乃尔是过与”“何厌之有” 成语——唯命是听、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 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汉语中的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特点。

为大家整理了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三寸之舌的意思:【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

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

”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千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

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

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

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

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三寸之舌造句:1) 张仪以三寸之舌纵横天下。

2) 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3) 三寸之舌能驱使五尺之躯。

2022年西南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元音时,______;发辅音时, ______。

2、从汉字所记录的对象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______。

3、从词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一般是旧义的______、______或转移。

4、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5、联想电脑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釆用了______ 的修辞手法。

6、北方方言包括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______。

7、东汉许慎的______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

8、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是______。

9、就词性来说,“突然”是______词,“忽然”是______词。

10、“你的手机呢”是一个______疑问句。

二、判断题11、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12、“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13、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都是一一对应的,如“车”和“車”。

( )14、“臧”的笔画是14笔15、“他盼望我们不断进步”不是双宾语句。

()16、“浪费了一个上午”和“忙了一个上午”都是动补短语。

()17、“写这种稿子用不了多少心血,只是蚊子多,用了不少身血”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 )18、粤语是我国境内一种独立的语言。

()19、舌面声母不能跟合口呼韵母拼合。

()20、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三、选择题21、古汉语的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里是()。

A.阴平和阳平B.上声C.去声D.四声的都有22、下列各组字中韵腹相同的是()。

A.问、军、肯、坤B.料、到、当、雅C.依、市、吉、迎D.桂、非、文、言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名词可以单独作谓语 B.副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C.“的”字短语能直接作谓语D.数量词组能直接作谓语24、下列短语是动宾短语的是()。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中正确运用成语核心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中正确运用成语核心技巧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关于上述核心技巧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真题讲解。

【例1】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B. 声名鹊起C. 享誉中外D. 名声大噪【答案】B【解析】一道成语辨析题。

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

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例2】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

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分釜底抽薪B. 确认投石问路C. 割裂一石二鸟D. 分割正本清源【答案】C【解析】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

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

再进行第二组词的确认,“一石二鸟”指的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1[1][1].汉语成语的英译

1[1][1].汉语成语的英译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汉语成语英译1.Definition1).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

(《现代汉语词典》)2). An idiom is an expression which functions as a single unit and whose meaning cannot be worked out from its separate parts.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5) 成语(习语)作为一种表达式,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单位,其意义不能从各个组成部分得出。

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内容、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2. Features (特征)1).结构严整,对仗工整(form)汉语成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

三三两两by twos and threes才高八斗of great erudition/have profound learning2).言简意赅,形象生动(sense)成语言词简练,可用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

不可救药beyond cure/hopeless/incurable/in c orrigible画饼充饥draw a cake and call it a dinner (literal)feed on illusions/eat the air (free)抛砖引玉cast a brick to attract jade/cast a brick to get a gem (literal)make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others to come forward with valuable contributions (free)洋洋得意be immensely proud with success/look triumphant /tread (walk) on air (free)3). 琅琅上口,易学易记(sound)汉语成语结构对仗工整,具有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较易记住。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一一、什么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小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成语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4个字。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

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威力极大。

精雕细刻:精心雕琢,细致刻画。

比喻十分认真,非常细致。

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途:路,道路。

倩人捉刀: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

请人代做文章。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落拓不羁: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

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三、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2.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3.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四、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字。

卓而不凡的成语

卓而不凡的成语

卓而不凡的成语
“卓越不凡”是不是成语?
成语字典里没有这个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组。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组,是语言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的产物。

所以是不是成语,还是要查资料验证,不能主观臆断。

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

卓尔不群(zhuóěr bùqún):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自命不凡(zìmìng bùfán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

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聪明睿达(cōng míng ruìdá):聪明:聪敏有智慧。

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风流自赏(fēng liúzìshǎng):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俗的风范而自我欣赏。

经纬天地(jīng wěi tiān dì):本指以天地为法度。

后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亦形容政治才识卓越不凡。

2022年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轻声音节的音高通常受前一字调的影响,在阳平字后时,用五度标调符号表示为______。

2、古代诗词讲究“平仄”。

“仄”是指古代四声中的______。

3、“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4、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5、联想电脑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釆用了______ 的修辞手法。

6、现代汉语的方言通常分为______大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方言称为______。

7、爽的部件组合方式是______。

8、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______为典型代表。

9、代词与别的词类有所区别,不是根据______划分出来的。

10、_____和句法层次的不同是同一句法结构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

二、判断题11、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12、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13、《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14、“臧”的笔画是14笔15、“全家人都希望她出国留学”是兼语句。

()16、“浪费了一个上午”和“忙了一个上午”都是动补短语。

()17、蒙古语属于印欧语系()18、“写这种稿子用不了多少心血,只是蚊子多,用了不少身血”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 )19、“一……十”这十个数字中,古入声字有五个,分别是“一六七八十”。

()20、“天”和“田”不同音,主要是音质不同。

()三、选择题21、古汉语的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里是()。

A.阴平和阳平B.上声C.去声D.四声的都有22、能充当普通话韵头的是()。

A.高元音B.低元音C.前元音D.央元音23、下列都带补语的一组是()。

A.住了一天、读了一本 B.踢了一脚、打了一下C.买了一斤、吃了一个 D.等了一个小时、用了一个小时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成语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成语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成语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考试是考生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其中成语是考点之一。

在高考语文中,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一种考察。

掌握一定的成语必背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和解答相关的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成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形式,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和固定性。

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历史发展来形成的,具有特定的语义和用法。

成语常常由四个字组成,如"井井有条"、"脚踏实地"等。

在高考语文中,考生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在解答相关题目时更加准确和流畅。

二、历史典故与成语的关系成语的来源往往与历史典故密切相关。

成语中蕴含的历史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花卉,它开花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成语"昙花一现"用来形容事物的出现和消失非常快。

掌握成语的历史典故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灵活运用。

三、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高考语文中,常见的成语是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时举一反三。

例如,成语"秀外慧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优美,内心聪明。

成语"片面之词"用来形容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了解。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固定的,考生掌握了这些成语,就可以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四、成语的运用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成语的运用技巧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掌握了成语的运用技巧,考生可以更加灵活和准确地使用成语。

例如,考生可以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来运用成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可以通过成语的反义、拆分等方式来理解和运用成语。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加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成语运用水平。

五、成语的延伸和用途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不仅仅可以用来增加修辞的效果,还可以用来创作诗词、文章等。

什么什么是性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

什么什么是性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

什么什么是性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语法功能的多样性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本性难移移:改变。

本质难于改变。

禀性难移本性难以改变。

豺狼成性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逞性妄为由着性子胡来。

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

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

2022年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

(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2、普通话一个字的字音由声母、韵母和______三方面组成,“安烟弯怨”四字的声母同属于______声母。

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______”。

3、“钢笔、毛笔、铅笔、蜡笔”等所指称的事物形状不一,颜色各异,但这些“笔”都是“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这说明词义是具有______性的。

4、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萧伯纳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时教师逼迫他们背诵。

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段话使用了______辞格;“旺才不老,三十出头,长得老面,才让相貌跑到了年龄的前面,并且蹭出一大截儿去。

”这段话使用了______辞格。

7、在汉字标准化工作中,“四定”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字典中汉字的排列顺序有义序法、______和形序法。

9、代词与别的词类有所区别,不是根据______划分出来的。

10、句子从语气上可以分为疑问、陈述、感叹和______共四种。

二、判断题11、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12、“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13、《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14、“臧”的笔画是14笔15、“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熟语中“快了”是谓语,是陈述“萝卜”的。

成语辨析与误用

成语辨析与误用

成语辨析与误用成语辨析与误用一、成语的辨析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考试难度不会很高,考查的都是考生应知应会的成语,然而有些成语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在成语辨析与误用的词表中,我们精选了一系列容易混淆误用的成语。

考生可以首先比较它们的不同所在,然后根据“释义”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准确,再通过“误用”和“纠错” 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解。

此外在复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照上述的几种辨析方法结合成语对号入座,以便达到方法的灵活运用。

1.按部就班vs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 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

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 唯命是从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浅析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特点

浅析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特点

浅析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特点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老面孔”。

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在其编著的《现代汉语》中指出,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源远流长,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

如“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天花乱坠”出自《高僧传》,“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等。

二是来源于历史故事。

如“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等。

三是来源于诗文语句。

“如发号施”出自《尚书·冏命》,“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等。

由此可见,大多数成语都是古汉语的遗存,而且是颇具生命力的遗存。

既然是古汉语的遗存,自然也就保留着古汉语的各种语法特点。

研究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特点,成为学习成语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成语中的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多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成语也是如此。

如“亡”字,《说文》解释为“逃也”,由此引申出“逃亡的人”、“丢失”、“死亡”、“灭亡”、“无、没有”等解释,相关的成语有“亡命之徒”(逃亡)、“追亡逐北”(逃亡的人)、“亡羊补牢”(丢失)、“亡国之音”(灭亡)、“家破人亡”(死亡)、“唇亡齿寒”(没有)等。

“数”字,《说文》解释为“计也”,意为“点算”。

由此引申出“数目”、“屡次、多次”等义项,相关的成语有屈指可数(计算)、不计其数(数目)、数见不鲜(屡次、多次)等。

二、成语中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每天进步一点点—成语

每天进步一点点—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考试难度不会很高,考查的都是考生应知应会的成语,然而有些成语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在成语辨析与误用的词表中,我们精选了一系列容易混淆误用的成语。

考生可以首先比较它们的不同所在,然后根据“释义”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准确,再通过“误用”和“纠错”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解。

此外在复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照上述的几种辨析方法结合成语对号入座,以便达到方法的灵活运用。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

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谐音歇后语 ) 前一部分说出一种事实或现象, 前一部分说出一种事实或现象,后一部分借助音同音近来 表达真意,这是一种“言在此意在彼” 妙语双关的现象。 表达真意,这是一种“言在此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如: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 ——好大的掸 韭菜拌豆腐——一一青( 韭菜拌豆腐——一一青(清)二白 ——一一青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上鞋不用锥子——针 —— 外甥打灯笼——照舅(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照舅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 、 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问道于肓 落花流水 夜郎自大 李代桃僵 振聋发聩 叶公好龙 唇亡尺寒 一衣带水 殃及池鱼 叠床架屋 孤掌难鸣 画蛇添足
2、成语的特征 、 (1) 意义的整体性 )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 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破釜沉舟—— 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实际 破釜沉舟—— 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 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2) 结构的凝固性 )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其构成成分和结 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二、惯用语 1、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2、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如: 例如: 动宾式: 动宾式:甩石头 掺沙子 挖墙脚 打棍子 吹牛皮 钻空子 拉后腿 炒鱿鱼 挤牙膏 偏正式: 偏正式: 下马威 马后炮 半瓶醋 主谓式:天晓得 开门红 狗扯皮 主谓式:
3、成语的来源 、 (1) 神话寓言 ) 山海经北山经 北山经》 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山经》) 高僧传》 天花乱坠 (《高僧传》) (2) 历史故事 ) 世说新语假谲 假谲》 如: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 假谲》) 完璧归赵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诗文语句 ) 论语 述而》 如:学而不厌 (《论语 述而》) 孟子 告子上》 舍生取义 (《孟子 告子上》) (4) 口头俗语 ) 如: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来自古代俚语。 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来自古代俚语。
4、成语的构造 、 (1)并列结构 ) 如:光明磊落 抑扬顿挫 切磋琢磨 (2)偏正结构 ) 如:世外桃源 孜孜不倦 循循善诱 (3)动宾结构 ) 如:好为人师 包罗万象 另开生面 (4)补充结构 ) 如:重于泰山 (5)主谓结构 ) 如:胸有成竹 天花乱坠 ,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 成语言简意赅,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语言 的表达效果。 的表达效果。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 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振聋发聩的实际意义是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如:振聋发聩的实际意义是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披荆斩棘的实际意义是指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 路上扫除 障碍。 障碍。 (2)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 )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 减其中的成分。 不能把“螳臂当车”改为“螳螂当车” 减其中的成分。 如:不能把“螳臂当车”改为“螳螂当车”。 (3) 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字音,必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 ) 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字音,必须分辨清楚, 错。 病入膏肓” 不能写成“ 如:“病入膏肓” 的“肓”不能写成“盲”或“育”。
三、歇后语 1、歇后语的含义 、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 头用语。 的口 头用语。 2、歇后语的类型 、 (1)喻意歇后语 ) 前一部分是打个比方,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 前一部分是打个比方,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 点出比喻的意义。 点出比喻的意义。 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其能) ——各显神通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3、歇后语的作用 、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生动有 严肃不足。 余,严肃不足。 从意义上看,有的反映了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思想意识或格 从意义上看, 调不当的庸俗低级趣味,因此,在庄严、悲痛的场合, 调不当的庸俗低级趣味,因此,在庄严、悲痛的场合,一般不宜 使用。 使用。 文章或说话中,适当地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文章或说话中,适当地恰当地运用歇后语,能深入浅出地说 明事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使语言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和 明事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使语言清新活泼, 感染力。 感染力。 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习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 (1)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有一定的修 )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 辞作用。 辞作用。 (2)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往往 )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 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比喻暗地里向领导反映情况, 如:打小报告 比喻暗地里向领导反映情况,而且往往是不 实的情况,贬义。 真 实的情况,贬义。 (3)在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凝固程度不是很强, )在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凝固程度不是很强, 表现为改换成分、扩展、变换词序、改变结构等。 表现为改换成分、扩展、变换词序、改变结构等。 如:耳旁风——耳边风 耳旁风——耳边风 —— 打边鼓——敲边鼓 打边鼓——敲边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