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非洲 印度洋 大洋洲
南极洲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1月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亚欧 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 形成冷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 带,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阿留申低压)。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7月)
海陆热力差异: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 地升温快,降温快。
季风
陆地 亚洲
陆地 海洋 亚洲 太平洋
太平洋 海洋
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冬季,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3、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
(高或低)气压,名称是 亚洲低压 。 它切断了 副热带高 气压带,使其只 能保留在海洋里。 (2)字母C表示 东南 (风向)季风, 它的成因是 海陆热力差异 ;受它影 响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多雨 。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最显著的 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字母B表示 西南 (风向)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半年后,C处刮_____ 西北 季风,B处刮 东北 季风。 _____ (5)与A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地中海 ___________ 气候。成因是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西风带 控制,温和多雨。 受_________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0 N附近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亚欧 大陆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表面 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 带,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威夷高压)。

二、季风环流PPT课件

二、季风环流PPT课件

2.下列地区,季风最典型的是 (
A.亚洲东部
B.亚洲西部
C.印度一带
D.澳大利亚西北部
)A
3.形成南亚季风区的原因有
() D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洋流的影响
③终年受赤道气团控制 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D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1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异,气流压的成带因风有带哪
移动也些是。重要原 因。
季风环流2.swf
9
季风环流
北半球冬季
10
季风环流
北半球夏季
11
读《亚洲季风图》,讨论并填写下表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12
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分析季风的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
重要因素 读图讨论:为什么东亚季风最为典型?
13
季风环流
西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东北风
西南风
温暖少雨(温暖少雨)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4
澳大利亚北部1月、7月的盛行风向?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的影响2023-11-06CATALOGUE 目录•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0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热力因素:由于地球表面的受热不均,导致大气中的气体冷热不均,从而形成气压差异,进而形成气压带。

赤道附近由于受热较多,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带;极地附近由于受热较少,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动力因素: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会导致大气运动发生偏离,进而形成气压带。

例如,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在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向北和南方向移动,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则会向极地移动。

高原、山地等地形因素也会对气压带产生影响。

例如,高山上的空气比平原地区稀薄,因此高山上的气压会比平原地区低。

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风是由于气压差异而产生的,因此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气压带密切相关。

•信风带:在赤道附近,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和偏向力的影响,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带,同时向极地移动形成高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受到动力作用和偏向力的影响,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同时向赤道移动形成低压带。

这种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信风带。

•西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空气向极地流动形成西风带。

西风带受到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偏转,形成东风带。

•东风带: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空气向赤道流动形成东风带。

东风带受到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偏转,形成西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表受热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强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在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北移,同时信风带的强度也会增强;而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南移,同时信风带的强度也会减弱。

•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西风带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北移,同时西风带的强度也会减弱;而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南移,同时西风带的强度也会增强。

季风的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季风的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带移动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南亚西
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低压
吸引西南季风
五.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地球影形状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地球的运动(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地面状况)
压中心.
四.季风环流
受水平气压 梯度力的影 响,空气由 高气压指向 低气压,受 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东 亚盛行西北 季风,南亚 盛行东北季 风。
冬季风
夏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地区
成因
冬 源地 风向 风 性质 夏 源地 季 风向 风 性质
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西北风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冬季:副极地低压被 大陆上的 冷高压 切 断,使低压残留在海洋上.
冬季:副极地低压被 大陆上的 冷高压 使低压残留在海洋上.
切断,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的 低压 切断 ,高 压残留在海洋中.
副热带高压带 亚速尔
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尔高 压
赤道低压带
00赤道
小结
•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

东亚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PPT课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PPT课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夏季陆地升温 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 高气压。
北半球气压分布特征:块状分布,形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原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半球气压分布特征: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90°N 极地高气压带
60°N 极地低气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
0° 赤道低气压
5
60°N
30°N 0° 30°S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7月份
7月北半球的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6
季风环流
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思考:世界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亚洲东部 原因: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 的大陆,亚洲东部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月份
90°N 极地高气压带 60°N 副极地低气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 0° 赤道低气压
3
亚洲高压
阿留神低压
60°N
30°N 0° 30°S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月份
北半球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神低压
4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7月份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7
3、季风环流的类型:
1月 亚洲高压
7月
低压
印度低压
高压

3.2课时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2课时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D.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出现高压,说明 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天气是 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在每年的6月中 下旬~7月中上旬之间,A错误; 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出现 在7、8月,B错误;
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的是夏秋季节,C错误; 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低,D正确。
海陆分布与冬夏季气压中心
1. 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 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含义
海洋和陆地在热力性质方面 存 在 差 异 —— 陆 地 的 比 热 容 比海洋小得多,即每升高或 降低1 ℃,陆地所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要比海洋少。故陆 地升温快降温快,而海洋升 温慢降温也慢。
(2022·山西运城模拟)如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 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3~4题。 3. 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 ①为夏威夷高压
√B. ②为阿留申低压
C. ③为亚速尔高压 D. ④为亚洲高压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 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 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
海陆分布与冬夏季气压中心
3. 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 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状分布。
导练
(2022·河北沧州月考)如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三圈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季风环流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D
G
D
B 冷
G
D A

大气垂直运动
G
地面
C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水平运动 — 风
理想中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 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中的风: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空中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全球的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 射点移动;北 半球,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
风带移动.swf
小 结:
低纬环流 三个环流圈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 带随着季节的变 化南北移动
地表性质是否完全均一 不是
它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它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气压带风带实际上是不是全都是条带状分布的? 气压带风带实际上是不是全都是条带状分布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实际上是高低压中心相间分布
Why
1、冬、夏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 、 (1)冬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 冬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
以60°N为例 ° 为例
冰岛低压 阿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面低气压带
由于陆地和海洋上气压中心的 变化, 季节变化 导致风向也随之变化。 季节变化,导致风向也随之变化。
季风环流
定义: 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随季节 著改变的现象叫季风。 著改变的现象叫季风。
亚洲大陆
东亚 太平洋 南亚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一月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课件1:3.2.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件1:3.2.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北半球7月气压中心

低气压
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温暖湿润

高气压
北半球7月气压中心
亚洲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季风环流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 地变换,形成季风。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
•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东北季风
温和干燥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夏季风环流
活动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1.如图所示,冬季(图a)和夏季(图b)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北半球7月季风环流
H
• 水平气压梯度力
L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 东南信风
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 冬季风
东亚季风 [中国东部 日本群岛 朝鲜半岛]
季风风向 东南季风 西北季风
季风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季风成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夏季形成
高低气压中心。
夏季风 冬季风
南亚季风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季风风向
(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洋对气压带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气候变化,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海洋对气压带的影响
陆地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03
白天和夏季
陆地受热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周围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夜晚和冬季
陆地冷却快,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周围气流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陆地的热力差异
陆地阻力
风在吹向陆地时受到的阻力比在海洋上大
2023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海洋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陆地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结论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01
VS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纬度、高度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球上形成的不同气压区域
分类
主要有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等
定义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
风带是受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盛行风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表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变化而移动
定义
主要有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等
分类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在某些区域聚集形成高压,在另一些区域则形成低压,从而形成气压带
海洋性气候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结论
05
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综合分析
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洋对于大气环流具有调整作用,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强度和位置。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不均。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气候影响的综合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影响气候类型的季节性变化。

高二地理人教版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高二地理人教版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课堂导入
1.麦哲伦船队哪一段是逆风航行? 航行至南美洲南端海峡时逆风 2.船队行驶至哪一段最轻松? 行驶至至南半球低纬度最轻松 3.船队进入30°S为何艰难? 进入30°S受副高控制无风,加之 此时南半球正值夏季气候炎热。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变式图
S
90°
60°
30°

N
30°
60°
90°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被 迫 下 重力堆积下沉 沉
东北信风
受热膨胀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三圈环流
中纬环流
形成过程:
600N高空
极锋
300N高空
被 迫 下 沉
极地冷气团南下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被 迫 爬 60升0N
重力堆 积下沉
30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受热膨胀 上升
极锋
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没有。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 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总结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一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冷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单圈环流
自转
三圈环流
地表性质
近地面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地球公转
季节移动
当堂检测
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②气压带、风带南
副热带高压带
北对称相间分布;
东北信风带
③同一半球信风 带风向与极地东 风带一样,与西 风带风向相反。 (北撇南捺)

(完整版)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完整版)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F处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
,气候特征是

(4)D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等。
(5)在图中C处,用箭头标出相应洋流。
(6)如果一艘轮船正经D点驶往红海,该船是
(顺、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逆)水。
(7)E地有世界著名的
渔场,成因是

(8)图示季节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地转 太阳直射点 海陆热力 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练一练
练一练
4.读下图回答:
(1)此图表示的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
判断理由

(2)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
,它将

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三)季风环流
1月 高气压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
(9)D、E、F三地昼最长的是
地。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低气压
低气压
(三)季风环流
7月
低气压

大气圈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 副本

大气圈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 副本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知识点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或者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中表现为阿留申低压,在北大西洋中表现为冰岛低压。

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路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中表现为夏威夷高压,在大西洋中表现为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季风形成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的西北季风、南亚东北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4)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的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5)季风的性质:夏季风性质:高温多雨(温暖湿润)。

原因:形成于低温度(气温高)的热带洋面(水汽丰富)。

冬季风性质:寒冷干燥。

原因:形成于高纬度(气温低)的大陆内部(水汽少,干燥)。

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在风向、性质及势力方面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距冬季风源地不同,南亚地区纬度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较远,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逐渐由西北风偏转成东北风,气流也变得温暖干燥,势力相对减弱,弱于势力强大的夏季风(西南季风)。

(6)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6)受季风影响形成的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冬季低温少雨, 冬季寒冷干燥, 旱雨两季分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比较内容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 岛南部、朝鲜半岛南部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本 群岛北部、朝鲜半岛北部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的印度半岛、东南亚的中 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我国西南 地区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风;亚洲大陆(亚洲高压 ) 西南风;热带印度洋(亚洲低 压)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炎热、湿润 寒冷干燥,0℃以下 多;集中在7月—8月 少 500mm~600mm 高温多雨 暖热;15℃~18℃ 多;集中在6月~9月 少 1500mm~2000mm
分布地区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 风向 及源 地
西北风;亚洲大陆内部(亚洲高压)
夏季 强弱 7月
东南亚;副热带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炎热、湿润 温和少雨,0℃以上 多;集中在5月—9月 较少 1000mm~1500mm
气温 1月 夏季 降水 冬季 全年

“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 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我举目望去,无 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在呜咽的吹过,天 是高的,地是浑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 落日将沙漠染成鲜红的血色,凄艳恐怖,近 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 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三毛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60N
大 西 洋
副 亚洲(印度)低压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太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七月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季风的环流 公开课1等奖课件

季风的环流  公开课1等奖课件

东亚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 季 风 形 成 原 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夏威 夷高压→印度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 右偏——东南风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赤 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 带移动 南亚西 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低压 吸引西南季风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乙甲①带点点地位位是于于冷3性300气压°气°N流N附附近近 带 D、②地盛行西风带


气 ②压


60o

4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大气活动中心

海 洋面

积 占绝

对 优势
陆地面

积广大


海陆相
间分布
热 力性 质 差异 小
热力性 质差异 大
气压带 基 本呈 带 状分布
气压带断 裂成气压 中 心(块 状分布)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月 。图中A处是 低(高、低)气压 ,名称是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2)图中B处盛行 东南季风,C 处盛行 季西风南 。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 因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南亚季风 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
11
4.亚洲季风环流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是( B)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12
当堂达标检测
1-8 DCCDC AAA
13
的季节移动6
1月
7
7月
8
小结
风向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西 北季风东 南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 西南
性质
主要分布区
成因
寒冷 干燥
炎热 湿润
亚洲东部,中国、 日本、朝鲜等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干燥
炎热
湿润
南亚、东南亚及 我国西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9
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 答:
10
2.关于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是夏季才有的风
CD )
B.季风是冬季才有的风
C.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D.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
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BC )
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
地 东 风 带
副极 地低 压带
风 带

副热带高 信
压带

赤道低压 带

北 信 风 带
副热带高 压带
风 带
副极 地低 压带
地 东 风 带
极 高 带
地 压
干旱 多雨 干旱
多雨
干旱 多雨 干旱
2
3
例题2: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冬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例判( A.2题断)东北信风说下3出、列图B读中.说字北副热带高法母半表正示球C的确. 中气的压盛行西风高带是纬或(风环带D的流.A极地东风名示称。意)C图与D,之间的气压带:___副极地低_____
• 全球气压带、风带、风向复习 • 多雨带的认识 •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
影响 •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

➢合作探究: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我们发现
干旱 多雨 干旱
干旱 多雨 干旱
900S 极 600S 西 300S

00
东 300N
西 600N 极 900N
极地 高压 带
5
3、季风环流的类型: 1月
蒙古高气 阿留申低压
7月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信风 高气压
类型
东亚 冬季风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南亚 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差异
亚洲高压 东北风
寒冷干燥
①海陆热力 差异
南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②气压带风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