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酵泡菜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特性_熊涛

合集下载

传统四川泡菜盐水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共3篇

传统四川泡菜盐水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共3篇

传统四川泡菜盐水乳酸菌多样性的研

究共3篇

传统四川泡菜盐水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1

传统四川泡菜盐水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

在传统的四川餐桌上,泡菜是一道非常常见的菜品,不仅有着扶正祛病的医学功能,也是众多食客口感所向往的美食。泡菜作为一种含有丰富营养和菌群的食品,其制作过程中的盐水乳酸发酵对其菌群多样性、物质代谢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传统四川泡菜盐水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

泡菜制作方法很简单,将蔬菜用盐水浸泡,然后放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自然发酵。在这个过程中,菜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会被盐水乳酸菌代谢,同时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使pH值下降。这样的过程既保护了菜品的质量,也增加了菜品的风味和营养。

为深入研究四川泡菜在乳酸菌多样性上的特点,我们以重庆市某农贸市场上售卖的传统泡菜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对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

过分离后,菌群多样性性较丰富,其中包括乳杆菌,乳酸球菌,聚球菌以及Lactococcus属、Leuconostoc属、Weissella 属

等多种乳酸菌。

此外,经过分析发现:①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与氨基态氮(TAN)、盐度等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②DGGE图谱

分析发现不同产地和不同生产批次的泡菜菌群差异较小。这表明,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泡菜菌群年龄相对稳定。③对比分析泡菜微生物对菜熟期的变化,发现其菌群多样性随泡菜的熟化程度逐渐降低,这也表明了泡菜的微生物区系变化与泡菜品质的变化关系密切。

总的来说,四川泡菜的乳酸菌菌群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特点,与泡菜生产批次和存储时间关系并不密切。而随着泡菜发酵进度的加深,其菌群多样性会逐渐降低,这也表明泡菜的品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密切相关。未来还需要多次对更多样品进行研究,为传统泡菜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

传统发酵泡菜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特性_熊涛

传统发酵泡菜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特性_熊涛
1.3.4 发酵液中糖和有机酸的分析 发酵液经离心(12 000 r/min,10 min)后,取上清
液过0.22 μm滤膜,得到滤液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 谱条件:进样量20 μL,流动相为6 mmol/L硫酸溶液, 流速为0.5 mL/min,温度45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 205 nm。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示差折光检 测器检测糖醇(蔗糖、葡萄糖、果糖、乙醇)含量,紫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
2015, Vol.36, No.03 159
对泡白菜卤水中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和肠杆菌等优势 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抗菌特性的研究;张伟[5]研究了 自然发酵泡菜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乳酸菌、 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菌落长势变化;陈功等[6]对四川泡 菜的挥发性成分和主体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已 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传统发酵泡菜的微生物动态变化 的研究多见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则较少,且未发现 对泡菜中的醋酸菌进行分离计数的研究;而在代谢物分 析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然发酵泡菜的还原 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监测及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 分析。本实验利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鉴定方法,对 我国传统发酵泡菜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乳酸菌、酵 母菌、醋酸菌和霉菌)进行平板分离计数,并使用高效 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发酵过程中的多种糖类及有机酸变化进行分 析,从而明确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菌系 变化、代谢底物和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揭示 我国传统发酵泡菜发酵过程中多菌种协同发酵的机理提 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源于中国传统发酵蔬菜乳酸菌分离及发酵特性

源于中国传统发酵蔬菜乳酸菌分离及发酵特性
() 1 最适 生长温度 。 将3 1株乳酸菌分别 接入发酵培养基 中 , 2 以 %接 种量接
造成血液 携氧 能力 下 降。 同时 , 实验 研 究 和 医学 资 料
表明亚硝基化合 物产生 的内源 性亚 硝 酸盐 反应 极易 引起 癌
症 。
发酵食 品亚 硝酸 盐 含量 一 直 是 人们 比较 关 注 的 问题 。 研究表 明, 使用乳 酸菌 发酵食 品在发 酵 的整 个过 程 中 , 品 食 的亚硝酸盐含 量都低于 自然发 酵 J 因此乳酸 菌发酵食 品可 , 以降低食 品中的亚硝酸盐含 量 。 本 文对传 统发 酵蔬 菜汁 中微 生物 的种类 和生 物学 特性 做 了深入 研究 , 确定 对发酵蔬菜生 成和具 有降解 亚硝 酸盐作 用 的乳 酸菌菌株 , 为开发纯乳 酸菌发酵 和不含 亚硝酸蔬 菜工
6 2~ . ,2 ℃ 1 r n灭 菌 。 . 64 11 5 i a
生 产的酸菜主要是 靠附 着在蔬 菜 表 面 的微生 物经 自然 发酵 而成 。由于蔬菜原料 自身的硝酸盐 及含 氮物含 量较高 , 而且 在蔬 菜表面附着有各种 硝酸盐还原 微生 物 , 酸菜 制作过程 在 中, 如果这些微 生物 不能 被很 好地 控 制 , 它们 就会 把硝 酸盐 还原 为亚硝酸盐 , 而使产 品中积 累较多 的亚硝 酸盐 。人 体 从 摄 入过量 的亚硝 酸盐 容易 引起 高 铁血 红蛋 白血症 。高铁 血

川菜产业技术新成果推介——“2010成都川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成果对接会”专题(二)

川菜产业技术新成果推介——“2010成都川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成果对接会”专题(二)
7快 速 泡 辣 椒 、 椒 生 产 技 术 . 剁
由四川大学牵头 ,郫县豆瓣工程技术研 瓜甩 蔓以后 , 顺着棚 架往棚 上爬 , 为生 用于红油火锅 , 者可节约用油 4 %。 后 0 () 1成果 单位 西华大学食 品工程
苗生长 ,提高生姜 产量和嫩 姜品质 , 提 研究所 、西华大学 食品安全研究所 、 西 华大学高福记生物 科技 研究中心 。 () 2 成果 简介 泡辣椒是我 国传统 发酵蔬菜成品之一 , 具有鲜 酸适 口、 质
幼苗 生长 ; 瓜嫁接 苗 4月栽种 , 苦 待苦 锅底 料 , 既可 以用作 无油 火锅 , 可以 也 姜遮 荫。 地膜和棚膜使地温和棚 内空气 温度和湿度增加 , 有利于生姜 出苗和幼
早嫩 姜上市 7 0天 ,提 高效益明显 。 ~1 苦瓜 4月栽种 , 6月开始采收 , 一直采收 到1 O月。生姜亩产 250 g以上 , 0 k 苦瓜
() 1成果单位 西华大学食品 工程 研究所 、西华大学食品安全研 究所 、 西 华大学高福记生物科技研究 中心 。
省乐 山市五通桥 的“ 竹根 姜”该品 种适 , 宜鲜食 , 产量高、 抗府 眭较强 、 品质上佳 。
() 2成果简介
传统 火锅底料均为
苦瓜品种则选择适应性广 、 抗逆 眭强 、 适 带渣 底料 , 不仅体积大 , 运输成本 高 , 而
() 1 成果 单位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

第7卷第3期2009年5月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Vol.7No.3

May2009

收稿日期:2008-04-25

基金项目: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资助项目(03220171D)

作者简介:吴 蕊(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益生菌;田洪涛(联系人),教授,E mail:tht631022@163.com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

吴 蕊,田洪涛,孙纪录,马晓燕,韩 璞

(河北农业大学 食品科技学院,保定071001)

摘 要:从几种泡菜中分离出86株菌,对其在适温和低温下产酸速率及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5株产酸速率快、

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1株,戊糖乳杆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1株,并对5株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测定。关键词:泡菜;乳酸菌;发酵性能

中图分类号:TS201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9)03-0051-05

Isolation,identificationandfermentationcharacteristicsof

lacticacidproducingbacteriafrompicklingvegetables

WURui,TIANHong tao,SUNJi lu,MAXiao yan,HANPu

(Food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Baoding071001,China)

泡菜的功效与作用

泡菜的功效与作用

泡菜的功效与作用

泡菜是一种韩国传统的发酵食品,由蔬菜经过盐水浸泡、腌制、发酵而成。泡菜不仅是韩国人饮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的食品。下面将介绍泡菜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泡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益生菌,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群、钙、铁等。这些营养成分对保护健

康和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至关重要。

其次,泡菜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泡菜中的益生菌有助于增加肠道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肠道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良好的肠道菌群可以帮助防止炎症和感染,提高免疫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泡菜还有助于消化。泡菜中的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有益的有机酸,例如乳酸和醋酸,这些有机酸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减少消化不良和胃酸倒流等消化系统问题。

此外,泡菜还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泡菜中的大量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纤维还可以改善胃肠蠕动,促进大肠健康,预防便秘。

泡菜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与作用。例如,泡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控制体重。泡菜中的辣椒和大蒜等天然植物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和癌症。此外,

泡菜还可以改善口味和食欲,增添餐桌的色彩和美味。

然而,由于泡菜中的盐分含量较高,高血压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应适量食用。此外,一些人对泡菜中的辣椒和调料可能过敏,注意个人情况。

总而言之,泡菜是一种美味可口且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发酵食品。适当食用泡菜可以提供各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增强免疫系统,促进消化,预防慢性疾病,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对于喜欢韩国食品和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说,泡菜是一种不容错过的美食选择。

1.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 (解析版)

1.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  (解析版)

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

2.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

一、发酵和传统发酵技术

1.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及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2.传统发酵技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二、腐乳的制作

参与腐乳制作的主要微生物是毛霉

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 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将豆腐转变成为腐乳。

三、泡菜的制作

乳酸菌:

1. 概念:乳酸菌是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2. 地位:原核生物

3. 种类: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4. 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课程标准

目标解读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1.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知识梳理

5.繁殖: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6.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7.泡菜制作原理:乳酸发酵: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8.适宜温度:28-30℃

探究实践--泡菜的制作

(1)材料

①各种新鲜蔬菜均可,一般用白菜、洋白菜、黄瓜、柿子椒、胡萝卜、白萝卜等。

原则:蔬菜以质地鲜嫩,肉厚,无虫咬、无烂痕、无斑点者为佳

显色反应中,应选白色或浅色的蔬菜,避免植物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应造成颜色干扰。

【寒假预习】2021届上学期高二生物寒假精品预习专练 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制作泡菜

【寒假预习】2021届上学期高二生物寒假精品预习专练  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制作泡菜

【寒假预习】

2021届上学期高二生物寒假精品预习专练

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制作泡菜

1.尝试制作泡菜

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制作泡菜离不开①,其代谢类型是①型,在无氧条件下,它将葡萄

糖分解为①。

2.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用的是①。

3.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①。国家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

中不超过30 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 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①mg/kg。

4.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①、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形成

致癌物质①。

知识点二: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1)泡菜盐水需按清水和盐为①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2)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需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3)盐水要①。

(4)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发酵时间受到①影响。

【答案】

①乳酸菌①异养厌氧①乳酸①乳酸杆菌①食品添加剂①2①适宜pH①亚硝胺①冷却①调

味料①4①1①浸没全部菜料①温度

1.变酸的酒表面长的一层膜和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造成的()

A.酵母菌、醋酸菌B.酵母菌、毛霉

C.醋酸菌、乳酸菌D.醋酸菌、酵母菌

2.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腌制温度①空气湿度①食盐用量①腌制时间①原料的形状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3.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对身体会造成伤害,有可能致癌

B.煮沸泡菜盐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和杀灭盐水中的其他杂菌

谈谈泡菜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菌落交替的变化特点

谈谈泡菜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菌落交替的变化特点

谈谈泡菜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菌落交替的变化特点

泡菜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菌落交替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涉及

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相互作用。随着发酵的进行,不同的微生物菌群会逐

渐替代前一阶段的微生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杆菌、酵母菌和嗜热菌等。泡菜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中的天然微生物会通过发酵的过程逐渐生长并占据优势地位。

在泡菜生产的初期,天然微生物中的嗜热菌和酵母菌将迅速繁殖,并产生

一些代谢产物,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嗜热菌和酵母

菌通常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因此在泡菜的早期发酵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泡菜的发酵时间的推移,乳酸杆菌逐渐取代嗜热菌和酵母菌,成

为主导菌种。乳酸菌在营养充足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能够迅速繁殖。通

过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乳酸菌改变了环境的酸碱度,抑制了其他微生

物的生长。乳酸菌还能够产生抗菌肽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进一步抑制有

害菌的生长。

除乳酸杆菌外,泡菜发酵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类似乳酸杆菌的细菌参与,如假单胞杆菌、酪酸杆菌等。这些细菌和乳酸菌具有类似的代谢特点,也

会产生乳酸和其他抑制菌生长的代谢产物。

在泡菜的后期发酵过程中,呼吸耐寒菌和耐酸杆菌开始在菌群中占据

较大比例。这些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盐、耐酸和耐低温的能力,能够在

较恶劣的环境中存活。随着泡菜的成熟,这些细菌和乳酸菌共同作用,继

续产生抗菌物质,并保持泡菜的稳定性和风味。

总体而言,泡菜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菌落交替变化特点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涉及多个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从嗜热菌和酵母菌的迅速繁殖,到乳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选育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选育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选育

熊涛;徐立荣;范镭;曾哲灵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8(029)006

【摘要】本研究从蔬菜发酵老液出发,有目的地筛选到3株菌,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均为乳酸菌.对筛选到的乳酸菌进行蔬菜发酵性能研究发现,其中菌株编号NCUO101在发酵24h后,发酵液pH值达到3.39、酸度达到0.63g乳酸

/100ml、菌落数达到1.25×109CFU/ml的高密度富集状态.

【总页数】4页(P264-267)

【作者】熊涛;徐立荣;范镭;曾哲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3

【相关文献】

1.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 [J], 熊涛;徐立荣;范镭;曾哲灵

2.碎鲜辣椒发酵制品发酵用乳酸菌的选育与接种发酵试验 [J], 邓放明;李罗明;尹华;刘素纯;赵玲艳;彭凤祥;夏延斌

3.蔬菜品种对发酵蔬菜质量及纯乳酸菌发酵过程的影响 [J], 吕育新

4.新型发酵蔬菜制品乳酸菌发酵剂的筛选研究 [J], 刘璞;翁佩芳;吴祖芳

5.源于中国传统发酵蔬菜乳酸菌分离及发酵特性 [J], 黄微薇;张兰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件 1.1.1传统发酵技术和泡菜的制作-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新教材同步课件)

课件 1.1.1传统发酵技术和泡菜的制作-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新教材同步课件)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 体健康。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超标时,会引起中毒或 死亡。(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能够把血液中的低铁血 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但在适宜的pH、 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霉 变的食品亚硝胺可增至数十倍至数百倍)。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传统发酵技术和泡菜的制作
新课导入
凉州词二首
王翰 唐
知识海洋
发酵
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 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 物的过程。
知识海洋
腐乳
蛋白质 蛋白酶 肽和氨基酸 脂 肪 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多种微生物 毛霉(主要)、酵母、曲霉等 毛 白色丝状真菌(真核细胞); 霉 异养需氧型生物
知识海洋
传统发酵技术
直接利用原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 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 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
知识海洋
乳酸菌
乳酸菌 常见有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异养厌氧型生物
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 动物肠道内部。
应用探究
某同学在制作泡菜前,查阅资料得知,可以向泡菜坛中加 人一些“陈泡菜水”;在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 时,他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见曲线 图。请你帮他分析相关问题。

泡菜直投式发酵剂研究进展

泡菜直投式发酵剂研究进展

泡 菜 直 投 式发 酵 剂 研 究进 展
贺 燕 ,, 秦 , 一 丹 ,杨 滔
(. 1 湖南农业 大学 食品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2 ; 2 湖南省食 品质量监督 检验研究 院,湖南 长沙 4 0 ) 1 18 . 1 1 1 1 摘要 :泡菜 工业是我 国的一大产业 ,泡菜发酵技术也 在不断发展 ,而研究直投式发 酵剂是 目前泡菜发酵技术 的一个
热点。就国内外 泡菜发酵剂 的研究现状 和研制泡 菜直 投式发酵剂 的几个关键技术展 开了论述 ,以期为研制 、开发泡
菜直投发酵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泡菜 ;直投式发酵剂 ;研究现状 ;关键技术 中 图分 类号 :S 5 .,¥ 1. 127 521 文献 标 志 码 :A
d i 1. 6 ̄s .6 1 9 6 X) 0 2 6 2 o: 03 9 i n17 - 6 ( . 1. . 3 9 s 4 2 00
adtedrc vt t tr ( V ) i tersac on. hsppr ei sr et eerhaot V t o eadara , n h i t a s r s D S S h erhpitT i ae ve cn sac bu D Sa hm n od e a e e r w e r b
第 6期 ( 总第 2 3 8 期)
21 0 2年 6月
农产 品加工 ・ 学刊

传统发酵知识点总结

传统发酵知识点总结

传统发酵知识点总结

一、传统发酵的定义

传统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酒精等物质。这种加工方式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香味,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传统发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食品加工技术之一。在各种食品加工中,传统发酵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面包、酒、酱油、豆腐等食品的生产中。

二、传统发酵的流程

传统发酵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发酵和成品加工三个步骤。准备工作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剂的制备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产生有机酸、酒精等物质,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体和其他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赋予食品特有的风味和质地。待发酵结束后,还需要对成品进行加工,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和口感。不同的发酵食品有着不同的发酵流程,但总体来说,都可以归结为这三个步骤。

三、微生物在传统发酵中的作用

微生物是传统发酵的关键,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酒类酿造中,酵母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对麦芽中的淀粉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酱油、豆腐等食品的发酵中,大豆中的微生物菌群对蛋白质进行降解,产生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赋予食品特有风味的重要物质。

四、传统发酵的相关知识

除了上述基本知识外,传统发酵还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例如微生物学、高分子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工程等。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传统发酵的读者,建议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这样能更好地了解传统发酵的机理和原理,为传统发酵技术的改进提供帮助。

五、传统发酵的应用

传统发酵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香味,而且还能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传统发酵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酵食品,如中国的豆瓣、酸菜、日本的味噌、酱油等。此外,传统发酵技术还被广泛用于食品保藏、食品的调味等方面。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传统发酵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食品。

传统芥菜发酵制品中优势乳酸菌种的分离鉴定

传统芥菜发酵制品中优势乳酸菌种的分离鉴定

传统芥菜发酵制品中优势乳酸菌种的分离鉴定

林亲录;何煜波;谭兴和;秦丹;王燕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3(024)006

【摘要】本实验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芥菜发酵制品为原料,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其中优势菌株有两株(分别标为Lact.3和Lact.6).通过显微镜检、菌落培养特征、个体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观察与初步鉴定,Lact.3和Lact.6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要鉴定到种尚需进一步的生理生化试验和遗传学检验.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林亲录;何煜波;谭兴和;秦丹;王燕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4

【相关文献】

1.长白山区自然发酵制品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J], 曲菲;张雪;赵玉娟;于国萍

2.传统淡水鱼发酵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特性 [J], 林城杏;黄瑶;周迎春;张鹏程;罗鑫;曾雪峰;范劲

3.四川传统发酵香肠中几株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J], 吉莉莉; 陈雪玲; 魏艳; 付婷婷; 何丹; 张崟; 赵黎明; 王卫

4.青海甜醅中乳酸菌种群构成及病原菌拮抗性菌株的分离鉴定 [J], 桓玉萍;薛宇;李熠;周文渊;杨振泉

5.青海甜醅中乳酸菌种群构成及病原菌拮抗性菌株的分离鉴定 [J], 桓玉萍;薛宇;李熠;周文渊;杨振泉

魏斯氏菌的研究现状

魏斯氏菌的研究现状

魏斯氏菌的研究现状

王海娟;戴雨珂;潘渠

【期刊名称】《成都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9)6

【摘要】魏斯氏菌(Weissella)属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其在微生物学、医药学、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魏斯氏菌中的质粒、β-葡糖苷酶、噬菌体及其益生作用等作一综述。1魏斯氏菌的主要特征目前GenBank数据库中(http:

///genbank/)魏斯氏菌属已命名的有15个种。

【总页数】4页(P747-750)

【作者】王海娟;戴雨珂;潘渠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99

【相关文献】

1.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对泡菜代谢物及风味的影响 [J], 徐亚洲;熊涛;谢书虎;肖阳生;刘长根

2.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及其在冷却猪肉保鲜中的应用 [J], 杨超;于涛;姜晓冰

3.融合魏斯氏菌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J], 杜宏;吕欣然;崔晓玲;高永

悦;白凤翎;仪淑敏;励建荣;郭晓华;谢晶

4.饥饿诱导的魏斯氏菌差异转录组 [J], 潘金微;赵玲艳;马丁;王增光;邓放明

5.绿色魏斯氏菌对单增李斯特菌毒力特性的影响 [J], 刘梅;黄艳;刘佳;叶可萍;李春保;周光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泡菜微生态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四川泡菜微生态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四川泡菜微生态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为解决四川泡菜发酵周期长、质量不稳定、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等问题,更有效地实施直投式乳酸菌剂纯种发酵,使其产品在解决传统方式生产所存在质量问题的同时更多地保持其原有的风味。本文对四川泡菜微生态菌群分布进行测定分析,并从中分离、筛选优良乳酸菌,以了解其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为泡菜接种发酵提供优良菌种;另外,还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青菜盐渍过程微生物菌群分布情况,为改进其生产工艺、人工控制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1.通过对传统四川泡菜、企业盐渍泡菜理化特征以及微生物菌系的分离计数分析显示,企业盐渍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在102~105cfu/mL之间,乳酸菌数在10~105cfu/mL之间,酵母菌数在10~105cfu/mL之间;传统发酵泡菜样品以乳杆菌为优势菌,其含量普遍较高,有的甚至达到108cfu/mL,酵母菌普遍存在,少量存在醋酸菌,大多数样品受到一定程度的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污染,少数样品受到霉菌污染。样品的食盐含量对微生物影响很大,而微生物的数量又与样品pH、酸度密切相关。

2.通过溶钙力测试、盐酸萘乙二胺显色反应,从样品分离所得170株疑似乳酸菌中筛得5株具有较强亚硝酸盐消减作用的菌株,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得其对亚硝酸钠的消减率均可达99%以上。控制发酵过程pH>5.0,从中筛选出一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接种菌株N2发酵泡白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白菜pH、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比较,菌株N2在应用于发酵泡白菜时降亚硝酸盐作用明显。3.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盐渍青菜发酵过程中细菌与真菌的微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检测器检测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乙酸)
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期内发酵液pH值的变化
pH
6 5 4 3 2 1 0
0
Fig.1
1234567 ਁ䞥ᰦ䰤/d
图 1 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Changes in pH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由图1可知,传统发酵泡菜发酵过程中pH值呈下降趋 势。发酵前24 h,pH值即由5.7迅速降至4.2;发酵第2天 pH值下降速率放缓,从4.2降至3.9;发酵进入第3天,pH 值持续下降,并在进入第5天后趋于平稳,发酵结束时pH 值降至3.2。
of ethanol and acetic acid increa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Chinese sauerkraut; lactic acid bacteria; fermentation; metabolism
saccharomycetes and mycete. The pH was reduced from 5.7 to 3.2 after 7 days of fermentation. The utilization of sucrose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was strong, as indicated by a reduction from 74.4 to 18.4 mmol/L. However, glucose and fructose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无水乙醇、氯化铁、 浓硫酸(均为分析纯) 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 司;蔗糖、葡萄糖、果糖、乙醇、柠檬酸、苹果酸、乳 酸、乙酸、琥珀酸、丙酮酸(均为分析标准品) 美国 Sigma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安捷伦公 司;Aminex-87H色谱柱 美国伯乐公司、TG-16W微 量高速离心机 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YXQ-LS-50SⅡ/75S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海博 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NP-9272型生化培养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Airtech生物安全柜 苏净 集团安泰公司;PHS-25型pH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 限公司。 1.3 方法 1.3.1 传统泡菜的制作工艺及配方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
2015, Vol.36, No.03 159
对泡白菜卤水中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和肠杆菌等优势 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抗菌特性的研究;张伟[5]研究了 自然发酵泡菜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乳酸菌、 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菌落长势变化;陈功等[6]对四川泡 菜的挥发性成分和主体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已 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传统发酵泡菜的微生物动态变化 的研究多见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则较少,且未发现 对泡菜中的醋酸菌进行分离计数的研究;而在代谢物分 析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然发酵泡菜的还原 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监测及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 分析。本实验利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鉴定方法,对 我国传统发酵泡菜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乳酸菌、酵 母菌、醋酸菌和霉菌)进行平板分离计数,并使用高效 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发酵过程中的多种糖类及有机酸变化进行分 析,从而明确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菌系 变化、代谢底物和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揭示 我国传统发酵泡菜发酵过程中多菌种协同发酵的机理提 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Changes an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Microorganisms during Chinese Sauerkraut Fermentation
XIONG Tao, PENG Fei, LI Xiao, LI Junbo, GUAN Qianqi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基与试剂 圆白菜、食盐、冰糖、生姜、大蒜、干辣椒、花椒
等购于当地市场。 乳酸菌分离计数培养基:MRS培养基,配制方法参
照GB 4789.35—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中 乳酸菌检验》。酵母菌及霉菌分离计数培养基:虎红琼 脂,购于北京奥博星公司。醋酸菌分离计数培养基:醋 酸菌固体培养基[7]。
160 2015, Vol.36, No.03
食品科学
※生物工程
㧼ᮠ˄lg˄CFU/mL˅˅ ᓅ⢙⎃ᓖ/˄mmol/L˅
泡菜发酵启动后,圆白菜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 机酸渗出到卤水中,同时肠膜明串珠菌、粪肠球菌等乳 酸球菌迅速繁殖并代谢产酸,造成了pH值在发酵初期的 快速下降。乳球菌的代谢活动会因低pH值环境的影响而 受到抑制[8],从而导致菌数和产酸量的减少,推测这是造 成发酵第2天pH值下降速率变缓的主要原因。发酵进入第 3天后,乳杆菌大量繁殖并产酸,使得泡菜发酵液pH值进 一步降低。在整个发酵期内,乳酸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 是发酵液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2.2 发酵期内优势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2
4
4
圆白菜 50
1.3.2 取样 泡菜入坛后,0~7 d内,每隔12 h,取发酵液进行代
谢产物、pH值的测定以及优势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1.3.3 优势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无菌条件下,取1 mL发酵液于装有9 mL无菌生理盐
水的试管中,充分摇匀,制成1∶10稀释菌悬液,然后按 照每级10 倍的次序梯度稀释。选择3 个合适梯度,分别 涂布于MRS培养基置于37 ℃培养48 h、虎红培养基和醋 酸菌固体培养基置于30 ℃培养3~5 d后计数,每个梯度 做2 个平行样。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after 24 and 12 h of fermentation followed by a decline until reaching a plateau. As the major
metabolic product, lactic acid was steadily increased from 5.6 to 149.6 mmol/L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moreover, the levels
传统泡菜的配方见表1,其制作工艺如下:
圆白菜→清洗→沥干→切分→装坛→密封→发酵
(20 ℃)→成品

盐水(花椒等辅料)
表 1 泡菜配方 Table 1 Formulation of Chinese sauerkraut
配料
大蒜 花椒 辣椒 生姜 冰糖 碘盐
添加量/(g/100 mL水) 3 1.5 4
using selective agar medium. The substrates and the metabolic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evidenced that the main microorganisms included lactic acid bacteria, acetic bacteria,
谢产物和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从而得到风味良好的成 熟泡菜。对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和代谢物质进 行分析,是深入研究我国传统发酵泡菜的必经之路。国 内外不少研究学者对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 离鉴定及特性研究[2]。国内有学者对泡菜环境中的菌株进 行了分离且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3]:燕平梅等[4]
10
8
6 ң䞨㧼
4
䞥⇽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䞻䞨㧼
2
䴹㧼
0 01234567
158 2015, Vol.36, No.03
食品科学
※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泡菜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特性
熊 涛,彭 飞,李 啸,李军波,关倩倩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7)
摘 要: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泡菜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H计等仪器分析 底物、代谢产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传统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 及霉菌;发酵7 d后,卤水的最终pH值由初始的5.7降至3.2;蔗糖作为发酵体系内的主要碳源,在整个发酵过程中 被大量代谢利用,发酵7 d后,蔗糖浓度由初始的74.4 mmol/L变为18.4 mmol/L;而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没 有明显被利用,其浓度分别维持在28.1 mmol/L和23.2 mmol/L;柠檬酸与苹果酸分别在24 h和12 h时达到最大浓度 (3.4 mmol/L和8.9 mmol/L),然后下降,最后维持稳定,因此,发酵微生物对柠檬酸和苹果酸有一定的利用能力; 乳酸是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并且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其浓度由初始的5.6 mmol/L增长至149.6 mmol/L;乙酸 和乙醇的产生则主要发生在泡菜的发酵前期。 关键词:泡菜;乳酸菌;发酵;代谢
Nanchang 330047,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scale fermentations of Chinese sauerkraut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icroorganisms, the pH of the brine, the substrates and the metabolic products. The main microorganisms were monitored
收稿日期:2014-04-09 基金项目:“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8000063);江西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赣财教
[2011]243号);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SKLF-ZZB-20130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项目(2011AA100904) 作者简介:熊涛(197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益生菌及大宗果蔬高值化利用。E-mail:xiongtao0907@163.com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5)03-0158-0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03030
泡菜是我国传统特色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之一,距 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1]。我国传统发酵泡菜的加工方 式多以自然发酵为主,即利用附着在蔬菜表面的微生物 进行发酵。在盐水浸泡环境中,蔬菜本身携带的多种微 生物(以乳酸菌为主)迅速繁殖,并利用以糖类为主的 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活动,生成乳酸、乙醇、乙酸等代
were hardly metabolized by the cells and their final concentration were 28.1 mmol/L and 23.2 mmol/L, respectively. Critic
acid and malic acid were easily metaboliz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and their maximum concentrations, (3.4 and 8.9 mmol/L,
1.3.4 发酵液中糖和有机酸的分析 发酵液经离心(12 000 r/min,10 min)后,取上清
液过0.22 μm滤膜,得到滤液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 谱条件:进样量20 μL,流动相为6 mmol/L硫酸溶液, 流速为0.5 mL/min,温度45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 205 nm。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示差折光检 测器检测糖醇(蔗糖、葡萄糖、果糖、乙醇)含量,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