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自主学习[学点1]基础知识1、乳酸菌:是_______细菌,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种类:_______ 和。

2、亚硝酸盐:⑴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

⑵一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 g时,会引起中毒。

⑶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排出,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 ___ 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学点1学习情况检测〗1、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2、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摄入过多时可能导致癌症,其主要致癌原理是()A.直接杀死人体细胞 B.诱导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D.不易排出,在肾脏中积累3、制作泡菜所需要的菌种的代谢类型是()A.自养需氧型B.异养需氧型C.自养厌氧型D.异养厌氧型[学点2]实验设计1、泡菜的制作⑴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⑵将蔬菜装入泡菜坛时,再往泡坛内徐徐注入盐水,使盐水菜料,盖好坛盖。

⑶为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无氧环境,需在坛盖边缘的水槽中水,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水槽中。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⑴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⑵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________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学点2学习情况检测〗1、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2、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的溶液呈() A.玫瑰红色 B.蓝色 C.砖红色 D.橘红色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学点3]操作提示1、泡菜坛的选择: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系列)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系列)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6知识拓展首先,蔬菜的腌制方法有三种,一是咸菜,而是泡菜,三是酱菜。

我们的泡菜和韩国的所谓”泡菜“虽然叫法一样,但是实质操作和原理不同。

一:咸菜:用盐腌制的蔬菜。

就是咸菜,也指某些酱菜。

咸菜的腌制所需要的原料和辅料及其简单。

这是咸菜与酱菜和泡菜的区别。

二:咸菜的特点:咸菜中含有亚硝酸盐,这也是咸菜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咸菜在开始腌制的2天内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不高,只是在第3—8天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第9天以后开始下降,20天后基本消失。

所以腌制咸菜一般时间短的在2天之内,长的应在腌制一个月以后才可以食用。

人工除毒。

腌制成咸菜后,在吃前可用水煮2分钟或日照30分钟,或用热水清洗的方法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咸菜中残存的亚硝酸盐。

不是任何蔬菜都适于腌制咸菜。

比如有些蔬菜含水分很多,怕挤怕压,易腐易烂,象熟透的西红柿就不宜腌制;有一些蔬菜含有大量纤维质,如韭菜、一经腌制榨出水分,只剩下粗纤维,无多少营养,吃起来又无味道;还有一些蔬菜吃法单一,如生菜,适于生食或做汤菜,炒食、炖食不佳,也不宜腌制。

因此,腌制咸菜,要选择那些耐贮藏,不怕压、挤,肉质坚实的品种,如白菜、萝卜、苤蓝、玉根(大头菜)等。

三:泡菜及其特点:泡菜是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

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像是高丽菜、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大蒜、青葱、小黄瓜、洋葱等。

蔬菜在经过腌渍及调味之后,有种特殊的风味。

泡菜有丰富的乳酸菌,可帮助消化。

但是制作泡菜有一定的规则,像是不能碰到水或是油,否则容易腐败等等。

若是误食遭到污染的泡菜,容易拉肚子或是食物中毒。

泡菜除了腌制的目的,还有调味的目的,这是与咸菜单一的只用盐来腌制的区别。

人教版生物选修1: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制作 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1: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制作  教案

课题:泡菜的制作一、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学生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尝试制作泡菜;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实验探究法,尝试制作泡菜;举例说明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3.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实践中发酵食品的制作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尝试制作泡菜。

2.教学难点: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四、教学过程1.导入运用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了解四川泡菜和韩国泡菜。

2.制作泡菜的原理内容:认识乳酸菌的细胞结构、种类、分布、新陈代谢类型。

插入乳酸菌的图片,使学生对乳酸菌有更深刻的印象。

运用化学反应式讲解制作泡菜的原理。

练习: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B.在自然界广发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时产生乳酸D.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思考: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3.制作泡菜的过程内容:学生描述泡菜制作的流程图;播放实验室制作泡菜的视频;观看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主要为制作泡菜中的注意事项;再观看生活中制作四川泡菜的视频,比较两者的异同。

思考1: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封闭有什么结果?思考2: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拓展:乳酸菌发酵过程(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4.操作提示内容:注意泡菜坛的选择;腌制条件。

思考1: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思考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的蔬菜?5.亚硝酸盐内容:亚硝酸盐的性质和危害。

练习: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可多加B.绿色食品中不会含有亚硝酸盐C.亚硝酸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亚硝胺D.水煮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少拓展:健康小贴士五、课堂总结本节重点内容是泡菜制作的原理,以及制作泡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泡菜并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了解发酵的过程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白萝卜或白菜2. 盐3. 干辣椒粉(可选)4. 大蒜、生姜(可选)5. 明矾或醋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洗净白菜或白萝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2.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用开水烫洗并晾干。

第二步:制作泡菜1. 将切好的白菜或白萝卜放入容器中。

2. 在白菜或白萝卜上撒上适量的盐,轻轻拍打使其均匀分布。

3. 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大蒜和生姜(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

4. 用干净的石头或玻璃块加压,使白菜或白萝卜中的水分充分出来。

5. 盖上容器的盖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一到两天打开一次盖子放气,同时检查是否有发霉的情况。

第三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开始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2. 取适量的泡菜样品,并切碎。

3. 因为亚硝酸盐在酸性环境下会转化为亚硝酸,因此将泡菜样品浸泡在醋中约30分钟,以提高亚硝酸的溶解度。

4. 取出泡菜样品,滴入几滴明矾溶液。

5. 如果溶液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免产生杂菌污染。

2.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确保食材和容器表面干净,避免发霉等不良情况。

3.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及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便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

4. 实验中使用的亚硝酸盐检测试纸,可在实验室常用试剂商店购买,注意查看使用方法和保存条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检测发酵后的泡菜样品,如果溶液中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存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作和存放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并避免过度食用。

实验延伸:可以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变化规律。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教案标题: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

2. 掌握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泡菜制作所需的食材:白菜、盐、辣椒粉、葱姜蒜、酱油等。

2. 发酵容器和器具:密封罐、漏斗、称量器等。

3.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试剂和设备:磷钼酸铵溶液、硫酸、试管等。

4.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泡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泡菜制作和发酵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讲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泡菜的制作,包括切菜、腌制、装罐等步骤,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体验发酵的乐趣。

4. 实验设计:设计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方案,包括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步骤等。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实验,引导他们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

6. 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检测的经验,思考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泡菜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

2. 收集学生对于泡菜制作和食品安全的思考和反思。

3.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食品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杨永亮一、教材分析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五、教学过程盐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时,会引起中毒,达3g时会引起死亡。

5、我国对亚硝酸盐卫生安全标准是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2、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

3、观看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多媒体图片。

4、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关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认识它的危害。

5、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我国亚硝酸盐卫生安全标准。

生搜集资料,以增进学生对乳酸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生物选修一教案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生物选修一教案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教案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莫爱霞一、课题目标: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讨论与此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三、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 知识要点:(1)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亚硝酸盐 知识要点:(1)亚硝酸盐的有关知识;(2)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3)亚硝酸盐的危害。

3、讲授乳酸菌属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乳酸菌分布,繁殖快,以分裂方式繁殖,无芽孢,通常排列成链状。

乳酸菌耐盐,最适pH 值为5,在食品酿造和发酵调味品酱油、酱类酿造,特别是腌菜和泡菜的腌制,酸乳制品等起作用。

原理: (1)C 6H 12O 6――→2C 3H 6O 3+能量或(2)C 6H 12O 6――→C 3H 6O 3+能量C 6H 12O 6――→C 2H 5OH+CO 2+能量亚硝酸盐: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多用作食品添加剂。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总量达到0.3-0.5g 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 时,会引起死亡。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 ,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 ,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

酶 酶 酶危害: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 值、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二)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2、制作过程(1)原料处理(2)盐水腌制(4:1)(3)装坛(4)封坛发酵(5)成品(一般室温20o C 左右,约需15天左右,温度低时,时间可延长。

教学设计7: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设计7: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泡菜制作原理、方法2.能力目标a.尝试制作泡菜b.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3.情感目标讨论与泡菜制作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二、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三、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四、教学流程(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制作泡菜原理引导学生回忆书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指出乳酸菌耐盐,最适pH=5,为发酵中的先锋队。

让学生回答思考题。

思考题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

思考2:泡菜制作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吗?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摄入超过一定量会中毒甚至死亡。

(二)亚硝酸盐让学生阅读教材,讲解亚硝酸盐的性质和危害、分布和卫生标准。

1.性质和危害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易溶于水,可作食品添加剂。

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蔬菜、咸菜、豆粉中均含有。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3g时会引起死亡。

2.分布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而豆粉中平均含量可达10mg/Kg。

3.卫生标准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二、实验设计展示实验流程,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写出详细实验方案。

(一)实验流程(二)泡菜制作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将经过处理的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杨永亮一、教材分析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2、亚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1、学生课前查阅搜索一些关于乳酸菌的资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乳酸菌的一些知识。

2、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

3、观看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多媒体图片。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察右前旗第一中学生物课改学案高二班组姓名日期年月日编写人:高二生物组审核人:郭聪亮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自学案(共用3课时)学习主题【知识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3、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情感目标】1、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1)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难点】(1)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学习环节情景创设与学习指导基础巩固练习自研环节学法指导:1.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至少15分钟,认真完成下面的自学案,用红笔标重点和疑难点。

2.真独立完成基础巩固练习。

导学过程:(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军有分布。

4、应用: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思考1】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为什么?答:因为酸奶的制作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的生长。

(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

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含量可达。

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量达时,会引起死亡。

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得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思考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答:有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放置过久,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思考3】在什么情况下,亚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胺?答: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

(完整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完整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I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2. 教学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制作泡菜2.2教学难点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I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课题背景: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制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宜多吃。

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乳酸菌4.1.1种类: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4.1.2形态:球型或杆型;4.1.3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你认为有哪些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1.4.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4.1.5代谢类型及产物(发酵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思考探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典例精析:例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学案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学案设计

高二生物选修 1 导学纲要(三)专题 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1.试试制作泡菜,并试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2.议论与亚硝酸盐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要点和难点1.课题要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学习过程四、讲堂练习1.饮食中一般都含有必定量的亚硝酸盐,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A .当人体摄取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 g 时,会惹起死亡B.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30 mg/kgC.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2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 2 mg/kg2.在制作泡菜时,大蒜、生姜及其余香辛料要放在(B)A .坛底B .坛中间C.坛表面D.与泡菜混淆均匀,散布在整个坛内3.以下对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C)A .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 .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 .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4.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 mL 各 4 份分别装在100 mL 、 200 mL 、 300 mL ,和 400 mL 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合温度下培育。

24 h 后产生乳酸最多的是(A)A . 100 mLB . 200 mL C. 300 mL D .400 mL5.以下对于亚硝酸盐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D)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 .亚硝酸盐的散布宽泛,此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均匀含量约为 4 mg/ kg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均匀含量在7 mg/kg 以上,因此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拥有防腐作用,因此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伸食品的保质期6.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B)A .依据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 的比率配制盐水B .乳酸菌的代谢种类为异养兼性厌氧型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7.在制备泡菜样品办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A .氢氧化铝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8.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 N 一 1 一萘基盐酸盐联合形成( C )A .血红色染料B .棕色染料C.玫瑰红色染料D.桃红色染料9.(多项选择)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到的试剂是(ABCD )A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 .N — l 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铝溶液10.某学生把甘蓝切丝后制作泡菜,为了研究甘蓝在不一样的温度下经过 3 天发酵后的乳酸量,在第 4 天检测的实验结果如表:(1)剖析资料,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2)在泡菜制作时,乳酸含量大概在o.8%左右时风味最好,此时维生素 C 的保留率联合以上资料,你在制作泡菜时应当注意什么?(1)从表中数据剖析可得悉,甘蓝在31℃时所生成的乳酸含量最多,低于或许高于这个温度所生成的乳酸量都比较少一些。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一、基本说明1.模块: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导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办法,尝试制作泡菜;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XXX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研究与此相关的食品平安问题。

2.内容分析:本课题以试验为依托,通过试验使同学把握泡菜制作的办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办法。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3.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慕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同学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同学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4.设计思路:本专题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慕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同学关注食品平安,注意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同学的实践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充分调动同学的爱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从而顺当进入本课题的讨论。

基本思路如下:(1)课前以学习小组形式调查泡菜的种类,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与办法;尝试制作泡菜,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的预备。

(2)第1课时,组织同学展示实践成绩,沟通自主同学体味,对小组实践成绩举行评价,研究相关问题。

(3)第2课时,引导同学关注食品平安,研究同学学习测定亚硝酸含量的办法。

(4)课后分小组试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举行了本专题学XXX结。

三、教学过程学习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同学活教学意图阶段动课前实践实践指导:①组以学习小组;②制定试验计划;③实践答疑解惑;④预备成绩展示与沟通调查自学、尝试制作、学习记录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实践体验,初步了泡菜制作的原理、办法引入课题展示课题背景展示学习目标听讲、观看、明确学习要求通过课题背景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绽开课题。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_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_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选修3)一、课题背景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乳酸发酵。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2、亚硝酸盐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1、学生课前查阅搜索一些关于乳酸菌的资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乳酸菌的一些知识。

2、学生学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

3、观看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多媒体图片。

1、教师在介绍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以增进学生对乳酸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物学知识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实践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泡菜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制作方法,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存在于许多食品中。

基于STEM 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能够结合食品营养与安全、化学反应原理、STEM知识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了解亚硝酸盐在食品中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并能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2. 亚硝酸盐的作用和检测方法;3. 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理论学习(3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以及亚硝酸盐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泡菜制作的步骤和亚硝酸盐的实验检测过程,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60分钟)(1)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白萝卜、胡萝卜、大蒜、白菜、盐、辣椒、密封罐等制作泡菜所需材料;亚硝酸盐试剂、硫酸、蒸馏水、试管、比色皿等检测亚硝酸盐的实验设备。

(2)制作泡菜: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泡菜制作原理和方法,将各种蔬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加入盐和调料,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罐中,密封发酵。

(3)亚硝酸盐检测:指导学生按照检测方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结果并记录数据。

3. 实验讨论(20分钟)(1)回顾实验步骤:让学生回顾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检测的实验步骤,总结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泡菜的味道、颜色等变化,以及亚硝酸盐检测的结果,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案。

精品高中生物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精品高中生物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用比色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难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1.泡菜制作流程图三、教学程序设计学习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课题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通过课题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课题。

泡菜制作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它们都是严格的异养厌氧型的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

思考: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学生看课本,掌握有关泡菜的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掌握有关乳酸菌和亚硝酸盐的基础知识,为泡菜的制作打下基附:韩国泡菜的制作方法白菜10棵(30kg), 粗盐19杯(3kg),萝卜3棵以斤),葱白1捆(400g),芥菜1捆(1kg),水芹2捆(600g),大葱半捆(400g),蒜10头(400g),生姜3棵(100g),辣椒面10杯(800g),温2杯,适量的盐和白糖。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尝试制作泡菜,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难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准备】导学案、提前制作泡菜并录制视频、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并拍照、ppt课件【教学过程】思考:1.配制盐水的比例是多少?2.为什么要对盐水进行煮沸并冷却的处理?3.如何封坛?为什么要做封坛处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使学生对泡菜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

(三)了解亚硝酸盐1、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

2、亚硝酸盐在通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3、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的作用),亚硝酸盐可转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亚硝胺。

思考: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课前查阅资料,介绍亚硝酸盐及应用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及测定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溶液。

展示:比色管中的玫瑰红色溶液如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呢?学生通过看课本,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流程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展示:七支比色管中玫瑰红色的由浅到深的梯度变化演示:用待测样液与标准显色液比色,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使学生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原理和一般方法。

(五)腌制条件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
含量教学设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杨永亮
一、教材分析
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
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
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教学难点: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五、教学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
式:
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
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时,会引起中毒,达3g时会引起死亡。

5、我国对亚硝酸盐卫生安全标准是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
内容,并写出乳酸发
酵公式。

3、观看一些关于乳
酸菌的多媒体图片。

4、学生通过阅读课
本,了解关于亚硝酸
盐的理化性质,认识
它的危害。

5、学生通过阅读了
解我国亚硝酸盐卫生
安全标准。

乳酸菌的感性
认识,使学生
能够有效地将
生物学知识与
日常生活相联
系。

2、讲解
亚硝酸盐的知
识时,引导学
生将生物学内
容与有关化学
知识结合起来
思考,使学生
认识亚硝酸盐
的危害,启发
学生利用已有
知识寻求简单
而有效的鉴定
亚硝酸盐的方
法。

具体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

5、教师提示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包括:
a、泡菜坛的选择;
b、腌制的条件;
c、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有许多需氧菌生长,
蔬菜会腐烂。

c、泡菜坛内有时会
长一层白膜,这层白
膜是怎么形成的
答:形成白膜是由于
产膜酵母的繁殖。


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
物,泡菜发酵液营养
丰富,其表面氧气含
量也很丰富,适合酵
母菌的繁殖。

2、学生利用课余时
间分别在泡菜泡制的
第3、5、7、9、11
天到实验室对泡菜中
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
检测,做好记录,并
绘制变化曲线。

数据的分析处
理能力。

六、板书设计
1、乳酸菌发酵
2、亚硝酸盐
3、制作泡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步骤
6、结果分析与评价
七、课后练习
1、乳酸菌属于
A、真菌
B、细菌
C、霉菌
D、病毒
2、关于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
B、亚硝酸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酒精
C、亚硝酸盐是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
D、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3、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
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
B、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
C、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不渗水就行
D、应选用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坛内泡菜的腌制情况
4、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
5、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
D、班氏溶液
6、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氢氧化铝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镉溶液
D、氯化钡溶液
答案:BDBA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