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论
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7篇)
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
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名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1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孔子十大经典名句解释及感悟
孔子十大经典名句解释及感悟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如果学了却不思考,那么学的知识就没有意义;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思考却不学习,那么思考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有危害。
感悟:学习不只是记忆知识,更要求自己思考、探索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很有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准则,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别人的角度思考,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喜欢的行为,要尊重别人的意愿。
感悟: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尊重别人,对人要有一颗充满爱心和关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待友谊的开放和热爱,表示有朋自远方来,可以分享快乐,欣赏美好的事物,不必为一切而担心。
感悟:友谊真的非常宝贵,有时候朋友比亲戚还亲,与好朋友在一起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好友,并用真诚、热情和尊重来维护友谊。
4. 人无信不立。
这句话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表示一个人如果缺乏信用,在人际关系中就很难立足和生存。
感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信誉都是立足之本,只有拥有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尊重。我们必须要遵守诚信的原则,遵守自己的诺言,坚持做信誉好的人。
5.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比喻前人为后人创造了条件,后人应该珍惜和感激前人付出的努力,继续发扬前人的事业。
感悟:我们应该珍惜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切,努力发扬前人的事业,并创造出更多新的成就和发展。我们要有传承的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论语孔子言论原文与解析
论语孔子言论原文与解析
孔子,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言论被收
录在《论语》一书中。《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与言论,是研究孔子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以下是《论语》中的一些重要言论原文与解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
得真正的乐趣与满足。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乐
观的态度。
2. “巧言令色,鲜矣仁。”(《为政篇》)
孔子强调了真正的仁爱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空谈或表面的恭维。他
认为真正的仁义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和真实的感情来体现,而不是通
过巧妙的辞令和虚伪的面孔。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篇》)
孔子主张君子要有广泛的眼界,对事物要能够全面周到地观察和理解,而不局限于片面的比较。而小人则只会简单地比较,缺乏综合性
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孔子强调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态度。他认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一种
真正的智慧,而自以为是则是一种无知。只有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认识。
5.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里仁篇》)
孔子讲述了一个故事,强调了重要的道德原则。他告诫人们不要随
意听信他人的传闻和谣言,而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和实际观察来了解
真相。只有守住真理的道德标准,才能不被误导和背离道德。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述而篇》)
孔子强调了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品德来警醒自己和提升自己的重
孔子名言10条
孔子《论语》摘抄
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力不足之,中道而废。”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9.“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7.“乡人饮酒,杖首出,斯出矣。”
18.“问人与他向,再拜而送之。”
19.“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0.“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2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君子贞而不谅。”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2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
孔子说:“君子在吃饭时不追求饱满,居住时不追求舒适安稳,他们做事敏捷而言语谨慎,追求道德的标准并且得到了确立,可以称之为好学的人。”
解读:
这一章中,孔子讨论了君子的品德标准。首先,孔子提出了君子食不求饱的原则。这并不是说君子不需要吃饭或者不重视饮食,而是强调君子不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君子应当有节制地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不将追求物质财富看作是唯一的目标。
其次,孔子强调君子居住时不追求安逸舒适。这并不意味着君子要过着简陋困苦的生活,而是指君子不应该止步于追求物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平和与安定。
孔子还强调了君子应当在做事时敏捷而言语谨慎。君子处理事务时要快速果断,但也要慎重考虑,避免冲动和轻率。言语上,君子要注意措辞,避免失言和冲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孔子指出君子应该追求道德的标准,并严格要求自己去实践这一标准。君子不仅要有学习的渴望,也要真正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只有追求道德的标准并得到实践,才能称之
为真正的好学之人。
综上所述,这一章中孔子告诫人们,作为君子应排除虚浮、功利的追求,在生活和行为上追求节制、平和与道德的标准,同时要具备好学、勤奋的精神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
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诚信的句子篇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论语·述而》)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论语诚信的句子篇二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译文: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
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2020-11-07
《论语》十则1
予观《论语》,略有所悟,抒感于怀。
今之众人,皆以污为丑也。河中之物,尽经百日风霜雪雨侵凌,然不为所动,非若以人力除也,不蚀也!且河中之物方可聚少成多以成其害,何况人乎?孔子尝云:“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凡今之众人欲静其身乎,必得省其心,除异己,于益友,必先言而有信,不可为之事,不轻诺。凡数失其信者,必不可信也,若执意亲之近之,予以仁德之心,日后必有所患,故言:交友需谨言慎行,去污近洁,方为正道,自昔至今,如是者多矣!正如苏轼之友,于其见谤辱下之狱之际,访狱而谏书于上者,屈指可数,然惧受迁而敝之者谓之多也!更甚者徒慕生恨而上书诽谤于上,譬如沈括,且不言为坡之密友,竟与坡与之离别所赠以为念之辞谤己轼讥讽朝庭之罪,可恨哉?再如舒亶,不知恩图报罢矣,却借潮风将恩公推于困境,亦不心生痛哉?此等居心叵测之人,安能与之为伍?假孔圣人之言:“唯小人难养也!”古之训诫,不可不自深省也。
去其污,而后则洁其身。是为君子,必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然小人反是焉,古之有秦桧谤岳飞者,今有华人学者辱李鸿章谓之辱国己为国之奸者,皆为小人也,然正是小人当道,才使古王朝之繁盛毁于一旦,乃使王朝性命堪忧,也尝有古今君王,为己一席之位,大举讨伐,于百姓之命于不顾,此虽为一国之君,吾亦谓之小人也!小人虽小,然其力大无穷。如若今之众人皆以私心面试,徒牟私利,侮他人之正,是以谓之焚他人并已于无形也!此类人物,终其一生活于痛苦之中,虽有所乐而不可谓之乐也。故必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为诫,结其身旁。
孔子十大名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孔子的十大名言: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 “己所不知,而不知者,谓之愚;己所知,而不用,谓之戆。”——《论语》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0.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这些名言都是孔子的思想精华,它们强调了道德、教育、修养、交友等方面的重要性,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论语中有关孔子的语录
论语中有关孔子的语录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十则_1
孔子语录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论语名言名句
孔子论语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爱人之心,莫善于谦。——孔子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张。——孔子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9、不吾知也,其好犹可知也。——孔子
1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若存若亡。——孔子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发表了许多名言名句,对中国历史上
的思想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名言名句: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这句话是“学习要有时,不好么?” 的意思。立足于当时的教育实践,
孔子敦促后人要有目标和计划,用有时间期限、有节奏、有序的方式
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这句话是说“知道不如爱好,而爱好又不能比得上快乐。” 换句话说就
是要把它视作一种乐趣,这样会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更好的
学习效果。
三、“爱人之心,莫善于谦。”——孔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爱人最重要的是要谦逊”。尊重他人、表示谦虚,对
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孔子提倡这种尊重他人、谦虚的态度,使得大
家的交流境界更高,互相尊重,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让社会更加和
谐美好。
四、“弟子入则孝,出则张。”——孔子
这句话是说“孝顺父母,活跃社会”。孔子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尊敬
师长,为人孝顺,并为社会献身、贡献社会,尊重他人,活跃社会,
多做社会公益事业。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翻译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翻译
篇一: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意思.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孔子说: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孔子说: 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 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子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
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1、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地去复习多学知识,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因为不了解你,而对你产生误会但并不恼怒,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职尽责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终将无所得。”4、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孔子十论君子
孔子十论君子---
一.孔子之本---《论语》:学而篇
【原文】
1.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
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
③鲜(xiǎn):少。
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⑤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翻译】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解读】
孝悌的意义
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1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一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面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仁”是爱的哲学,同样,“孝”也是爱的哲学,是一种感思回报的爱父母生儿有女,你可以说那是繁行后代的生物本能使然。但是,作为父母,通常公养有照顾子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付出的情感、心血和财富理应得到回报。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子女回过来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不仅如此,古人还给这种回报一个好名声一一孝。这种互惠互利的内在精神就是孝道,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连这点感情和回报都没有,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古人把这种人列为禽兽,认为他不配称作人。那么什么是“弟”呢?“弟”就是“悌”,是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这种友爱情感,不仅仅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推广到朋友之间,泛化为一种高尚的社会友情。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孔子的哪些思想与品格特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