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合集下载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时代背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时代背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时代背景篇一:制度变迁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经济绩效则是制度变迁所导致的经济现象的衡量指标。

本文将探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时代背景,并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

一、制度变迁的时代背景制度变迁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制度的变革和调整,旨在达到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变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其中,制度变迁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化的加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逐渐减少,制度变革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变革,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2.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制度变革的速度大大加快。

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这也为制度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制度的规范性和执行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制度变革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联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通过制度变革,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绩效。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联:1.制度变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制度变革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绩效。

2.制度变革可以降低成本:制度变革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企业可以更好地选择供应商和消费者,从而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绩效。

3.制度变革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制度变革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制定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经济绩效。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中,制度变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制度是指规定人们在社会中行为规范的一系列规则和组织结构,而制度变迁则是指这些规则和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市场机制和政府效能。

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和政府效能的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制度变迁可以改变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升经济体系的竞争力。

例如,市场准入的限制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等制度变迁可以提升市场的竞争程度,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绩效。

另一方面,制度变迁可以改善政府效能,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行政审批的简化、公共资源配置的透明化等制度变迁可以提升政府的效能,减少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从而提高经济绩效。

其次,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制度变迁不仅受到经济绩效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通过改变制度来影响经济绩效。

经济绩效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需求和压力。

如果经济绩效不佳,例如经济增速下滑、企业利润下降等,人们对改革和制度变迁的需求将会增大。

而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信任积累。

只有当制度变迁能够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够对经济绩效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再次,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文化、历史和制度环境紧密相关。

因此,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都会对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使得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最后,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需要权衡和平衡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

制度变迁通常会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包括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诺斯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分析长期制度变迁的框架,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是诺斯对制度研究的系统总结。

诺斯的结论和研究,不仅涉及到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当今中国更有实践意义。

标签:诺斯制度变迁中国诺斯把制度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内,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供求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制度的变迁。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制度变迁理论。

把诺斯的制度变迁引入中国近二十年,中国学者从介绍、传播新制度经济学,转向分析和研究,并应用其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变迁的定义。

诺斯给制度下了定义:“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指出“制度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组合的边际调整”。

制度变迁包括制度创新。

2.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条件。

诺斯从相对价格变动中去寻找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农奴制度的兴起是由于土地丰裕而劳动力短缺,因而建立一种农奴——领主契约是有效率的,随着人口增长,要素价格发生变化,于是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诺斯根据成本受益分析方法,只有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其产生的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能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

潜在利润就是指外部利润,是指在现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润。

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内部化、交易费用的降低和风险的分担。

由于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的要求,以及实现外部性内在化、降低交易成本,经济组织有必要进行创新。

诺斯断言大多数都是风险的厌恶者,如果有能克服风险倾向的制度创新,制度就会发生变迁。

3.制度变迁的路径。

由于市场不完全,制度变迁不可能总是按过去的选择一直进行下去而不发生改变,可能一个偶然事件就会改变制度变迁的方向。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韦森)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韦森)

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摘要:本文部分选改自笔者为道格拉斯•C•诺斯教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的新中译本所写的代译序。

第一节对诺斯的生平和著作做了简短的介绍。

第二节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

第三节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斯在制度研究和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尤其是对诺斯的最新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和他与一些合作者的新作“解释有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概念框架”长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了一些解读、评论和商榷。

从诺斯2000年之后的一些新近文著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他越来越注重研究经济制度变迁与政治体制变迁内在关联机制,且越来越重视研究人们的信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制度制度变迁非个人化交换心智构念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

然而,要改善人类的前景,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

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 ——一译“诺思”)以及他的制度变迁理论,国内经济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界的许多人目前应该说都比较熟悉了。

这主要是因为,诺斯的几本主要著作——包括这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以前都有过数种中译本,以至于诺斯本人的一些理论洞见,业已成了许多高校的经济学教师、经济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们耳熟能详的现代经济学常识了。

另外,除诺斯本人的文著大都有了中译文本之外,自1995年以来,诺斯教授也曾多次来过中国,并曾在北大、复旦、清华等高等学校做过讲演,宣讲他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国内一些经济学人(包括笔者自己,见汪丁丁,1992;姚洋,2002;韦森,1999a, 1999b,2001,Li, 2003)也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对诺斯的理论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ism)前些年在中国经济学界大行其道,尤其是在诺斯与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于1993年获(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诺斯的一些理论发现比较快地在国内经济学界得到传播,因而诺斯本人也已经成为在中国经济学界被引用率最高的当代经济学家之一。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度变革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在向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制度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制度与经济的发展、绩效和变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从制度、制度绩效和经济变迁这三方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制度在中国经济变迁中发挥的作用。

一、制度制度是社会、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对各种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力量的管理和调控的一套规则和制度。

好的制度可以使社会有序地运行,保障人民的共同利益。

制度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依照不同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制度建设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符合中国国情3、与世界接轨,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特点4、面对未来,能够承担未来的风险和挑战二、制度绩效制度绩效是指制度所产生的效果和贡献,是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福利所做的贡献和价值。

制度绩效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好的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提高公民满意度和社会效率。

反之,过于僵化的制度、落后的制度或者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制度,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导致社会效益低下。

因此,评估制度绩效对于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经济变迁经济变迁是指经济动态的多种形式,它是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变化和转变。

经济变迁涉及人口、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变化,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真正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四、制度与经济变迁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旨在改善制度的政策措施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制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推广股份制改革和发优惠政策引导增值税制改革等方面,政府号召选调研发影响力。

在18大之后,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分配资源中的作用,致力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PT课件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PT课件
有效率是经济组织是经济增 长的关键。 市场需要有效的激励 西方兴起在于市场经济+股份 制企业 产权是创造有效激励的前提
依法治国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 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 济衰退的根源
解放思想
我国改革的路径依赖,苏 联模式与计划经济 意识形态理论
1
2
-
3
13
谢谢观看
-
14
2
4
-
制度的作用
1 制度能够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降低 互动中的不确定性,制度还能降低 交易费用。
制度与组织关系
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 制度提供有限选择集合,组织的理 解和行动影响到制度的实施,进而 影响最终绩效。
11
PART FOUR
主要理论 应用
-
12
4-1
诺斯与中国改革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7807613734, 9787807613732 出版年:2010-07-01 页数:209
-
4
1-2
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派
• 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因素、法律因 素对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思想; 更多地分析单一制度本身的功能。
• 研究方法:认为把个人作为经济 学的研究出发点是不科学的,没 有考虑到社会各个经济利益集团 间的矛盾冲突。
-
经济史史实材料验证制度理论
8
PART THREE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观点及 结论
-
9
不确定性源于信息不完全
3-1
非性正式和约心束 智能力;正制式度约束通过
实施
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
相人交对类易价行费格为用理理的论论变行文化事,准渗不则透仅、 带制选包能行来度择括改为连政规集衡规续治则合量范性(和交、、司契换惯非法约物例正相)之对的价价来制效规格源值度等则变的化变关、迁键经、问济契题约取以决及于组织经多济大绩程

诺斯著,刘瑞华译版: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诺斯著,刘瑞华译版: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原著/道格拉斯•诺斯译者/刘瑞华导读刘瑞华(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一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1920-)是当代经济史学界最受瞩目的大师之一。

这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是他的近期著作。

为了理解诺斯的理论脉络,有必要介绍一些他早期著作的内容。

诺斯在学术上的贡献与1950 年以来西方学界兴起的「新经济史」或「计量史学」(cliometrics)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的经济史学界崛起的新一代学者特别强调结合经济学与历史,并且致力于应用经济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历史问题。

诺斯就属于第一代的新经济史学家,在1950 年就开始推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历史的工作。

在1961年,诺斯就出版了《美国的经济成长,1790-1860年》(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United States,1790-1860)一书,探讨美国在内战以前的快速经济成长。

该书可说是新经济史革命开始之后的第一本专书,也是有关美国经济史的一本经典之作。

诺斯在该书中清楚的利用《国富论》的论点和美国的历史资料,说明十九世纪前美国经济成长的动力是来自出口贸易、资本流入与区域扩张,由于这些动力引发了专业分工的利益与组织的创新,而提高社会所得。

此外,这些力量也导致教育与知识的投资,以及技术进步而产生长远的影响。

接着在1966年,诺斯又写了《美国过去的成长与福利:一部新经济史》(Growth and Welfare in the American Past:A New Economic History )。

这本书中,他延续了前书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美国经过快速成长的后果。

在他的分析之下,美国在十九世纪以后的土地政策、农民抗争和政府积极介入经济活动的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

诺斯也在这本书里开始提出对公共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历史分析。

在1960至1966年之间正是新经济史全面拓展的时候,诺斯担任了《经济史学刊》(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的主编之一。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后感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后感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后感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组织结构、规范和程序的总称,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我在阅读《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后的主要感悟。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研究,详细分析了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首先,作者指出制度的良性变迁对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保护产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进程,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作者还指出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可能会对经济绩效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在政府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权力过渡不顺畅、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

此外,一些不符合市场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制度安排也可能对经济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制度变迁时,必须注意避免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最后,作者还指出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制度安排可能会失去适应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传统的制度安排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变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则可能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安排,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意识到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谨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1. 背景制度是指一套相互关联的规范和规则,用于管理和指导个体和组织的行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制度绩效则是衡量制度有效性的标准,包括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的效果。

经济变迁则是指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变化,通过改变制度来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2. 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保护产权、保障自由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相反,不良的制度体系则会限制市场活力和创新,阻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因此,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3. 制度的效能制度的效能指的是制度对于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

通过合适的制度设计,可以获取良好的制度绩效。

一些衡量制度效能的指标包括:政治稳定、经济效率、社会公正、公民参与度等。

在实践中,时刻评估制度效能是非常必要的,以保证制度不仅符合公众意愿,也真正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经济变革和制度绩效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实践证明,经济制度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能够协调市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变化,当前的制度体系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5. 结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合适的制度可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转,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提供公共服务,并引导经济的高效率发展。

制度的效能则可以作为制度设计和制度改革的评判依据。

近年来,经济的变化并不断提出新的制度要求,相应的制度、政策调整也变得更加紧迫。

制度创新和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决策者也应该时刻关注制度效能和经济变革的互动关系,确保制度体系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诺斯著,刘瑞华译版: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诺斯著,刘瑞华译版: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原著/道格拉斯•诺斯译者/刘瑞华导读刘瑞华(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一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1920-)是当代经济史学界最受瞩目的大师之一。

这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是他的近期著作。

为了理解诺斯的理论脉络,有必要介绍一些他早期著作的内容。

诺斯在学术上的贡献与1950 年以来西方学界兴起的「新经济史」或「计量史学」(cliometrics)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的经济史学界崛起的新一代学者特别强调结合经济学与历史,并且致力于应用经济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历史问题。

诺斯就属于第一代的新经济史学家,在1950 年就开始推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历史的工作。

在1961年,诺斯就出版了《美国的经济成长,1790-1860年》(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United States,1790-1860)一书,探讨美国在内战以前的快速经济成长。

该书可说是新经济史革命开始之后的第一本专书,也是有关美国经济史的一本经典之作。

诺斯在该书中清楚的利用《国富论》的论点和美国的历史资料,说明十九世纪前美国经济成长的动力是来自出口贸易、资本流入与区域扩张,由于这些动力引发了专业分工的利益与组织的创新,而提高社会所得。

此外,这些力量也导致教育与知识的投资,以及技术进步而产生长远的影响。

接着在1966年,诺斯又写了《美国过去的成长与福利:一部新经济史》(Growth and Welfare in the American Past:A New Economic History )。

这本书中,他延续了前书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美国经过快速成长的后果。

在他的分析之下,美国在十九世纪以后的土地政策、农民抗争和政府积极介入经济活动的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

诺斯也在这本书里开始提出对公共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历史分析。

在1960至1966年之间正是新经济史全面拓展的时候,诺斯担任了《经济史学刊》(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的主编之一。

浅析《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浅析《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几点解释 . 1 制 度 理 论 中 的行 为假 定 : 机 上 . 富 和 价 值 之 间 的 交 换 、 动 财
特 性 就 是 “ 明 交 换 单 位 的各 种 属 性 之 层 次 高 低 所 需 的 信 息 成 辨 本 ” 此 外 还包 括第 三方 的监 督 成 本 、 险 溢价 。 。 风
正式约束 来源 社会形式的复杂、自 利 非正式约 束 文化传承 实施机制 诚信问题
内容 政治规则、 经济规则、契约 行事准则、行为规范、惯例 制度框架、制度环境 目 稳定, 低不确定性和复杂 的 降 协调重复活动: 降低成本、 保证契约的履行, 便 交 程度 于交换 易的完成
浅 析 《 度 制 度 变 迁 与 经 济 绩 效 》 制
郑 欢
( 徽 大 学 商 学 院 旅 游 管理 安
安徽 合肥 2 00 ) 3 0 1
中图分类号 :2 F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106 0 3 — 2 1 0— 2 X2 1) — 16 0
摘要 : 道格 拉斯 一 诺 思在《 e・ 制度、 度变迁与 经济绩 效》 制 一文 中, 明确厘 定了制度的含义 、 区分 了制度和组织 的区别 ; 通过 建立
作者简介 : 郑欢 (9 9 )女 , 18 一 , 安徽 滁 州人 ,0级 旅 游 管 理 硕 士研 究 生 , 究方 向 : 游规 划 与 开 发 1 研 旅
16 3
笫 , 甥
D叨 ,
. . l , 孝 I
号量
_ _
誊 l j 鳓
赛 两 栩 业 一 样 . 知 道 不 是 可 是 读 者 最 焦 急 的 是 明 知 道 事 实 不 都 是 这 样 的 , 只 能 眼 睁 睁 地 看 着 布 里 奥 妮 一错 再 错 下 去 于 是 . 却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1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扩展、提升篇(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思”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

然而要改进人类的前景, 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 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诺思( , P。

170)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 或者更规范一点说, 它们一些人为设计的, 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institutions”基本上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正式的规则, 非正式的约束( 行为规范, 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 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 enforcement characteristics) ”制度分析方法论基础中三个基石性问题, 即( 1) 人类合作( 2) 制度分析中的行为假定( 3) 以及人类交换中的交易费用( transaction costs) 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 人们不但有财富最大化的行为, 还有利她主义( altruism) 和自我约束的行为, 而这些不同动机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实际选择的社会结果。

诺思还认为, 人们是经过某些先存的心智构念( preexisting mental consttructs) 来处理信息各辨别环境的, 因而这些先存的心2智构念对制度的形成、维系和变迁,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诺思还深刻指出, 由于在人类的社会互动过程中, 每个人所拥有的有关她人行为的信息均是不完全的, 因而, 每个人在社会选择中处理、组织以及利用信息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心智能力上的局限( 原因) 。

”人的这种心智能力与辨别环境时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存在简化处理过程的规则和程序, 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则经过结构化人们的互动, 限制了行为人的选择集合。

”诺思说”我的制度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与一个交易费用的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当我们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时, 我们就能理解一种制度的存在, 以及她们在社会运行中发挥了何种作用。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变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制度变迁可以对经济绩效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制度变迁可以为经济绩效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兴起之前,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和干预。

这种计划经济模式通常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创新缺乏。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制度变迁使得市场的力量能够更加顺畅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和竞争机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创新的产生。

因此,制度变迁为经济绩效带来了积极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制度变迁也可能对经济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制度变迁可能会导致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出现,这会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当制度变迁的幅度过大或过快时,企业可能会面临来自政策和法规方面的调整,这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不稳定。

此外,制度变迁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和收入差距加剧,这也会对经济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制度变迁时,需谨慎考虑社会和经济的整体状况,以免对经济绩效造成不良影响。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也取决于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制度变迁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具体情况的深入了解基础上。

这意味着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制度变迁方面的选择和调整也会不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政府可能需要更多的参与市场调节,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在其他国家,政府可能需要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以提高资源配置和效率。

换句话说,制度变迁应该是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情况和发展需求。

总之,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合理的制度变迁可以为经济绩效提供积极的推动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的产生。

然而,不当的制度变迁可能导致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对经济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制度变迁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经济绩效效果。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电子书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电子书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电子书摘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产生的金融制度创新。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

本文试图从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现行资金互助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变迁;制度绩效一、引言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然而,当前的农村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改革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自“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央先后下达多项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提出要改革现有农村金融体制,兴办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农村资金互助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004年7月,第一家资金互助社在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诞生。

2007年7月,中国银监会2007年第7号文件下发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对资金互助社的设立予以规范。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

从理论上讲,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为了获得外部利润,外部利润是在现有制度条件下无法获得的利润。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制度的变迁源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一种经济组织能够替代另一种经济组织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交易成本上的优势。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存在着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

2.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林毅夫,1994)。

资金互助社是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农户自发的一种制度创新。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旧的制度均衡被打破,人们会去寻求比现有制度安排更有效益的制度安排,以实现更大的收益。

在现有农村金融金融不能满足制度供给的情况下,人们势必会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的状况,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以实现农村金融供求的新的均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美国)道格拉斯·C.诺思 译者:杭行 丛书主编:陈昕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历史是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知识,还在于种种社会制度的连续性把现在、未来与过去连结在了一起。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是由过去所型塑的,并且只有在制度演化的历史话语中,才能理解过去。将制度整合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分析中去,是改进二者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将给出一种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的纲要。在过去20年中,我一直专注于研究制度问题;尽管如此,在一些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在探讨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本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迁方面,要比我冼前的研究更加深入。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大部分分析的重点在于明确厘定制度的含义,弄清制度与组织的区别是什么,并厘清制度是如何影响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段序言
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教学参考书系。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则主要出版国外著名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 本丛书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力图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逐步完成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我们渴望经济学家们支持我们的追求,向这套丛书提供高质量的标准经济学著作,进而为提高中国经济学的水平,使之立足于世界经济学之林而共同努力。 我们和经济学家一起瞻望着中国经济学的未来。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0.1总体感受作为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初学者,而且只是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这本书,因此不敢对此进行什么评价,只能是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

诺思的这本书对制度和制度变迁,以及其在经济绩效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模型。

虽然在读此书之前已经学过一些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但是认真的读完此书之后,还是觉得受益匪浅。

从结构上看,,整个内容从制度概念的介绍,以及制度内容的详细探讨开始,到制度实存的证明以及各种特征的分析,最后以将制度纳入经济史的研究之中结束。

然而,在阅读每一章的内容时,总觉得结构与逻辑有些难懂。

几乎每一章都需要两到三遍的阅读才能有所领悟。

我觉得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理解能力上还有许多不足。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英文的写作方式与中文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时翻译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果有机会能再读一下英文的原版就更好了。

从论证的观点,诺思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好制度方面的观点,也解决了不少经济绩效与经济史方面的问题,当然也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

0.2主要观点诺思在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很多,难以将这些观点很有逻辑线索的串在一起,仅将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罗列在下面,具体的论证与前后的逻辑关系可以参考下面的读书笔记,最好的是参考原文。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与实施。

新古典理论是在西方有效制度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这一理论就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人类行为的分析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矗 人类行为的分析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动机,二是对环境的辨识。

制度通过改变个人信念的表达成本来改变人类行为的动机。

非正式约束在短期可以通过观念与意识形态来影响制度在长期是路径依赖的根源。

--华丽丽的分割线------------------《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这一经济著作的作者,道格拉斯·C·诺思,他的生平中最为显赫的便是他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后他的一席理论与发现得到更多的关注,并在经济学界得到传播,读书笔记大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变迁

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扩展、提升篇(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思“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

然而要改善人类的前景,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诺思(2005,P。

170)“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institutions”基本上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enforcement characteristics)”制度分析方法论基础中三个基石性问题,即(1)人类合作(2)制度分析中的行为假定(3)以及人类交换中的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仅有财富最大化的行为,还有利他主义(altruism)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而这些不同动机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实际选择的社会结果。

诺思还认为,人们是通过某些先存的心智构念(preexisting mental consttructs)来处理信息各辨别环境的,因而这些先存的心智构念对制度的形成、维系和变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诺思还深刻指出,由于在人类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的有关他人行为的信息均是不完全的,因而,每个人在社会选择中处理、组织以及利用信息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心智能力上的局限(原因)。

“人的这种心智能力与辨别环境时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存在简化处理过程的规则和程序,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则通过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了行为人的选择集合。

”诺思说“我的制度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与一个交易费用的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当我们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能理解一种制度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社会运行中发挥了何种作用。

”为什么研究制度问题要从非正式约束开始呢?(1)即使在像当代西方国家这样法制化比较健全的发达经济体中,正式规则也只是人们社会选择之约束的很小一部分(尽管非常重要),而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换中的非正式约束则普遍存在。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本书主要考察的是经济绩效的问题,但是抛开常用的以经济分析经济绩效的方法,而采用以制度来分析经济绩效,因为之前没有人把制度研究融入经济绩效,作者在本书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

制度是社会博弈的规则,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它的作用在于减少人们交易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界定或者限制了人们的选择。

制度的类型包括了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在构建制度理论时以人类行为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

制度为什么会存在?什么决定了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经济绩效的发展离不开合作,而合作便是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或者忽视了交易中的成本、或者仅仅提出稀缺性和竞争性,而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而这些问题的引入都需要以制度来确定其稳定性。

然而人们的财富最大化行为与社会合作的结果却不一致,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合作很难维持,正如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剧、搭便车现象等等。

因此如何才能使人们能进行自愿性的合作?迈克尔泰勒强调的是无政府状态中社群的作用,霍德华表示要权衡团体偏好与自利偏好。

诺斯提出的解决方法则要从人的行为假设与交易费用来看,人的行为是复杂的,不像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简单的期望效用,决定人的行为的还有人的动机与环境的影响。

交易费用包括了衡量交换物价值的成本、保护权利的成本、监管和实施契约的成本。

科思在讨论产权的时候提到若交易费用为零,则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产权,然而在实际上交易费用是确实存在的,比如通过交换实现转让成本、交易中的非对称性,其中一方会隐藏有关信息,这些行为都会产生交易费用。

制度存在之后关键的问题是实施,实施制度的关键是寻找到一种更有利的方式,诺斯主张以中立的第三方来进行实施,因此国家必须成为监督产权并让契约履行的强制性力量。

制度的相对稳定性才能保证人们在交易中的确定性,但是制度也是在不断变迁的,变迁的制度决定者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效果。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制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套规则体系。

制度的变迁是一种社会的演进过程,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合适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制度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首先,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经济绩效。

在旧的制度下,资源的配置往往是由政府或者官僚机构来决定的,因为它们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权。

这样的制度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因为政府或者官僚机构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动态调整的能力,无法准确地分配资源。

而在新的制度中,市场机制更加灵活和高效,资源的配置由市场决定,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起到资源调整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绩效。

其次,合理的制度能够激发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在旧的制度下,创新往往受到限制,因为旧的制度更注重的是维护现状,对新的观念和技术容易产生排斥。

而在新的制度中,创新被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给创新者带来利益回报,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新活动。

创新的推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培养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再次,开放以来,中国的制度变革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开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开放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成功地逐步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了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建立了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制度变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变迁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首先,制度变迁往往需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引发一定的阻力和抵触情绪。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智慧来推进制度变迁,加强对社会的解释和引导,使人们能够理解并积极参与到变迁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扩展、提升篇(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思“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

然而要改善人类的前景,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诺思(2005,P。

170)“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institutions”基本上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enforcement characteristics)”制度分析方法论基础中三个基石性问题,即(1)人类合作(2)制度分析中的行为假定(3)以及人类交换中的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仅有财富最大化的行为,还有利他主义(altruism)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而这些不同动机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实际选择的社会结果。

诺思还认为,人们是通过某些先存的心智构念(preexisting mental consttructs)来处理信息各辨别环境的,因而这些先存的心智构念对制度的形成、维系和变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诺思还深刻指出,由于在人类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的有关他人行为的信息均是不完全的,因而,每个人在社会选择中处理、组织以及利用信息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心智能力上的局限(原因)。

“人的这种心智能力与辨别环境时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存在简化处理过程的规则和程序,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则通过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了行为人的选择集合。

”诺思说“我的制度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与一个交易费用的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当我们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能理解一种制度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社会运行中发挥了何种作用。

”为什么研究制度问题要从非正式约束开始呢?(1)即使在像当代西方国家这样法制化比较健全的发达经济体中,正式规则也只是人们社会选择之约束的很小一部分(尽管非常重要),而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换中的非正式约束则普遍存在。

(2)在人类社会诸种文化传统中所逐渐形成的一些非正式约束,包括人们的行事准则(codes of conduct)、行为规范(norms of behavior)以及惯例(conventions)等,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会在社会演化中对(行为人)的选择集合产生重要影响。

(3)由于文化中衍生出来的非正式约束往往并不会对正式规则的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因而这些非正式约束嵌套在其中的文化则会在“制度的渐进演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成了路径依赖的根源。

”正式规则包括政治(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一般而言,政治规则决定经济规则。

换句话说,产权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契约一般是由政治决策过程所产界定并实施的。

当然,经济利益结构也会对政治结构产生影响,因而诺思提出“规则来源于自利”,从而“规则的设计通常将服从成本考虑在内”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要点: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其功能是弱化偷懒和“搭便车”的道德风险,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国家的不稳定性,国家的兴衰。

尽管明确的规则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检验在不同条件下经济体绩效的实证数据的基本来源,然而这些规则与绩效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经济组织的最大化行为型塑制度变迁方向的三个具体途径:(1)派生出了投资于各种知识的需求;(2)有组织的经济活动,知识存量与制度框架之间的持续互动;(3)作为组织的最大化行为的副产品,非正式约束也会有渐进性的改变。

非正式约束的主要作用是修改、补充或扩展正式规则。

因此,正式规则或其实施的变迁将导致一个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因为构成稳定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一个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约束以及各种实施在内的综合因素理解制度以及制度变迁之困境的关键,就在于人们能认识到,他们生活在其中的那些构成行事准则和规则的东西是在长期中逐渐深化而成的。

制度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研究博弈规则,而是研究个人对这些规则的反映,尽管这些规则可以即时改变,但个人对规则变化却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缓慢的过程。

规则的变化要求规范、惯例和非正式准则的调进。

为什么相对价格的根本性变化仍是制度变迁最重要来源?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仅能改变“个人在人类互动中的激励”,而且能改变人们的口味和偏好,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一些“先存的心智构念”并最终导致制度的变迁。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解释变量,这即是说,一个微小的历史事件可能导致某些制度产生并没着某种路径长期沿存下去。

型塑制度变迁的路径的两种力量:(1)报酬递增(2)明显的交易费用为其特征的不完全市场在一个制度报酬递增的动态世界里,行为人的不完全或笨拙的努力所反映出来的是:以现有的心智构念——观念、理论和意识形态——来辨识复杂的环境是多么的困难。

发展路径一旦被设定在一个特定的进程上,网络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得自于历史的主观模型,就将强化这一进程。

人情关系依然是许多政治和经济交换的关键。

产生这种人情关系的制度框架在演化过程中既不能带来政治的稳定,也不能使现代化技术潜力得到持续的发挥。

制度是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对经济成长(或停滞、衰退)之影响的关键。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2005 P85良序运作的市场需要政府,但不是任何政府都能做到这一点。

必须存在一些政府攫掠市场制度。

因而,要解决这些发展问题,就需要设计一些政治制度,从而为良序动作的经济所必需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奠定基础,同时,亦能限制政府及政府官员折自由裁量权和权威。

《历史上的交易费用》 1997 P149—152在历史上,有三个关键因素导致了交易费用的降低,它们分别是:(1)那些使非人脉关系化交换得以可能和可行的市场制度的出现(2)政府保护和实施产权的信念的确立(3)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

作为经济增长必要条件的被明晰界定且能被有效实施的产权结构,只有在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能得到确保的情况下,其本身才能得良序工作。

只在有经济竞争存在且复杂的经济组织出现的前提条件下,可持续的竞争民主才有可能。

诺思越来越重视人们的观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宪政民主政制在四个方面可以确保一个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序运作(诺思,2005 P107-108)(1)对政府官员行为的限制。

政治秩序的关键,就在于对政府官员的可信限制。

公民权利及其所隐含的对政府的限制,必须对政府官员来说是能自我实施的,那违背这些限制就会危及一个政治领导人未来的政治生命。

(2)成功的宪法可以通过赋予公民权利以及对政府决策施加一些其他限制来部分减少政治舞弊(stacks of politics)(3)产权和个人权利必须得以很好地界定,以致这些权利被侵犯时,公民们能清清楚楚地知道。

(4)国家必须提供尊重这些权利的可信承诺,以保护人们不受公共官员的机会主义以及剥夺行为所侵害。

North 2005 PPviii_iv人类演化变迁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意向性……人类演化是由参与者的感知(perceptions)所支配的;选择——决策是在对旨在追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目标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感知中作出的。

因而,经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行为人对自身行为结果的感知所型塑的刻意过程。

在信念体系和制度框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信念体系体现了人类处境的内在表诠,制度则是人类施加在所处环境之上以达致合意结果的结构。

因而,信念体系是内在表诠,制度则是这种内在表诠的外在显现(manifestation)。

North.2005.p61-62(先存心智构念 mental constructs)个人所形成的用来解释周围世界的心智构念部分是从他们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部分是从他们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局部的”日常问题中所产生,还有一部分是“非局部的”学习结果。

“人类的基因特征提供了心智的初始建构(initial architecture);心智与文化遗产和个人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型塑了学习。

”基因、文化遗产和个人经验,便构成了人类学习的“三个来源”。

路径依赖:从过去衍生而来的制度和信念影响目前的选择。

按照哈耶克的见解,市场经济是一种不断自我生长和自发扩展的人类合作秩序。

在人类历史上,这一合作与扩展秩序常常被一些未知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机制所制约,致使这一扩展秩序不能自我扩张而占据整个社会,因而历史上的市场经济好像被困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钟罩”内。

因此,“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市场经济被种种社会因素所阻断和隔膜的社会安排称作“布罗代乐钟罩”。

诺思,瓦理斯和温加斯特指出,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存在过三种社会秩序:原始社会秩序;有限进入社会秩序;开放进入社会秩序。

诺思 2005 P104秩序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秩序同样也是建立和维系个人自由和产权的各种条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我们将个人自由和产权与一致同意的民主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不断增进我们对秩序和无序之根源以及从一种秩序向另一种秩序转型的理解,对于理解经济变迁来说是必要的。

1.制度与制度变迁绪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制度约束包括两个方面:(1)有时它禁止人们从某种活动;(2)有时则界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某些人可以被允许从事某种活动。

组织包括政治团体(政党、参议院、市议会、行政机构),经济团体(厂商、工会、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团体(教堂、俱乐部、体育协会),以及教育团体(学校、大学、职业培训中心)。

这是些为达至某些目标并受共同目的约束的个人团队。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是因为制度变迁在边际上是一种列规则,非正式约束,实施的形式及有效性变迁的结果。

此外,制度变迁一般是渐近的,而非不连续的。

这些都是因这社会中非正式约束嵌入的结果。

尽管正式约束可能由于政治或司法决定而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但嵌入在习俗、传统和行为准则中的非正式约束可能是刻意的政策所难以改变的。

制度决定经济绩效,而相对价格变化则是制度变迁的源泉。

制度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制度,与经济理论中那些标准的约束一起,决定了存在于一个社会中的机会。

组织是为了利用这些机会而被创造出来的。

组织演化又会改变制度。

制度变迁路径取决于:(1)由制度和从制度的激励结构中演托出来的组织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产生的锁入效应;(2)由人类对机会集合变化的感知和反应所组成的回馈过程。

锁入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制度矩阵有报酬递增的特征,而这个特征是从组织对其所由而生的制度框架以及衍生于制度的网络外部性的依赖中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