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周缘深部结构的重力异常解释与尼泊尔Ms8.1地震

合集下载

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

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
景 ) 从 2 0 、 0 4年 两期 资 料 中分 离 了2 0 , 01 20 0 1年 昆仑 山 8 1 地震对 其产 生 的主要 影响 .级
量, 结果表明: 昆 山8 1 ① 仑 . 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产生了比较显著 的影响 , 且位移
与形 变 的方式 与背景 有很 大 的差异 ; 震 后 的位 移分布 更加 有序 , 区西北地 区向西偏 ② 该 南 向移动 , 南地 区向北 移动 ;该 区最 大位 移超过 1 m; 地 震 对该 区西北 地 区的影 东 5m ③
题 ( 0 06) A 76 。
上述 的研 究 成果 主要 体现 了 近场 、中场 和较 短时 间 跨 度 ( 震 后 某个 阶段 ) 昆仑 或 的
维普资讯






20 0 7年
山口西地震地壳形变 的响应结果 , 对于远场 响应及总体的影 响特征或许 尚有一份缺陷。 随着 G S资料 在时 间轴上 的积 累(04年完 P 20
维普资讯
第 7期 ( 总第 3 3期 ) 4
20 0 7年 7月






N . (ei o33 o7 Sr l .4 ) aN
Jl 20 uy, 0 7
Re e tD v lp n s i ol es l g c n e eo me t n W r S i d moo y
a ,垂 向为 4 0~5 0m / 。 . . m a
研 究 表 明 ,由 于 地 壳 介 质 非 各 向 同性 性, 只考 虑均 匀弹 性是 不 够 的 ,尤其 在 较 大
尺度 上这一 问题表 现得 更加 突 出 。目前 所 采 用 的模 型 的计 算结 果多 为 区域 常量 应变 、线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地震研究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地震研究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地震研究作者:杜方旦增朱德富土登次仁益西拉姆曹华文米玛次仁梁明剑来源:《地震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2015年4月25日在喜马拉雅弧的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至5月12日相继发生尼泊尔7.0、7.1和7.5级大震。

根据西藏地震台网资料和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了尼泊尔8.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以及喜马拉雅弧的历史破裂等特征。

结果表明:尼泊尔8.1、7.0、7.1和7.5级地震的震源力学机制均显示为低倾角的纯逆冲性事件,破裂面走向平行于NWW-SEE的喜马拉雅边界,以5°~11°倾向北;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可判定为独特的主-余型地震,其余震分布长轴走向显示与喜马拉雅主边界走向一致,密集区NWW-SEE向长轴和S-N向短轴大约分别为200km和150km;估计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破裂尺度与1833年尼泊尔加德满都北部大震相当,比1934年的尼泊尔-印度(比哈尔邦)间大震略小。

据历史地震破裂空段推测,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破裂填充在1505年大震与1833年大震两次历史破裂之间的空段。

关键词:尼泊尔8.1级地震;震源力学机制;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历史地震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2-0177-100 引言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上的一次强破坏性地震。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尼泊尔8.1级地震烈度图(震灾应急救援司,2015)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的最大烈度为Ⅸ度及以上,等震线长轴呈NWW-SEE走向,与发震段的喜马拉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

据中国地震局网站公布:中国境内地震烈度图是根据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评定和绘制的:中国境外地震烈度图是根据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地质构造、建筑破坏特征等地球物理、地质、工程结构等分析资料,结合卫星遥感震害解译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调查数据进行估计和绘制的。

尼泊尔M_S8.1地震西藏重灾区震害特征分析及灾后重建对策

尼泊尔M_S8.1地震西藏重灾区震害特征分析及灾后重建对策

第1期(总第170期)2019年3月四川地震EARTHQUAKE RESEARCH IN SICHUAN No.1Mar.2019收稿日期:2018-07-19;修回日期:2018-09-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608)作者简介:王仁超(1989-),男,汉,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震滑坡灾害综合防治技术,E -mail :renchao1225@sina.com.通讯作者:孔纪名(1956-),男,四川成都人,研究员,研究方向:斜坡变形破坏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E -mail :jimingk@imde.ac.cn.尼泊尔M S 8.1地震西藏重灾区震害特征分析及灾后重建对策王仁超1,2,孔纪名1,2,崔云1,2,黄森旺1,2(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 S 8.1地震给我国西藏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文选取西藏地震烈度为Ⅶ度重灾区内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影像解译、资料收集和大量野外调查数据,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对重灾区内震害基本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成果为西藏重灾区震后防灾减灾、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西藏灾区;地震次生灾害;重建对策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15(2019)01-0032-08DOI :10.13716/j.cnki.1001-8115.2019.01.007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 S 8.1级大地震,自1950年M W 8.7察隅地震以后,成为尼泊尔近70年来受到影响最大的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此次震中位于加德满都西北,尼泊尔第二大城市,著名旅游胜地波克拉,震中位置(28.147ʎN ,84.708ʎE ),震源深度约15km (张贝等,2015;李培等,2015)。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

有 明显 差 异 ,特 别 是 震 源 机 制 解 有 倾 滑 、左 旋 走 滑 、左 旋 走 滑 兼 逆 冲 型 等 差 异 很 大 ,这 些
情 况 说 明 了 地 震 类 型 与 震 源 破 裂 特 征 的复 杂 性 。
地 震 本 身 的 特 大 型 及 其 孕 育 与 发 生 过 程 的 复 杂 性 ,又 引 来 了 其 前 兆 的 复 杂 性 与 特 殊 性 。这 次 地 震 发 生 在 “ 人 区 ” 无 ,震 中外 围 约 3 0k 范 围 内没 有 地 震 前 兆 观 测 , 尚无有 关 0 m 故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4期


VoI .22,N O.4
20 0 2年 1 0月
EARTHQU AKE
Oc ., 2 t 002
昆仑 山 口西 Ms. 8 1地 震 前 地 下 流 体 的 远场 异常及 其意义 。
车 用太 , 元珠 , 谷 鱼金 子 , 五 洲 刘
倾 向 /。 () 倾 角 /。 ()
资料 利用 台站数 / 个 ) (
1 青 海某 油 田油井 产 量 的异 常
关 于 地 震 之 前 油 井 产 量 异 常 变 化 的 现 象 ,国 内 外 已有 较 多 的报 道 口 l ][ 。M s . 8 1特 大 地 震 前 ,在 青 海 某 油 田 也观 测 到 这 类 异 常 。 1 1 油 田及 其 生产 概 述 .
地 震 前 兆 异 常 的报 道 。但 在 远 离 震 中的 河 北 、陕 西 、四川 、青 海 、新 疆 等 地 记 录 到 了 十 分 典 型 的 地 下 流 体 的 震 前 异 常 。这 些 远 场 异 常 的 存 在 ,再 次 挑 战 现 有 地 震 孕 育 与 发 生 的 某 些 基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地震构造动力学研究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地震构造动力学研究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地震构造动力学研究
邢乐林;李建成;李辉;邹正波;周新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07(27)6
【摘要】根据Airy-Hesikannen均衡假说,以CRUST2.0模型提供的密度和Moho面深度作为计算参数,计算得到青藏高原的均衡重力异常,并结合地震资料从均衡的角度对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动力学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强震往往发生在均衡重力异常梯度带等值线的斜坡带、陡变带以及拐弯区上,说明地壳构造与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总页数】5页(P33-36,50)
【作者】邢乐林;李建成;李辉;邹正波;周新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武汉,43007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430079;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武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6
【相关文献】
1.龙门山均衡重力异常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山脉地壳隆升的约束 [J], 李勇;徐公达;周荣军;A.L.Densmore;M.A.Ellis
2.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 [J], 楼海;王椿镛;刘琼林;姚志祥
3.均衡改正与均衡重力异常解释问题讨论 [J], 奉大勇
4.地壳均衡与均衡重力异常 [J], 张训华
5.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研究 [J], 袁果田;张勇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特大地震科学问题探讨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特大地震科学问题探讨
关键词 特 大地 震 ;地 震成 因 ;宏 观 震 中 ;地 震 预 测 ;尼 泊 尔
O 引 言
2 0 1 5年 4月 2 5日 1 4时 1 1 分( 北京 时间 ) ,尼 泊 尔 发 生 8 . 1级 特 大 地 震 ,震 中位 于
加 德 满都 和博 克拉 之 间 ,距 离 中 国最 近 距 离 不 足 5 0 k m。 本 次地 震 震 源 深 度 相 比历 史 上 在 尼 泊 尔及 其 周 边 发生 过 的 多 次 强震 而 言 ,属 于 浅 源 地 震 ,因 而对 尼 泊 尔 、 印度 和 中国 造 成极 大 破 坏 。据 尼 泊 尔 内政 部 公布 的数 据 , 截至 4 月2 9日, 地 震 已造成 5 2 0 0多 人死 亡 ,
( 中 国 北京 1 0 0 8 7 5 北 京 师 范 大学 减 灾 与 应 急 管理 研 究 院 ) 摘要 2 0 1 5年 4月 2 5日 1 4时 1 1 分( 北京 时 间) ,尼 泊 尔 发 生 8 . 1级 特 大 地 震 ,截 至 4 月 2 9日, 地 震造 成 5 2 0 0多 人死 亡 。地 震 引 发 的雪 崩 、 滑坡 、 泥 石 流 等 次生 灾 害 非 常严 重 ,
4 讨 论
尼泊尔 8 . 1 级 特 大 地 震 的 发 生 引 出许 多 科 学 问题 ,实 际上 ,除 了上 述 提 到 的 科学 问 题 外 ,还 有 一 些 问题 值 得 探 究 , 比如 ,地 震 导 致 的 滑坡 和 雪 崩 问题 。地 震 导 致 的 雪崩 发 生在海拔 6 0 0 0 m 以上 地 区 ,还 有 没 有 其 他 类 似 的地 震 案 例 ? 地 震 导 致 滑 坡 的概 率 随着 海 拔高 度 升 高 而 降 低 ,那 么 ,地 震 导 致 滑 坡 的极 限海 拔 高 度 到 底 是 多少 ? 可 以说 ,尼 泊 尔 8 . 1级 地 震 是 一 本 鲜 活 的地 震 科 学 教 材 ,展 现 出 的很 多 现象 都 值 得 探 究 ,揭示 的 问题 值 得 一 一 深 挖 细 耕 。相 信 随着 对 尼 泊 尔 8 . 1 级 特 大 地 震 的逐 步 深入 研 究 ,神 秘 面纱 终将

尼泊尔M8.1地震震前卫星重力场时变特征

尼泊尔M8.1地震震前卫星重力场时变特征
据选 取 4 0 0 k m扇形滤波, 并选取 2 0 0 3 ~2 0 1 0的
月 重力 场模 型作 为 背 景 , 计 算 该 区域 重 力 场 的时 空变 化 ; 而水 文信 号利用 G L DA s月数 据 ( 对 其 进
行球 谐 转 化 后 采 用 GR AC E 数 据 相 同 的处 理 方 法) 加 以扣 除 , 以分 析地 球动 力学 对 区域重 力场 的
尼 泊 尔 M8 . 1 地 震 震 前 卫 星 重 力 场 时 变特 征
邹 正 波 李 辉 吴 云 龙 吴 桂 桔 康 开 轩 ,
1 中 国地 震 局 地 震 研 究 所 ( 地 震 大 地 测 量重 点 实验 室 ) , 武 汉 市 洪 山侧 路 4 0号 , 4 3 0 0 7 1
第3 5 卷 第 4 期 2 0 1 5年 8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 u r n a l o f Ge o d e s y a n d Ge o d y n a mi c s
Vo l _ 3 5 No . 4
Au g., 2 O1 5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9 4 2 ( 2 0 1 5 ) 0 4 — 0 5 4 7 — 0 5
关键 词 : 卫星重 力; 断 层模 型 ; 重 力 变化 ; 尼 泊 尔地 震 ; 时 间序 列 中图分类号 : P 3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0 1 5 — 0 4 — 2 5尼泊 尔 M8 . 1级 地震 发 生 在喜 马 拉 雅 断裂带 中段 , 是 地 震研 究 的热 点 区域 。重 力 观测 对 研究 巨大 地震震 源 区 内部 物质 变化 具有 重 要 意义 。 自 2 O世纪 6 O年 代 邢 台地 震 之 后 , 我 国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

22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朱红彬 李 红 岳晓媛 武敏捷(北京市地震局,北京 100080)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及周边曾出现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现象。

进一步研究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发现该地区1900年以来7个7.8级以上地震前都曾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现象。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该阶段一般主震前约2.4~3.5年开始,平均持续1年左右);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该阶段一般主震前约1.6~2.8年开始,平均持续约2年,主条带规模1 800 km 以上);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

上述两阶段演化现象总结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已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所验证,今年再次被尼泊尔8.1级地震所验证。

汶川8.0级地震后、尼泊尔8.1级地震前,我们对青藏块体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图像演化跟踪:①震后调整:汶川地震后青藏块体中强地震持续活跃,主要沿震前两个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附近分布,为汶川地震后的应力调整过程。

②第一阶段:2011年8月2日西藏尼玛5.1级地震后至2012年6月24日云南宁蒗5.7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内部再度出现近11个月的5级地震平静,5级以上地震主要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附近(云南腾冲至西藏革吉)分布,出现第一阶段异常图像(图1a ,b 中虚线框内)。

青藏块体内部平静可能表明汶川地震的震后应力调整已趋于结束,正在进行重新破裂前的应力积累,同时沿板块边缘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可能表明印度板块相对中国大陆地区新的一轮作用已经开始。

此后,中强地震重新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但并未形成显著的中强地震有序分布现象。

专家解读尼泊尔地震

专家解读尼泊尔地震

专家解读尼泊尔地震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5年第03期●位于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属浅源地震●地震是由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对我国境内的影响相对较小●是尼泊尔81年来遭遇的一次最强烈地震,日喀则地震不是余震●全球进入强震活跃阶段,青藏高原或正处强震丛集期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Ms8.1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8,2度,东经84,7度,震源深度20公里,位于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

这是尼泊尔81年来最强地震,首都加德满都等29个地区成为重灾区。

截至4月28日12时,尼泊尔境内的遇难者人数已达4,352人,另有8,000多人受伤。

另外,强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部分基地大本营被埋。

发震构造是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地震波及印度、中国西藏等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次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发震构造是什么?有无地表破裂或地表破裂的规模有多大?这次地震对我国或周缘地区有何影响?尼泊尔地震发生在加德满都西北方向约82公里处,震源深度约20公里,属于危害较大的浅源地震。

加德满都震感强烈,地震波及印度、中国西藏等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介绍,尼泊尔8.1级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的南北向汇聚作用而产生的,印度与欧亚板块沿北北东走向以45mm/a的速度会聚,造成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从这次地震的初步位置、震级大小和地震的震源机制来看,是由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而产生的逆冲断裂作用结果,更准确地说,应该主要发生在印度和欧亚板块俯冲逆冲界面之间,也就是说发震构造是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从USGS已经报道的余震分布和裂度分布来看,尼泊尔8.1级地震的断裂面范围约90千米×150千米,因此,李海兵研究认为,这次地震的破裂面很难出露地表,如果地震破裂面出露地表,那将对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造成更强烈的破坏。

由于这次地震分布在低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之下,发震断裂向北延伸至我国境内断层处于更深部位以及可能逐渐转变为韧性断裂,因此,对我国境内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于尼泊尔地震

关于尼泊尔地震

关于尼泊尔8.1级地震1 为何发生这么大地震?位于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两个板块互相挤压,会发生地表断裂,而尼泊尔位于欧亚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大的板块的主要碰撞带上,是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中国大陆也位于欧亚板块东段上。

他说,喜马拉雅地震带历史上就是强震活动带,此次尼泊尔地震是两个板块之间的挤压逆冲造成。

尼泊尔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方,1900年以来,加上此次地震,共发生了8次大地震,这还只是此次地震附近的数据,如果把所有地方都加起来,就更多了。

尼泊尔最近的一次大地震为8.1级,发生在1934年,距离此次地震不到130公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张晓南说,大的范畴讲,尼泊尔、印度一些城市,我国西藏一些地区,都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但此次地震究竟发生在哪个断层,哪个破裂段上,还需要根据研究进一步作出判断。

他说,地震之所以发生,是板块连接处,地壳结构比较容易错动,发生相对的运动,地底下的能量释放而造成的,它是一种不可避免,也很难预测的地球活动。

2 大地震越来越多了吗?本世纪来强震明显增加,进入活跃时段蒋海昆说,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全球的8级以上强震发生的次数明显比上世纪增加,“有点类似上世纪前50年了,大家认为进入强震的活跃时段了”。

他说,从8级以上地震的次数看的确如此,如日本地震,我国昆仑山地震,汶川地震等,都确实表明本世纪以来,8级以上地震的频次比上世纪后半叶明显变多。

但他也表示,从更长的时间范畴看,全球的强震活动也存在周期性的特征,而全球的强震可能会在数十年的大尺度中延续。

蒋海昆介绍,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8.7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5次,9级以上地震2次。

张晓南说,从1900年到2000年平均来说,全球范围内每年会发生1-2次8级以上地震,包括陆地和海洋,但具体到某一年,也并不是完全确定的数值,在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大约每年有1个多,2个不到的8级以上地震。

2015尼泊尔MS8.1地震中等余震震源机制研究

2015尼泊尔MS8.1地震中等余震震源机制研究

2015尼泊尔MS8.1地震中等余震震源机制研究张广伟;雷建设【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5(058)011【摘要】本研究利用西藏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大震5次中等余震(5.0≤MS≤6.5)及西藏定日MS5.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6次地震包含2个正断、2个走滑及2个逆冲型地震.其中2个正断型地震位于主震的东北方向,即发震断层的上盘,表明该区域受到主震同震位移的影响,表现出应力拉张的变化特征;2个走滑型地震在主震破裂的东南方向上,说明随着破裂往东南方向延伸,余震的走滑分量增强;另外2个逆冲型地震位于5月12日MS7.5强余震区域,与MS7.5地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可能与主震同震位移引起该区域处于应力挤压状态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尼泊尔MS8.1主震发生后,由于同震位移的影响,不同区域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从而使中等余震表现出不同的震源类型.【总页数】7页(P4298-4304)【作者】张广伟;雷建设【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震源区S波三维速度结构与强震发生机理研究 [J], 吕子强;雷建设2.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尼泊尔Ms8.1地震破裂过程 [J], 张旭;许力生3.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地震应急科技产品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震动图及烈度图 [J], 亢川川;陈鲲4.2015年4-5月尼泊尔地震的地震构造:基于余震样式、地表效应及形变特征的分析评估 [J], Revathy M.Parameswaran;Thulasiraman Natarajan;Kusala Rajendran;C.P.Rajendran;Rishav Mallick;Matthew Wood;Harish C.Lekhak;胡亚轩;宋尚武5.基于GPS观测的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多尺度震后形变特征 [J], 苏小宁;孟国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韩培锋1,2,3 袁锦涛1 田述军1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西藏定日县次生灾害较严重,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不稳定斜坡。

统计分析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在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且此次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灾害,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

基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将定日县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结合不同分区的灾害分布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相关主管部门合理、高效、快捷的实现灾后重建及防灾减灾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尼泊尔Ms8.1级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防治建议Study on the Law of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Dingri County in China Triggered by Nepal Ms8.1Earthquake and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HAN Peifeng, YUAN Jintao, TIAN ShujunAbstract: Nepal Ms8.1 earthquake triggered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s in Dingri County, Tibet, China, including debris flow, collapse and unstable slop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is quite different in each township (town), and the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are main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disasters, and the main type of disaster is debris flow.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Dingri county is divided into key, secondary and gener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area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help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efficient and fast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Keywords: Nepal Ms8.1 earthquake;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 distribution law; sugges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摘 要0 引言尼泊尔境内(北纬28.2°,东经84.7°)于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发生Ms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 ,随后发生多次余震[1]。

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MS8.1 地震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MS8.1 地震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M S8.1地震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郑增记1)范丽红2)1)陕西省地震局,西安 710068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 710054强震的孕育和发生必然引起震源区和外围地区一定范围内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而GRACE卫星则为探测重力场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GRACE卫星自2002年3月发射升空以来,已成功记录到了2004年苏门答腊M W9.1地震、2010年智利M W8.8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M W9.0地震的同震和震后重力场变化。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28.147°N,84.708°E)发生了M S8.1大地震。

这是继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8级大地震后,尼泊尔遭受的最强烈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82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

孙文科指出,理论上大于M9.0的剪切型或者大于M7.5的张裂型地震所产生的同震重力变化均可被GRACE卫星探测到。

2015年尼泊尔M S8.1地震震前重力场变化在GRACE卫星中是否有所反应呢?这里,采用GRACE卫星RL05月重力场模型数据提取了2015年尼泊尔M S8.1地震的震前重力场变化。

采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UTCSR)最新发布的RL05月重力场模型数据,时间范围取为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该数据为处理后的规格化重力场位系数,最大阶数为60阶。

该模型已扣除了极潮、固体潮、海潮的影响以及大气、海洋的非潮汐部分影响,并且相较于RL04模型,RL05模型在信噪比方面有显著提高。

为了获取震前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以平均重力场作为背景场,对GRACE月重力场模型进行300 km高斯滤波以及P3M6方法进行去相关处理。

由于重力场变化时间序列中包含漂移信号,对震前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去除其中包含的年、半年周期项信号以及S2潮汐波的影响,获得了2012—2015年的重力场变化速率图(图1)。

尼泊尔8.1级地震对青藏及周缘地区应力场的改变

尼泊尔8.1级地震对青藏及周缘地区应力场的改变

72 尼泊尔8.1级地震对青藏及周缘地区应力场的改变张元生1) 郑晓静2)1)甘肃省地震局,兰州 730002)兰州大学,兰州 73000应用CRUST1全球地壳模型参数可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E 和泊松比ν参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经纬度范围为78°~106°E ,23°~41°N )建立粘弹性模型,其中上地壳为弹性、中下地壳为粘弹性。

并以GPS 和地震断错位移数据为约束条件,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在尼泊尔的8.1级地震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

根据地震前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获得位移、应力和应变场的变化,对上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中地壳底部和Moho 面等四个界面的水平位移大于1cm 为条件进行提取,这四个界面的水平位移场基本一致。

地震引起的大于1 cm 的位移场分布位于青藏地块区的中西部,北至阿尔金断裂带,地壳整体表现为向南和向东运动(图1)。

对各个界面以主张应力或主压应力大于1 kPa 为条件进行提取,得到这四个界面的应力应变场分布,上地壳顶部界面在羌塘块体北边界玛尼-玉树带1997年玛尼7.5级地震区应力明显增加,阿尔金带与东昆仑带交合部位(于田老震区)张应力明显增加。

中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界面除了上地壳顶部界面存在的两个明显部位外,在东昆仑带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区、岷江-龙门山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区和玛尼-玉树带2010玉树7.1级地震震区存在明显应力增加。

下地壳顶部和底部界面应力明显增加部位是岷江-龙门山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区和安宁河-小江带南段1970年通海7.8级地震震区。

各层应变分布特征与应力分布特征在形态是一致的。

结果总体表明:这次大地震的发生主要对地震周围及北部地区的应力应变场存在明显改变;对地壳不同深度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次地震对四川龙门山地区和云南中南部地区的应力应变场有一定改变;可能不同区域的大地震引起应力场变化的位置各有所不同,说明有些部位容易发生地震,而某些部位不容易发生地震。

从青藏高原航磁资料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构造背景

从青藏高原航磁资料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构造背景

从青藏高原航磁资料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构造背景赖晓玲;孙译【摘要】利用小波分析处理青藏高原航磁资料,得到多尺度的航磁异常分布图.一阶小波结果反映地壳浅部的构造特征,在第Ⅰ和第Ⅱ缝合带位置,存在多条明显的北西西向弧形构造,由正负相间的磁异常带组成;在格尔木附近第Ⅳ缝合带位置存在近东西向的负磁异常条带.三阶小波结果反映地壳深部的构造特征,在约84°~91°E存在明显的近南北向的负磁异常条带,是研究区主要的深部构造特征.尼泊尔8.1级地震和3次7级强余震发生在近南北向的负磁异常条带的南端.该位置是近东西向的喜马拉雅构造带和近南北向的深部负磁异常条带的交汇部位.总体来说,青藏高原航磁资料揭示的浅部构造为多条近东西走向的带状构造,而深部构造是以近南北走向为主要特征,复杂的立交构造交汇部位是发生尼泊尔8.1级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6(036)007【总页数】5页(P595-599)【关键词】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小波分析;地震构造【作者】赖晓玲;孙译【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代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其南缘的喜马拉雅构造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边界,至今还处于强烈推挤过程中。

2015-04-25在尼泊尔(正处于喜马拉雅构造带上)发生8.1级地震,随后又发生3次7级以上的强余震。

磁法勘探是用于资源勘查、火山和地热研究、构造分析等方面的常规地球物理方法[1],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和区域构造研究。

小波分析方法在揭示尺度不变性和空间不变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反映磁异常的局部特征,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2-4]。

青藏高原及周缘深部结构的重力异常解释与尼泊尔Ms8.1地震

青藏高原及周缘深部结构的重力异常解释与尼泊尔Ms8.1地震

青藏高原及周缘深部结构的重力异常解释与尼泊尔Ms8.1地震玄松柏;申文斌;申重阳;谈洪波;冯建林【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5(35)5【摘要】利用离散小波变换获得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不同尺度的总水平梯度(HGM)和横向、纵向、对角分量平方和的平方根(HVDM)图像.结果表明:1)4、5阶小波细节之和的HGM高值区域存在于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和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即青藏高原周缘较为活跃的构造带;2)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和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存在5阶小波逼近高值HGM,较高值HGM带呈现环青藏高原形态,反映了青藏高原与周缘构造块体地壳深度变化和岩石圈地幔顶部物质性质的差异性变化特征;3)HVDM高值带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阿尔金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体现了青藏高原周缘构造带形态特征;4)2015尼泊尔Ms8.1地震发生在地壳深部的HGM高-低-高分布形态的低值区和HVDM高值带的边界,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持续汇聚及周缘大型走滑断裂带的调节作用、累积能量释放的结果.【总页数】5页(P729-733)【作者】玄松柏;申文斌;申重阳;谈洪波;冯建林【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监测尼泊尔Ms8.1级地震对中国珠峰地区及周边地震同震位移 [J], 王虎;李建成;党亚民;成英燕;王解先;杨强;许长辉;张守建2.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J], 吴中海;赵根模;刘杰3.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背景及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J], 雷东宁;蔡永建;李恒;吴建超;乔岳强;余松;廉超4.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 [J], 韩培锋;袁锦涛;田述军5.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高效开展尼泊尔Ms8.1地震GPS应急观测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瞿伟;安东东;薛康;张勤;王庆良;王栋【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7(37)12【摘要】利用GRACE卫星重力资料,计算尼泊尔地震震中及周缘重力和地表密度时空变化,并获取震源域特征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部、印度北部及华南块体东侧重力以增加为主,喜马拉雅与缅甸弧形带重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尼泊尔地震发生在正负重力变化梯度带上,且重力变化在2015年具有明显的时间分段性特征,1~3月及地震发生的4月重力均以减小为主,5~9月以增加为主,12月以后以减小为主逐渐恢复;特征点时序揭示震源域重力呈长期减少趋势,并在2013~2016年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发震-减小”的变化特征;地表密度变化较好地反映出地表质量迁移与重力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尼泊尔地震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Variations of the gravity and the ground density of Nepal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GRACE satellite gravity observations;furthermore,the time series of gravity changes at typical points around seismic sources in the region are also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vious negative gravity change rat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Himalaya and Burma arc regions,while the internal Tibetanplateau,northern India and the eastern Southern China block mainly present 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gravity change rate.The Nepal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transfer zone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gravity changes.The gravity change rate has obvious time segmentationfeatures during 2015:gravity changes decreased from January toApril,increasing from May to September,but the gravity changes gradually recovered to increased tendency after December,2015.Time series of typical points reveals that the gravity around the seismic sources region of the Nepal earthquake overall show long-time decreased feature,the gravity change rates mainly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rease-decrease-increase-earthquake occurred-decrease" from 2013 to 2016.The changes of the ground density can well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mass migration and the gravity change rate,which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epal earthquake.【总页数】5页(P1214-1218)【作者】瞿伟;安东东;薛康;张勤;王庆良;王栋【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雁塔路126号,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雁塔路126号,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雁塔路126号,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雁塔路126号,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市西影路316号,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雁塔路126号,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2;P315【相关文献】1.基于GRACE数据的尼泊尔MS8.1地震北向重力梯度变化 [J], 尹鹏;张永志;焦佳爽;槐岩珂2.GRACE卫星观测到的日本9.0级大地震重力前兆信息 [J], 邢乐林;李辉;玄松柏;汪健3.GRACE卫星观测到的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 [J], 王武星;石耀霖;顾国华;张晶;陈石4.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MS8.1地震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J], 郑增记;范丽红5.利用GRACE重力卫星观测研究近7年云南省水储量变化 [J], 王杰;黄英;曹艳萍;王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仑山MS8.1地震大气温度垂直分层演化特征研究

昆仑山MS8.1地震大气温度垂直分层演化特征研究

昆仑山MS8.1地震大气温度垂直分层演化特征研究
马未宇;康春丽;刘军;姚琪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8.1级地震.昆仑山构造带以其在青藏高原成因、演化和现今活动性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昆仑山西口地震主破裂带主要位于东昆仑断裂南麓冲洪积台地后缘的地貌陡变带和断层谷地内,位置偏远,观测台站稀少,信息获取时间上也存在明显滞后.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马未宇;康春丽;刘军;姚琪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8
【相关文献】
1.基于SRTM DEM的二路重轨DINSAR地震形变探测--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震中为例 [J], 张艳梅;程晓;李斐;廖明生
2.InSAR约束下2001年昆仑山Ms8.1地震震后粘弹性松弛效应 [J], 汪洋舰;杨少敏
3.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震前宽频带信号的疲劳损伤分析 [J], 吴维青
4.Ms8.1昆仑山口西地震和Ms8.0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的对比 [J], 刘博研;史保平
5.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数值分析 [J], 任天翔;程惠红;张贝;石耀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泊尔8.1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尼泊尔8.1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尼泊尔8.1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张璇;张元生;郭晓;魏从信;张丽峰【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7(24)2【摘要】Aiming at the thermal infrared anomaly in the epicentral area of Nepal Ms 8.1 earthquake,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of China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FY-2C/E,and analyzed the data by using power spectrum transform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anomaly had obviou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anomaly range was in irregular zonal distribution,which gradually expand over time and tend to peak when the earthquake occurred.The epicenter was always located in the edge of anomaly area,and the anomaly rapidly shrank after the earthquake until completely disappeared.The change process of thermal anomal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namely preliminary display,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 decay,whose duration was more than 45 days,characteristic period was 16 days,and the magnitude of relative variation was more than 12 time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we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rmal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earthquake was similar to Wenchuan earthquake,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morphology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eismic moment and epicenter location with the anomaly area.These two earthquake cases only had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period and peak value,and this difference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stress,climatic factors and 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The cognizance in this paper had certain enlightenment function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rmal anomalies and the three elements of earthquake,and had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hermal infrared monitoring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范围热红外异常,以中国静止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热异常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异常范围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至震时异常面积趋于峰值,震中始终位于异常区域的边缘部位,震后异常快速收缩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该次热异常变化表现为初步显现、加速发展至逐步衰减的过程,持续时间在45天以上,特征周期为16天,相对变化幅度达12倍多.通过相似震例对比研究发现,该次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热红外时空演化特征存在一定共性,主要体现在热异常的演化过程、异常形态、发震时刻及震中位置与异常区域的关系上,仅特征周期和特征幅值有所不同,应与各区域应力变化、气候因素及特殊的地质环境相关.这些认识对热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判定有一定启示作用,对地震热红外监测预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7页(P227-233)【作者】张璇;张元生;郭晓;魏从信;张丽峰【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P407.6【相关文献】1.Inmarsat卫星在尼泊尔地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卫星应用》杂志就尼泊尔地震救灾专访Inmarsat公司 [J], 俞盈帆2.于田7.3级地震前MODIS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 [J], 文翔;陈梅花;阎春恒;周斌3.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J], 张璇;张元生;魏从信;田秀丰;汤倩;高见4.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J], 张璇;张元生;魏从信;田秀丰;汤倩;高见;5.汶川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与云异常现象 [J], 吴立新;刘善军;陈云浩;马保东;李玲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泊尔Ms8.1级地震活动构造及次生地质灾害研究

尼泊尔Ms8.1级地震活动构造及次生地质灾害研究

尼泊尔Ms8.1级地震活动构造及次生地质灾害研究武新宁;易俊梅;周淑丽;殷志强;徐永强【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7(44)4【摘要】The Ms 8.1 Earthquake on April 25,2015 occurred in Nepal in the southern Himalayas,triggered a large area of landslides and rock falls in the earthquake area.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active faults and preliminary field investigation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achieved:(1)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active compressive reverse thrust faults extending in the NWW direction in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of the Himalayas areas,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elts,the south,middle and north.The middle belt is the network cross behs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short,intensive compressive reverse thrust faults,which are the seismogenic faults of the Ms 8.1 Nepal Earthquake.(2) The region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blocks from east to west by the NNE-SN faults in the middle Himalaya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ftershock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Jilong-Zhangmu NS-trending faults.(3) This earthquake triggered at least 445 rock falls,landslides,dammed lakes and debris flow induced by snowmelt in the high mountains,which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upfaulted blocks and extend in the NWW direction,and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high and steep mountains,in which 30 landslides with an area of over 24,000 m2 occur,andthe largest landslide has a volume of about 2.7 × 106 m3.(4) Rock falls and landslid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deep valleys extending in the NNE-SN direction,where most roads and villages exist.Therefore,these areas should be prevented as the key areas in Tibet.%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Ms8.1级地震,诱发了较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灾害.笔者通过遥感构造解析和野外实地调查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巾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地区活动构造以NWW向挤压逆冲断裂最为显著,从南到北大致可分南、中、北三个带,中带由众多短小、密集的逆冲断裂构成一个网络状断裂带,是这次Ms8.1级地震的发震断裂;(2)喜山中段NNE—SN向横张断裂将该地区分割成几个东西向块体,吉隆—樟木近南北向断裂带控制了这次强震的余震分布;(3)本次地震引发了至少445处地震崩塌、滑坡、堰塞湖以及融雪形成的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NWW向发震断裂的北侧上盘,受发震断裂控制,其中面积超过2.4 ×104 m2的地震滑坡有30处;(4)中国境内的NNE-SN向深切河谷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带,而这些河谷多为公路沿线和村镇居住地,应成为重点防范区.【总页数】8页(P137-144)【作者】武新宁;易俊梅;周淑丽;殷志强;徐永强【作者单位】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7;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7;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P642.2【相关文献】1.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监测尼泊尔Ms8.1级地震对中国珠峰地区及周边地震同震位移 [J], 王虎;李建成;党亚民;成英燕;王解先;杨强;许长辉;张守建2.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Ms8.1级地震强地面运动 [J], 王宏伟;徐培彬;温瑞智;任叶飞3.基于Newmark模型的尼泊尔MS8.1级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 [J], 杨志华;张永双;郭长宝;杜国梁4.玉树井水温异常与尼泊尔Ms8.1级地震关系 [J], 杨晓霞;孙丽;孙春玲;李玉丽5.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 [J], 韩培锋;袁锦涛;田述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P 3 1 5 文献标识码 : A
青藏 高原 及其 周 缘历 史上 曾发 生多 次 8级 以 上地震 l 1 I 3 l 。2 0 1 5 - 0 4 — 2 5尼 泊 尔 Ms 8 . 1地 震 发 生
在青 藏高 原 南 缘 , 属 于 典 型 的俯 冲 型 地震 。关 于 此 次地 震 的孕 震背 景 和过程 _ 4 ] 、 同震 效 应 _ 6 及其
1 构 造 背 景
始于 4 5 Ma前 的 印度 板 块 与 欧 亚 板 块 的 陆 陆碰撞 , 使得 流 变学 强 度 较 小 的亚 洲 大 陆 挤 压缩
对 中国大 陆 的影 响_ 7 等 研究 , 已取 得 了 一些 有 意
义 的成果 。
短_ 1 ¨ ] 。在 印度 板块 持 续 推 挤 的作 用 下 , 青 藏 高 原 不断 隆升 , 且表 现为 向北 、 东北 、 东 和东南 扩展 。 印支块 体 的挤 出形成 喜 马 拉 雅 东构 造 结 ( EHS ) ,
震 之 间 的关 系 。
近1 9 5 0年察 隅 Ms 8 . 6 地震 , 南 缘喜马拉雅 构造带 中段 的尼泊尔喜 马拉雅亦 曾发生过 1 9 3 4年加 德满 都 以 东 Mw 8 .2地 震 _ 2 ] 。2 0 1 5 - 0 4 — 2 5 尼 泊 尔 Ms 8 . 1地震 震 中所 处 的喜 马 拉 雅 构 造 带 位 于 青 藏 高 原 南缘 , 其 发 震 构造 主 要 由藏 南 拆 离 系 、 主 中 冲断 层 ( MC T) 、 主边 冲断层 ( MB T) 和 主 前 锋
第3 5卷 第 5期
2 0 1 5年 l O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 u r n a l o f Ge o i c s
Vo 1 . 3 5 No . 5
0c t .,2 01 5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9 4 2 ( 2 0 1 5 ) 0 5 — 0 7 2 9 — 0 5

要: 利 用 离散 小 波 变换 获 得 青 藏 高 原 布 格 重 力 异 常 不 同尺 度 的 总 水 平梯 度 ( HGM) 和横 向、 纵 向、 对 角分
量 平 方 和 的 平 方根 ( HV DM) 图像 。 结 果表 明 : 1 ) 4 、 5阶 小波 细 节之 和 的 HG M 高值 区域 存 在 于尼 泊 尔喜 马 拉 雅地 区、 喜 马拉 雅 东构 造 结 和 阿 尔金 断 裂 带 中段 , 即 青 藏 高原 周 缘 较 为 活 跃 的 构 造 带 ; 2 ) 尼 泊 尔喜 马 拉 雅 地 区 和 阿 尔金 断裂 带 西段 存 在 5阶 小 波 逼 近 高 值 HG M, 较 高值 HGM 带 呈 现 环 青 藏 高 原 形 态 , 反 映 了青 藏 高原 与 周 缘 构 造 块 体 地 壳 深 度 变 化 和 岩 石 圈地 幔 顶 部 物 质 性 质 的 差 异 性 变 化 特 征 ; 3 ) HVD M 高值 带 分 布 于 喜 马 拉 雅地 区、 喜 马拉 雅 东构 造 结地 区 、 阿 尔金 断 裂 带 和 龙 门 山 断 裂 带 , 体 现 了青 藏 高 原 周 缘 构 造 带 形 态特 征 ; 4 ) 2 0 1 5尼 泊 尔 Ms 8 . 1 地 震 发 生在 地 壳 深 部 的 HG M 高一 低一 高分 布 形 态 的低 值 区和 HVD M 高值 带 的 边 界 , 是 印 度 板 块 和 欧亚 板 块 持 续 汇 聚 及 周 缘 大型 走 滑 断 裂 带 的 调 节 作 用 、 累积 能 量释 放 的 结果 。 关 键 词 :离散 小 波 变换 ;HGM ;HVD M ;青 藏 高原 ;尼 泊 尔 Ms 8 . 1地 震
的效果 。
( 如喜 马拉雅 主 冲带 ) 、 大型走 滑 断层 ( 如 昆仑断裂
带、 鲜水 河 断裂带 、 阿尔 金 断裂带 ) 和逆 冲 断层 ( 如
龙 门 山冲断 带 ) 。这 些 断 层 历 史上 均 发 生 过 强烈
地震 ( 图 1 ) , 如北 缘 阿尔 金 断裂 2 0 1 4年 于 田
Ms 7 . 3地震 , 东北 缘 1 9 2 0年 海原 Ms 8 . 5地 震 , 东 缘 2 0 0 8年汶 川 Ms 8 . 0地 震 , 东构造结 ( E Hs ) 附
本 文 利 用 离 散 小 波 变 换 对 全 球 重 力 场 模 型 E GM2 0 0 8 c ] 获 得 的布 格 重 力 异 常 进 行 多 尺 度 分 解, 计 算 获 得 HGM 和 HVD M 图像 。通 过 分 析 青 藏 高原 及 周 缘 HGM 和 HVD M 分 布特征 , 讨 论 青 藏高 原周 缘壳 幔 结构 的深 浅层 差异 及 其与 强
青藏高 原及周缘深部 结构 的重 力异常解释 与尼 泊 尔 Ms 8 . 1地 震
玄 松 柏 申文斌 申重 阳 谈 洪 波 冯 建 林 。
1 武 汉 大 学 测 绘 学 院 ,武 汉 市 珞瑜 路 1 2 9 号 ,4 3 0 0 7 9 2 中 国地 震 局 地 震 研 究 所 ( 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武汉 市 洪 山侧 路 4 0号 , 4 3 0 0 7 1 3 中 国 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 勘 探 中心 ,郑 州 市文 化路 7 5号 ,4 5 0 0 0 2
使 其周 缘和 内部 逐渐形 成 了一 系列 的大型 冲断层
布格 重力 异 常反 映 的是壳 幔密 度结 构 与正 常
地 壳 密度 之 间 的差 异 性 分 布 , 与 地 震 孕 育 具 有 紧
密联 系 。布格 重力 异 常小 波多 尺度 分解 的总水平 梯度 ( HGM ) _ 8 和 各 方 向 分 量 平 方 和 的 平 方 根 ( HVD M) _ l g 揭 示 不 同深 度 构 造 体 特 征 的方 式 虽 有所不同, 但 在探 测 构 造 体 形 态 方 面 均 具 有 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