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药剂对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广 西 植 保 2010123 (3)
文章编号 :100328779 (2010) 0320022203
5 种药剂对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陈 军 ,郭跃华 ,黄河征 ,刘维文 ,陈铣汉 ,尹奇勋
(广西钦州市植保植检站 ,钦州市 ,535000)
摘要 :扶桑绵粉蚧作为一种新的入侵害虫 ,具有潜在危害性 ,国内尚无科学的防控技术 ,为了科学防控此害虫 ,选择 5 种
扶桑绵粉蚧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
虫口减退率 (
%)
=
防前虫口数 - 防后虫口数 防前虫口数
×100
校正死亡率 (
%)
=
防治死亡率 - 对照死亡率 1 - 对照死亡率
×100
1. 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1. 3. 1 试验设计 试验设 6 个处理 : ①40 %氧化乐果 EC1000 倍
广西钦州市地处祖国西南沿海 ,是北部湾经济 开发区对外的重要港口城市 ,我们于 2009 年 10 月 下旬在扶桑绿化带发现了扶桑绵粉蚧 。由于扶桑绵 粉蚧危害的严重性 ,而其作为一种新的入侵生物 ,在 防治扑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药剂 , 因此 , 我们于 2009 年 12 月份进行了扶桑绵粉蚧防治药剂的筛 选 ,为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提供了科学依据 。
[ 1 ] 武三安 ,张润志. 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一扶 桑绵粉蚜[J ] . 昆虫知识 ,2009 ,46 (1) :159 - 162.
[2 ] Fuchs T. W. , Stewart J . W. , Minzenmayer R. , et al.
First record of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in cultivated cotton in t he United States [J ] . Sout hwestern Entomolo2 gist , 1991 , 16 (3) : 215 - 221.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4
广 西 植 保 2010123 (3)
桑绵粉蚧发生危害的是 40 %劲克介 EC、40 %氧化 乐果 EC 和 48 %乐斯本 EC ,用量为稀释 1000 倍为 佳 ,持效期一般维持在 15d 以上 ,且这 3 种药剂速效 性也较好 。而 90 %敌百虫和 20 %氰戊菊酯 EC 的 有效期相对较短 ,但仍可有效压低扶桑绵粉蚧的数 量 。另外 ,在扶桑绵粉蚧低龄若虫期施药效果好 ,当 虫龄较大或发生严重时 ,防治上可适当加大用药剂 量 ,充分发挥药剂杀灭扶桑绵粉蚧的功效 ,以达到最 佳的防效和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
71. 67 aA 76. 90 aA 16. 55 bB 56. 43 aAB 71. 84 aA
药后 3d 校正死亡率 ( %)
94. 73 abA 97. 30 aA 89. 27 abA 85. 97 bA 88. 15 abA
药后 7d 校正死亡率 ( %)
98. 33 aAB 99. 56 aA 84. 76 bC 88. 55 bBC 81. 27 bC
喷雾。施药当日晴 ,西南风 2~3 级 ,气温 10~16 ℃。 92159 % ,其它各药剂的防效均在 82 %以上 。
表 1 几种药剂防治扶桑绵粉蚧的效果
药剂名称
40 %氧化乐果 EC 40 %劲克介 EC 90 %敌百虫 48 %乐斯本 EC 20 %氰戊菊酯 EC
药后 1d 校正死亡率 ( %)
常用药剂进行防治效果研究 ,结果表明 :40 %劲克介 EC、40 %氧化乐果 EC 和 48 %乐斯本 EC 都是比较理想防治药剂 。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81. 9 文献标识码 :B
扶桑绵粉蚧 (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属 同翅 目 ( Homoptera) 、蚧 总 科 ( Coccoidea) 、粉 蚧 科 ( Pseudococcidae) 、绵粉蚧亚科 ( Phenacoccinae) 、绵粉 蚧属 ( Phenacoccus) 害虫[1 ] 。扶桑绵粉蚧体呈椭圆 形 ,扁平 ,表皮柔软 ,体背被有白色蜡粉 ,腹脐黑色 , 胸部具黑色斑点 0~2 对 ,腹部可见 3 对 。在体节分 节处蜡粉少或无 ,显出皮层的颜色 ,腹面蜡粉很薄 , 体缘有短粗蜡突 ,腹部末端 4~5 对较长 。足红色 , 发达 ,可以爬行 。雌成虫触角通常 9 节 ,端节棍状 , 较前几节长 。体背具背孔 ,足的爪下有齿 ,后足胫节 上有大量透明孔 ,五格腺全无 ,刺孔群 18 对 ,多格腺 分布在第 4~9 腹节腹面中区 (少数个体在第 5 腹节 有 1 - 2 枚) ,在第 7 腹节从节前缘至后缘都有 ,亦常 分布在腹部腹面亚缘区 。卵圆形 ,浅黄色 。
2. 1 防治效果 由试验结果 (表 1) 可看出 ,药后 1d ,40 %劲克
介 、20 %氰戊菊酯 EC、40 %氧化乐果 EC 处理的防 效相当 ,均在 71 %以上 ,经分析 ,三药剂防效差异不 显著 ; 药 后 3d , 各 药 剂 防 效 都 在 85 % 以 上 , 其 中 40 %劲克介 EC 防效最好 , 高达 97. 30 % , 其次是 40 %氧化乐果 EC (94. 73 %) ; 药后 7d ,40 %劲克介 EC 的防效仍然最高 ,防效达 99. 56 % ,40 %氧化乐
每小区取样 3 点 ,每点选择 1 株生长良好 ,整株
扶桑绵粉蚧虫口基数达 50 头以上的扶桑作为试验
对象 。施药当天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 1d 、3d 、7d 和
15d 定时定点调查防效 ,共调查 4 次 ,调查记录虫口
数量 ,计算防治效果 ,并进行方差分析 。
1. 3. 4 统计方法
采用 DPS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
液 ; ②40 %劲克介 EC1000 倍液 ; ③90 %敌百虫 1000 倍液 ; ④48 %乐斯本 EC1000 倍液 ; ⑤20 %氰戊菊酯 EC1000 倍液 ; ⑥C K(清水对照) 。每处理 4 次重复 , 共 24 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 10m2 。试验小区随机 区组排列 ,小区之间设保护行 。 1. 3. 2 施药方法
该虫最早于 1898 年在美国发现 ,随后向外逐步 扩展 ,在美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1991 年在美 国开始危害棉花[2 ] ,1992 年扩散到中美州的厄瓜多 尔和加勒比地区[3 ] ,2002 年在智利报道发现该粉蚧 危害扶桑[4 ] , 2005 年巴西首次报道该粉蚧危害番 茄[5 ] ,2005 年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 ,对棉花造成严 重危害[6 ,7 ] , 2008 年 在 尼 日 利 亚 首 次 报 道 危 害 扶 桑[8 ] 。目前该虫主要分布于美洲的美国 、古巴 、哥 伦比亚 、牙买加 、危地马拉 、多米尼加共和国 、墨西 哥 、阿根廷 、智利 ,非洲的尼日利亚 、贝宁 、喀麦隆 ,亚 洲的印度 、巴基斯坦 、泰国和中国广州和台湾 ,欧洲 的意大利 (那不勒斯) 。一个世纪以来 ,该虫从北美 扩散到南美 、欧洲 ,再扩散到亚洲的印度和巴基斯 坦,具备外来入侵物种定殖与扩散能力强的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药剂及来源 ①40 %氧化乐果 EC (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
司) 、②40 %劲克介 EC (有效成份为 30 %氧化乐果
收稿日期 :2010 - 05 - 17 [ 作者简介 :陈军 (1962 - ) ,男 ,广西合浦县人 ,农艺师 ,学士 。]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后 15d 校正死亡率 ( %)
99. 85 aA 99. 87 aA 85. 33 bcB 92. 59 abAB 82. 65 cB
C4. 50
- 82. 07
注 :同一列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 0. 01 和 0. 05 差异显著水平 。
总体上看 , 药后 3d 、7d 、15d , 40 %劲克介 EC、 40 %氧化乐果 EC 和 48 %乐斯本 EC 对扶桑绵粉蚧 的防治效果最好 ,均达到 85 %以上 ,说明这 3 种药 剂防治扶桑绵粉蚧速效 、残效期长而且药效稳定 ,能 较好地控制扶桑绵粉蚧的危害 ; 20 %氰戊菊酯 EC 见效较快 ,但持效期较短 ;90 %敌百虫见效较慢 ,持 效期也较短 。 2. 2 对扶桑的安全性
2010123 (3) 陈 军 ,郭跃华 ,黄河征 ,等 :5 种药剂对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23
和 10 % 杀 扑 磷 , 广 西 田 园 生 化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1. 3. 3 效果调查
③90 %敌 百 虫 原 药 ( 南 宁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 ④48 %乐斯本 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⑤20 %氰戊 菊酯 EC(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 。 1. 2 试验条件
特点[9 ] 。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有 100 余种 ,包括棉花 、
蔬菜和观赏植物 。在巴基斯坦就有 18 科 55 种之 多[7 ] 。主要寄主有 :棉花 、扶桑 、灰毛滨藜 、碱蓬 、蓍 草 、豚草 、向日葵 、南瓜 、大戟 、羽扇豆 、蜀葵 、黄花稔 、 酸浆 、茄科 (番茄 、人参果 、蔓陀罗等) 、马缨丹 、银胶 菊 、巴豆 、马利筋等 。 扶桑绵粉蚧已经在世界较大范围造成了严重的 危害 。2005 年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后 ,对当地棉花 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并且迅速扩散 。2005 年仅在 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发现侵害少量棉株 , 随后很快就在 18 个棉区中的 11 个区大面积发生 , 害虫发生覆盖面积已达 4 万公顷[10 ] 。扶桑绵粉蚧 对棉花的危害极为严重 , 2006 年旁遮普棉花减产 12 % ,2007 年减产达到 40 % ,仅在旁遮普 2 个月内 使用的农药费用超过 1. 2 亿美元[11 ] 。
试验地选择在钦州市区扶桑绵粉蚧发生严重的 扶桑绿化带 ,试验地属于砂壤土 , 肥力良好 ,p H = 518 ,肥水管理等措施良好一致 。该试验地试验前未 施任何药剂防治病虫害 。试验期间天气晴朗 ,药后 7d 内 无 降 水 , 期 间 最 低 温 度 9. 6 ℃, 最 高 温 度 2413 ℃。扶桑高约 80cm ,种植密度为 8000 ~9000 株/ ha 。
施药器械为新加坡利农牌 9900 系列 HD400 型 果 EC 和 48 %乐斯本 EC 的 防 效 持 续 增 加 ; 药 后
喷雾器对水喷雾 ,施药喷片孔径为 0. 8mm ,工作压 15d ,40 %劲克介 EC、40 %氧化乐果 EC 和 48 %乐斯
力 5kg/ cm2 ,每处理对水 1kg ,距叶面 30cm 左右均匀 本 EC 的 防 效 持 续 增 加 , 达 99. 87 %、99. 85 % 和
[ 3 ] Williams D. J . , Granara de Willink M. C. Mealybugs of central and Sout h America [ M ] . CAB International , Lon2 don , England , 635.
药后 1~15d 观察 ,扶桑生长情况良好 ,未见明
显的药害症状 ,说明所有供试药剂防治扶桑绵粉蚧 时 ,对扶桑生长安全 。
3 小结与讨论
从清水对照的数据可知 ,扶桑绵粉蚧的繁殖能 力强 ,在 15d 就可以增殖 82. 07 % ,如果不采取有效 措施扑灭 ,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 。
由试验结果可知 ,供试的几种药剂均对扶桑绵 粉蚧的防效较好 ,但药效期不一 ,能较长时间控制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