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二战前的现代世界经济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 模拟分模块分时段精选近现代世界经济试题 精品
近现代世界经济【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安徽省蚌埠三中2018届高三一次质检)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 25亿,1700年为7. 1亿,1800年突破9亿。
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安徽省蚌埠三中2018届高三一次质检)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 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安徽省蚌埠三中2018届高三一次质检)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B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安徽省淮南二中2018届一次月考历史)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BA.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产品供过于求 B.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世界市场形成 D.大量商品出口到殖民地(安徽省淮南二中2018届一次月考历史)“英国的社会结构不象欧洲大陆那样僵硬。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土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C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安徽省淮南二中2018届一次月考历史)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成为现在的欧洲联盟。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安徽省2009-2015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2015·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
表2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2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
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0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12分)【考点】(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3)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解析】(2)根据材料二“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金融协定“”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以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美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控制、实施马歇尔计划等方面归纳。
(3)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英国侧重殖民方式和直接的经济入侵、美国侧重利用优势经济资源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发展;第二小问启示,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心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等角度分别归纳。
【答案】(2)分析: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难系。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解析)安徽省联考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
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代汉宇的书写形式。
据此可见(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2.史载:“路温舒字长君,钜东里人也.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
又受《春秋》大义。
举孝廉,为山邑丞。
”与此描述相对应的选官制度( )A.有制举和常举两种方式B.对明经的推选无固定时间C.为秦汉政权选拔了人才D.主要考察品德才能和家世3.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人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混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
命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岁得钱五十万贯”。
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边境贸易提高了朝廷税收D.商人经济实力雄厚4.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的《教民条约》写道:“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
”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
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 )A.以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B.借助封建礼仪强化等级C.用儒家伦理完善邻保制度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5.1861年1月,突诉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 【解析】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 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 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 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属有限干预;罗斯福新政侧重于救济穷人,属全面干预。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 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可知,D项正确。A、C项为罗斯福新政内容。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 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 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故B项错误。
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思维导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反危 机措施失败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4·海南高考,20)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
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2019·海南高考,19)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 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 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 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中国政治-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现代中国政治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成立1.(2015·某某某某一模·10)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成立【解析】根据“自主权”“责任制”等信息,可知第①项对联应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的面貌;从“食堂”“公社”等关键词可判断第②项反映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第③项从“科学发展观”“三十载”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2008年前后;第④项从“山河归人民”“庆新生”等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时,据此,按时间先后顺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5·某某某某一模·36)(28分)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1956年,在纪念孙某某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某某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12分)【考点】(3)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成立;新中国初期某某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3)孙某某先生的“民族主义”包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真正赢得了民族独立,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在“主义”方面,1954 年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在“民生”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国民经济,从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安徽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三高月 第一部分 世界现代史大总结名师课件
栏 目
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
开 关
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从生态史观看,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
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
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从整体史观看,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
“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
本
专
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另一方面,罗斯福新
题
栏
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 20 世纪世
目
开
界范围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
关
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三、20 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
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
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本 专
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
题 栏
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
目 开
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了普遍的危机感,推动了以反传统和反理性为特征、注重
题
栏
表现自我内在感受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目
开
关
一、运用不同史观理解十月革命
文明 政治文明方面的制度创新,新型社会主义
本 专
史观
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
题 栏 目 开
现代 史观
安徽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Word版含答案.doc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5·安徽马鞍山一模·20)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安徽黄山一模·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纵横
横向:①经济危机与中国的关系:1931年,为了转嫁
经济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 ②经济危机与苏联的关系: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引进技术设备和高科技人才,发展迅速。
2. 罗斯福新政[9年2考] 时间 背景 目的 1933年开始 领导人 罗斯福
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美国胡佛政府垮台 (1)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通过《社会保障法》, 建立社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会保障 (2)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制度 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1)缓和了社会矛盾 (2)开创了福利国家之先河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和指导[2013.16(1)]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
调整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4)直接因素: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美国出现全国性的
股票投资活动 导火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突然暴跌,一天之内
索
数万人破产,史称“黑色星期四”
社会 现象
(1)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2)穷人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3)资本家为维持利润,大量销毁产品,产品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1)涉及范围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 稳定了农产品市场秩序, 保 调整农 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 证了农民的利益 业政策 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推行 “以 措 工代赈 施 ” 通过投资兴建水库、发电站、 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 公园等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 供就业机会 (1) 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使美国政府获得一举多得之利 (2) 扩大了消费需求, 有利 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安徽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安徽淮北一模·6)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表(单位:英镑)。
对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对外贸易中中国占主导地位B.列强资本输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村商品经济发达【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图表体现的是中国対英贸易中进口和出口的总额,没有与英国对华贸易总额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列强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与图表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商操纵中国市场,把中国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大量进口生丝,故图表体现的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农村商品经济发达与中英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安徽淮南一模·15)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不是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故A项错误;根据“应仍官督商办”可知不是纯封建官办企业发展日盛,而是官督商办企业发展兴盛,故B项错误;根据“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说明洋务运动除了最早的官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外出现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其创办方式有所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用工业取代官办工业,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综合九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九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20·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我们要面包!”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幅,举行示威。
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抗议活动( ).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2020·山东济南高三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2020·广东江门模拟]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这些变化说明( ).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2020·安徽合肥模拟]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B: 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C: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答案】C【解答】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经济不断发展,商业繁荣,各诸侯国的都城往往就是一个地区的商业大都市,工商食官局面已被突破,私商发展迅速,成为商人的主体,通过各国的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因此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最早纸币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而不是春秋战国,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A: 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B: 《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C: 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答案】A【解答】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表明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故A正确;B太过绝对,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年代久远与历史真相是否模糊不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错误。
第3题.在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中,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丝绸、瓷器、茶叶是古代中国的名片。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 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突破C: 手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 主动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答案】B【解答】丝绸、瓷器、茶叶是古代中国的‘名片’表明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说明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突破,故B正确;AC太过绝对,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人教版安徽滁州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滁州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 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 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 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答】由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列强的商品撤出中国市场,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C项解读正确;一战后中国机械净进口值快速上升,机械设备进口1/6利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将会减少中国对西方普通工业产品的依赖,A项说法中西方工业品说法模糊,表达不准确,排除;中国半殖民化指中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而 1912﹣1920 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从整体上呈上涨趋势,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1912﹣1914年中国的机械净进口值呈上升趋势,可知辛亥革命后新政权的建立刺激了工业投资的热潮,故D项错误。
第2题.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意大利的北部诸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公社,这些公社战胜了封建主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他们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的政策,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材料意在说明()A: 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B: 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C: 城市的发展推动文艺复兴的产生D: 城市的新发展与新文化的相互作用【答案】C【解答】依据这些公社战胜了封建主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他们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的政策,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故城市的发展推动文艺复兴的产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第3题.1338年的佛罗伦萨,约有8000一10000名儿童在私立学校学习意大利语,1000—1200个学生在专门学校里学习商业应用数学,约500人在大学预科学习文法、修辞和逻辑。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1.(xx·安徽淮北一模·16)仔细观察右图,你认为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能是(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解析】从图中欧洲与美洲、非洲、亚洲进行贸易往来可知体现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黄金白银大量输入欧洲,以致物价上涨,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三角贸易主要指奴隶贸易,涉及的是欧洲、非洲和美洲,不包括亚洲,与图片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是指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A2.(xx·安徽黄山二模·36)(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
(10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新航路的开辟【解析】(1)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一图片中的图示和分布区域的变化,从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作物品种的变化等具体角度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教材所学,从先进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发展:经济作物(如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外来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甘薯、烟草等)传入。
(4分)原因:棉纺织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6分)3.(xx·安徽淮北一模·26)(18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
(6分)【考点】(3)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3)第一小问史观,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史开端,可知运用的是革命史观,目录B以“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为开端,不仅介绍西方也涉及东方,故体现的是全球史观;第二小问依据,以英国为开端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说明,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以16世纪为开端可结合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回答。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综合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
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
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
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犬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
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
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
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
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一一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
二、连线题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明末清初,明廷重臣洪承畴兵败被俘,初宁死守节,经清太宗反复劝降后降清。
以下是对他的不同评价:材料一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不可胜计。
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
2021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世界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世界经济) Word版含答案1.(xx·江苏淮安四模·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C.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正遭受大危机的困扰,自由市场调节的失灵使得西方“态度转变”,关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C 项正确;计划经济有其弊端,不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故D项错误。
【答案】C2.(xx·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5)“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美元贬值能够使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具有优势,更加有利于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故A项正确;美元与黄金的挂钩是在1944年,故B项错误;货币贬值主要有利于刺激国际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故C项错误;1933年美国尚未确立世界的金融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A3.(xx·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
安徽省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安徽省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将许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体之中。
该学者强调分封制()A.促进了政治文化整合B.分化了地方政治势力C.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D.建立了新的文化体系2.西周时期,周王为了使诸侯国秉承分封之初的忠诚守信,利用玉瑞(用玉制作的礼器)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礼仪活动;形成玉瑞制度,作为控制诸侯国的手段和凭借。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①分封制度得以贯彻②国家礼制得到完善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④家国一体局面形成⑤地方治理有所加强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3.《唐律》中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诸养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徒二年。
若自生子及本生无子,欲还者,听之。
这些规定意在()A.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B.削弱宗法统治的权威C.维护家庭的伦理孝行D.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4.下面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其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画卷里,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
据此可知,该作品()A.是北宋文人画的典型代表B.体现了绘画艺术功利性较强C.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原貌D.其艺术风格具有一定写实性5.下表是近代中国生丝销售量估算表(单位:万担)。
据此可知()A.中国外贸入超局面得以扭转B.国际资本的垄断趋于和缓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6.有学者指出,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比喻成中国的文艺复兴,而非中国的启蒙运动,其区别在于“为文化而文化”还是“为政治而文化”,因此蔡元培主张以文化教育而非社会革命解决国家社会问题。
这反映出蔡元培()A.提倡中西文明间的交流互鉴B.主张以文化形式推动社会变革C.反对推行欧美民主代议制度D.借助传统文化以传播西学思想7.1937年7月到12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边区四级议会选举先后完成,进而组建边区政府,建立起自乡至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由苏维埃民主制度到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二战前的现代世界经济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5·安徽马鞍山一模·20)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安徽黄山一模·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安徽黄山一模·24)(20分)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
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请回答:(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4分)【考点】(5)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解析】(5)首先要把材料中三个时期的各自现象提炼出来,分别是“享乐消费观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凯恩斯主义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然后结合教材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即可。
【答案】(5)说明: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2分)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出现。
但是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
(2分)罗斯福新政1.(2015·安徽淮北一模·21)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解析】从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和《社会保障法》可知①正确;从政府颁布可知②正确;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可知③正确;从《社会保障法》内容可知是保障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而不是体现缩小贫富差距,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2015·安徽合肥一模·19)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A.《社会保险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紧急银行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解析】“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说明设计社会救济问题,属于社会保障系统,故A项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是调整工业法令,故B项错误;《紧急银行法》是恢复银行信用的,故C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调整劳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安徽黄山一模·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5·安徽黄山三模·2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考点】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1973年美元贬值主要是受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影响而采取的经常措施,目的是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与刺激国内市场无关,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美元对黄金的汇率发生变化,“固定”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美元贬值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故C项正确;1973年美元贬值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影响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5.(2015·安徽淮南一模·37)(28分)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
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
(10分)(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12分)【考点】(2)罗斯福新政(3)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二“在30年代的时候……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所以“新模式”的含义是国家干预经济;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有: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工业生产;③调节农业生产;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⑤进行社会立法。
(3)在论证过程中要体现材料三的观点,即“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在论证过程中做到史论结合即可,可列举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作为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2)含义: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2分)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工业生产;③调节农业生产;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⑤进行社会立法。
(8分,任答四点即可)(3)(12分)等次论述第一等认识全面,思路清晰。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表达通顺。
第二等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
未能结合史实。
表达欠通顺。
6.(2015·安徽宿州三模·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别时间史料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美国1933年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
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