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合集下载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的要求可以根据相关的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1.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建筑人员疏散需求来确定,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公共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10米,而疏散楼梯的宽度可能需要更宽。

2. 楼梯踏步长度:楼梯踏步的长度也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来设置。

通常情况下,踏步长度应足够供人放置全脚,并且不应过大或过小。

3. 楼梯间距:楼梯间距是指两个相邻楼梯之间的水平距离。

楼梯间距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间距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人员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拥挤。

4. 楼梯扶手:楼梯应设置扶手,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扶手应符合相关规定的高度和材料要求,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地下楼。

5. 紧急出口标识:疏散楼梯还应配备明显的紧急出口标识,指引人们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除了以上要求外,疏散楼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人们的疏散时间、建筑高度、使用人数等因素,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因此,具体的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可能会
因场所和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请参考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设计。

疏散宽度(疏散净宽度)-计算及应用

疏散宽度(疏散净宽度)-计算及应用

疏散宽度(疏散净宽度)-计算及应用
疏散宽度(或疏散净宽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建筑物内人员从室内到室外安全出口所必需的最小通道宽度。

其计算和应用在火灾逃生等领域至关重要,能够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撤离。

计算方法:
1.固定宽度: 某些走廊、楼梯等区域有固定的最小宽度规定,这些区域的疏散
宽度通常是固定的。

2.计算宽度: 对于一些可变宽度的通道或区域,如商场的走廊或餐厅的座位区,
疏散宽度需要根据该区域内的最大容纳人数、人均所需疏散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

应用示例:
1.商业建筑: 在设计商场、电影院等大型商业建筑的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疏
散宽度。

例如,走道和楼梯的宽度需满足一定的人均疏散宽度要求,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撤离。

2.高层建筑: 对于高层建筑,由于疏散距离较长,楼梯宽度和数量需根据楼层
高度和容纳人数进行计算,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下楼逃生。

3.学校和医院: 在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中,由于存在大量行动不便的人群,
疏散宽度的计算需更加严格,并可能需要设置特殊通道或辅助设施。

总结:
疏散宽度(疏散净宽度)是建筑物安全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关乎到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速度和安全。

在建筑设计和改造过程中,需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精确计算,确保提供足够的疏散宽度,降低火灾等紧急事件中的人员伤亡风险。

消防楼梯标准尺寸宽

消防楼梯标准尺寸宽

消防楼梯标准尺寸宽消防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安全设施,用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

在设计和使用消防楼梯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尺寸,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消防楼梯标准尺寸宽的详细说明:1.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

这是为了保证人们在行走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楼梯相邻两层之间,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

这是为了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通过。

3.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

这是为了防止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意外跌落。

4.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m。

这是为了方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通过,同时避免拥挤和阻塞。

5.梯段转角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

这是为了避免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因转弯过急而发生意外。

6.楼梯平台的净高不应小于2m。

这是为了确保人们在上下楼时不会碰到头或撞到天花板。

7.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0.11m。

这是为了减少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跌入楼梯井的风险。

8.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这是为了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地抓住栏杆。

9.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26m。

这是为了保证人们在行走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0.楼梯的最大高度不应大于1800mm。

这是为了避免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因楼梯过高而难以通过。

总之,消防楼梯标准尺寸宽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人员。

建筑法规 疏散楼梯..

建筑法规 疏散楼梯..

5.避难袋
避难袋的构造共有三层:最外层有玻璃纤维制成,可 耐800℃的高温;第二层为弹性制动层,能束缚往下滑的人 体和控制下滑速度;最内层张力大而柔软,使人体以舒适 的速度向下滑落。 避难袋可以用在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用于建筑物外 部时,装设在低层部分窗口处的固定设施内,失火后将其 取出向窗外打开,即可通过避难袋滑落到室外地面脱离危 险。当用于建筑物内部时,避难袋设于防火竖井内,人员 打开防火门进入按层分段设置的袋中之后,即可滑到下一 层或下几层。
(1)塔式住宅 (2)一类公共建筑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高规》6.3.1)
2.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
(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1台。 (2)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时,但不大于4500 ㎡时,应设2台。 (3)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4500㎡时,应设3台。 (4)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 消防电梯的要求。 (《高规》6.3.2)
★利用凹廊作开敞前室
除了自然排烟效果好 之外,可将疏散楼梯与电 梯厅配合布置,使经常用 的流线和火灾时的疏散路 线结合起来。同时,图Ⅰ 形式的电梯厅如用防火门 或防火卷帘作封闭处理, 如设防烟设施,就可作为 封闭前室使用。


★利用阳台作开敞前室
人流通过阳台才能进入楼 梯间,风可将窜到前室的烟气 立即吹走,且不受风向的影响, 所以防烟、排烟的效果很好。
4.避难扶梯
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避难扶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踏面板的宽度不小于20cm, 踏步高不超过30cm,扶梯的有效 宽度不小于60cm,扶手高度不小 于70cm,当扶梯高度超过4米,每 隔4米要设一个平台,平台的宽度 不小于1.2米。 (2)扶梯要用不燃烧的钢、铝合金 等金属材料制作。 避难扶梯示意

疏散宽度

疏散宽度

一、非高层单项宽度1.各类民用建筑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可为1.0m。

3.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6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及观众厅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外疏散小巷净宽不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6.室外疏散梯和可作为疏散的金属梯净宽不小于0.9m,室外消防梯净宽不小于0.6m。

各类总宽度7.各类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规范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楼梯按每层人数计算总宽,下层楼梯宽度及首层外门(上部人员亦使用)总宽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宽度及首层外门(上部人员亦使用)总宽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8.影剧院类和体育馆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建规》表5.3.16-1/2的百人指标计算确定。

影剧院类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通过人数不应超过250人,总人数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门平均通过人数不超过400人。

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通过人数不超过400-700人。

9.商店等其他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各类宽度应按《建规》表5.3.17-1/2及其他条文的百人指标和人地指标计算和折算确定。

其中特别处:娱乐场所设在(半)地下室,其各类宽度不小于1.0m/通过100人。

二、高层的单项宽度和各类总宽度1.高层公共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0.9m,位于尽端的不应小于1.4m。

2.高层建筑内走道和楼梯净宽不小于1.0m/通过100人,首层外门总宽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且内走道和首层外门的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1.9的各项指标,楼梯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2.9的各项指标。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应小于住宅小区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必须大于1.1m,而高层公共建筑必须大于1.3m。

除此之外,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当利用旋转楼梯作疏散梯时,必须满足踏步在距内圈扶手或简壁0.25m处,其踏面宽不应小于0.22m 的要求,这点在防火规范上有明确规定。

一、疏散楼梯1. 疏散楼梯的宽度1)厂房内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规定计算确定。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

2)住宅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

3)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4)室外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5)单、多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医疗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3m,其他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2. 疏散楼梯的防火分隔1)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在主体建筑地面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2)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3)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计算公式

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计算公式

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计算公式疏散楼梯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疏散楼梯的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疏散楼梯的净宽度。

净宽度是指在疏散楼梯中,除去扶手和其他装饰物的宽度,即人员疏散的实际通行宽度。

本文将介绍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计算公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疏散楼梯的净宽度计算公式如下:净宽度 = (总宽度 2×扶手宽度)/ 疏散楼梯段数。

其中,总宽度是指疏散楼梯的总宽度,扶手宽度是指疏散楼梯两侧的扶手的宽度,疏散楼梯段数是指疏散楼梯的总段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来确定疏散楼梯的净宽度。

一般来说,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疏散人员数量,疏散楼梯的净宽度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疏散人员数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疏散楼梯的净宽度需要能够满足建筑物内所有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疏散的需要。

2. 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的净宽度还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的疏散距离,即疏散楼梯的长度和高度。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需要能够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发生拥挤和堵塞,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顺畅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3. 安全设施,疏散楼梯的净宽度还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识等。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需要能够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方便地使用安全设施,确保疏散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疏散楼梯的净宽度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建筑结构、疏散楼梯的设计形式等因素。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疏散楼梯的净宽度,确保其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

在进行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设计和计算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 疏散楼梯的类型,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特点,疏散楼梯可以分为一般疏散楼梯、主要疏散楼梯和备用疏散楼梯等不同类型。

楼梯设计规范

楼梯设计规范

楼梯设计规范楼梯是建筑物内部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具有连接楼层、分流人流、增加美感等功能。

然而,如果楼梯的设计不合理或者不符合规范要求,不仅会导致不便利和事故的发生,还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楼梯时,需要严守楼梯设计规范。

一、楼梯的尺寸规范楼梯的尺寸是保证使用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要素。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楼梯的步距和踏步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步距≤180mm:步距为楼梯的步长,即每个台阶与下一个台阶的前后距离。

步距太大会造成腿部过度伸展,步行不稳。

通常,步距应控制在130mm-150mm之间,最大不得超过180mm。

2.踏步宽度≥280mm:踏步宽度为楼梯台阶的宽度。

宽度不足会影响使用者的平衡和稳定,增加事故的风险。

常见的踏步宽度为280mm-300mm,极限宽度不得小于240mm。

3.步高不得超过200mm:步高是指楼梯台阶的上升高度。

若步高超过标准,使用者的脚踝和膝盖会产生过度压力,容易导致扭伤和踝骨骨折。

步高标准应在120mm-200mm之间,且相邻两个台阶之间的步高差不应超过30mm。

二、楼梯的紧急疏散通道规范楼梯作为紧急疏散通道,其规范要求十分严格。

在设计和建造楼梯时,应考虑以下要求:1.楼梯的宽度应符合人口密度标准:宽度足够是保证人员顺利通过楼梯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规定,当楼梯的承载人口达到200以上时,每级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200mm。

2.楼梯口、楼梯间与出口明确:建议在每个楼层都设有楼梯口或楼梯间,并标识明确。

同时,设计应考虑楼梯口或楼梯间的位置,确保在逃生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找到最近的紧急疏散楼梯。

3.灯光和标志清晰:在楼梯内部和楼梯间要设置充足而清晰的灯光,以确保在黑暗中也可以迅速找到出口。

此外,标志的正确设置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找到疏散通道。

三、楼梯材料规范楼梯的材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感受和视觉效果。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要求:1.防滑性好:使用楼梯的过程中,防滑性能是保证使用者安全的关键因素。

消防楼梯规范

消防楼梯规范

消防楼梯规范消防楼梯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而制定的规范。

下面是消防楼梯规范的内容:一、消防楼梯的布置和数量:1. 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的建筑物应当设置消防楼梯。

2. 每个消防楼梯的宽度不得小于1.1米,且每层楼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

3. 建筑物的地下室、天井和屋顶所设的消防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2米。

二、消防楼梯的设计和材料:1. 消防楼梯的斜度不得大于30度。

2. 楼梯台阶的踏步宽度应当大于或等于28厘米,踏步高度应当小于或等于19厘米。

3. 消防楼梯的扶手高度应当为0.9米至1米之间,扶手的高度差不得大于2厘米。

4. 楼梯的表面应当采用耐火材料或经过防火处理的材料。

三、消防楼梯的标识和灯光:1. 消防楼梯的入口应当显著标明“消防楼梯”字样。

2. 楼梯台阶的前沿应当有防滑措施,避免人员滑倒。

3. 消防楼梯的每层楼之间应当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楼层的编号和方向指示。

4. 消防楼梯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照明设备,保证疏散时的可见度。

四、消防楼梯的通风和防烟措施:1. 消防楼梯应当配备通风设备,保证楼梯内空气流通,避免浓烟积聚。

2. 楼梯门和楼梯间应当采用防火门和防火玻璃,保证火灾扩散的防止。

五、消防楼梯的维护和防火设施:1. 消防楼梯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2. 楼梯间不得设置存放杂物,保证疏散时的畅通。

3. 消防楼梯间应当设置灭火器和灭火器箱,以备突发火灾时使用。

六、消防楼梯的使用和管理:1. 消防楼梯的出口应当始终保持畅通,不得堆放物品。

2. 消防楼梯的门应当随时保持开启状态,不得被锁住。

3. 建筑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

以上是消防楼梯规范的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建筑物的管理单位应当对消防楼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可以提高人员对消防楼梯的使用熟悉度,提高疏散的效果。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
公共建筑楼梯是一种重要的疏散通道,为了保障人员疏散安全,必须合理计算楼梯疏散宽度。

楼梯疏散宽度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目的、建筑高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员密度、宽度系数及楼梯总宽度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人员密度。

人员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数,通常按规定的建筑使用强度进行计算。

人员密度的确定是计算楼梯疏散宽度的重要前提。

2. 确定宽度系数。

宽度系数是指楼梯疏散宽度与人员密度之间的比例系数。

通常情况下,每人所需的楼梯宽度为0.6m-0.8m,根据建筑使用目的,宽度系数可在0.2-1.0之间取值。

3. 计算楼梯总宽度。

楼梯总宽度是指楼梯的有效宽度,即走道宽度+扶手宽度。

根据楼梯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计算出楼梯总宽度。

4. 计算楼梯疏散宽度。

楼梯疏散宽度是指楼梯的有效宽度和宽度系数的乘积。

根据人员密度和宽度系数,计算出楼梯疏散宽度。

5.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如果计算结果不符合安全要求,需要重新计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需要考虑人员密度、宽度系数和楼梯总宽度等因素,通过合理计算和调整,确保楼梯的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通用规范疏散门宽度最新规定

通用规范疏散门宽度最新规定

通用规范疏散门宽度最新规定
疏散门宽度是指用于疏散逃生的门的宽度,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疏散门的宽度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疏散门宽度规定。

在中国,疏散门宽度的最新规定是根据不同的场所以及人员数量来确定的。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的相关规定,以下是通用的疏散门宽度最新规定:
1.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的疏散门宽度应根据建筑的总人口数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个单元设置一扇宽度不小于1.2米的疏
散门;每层楼设置不少于2扇疏散门,每扇门宽不小于1.2米,其中至少一扇应设置在楼梯口附近。

2. 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疏散门宽度应根据总建筑面积和总人员容量来确定。

根据规范的相关表格,可以得出每层楼所需的疏散门数量和宽度。

一般来说,每层楼设立的门数量不应少于规定数量,每扇门的宽度应为1.2米以上。

3. 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疏散门宽度的规定相对更为严格。

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每个楼层设置的疏散门数量和宽度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总人口数以及安全出口的安排来确定。

其中,疏散门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5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仅是通用规范,对于特殊建筑如医院、地铁、影剧院等,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

总之,疏散门宽度的规定是为了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减少火灾等事故对人员安全造成的损害。

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进行设计,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要求

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要求

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要求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要求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是对于我们的住宅安全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项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速度和安全性。

因此,建筑规范对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要求,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根据建筑规范要求,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在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多户住宅楼中,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1米;而在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中,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则应不小于1.2米。

这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居民能够尽快、安全地从楼梯疏散通道中逃生。

其次,除了宽度要求外,建筑规范还对楼梯疏散通道的宽度保持进行了规定。

通常情况下,住宅楼梯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持清晰、畅通,不得存在阻碍物。

同时,还需要保持通道宽度的一致性,避免狭窄或拥挤的情况,以便居民能够顺利通过。

此外,建筑规范还对楼梯疏散通道的设置位置提出了要求。

通常情况下,楼梯疏散通道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者防火墙的位置,这样即使在火灾发生时,居民也能够通过楼梯逃生通道迅速离开建筑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有效使用。

首先,我们要注意不要将个人物品和杂物堆放在楼梯疏散通道上,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其次,我们应当定期检查楼梯疏散通道是否有破损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

最后,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居民的火灾逃生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住宅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设置和维护住宅楼梯疏散通道的宽度,同时也要加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火灾逃生能力,以确保我们的住宅安全。

楼梯消防要求

楼梯消防要求

有关“楼梯”的消防要求
有关“楼梯”的消防要求如下:
1.楼梯的数量、位置以及楼梯间形式的设计,要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2.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且应满足消防水袋等垂直上下。

3.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
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4.楼梯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2米。

5.楼梯的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6.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7.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
不应低于0.25h)。

8.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9.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

10.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11.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方便消防水袋等垂直
上下)。

12.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便于消防员上下),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排烟用),宽度不应小于0.6,且宜从地面3m高处设置(普通人够不到)。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消防楼梯是指供疏散人员逃生并供消防人员上下楼使用的楼梯。

其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便于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下面,将介绍消防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楼梯位置和尺寸1. 消防楼梯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侧或设置于建筑物内部通往安全屋顶的立体消防楼梯间。

2. 消防楼梯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区域,并且便于人员疏散。

3.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确定,一般应为1.5米至2.0米。

4. 楼梯踏步宜采用防滑加工,台阶高度应适宜,一般不超过0.19米。

二、楼梯的材料和结构1. 消防楼梯的支撑结构应稳固可靠,选用耐火材料或耐磨、耐腐蚀材料。

2. 楼梯扶手宜设置于两侧,并与楼梯保持一定距离,一般高度为0.9米至1.1米。

3. 楼梯间墙壁、门和门框的材料宜采用不燃材料,并应配备自动关门装置。

三、疏散和安全设施1. 楼梯间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标明楼梯的位置和方向。

2. 楼梯间应保持防火门和其他防火设施的完好性,以确保火灾时的疏散通道畅通。

3. 楼梯间应装有应急照明灯和触发火灾报警的手动按钮,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并使用楼梯。

四、楼梯间消防设施1. 楼梯间应配备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泡沫灭火装置等。

2. 楼梯间应设置消防栓,栓带应标明位置和逃生通道。

五、消防楼梯的通风和疏散能力1. 楼梯间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施,以保证疏散时的通风效果。

2. 楼梯间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设计合理的疏散能力,通常不应少于1人/秒。

六、其他要求1. 楼梯间的门应设置在走廊或过道上方,以防止火势蔓延至楼梯间。

2. 楼梯间应设置防火楼梯门,以保证楼梯间的防火封闭性能。

3. 楼梯间的照明设备应便于操作和保养,并应设置应急电源,以确保火灾发生时仍能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消防楼梯设计规范要求楼梯位置和尺寸合理、材料和结构稳固可靠、疏散和安全设施齐备、消防设施完善、通风和疏散能力良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
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计算是指在公共建筑中,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人数,计算出合理的楼梯疏散宽度,以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根据相关规定,公共建筑楼梯的疏散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根据不同的人数和楼层数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层建筑最少应当设置两条及以上的楼梯,每条楼梯的疏散宽度应当不小于1.5米,但如果人员密度较大或者建筑功能特殊,需要适当增加疏散宽度。

同时,在设计楼梯疏散宽度时,还需要考虑楼梯的坡度、踏步深度、扶手高度等因素,以保证疏散通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因此,公共建筑楼梯疏散宽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 1 -。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
答: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m,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3m,其他的不小于1.2m。

疏散楼梯分为哪些形式
1、敞开楼梯间
敞开式疏散楼梯和大楼的走廊或着是大厅连接,这种类型的疏散楼梯无法阻止因火灾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进入楼层主体,而且还有可能向其他楼层蔓延。

2、封闭楼梯间
封闭式的疏散楼梯一般都设置了可以阻止火灾引起的烟气的弹簧门,比敞开式的楼梯多了一到烟气危害的防护,但是在实际疏散的过程中还是会有部分烟气进入。

3、防烟楼梯间
防烟式的疏散楼梯是设置了两道防烟气的乙级门,还有防烟装置,当楼层发生火灾时,可作为比较安全的疏散通道,在中高楼层中常用这类疏散楼梯。

4、室外楼梯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直接安装在楼层外墙的室外疏散楼梯,这种类型的楼梯可以安全疏散人员,不容易受到火灾威胁,并且在防烟和经济角度来说,都相对较好。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建筑物的疏散通道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作为疏散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和规范,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二、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1. 足够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要求不小于1.2米,而住宅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一般不小于0.9米。

2. 合理坡度:楼梯的坡度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们在上下楼梯时感到舒适,不易疲劳。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较为合适。

3. 良好照明:楼梯间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4. 防滑设计:楼梯步面和台阶的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良好的材料,以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5. 火灾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三、消防疏散楼梯模版1. 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

2. 坡度:确保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舒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 材料: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材料,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4. 照明: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5. 防火措施: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四、消防疏散楼梯间的设计原则1. 防火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

2. 烟雾排放:楼梯间应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出烟雾,提供清新的空气供人们疏散。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23 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 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 3 模,与3 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 的规定;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m)踏步最大高度(m)营业区的公用楼1.40 0.28 0.16梯专用疏散楼梯 1.20 0.26 0.17室外楼梯 1.40 0.30 0.15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 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 ,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火灾疏散楼梯宽度规定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火灾疏散楼梯宽度规定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火灾疏散楼梯宽度规定消防工程施工中的火灾疏散楼梯是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生的重要设备之一。

楼梯宽度的规定是确保人员疏散的流畅性和有效性,下面将对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火灾疏散楼梯宽度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1. 火灾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在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火灾疏散楼梯的宽度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1 最小宽度要求根据相关建筑规范和消防法规,火灾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要求一般为1.2米至1.5米,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通过楼梯进行疏散。

这个宽度一般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业建筑、公共场所等。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高层建筑或人员流量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楼梯的宽度。

1.2 设置分疏散楼梯的要求对于大型建筑物或人流量较大的场所,除了主要疏散楼梯外,还需要设置分散楼梯。

分散楼梯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建筑规范的要求,以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找到并使用。

1.3 增加宽度要求的特殊情况在一些场所,如剧院、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楼梯的宽度规定会有一定的增加。

根据建筑规范的要求,这些场所的楼梯宽度一般在1.5米以上,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从建筑物内疏散。

2. 楼梯宽度的设计与布局除了基本的宽度要求外,火灾疏散楼梯的设计和布局也是在消防工程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2.1 楼梯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需要预先规划好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在一些高层建筑中,每个楼层应至少设置两个疏散楼梯,以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楼梯的位置应合理分布,以减少人员疏散时的距离和时间。

2.2 楼梯的宽度分布在设计楼梯宽度时,应充分考虑火灾疏散时的人员流量。

在楼梯逐层递减宽度布局中,一般建议从下到上逐层增加楼梯的宽度,以应对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人流压力。

同时,楼梯的宽度分布应与消防设施的摆放位置相协调,以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到达并有效使用消防设备。

2.3 疏散楼梯与安全间距为防止火灾烟雾对人员疏散造成影响,疏散楼梯与建筑物外部的间距也需要设定。

地下空间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地下空间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地下空间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宽度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数和防火规范确定。

一般情况下,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米,数量应根据地下空间的面积和楼层高度确定,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

2. 楼梯的坡度:楼梯的坡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不宜过陡或过缓,一般以30°左右为宜。

同时,楼梯的垂直高度不应过大,以避免人员上下楼困难。

3. 楼梯的材料和防滑处理: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采用防滑材料,如石材、瓷砖等,并采取防滑处理措施,如设置防滑条、防滑槽等。

同时,楼梯的踏步面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物或凹槽。

4. 楼梯的照明: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设置照明设施,保证足够的亮度。

同时,照明设施应采用耐久性好、不易损坏的材料,以保证长期使用效果。

5. 楼梯的标识: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识,标识应清晰、简洁、易识别,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指引人员快速疏散。

6. 楼梯的消防设施:地下空间的疏散楼梯应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同时,在楼梯附近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

总之,地下空间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安全、舒适、实用的原则,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降低安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 1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
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 1. 10m , 一般采用2. 70m或2. 60m (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 2. 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 . 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 1m左右;②2. 40m开间符合 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 3. 60m
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 2 . 40m是
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 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 . 10m。

4. 1 . 6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 4. 1. 6的
规定;
表4. 1. 6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 m)踏步最大高度(m)
营业区的公用楼
1.40 0.28 0.16

专用疏散楼梯 1.20 0.26 0.17
室外楼梯 1.40 0.30 0.15
2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 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 30m ;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 1 : 12 ;
6. 7 . 2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 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
宽度不应小于1 . 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此外,人流宽度按0. 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
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 55m + (0〜0. 15)m ,0〜0.15m
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6 .
7 . 3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 . 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并能使家具等大
型物件通过,
民用设计通则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 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精品资料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