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通用6篇)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
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研究新知
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问题1: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7.7折;蓝天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8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要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技能。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认识到类比、化归和借助数形结合的直观在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优越性,这对本课的学习是有益的,但还要注意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从已有的知识构建回顾出发,遵从情景引入的理念,灵活地、创设性的处理教材的一节课。我们知道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涉及两个以上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时,不等式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必须学会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可见本课时在这一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时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利用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表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此外,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一要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组到不等式组的迁移;二要重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不等式以及对方程组的概念已基本掌握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组的有关概念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通过情境的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关注了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模型,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设螺母的质量为x 克,则x 必须满足什么式子?
2、建立模型:类似于方程组,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3、小组讨论:方程组的解与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认为不等式
组中的x 的可取值范围与不等式①②的解集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集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较困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深化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师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解有多少?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有多少?它们有什么相同点?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任何一个方程的解都是另一个方程的解吗?不等式组中任何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另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吗?)
4、交流答辩:首先由答辩者报告讨论的结果,再由其他同学针对他的汇报过程、结果进行质疑,然后由答辩者作出说明。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辩论中暴露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理清思路,加深对解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教师归纳指出:方程组的解就是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公共解,由此联想到不等式组中x 的可取值范围是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巩固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 活动2: 2.动手操作
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3x 1
x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2238,(2)-57 1.x x x x +>+<-⎧⎨⎩583,
(4)92.
x y +>⎧⎨
>-⎩83,(5)3 2.
x x >-⎧⎨
>⎩13,(6)842,7 1.x x x +>⎧⎪
-<≥⎨⎪+⎩
221,(1)2 3.x x x +-<-≥⎧⎨
⎩√
×
√
×
×
3235,
(3)1-7.x x
<+>⎧⎪
⎨⎪⎩×
观察与思考
活动3:
四、例题讲解
活动4:
“亦玩亦练”对于例题,解不等式并非新内容.
注重解题步骤的归纳
教师板演例题,书写完整的解题步骤,
强调格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通过砸金蛋游
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掌握
了本节知识。
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
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
要;学习不等式组时,我们可以类比方
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
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组的解
集时,利用数轴很直观,也很快捷,这
是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现
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的体验.
及时巩固练习,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与记忆.
学情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23人。
不等式的解集已经在前一节中学习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若由多个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确定呢?不等式的解集可类比方程的解进行求解,是否不等式组的解与方程组的解也类似呢?因此学生就会进行类比,进而可得出其解集的公共部分.
初中数学_8.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8.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育专区初中教育数
初中数学8.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通过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感受集合、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学习难点: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及确定解集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知识铺垫: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三根木棒拼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5,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x,那么x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老师相机板书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x>5-3和x5+3。现在,x需要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怎么办?用半边大括号将其连接。于是,就产生了今天的新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初探新知,理解定义:
1、观察思考,自主归纳:
Ppt出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学们仔细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哪些主要特征?
frac{x}{3}⋅end{matrix}ight.,styleStr:width:107px;height: 101px;}]" class="enhanced-wkformula" data-latex-
render="true">{2x−53x,x−22x3⋅left{begin{matrix}2x−53x, frac{x−2}{2}frac{x}{3}⋅end{matrix}ight.{2x−53x,2x−23x⋅
初中数学_8.2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 《一元一次不等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重点】
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以及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明确不等式解集与方程的解集的区别。
〖课前预习学案〗(时间:10分钟)等级
【检查落实措施】先有小组长收起并进行批阅,然后由老师进行再次批阅,并化
成A、B、C三档,作为评价小组和个人的依据。
课前准备
一、知识链接
1. 填一填
(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②;
③;④;⑤。
(3)数轴的三要素是、、。
2.忆一忆
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 b+c,a-c b-c
等式的基本性质2:如果a=b,那么ac bc,a/c b/c(c≠0)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 b+c,a-c b-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如果a>b,且c>0 ,那么ac bc,a/c b/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如果a>b,且c<0 ,那么ac bc,a/c b/c
二、自主预习
预习课本167-168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二者有什么关系?请举例
说明。
2.如何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集有什么不同?
〖课内探究学案〗
一、轻松起航
1.找一找:观察这些不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x < 2.6 (2)3y>30
(3) 312+x <2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篇一
这节课我的设想是: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会用数轴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思想),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即类比思想),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讲课作如下分析。
一、由于录课在外校,自己对学生不了解,课上的不是很好,匆忙的复习不等式的性质后就让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以至于先学环节不连贯,大约有2分钟后还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注重了学生回答:在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变方向,这个环节能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这时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
二、在学习新知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看教材思考,运用举例子等学习活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其次,我在后教环节,除让三个孩子上黑板练习外,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同时,我在课堂巡堂时,检查每个学生的练习,发挥学生的力量,开展“生帮生”的活动,放手给孩子改正的权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在小结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总之,这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提高,不足的是先学环节耽搁了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通过“纠错”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初中数学_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章节复习课,是学生再认知的过程,教学时采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系统——教师指导点拨的复习模式,引导学生从练习中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从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本节课总的复习思路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为主线。实现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竞争、开发智力,同时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会求特殊解及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不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渗透数形结合、类比、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分析能
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探究问题的意
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复习引导
三、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能用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怎样确定不等式的字母系数,不等式在实际问题的
应用和转化思想的运用。
解决办法:先熟悉这些知识点,再通过例题巩固这些知识点,
注意方法的总结。
五、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①不等式内容的安排是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②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是生活中重要的数量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不等式(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运算技能,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奠定基础。③要求学生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的应用。六.教学过程设计:
初中数学_【课堂实录】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1一元一次不等式(1)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4.1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它不仅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因此,本节课在不等式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是学生在刚刚认识和了解等式与方程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知识。它是系统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不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它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键所在,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节课的学习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类比,发现规律,掌握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为今后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不等式的性质,学生在小学时已初步接触,并且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前几节课学生又学过整式、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心理准备。对于大部分初一学生来说,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运用直观的教具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将其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能够较容易地探索、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但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两条基本性质的关键之处可能理解不深,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的过程中,运算顺序不够清晰,去分母时可能有漏乘现象发生。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学情分析
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知识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对方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组)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
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强,记忆力和想象力也迅速的发展。但同时,这一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元一次不等式》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中注意渗透新课标的理念“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练习题,既注意了难度的适中,又考虑了学生思维定势及易错点的克服。本节课的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力求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分析与方法的运用。
在课堂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想中学”,“动中学”的空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落实到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上。我结合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让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然后通过学生讲解展示成果,让学生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练。我设计了变式练习使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最后课堂小结让学生整理回顾这节课所用到的解题方法与相关知识,形成一种解题模式。使学生对数学转化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整个设计符合当前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作主。
初中数学_11.4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类比一元
一次方程的步骤,总结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2.通过对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的过程,提高归纳能力,并学会类比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明确指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让学生利用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尝试说一说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探索新知
学生类比不等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总结出: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不等式x-7>26如何解决的,并提问学生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解不等式?让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解题。
给出不等式2(1+x)<3;
强调每一个步骤,在第二题最后一步,强调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解完不等式,先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并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
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
(三)课堂练习
问题: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数集:5x+15>4x-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后教学反思1
课后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冷静思索和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楚: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表达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同学自己归纳留意点,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
2、利用多媒体进行帮助教学,能直观的展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各解集的公共部分、使同学更简单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3、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自学例题等环节鼓舞同学自己探究,让同学真正去思索、去尝试,培育同学观测、发觉、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技能,让同学学会思索了,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得到了熬炼,让同学经受了整个探究过程,真正表达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同学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援助者。教学的重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效果不错;
4、留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利用类比与化归的思想引导同学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运用数形
结合的方法,引导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
5、练习的形式新奇,请第一组的同学任点其余三组的同学板演,板演的同学如不会做,可请本组的同学教的做法,激发了同学的爱好,更好的关注了学困生,实现了兵教兵。
几点不足:
1、在对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同学探究的时间过多,以致堂堂清无法在课堂上完成。
2、课堂的节奏还可以更紧凑些。
假如重新上这节课,我肯定再会改正以上不足之处,使本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初中数学_8.2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2一元一次不等式(2)
一、教学目标
1、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求不等式的整数解,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学感知
1、只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系数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是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必须.
3、解不等式,并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
3x-1≥3 (2)x+4
2≥-
2x+1
3(3)
2x-1
3-4>-
x+4
2
三、合作探究:
例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x+4
3与3x-1
2的差大于4?
讨论:若将本题改为“代数式x+4
3与3x-1
2的差大于4时,求x的最大整数解?”
总结:
(1)解法步骤类似: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比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多一个步骤:
就是在解集中找出整数解. 例2、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手考虑它呢? 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四、当堂检测: 1、已知y =1-2x ,
求(1)当x 为何值时,1-2y 3 >1; (2) 当y 为何值时,x ≤-1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类比,观察与分析,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
(3)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3.体会化归思想.
(三)课堂引入
有一次,鲁班的手不慎被一片小草叶子割破了,他发现小草叶子的边缘布满了密集的小齿,
于是便产生联想,根据小草的结构发明了锯子.鲁班在这里就运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类比”也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出问题: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学习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以及不等式的性质都用到了类比的方法,这里进一步提出类比的学习方法,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四)引导观察形成概念问题:观察下列不等式:
(1) 2x-2.5^15. (2)xW8.75. (3)x<4. (4) 5+3x>24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1
课后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冷静思索和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楚: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表达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同学自己归纳留意点,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
2、利用多媒体进行帮助教学,能直观的展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各解集的公共部分、使同学更简单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3、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自学例题等环节鼓舞同学自己探究,让同学真正去思索、去尝试,培育同学观测、发觉、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技能,让同学学会思索了,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得到了熬炼,让同学经受了整个探究过程,真正表达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同学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援助者。教学的重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效果不错;
4、留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利用类比与化归的思想引导同学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运用数形
结合的方法,引导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
5、练习的形式新奇,请第一组的同学任点其余三组的同学板演,板演的同学如不会做,可请本组的同学教的做法,激发了同学的爱好,更好的关注了学困生,实现了兵教兵。
几点不足:
1、在对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同学探究的时间过多,以致堂堂清无法在课堂上完成。
2、课堂的节奏还可以更紧凑些。
假如重新上这节课,我肯定再会改正以上不足之处,使本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学习目标
1.熟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较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在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中类比和
化归的数学思想。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加深对数
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难点:数学学习中类比、化归以及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
号的方向改变.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x >3
2、 x <-23
3、 x ≥2.5 4 x ≤-2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知识点一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判别条件: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化简整理后再判断
(1)都是整式;(2)只含一个未知数
(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4)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间的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
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而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
知识点二、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强调: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在去分母、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概念.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学习难点: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法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问题1、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
问题2、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