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眩晕病例分析
眩晕病例讨论PPT课件
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 脉痉孪、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 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 可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
SUCCESS
THANK YOU
•
• 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动脉 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对椎动脉压迫 而至椎动脉缺血,如颈椎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 真正颈性眩晕较少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 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 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 头颅CT+颈椎CT:1.脑桥及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 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部分呈陈旧性;2.双侧侧 脑室前后角旁脱髓鞘改变;3.双侧颈内动脉管壁钙化;4. 老年性改变;5.颈椎退行性改变;6.C2-3、C3-4、C4-5、 C5-6椎间盘突出;7.C6-7,C7-T1椎间盘突出,且双侧钩椎 关节增生,致双侧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8.右侧中耳 乳突区占位,胆脂瘤可能性大。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 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和前 庭系统,这三部分称“平衡三联”:
1)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物体的 关系。
2)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 3)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
• 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 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 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病因。
眩晕症45例病因分析
眩晕症45例病因分析
张芙蓉
(代县人民医院,山西代县034200)
2结果
2.1
产科子宫切除占0.19%,剖宫产子宫切除占剖宫产的
0.32%,阴道分娩切除子宫的占阴道分娩的0.075%。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
2.2
术中出血:术中出血<500ml 1例,余8例>1000ml 。
最多1例达3000ml 。
2.3
母儿预后:术后切口甲级愈合9例,继发贫血7例,
占77.8%。新生儿死亡2例,占22.2%,无1例产妇死亡。
3讨论
3.1
产科子宫切除的目的是止血,抢救产妇生命[1]。其特
点是病情危急,边抢救休克边手术。妊娠期盆腔组织充血水肿,术中易出血,且出血凶猛,因此当产后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而保守治疗无效的时候,需当机立断切除子宫,以免时间过长、失血过多给产妇带来更多损伤或者失去抢救机会。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产科子宫切除逐年减少,我院为0.19%,产后出血仍为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其中胎盘因素是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的主要原因,占55.6%。近年来胎盘异常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与人工流产、多次妊娠等有关。本组3例前置胎盘患者均有人流史,人工流产会引起子宫内膜损伤、炎症、出血致内膜发育缺陷,使胎盘附着异常或植入。近年来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逐渐上升使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所以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值得医生的重视。另
外,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前B 超胎盘定位后指导子宫切口的选择,尽量避开胎盘对减少手术中出血也有一定的作用。
3.2
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多危急,此时患者往往失血较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
康某某,男,62岁,患者20年前出现头晕,初较轻微,未经治疗,后渐加重。曾在西安市人民医院查CT示:脑沟增宽,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先后服用头痛粉、天麻丸、眩晕停等药物治疗,时轻时重。近半年去南方工作,因不适应南方饮食、气候,眩晕加重,尤其晨起及劳累后,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有时晕仆。现症见:头晕目眩,不敢视物和转动头部,伴恶心,耳鸣,肢体有麻木感,倦怠乏力,纳少,舌硬,言语不清,体胖,面色无华,精神不振,双目喜闭不欲睁。舌边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痰湿阻滞,肝郁化热)。
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橘红12g,旱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胆南星9g,龙胆草12g,天麻10g,菊花10g,钩藤15g,甘草3g。15剂,水煎服。
二诊
头晕减轻,已无天旋地转感,诸症均减,唯耳鸣、眠差,舌脉同前。加灵磁石30g,夜交藤30g。15剂,水煎服。
三诊
头晕又减,已能稍稍劳作,恶心、耳鸣减轻,肢体仍有麻木感,舌硬,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橘红12g,旱半夏10g,胆南星9g,天麻10g,菊花10g,钩藤15g,灵磁石30g,夜交藤30g,郁金10g,节菖蒲10g,乌梢蛇15g,地龙15g,穿山甲12g,甘草3g。15剂,水煎服。
四诊
头晕基本消失,余症均无。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上方药1个月。
半年后随访,头晕未犯,病获痊愈。
(完整版)眩晕和头晕的病史采集
眩晕和头晕的病史采集:如何准确把握患者的症状要点?
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03-28
我要投稿
作者:韩军良付炜
对于每位眩晕和头晕患者个体而言,其疾病的诊断过程均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者相关理论的储备是否足够地系统和科学,二是临床资料的收集是否足够地完整和可靠,两者中任何一方的不足,结果均会导致诊断的偏差。
目前国内眩晕和头晕的病因诊断,存在一些偏离正确方向现象,如,囿于几个常见病却忽视了对于眩晕和头晕疾病谱中其他疾病的掌握,过多的依赖于辅助检查而忽视了问诊和查体的重要性,热衷于文献的解读而忽视了通过病例实践而积累经验。
我们知道,眩晕和头晕的病因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然而,目前普遍存在医者所采集的病史与患者真实的病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或内容模糊歧义或背离原意,有时遗漏症状的持续时间、伴随表现、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重要信息。采集和记录病史时,语义性用语多于场景性描述,实践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拟从眩晕和头晕的病史描述及用语出发,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谈点个人见解。
相关术语的定义
关于眩晕和头晕的分类和定义,目前国际上存在2种方案,最早的由美国医生提出,较晚的由巴拉尼协会(Bárány Society)发表。早在1972年,来自芝加哥西北大学的神经科医生Drachman和耳鼻喉科医生Hart在分析125例头晕患者的病因时,将头晕(dizziness)分为四类,即眩晕(vertigo)、晕厥前(presyncope)、失衡(disequilibrium)和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国内也有人翻译为头昏):
高 山-留-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治疗:卡马西平
高山
诊断 1、前庭阵发症; 2、高脂血症
治疗 卡马西平 0.1 Bid。继续他汀。
一个月时复诊 用卡马西平一周后发作明显减少,现在已经基本不发作, 只是偶尔有点头晕,很轻很轻。几乎可以说完全缓解了。 治疗:继续卡马西平 0.1 Bid。
一种是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的晕,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前庭性偏 头痛?
虽然发作时不伴偏头痛样头痛、无明显畏声和畏光,
但还需要询问是否有偏头痛病史?是否有晕动 症?是否有偏头痛家族史?
虽然发作时不伴耳闷堵、不伴耳鸣及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
但仍然需要询问是否有持续性听力下降
后循环 X发作如此频繁,每次持续时间达半小时,竟然每次都
发出眼震,也未诱发出眩晕。复位一次成功。
高山
1
பைடு நூலகம்
2015/12/16
BPPV
是因为动脉狭窄供血不
X 足导致病人反复眩晕?
无症状的椎动脉狭窄
因为无症状性椎动脉狭 窄年卒中风险仅0.4%。
所以,不需要也不应该放支架。 应给予药物治疗:他汀及阿司匹林。
高山
最后诊断: 1、BPPV(右侧后半规管); 2、无症状性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 3、高脂血症。
2014年12月门诊病例
眩晕病例分析2017头痛年会(重庆第五人民医院王微珩)
可能前庭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2.可能前庭型偏头痛 A 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的发作,持续5分钟至
72小时
B 满足前庭型偏头痛标准B和C之一(偏头痛病史或发作 期间的偏头痛特征)
C 不能由另一种前庭疾病或用ICHD诊断解释
MD诊断标准
A 2次或2次以上自发性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至 12小时 B 患耳至少一次在眩晕发作前,发作期间或发作后,经电测 听证实的低-中频感音性听力丧失 C 波动性患耳症状(听力,耳鸣,闷胀感) D 不能由另一个前庭疾病更好地解释
纯音听阈图
双耳听力中高频损失
前庭功能检查
1.变位试验阴性; 2.温度试验提示双侧水 平半规管功能对称; 3.平稳跟踪Ⅲ型,视动性眼 震左右不对称; 4.其余测试未见异常。
头颅MRI
轻度脑萎缩,双侧额叶及侧脑室体旁散在缺血灶及白质脱髓鞘改变
头颈CTA
左侧椎动脉颅内段较右侧纤细
诊断:
血管源性孤立性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
• 讨论:
• 变位试验中Dix-Hallpike及Roll Test对耳石症的诊断意义?如果
是耳石症,当俩个试验均出现阳性的时候,如何判断受累的半规 管?如果考虑“耳石症”,但患者3次复位效果欠佳,且近一年3
次类似发作,眩晕发作伴随可能无先兆偏头痛,是否符合前庭性
偏头痛的病程? • 眩晕发作时耳鸣及听力下降加重,而且听力呈波动性进行性下降,
眩晕病例分析2017头痛年会(重庆第五人民医院王微珩)
• 辅助检查:
• 血脂、血糖正常; • 颈动脉超声及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BAEP
双侧Ⅱ波及左侧Ⅲ波低平,提示:双侧颅内段及左侧桥脑下段电活动差
纯音听阈图
双侧感音神经性聋,全频听力损失,右侧明显
前庭功能检查
1.变位试验示左侧水平半规 管嵴帽结石症,行手法复位 ;2日后再次复位;2周后变 位试验(+)。 2.冰水试验:双侧水平半规 管功能欠对称,右侧较左侧 功能减弱。
4.动脉粥样硬化(左侧颈动脉、双下肢动脉)
5.颈椎病
• 讨论:
• 1.老年男性患者,血管危险因素>3个,前庭症状为持续性头晕伴 不稳,前庭功能提示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固视抑制失败, 如何进一步认识“血管源性眩晕”? • 2.头颅MRI可见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其后脑岛(前庭皮层核 心)的梗死灶明显(见图),与前庭丘脑共同组成“丘脑-皮层网 络”(中脑被盖以上部分),主要负责自我感知、空间定向、导 航;眼震是由中脑被盖以下的脑干、小脑介导的前庭眼反射实现, 而丘脑、皮层病灶不会引出眼震,该患者为何出现凝视性眼震?
• 其他疾病史:高血压20余年,糖尿病10余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5年
余,血压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0年前因“阵发性室上速”于当 地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否认耳外伤史,耳疾病史及耳毒性药物用
药史;否认晕车史。
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1. 病例背景
本文分析了一位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患者是一名50岁女性,主诉频繁发作的眩晕感。
2. 病史记录
患者在就诊时提供了她的病史。她没有任何重大疾病史,也没有持
续服用任何药物。最近几个月内,她开始频繁出现眩晕症状,每次发
作大约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眩晕发作时伴有头晕、恶心和呕吐感。患者还报告了耳鸣和听力减退的情况。她在这期间做过多次眩晕的自
我测试,其结果显示了一定的不平衡问题。
3. 临床检查
在初步检查中,医生发现患者的眼睑和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对光反
射敏感。耳鼻喉科检查显示中耳区无明显异常。听力测试表明患者在
高频区有轻度听力减退。测量体温、心率和血压均未发现异常。基于
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初步怀疑该患者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BPPV)。
4. 辅助检查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建议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MRI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内耳区域存在钙质结晶异常。这一结果与医
生的初步诊断相符,确认了患者的BPPV诊断。
5.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开始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首先,医生对患者
进行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技术(Epley maneuver)的演示,并
详细向患者解释了操作步骤和预期效果。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
两次Epley maneuver,治疗后眩晕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经过数周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患者的眩晕症状逐渐减轻,头晕感和呕吐感也有所减轻。
6. 随访和康复
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多次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调整治
眩晕病例讨论PPT课件
• 头颅CT+颈椎CT:1.脑桥及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区及左 侧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部分呈陈旧性;2.双侧侧 脑室前后角旁脱髓鞘改变;3.双侧颈内动脉管壁钙化;4.老 年性改变;5.颈椎退行性改变;6.C2-3、C3-4、C4-5、 C5-6椎间盘突出;7.C6-7,C7-T1椎间盘突出,且双侧钩 椎关节增生,致双侧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8.右侧中耳 乳突区占位,胆脂瘤可能性大。
10
• 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因多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
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1)急性起病, 眩晕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2)病变同侧Ⅸ、 Ⅹ对颅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喝水呛 咳,病变侧咽反射消失;病变侧Horner征。(3) 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侧共济失调。
1)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这是因为椎动 脉在解剖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1)正常人大约2/3 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甚至单侧缺如。(2)两侧椎动 脉走行在一个骨性管道中,50岁以后发生颈椎病易造 成椎动脉迂曲。(3)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硬化。临床 特点为50岁以上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 障碍,跌倒,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常常合并颈椎病, TCD可查见椎动脉痉挛,动脉硬化,小血栓。
•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 基底动脉内膜毛糙增厚伴硬化斑块形成。
眩晕-心脾两虚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张X,女,49岁,因“头晕反复发作1年,加重伴心悸1周。”于2018年11月19日由门诊以“高血压”诊断收入院。
病例特点:
1、现病史摘要: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不适,就诊于外院,监测血压最高达180/100 mmHg,诊为“高血压”,予以降压治疗,症状好转,但此后仍时因劳累或情志不畅而感头晕,平素长期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日一次及阿尔马尔片半片日一次(量不详)以降压,但血压控制不理想,本次发病于入院前1周病人因劳累而感头晕症状明显加重,伴有胸闷,心悸,自服上药,上述症状无好转,故来诊,门诊以“高血压”之诊断收入院。病来无意识障碍,无偏瘫失语,无恶心呕吐,无听力进行性下降。现症见及一般情况: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腰膝酸软,胸闷,心悸,乏力,胃纳及夜寐差,二便调。
2、重要既往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其他疾病史:无。
3、主要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0/90mmHg,中医四诊所见:有神,面色不华,舌质暗淡,舌体适中,舌苔薄白,脉象沉细,声息气味无异常。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叩之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侧膝腱、跟腱反射对称引出,无亢进及减弱。双侧Babinski征(一)、双侧Chaddock征(一)、克氏征、布氏征(一)。
4、辅助检查:心电图(2018-11-19内一病房):ST-T改变(Ⅱ、Ⅲ、avF)。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
梁某,女,67岁。3年前因操持家务,过度劳累而突发眩晕,不能站立,随即卧床休息,自觉房屋旋转,视物则眩晕更甚,只能闭目休息,同时伴有轻微恶心呕吐。于眩晕稍轻时在省人民医院治疗,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曾服眩晕停、天麻丸等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症见眩晕耳鸣,劳则更甚,面色不华,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睡眠梦多。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肾阴不足,肝风内动)。
西医诊断:梅尼埃病。
•处方:
蒸首乌21g,杞果15g,白芍15g,怀牛膝21g,丹皮12g,胆草9g,钩藤12g,节菖蒲10g,灵磁石30g,天麻12g,菊花10g,郁金10g,竹茹12g,甘草3g。15剂,水煎服。
二诊
眩晕大减,呕吐恶心未作,心急烦躁、五心烦热、耳鸣、腰困均减,仍有梦多,舌脉同前。去清心止呕之竹茹,清泄肝火之胆草、磁石;仍多梦,上方加夜交藤30g养心安神,山茱萸15g滋补肾阴。三诊
眩晕未作,诸症消失,精神、饮食正常,为巩固疗效,嘱服杞菊地黄丸1月。1年后追访无复发。
眩晕病例研究
眩晕病例研究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眩晕病例的研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方法,以
提供对眩晕患者有用的信息。
研究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一组眩晕患者的病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眩晕发作频率、眩晕发作持续
时间等。同时,通过对患者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过程的分析,来确定眩晕的病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前庭系统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根据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
也各异。对于前庭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眩晕,可以采取物理治疗手段,如头位训练等。对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眩晕,应适当调整药物
的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需要针
对性地治疗该疾病。
结论:
通过对眩晕病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眩晕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及早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鉴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王五. 眩晕病例研究与治疗. 中华眩晕杂志. 2020; 22(3): 123-135.
2. 王六,赵七. 眩晕病因及治疗方法发展综述. 中华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27(6): 456-467.
眩晕病例分析-修缮版
眩晕
题干
王某,女,65岁,反复头晕1年余,加重4天。
T 36.5℃ P 80次/分 R 18次/分 BP 160/80mmHg
题目:
1.还需要询问哪些相关的病史?
2.还需要作哪些相关的体格检查?
3.还需要作哪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中医诊断与辨病辨证分析。
5.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6.西医鉴别诊断(至少3个,且包括3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7.中医治则、方药。
8.提问
(1)眩晕的中医治疗要点是什么?
(2)眩晕的转诊原则是什么?
(3)眩晕与中风、厥证、痫证如何鉴别?
(4)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是如何分类的?
9.其他:人文关爱,沟通表达能力
1、还需要询问哪些相关的病史?
①眩晕的发作情况(午后容易发作,每次持续约1-2小时);②有无视物旋转、有无耳鸣、与体位变化有无关系(时有耳鸣,无视物旋转,与体位变化无关);
③有无头痛头胀(有头胀、无头痛);④眩晕的诱因(与人争吵);⑤眩晕的加重或缓解因素(情绪激动或紧张后加重,休息后缓解);⑥有无外伤、有无发病前症状、有无晕厥或一过性黑懵、有无肢体不利或口角歪斜、有无颈项不适及手指麻木、有无胸闷心慌、有无恶心呕吐、有无呕血咯血、有无皮肤紫癜(均无);
⑦诊治经过(1年前曾于外院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服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后自觉头晕症状减轻而自行停药);⑧平素有无怕冷、汗出、口苦、胸闷等(晨起口苦)⑨食欲二便睡眠(胃纳可,便秘尿赤,失眠多梦);⑩既往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无糖尿病、冠心病、房颤、中风病史,无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有高血压病家族史,52岁绝经)。
疑难眩晕头病例病案分享
病例资料(简介)
1、病史: (1)现病史:患者,男,47岁,因“左耳流脓20年,反复眩晕、左耳听
力下降2年,右耳听力下降1年”入院。患者20年前出现左耳反复流脓,持 续数十天后未再发作。
2年前自觉渐进性左耳听力下降,伴左耳持续性耳鸣,并出现反复眩 晕,伴恶心、呕吐。眩晕每次持续数秒至5分钟,每年发作2-3次。发作时 无明显诱因,与体位无关,眩晕发作时左侧耳鸣亦加重,发作后耳鸣缓解。
病例特点
1、反复发作,无诱因突然发作,发作时间持续不等,数分钟至 数十分钟
2、有左中耳炎病史
3、伴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
4、发作间歇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5、辅助检查无中枢性疾病阳性发现,前庭功能检查示左侧半规 管功能减退。
诊断分析
• 症状发作部分符合梅尼埃病的发作特点,反复发作,伴渐进 性听力下降。但以往发作时间短暂,无耳鸣、耳闷等伴随症 状。耳蜗电图亦无异常,且有左耳流脓病史,易干扰诊断。
者配合欠佳未能记录。 温度试验UW:30%(左耳) 耳蜗电图:-SP/AP:左耳:15.1%,右耳:15.8% 转椅试验:双侧水平半规管旋转急停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
顺时针旋转急停慢相速度4.1%,逆时针旋转急停慢相速度 10.7%
LOREM IPSUM DOLOR
(3)脑电图:正常。 (4)头颅磁共振及脑血管成像:正常。
眩晕病例讨论
• 前庭性眩晕的分类
• 1、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段 (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2、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道)、 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皮 层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周围性
中枢性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 眩晕 时间短,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时间长,头部或体位改 晕加剧。 变眩晕加剧不明显。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 发作与眩晕相平行,方向多 平、垂直和旋转。垂直 眼震 水平或水平加旋转,决无垂 性眼震为前庭神经核损 直向。 害。 植物 严重的恶心、呕吐、出汗 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 神经 前庭 冷热水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弱 冷热水试验正常 功能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 伴随 听力障碍 征 症状
• 头颅CT+颈椎CT:1.脑桥及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区及左 侧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部分呈陈旧性;2.双侧侧 脑室前后角旁脱髓鞘改变;3.双侧颈内动脉管壁钙化;4.老 年性改变;5.颈椎退行性改变;6.C2-3、C3-4、C4-5、C56椎间盘突出;7.C6-7,C7-T1椎间盘突出,且双侧钩椎关 节增生,致双侧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8.右侧中耳乳突 区占位,胆脂瘤可能性大。 •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 基底动脉内膜毛糙增厚伴硬化斑块形成。 • TCD检查:1.大脑各动脉硬化;2.双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 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 前庭功能测定:眼动、凝视未见异常,视跟踪试验右向跟 踪不良,位置试验未见异常,双温试验示双侧半规管反应 减弱。
眩晕病例分析
眩晕病例分析
今天继续学习眩晕具体病例
病例1
病历摘要:女,43岁,持续性眩晕两周;两周前感冒,感冒后眩晕急性发作,天旋地转,2 -3天内病情达到高潮,以左侧明显。后感觉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无听力障碍。无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痛史,无外伤史。眩晕查体:原位注视无眼震,向两侧注视时有细小的自发性眼震。眼震以水平为主略带旋转,右向眼震,注视方向改变时眼震方向不变,但右侧注视时眼震略强。床边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OTR阴性.双下肢震动觉稍有减弱。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辅助检测:VAT前6秒定标期可见左向眼震叠加.前庭代偿性扫视(VCUS)叠加在右向眼动正弦波之上。水平和垂直增益降低,相移降低,非对称性呈左偏倾向性。
病程过程:近来病情逐步缓解,无加重倾向,经前庭康复完全恢复正常。
本病例为急性起病,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是一例急性前庭综合征。这个病例有几个要点:
本病例与昨日两个相似,病变累及VOR初级反射弧的完整,因此有前庭外周源性损害特征。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VAT水平和垂直增益降低,均提示累及VOR初级反射弧的前庭外周性损害。出现前庭代偿性扫视( VCUS)是另一个前庭外周性损害的佐证。
水平为主略带旋转的右向眼震,眼震方向不随注视方向改变而改变,向快相侧注视时眼震强度略大,这些特点符合前庭外周性自发性眼震的特点。本例原位注视没有眼震与发病后2周病情逐步缓解有关,自发性眼震细小,强度可能已有减弱。
左侧病变。自发性眼震为右向眼震,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VAT 非对称性略向左偏,均提示左侧病变。无论是来自一侧病变还是双侧病变一侧为重,只要存在两侧前庭张力不平衡,就会有自发性眼震和向某一侧的倾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4岁,主因“间断头晕十余年” 于2010年6月13日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十余年 经常出现头晕,伴恶心未呕吐,无视物旋转,无 耳鸣,无肢体活动不利及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 无二便失禁,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未予特殊 处理,症状间断出现。一周前在外院查CTA提示 右锁骨下动脉狭窄,为行支架治疗收住院。
手术治疗适应证 –逆流不作为手术唯一证据 ; –盗流+神经症状或手部症状为绝对适应证 –盗流+神经症状为相对适应证
预后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同时伴有无症状的颈
部血管狭窄 ,常常是血管动脉硬化的一种标志。
将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
治疗
入院后给于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双抗,2010年6 月18日行全脑血管造影和右锁骨下动脉支架 植入术。
DSA 20100618
R-SUB
R-VA盗血
术前
术后
术前盗血
术后盗血消失
术后复查TCD 20100621 R-SUB盗血消失
术后复查颈超 20100621
术后复查颈超 20100621
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否认高血压、冠心病 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及过敏史。已戒烟9年。
入院查体:BP:左侧145/75mmHg,右侧 130/70mmHg,神经科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四项及D-二 聚体正常, 血糖7.3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4%,C反应蛋白3.56mg/L(0.07-8.2) , 同型半 胱氨酸16.5umol/ml(成人5-15,>60岁5-20)。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 :
1.无力发作(35%),或所谓的“跌倒发作”, 包括四肢无力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18%), 可能是由于脊髓上段缺血和脑干下部缺血;
2.平衡不能,耳鸣,眩晕和眼震(52%),有 可能是因为内耳血管的供血不足;
3.小脑性共济失调(25%);
4.眼动异常伴有眼震(19%);
临床表现 偏盲、视物不清、短暂失明等大脑后动脉的症状,
伴随枕叶和丘脑后部的缺血(47%); 由于锻炼引起的枕部疼痛(3%); 由于颞部的缺血所致的短暂性大脑遗忘(15%); 肢体跛行或指端的坏疽(14%)。
临床特点
•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锁 ,临床以左侧为多见 ,这 是由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所成角度 ,容易引起 湍 流 ,而引起粥样硬化之故; •且左锁骨下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 ,较右侧 长 ,口径较右侧小 ,而部分椎动脉口径左侧比右 侧大; •因此 ,SSS的发生与解剖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 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上肢症状:有些病人主诉在上肢锻炼时有无力,麻 木和疼痛不适。持续的无力,肌肉的废用和血管运 动功能的障碍在受累及的上肢很少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虽然晕厥,头晕,眩 晕,站立不稳和枕部疼痛是最常见的主诉,其他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也可以见到。
颈内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这些症状少见但是在头 臂干动脉(无名动脉)狭窄的病人可以发生,也可 见于双侧锁骨下动脉远端狭窄的病人。
来自百度文库
术后复查颈超 20100621
术后复查颈超 20100621
超声所见: 双侧颈总、颈内、颈外、椎动脉(起始段、椎
间段)管腔结构清晰,内膜不光滑,回声增强,左 颈总动脉内中膜弥漫性增厚,最厚处IMT=0.22cm,右 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腔内可见支架样回声,彩色血流 通畅。 CDFI:彩色血流局部充盈缺损。双侧椎动脉与同侧 颈总动脉同色。 PW:频谱形态正常。 超声提示:
1.右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2.左颈总动脉弥漫性内中膜增厚,请结合临床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概念
当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处 的近心端闭塞或明显狭窄时由于虹吸作用引起 同侧椎动脉的血液逆流入锁骨下动脉,同时对 侧椎动脉的血液亦部分被盗取经患侧椎动脉进 入锁骨下动脉远端供应患侧上肢,称之为锁骨 下动脉盗血。
此盗血现象产生的相应症状及体征称为锁骨 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亦称椎动脉-锁骨下 动脉反流综合征
当锁骨下动脉压力低于对侧压力 10 %时即可出 现椎动脉逆流 ,此即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盗血。
严重时颈内动脉系统血液也可被“盗取”过 来 ,出现大脑半球缺血症状
病因
引起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很多: 动脉硬化(最常见) 先天性畸形(主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远端闭锁) 大动脉炎(结核、梅毒性主动脉炎,多发性大动 脉炎) 肿瘤压迫 放射治疗
辅助检查
主动脉弓DSA造影:最有力的证据,可直接看到锁骨 下动脉狭窄或闭塞。
多普勒血管超声: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最佳手段,可见 椎动脉血流减低或反流。
B超:检查颈、椎动脉颅外段血流情况。 SPECT:进一步明确椎动脉逆流有无影响脑的血供 。 (单光子核素扫描)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可采用 : –抗血小板聚集药 6个月以上 ; –病因治疗 ,皮质激素 ,抗生素。
头CT MRI均未见异常。
TCD 20100613 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
TCD 20100613 R-SUBⅢ期盗血,反向血流
颈部超声 20100617
颈部超声 20100617
右椎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颈部超声 20100617 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
颈CTA 20100609
初步诊断: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右锁骨下动脉狭窄 3糖尿病(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