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报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0314021_陈道争
一、实验名称:以太网报文分析
二、实验内容:
1.Ethereal的基本操作。

2.截获以太网报文,并将报文保存到硬盘上。

3.打开截获的报文,并分析其中的某一条报文。

三、实验过程与步骤:
1.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软件Ethereal。

2选择“Capture”中的“Options”进行设置。

3.打开“IE浏览器”,输入任意一个网址,打开其中的一个网页。

4.Ethereal软件的界面中会出现很多条的报文。

5.选择“Stop the running live capture”。

四、报文分析:
1.选取No.180的一条HTTP报文,具体报文见“200810314021_陈道争.cap”,以下分析都是根据此报文,就不再附图了。

2.从应用的角度网络可以划分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几个部分。

以太网上的数据以报文的形式进行传递,每个报文由数据内容部分和各个层次的报文头部组成。

3.链路层:
(1)以太网的链路层由14个字节的内容组成。

(2)前六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报文的目标硬件地址(Destination MAC),本报文描述的是网关的MAC 地址,值是:00-0f-e2-77-8f-5e。

(3)接下来六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报文的源硬件地址(Source MAC),本报文描述的是本机的MAC 地址,值是:00-23-7d-4d-16-55。

(4)接下来两个字节的内容表示网络层所使用协议的类型,本报文使用的是IP协议,IP协议的类型值是:0X0800。

4.网络层:
(1)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层协议是IPv4协议。

IPv4协议的头部由20个字节的内容组成。

(2)其中第一个字节的前四个位的内容表示IP协议使用的版本号,值是:4,表示本报文使用的是IPv4协议。

(3)后四位的内容表示报文头部的长度,值是:20bytes。

(4)接下来两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总长度,是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值是:657,表示总长度是657字节。

(5)接下来两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标识。

本报文为0x261f。

(6)接下来两个字节的前三位的内容表示标志。

本报文位010.
(7)接下来一个字节的内容表示生存时间。

本报文Time to live:128.
(8)接下来一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所使用的传输层的协议类型,值是:0x06,表示使用的是TCP协议,因为HTT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实现的。

(9)接下来两个字节的内容表示首部校验值,作用是计算IP报文的校验信息,确保通信过程中报文不会发生错误,值是:0x7623。

(“correct”表示首部没有发生变化,保留这个数据报。

)发送方将报文的内容进行一次校验计算,将得到的值保存在该位;接收方在收到报文的内容后,重新进行一次校验操作,如果得到的校验值和发送过来的校验值相同,接收该报文;否则,丢弃。

(10)接下来四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源地址,值是:192.168.100.66,表示本计算机的IP地址。

(11)接下来四个字节的内容表示目的地址,值是:60.28.251.29。

5.传输层:
(1)传输层的头部的前20个字节是固定的,后面4N个字节是根据需要而增加的选项(N是整数),所以传输层的头部的最小长度是20个字节。

(2)前两个字节的内容表示源端口,值是:1402(1402)(由本地计算机随机产生)。

(3)接下来两个字节的内容表示目的端口,值是:http(80)(标准的HTTP协议端口号)。

(4)接下来四个字节的内容表示序号,值是:1,表示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是1。

(5)Acknowledgement number表示确认号,值是:1。

(6)Header Length表示报文头部的长度,值是:20bytes。

(7)Flags表示标识,包括CWR,ECN-Echo,紧急URG,确认ACK,推送PSH,复位RST,终止FIN控制位。

(8)Window size表示窗口,窗口值是经常在动态变化着的,值是:65535,表示现在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是65535字节数据。

(9)Checksum表示校验,校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值是:0xf7fd。

6.应用层:
(1)HTTP有两类报文: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本报文是一条请求报文。

(2)Request Method:GET表示请求,区分是请求报文还是响应报文,最后的“\r\n”分别代表“回车”
和“换行”。

Request Version表示请求报文的版本号,值是:HTTP/1.1。

(3)Accept表示接受的类型。

(4)Referer表示来源地址,本报文:http://news,/resource/html/bdhx.html
(5)Accept-Language表示接受的语言,本报文为zh-cn.
(6)Connection表示服务器响应完毕是否关闭连接,值是:keep-Alive,表示服务器响应完毕后保持连接。

五、结论:
结合计算机网络的教材以及网络查找的资料,通过本实验,体会到了网络的层次——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几个部分;也认识到了以太网上的数据以报文的形式进行传递,每个报文由数据内容部分和各个层次的报文头部组成;也大致了解到了每一层的报文头部占据多少字节,以及由哪些内容组成;这些内容分别占据多少位,以及这些内容分别的作用:总之是受益匪浅!
六、思考题解答
1.问:典型的HTTP报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典型的HTTP报文由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个部分组成。

2.问:以太网上有哪几种常见的链路层协议?
答:(1)面向字符的链路层协议:
1ISO(IS1745)的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及其扩充部分(BM和XBM);
2IBM的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
3DEC的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DDCMP)。

(2)面向比特的链路层协议:
4IBM(SNA)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
5ANSI的先进数据通讯规程(ADCCP);
6ISO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7CCITT的链路访问规程(LAP)。

3.问:ARP协议的结构和作用是什么?
答:(1)定义: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地址解析协议。

(2)功能:通过目标设备的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3)结构:
①硬件类字段:表示发送方想知道的硬件接口类型;
②软件类字段:表示发送方提供的高层协议类型;
③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长度:表示硬件地址和高层协议地址长度;
④操作字段:表示报文的类型;
⑤发送方的硬件地址(0-2字节):表示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前3个字节,
发送方的硬件地址(3-5字节):表示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后3个字节;
⑥发送方IP(0-1字节):表示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前2个字节,
发送方IP(2-3字节):表示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后2个字节;
⑦目的硬件地址(0-1字节):表示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前2个字节,
目的硬件地址(2-5字节):表示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后4个字节;
⑧目的IP(0-3字节):表示目的主机的IP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