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写作话题解读与参考范文“我的成功密码”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写作话题解读与参考范文“我的成功密码”](https://img.taocdn.com/s3/m/5ca8c49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0.png)
2024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我的成功密码”审题立意及范文审题立意指导+写作素材+作文提纲+范文示例+中考作文预测+真题改编(举一反三练习)【2024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审题步骤与方法•识别材料类型:这段材料属于哲理性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理解考查特点:考查学生能否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对成功的理解和态度,以及是否能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叙述或论证。
审题步骤:1.阅读并理解材料: 首先要通读材料,确保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整体语境。
2.找出关键词和主题: 标注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汇,如“登山成功”、“学习和生活”、“成功密码”等,确定材料的主题。
3.分析材料结构: 观察材料的组织方式,理解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4.明确任务要求: 仔细阅读写作要求,了解字数限制、文体要求、避免使用的信息等。
审题方法:•概括法: 总结材料的主要观点或故事。
•对比法: 比较材料中不同的观点或经验。
•推理法: 推断材料隐含的意义或作者的态度。
•联想法: 将材料与个人经历或广泛知识联系起来。
二、材料分层解读审题1.登山经验的分享:“望望山顶”、“回头看看”、“停一停,调整”、“不怕慢,就怕站”,这些都是具体的登山策略,隐喻着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调节和行动策略。
2.老师的总结:“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这表明登山的经验可以类比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通向成功的通用法则。
材料描述了同学们分享登山成功的经验,包括:•在困难时保持目标感(望望山顶)。
•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回头看看)。
•适时休息调整(停一停,喝口水)。
•持续努力,不轻易停下(不怕慢,就怕站)。
老师总结说,这些经验同样适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
三、结合解读所得的材料立意立意方向:材料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调整,以及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还有正确的态度和策略。
可以围绕“坚持”、“调整”、“心态”等关键词展开立意。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da4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d.png)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荤菜(h ūn) 供给(gòng) 模子(mú) B. 哄骗(hǒng) 记载(zài) 兑换(duì) C. 拖累(lèi) 歼灭(qiān) 符号(fú) D. 处理(chù) 炽热(zhì) 嫉妒(j 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歉收座谈焕然一新 B. 付梓从容不径而走 C. 鸡汤遛弯椎心泣血 D. 臣服即使敝帚自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逻辑性强,论述严密,语言运用得心应手。
B.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如神来之笔,写出了黄河源头的高耸雄伟。
C. 登上长城,感受八达岭的蜿蜒曲折,使我想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D.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唉声叹气,束手待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文章语言太平淡,需要添加一些华丽的词藻。
”编辑对我说:“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 B.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问:“老师让我们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啊?” C. 我知道可以到邮局订阅《人民日报》,“一定很有意思吧!”我认准了方向,决心到邮局订阅一份报纸。
D.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喜事的随礼金额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动辄上千元、上万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 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很有意义,它可以使我们增强法制观念,减少盲目犯错。
C. 我们班同学在全校的航模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D. 《背影》这篇文章详细地描写了父亲送我乘火车返乡的场景,特别描写了父亲背影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cb8ca533d4b14e852468bf.png)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b6f8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8.png)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各题。
(共10小题,计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第1题。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下面是几条保护地球的小建议:1. 减少用塑料袋。
在购物时,我们可以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2. 省电。
我们应该随手关灯,节省用电。
3. 分类垃圾。
垃圾应该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4. 多种植树木。
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
请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2. 举例说明如何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3. 如何节省用电?4. 垃圾应该如何分类投放?5. 种植树木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 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保护地球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责任。
2. 我们可以自带环保袋在购物时代替塑料袋,或者购买环保袋来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3. 我们应该随手关灯,避免长时间使用不需要的电器设备。
4. 垃圾应该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以方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回收利用。
5. 种植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氧气,维护生态平衡。
二、根据所给提示,用正确的词语完成句子。
(共10小题,计10分)根据所给提示,用正确的词语完成句子。
1. 你家附近有个公园,你每周都可以去散步(用“可以”造句)。
2. 我听说新同学是一位有趣的人(用“可是”造句)。
3.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可以去户外运动(用“可是”造句)。
4. 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用“一定”造句)。
5. 他长大后想当一名科学家(用“想”造句)。
参考答案:1. 你家附近有个公园,你每周可以去散步。
可以去散步。
2. 我听说新同学是一位有趣的人,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
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
3. 今天天气不错,可是我有很多作业要做。
可是我有很多作业要做。
4. 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一定会喜欢。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9153d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0.png)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后,大家纷纷晒出家乡美食,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
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了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参与其中吧。
活动一: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文物下面这封信是来自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贾湖骨笛”的自述,请阅读材料并完成1~3题。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支沉睡千年的“贾湖骨笛" ,被发现的时候依然可以演奏乐曲,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①撼,为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我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遥想几千年前,河南舞阳贾湖湖②波光潋.滟,稻香四溢,一群贾湖先民正细心钻刻着丹顶鹤的尺骨,试图探索音乐的大门,从二孔、五孔到七孔,音阶从四声、五声到七声……终于,我引导着人类跨过了从蒙③到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我是由鹤类的尺骨制成的,硬度非常高,约等于人骨的30倍,所以在经历了9000年的斗.转星移之后,依然能与你们相见。
我没有繁重的装饰,但我希望用悠扬婉转的笛声传递先祖的智慧,诉说古人的情感。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liàn dòu B.liàn dǒuC.liǎn dǒu D.liǎn dòu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震②衅③昧B.①振②衅③昧C.①振②畔③昧D.①震②畔③昧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4.同学们相约去河南博物馆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导游,请你为下面的导游词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河南博物馆中最吸引人的是主展馆,;,;,其中基本陈列有“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等六个区;参观河南博物馆,九大镇馆之宝一定不要错过。
让我们一起一睹国之瑰宝,赏尽中州神韵。
①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②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④馆中分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外展交流和虚拟展览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④③5.古诗默写。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a851d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0.png)
2022年,河南卫视继“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播出之后,对传统文化再挖掘,推出了“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目前已播出的《春分奇遇记》《各雨奇遇记》《立夏记》等节目,均受到高度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洛神水赋》刷屏,被评为全国“2021年十大文化创新事件”。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几句话,把《洛神水赋》推荐给同学们观看。60字左右
⑤落实责任担当应该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青年只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的壮丽篇章。
(作者:张建林。有删改)
【文本二】
青春最美是担当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中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一位又一位中国青年自觉地将国家前途和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奋进的光辉的形象。
3.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下面两个问题是同学们的争论,请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①《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
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⑦午饭时,爷爷说:“可可,你已经五天没出门了吧?你不用对自己这么严格,也有小朋友在楼下玩,你如果非常想出去,用一个口罩也不算浪费。”“不全是浪费不浪费的事儿,我要把‘禁足’当成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可可说。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23fb9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8.png)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诗句中的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物不配对的是()A.柳絮飞扬,如雪片纷纷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夏日盛开的玫瑰,宛如女孩婀娜多姿的身影D.年轻的玫瑰还未绽放,就像懵懂的大学生一样2.写一件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400字3.下列句子中含有声音形象的是()A.滴答滴答,水珠落在湖面上,发出微微的涟漪。
B. 孩子们笑声高亢,如同溪流般清脆。
C. 粉色的太阳缓缓升起,黄昏降临。
D. 我们在书法课上,雨打窗户的声音格外清晰。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明清小说的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西游记》...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怎样的画?描述一下。
2. 钱钟书先生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看它得承继与推陈出新,这两者都不能没有。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三、作文题(50分)请写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文章,要求500字,文中须涉及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风情、社会发展等方面。
附:选择题答案1.A2.略3.A4.A5.B6.C7.D8.C9.B 10.D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A 18.D 19.B 20.B21.A 22.C 23.A 24.B 25.D 26.C 27.A 28.D 29.C 30.A31.C 32.B 33.A 34.C 35.B 36.A 37.D 38.A 39.D 40.B。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cb3b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e.png)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 (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 (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 ”(《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 ② ,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 ④ ,⑤ ”(《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 ”(《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 ⑦ ,⑧ ”(《无题》)。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汉字源流】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约8000年,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
在安阳殷墟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8cc3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a.png)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 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 棋)布的文化遗迹。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答案】①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②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③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④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解析】
【详解】考查筛选信息。
①根据“在安阳殷墟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可得: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
②根据“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可得: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③根据“许慎编写了一部研究《说文解字》。
【答案】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可怜身上衣正单⑤.心忧炭贱愿天寒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抟、厦、庇、俱、贱、提携、蜡炬”等字词的书写。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C(2)①祥 ②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
哺(bǔ)育: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28e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e.png)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标题:《童年的我》【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故事,描述了作者小时候的游戏和想象。
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作者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2. 作者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参考答案】:1.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在田野里玩耍和观察大自然。
2. 作者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
2. 标题:《才艺表演大赛》【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才艺表演大赛的文章。
文章中列举了参赛者的表演项目,包括舞蹈、乐器演奏和朗诵。
其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参赛者,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艺。
【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表演项目?2. 有哪一位参赛者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的特殊才艺?【参考答案】:1. 文章主要介绍了舞蹈、乐器演奏和朗诵三种表演项目。
2. 一位特殊参赛者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艺。
二、作文题目:我的梦想【题目】: 描述一下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对你来说这个梦想很重要,以及你将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字数要求】: 不少于150字【参考范文】: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对我来说,这个梦想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对科学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
科学探索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而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将努力研究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我会多参加有关科学的活动,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想法,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虽然实现梦想的道路可能会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研究和成长,最终我会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1456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0.png)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A.pǔxīng mòB.bǔxìng mòC.bǔxīng màiD.pǔ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C(2)①祥②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读音。
哺.(bǔ)育: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兴.(xīng)业:发扬学术或复兴旧业。
根脉.(mài):指根颈的脉络走向。
故选C。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
星罗棋布:像星星那样罗列着,像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分布得多而密。
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______”(《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_____,③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______,⑤_______”(《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精品解析: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1bdf2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d.png)
⑤先说信息写入。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如果用数字中的0、1、2、3分别代表一种碱基,就能形成一个四进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编码转化,实现碱基四进制和计算机二进制的“对话”。据此,将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转换成二进制的比特串,再通过编码将其转化为四进制的碱基序列,然后通过DNA合成技术将碱基序列写入DNA,壁画的数字图像就“变”为DNA了。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______”(《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_____,③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______,⑤_______”(《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_______”(《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______,⑧_________”(《无题》)。
(作者:胡春艳 赵晖 有删改)
【文本二】
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海量、更稳定、更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而DNA存储恰能满足这些需求。
②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在硬盘上存储一个字节要占200纳米的空间,在DNA上则只需0.2-0.3纳米。如今,各大网站存储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而用DNA存储可能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够了。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2b1c3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b.png)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溯渊源,常通书画之理,兼具镌刻技艺,内含着作者的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方寸之间雕世间万物,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zhāng显华夏民族的审美特质,诠释中华文化的审美内hán,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shuòsān B.sùsàn C.sùsān D.shuòsà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zhāng()显内hán( )二、句子默写2.古诗默写。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
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现登上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表现无所畏惧的气概。
都写到巴山,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辛酸和悲凉;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想象未来重聚的期盼。
三、名著阅读3.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下面两个问题是同学们的争论,请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①《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吗?四、选择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
(不超过20字)(3分)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
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
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
后来再也不赌了。
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
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
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
有删改)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4分)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分)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3分)为什么不读经典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
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
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
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
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
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
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
有删改)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4分)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3分)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