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艺术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对艺术理论、历史和实践的综合研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艺术领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艺术的定义和内涵,在跨文化和跨时代的背景下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2. 掌握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3. 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并能准确表达个人审美见解。
4. 培养独立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进行有效的艺术实践和创作。
三、课程内容1. 艺术概念和理论-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艺术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发展2. 艺术史概览- 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近现代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 当代艺术的趋势和实践3. 绘画与雕塑- 绘画的材料和技法- 绘画中的色彩和构图- 雕塑的材料和造型- 雕塑作品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4. 音乐与舞蹈- 音乐的元素和结构- 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 舞蹈的风格和形式- 舞蹈运动和身体表达的艺术性5. 戏剧与电影- 戏剧的演绎和表演技巧- 剧本分析和角色塑造- 电影的语言和叙事结构- 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艺术知识体系。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作品分析: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 书面作业:包括艺术理论分析、艺术作品评论等,占总成绩的30%。
3. 个人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完成一项艺术创作或研究项目,占总成绩的40%。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
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课IP课件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4 1 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4 1 1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4 1 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4 1 1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 4 2 1第六章造型艺术 4 2 1第七章表情艺术 4 2 1第八章综合艺术 4 2 1第九章语言艺术 4 2 1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7 2 1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 2 1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4 2 1复习辅导 1总计54 20 13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精选]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资料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二、教学目的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艺术的创新性,为艺术设计的学子们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绪论(2小时)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重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2.艺术本质论(6小时)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重点: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难点: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3.艺术门类论(6小时)了解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科学划分方法(a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b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园林、盆景、化妆、摄影、书法、篆刻、现代设计;c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曲艺文学、戏曲文学、广播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学;d 综合艺术:曲艺、戏曲、电影、电视、网络艺术)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重点: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难点: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即艺术的通感4.艺术发展论(4小时)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及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理解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洞悉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必考科目之一。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普通高校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
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种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历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上有形象性、主体怀、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罚分明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国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观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艺术学概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的本质、形式和风格。
通过探索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论观点和批评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将涵盖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和跨文化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辨认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3.了解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艺术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4.了解艺术理论和批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5.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和跨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艺术项目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模块一: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种类1.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模块二:艺术与社会1.艺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和反映模块三:艺术史概论1.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2.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模块四:艺术理论与批评1.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2.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流派模块五:多元化与跨文化艺术1.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创作2.探索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3.对学生的评估将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4.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1.艺术简史(第八版)/H.H.阿尔特参考书目:1.《艺术的故事》/E.H.赛克斯顿2.《欣赏艺术》/M.C.厄尔林3.《艺术风格的诞生》/E.H.赛克斯顿4.《艺术心理学》/D.M.纽曼5.《艺术家的方式》/A.J.伯杰。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学时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开课教研室: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执笔人:先修课程:编写时间:开课学期:审批人: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教学目: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以及艺术种类。
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引导。
2.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术的创作心理机制,掌握艺术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2)课堂讲授实行互动启发式,激发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3)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基本规律,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鉴赏。
三、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绪论艺术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一、从法国哲学家丹纳(1828——1893)的《艺术哲学》看艺术的发生二、从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的艺术科学观看艺术的发生。
三、二十世纪美学家们对艺术的看法四、艺术与人性的和谐五、艺术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生活艺术化,艺术发展大众化。
六、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第一章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联系艺术的发展规律认识各种学说,掌握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通过具体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阐述不同学说的特点【重点难点】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着重“巫术”学说的解读。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一、艺术起源于“摹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三、艺术起源于“巫术”四、艺术起源与“表现”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一、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二、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点第二章艺术作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体会艺术意境,使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理解上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绪论: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一节艺术的分类第二节实用艺术与造型艺术第三节表情艺术语言艺术与综合艺术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一节艺术的发展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节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第二节艺术创作活动第三节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第二节艺术作品的层次与相关属性第六章:艺术接受论第一节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第二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教育(二)基本要求:通过《艺术概论》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系统,较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
把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进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26 学时,实验 6 学时。
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4:1 ;平均周学时: 2学时。
1、教学方法: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
2、本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本课程需要自学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西方美术史、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建筑、雕塑等知识。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学习〈艺术概论〉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把理论学习看作是学习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这样将来才可能进行艺术创作或艺术表演。
通过〈艺术概论〉的学习,学生应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
4、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开卷,笔试。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X1433217 总学时数:64适合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概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设计的特征;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和视觉传达设计主要领域的设计内容与方法。
了解设计概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与内涵,更加深刻地理解设计师的合作、经营意识及管理意识;掌握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掌握从事设计行业所需的知识和理念。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设计的本质及其特征1.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本质和目的,熟悉设计的特征,掌握设计的内涵。
2.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的涵义、目的与本质。
难点:设计的特征。
3.教学内容(1) 设计的内涵;(2)设计的目的与本质;(3)设计的特征。
第二章设计的历史1.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熟悉西方设计的发展历史,掌握西方近现代设计风格。
2.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设计史。
难点:西方设计史。
3.教学内容(1)中国设计史;(2)西方设计史。
第三章设计形态1.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主要形态和类型,熟悉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和特色。
2.重点与难点重点:视觉传达设计难点: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3.教学内容(1)视觉传达设计;(2)环境设计;(3)产品设计。
第四章设计理论1.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理论体系,熟悉设计心理学、设计理论的理论重点,掌握设计心理的一般过程。
2.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
难点: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教学内容(1)设计美学;(2)设计心理学;(3) 设计伦理;(4)设计与其他学科。
第五章设计批评1.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批评方式,熟悉设计批评的标准和方式,掌握设计批评的对象和内容,能够运用设计批评的方法展开设计作品评价。
艺术概论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2027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rt课程类型:学科基础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广告学方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艺术概论》是我校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方向)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认识并熟悉艺术主要门类的基本知识,从美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进而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思想性、创新性。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运用跨学科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鉴赏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培养大学生在艺术及相关领域发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对艺术的本质与构成、艺术创作与流派、艺术发生发展、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析与探讨。
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交流为辅,以相应的课内外练习为补充。
通过抓好预习、授课、作业、讲评、复习、考试等到环节,把艺术理论的学习与艺术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外艺术史、文艺理论、美学等课程联系较为紧密。
对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及文艺基础理论的通关通识有助于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教材: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主要参考书:1.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王岳川:《西方艺术精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102105B中文名称:艺术概论英文名称:ArtIntroduc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必修)总学时:45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先修课程:中外文学经典导读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艺术概论》是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的艺术鉴赏能力。
本课程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以生动直观的作品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艺术学科的理解,系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及其艺术种类,同时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论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在教学环节上要注重实例分析与理论讲解相结合,通过生动直观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艺术理论。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了解学习艺术学理论的意义,了解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2、教学要求:本章理论性较强,需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学习艺术学理论的意义,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2、教学难点: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二、学习与掌握艺术学理论的意义三、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一)坚持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导(二)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三)借鉴国内外艺术理论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在学习艺术学理论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坚持从文艺为人民服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第一章艺术观念(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理解艺术的想象性、典型性和形式性,了解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含义,理解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理解艺术的审美特性。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选修课总学时: 34适用对象: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
本门课程尤其注重以人类文化学与美学思想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来揭示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艺术的分类以及各门艺术的特征。
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以及艺术种类。
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引导。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艺术学以整个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它包含各门具体的艺术学科。
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和生动性会结合教学内容例举大量事例,对有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资料片。
将以上手段融入教学学时中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及辅助各种图片五、各教学环节学时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学时)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观点二、艺术的本质及艺术生产理论探讨三、艺术生产理论对我们的启示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艺术的形象性特征二、艺术的主体性特征三、艺术的审美性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学时)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一、艺术起源于“摹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三、艺术起源于“巫术”四、艺术起源与“表现”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一、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二、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三学时)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用一、审美认识作用二、审美教育作用三、审美娱乐作用第二节艺术教育一、人性分裂指什么二、艺术教育再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三、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中主要观点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三学时)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一、文化与艺术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第二节艺术与哲学一、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二、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三、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第三节艺术与宗教一、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二、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第四节艺术与道德一、道德与艺术的关系二、艺术中的道德内容第五节艺术与科学一、对艺术与科学的几种看法二、艺术对科学的作用三、科学对艺术的作用四、如何看待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第五章艺术创作(三学时)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三、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承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一、艺术体验(艺术创作的准备)二、艺术构思三、艺术传达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二、意识与无意识第四节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一、艺术风格二、艺术流派第六章艺术作品(三学时)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一、艺术语言二、艺术形象三、艺术意蕴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构成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第三节典型和意境艺术典型一、艺术典型的特征二、意境第七章艺术鉴赏(三学时)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一、艺术鉴赏应注意的问题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一、注意二、感知三、联想四、想象五、情感六、理解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一、艺术批评的作用二、艺术批评的特征第三篇艺术的种类第八章实用艺术(三学时)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一、建筑艺术二、园林艺术三、实用工艺四、书法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一、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表现性与形式美三、民族性与时代性第九章造型艺术(三学时)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一、绘画艺术二、雕塑艺术三、摄影艺术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一、造型性与直观性二、瞬间性与永固性三、再现性与表现性第十章表情艺术(三学时)第一节表情艺术的种类一、音乐艺术二、舞蹈艺术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一、抒情性与表现性二、表演性与形象性三、节奏性与韵律性第十一章综合艺术(三学时)第一节综合艺术的种类一、戏剧艺术二、影视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一、综合性与独特性二、文学性与表演性第十二章语言艺术(三学时)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一、诗歌二、散文三、小说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一、间接性与广阔性二、情感性与思想性三、结构性与语言美八、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大纲制订人:大纲审定人:制订日期:。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00字)本课程是一门介绍艺术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入门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同时,课程还将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目标(200字)1.理解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水平。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5.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拓宽学生视野和思考角度。
三、教学内容(500字)1.艺术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学派对艺术的定义和概念的看法,理解艺术的本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2.艺术的分类和形式:介绍不同艺术形式的分类和特点,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3.艺术的历史发展:梳理艺术的历史脉络,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如古代艺术、文艺复兴、现代艺术等。
4.艺术的符号与意义:探讨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作品中隐藏信息的能力。
5.艺术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分析艺术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领域的关系,探讨艺术如何反映和塑造这些方面的影响。
6.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讨论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对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200字)1.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3.讨论教学法:通过学生讨论艺术理论和作品,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和鉴赏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00字)1.小组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人际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艺术学概论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艺术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本质、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全面了解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艺术流派;(3)使学生熟悉各类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 艺术学基本理论(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2)艺术的起源与发展(3)艺术的功能与价值(4)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艺术史概述(1)中国古代艺术史(2)中国近现代艺术史(3)西方古代艺术史(4)西方近现代艺术史3. 艺术鉴赏方法(1)视觉艺术鉴赏(2)听觉艺术鉴赏(3)表演艺术鉴赏(4)综合艺术鉴赏4. 实践教学环节(1)艺术创作实践(2)艺术鉴赏实践(3)艺术调研实践(4)艺术评论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艺术学基本理论、艺术史和艺术鉴赏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鉴赏、调研和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环节1. 艺术创作实践(1)学生自主选择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2)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3)学生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2015年5月)三亚学院二○一五年五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艺术学院执笔人:冯建章专业负责人: 冯建章制定(修订)时间: 2015 年 5月一、课程基本信息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教学目标】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
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基本要求】1。
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本章重点】1。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本章难点】2.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教学目标】ﻩ1.了解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
第二节人类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
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课IP课件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421第六章造型艺术421第七章表情艺术421第八章综合艺术421第九章语言艺术421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721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总计542013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教学要求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三、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2.德国18世纪着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艺术教育的任务。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能,并且理解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
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艺术与宗教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艺术与道德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第五节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艺术与哲学、宗道、道德、科学之间的彼此相互关联作用。
四、教学建议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
2.指导学生认清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一、教学要求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
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6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
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4.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造型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
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
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
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
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章表情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
2.理解表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
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
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
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
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欣赏交响乐。
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八章综合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
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