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精选5篇)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精选5篇)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精选5篇)第一篇: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创设情境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

“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

“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

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

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

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

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

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相等的。

”“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

”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

”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

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

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

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每个学生准备铅笔偶数枝。

教学过程:一、认识整体“1”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播放课件)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几张图片吗?生1:“1”师:对,这四张图片都可以用“1”来表示。

师:你能分别表示出每张图的1/2吗?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1/2.师:说的不错,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二、活动一:画3/4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3/4。

生1: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三份可以用3/4表示。

生2:把四个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可以用3/4表示。

生3:把12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可以用3/4表示。

师:说的真好,谁能来总结一句?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活动二:拿铅笔1、拿铅笔: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注:铅笔总枝数是偶数枝)师:想一想应该怎么拿?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师: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生1:我觉得大家都一样多吧。

生2:我认为不一样多。

要看全部的枝数。

师: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师:请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组1: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2枝。

《分数的初步认识》强震球课堂实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强震球课堂实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强震球课堂实录师:花果山猴妈妈有2个猴宝宝,猴妈妈怎样分桃子才比较公平?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怎么平均分?生:一只猴子分两个桃子师:你看是这样分吗?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只小猴吃到的桃子咱们就可以用学过的数几来表示?(课件展示分桃子)生:2师:好,继续分!如果猴妈妈想把她的两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该怎么分?生:一人一个师:一人一个换句话说就是把它平均分成?生:2份师:每只小猴吃1份师:表扬咱们班同学分得又快有准。

可是花果山不止这一个小猴家庭啊!除了两只小猴的家庭,花果山还有?生:3只、4只、5只小猴的家庭师:这天,四个家庭的猴妈妈一起下山买了同样大的饼,你想看看吗?(板贴四张同样的“大饼”)师:请你想一想,第一家的猴妈妈会怎样分她的这张饼呢?生:一人一半师:那你的意思就是平均分成?生:2份师:谁把这个方法再说一遍?就是把这个饼……生:要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师:那我们来看看(翻板贴)果然是这样的!师:那第二家的,第三家的,第四家的怎么分?生:第二家的平均分成3份,第三家的平均分成4份……师:(翻板贴)把掌声送给自己!分得好猴妈妈一定会听你们的!师:分完以后,每家的每只小猴就吃到了其中的一份儿饼吧!师:(板贴)来,我们看,这是第一家的小猴它吃到的一份儿饼,这是第二家的小猴它吃到的一份儿饼,这是第三家的小猴它吃到的一份儿饼,这是第四家的小猴它吃到的一份儿饼。

师:观察一下,哪家的小猴吃到的一份儿饼最多?生:第一家师:那第一家小猴吃到的饼满一个吗?生:不满一个师:那是多少个?生:半个师:你们觉得呢?半个来表达可以吗?生:可以师:好的,那就听你们的,用“半个”来表示。

(板书:半个)师:(指第二家)这份比半个小一点,是?生:小半个师:我们就用小半个来表示可以吗?生:可以师:好的,比半个小一点说是小半个(板书:小半个)师:那这份比小半个还少一点?生:小小半个师:好,就用你们有意思的说法(板书:小小半个)这个呢?(板书:小小小半个)师:好了同学们,前面的学习告诉我们,当把一个饼平均分以后,其中的一份儿不满1个时,那怎么表述呢?咱们的同学就用了“半个”、“小半个”、“小小半个”等方法,非常有创意对不对?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一直照这样表述下去,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不合适的地方?生:如果分得太小了就要写很多很多“小”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课堂实录

《认识几分之一》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老师给你讲一段西游记里的故事。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的又饿又渴,这时正好路过一片桃园地。

“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父,可以吃个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能分得几个?请写出来。

”八戒很快就写出了这个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几吗?生:是2。

师:你的答案和八戒的答案一样,答对了。

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你和悟空平均分,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又想了想,也写下了这个数。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猪出八戒写的是几吗?生:是1。

师:唐僧见八戒回答的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来。

”这下可把八戒难住了。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呢?生1:分半个,写一半。

生2:用1/2来表示师:1/2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师:不知道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分数,认识了它,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探索交流,玩中学1.认识1/2(1)创设生活情境师:(课件出示月饼)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现在我把它分开。

师:你观察这两半块月饼大小怎样?生:一样大。

师:这种分法叫做什么?生:平均分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

(学生和师一起重述分月饼的过程感知1/2)生:同桌相互交流述说.(2)操作验证师:(出示一张圆片)把这个圆片当成月饼,现在我把它分开,你们看(操作,不平均分)这一半是它的1/2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不一样大,不是平均分。

师:那么,你认为叙述1/2时哪个词很重要呢?生: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师:请同学们再来看,老师左手的这半块月饼是这个月饼的1/2吗?生:是。

师:右手的半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一、创境质疑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它,你想再认识什么呢?生1:我想认识分数的加减法。

师:哦,原来你想认识分数的运算。

生2:我想认识分数的意义。

生3:怎样判断分数的大小。

生4:我想认识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师:哦,原来你想认识分数的分类。

师:孩子们,今天呢,咱们要想学习分数的分类和运算,我们要先把分数的意义解决好了,后面我们再来学习分数的分类和运算。

二、探疑:分数的意义(一)自主探疑师:古人有话说:温故而知新,那咱们先来看看三年级的知识,请你用分数来表示阴影部分。

1.完成填空练习(教参3道题目)师:请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生1: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生1:因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

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生2:五分之三。

师:为什么?生2:因为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所以是五分之三。

师:真不错,最后一个。

生3:四分之三,就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四分之三。

师:好,请坐。

2.共同总结:分数的意义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温故,你能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吗?老师很喜欢慢慢思考,举起自己小手的过程。

生1: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一定的数量,取其中的几份,叫做分数。

师:恩,它光是平均分成一定的数量吗?再取几份?谁的语言能比他更简洁一些?生2: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东西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师:恩,他提到了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这个词语用的很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

那么一个东西你能换一个词来讲吗?生3: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下面的孩子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他把一个东西换成了整体非常棒,你有什么疑问?生4:他好像搞忘了加平均。

师:那你把它完整的再说一遍。

生4: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和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和课堂实录

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同太中心小学曲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简析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1.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请注意听: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

谜底各打一个数生:1/2 ,7/8 ,1/100师:这些都是什么数?生:分数2.提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一),既然是分数的再认识,说明我们对分数并不陌生,其实早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对分数有所了解。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题目来回顾一下三年级我们对分数的记忆。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理解整体1,小结分数的意义。

活动一: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在表示1/4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活动二:说一说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师:不管平均分的是一个图形、多个图形还是多组图形,在这里都称为一个整体,只要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了,就可以用3/4来表示。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活动三: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

2、师: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张齐华《认识分数》课堂实录

张齐华《认识分数》课堂实录

张齐华《认识分数》课堂实录一、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

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二、新授部分1、蛋糕的1/2师: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出示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师:这是丁丁和当当在野炊,你能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师: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生:切成两半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生:二分之一师: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师:它指的是谁?生:这块蛋糕。

师: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2、长方形的1/2师: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生1:都是一半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生:1/4、1/8、1/3、1/6……(师板书)(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3)师: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數學教案設計
对不起,由于篇幅限制,我不能提供完整的《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简要的框架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难点:对分数的深入理解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分数的性质(如相等性、可加性等)
- 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 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习题,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性质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5.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在家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框架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5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

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引言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在学生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和困惑。

本文将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实录,来重新认识分数,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数概念。

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与分数有关的事情?•学生回答:分享一些与分数有关的生活经历,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规格为1/2的商品,做饭时需要按比例调配食材等。

二、引入分数的概念•教师呈现一个圆形的蛋糕,并将其平均切割成几份。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到几份?求每份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每个人得到1/3份,每份叫做三分之一。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切割成若干等分的数学表达方式。

三、认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一组印有分数的彩色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1/2、1/3、2/5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大小,排列这些小纸条的顺序。

•学生将小纸条按照大小依次排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分母的大小来判断,分母越大,表示被分的份数越多,份额越小。

四、分数的化简与比较•教师出示一组分数,如2/4、3/6、4/8等,要求学生将其化简,并比较大小。

•学生按照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并通过比较分子的大小来确定分数的大小。

•教师解释,化简分数可以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变得更加直观和简单。

五、分数和小数的转换•教师出示一个分数,如3/4,并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小数。

•学生利用长除法的方法,将分母除到尽可能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可以通过求商得到小数形式,并可以通过除法的过程理解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六、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花费2/5小时,而小红需要花费1/3小时,谁花费的时间更长?”•学生通过对时间进行比较,发现小红花费的时间更长。

•教师引导学生将分数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分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_分数的初步认识_课堂实录_吴正宪

_分数的初步认识_课堂实录_吴正宪

“ye— ——”教室里沸腾了! )

1 5


1 3


1 4

( 作者单位: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理论与实践 ·B
37
2007.09

1 3


1 8


1 2


1 2

2.请同学们判断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的理由。
师: 谁对谁错呢? 请— ——看— ——这— ——里!
教师出示:


第一条
1 3 第二条
(“ye! — ——”孩子们欢呼起来, 猜 对 了 的 同 学 高高举起小拳头, 用劲地向空中挥动。“ye! — ——”
的对不对。
( 此时, 反方同学虽然连连称“是”, 心里却很不
一”, 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 服气。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

“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
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
( 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
反方: 这是分成两份吗?
3 6 教育理论与实践 ·B
2007.09
精品课堂
师: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 用分数说一句话。
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
方的队伍中)
生 1: 我家有 3 口人, 我占全家人口的 1/3。 生 2: 我们组有 7 个人, 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 数的 7/50。
师:( 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 祝贺你们, 是你
……
好, 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 并把这副桃子图框起来
师: 同学们, 了不起, 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8篇)《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三、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

(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

(出示课题)(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课堂“活”了学生“动”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主题阐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用动作(折纸、画画等)、文字等来表示分数,提出质疑、进行辩论,从而深入认识和理解分数,用生活现象来认识分数和思考解决问题。

【课例描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件出示,猴子姐弟俩回家了,发现桌上有许多好吃的(有4个桃子,2瓶牛奶,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合理地分配这些食品?请你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好不好?师:预备——开始!分4个桃子生:“啪!啪!”。

师:分2瓶牛奶。

生:“啪!”师:分一个蛋糕(预备——开始!)。

(学生们被问“将”了)师:咦!怎么不拍了?生七嘴八舌的。

(一个都不到了,只有半个怎么拍呀!)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画表示“一半”的意思?谁愿意在黑板上画画?(学生画图、符号、数字)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非常棒,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

这一半可以用12表示。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数,分数。

(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12。

播放分蛋糕的动画演示,(把一个蛋糕从中间切开,分成了2块)。

师:他是怎样分的?生:平均分(异口同声)。

师:一个蛋糕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生:2份),这样的一份也就是——(生:一半),怎样表示呢?(在黑板上写出了12)师:你能说说12所表示的意义吗?生:就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分数的再认识》的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的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开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回忆旧知师:同学们,你认识分数吗?能说几个分数吗?生:认识。

生:2/3,1/4。

师:说一说这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好吗?生:2/3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2份;1/4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分。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我这有一个苹果〔实物出示〕,它的1/2是多少?生:是半个苹果。

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把一个苹果看作是“整体1〞,将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半个苹果。

所以1/2表示半个苹果。

师:〔出示第二个苹果〕现在1/2表示多少呢?生:1个苹果。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大学吗?生:知道。

师:听说过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吗?生:没有。

师:今天老师想和淘气一起带着大家去北大附小见识一下。

想去吗?生:想!师:在参观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走进分数的世界,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北大附小,一个风景优美、现代儒雅的学校。

师:〔出示图片〕这是生态教学大楼,够气派吧!生:真漂亮!活动一:拿铅笔师:〔出示图片〕这是美术室,同学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样样精美。

看到这,淘气也忍不住想露一手了。

可是他没有带彩笔,你愿意借给他你全部彩笔的1/2吗?〔板书:1/2〕生:愿意!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全部彩笔的1/2,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拿了多少?学生拿彩笔。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1:我一共有8支彩笔,将它们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的1份,就是4支。

生2:我有2支彩笔,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的1份,是1支。

《认识分数》课堂实录

《认识分数》课堂实录

《认识分数》课堂实录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刘坤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册36、3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生1:我认识了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生2:分数有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生3:我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

2、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实物引入,感知分数意义1、抽象单位“1”的概念师:这表示一块月饼(贴月饼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吗?(3/4)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汇报: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表示这个饼的3/4。

师:这个长方形呢?(贴出长方形图)生汇报: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一份是这个长方形的1/8,其中的5份是这个长方形的5/8。

师:这张纸条表示一米长,它的涂色部分该怎样表示呢?(贴出1米长的纸条图)生汇报:把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1米的3/5。

师:这是6个圆片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涂色部分呢?(贴出圆片图)生汇报: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1/3。

师:从上面的研究可以发现,(指四幅图片)我们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引导比较:第四幅图与前三幅图有什么不同?生1:前面3幅图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1米长的纸条(一个计量单位)来平均分的。

生2:第四幅图是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点评发布时间:2023-05-29T03:53:45.219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5月作者:陈群[导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重要课题,对五年级学分数的意义、运算以及初中学习分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对重庆黎芝伶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观摩课作了实录与点评.(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 641112)【摘要】《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重要课题,对五年级学分数的意义、运算以及初中学习分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对重庆黎芝伶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观摩课作了实录与点评.【关键词】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点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5-134-0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五年级学分数的意义、运算以及初中学习分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因此,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内江师范学院承担的四川省“国培计划(2019)——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骨干教师提升培训项目(小学数学)”,聘请了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小学校黎芝伶老师(以下简称师)在隆昌市大南街小学为参培教师讲授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以下是本堂课的课堂实录.片段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要去探讨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的认识).师:咱们从这个字开始探讨.(板书:分)(出示主题图)师: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活动与这个字有关?生1:分西瓜.生2:分面包.生3:分月饼.设计意图:从分数的本质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图片,让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分数的“分”是什么含义,直入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点评: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抓住了分数中“分”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此阶段的学习以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选择通过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中“分”的含义,为学生认识分数做了心理暗示.片段2:问题驱动,形成概念(出示月饼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图中显示“这个月饼太大了,我只能吃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什么是二分之一?师:出示图.不是月饼的一半吗?生1:不是.生2: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表示二分之一.师:用圆片代替月饼,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帮这个小女孩儿找到月饼的二分之一,并用涂斜线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开始.(动手操作)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圆片纸,由学生独立操作,并汇报最终结果.1.平均分师追问台上学生:你的二分之一在哪儿?学生指示做好的圆片的一半.师:追问其他学生:他这样是表示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吗?生:是.师:追问台上学生:为什么表示二分之一?生:我将圆片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2.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师: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四人小组讨论.生:(讨论…)3.写法、读法师:会写吗?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它读作:二分之一.4.初步感受分数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师:这里的2想想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为.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亲历“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对“分”有比较形象具体的理解,通过追问、小组讨论的意义,通过学习的写法、读法引导学生形成对分数的初步感知,为进一步探究分数做准备.点评:设置分月饼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了现实数学的条件,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分数.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月饼,从分月饼的过程中抽象出分数“ ”,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再到抽象概念的数学化过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更容易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引导学生平均分,理解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分数的数学本质是描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在这一教学阶段中存在分数本质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在教材中有“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表示二分之一”的类似描述,这种描述实际上是曲解的分数的意义,会造成学生在对分数的数学本质的理解上认知障碍.建议教材在描述分数时严格遵循分数的本质与意义,正确描述分数.例如,可以将教材[1]中的问题描述改为“一个西瓜,哥哥吃了这个西瓜的,弟弟吃了这个西瓜的,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建议教师在授课中告诉学生在分月饼及其类似活动中分数的意义,如“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整体的 ”.其次教师提问“你的二分之一在哪儿?”的方式并不恰当,建议可以改为“你在分月饼的过程中如何表达分数?”纠正学生描述时应该改为“我将圆片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圆片(整体)二分之一.” 片段3:正反例强化,理解本质理解:三分之一.师:还是这块月饼,小朋友只能吃这一块,这块又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生:三分之一.师: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生:将月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理解:四分之一.师:月饼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个小男孩要吃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师:咱们现在又用方形纸代替月饼,你能表示出月饼的四分之一吗?(动手操作)师:这表示的是四分之一吗?这是谁的四分之一?师追问:为什么分法不同,可都能表示四分之一?理解:五分之一.师:你能找出下面哪些图形能用五分之一表示吗?生:能.师:为什么这些图形状都不一样,但涂色部分都能用五分之一表示?生: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五分之一.师:通过刚刚的研究,我们发现,分数跟折法无关、跟分的图形也无关,分数到底跟什么有关?4人一组讨论讨论.生1:平均分.生2:平均分的份数.生3:取的份数.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都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意义的基础上,同样借助分月饼的活动学习、、的意义.数学智慧永远离不开数学活动经验[2].让学生参与、体验数学活动,发掘学生的数学智慧,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改变所分物体的形状与大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动手操作,经历“分”的过程,积累分数跟折法无关、跟分的图形也无关的经验,理解分数的重要元素是平均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数学本质.点评: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参与“分”的过程,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揭示分数的特征,让学生亲历感受分数中重要的是平均分、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而与所分物体的形状大小无关的特点.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追问,为学生营造了平等、自由、理解的氛围,建立起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期望达到与学生有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的目的[3],培养学生归纳重要信息,总结正确结论的意识.但是在这一教学阶段仍然存在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描述不准确,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描述加以纠正和完善.片段4:知识迁移,学以致用1.看图写分数(P.91做一做,第2题).2.看分数涂色.3.判断是否是四分之一.4.知道线段的几分之一,求整体,猜猜谁长谁短.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一个例题中看图写分数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从直观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分数的意识和能力;第二个例题中看分数涂色可以帮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第三、四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分数的本质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正误意识,学会应用分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点评: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设置的第1、2题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第3题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出发,以求“迫使学生明确地面对他们的错误概念与所学过的科学原理之间的矛盾.[3] ”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当堂纠正其用词不当、不规范,理解不正确,采取负强化的方式避免学生出现曲解分数意义的情况.第4题让学生应用分数解答具体的实际问题,强化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片段5:渗透数学文化,形成结构师:今天我们是这样探讨的分数的意义,那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探讨的呢?(出示PPT,展示古代分数从分东西开始出现,最初用算筹表示,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数)师: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四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怎样发明分数的,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月饼的事例再次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分数的意义.点评:让孩子们理解古代的数学文化,营造数学文化气息,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思想,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回应课堂起始时分月饼的事例归纳小结,可以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提炼总结的目标.黎老师的本堂课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活动教学.设置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的机会,因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自己亲历亲为的数学活动中得到的感性经验和直接经验.[5]”这些经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认知性基础.对话教学.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与学生的语言对话以求达到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著名对话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提出“对话即是在认知和再认知学习目标中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对话教学并不主张教师静态地传授自己固定占有的知识,而是要求动态地去接近教学目标”[6].启发式教学.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教学情境,以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经验和能力得以生长、发展,领悟数学本质[7].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动机激发原则、思维激活原则、问题驱动原则、情境愤悱原则、难点突破原则和质疑反思原则[8].黎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利用分月饼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步步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串嵌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范围,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合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强调分数中的平均分、分的份数、取的份数突破认识分数重难点;通过典例练习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考,反思、巩固分数的意义.黎老师的整堂课体现了为“思维而教”、“思维而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教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思考,体现了深层教学.此外,黎老师还注重数学文化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分数的数学文化,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黎老师教学生方法论的知识,会观察,会倾听,会欣赏,会点赞,教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课堂有掌声、笑声、歌声,课堂充满温馨,学生的情感自然流淌,呈现了真实的、多元化的课堂.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课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数》课堂实录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刘坤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册36、3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生1:我认识了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生2:分数有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生3:我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

2、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实物引入,感知分数意义1、抽象单位“1”的概念师:这表示一块月饼(贴月饼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吗?(3/4)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汇报: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表示这个饼的3/4。

师:这个长方形呢?(贴出长方形图)生汇报: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一份是这个长方形的1/8,其中的5份是这个长方形的5/8。

师:这张纸条表示一米长,它的涂色部分该怎样表示呢?(贴出1米长的纸条图)生汇报:把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1米的3/5。

师:这是6个圆片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涂色部分呢?(贴出圆片图)生汇报: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1/3。

师:从上面的研究可以发现,(指四幅图片)我们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引导比较:第四幅图与前三幅图有什么不同?生1:前面3幅图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1米长的纸条(一个计量单位)来平均分的。

生2:第四幅图是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谁能举一个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例子?生自由举例。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师:这里的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我们一起来说说看,34是把谁看作单位“1”?(一个饼)平均分成几份?(4份)表示这样的几份?(3份)师:谁来完整地说一遍?指名说。

下面三个分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

5/8是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

3/5是把1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

1/3是把6个圆片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

2、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师:同学们,那什么是分数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引导,完善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集体读一遍。

师: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那分数是不是也有分数单位呢?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6页练一练以上部分。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生:这样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板书:分数单位。

)师: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指名说一说。

师:下面的三个分数,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

分别指名汇报。

生1: 5/8的分数单位是1/8,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板书1/8)生2: 3/5的分数单位是1/5,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板书1/5)生3: 1/3的分数单位是1/3,有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板书1/3)3、自我检测:⑴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单位“1”,知道了什么是分数以及分数单位,下面请同学们自我检测一下。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在书上独立完成“练一练”,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指名汇报。

三、深入探究,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探究一下。

1、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1/4。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不同分法的作业纸。

展评学生作业,交流不同分法。

提问:同样都表示1/4,为什么涂色部分不一样大?(教棒指)有的是正方形的一部分,有的是一个正方形,有的是2个正方形?生1:第一幅图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的,第二幅图是把4个正方形平均分的,第三幅图是把8个正方形平均分的。

师:也就是什么不同?生2:单位“1”不同。

2、课件出示:4121师:左边一幅图中涂色部分表示1/4,而右边一幅图中涂色部分表示1/2。

同样大小的一个红色正方形,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却不同呢?生1:左图中红色正方形是4个正方形中的一份,而右图红色正方形是2个正方形中的一份。

生2:两幅图的单位“1”不一样。

师小结:涂色部分相同,但单位“1”不同,所以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3、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指名回答。

师:仔细观察,单位“1”一样吗?(生:一样)涂色部分三角形个数呢?(生:也一样)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却各不相同呢?生1: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生2:而且表示的份数也不同。

师:这样看来,要准确表示一个分数,我们既要关注(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几份),也要关注(表示了这样的几份)。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走近生活: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快速抢答:要表示2/3,各要涂几个桃?学生抢答。

提问:都表示2/3,为什么涂得桃的个数不一样多?指名回答。

3、分分小棒:有12根小棒,(1)每根小棒是小棒总数的;指名口答。

(2)如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小棒是小棒总数的。

指名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

课件演示第二题分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玩摸球游戏。

4、摸球游戏:一个袋子里装有9个乒乓球。

①请一位同学上来摸9个球的1/3。

(摸3个球)②再请一位同学摸剩下球的1/3。

(摸2个球)提问:同样摸了1/3,为什么第一个同学摸了3个,而第2个同学只摸了2个球呢?③接着请一位同学摸出余下球的2/2。

说说思考的过程。

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五下《认识分数》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

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的关键点,所以如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分数的实质意义是这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人是通过运用和发挥以下几方面的策略进行有效教学的:1、发挥学生主体的策略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经历中体验,力争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者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意义与分数单位的认识。

2、重视语言和阅读的策略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沟通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阅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者非常重视让学生将分数的意义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者还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教者是把阅读教材安排在分数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用经典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认知。

3、灵活运用教材的策略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

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效呢?值得我们教师探讨。

(1)改进与加工教材改进、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改进和加工。

例如:在处理教材练习六第二题时,由于前面增添了三个探究问题,学生对分数意义以及单位“1”的理解比较透彻,所以教者将教材上的三幅图分别出示,不要求学生再次涂色,而是让学生抢答“要表示2/3,各要涂几个桃?”,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适时抓住“同样都表示2/3,为什么涂得桃的个数不一样多?”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

又如:在处理教材练习六第五题时,教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学生在低年级段时经常借助小棒动手操作、分析问题,从而把原题中的“铅笔”换成“小棒”,能够起到很快调动学生已有分小棒的经验,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巩固所学新知。

(2)开发与突破教材开发教材就是突破教材的束缚,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让学生运用丰富的学习材料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

教师巧妙地从“单位‘1’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表示的分数相同”;“单位‘1’不同,涂色部分相同,表示的分数不同”;“单位‘1’相同,涂色部分也相同,表示的分数不同”这三个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探究。

而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依据的正是对分数意义的把握,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操作、探究等活动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

4、注意细节策略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本节课中,教者对板书的设计、语言的规范、教具及课件的呈现都作了精心的考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每一细微处的教育功效,积极走有效教学之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本节课还存着一些毛病,比如:完成练一练时,一名学生把第二幅图涂色部分认为是1/3,实际上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处理。

看来,只有不断实践,方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课堂;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告别那些浮而不实的、花架子式的作秀,成为真正的有效教学。

让我们为之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