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合集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一、导学背景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论语》被誉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

教育理念。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子路第

十九》中的一段对话。

二、导学目标

1. 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含义;

2. 探讨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方式;

3. 理解并分析导语对于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

1. 学习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九》曰:“子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于上也。出则以其地制之,行则

以其事制之。夫骄,复自满也,而不用也。其唯恶乎!人哉!’”

2. 解读导语

- 考虑为什么导语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孔子的弟子?

- 探讨导语中的“纣之不善”是什么意思?

- 分析“君子恶居下流”的含义是什么?

3. 学习文本

- 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背景;

- 解读这段对话的含义并分析孔子的教育观点;

- 探讨“夫骄,复自满也,而不用也。其唯恶乎!人哉!”的意义。

4. 学习扩展

- 研究孔子对待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

- 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 分析《论语》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

四、导学案总结

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我们扩展了对《论语》这一重要经典的了解。从中我们看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智慧与魅力。他通过谈话和对话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论语》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的背景和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得到了一些关于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导学案打印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导学案打印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导学案打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了解课文寓说理于形象之中。

2.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了解《论语》。

3.掌握“如、方、撰、作、伤、与、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一)孔子和《论语》

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

《论语》是体散文,是记录的言行的,它和、、、合成“四书”。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摄.()乎大国之间夫子哂.()笑之

冠.()者五六人因之以饥馑.()

以俟.()君子夫子喟.然叹曰()

(三)解释文中重点词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抓住关键词语,提高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学习和人生理想。

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第一单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主备人:郑雯

【应达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思维提升与发展】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2.了解《论语》《论语》是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3.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

五经:

六艺:

4.给下列字注音

俟莫甫哂相铿沂喟雩冠

(二)结合课文助手,借助工具书,完成以下练习

1.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如.

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

会同。(4)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

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

(4)尔.

何如(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

三子者之撰(4)浴乎.

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

如尔

2.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1.了解孔子和《论语》,积累文化常识,落实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研读课文,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

3.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

1.重点: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感知《论语》对话的魅力。

2.难点: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感受孔子的精神格局。

第一课时

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

1.通读全文,结合注释,掌握下面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曾皙、饥馑、哂之、俟、礼乐、铿尔、撰、莫春、沂、舞雩、与点2.利用注释,疏通文本内容,找出参加这场对话的双方,完成下表。提示:关注年龄差以及字和名的联系。

对话者姓氏名字年龄

孔子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课中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1.如果让你向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介绍《论语》,你会选

择哪些内容来介绍呢?

2.结合注释,再读文本,落实字词,梳理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完成填空。

(1)通假字

鼓瑟希

莫春者

(2)古今异义

如会同,端章甫

加之以师旅

(3)词类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

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皙后

鼓瑟希

可使有勇

赤也为之小

(4)特殊句式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可使有勇

课中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赏析形象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又极具特色的一章。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概括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

明确:

一场伟大的师生对话

子路则何以哉?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求,尔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公西华赤,尔何如?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高一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案

一、了解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

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探索文章内在的线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和孔子。

3、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注意字的读音。

重点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十年寒创苦,初战败北落孙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夺魁元。”说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开云雾见天日。黄巢铮铮誓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得桃花一处开”,孔子也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要有志,所谓“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有了志,就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他们的志又是什么呢?

(二)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这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宣言:如果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还想继续生存的话,必须回头2500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三)《论语》:

提到孔子就不能不了解孔子的《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学习⽬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掌握有关的⽂⾔词语和句式,提⾼⽂⾔⽂的阅读能⼒。

3、了解孔⼦的教育观和⼈格魅⼒以及古⼈的政治思想和⾏为规范。

【学习重点】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等词语的⽤法以及⽂⾔句式。

2、品味⼦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树⽴正确的⼈⽣观。

【学习难点】

1、品味⼦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树⽴正确的⼈⽣观。

2、孔⼦评判学⽣的标准,要联系孔⼦的政治思想。

【知识链接】

1、简介四弟⼦:

⼦路:姓仲,名由,字⼦路,⼜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字⼦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2、侍坐:学⽣坐在⼀起陪伴⽼师。古代⾂⼦在⼀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论语》简介:

《论语》是⼀部语录体的散⽂集,它是孔⼦的门⼈和再传弟⼦所辑录的孔⼦的⾔⾏录,全⾯地反映了孔⼦的哲学、政治、⽂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学》《中庸》和《孟⼦》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分若⼲章,不相连属;⾔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活经验;在记⾔的同时,传达了⼈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动地反映了⼈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成为⼈们习⽤的格⾔和成语,对后来的⽂学语⾔有很⼤影响。

4、孔⼦及其思想:

孔⼦,名丘,字仲尼,⽣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今⼭东曲⾩)⼈。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他的⼀⽣“学⽽不厌,诲⼈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的弟⼦,拉着⼏⼤车书籍周游列国,推⾏⾃⼰的政治思想。晚年致⼒于教育、设坛授学,⼴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范文(通用5篇)

《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那么《侍坐》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跟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

3.理解孔子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体会孔子的思想。

二、德育目标

了解孔子的交往艺术,学习孔子的处世之道,树立崇高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点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中一篇最具文学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坛开课授徒的场景。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据资料记载当时子路是51岁,冉有是31岁,公西华是18岁,曾皙是39岁。“侍坐”应解释为陪侍长者闲坐。长者应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用文言词给标题补充完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子)

二、师生扮演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当时的场景。(要注意语气、语速和感情)

三、分析课文

1:孔子和弟子聊了一个什么话题?(志)

2:文章一共有四个人述了自己的志向,他们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现在我们按照答志的顺序来自读课文并填写表格。

学生志向性格评价

子路(仲由)

冉有(求)

公西华(赤)

曾皙(点)

3:让生交流,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孔子,名,字,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

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

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

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2.了解孔子的思想

①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②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③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课题名称:《⼦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总编号:【学习⽬标】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意。

2.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感知⼦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对弟⼦的态度。

3.感知儒家学派为⼈处事的原则。【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意。

2.感知⼦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对弟⼦的态度。

【学习⽅法】⾃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课时安排】⼀课时

预习案⼀、基础积累 1.作者

孔⼦(前551年-前479年),名___,字_____,鲁国陬⾢(今中国⼭东省曲⾩市南⾟镇)⼈,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

_____,儒家的创始⼈。他总结了在他以前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下⼀代,开_______的先例。相传他有弟⼦三千,七⼗⼆贤⼈。⼦路:孔⼦弟⼦,姓仲名____,字⼦路。他对政治军事均有专长,但性格⽐较刚直,有些粗鲁。

曾皙:孔⼦弟⼦,名____,是曾参的⽗亲。公西华:孔⼦弟⼦,名____,字华。

冉有:孔⼦弟⼦,姓冉名____,很有才华。 2.作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的弟⼦及其再传弟⼦编撰⽽成。它以_____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及其弟⼦⾔⾏,集中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学》《中庸》《孟⼦》《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本《论语》共⼆⼗篇。

课内探究案

【初读课⽂】

1.读课⽂,正字⾳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相.()沂()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分析归纳四个弟子的志向,掌握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难点: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领悟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思孔子“礼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相关链接】

一、了解孔子

孔子,期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

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和《》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_____》《书》《__________》《易》《________》。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温故知新

回顾《论语》10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3.提高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知识链接】

1.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分别是51、39、31、18,孔子当时60岁。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关于“子”

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④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可以用来纪日、纪年。

4.宗庙之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

必修下)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名为“导学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此导学案适用于高中必修下册的中国文学课程。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论语》中关于四大门徒的篇章,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同时触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批判思考、协作合作等能力。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课前学习指导材料,用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知识。这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发展起来,在我国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引导性强。导学案可以是电子版,也可以是纸质版。

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论语》中与四大门徒相关的篇章及其核心思想;

2) 理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念;

3) 讨论学科交际能力,包括发表观点、听取他人观点并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等。

2. 预习任务

1) 阅读《论语》中以下四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2) 完成以下问题:

a. 在四章中,四位门徒分别向孔子提出何种问题?孔子对他们的回答分别都有哪些?

b. 经验明师,历来被人所推崇。你认为“找个好老师”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多重要?请简述观点。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礼记》)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这句话告诫我们什么?请简述观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

高二选修)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学稿(教师版)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高二选修课《论语与西方哲学》

中的一篇讲学稿——《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

们都知道,《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而本篇中这四

位弟子的讨论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本篇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论语》中的四位弟子

在《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弟子,

其中子路为孔子十大弟子之一,曾皙、冉有、公西华则相对较

少被提及。不过,在本篇中,这四位弟子均对主人公孔子的教

诲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论语》中的讨论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中,四位弟子先后向孔子请教,关于什么是“礼”、什么是“信”、什么是“恕”、什么是“知”,而孔子也给予了自己的解答。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段讨论可归纳为一个“问答式”的、关于思想的讨论。

在这段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主要内核——礼、信、恕、知。其中,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关注他人感受的传统美德,信则是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品质,恕则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和包容,知则涵盖了思考、反思的能力。在当今社会,这四种美德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经典解读与思想启示

在今天的讲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重新解读这篇经典:传统文化、人际关系、人生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总编号: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感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3.感知儒家学派为人处事的原则。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感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___,字_____,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_____,儒家的创始人。他总结了在他以前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开_______的先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____,字子路。他对政治军事均有专长,但性格比较刚直,有些粗鲁。

曾皙:孔子弟子,名____,是曾参的父亲。 公西华:孔子弟子,名____,字华。

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____,很有才华。 2.作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课内探究案

【初读课文】

1.读课文,正字音 论.语( ) 饥馑.( ) 曾皙. ( ) 哂( ) 舞雩.( ) 铿.尔( ) 小相. ( ) 沂( ) 冠.

者( ) 喟 ( ) 俟 ( ) 撰( ) 摄 ( ) 比及.( ) 毋 ( ) 冉( ) 2.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文本探究】

1.本文开头,孔子是怎样鼓励弟子们讲述自己的志向的? (用原文回答)

2.四名弟子的志向(两字概括)和性格分别是什么? 子路 志向: 性情: 冉有 志向: 性情:

公西华 志向: 性情: 曾皙 志向: 性情:

3.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夫子哂.之 (2)因之以饥馑..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异乎三子者之撰.

(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三)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何伤乎

(2)状语后置句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异乎三子者之撰。

3、以吾一日长乎尔

(3)省略句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毋吾以也【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千乘(chéng)之国因之以饥馑(jǐn)

B.以俟(sì)君子风乎舞雩(yú)

C.端章甫(fǔ)愿为小相(xiàng)焉

D. 喟(kuì)然而叹夫子何哂(shěn)由也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

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活用情况的一项()

A.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 鼓瑟希,铿尔

C. 三子者出,曾皙后

D. 加之以师旅

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

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 夫子何哂由也

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选出对孔子弟子述志时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格特

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子路:“率尔对曰”表现其坦率莽撞

B. 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虚谨慎

C.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

D.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表现其清高闲散

【拓展延伸】

“哂由而与点”之孔子的“礼”

1.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

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

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

路》)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

就办不成功,事情办不成功,礼乐就复兴不起来;礼乐复兴不

起来,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不知该如何做。

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

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

译文: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

“读了《诗》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读《诗》,

没法讲话。”我下来就读《诗》。另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庭

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了‘礼’吗?”我回答:

“没有。”他说:“不学‘礼’,没法立足。”我下来就学“礼”。

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论语·颜渊》)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回答说:国君是国君,

臣下是臣下;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各自按应有之道去

做,要符合礼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