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班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学问短文,叙述思路清楚,规律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其次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平安飞行。
这项讨论告知人们,讨论生物可以对人类的缔造创造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每一个同学都有奇怪心和求知欲,老师抓住同学这一天性引导同学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同学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获、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动前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喜爱科学、乐于观看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遇到障碍物的缘由。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资源: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引入新课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课文主要叙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讨论,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平安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3、合作完成下表试验次序预备工作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横七竖八地拉了很多绳子;系着很多铃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3、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
4、学生活动
5、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6、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
7、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
8、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9、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2、还缺少什么?
3、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认识肌肉功能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3.拓展:营养与健康。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课题
1、我们来养蚕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
导案
一、问题导入
【学习程序:教师引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时间约2分钟。】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山川中心学校四年级科学导学案(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页码
2-4
学习目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学习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学习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器材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课前
自主探究
【学习程序:课前通过看书、上网等方法收集、阅读材料,记录和食物相关的信息。】
1.冬天,你脱掉毛衣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把纸屑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_____________,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问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静电的存在以及能吸引物质的能力。
科学四年级下册3、我们来抽丝
中安镇中心学校导学案第课:中安镇中心学校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研组:执笔:韩泽武审核:审批:班级:授课人:编制时间:导学案编号:课题:3、我们来抽丝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2、懂得抽丝;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抽丝和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难点:找准茧上的丝头。
学学案导案复备栏或笔记栏一、自主学习1、你是怎么抽丝的?说说你抽丝的方法。
答: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
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2、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
二、合作探究1、大家来抽丝,看谁抽的丝最长。
2、抽丝要经过几道程序?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答:(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谈话导入:出示一些真丝织物。
提问: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国养蚕业抽丝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2、展示学习目标。
3、巡视指导。
4、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5、巡视并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6、指导分组实验,探究1过程三、巩固练习1、填空。
(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2)、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 米长,最长的可达 3000米。
2、判断题。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是中国。
(√)(2)、拿来蚕茧就可以抽丝。
(╳)(3)、抽丝要用棍棒搅动,把蚕丝的头找到。
(╳)(4)、“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赞美蚕的无私奉献精神。
(√)7、小结: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整理学案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抽丝的方法: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
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太阳的作用2. 第二单元:南北方的变化3. 第三单元:春眠不觉晓4. 第四单元:一年四季在变化5. 第五单元:食物的来源6. 第六单元:食物的变化和利用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并能够解释南北方的变化。
2. 了解春季的特点,认识昆虫的生长变化。
3. 掌握四季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4. 理解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培养对食物的正确选择和利用意识。
5. 掌握食物的变化过程,了解食物的存储和加工方法。
教学步骤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或游戏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
5. 练检测:布置相关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或个人思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资源准备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 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材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预习作业第一章:生物和环境导学案- 目标:-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预内容:- 阅读教材第一章的内容,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活动安排: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2. 小组合作:分小组进行生物分类的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3.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生物的特征;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体的性质和变化导学案- 目标:- 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掌握物体的分辨方法。
- 预内容:- 阅读教材第二章的内容,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它们的性质和变化;-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物体的分辨方法。
- 活动安排: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的性质和变化;2.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3. 分组活动:分小组进行物体分辨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天文地理知识导学案- 目标:- 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掌握地理知识。
- 预内容:- 阅读教材第六章的内容,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变化;-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地理知识。
- 活动安排: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观察和认识;2.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天文观察实验,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3. 地理知识讲解:讲解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自转、公转等;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导学案及预习作业安排。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预习和活动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具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2、30、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多,但人均占有量丰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三幅图中的电磁铁是用相同规格的铁芯、导线、电池制作而成的,其中电磁铁磁性最强的是()。
[单选题] *A.B.(正确答案)C.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以下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 )。
[单选题]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正确答案)B.白醋浸泡贝壳C.白糖加热变成焦糖7、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产生食盐晶体。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8、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倒了地上断成两截。
其中的一截磁铁上有( ) 个磁极[单选题]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9、有人类登上的星球有( )。
[单选题] *A.月球(正确答案)B.火星C.月球和火星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高山上的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缺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固体。
( ) [单选题]对错(正确答案)12、下面方法中,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真实信息的有()。
①观察②实验③调查④推想⑤案例分析[单选题] *A. ①②④B. ①②③⑤(正确答案)C. ②③④⑤13、恒星也是运动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郑东新区)奇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下大树的影子越来越长,说明奇奇观察影长的时间是()。
[单选题] *A.从早上到中午B.从早上到傍晚C.从下午到傍晚(正确答案)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据这一成语,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属于(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
习作业
一、预目标
本次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重要知识点,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预内容概述
本次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元一:食物和营养
- 了解不同食物的分类;
- 掌握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研究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 单元二:物体的性质
- 探究物体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的特点;
- 了解物体的流动性和不同状态的变化;
- 研究物体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3. 单元三:声音和材料
-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 了解音量和音调的区别;
- 了解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4. 单元四:天气和季节
- 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探究天气预报的方法和重要性;
- 研究如何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
三、预任务
1. 阅读学科书籍相关章节,了解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2. 完成相关练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制作知识卡片或提纲,总结并归纳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4. 查找相关科学实验视频或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预时间安排
建议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预留一定时间进行预,确保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五、预效果检查
可以选取一些相关题目进行自测,或与同学进行互测,检查预效果。
六、备注
在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或疑惑,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交流。
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因此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和实践。
预祝大家预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课程概述
本教案为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生物、物质和能源等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2. 观察、实验和探究自然现象,培养科学实践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育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启发。
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 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鼓励积极思考和贡献。
教学资源
1.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图书、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教学安排
本教案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为45分钟。
教学计划
下面是本教案的教学计划:
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框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凤仙花开花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凤仙花开花了》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学生观看凤仙花。
通过种植凤仙花,我们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现在凤仙花又出现了新的器官,是什么呢?2.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将话题聚焦对研究花的结构。
3.回顾学过的观察种子的方法。
教师活动11.问题引入:出示一盆开花的凤仙花。
除了根、茎、叶,凤仙花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器官呢?2.你们认为接下来花会有什么变化呢?3.花为什么会发育成果实?它有怎样的结构呢?4.我们是怎样观察种子的结构的?今天,我们用以前的方法来观察花的结构。
(出示课题)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揭示课题。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3)学生活动21.观察花的结构。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学生用镊子解剖凤仙花。
用镊子从外到内将花的个部分撕下来,将他们分类排列在白纸上;(2)用同样的方法解剖桃花。
凤仙花的结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学生活动3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教师活动21. 指导学生解剖凤仙花。
教师设计好记录单,播放解剖凤仙花的视频或在展台上解剖凤仙花,学生观看。
(先指导学生解剖凤仙花,要让学生由外到内依次取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并分类摆放到白纸上对应的方框里)2.指导学生认识组成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凤仙花各部分的结构;3.数一数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
教师活动31.小组领取百合花,教师指导进行解剖。
2.师:雄蕊和雌蕊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观察。
3.指导学生用手分别去触摸雄蕊的花药和雌蕊的柱头;4.指导学生用棉签分别去触摸雄蕊的花药和雌蕊的柱头;5.师:在手指(或棉签)上留下了什么?6.雌蕊上的黏液有什么作用?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和雌蕊:(1)学生领取百合花,解剖百合花,学生观察百合花。
发现百合花没有花萼,只有花瓣、雄蕊和雌蕊三个部分。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和雌蕊是什么样子。
(3)发现雄蕊分两个部分,一根丝,丝的顶端有一个长球,长球上面有许多花粉;雌蕊是一根粗粗的小棒,小棒顶要大一些。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2)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9)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20)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36)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 (43)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54)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内容:第1—3页。
教学目标: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
3.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胚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教后随笔:第2课时播种教学内容: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问: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为什么?学生汇报讨论小结。
二、播种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并作好记录。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I. 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编写,该教材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教材。
此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II.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记忆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 掌握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科学概念和基本常识。
- 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个人和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的态度。
III.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IV. 教学方法1.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研究变得生动有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2. 导引式讨论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互助。
V. 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单元:磁力与物质- 课时安排:- 课时1:磁场与磁力- 课时2:磁铁吸铁物体- 课时3:磁力的方向- 课时4:材料间的吸引与排斥- 课时5:实验探究:磁物质与非磁物质的区别2. 第二单元:节约用水- 课时安排:- 课时1:用水的必要性与节约- 课时2:水资源的分布- 课时3:实验探究:“消失”的清水- 课时4:家庭用水的节约方法- 课时5:饮水的小知识3.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共生- 课时安排:- 课时1:动物与植物的生活环境- 课时2:动物和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课时3:实验探究: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时4:动物和植物的保护- 课时5:观察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响应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课时安排:- 课时1:光的传播方式- 课时2: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3: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4:光的反射- 课时5:光的折射与颜色VI.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科学四年级下册2、给蚕宝宝记日记
中安镇中心学校导学案第课:中安镇中心学校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研组:执笔:韩泽武审核:审批:班级:授课人:编制时间:导学案编号:课题:2、给蚕宝宝记日记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2、知道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3、懂得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学习重难点重点: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学学案导案复备栏或笔记栏一、自主学习1、用蒲公英的叶子,它能吐丝吗?答:用蒲公英的叶子喂蚕,它能吐丝2、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吗?答:能,剪开茧子后的蛹能正常发育;二、合作探究1、蚕为什么要蜕皮?蜕皮后的蚕宝宝有什么变化?答: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蜕皮后长大了不少,颜色更浅了。
2、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区别蚕的雌雄?答:它们的触角像羽毛,都有两对翅,六只脚;通过蚕蛾的形体可以辨别雌雄,雄蛾的肚子小,会飞,雌蛾的肚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蚕,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颁发‘领养证’和蚕宝宝,在这段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最白。
但我们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宝宝写上成长记录。
2、展示学习目标。
3、巡视指导。
4、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过程3、小组交流给自己的蚕宝宝写的成长记录,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1、填空。
(1)、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2)、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3)、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 4 次蜕皮。
(4)、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5)、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 5 厘米长, 3 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 1.5—2.5 克。
(6)、剪开茧子后的蛹能正常发育。
(7)、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单元一: 春天的气息第一课: 春风的故事- 目标: 通过讲述春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春风的作用以及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活动:-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气象现象- 学生制作春风相关的手工作品- 学生讨论春风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第二课: 春雷的声音- 目标: 让学生了解春雷的原因和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活动:- 学生观察雷电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模拟雷电的声音,通过音乐教学深化学生对雷电声音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在雷电天气下的经历单元二: 植物的奥秘第三课: 种子与植物- 目标: 了解种子的构造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种子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 活动:-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 学生制作种子图集,记录不同种子的特点第四课: 植物的营养- 目标: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不同营养需求,培养学生对植物养分供应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 活动:- 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制作植物养分补充的小册子,介绍如何合理为植物提供所需营养单元三: 动物的秘密第五课: 动物的生长- 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生长的能力。
- 活动:- 学生观察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成长过程- 学生制作动物生长影集,记录不同动物生长的变化-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生长的观察和认识第六课: 动物的食物- 目标: 了解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培养学生理解动物饮食惯和生态平衡的意识。
- 活动:- 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 学生模拟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游戏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学生制作动物食谱,设计适合不同动物的饮食方案单元四: 太阳系的奥秘第七课: 太阳系的组成- 目标: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行星运行规律,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飞旋的陀螺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5课飞旋的陀螺导学案潍城区实验小学胡冬梅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陀螺、自制陀螺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火柴棒、剪刀、透明胶水、双面胶等.教学目标:1. 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地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2. 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 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一、课前延伸大约在1666年,24岁的牛顿,用三棱镜把白色的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这就是彩虹。
当他欣喜若狂地把这个发现报告给大家的时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对,牛顿为了验证把七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这个实验,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学发现。
尽可能多的玩各种各样的陀螺,注意观察现象并记录。
预习课本P40-P41,可尝试自制陀螺。
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5分钟)每组发放一个教师自制的陀螺,边玩边观察现象。
(二)师生互动,明确要求(5分钟)准备圆纸片、火柴棒,师生一起自制陀螺。
要求:认真听好制作方法,注意用剪的安全。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给陀螺涂色(5)①每个小组成员按课本中提出的颜色比例涂制一个陀螺。
②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涂色,可以涂两种,三种或更多种。
2.玩陀螺(10)①思考:怎样使自制的陀螺转得更稳?②对每个涂不同颜色的陀螺反复实验,仔细观察旋转的陀螺呈什么颜色?③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汇报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四)精讲点拨(5分钟)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点拨。
(五)巩固检测(5分钟)<我会填>1、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2、牛顿在光学方面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由此证明,白光可以被,被的光又可以为白光。
<智能ABC>1、用红、绿、蓝三色混合可以得到()A、黑光B、白光C、紫光2、用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得到()A、黄光B、蓝光C、白光<科学探究>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否有变化?三、课后提升视觉暂留:我们的眼睛在观察景物时、看任何东西时,都会产生一种很短暂的记忆。
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学习重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三、学法指导了解法、观察法、收集法、实验法、多媒体。
四、课前准备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瓶、胶塞、玻璃管。
五、学习过程(一)引入(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界的雨。
1.说说下雨的感受。
2.你觉得雨是怎样形成的?(二)导学活动一活动:“找一找小水珠从哪里来”。
1.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小水珠。
2.猜想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3.参照课本提示进行实验。
4.分析对比实验,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5.由对比实验联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条件。
(三)导学活动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2.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四)导学活动三活动:“雨的形成”。
1.分组设计研究计划。
2.分组按计划开展探究活动。
3.记录实验方法和现象及结论。
4.试图用多种方法检验我们的结论。
5.分组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活动:“认识人工降雨”。
1.自学“科学在线”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人工降雨。
3.看课本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
4.举更多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变化。
(五)达标检测1.()叫凝结。
2.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3.向云中播散()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
_x0007_。
导学案:点亮小灯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导学案
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三、【安全教育,拓展延伸】
1.安全教育: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
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
电做实验。
2.讲解:我们今天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点亮了小灯泡,建立了简单的电路,
这也是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照明电路中最基础的连接方法。
我们可以在今天学习的基
础上去进一步的了解研究较复杂一些的电路。
课后尝试着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看
看你们会有哪些发现,会遇到什么问题。
3. 联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灯泡的构造。
学
习
反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学习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学习准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五、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第1课时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课题
2、点亮小灯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
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二、不一样的电荷
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
1、播放动画,认识正负电荷。
4、师出示一个气球和一块毛皮,师:用这块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呢?(师演示)头发被梳子吸起来了。你能解释吗?(摩擦过的头发带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
5、师:如果两个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互相靠近,又会怎样呢?
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动画设计:
出现正电荷:大家好,我叫正电荷
出现负电荷:大家好,我叫负电荷
正负电荷:我们同时存在于一切物质中。由于我们的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师: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物体带电,是因为——(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2、出示梳子,师:没梳头发之前,它表面的电荷是这样的,它带电吗?为什么?(正负电荷数相等)
但是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会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数不不一样,一个显示正电荷,另一个就显示负电荷。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梳子梳头发是怎么一回事,(播放动画)出现带正负电荷的头发。
梳子与头发摩擦,正负电荷数发生变化。这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至4页的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一、体验静电现象
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
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白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一词(板书:静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的时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习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学习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课题) 。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三、让电荷流动起来
我们做了许多好玩的实验,都有什么呀?你最喜欢哪个实验呢?我最喜欢气球粘在身上那个实验,可是气球不一会就掉下来了,这说明静电能不能持久存在?(不能)
那是因为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不能持续流动。那么生活中我们想要点亮灯泡必须让电荷怎样?(师板书:让电荷流动起来)
课件出示用电器:一个小灯泡。
3、用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呢?(头发会被梳子吸起来)说明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板书: →← 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大家看,现在这个灯泡亮吗?要灯泡亮起来需要什么条件?
师讲解: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屏幕出现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屏幕出现导线,电荷运动起来,小灯泡亮起来)。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6、播放课件:实验要求及注意要点。
7、小组实验,观察现象。
8、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气球靠近后互相分开了)这什么会这样?(引导:两个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带的电荷是怎样的?)
(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