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3、我们来抽丝
中安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第课:
中安镇中心学校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教研组:执笔:韩泽武审核:审批:班级:
授课人:编制时间:导学案编号:
课题:3、我们来抽丝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学
习目标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懂得抽丝;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学
习重难点重点:抽丝和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难点:找准茧上的丝头。
学
学案导案
复备栏
或
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1、你是怎么抽丝的?说说你抽丝的方法。
答: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
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2、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
二、合作探究
1、大家来抽丝,看谁抽的丝最长。
2、抽丝要经过几道程序?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
答:(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
(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
(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
(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谈话导入:出示一
些真丝织物。提问:
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
的呢?我国养蚕业抽
丝的历史悠久,对人
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
贡献。同学们,你们
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
有关资料。”
2、展示学习目标。
3、巡视指导。
4、了解学生自主学习
情况。
5、巡视并点拨学生合
作探究。
6、指导分组实验,探
究
1
过
程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2)、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
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 米长,最长的可达 3000米。
2、判断题。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是中国。(√)
(2)、拿来蚕茧就可以抽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及
预习作业
第一章:生物和环境
导学案
- 目标:
-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预内容:
- 阅读教材第一章的内容,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活动安排:
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小组合作:分小组进行生物分类的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生
物分类的理解;
3.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生物的特征;
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导学案
- 目标:
- 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掌握物体的分辨方法。
- 预内容:
- 阅读教材第二章的内容,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它们的性质和变化;
-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物体的分辨方法。
- 活动安排:
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2. 观察实验: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3. 分组活动:分小组进行物体分辨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
第六章:天文地理知识
导学案
- 目标:
- 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 掌握地理知识。
- 预内容:
- 阅读教材第六章的内容,了解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 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变化;
- 预课后题。
- 讲授内容:
- 天体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理知识。
- 活动安排: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程导学案答案湘教版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具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
错
2、30、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多,但人均占有量丰富。[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4、下列三幅图中的电磁铁是用相同规格的铁芯、导线、电池制作而成的,其中电磁铁磁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
A.
B.(正确答案)
C.
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6、以下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 )。[单选题]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正确答案)
B.白醋浸泡贝壳
C.白糖加热变成焦糖
7、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产生食盐晶体。( )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
错
8、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倒了地上断成两截。其中的一截磁铁上有( ) 个磁极[单选题]
A.1个
B.2个(正确答案)
C.3个
9、有人类登上的星球有( )。[单选题] *
A.月球(正确答案)
B.火星
C.月球和火星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的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11、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固体。( ) [单选题]
对
错(正确答案)
12、下面方法中,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真实信息的有()。①观察②实验③调查④推想⑤案例分析[单选题]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⑤(正确答案)
C. ②③④⑤
13、恒星也是运动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判断题] *
科学四年级下册2、给蚕宝宝记日记
科学四年级下册2、给蚕宝宝记日记
中安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第课:
中安镇中心学校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教研组:执笔:韩泽武审核:审批:班级:
授课人:编制时间:导学案编号:
课题:2、给蚕宝宝记日记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学
习目标1、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2、知道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3、懂得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学
习重难点重点: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学
学案导案
复备栏
或
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1、用蒲公英的叶子,它能吐丝吗?
答:用蒲公英的叶子喂蚕,它能吐丝
2、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吗?
答:能,剪开茧子后的蛹能正常发育;
二、合作探究
1、蚕为什么要蜕皮?蜕皮后的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答: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蜕
皮后长大了不少,颜色更浅了。
2、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区别蚕的雌雄?
答:它们的触角像羽毛,都有两对翅,六只脚;通过蚕蛾的形体可以辨别
雌雄,雄蛾的肚子小,会飞,雌蛾的肚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1、谈话导入:上节课
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
蚕,今天我们来给大
家颁发‘领养证’和
蚕宝宝,在这段时间
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
宝宝最长、最重、最
健壮;谁的蚕茧最大、
最重、最白。但我们
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
宝宝写上成长记录。
2、展示学习目标。
3、巡视指导。
4、了解学生自主学习
情况。
1
过
程3、小组交流给自己的蚕宝宝写的成长记录,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预
习作业
一、预目标
本次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重要知识点,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预内容概述
本次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元一:食物和营养
- 了解不同食物的分类;
- 掌握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研究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 单元二:物体的性质
- 探究物体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的特点;
- 了解物体的流动性和不同状态的变化;
- 研究物体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3. 单元三:声音和材料
-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 了解音量和音调的区别;
- 了解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4. 单元四:天气和季节
- 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探究天气预报的方法和重要性;
- 研究如何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
三、预任务
1. 阅读学科书籍相关章节,了解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2. 完成相关练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制作知识卡片或提纲,总结并归纳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4. 查找相关科学实验视频或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预时间安排
建议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预留一定时间进行预,确保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五、预效果检查
可以选取一些相关题目进行自测,或与同学进行互测,检查预效果。
六、备注
在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或疑惑,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交流。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因此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和实践。
预祝大家预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科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导学案
十堰市人民小学科学教研组
一、《科学》课程基本目标:
1、保护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关心生活现实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兴趣与热情。
2、了解并理解科学常识,建立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3、学习并初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尝试STEAM教育形式,发展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发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分享个人见解的能力。
二、四年级下册单元内容(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苏教版):
1、《骨骼与肌肉》(探究关于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三大组织的基本常识。)
2、《养蚕》(认识蚕及养蚕历史与技术、亲身养蚕、热爱小生命。)
3、《物体的运动》(探究参照物、运动、静止及其相对性等问题。)
4、《无处不在的力》(探究力、重力、摩擦力等简单的力学问题。)
5、《调查与预测》(学习调查和预测这两种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学习内容分析:
(一)第一课《骨骼》
1、学习内容:电子课本第2面—第4面(详见电子课本)
2、学习目标:初步认识人体骨骼的特征、数量、结构及作用,参与“拼接人体骨骼”活动,加深对人体骨骼的认识。
3、学习重难点:观察真骨头活动、拼人体骨骼活动。
4、学具准备:动物骨头、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拼图等。
5、学习建议:
⑴和家长一起交流、讨论关于人体骨骼方面的问题,相互分享与学习。
⑵摸一摸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家长自己的或者家长的),建立初步的外在的认识。
⑶亲身观察骨骼(动物骨头),建立较直观的、深入的、切身的认知。我们很多知识观念,都是来自于“道听途说”,自己根本没有见过真东西。我们的学习资源很匮乏。观察方法:眼睛看、用放大镜看、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2)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9)
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20)
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36)
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 (43)
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54)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内容:第1—3页。
教学目标:
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
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3.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胚充足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教后随笔:
第2课时播种
教学内容: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教学反思
18、锣鼓声声
教学目标
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情感: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教学方法: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2、小组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已认为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
(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带来。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出声音来。所以,学生带什么材料来都不影响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
3、提问: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联想到:与物件的振动有关。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有各种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假设。针对这些不正确的假设,教师也不用急着否定,或者置之不理。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最后学生证明自己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正好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0各种各样的纸-导学案-鄂教版
各种各样的纸
【学习目标】
1.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
2.说出纸的各种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能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2.你见过哪些纸?这些纸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3.怎样找出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4.举例说说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纸的什么特点?
5.__________改进造纸技术。
二、达标检测
1.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__________。
2.能利用纸的某个特点,设计制作一件纸制品吗?
3.简单说一声现代造纸的过程。4.比较牛皮纸盒餐巾纸的透明度。5.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科学概念:
学习目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
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习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 2 至 4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生活中有哪
些静电现象。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 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
书。
(二)实验
一、体验静电现象
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
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白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
学生活动2
1.出示自己收集的各种植物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
眼(看):
颜色、大
小、形状;
鼻(闻):
气味
手(摸):
光滑程度
学生活动3
2.取一粒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对比观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学生活动手册
1.将准备好
的白纸从中间
对折,把干蚕
豆和浸泡过的
蚕豆分别放在
白纸的左右两
边进行对比观
察。
2.用镊子剥
去两个种子的
种皮。
3.用放大镜
仔细观察并将
现象记录在活
动手册上。
3.小结:通过活动,观察到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教师活动2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一些植物种子。你们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种子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填写记录表一。
3.引导建立不同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的认知。
4.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3
1.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猜想。
2.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3.针对学生在浸泡后,发现种子外有“皮”包裹着,告诉学生观察到的“皮”叫做种皮。
4.引领学生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去掉种皮的蚕豆,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蚕豆的特征,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蚕豆的内部结构(胚、胚根、胚芽、子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植物种子观察与对比,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观察和对比观察方法,观察出种子的特征,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引领学生能够观察蚕豆的内部结构,并能与其它种子进行比较,以便抽象概括出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雨的形成(省一等奖)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雨的形成》导学案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道小水珠从哪里来?模拟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知识目标、重难点)
2、指导学生学会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二、实验方法设计
第一,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仪器安全使用事项。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第三,步骤探究式实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生活现象的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第二环节实验一:小水珠从哪里来?按照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探究:猜测、设计实验、对比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三)、教学活动第三环节实验二。
由实验一结论知识迁移到实验二模拟实验“雨的形成”。
按照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探究:1猜:猜测假设、2设:设计实验、3做:实验操作、4记:观察记录、5定:得出结论、
(四)、学生展示
围绕记录内容展示。
(五)、教学过程第四环节小结:
(六)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2、你对自己在这节课里的表现满意吗?
四、板书设计
第9课雨的形成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感受收获是:
1、学生的观察现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本课学习中进一步加
强。
2、步骤探究实验的模式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效果显著。(1猜
2设3做4记5定)
我认为本节课还需加强的是:
1、加强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
2、学生观察实验后仍需大胆鼓励猜测。
3、实验设计中选择仪器和制定实验步骤仍需加强培养。
4注意指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加给学生。
总之,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行为,建立好自己的现代化实验教学
模式,将现代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搭建好知识与实践的桥
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以上是我对《雨的形成》的说课。谢谢大
下科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导学案
英言中心校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课题: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总1课时
主备人:刘梦霞把关人: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重点)了解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初步认识到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2.(难点)通过观察分析,体会到岩石和土壤天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意识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学
1.认真观察课本42的背景图片,说一说这幅图片上有些什么?(结合生活中你看到过的山,散发思维,写在横线上。)
2.你观察过土壤吗?为什么人们要一直研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呢?(认真阅读课本42页第一段文字和下面这段文字,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人们一直研究岩石和土壤是因为它们是组成地壳的物质,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都有大自然发生变化的痕迹,可以向我们展示一些远古的信息。]
二、设问导学
任务一:
观察并描述课本上向大家展示的的岩石和土壤。(仔细看一看岩石的外观特点,如形态、形状、大小、颜色等,填写在下表。)
任务二:
说说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到岩石和土壤,他们有什么用途。(a.仔细思考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岩石,哪里可以看到土壤;b.思考岩石和土壤的存在有什么用处。填写下表。)
任务三:
1.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a.认真阅读课本42页最后三行;b.观察课本43页上方的四幅图片以及图片下方的相关文字)
2.说一说你从图片中知道了什么。(可以从岩石的大小,岩石上的图案特征方面来思考。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标注在图片周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动画设计:
出现正电荷:大家好,我叫正电荷
出现负电荷:大家好,我叫负电荷
正负电荷:我们同时存在于一切物质中。由于我们的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师: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物体带电,是因为——(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2、出示梳子,师:没梳头发之前,它表面的电荷是这样的,它带电吗?为什么?(正负电荷数相等)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6、播放课件:实验要求及注意要点。
7、小组实验,观察现象。
8、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气球靠近后互相分开了)这什么会这样?(引导:两个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带的电荷是怎样的?)
(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学习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学习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学习准备
但是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会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数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并且互相摩擦的物体显示的电荷会不一样,一个显示正电荷,另一个就显示负电荷。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梳子梳头发是怎么一回事,(播放动画)出现带正负电荷的头发。
梳子与头发摩擦,正负电荷数发生变化。这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大家看,现在这个灯泡亮吗?要灯泡亮起来需要什么条件?
师讲解: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屏幕出现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屏幕出现导线,电荷运动起来,小灯泡亮起来)。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五、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第1课时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课题
2、点亮小灯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
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二、不一样的电荷
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
1、播放动画,认识正负电荷。
4、师出示一个气球和一块毛皮,师:用这块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呢?(师演示)头发被梳子吸起来了。你能解释吗?(摩擦过的头发带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
5、师:如果两个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互相靠近,又会怎样呢?
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习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学习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课题) 。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课题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至4页的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wenku.baidu.com书。
(二)实验
一、体验静电现象
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
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白色泡沫。
3、用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呢?(头发会被梳子吸起来)说明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板书: →← 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一词(板书:静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的时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三、让电荷流动起来
我们做了许多好玩的实验,都有什么呀?你最喜欢哪个实验呢?我最喜欢气球粘在身上那个实验,可是气球不一会就掉下来了,这说明静电能不能持久存在?(不能)
那是因为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不能持续流动。那么生活中我们想要点亮灯泡必须让电荷怎样?(师板书:让电荷流动起来)
课件出示用电器:一个小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