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锁餐饮巨头比邻而居看聚合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连锁餐饮巨头比邻而居看聚合经营
作者:李新萌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应用纳什均衡理论,并通过创建假设模型,分析两大连锁餐饮巨头麦当劳与肯德基比邻而居的现象,可揭示出连锁超市、连锁企业等聚合选址、聚合经营的原理:聚合选址、聚合经营同类型或者相近产品可以在有效地刺激消费者需求,加速商品流通与周转速度的同时,极大降低商家的经营风险与成本。同时,企业若想在聚合经营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须努力打造出自身特色,塑造拥有竞争力的完美个性。
关键词:连锁餐饮;比邻而居;聚合经营
中图分类号: F719.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1005604
世界公认的连锁餐饮巨头当属麦当劳与肯德基。自二者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有关研究其竞争与运作的文章比比皆是,如管理模式比较、连锁经营模式比较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锁定等方面。在营销时代自4Ps步入4Cs之后,二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将提升销售利润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1)加以有机结合。由此,其连锁店面的选址便进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与购物中,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繁华商业地段以及熙熙攘攘密集居住区的街道两旁,这两大连锁餐饮巨头总会不期而遇,甚至会出现密集型选址经营的现象。以北京为例,麦当劳在东城区的崇文门外大街仅开设了一家店,而肯德基却在其周边开设了四家店;同样是在东城区,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吸引麦当劳来这里开设了三家店,而肯德基比它多开一家;更有甚者,在熙熙攘攘、店铺林立的西城区西单北大街上,麦当劳与肯德基总共开店数达到了十五家。其中,麦当劳五家,肯德基则是其两倍。笔者对于麦当劳与肯德基在北京开店时比邻而居的现象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北京市麦当劳与肯德基比邻而居情况统计(单位:家)
项目开店总数彼此相邻开店数占开店总数比例(%)相邻距离≤10米的店数占相邻开店数比例(%)10米
麦当劳2557127.841216.902332.393650.71
肯德基32882251214.632328.054757.32
合计58315326.242415.684630.078354.25
在北京麦当劳与肯德基的总店面数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店面选择了在距离彼此不超过五百米的地方选址经营,而在这四分之一的店面里,竟有超过15%的店面选择了直接“手牵手”经营。细想,在餐饮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在看到同行业竞争者便会分外眼红的市场大环境中,二者为何选择要把连锁店开在一起?又是为何要规模相当地稳坐对面,彼此竞争一处客源,而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地搜寻“自留地”,来一个潇洒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呢?
一、从纳什均衡看比邻而居
在零售行业里,像麦当劳与肯德基这样的情况绝非个案,消费者所熟知的国美与苏宁便是家电连锁企业里的典型代表。它们也擅长于聚合选址、扎堆经营。再如,几乎每个城市里面都会有的特色小吃一条街、装修建材一条街、体育用品一条街等,其经营模式看似不合理,却恰恰表现出了商家的精明之处,这里面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可以用纳什均衡来加以诠释。
假设麦当劳在某一地段先行开设了一家店,为吸引顾客,使消费者知道并记得它,麦当劳必将投入人、财、物来做宣传。而当消费者真正知道这个地方并且进入店里消费时,肯德基随即在它的对面,亦或者是在它的附近也开了一家店,由于二者经营业务性质一致、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目标客户群体重合,存在完整替代的可行性,因此当消费者在麦当劳进餐完毕走出来看到肯德基后,势必会想下次光顾肯德基。此时,肯德基没有花费任何宣传费用便让消费者知道了它的存在。同理,当肯德基在某地先开设一家店后,麦当劳也可采取同样的策略。
二、纳什均衡及聚合经营模型分析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博弈论(Game theory)诸多术语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其也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以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之名命名。纳什对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提出与论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揭示出了包含任意人数(n)的局内人与任意偏好的一种通用解的概念,换句话说,纳什验证了非合作博弈、均衡解及其存在性,此概念随即被后人称为纳什均衡[1]。
“纳什均衡”的出现,对亚当·斯密所倡导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带来了挑战,而这也成为“纳什均衡”理论的重要意义之一。亚当·斯密指出,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超出预想地更为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的提升。然而,“纳什均衡”据此原理引出了一个悖论,即如果单纯从自身利益或者目的出发,其结果也极有可能会损人不利己。“囚徒困境”中两位囚徒各自的单独思辨过程便支撑了这一观点[2]。
“纳什均衡”对非合作博弈均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合作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而事实上的非合作情况却要比合作情况更为常见,所以,学者们讨论的主要对象也就定位在了非合作博弈。由此可以推断出:与非合作对比而言,合作是更为有利的“利己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实施的前提必须是双方达成一致,而且彼此需要坚守“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的理念。
为更进一步阐释两大餐饮巨头比邻而居的奥秘,笔者将构建一假设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假设某市场上有A、B两个餐饮店,它们拥有近乎完全相同的目标客户群、产品价格以及经营范围,且二者具有优势互补关系;其次,假设A、B两个餐饮店均为理性主体,其经营行为目标都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再者,假设A、B两个餐饮店的经营成本大致相同,且没有发生共谋行为;最后,假设A、B两个餐饮店均选择分散经营,其各自经营的利润所得为4个单位。
由此,当A选择与其他餐饮店聚合经营而B仍坚持分散经营时,A餐饮店因马太效应(2)而使自身利润变为6个单位,B餐饮店所得利润变为2个单位。同理,如若A餐饮店选择分散经营,B餐饮店选择聚合经营,则它们各自所得收益分别为2个单位和6个单位。若两店同时选择聚合经营,因二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补作用,故两店的收益均会增加至10个单位。据此,得出如下矩阵。
AB聚合分散
聚合A:10B:10A:2B:6
分散A:6B:2A:4B:4
不难发现,矩阵中出现了两个纳什均衡,即(聚合经营,聚合经营)与(分散经营,分散经营)。相比之下,(聚合经营,聚合经营)的均衡状态可以使各自均获得收益的最大化,因此,聚合经营成为了二者的最优策略,而这也是诸如北京西单、王府井、CBD(3)、中关村等国内外知名商业、商务、科技中心形成的奥秘。某类城市中心形成的原理,在博弈论中称为位置博弈,而所有的参与者在这个位置均达到了一种纳什均衡的状态。
三、聚合经营的启示
众多商家聚集在一起,彼此相互竞争无法避免。企业若想在聚合经营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力争提升自身竞争力。这就要求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企业,努力打造出自身特色,塑造拥有竞争力的完美个性。同样,在连锁超市经营与运作方面,独有的特色与个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在准确锁定目标消费群体、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的同时,深入研究、发掘消费者的需求,从产品本身、价格、促销、服务、宣传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改善,进而打造拥有自身独特魅力的终端形象[3]。倘若在聚合经营中,每个连锁超市均能从上述内容中得到启示,并尽力去做,那结果不仅仅是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尔虞我诈、恶性竞争,还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磁石效应”。由此,各聚合经营的企业非但不会因过于集中经营而丧失消费者,反而会在保有现存客户群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引新消费者加入其中,创造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