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词的豪放之处在于借助恢宏的意境,壮丽的意象。他的词摆脱了传统诗词观念的束缚,挥洒自如。作品大气磅礴,如破堤奔腾的洪水一泻千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储备
1.词牌常识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介绍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苏轼词《江城子》二首 教师版
苏轼词《江城子》二首
【学习目标】
1、记背名句,赏析经典语句的丰富意蕴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2、感悟苏轼雄心壮志和对亡妻的凄婉爱情与思念之情。
3、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方法。
【学习重点】
赏析经典语句的丰富意蕴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学习难点】
感悟苏轼雄心壮志和对亡妻的凄婉爱情与思念之情。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2、背景: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学习指导注意目标,心中有数。
了解背景了解常识
3、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一年正月二十日,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9: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感知本词内容。
2.反复咏诵,体会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学习截取生活小事以小见大的写法。
3.探究本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模式]
咏诵式、自主探究式、读写结合式
咏诵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针对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的精美诗词,领略词句中的音韵和谐之美,熏陶渐染,形成和积累丰富的语感,并以此基础上体会文本的内涵。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归纳、整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愉悦的方法。
读写结合式模式就是学生在反复吟咏成诵,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并以此为素材而进行的文本再创造,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一种双向互进教学共赢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课温故知新
今天我们学习苏轼一首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他的诗词,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定风波》(课前让学生搜集,并要求写在课本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孤傲高洁,乐观向上)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南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核心素养
1、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语言构建与运用: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
养诗词鉴赏能力。
4、审美与创造: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教学设想
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
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要点】
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⒉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苏轼词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苏轼词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预热】
(参见《优化探究》第37页“双基集萃”。)
辨别字形,辨识词义,分析掌握词中特殊句式,积累名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词》教学设计最新2篇
《苏轼词》教学设计最新2篇
《苏轼词》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及作者对待人生“风雨”的态度。
2、理解并学习词中写景、咏史、抒情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2、把握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赤壁赋》首段导入:壬戌之秋……。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的苏轼的文如此的精彩,那作为豪放派奠基者的苏轼的词又是怎样的风貌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与《赤壁赋》写于同时期同一地点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他的《定风波》。
二、老师范读,全班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回顾《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并总体感知词的结构。
1、回顾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准佥书公事”,前此一年,苏轼已经营了东坡,盖好了雪堂,颇有终老于此的打算。在黄州的那段日子,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
2、让学生概括词的结构:
上片:赤壁
(描景)
(铺垫)
江:淘尽人物
赤壁:三国周郎
江山:多少豪杰
下片:怀古
(对照)
(抒情)
遥想当年——公瑾——雄姿英发
多情应笑——我(苏轼)——早生华发
四、研讨词中语句的含义及特点:
1、首句写景有何特点?
明确:
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
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
③显示了《书包范文·》长江的非凡气象;
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脉相承——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物也不能幸免。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哲理的咏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评课稿
课文简介
《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是根据中国历史文化背景选择的两篇苏轼的词作品,分别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这两篇词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苏轼的情感表达以及他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写。
课文分析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篇词中描绘了一幅出猎的
壮丽景象。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篇词中,苏轼以
梦为载体,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思考。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梦境的独特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 理解苏轼的词作品
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 掌握苏轼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感悟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苏轼的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总结苏轼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3.解读苏轼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学生对词作品情感的准确理解和表达;
2.学生对苏轼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熟练应用;
3.学生对苏轼词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1.《苏轼词两首》课文教材;
2.课堂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上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提问的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案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案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2篇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2篇
Chinese teaching plan of "two poems of sushi" in the second vol ume of senior high school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2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
2、篇章2: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
篇章1: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
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
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
二、学习目标
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教师范读。
苏轼诗词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诗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
2. 能够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品,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意义;
3. 学习苏轼的诗词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苏轼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
2. 苏轼的代表作品及其意境和意义;
3. 苏轼的诗词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PPT;
2. 苏轼的诗词选集。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苏轼诗词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苏轼的音乐或演唱苏轼的歌曲来引入课程,让学生感受他的文化魅力。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15分钟)
通过课件呈现苏轼的生平简介,包括其个人经历、政治生涯等。并
介绍苏轼的诗词创作背景,如唐宋八大家、文人雅集等对苏轼的影响。
2. 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品(30分钟)
挑选几首苏轼的代表作品,对每首作品进行解读和赏析。重点关注
其中的意境和意义,并与苏轼的生平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感受苏轼的诗词之美。
3. 学习苏轼的诗词写作技巧(40分钟)
通过分析苏轼的诗词作品,总结苏轼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巧对于诗词的表达和表现
力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写一两首自己的诗词。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25分钟)
通过与学生共同欣赏苏轼的诗词作品,让学生从中领略诗词之美,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欣赏苏轼
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苏轼诗词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苏轼诗词的理解和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明确苏轼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二、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三、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式:多媒体示范法+精讲法+讨论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通过《赤壁赋》(已经学过)引入:
同样在黄州赤壁,同样于壬戌七月,同样写失意情怀,苏轼用另一种体裁——词,写了另一篇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示幻灯片1:赤壁的国画
出示幻灯片2:《赤壁赋》文字
2、介绍苏轼及创作背景
出示幻灯片3: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词二首》教(学)案
《轼词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育目标】
1、了解轼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风。
2、诵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诗词的意境。
3、比较阅读感受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诗歌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关键词句,理解诗词豪壮的情调。
2、通过诵读感受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教学难点:
1、感受作者抒写胸中块垒的豪壮情调。
2、探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所体现的情感和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方法: 朗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聚:
第一课时
教学容: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新课:
在历代文人中,轼无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他豁达的人生哲学、完美的人格理想、多才多艺的绝世才华,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他,成了后世文人仰慕的偶像。现代作家林语堂对他极其崇拜,并写有《轼传》,说“他是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仍然对轼的人生哲学有相当大的认同。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轼的作品像一付清凉剂,让我们浮躁不安的心灵得到丝丝的抚慰;它们亦如晨钟暮鼓,时时提醒我们要安顿好自己的心,要以一颗宁静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轼,走进轼的诗词,看一下这位历史文人将要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词两首教案及说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及说课
第一篇:苏轼词两首教案及说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二、过程和方法
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
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和词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两首诗的意义,体会其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这是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第1篇
教学目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
二、学习目标
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
四、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①观眼前之景②写历史之事③抒一己之怀
(一)观眼前之景
1、齐读上片
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
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 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3、上阕以哪句结尾?“一时”指何时?三国英雄辈出,为何如此衷情周瑜呢?
(二)写历史之事
1、分析周瑜形象
2、苏轼生平介绍(多才多艺、多灾多难)
(三)抒一己之怀
1、苏轼才华横溢不逊周瑜,人生际遇却相去甚远,心中怎会不生感慨?
2、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情感。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明确:这里既有人生的失意,又有抛却英雄梦的无奈,还有诗人欲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释然。这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次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跃历史的翱翔,这,不正是诗人要极力挣脱的束缚吗?要知道,个人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怜可笑。苏轼正是在这种历史与个人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人生的自觉,从而获得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原创精品教案 《苏轼词二首》教案
《苏轼词二首》教案(三课时)
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走近苏轼:
峨嵋共比高。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
他是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
——林语堂
他是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李泽厚
文艺全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文: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教战守策》
《石钟山记》
忠君深思
苏赋:
1、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寄蜉游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神思飞扬
苏诗: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情理与趣理同在
苏词: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 ( 1 )淘
•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 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 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 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 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子如过 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 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 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 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 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念 奴 娇 赤 壁 苏怀 轼古
地
四川眉山
字
子瞻
号
东坡
评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
成就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 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往 黄州(今湖北黄冈) 充团练副使,元丰五 年,四十五岁的苏轼 在游赤壁(黄州赤鼻 矶)时,吊古抒怀, 写下了“两赋一词”, 借此表达了他对古代 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 志未酬的感慨,同时, 也显示了他豁达的人 生观。
作业
• 1、背诵默写《苏轼词两首》 • 2、课外阅读余秋雨《东坡突
围》
凄 美
人 指挥若定 豪 执手相看 缠 物 谈笑却敌 迈 无语凝噎 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五、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六、怀古咏史诗:写景(陈迹)——怀古(人事)——抒情(感悟)
七、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上阕: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
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
所
忆
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八、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发感慨)
九、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波涛巨大的力量
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夸张、对偶、比喻、拟人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词人在诸多英雄人物中歌颂的是谁?周瑜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词学上的俗语叫“刷色”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
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
哀叹自我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