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六三制(2019)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单元备课: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为高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
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9.1这个学习内容分成两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3-4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
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
鉴于低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植物的花 青岛版(五年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花的构造,了解花的分类,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认识新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重点是通过解剖,使学生知道完全花的构造。
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1、激情引趣,引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3、提出问题,准备探究放完短片,我从学生可能的质疑出发设计问题“一朵花有哪几部分构成”“花的构造一样吗?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花的构造。
4、科学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观察探究。
首先成立学生研究小组,每组准备好需要解剖的花(完全花),共同探究花的构造。
(2)实验之前,老师还要补充几点(出示课件):
a.解剖要求:
b.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姆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底部)而不是上部。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到手。
小组动手解剖。
(3)归纳推理,共同总结教师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几种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像白菜花、桃花这样,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构成的花叫完全花。
(4)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花都有这四部分呢?观察教师准备的另外一种花和学生自己准备的花讨论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出: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例如:南瓜花、桑葚花。(补充说明:在不完全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
(四)拓展活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备课(附实验记录单)
实验备课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教师:
1、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名称:
筷子的神力
实验目的: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是否会把米和杯子提起。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过程: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分析: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盛米的杯子提起来。
附:
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2、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名称:
用吸管吸水实验
实验目的: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过程: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试着用吸管吸杯中的汽水。
实验结果:
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实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吸管来喝饮料时,嘴就好比一个真空泵,吸气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
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根露在杯子外的吸管使你的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说,你的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你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饮料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杯子里,当然你就喝不到饮料了。
植物的身体(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青岛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空气占据空间吗青岛版(六年制)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阐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漏斗1个、小瓶子1个、小球等。
2、小组:小水槽1个、有颜色的水、小球1个、有盖去底胶瓶1个、注射器2支等。
空气占据空间吗青岛版科学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13 制作计时工具》word教案 (2)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制作计时工具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2.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1.创新的思维如何控制物体的流量,创新的设计计时工具的造型。
2.制作过程中以创新为出发点.评价点兼顾作品的实用.美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三、教学准备:
剪刀、胶带、瓶子、沙子、蜡烛、玻璃杯、吸管、橡皮泥、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
谈话:你们打算做什么计时工具?怎样制作?
2.设计制作方案
各个小组讨论交流.理清思路后汇报。汇报时各小组互相补充,优化方案。
(1)制作沙漏,分别在两个饮料瓶瓶盖的中心各钻一个能让细沙均匀流过的小孔,把甲瓶装满细沙并拧紧两个瓶盖,把甲瓶放在乙瓶上,两个小孔相对,细沙流进乙瓶中,每隔一分钟在乙瓶细沙位置处划一次记号,并用数字标出,直到流完沙子为止。把甲乙两瓶位置互换,用同样的方法,在甲瓶外画好时间记号。用胶带将甲乙两瓶的瓶口处连接起来,这样就做好了一个沙漏计时器。
(2)制作蜡烛钟。对照钟表,测出每10分钟燃烧多少,根据实验把其他的蜡烛分别标出记号。这样一个蜡烛钟就做好了。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总结和探究;
4.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5.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3.认识一些常见动物的外貌特征;
4.探索物体的坚固与变形;
5.探究物体的冰与水的变化;
6.认识光的来源和传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难点:加深学生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外貌特征的认知,以及
对光的来源和传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2.操作性教学: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1.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
(1)通过日常观察,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和气候变化;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1)通过展示一系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实验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一些常见动物的外貌特征
(1)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常见动物的外貌特征;
三年级上 册科学教案-16 空气占据空间吗 青岛版(六年制)
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现象。
2.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3.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4.体验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现象。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教学难点】
体会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谈话
同学们,这个瓶子里有东西吗?
(学生回答:没有;里面有空气;)
是否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预设和教师引导的预设
上节课你们学得真不错,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的性质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且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这个瓶子里也装满了空气。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空气的其它性质。板书:空气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如果老师用这个装满了空气的瓶子扣水槽中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在杯子里的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乒乓球会在杯子的上面,有的说会在杯子的下面)
你这样认为,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吗?
(学生回答: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压力,压着乒乓球,在下面;空气占着瓶子的地方,在上面)
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还有什么想法?
好,快睁大你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边仔细观察乒乓球的位置,一边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乒乓球处于这个位置。(老师演示)
乒乓球在杯子里的什么地方?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学生回答:杯子里有空气,把水挤出,空气重)
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3.提出探究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推测出是因为空气占据着杯子的地方,一个房间的地方,一个杯子的地方……科学上我们叫它空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空气占据空间。
二、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
(一)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说明想法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共4课)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1.动物的四肢
【教材分析】
《动物的四肢》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动物四肢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探究动物四肢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四肢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动物通过四肢完成的动作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毛巾、橡皮筋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猫足的特点并跟猫的动作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猫足肉垫的作用;再观察其他的动物四肢的特点,并思考它们是怎样借助四肢感知环境并适应环境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了解骆驼脚掌的特点,知道骆驼脚掌的哪些特点帮助它在沙漠中行走。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动物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动物一些特点,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对动物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动物的四肢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四肢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动物四肢的特点。
2.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青岛版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纸、矿泉水瓶、气球、锥形瓶、带孔橡皮塞、烧杯、漏斗、水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实验演示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乘坐过公交车吗?刚上公交时,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找位子。
师:如果车上的座位有乘客坐下,你还能坐吗?
生:不能
师:对,别人坐好的位置,我们就不能坐了,也可以说这个位置已被乘客占据了。刚才是公交车的位置被乘客占据了,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
其他占据空间的例子吗?
生:举例。
2.演示并讲解“空间”、“占据”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杯子,看,杯子里有什么?
生:水
师:此刻这个杯子的空间被谁给占据了?
生:被水占据了
师:是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既然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这个杯子还能装进别的东西吗?
生:不能了
师:大家看,我这里有一个石块,老师要是把这个石块放入水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水会冒出一些。
师:真的吗?我们来试试看!(师演示)
师:水冒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杯子的空间被水占据,要是这个石块非要占据杯子的空间,那就必须挤掉一部分水。图片出示。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老师把杯中的水倒掉,杯子里有物质吗?
生:没有了
生:有空气
师:对,有空气。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的气体。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13 课《水面的秘密》。
水的表面张力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本节教材试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学生准备:
塑料小叉子;一元的硬币; 1 分、 2 分、 5 分或 1 角的硬币;抹布。
教师准备:
回形针(每组一盒)、水槽、烧杯、平口玻璃杯、滴管、滴
1 / 13
瓶、水。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
看到桌上的物品,能猜出咱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吗?生:
水。
师:
非常聪明,咱们今天就是要研究水,也可以说是玩玩水。
以前玩过水吗?生:
玩过。
师:
不错,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谁说说平时你是怎样玩水的?生:
(自由汇报)师:
那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玩法,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把你们桌上的这个空杯子装满水,不难吧?生: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四个单元组成。“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
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影子》教案
9、影子
教学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难点: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活动准备:
手电简、橡皮、细绳、白纸等。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板书“影子”,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的影子再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一、探究活动:
(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图)。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都可能涉及哪
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接着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影子的特点:
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影子是灰黑色的
……
(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出影子?可以用到什么物品、什么方法?
(2)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名同学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名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名学生在观察,一名学生在画图记录。(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10.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项目
表现良好
已能做到
继续努力
1.知道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
2.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过程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设计意图
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点的再记忆。
6.板书设计
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有固定的体积
有确定的质量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取一块冰,先称一称它的质量,等它融化后再称一称,比较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故事“乌鸦喝水”引入本课,引发学生的思考:固体、液体占据空间吗?
环节二: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
(一)液体固体占据空间。
1.实验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固体是否占据空间。
(2)教师询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请各组讨论本组用什么方法来探究液体或固体是否占据空间。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图像、视频、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构成部分。
2.能正确讲述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小朋友浇树的场景。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
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
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
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围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了解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记
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
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
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卜和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说?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2、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学生评价作品。
教师评价:
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3、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课堂评价表,这张表共有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如果你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满意,就在三颗星下面打上“√”,如果比较满意,就在两颗星下面打上“√”,如果一般就在一颗星下面打上“√”。
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4、拓展活动:
同学们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七、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
玩玩具
八、课后札记:
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生命世界是儿童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儿时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时,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与动物嬉戏交流的经验。学生天生喜爱小动物,非常乐意探究动物的秘密。本课使学生初步接触动物分类知识、丰富有关动物的知识,培养热爱小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动物。
2、能提出与动物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自制小动物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难点: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动物:
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带来的小动物,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着了不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观察记录。
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探索出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
2、给动物分类。
同学们知道了那么多动物,从天空、海洋到陆地动物无所不有,为了更好地认识她们,我们来给动物分类。
学生分类。
3、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每个动物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你还想知道有关动物的哪些秘密?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
学生猜想。
教师: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
4、自由活动。
(出示人类保护动物和伤害动物的画面)
谁能说说动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