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富有诗意的语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美文摘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美文摘抄
Wen Yiduo, a prominent Chinese poet, literary critic, and translator dur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s known for his profound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闻一多作为20世纪初期中国着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和译者,以其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而著名。
One of Wen Yiduo's most famous works is his essay collection "Saying and Doing" (说和做), which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actions in literature and life. 闻一多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的散文集《说和做》,其中探讨了文学和生活中言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In "Saying and Doing," Wen Yiduo delve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nature, the power of languag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ity in both personal and social contexts. 在《说和做》中,闻一多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语言的力量以及在个人和社会背景下诚实的重要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句子赏析
文字的表达能力
总结词
闻一多先生具有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思想深邃。
详细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作品不仅在内容上独树一帜,更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文字优美流畅,用词精准, 句式变化多样,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够启迪思想,引导人们深入思考。
社会责任感
闻一多先生对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和 积极参与,提醒现代人要具备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闻一多先生在文化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对现代社会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 借鉴和启示。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独立思考
闻一多先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启示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勇于质疑、思考和探索,培养独立思考 的能力。
详细描述
闻一多先生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言论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能够启发人 们的思考,引领时代的潮流。他的观点常常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演讲的风采
总结词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风采独具,他以激情四溢、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让听众沉浸其中。
详细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和思 想表达得深入浅出。他的演讲充满激情和感染力,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说和做——记闻⼀多先⽣⾔⾏⽚段》是“农民诗⼈”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12⽇的《⼈民⽇报》,这篇⽂章记叙了闻⼀多先⽣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品格,⾼度赞扬了他的⾰命精神。©⽆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多先⽣⾔⾏⽚段》课⽂原⽂
“⼈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家说了也不⼀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的闻⼀多先⽣,在30年代国⽴青岛⼤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越⾼,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化史,炯炯⽬光,⼀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化药⽅。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不窥园,⾜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杜甫晚年,疏懒得“⼀⽉不梳头”。闻先⽣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暇及此的。饭,⼏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阴、分阴。深宵灯⽕是他的伴侣,因它⼤开光明之路,“漂⽩了四壁”。
不动不响,⽆声⽆闻。⼀个⼜⼀个⼤的四⽅⽵纸本⼦,写满了密密⿇⿇的⼩楷,如群蚁排衙。⼏年⾟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年艰⾟,⼀部“校补”赫然⽽出。别⼈在赞美,在惊叹,⽽闻⼀多先⽣个⼈呢,也没有“说”。他⼜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贯注,⼼会神凝,成了“何妨⼀下楼”的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这篇课文的原标题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藏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两个标题也无本质不同,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很是一般。但经改后的标题更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与众不同——他发表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演讲”;他有过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的“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行动。所以,文题突出赞颂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二)谋篇立意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闻一多先生潜心做学问,“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
第二部分(第8—20自然段):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
(见《点拨》人教版七下P110“写作技法应用(1)”)
2.精于剪裁。
(见《点拨》人教版七下P110“写作技法应用(2)”)
3.语言生动形象。本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钻研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便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一起来分享下吧。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代表作有《难民》、《老马》、《有的人》。1932年以一篇《老马》成名。
一、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二部分 (8~20) 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 方面的“说”和“做” 。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总承上文,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 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起下文,使 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音 乐美。 ⑴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 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 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
“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
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 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 决心。1943 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愤然而起, 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 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 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 年 7 月 11 日,著名的爱国 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 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 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 ,使 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 参加记者招待会, 在返家途中, 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了。
⑵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 • •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已经够了。” ——闻一多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读准字音
hè
赫然 迭起 卓 越 锲而不舍 气冲斗牛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 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 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 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 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 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臧克家
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 吗?
言:一言九鼎 、 一诺千金 、 一言既
出, 驷马难追。
做: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 果。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 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 《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 部诗集《死水》。之后,致力 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 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 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 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 闻一多 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的斗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 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 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
•
•
•
• • • • 诗兴不作:作,起。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 • 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 子罕》,是 • 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 • 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 弥,更加。 目不窥园:出自《汉书· 董仲舒传》窥,从小孔 • 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 • 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兀兀穷年:出自韩愈《进学解》辛辛苦苦的一 • 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 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做了再说
1《唐诗杂论》 2《楚辞校补》
卓越的学者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学者方面: (1-7 )
做了不说
3《古典新义》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民主战士:
(8-20)
说了就做
1起草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既说又做
3参加游行示威
大勇的革命烈士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点?前后 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
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 累累硕果。
• 变化: 从学者到民主战士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说和做的优美句子赏析
说和做的优美句子赏析
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句子赏析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赏析: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
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以递进语意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起到开门见山,领起下文的作用。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
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望采纳。
2. 初中《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句子赏析
原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赏析: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
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原句: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赏析: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引言
闻一多先生(1902年-1946年),字随云,号心印堂主人,湖南新宁人,近
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中,他不仅以自身的行为和言论示范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以清新、宽广的学识与博爱的情怀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化理想。
立场及理念
闻一多先生秉持着自由、平等、和谐的人生观,主张个体的独立与自由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整体的和谐。他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坚信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必须以个体的解放为前提。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平等、尊重和人权的不断呼吁。他曾写道:“真正的英雄主义在于,不动摇地拥护平等。”
他一直将个人解放与社会进步相联系,认为只有个体的解放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
文化教育工作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他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他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主张将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闻一多先生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他主张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反思现实,并提供多种观点和思想的交流平台。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他一直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教育的更新和革新。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 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 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 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 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 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 思?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 方法。 •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 “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 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 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 探”? • 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词语积累: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目不窥园: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 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一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 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 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 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无所畏惧,视死如 无所畏惧, 归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 选取这六件事? 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 的事很多很多。 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 件事,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 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 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 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 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 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 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
交流明确
1从全文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全文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怎样的人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 怎样说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 怎样说的、 3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两个方面各用了哪三件事来证明 各用了哪三件事来证明? 4两个方面各用了哪三件事来证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的 勤和钻;“沥”字深刻地表现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 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 不易。 ⑦“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 引自他的诗《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表 现 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怡然自适的情景,与 “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读准下列字词
给蓝色字注音:
迭起 校补 赫然 漂白 衰微
dié 仰之弥高 jiào 锲而不舍 hè 炯炯目光 piǎo 目不窥园 shuāi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mí 兀兀穷年 qiè 沥尽心血 jiǒng 群蚁排衙 kuī 迥乎不同 qián 气冲斗牛 ní ng 慷慨淋漓 wù
lì yá jiǒng dǒu kǎi
⑧“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都是说用心专注,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让他分心。
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增添文章浓 度):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字词含有诗意,精当凝练, 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给人强烈的感染。 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不是“不动”, 而是“不说”,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 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 乐美,节奏分明,言深意赅。如他‘做’了,” 的排比段,感情浓烈,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 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的艺术概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句子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句子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句子赏析
一、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诗意?
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 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
诗意是一种积极态度。 诗意是一种激情宣泄。
2020/3/31
解读第三段:
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段,用圈点 勾画的方法作以标注,思考,这 些词句有何表达效果?
2020/3/31
比喻、拟 人:坚忍
不拔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勇往如直向前地 壳寻求宝藏。
问题:能不能将“钻探”换为“钻研”?
2020/3/31
比喻: “文化救
国”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
修辞,才能让文章生动形象、富 于感染力。
2020/3/31
持之以恒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真挚情感,才够感人至深。
2020/3/31
比喻、夸 张:刻苦
贴切修辞 真挚情感
音乐美 精练含蓄
2020/3/31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闻一多 的诗《红烛》,有感情的朗读,进 一步感受闻一多先生这份炙热滚烫 的诗意内心。
2020/3/31
2020/3/31
钻研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 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问题:能不能将“漂白”Biblioteka Baidu为“照亮”?
2020/3/31
心忧天下 心系国家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 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 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整齐的句式结构,富于音乐美。
2020/3/31
小结:诗意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