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函数的求取 (2)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目录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内容提要1.2习题与解答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内容提要2.2习题与解答3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1内容提要3.2习颗与他答4根轨迹法4.1内容提要4.2习题与解答5频率法5.1内容提要5.2习题与解答6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6.1内容提要6.2习题与解答7非线性系统分析7.1内容提要7.2习题与解答8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8.1内容提要8.2习题与解答9状态空间法9.1内容提要9.2习题与解答附录拉普拉斯变换参考文献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1内容提要基本术语:反馈量,扰动量,输人量,输出量,被控对象;基本结构:开环,闭环,复合;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和离散,程序控制与随动;基本要求:暂态,稳态,稳定性。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能够针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找出其被控对象、输人量、输出量,并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1.2习题与解答题1-1图P1-1所示,为一直流发电机电压白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为发电机;2为减速器;3为执行电机;4为比例放大器;5为可调电位器。
(1)该系统有哪些环节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2)绘出系统的框图,说明当 负载电流变化时,系统如何保持发 电机的电压恒定 (3)该系统是有差系统还是无 差系统。
(4)系统中有哪些可能的扰动, 答(1)该系统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中间环节、执行结构、检测环节、 发电机等环节组成。
给定环节:电压源0U 。
用来设定直流发电机电压的给定值。
比较环节:本系统所实现的被控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是通过给定电 压与反馈电压反极性相接加到比例放大器上实现的中间环节:比例放大器。
它的作用是将偏差信号放大,使其足以带动 执行机构工作。
该环节又称为放大环节执行机构:该环节由执行电机、减速器和可调电位器构成。
该环节的 作用是通过改变发电机励磁回路的电阻值,改变发电机的磁场,调节发 电机的输出电压被控对象:发电机。
2.2 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的形式
G (s) K
( s 1) (T s 1)
j 1 j i 1 n i
m
上式中 τi──分子各因子的时间常数 ; Tj──分母各因子的时间常数 ;
K ──时间常数形式传递函数的增益;通常称为传递系数。
五、传递函数的求取
1、解析法
建立微分方程,根据微分方程按定义求取
介绍一种方法:复阻抗法
i
U R
du iC dt
i
1 udt L
U (s) I (s) R
U (s) I (s) Z (s)
I ( s) CsU ( s) U ( s )
1 Cs
1 Cs
I (s)
U (s) Ls
R
Ls
1 , Ls 分别成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复阻抗 把 R, Cs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 一。利用传递函数,在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可解决如 下问题:
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以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 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可以研究系统参数变化或结构变化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 响,因而使分析系统的问题大为简化。 可以把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化为对系统传递函数的要求, 使综合问题易于实现。
11/17/2013 8:53:46 PM
3
一、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记为G(s),即:
L[ y (t )] Y ( s ) G( s) L[r (t )] R( s )
意义:
R( s )
G (s )
Y ( s)
Y (s) R(s)G(s)
1 1 Y ( s) G s) R s) ( ( Ts 1 s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 第二章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第一章(略) 第二章例2-1 弹簧,阻尼器串并联系统如图2-1示,系统为无质量模型,试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
解:(1) 设输入为y r ,输出为y 0。
弹簧与阻尼器并联平行移动。
(2) 列写原始方程式,由于无质量按受力平衡方程,各处任何时刻,均满足∑=0F ,则对于A 点有021=-+K K f F F F其中,F f 为阻尼摩擦力,F K 1,F K 2为弹性恢复力。
(3) 写中间变量关系式220110)()(y K F Y Y K F dty y d f F K r K r f =-=-⋅=(4) 消中间变量得 020110y K y K y K dtdy f dt dy f r r=-+- (5) 化标准形 r r Ky dtdyT y dt dy T +=+00 其中:215K K T +=为时间常数,单位[秒]。
211K K K K +=为传递函数,无量纲。
例2-2 已知单摆系统的运动如图2-2示。
(1) 写出运动方程式 (2) 求取线性化方程 解:(1)设输入外作用力为零,输出为摆角θ ,摆球质量为m 。
(2)由牛顿定律写原始方程。
h mg dtd l m --=θθsin )(22其中,l 为摆长,l θ 为运动弧长,h 为空气阻力。
(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dtd lh θα= 式中,α为空气阻力系数dtd l θ为运动线速度。
(4)消中间变量得运动方程式0s i n 22=++θθθmg dt d al dtd ml (2-1) 此方程为二阶非线性齐次方程。
(5)线性化由前可知,在θ =0的附近,非线性函数sin θ ≈θ ,故代入式(2-1)可得线性化方程为022=++θθθmg dt d al dtd ml 例2-3 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3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
解:(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 f ,输出为旋转角速度ω 。
(2)列写运动方程式f M f dtd J+-=ωω式中, f ω为阻尼力矩,其大小与转速成正比。
自动控制基本知识课后知识题与答案解析
目录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内容提要1.2习题与解答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内容提要2.2习题与解答3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1内容提要3.2习颗与他答4根轨迹法4.1内容提要4.2习题与解答5频率法5.1内容提要5.2习题与解答6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6.1内容提要6.2习题与解答7非线性系统分析7.1内容提要7.2习题与解答8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8.1内容提要8.2习题与解答9状态空间法9.1内容提要9.2习题与解答附录拉普拉斯变换参考文献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1内容提要基本术语:反馈量,扰动量,输人量,输出量,被控对象;基本结构:开环,闭环,复合;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和离散,程序控制与随动;基本要求:暂态,稳态,稳定性。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能够针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找出其被控对象、输人量、输出量,并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1.2习题与解答题1-1图P1-1所示,为一直 流发电机电压白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为发电机;2为减速器; 3为执行电机;4为比例放大器; 5为可调电位器。
(1)该系统有哪些环节组成,各起什么作用”(2)绘出系统的框图,说明当 负载电流变化时,系统如何保持发 电机的电压恒定(3)该系统是有差系统还是无 差系统。
(4)系统中有哪些可能的扰动, 答(1)该系统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中间环节、执行结构、检测环节、 发电机等环节组成。
给定环节:电压源0U 。
用来设定直流发电机电压的给定值。
比较环节:本系统所实现的被控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是通过给定电 压与反馈电压反极性相接加到比例放大器上实现的中间环节:比例放大器。
它的作用是将偏差信号放大,使其足以带动图P1-7电压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执行机构工作。
该环节又称为放大环节执行机构:该环节由执行电机、减速器和可调电位器构成。
该环节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发电机励磁回路的电阻值,改变发电机的磁场,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被控对象:发电机。
1080《过程控制》西南大学网教23秋季作业参考答案
108020232单项选择题1、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一个(),因此对于设计中的主参数的选择,可以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
.随动控制系统 . 定值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以上都不是2、比例调节的缺点是存在静态误差,因此也称为()。
. 误差调节 . 动态调节. 有差调节.静态调节3、实验法建模时,为了获得被控对象的(),应加入激励信号使被控对象处于被激励的状态。
. 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物理属性 .化学特性4、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需求取被控对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
.大小关系.最大值.最小值.传递函数5、比例积分调节规律中,积分调节可以消除()。
.振荡.比例系数.调节时间.静态误差6、比例积分微分调节的缩写为()。
.DCS.PID.PI.PD7、若调节对象的特性是线性的,应选择具有()流量特性的调节阀。
.双曲线.抛物线.直线.等百分比8、为了减小调节阀()的影响,一般采用阀门定位器克服阀杆摩擦力。
.流量.重量.间隙特性.尺寸9、弹性式压力表是利用各种弹性元件,在被测介质压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的原理来测量压力的,服从()。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胡克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惯性定律10、变送器一般由输入转换部分、放大器和()组成。
.控制器.反馈部分.传感器.执行单元11、关于压力检测仪表的安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压力检测仪表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压力检测仪表应水平安装.取压点应能如实反映被测压力的真实情况.压力检测仪表的连接处,应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密封垫圈12、串级控制系统是把两个调节器串接在一起,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共同稳定一个被控变量所组成的闭合回路。
.输入值.给定值.扰动量.以上都不是13、阶跃响应曲线法适用于处于()的被控对象。
.C. 开环、非稳态.开环、稳态.闭环、稳态.闭环、非稳态14、调节器的调节规律是指调节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随()变化的规律。
热工自动控制系统1
项目一 热工控制系统 基本知识
任务三 调节器的动作规律及其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任务三 调节器的动作规律及其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一、比例调节规律( P ) 二、积分调节规律( I )
1、开环控制(前馈控制)系统
特点:1)根据扰动大小对被控 量进行调节; 2)控制作用及时,结构 简单; 3)调节效果未知,控制 精度差,只能克服单一扰动。
闭环控制(反馈控制)系统 系统中的被调量反馈到输入端作为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的依据。 只要被调量的偏差存在,控制设备就不停地向控制对象施加控制作用, 直到被调量符合要求为止。单元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大多属于闭环控制 系统。 1)根据被控量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控制精度高;
3、综合自动化阶段(计算机控制阶段):
(1)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几十甚至几百个控制回路 和若干个过程变量的控制、显示及操作、管理等。 (2)分散型计算机控制:指控制过程采用的系统是一种控制功能分散、 操作管理集中、兼顾复杂生产过程的局部自治与整体协调的新型分布 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又称分散控制系统) (3)综合自动化:是一种集控制、管理、决策为一体的全局自动化模 式 计算机控制的发展: 1、集中型计算机控制:可靠性要求高,风险高。(DDC) 2、分散型计算机控制:微机局部控制,协调困难。
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术语
1、被控量(被调量):表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要求需要 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2、给定值:按生产要求被控量必须维持的希望值。 3、调节量:由控制作用改变并对被调量进行调节的物理 量。 4、扰动:引起被控量偏离给定值的各种原因。 按来源分为外扰和内扰。
SISO线性定常系统中求取传递函数的两种基本方法
参考。
关 键 词 :传 递 函数
引 言
拉 氏 变换
微 分 方 程 法 复 阻 抗 法
升高 , 计 算 越 来 越 复 杂 。 因此 , 仅 仅 用 微 分 方 程 分 析 设 计 系 统 就 比较 困难 ,从 而 引 入 了 以 拉 普 拉 斯 变 换 为 基 础 得 到 的传 递 函 数 ,它能 把 时域 中 以 线 性 微 分 方 程 对 系统 进 行 描 述 的 数 学
的精 度 , 就 可 以认 为 是 合适 的 。 S I S O( S i n g l e I n p u t S i n g l e O u t p u t 单 输入 单输 出 ) 线 性 定 常
历 程。 这 种 消 极 悲 观 的 学 习 态度 , 加 大 了教 师 新 课 程 实施 的难 度。 三、 提 高 农 村 教 师 新 课 程 实 施 能 力 的 意见 和建 议 ( 一) 加 大 宣 传 力度 , 争 取 社 会 全 员时 新课 改 的 支持 。 首先 , 要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 尽 管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对 新课 程 程改 革 非 常重 视 , 但 落 实 到 农 村 学 校前 景并 不乐 观 。 教 师 是 新 课 程 的 主要 实 施 者 . 必 须 加 大 宣传 力 度 . 让 农 村 教 师真 正认 识新课程 , 消 除 对 新 课 程 的忧 虑 与排 斥 心 理 。 真 正 参 与 到 新课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指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s为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rs为系统输入量的拉氏变换cs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是指系统输人量与输出量及它们的 S O线 性 定 常 系 统 中 求 取 传 递 函 数 的 两 种 基 本 方 法
种 是 利 用微 分 方 程 法 求 取 , 另一 种 是 利 用 复 阻 抗 法 求 得 . 以供
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及其传递函数的求取(两点法、切线法)资料
容量迟延时间τC
多容有自平衡对象可用下列传递函 数表示:
2.无自平衡能力多容对象
自平衡单容对象
无平衡单容对象
无自平衡能力多容对象
μ
Kμ Q0 _
1 h1 1
F1 S
R1
Q1
1 h2
F2 S
自平衡单容对象
无平衡单容对象
阶跃响应
特征参数
多容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的动态特性 可用两组参数描述:
Ta、 和 、
积分时间越大,被调量(输出)的变 化越慢,输出对输入的反应越慢
特征参数
(2)飞升速度ε
dh dt
t0
K
1
0 F Ta
传递函数可以写作:
H(s) 1
(s) S Ta S
积分环节
0
t0 h
0
t
特征参数
(3)自平衡率ρ
∵在无自平衡能力单容对象中其流出侧阻力Rs=∞
∴其自平衡率为:
单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单容被控对象:
是指只有一个贮存物质或能量的容积。这 种对象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单容被控对 象可分为有自平衡单容对象和无自平衡单容对 象两大类 。
1.有自平衡的单容对象
μ 1 k
Q1
h
F
2
Rs
Q2
说明:
1. 被控对象受到扰动后平衡被破坏, 不需外来的调节作用,而依靠被调 量自身变化使对象重新恢复平衡的 特性,称为对象的自平衡特性。
a
控制阀 中间阀 流出阀
特征参数
多容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的动态特性
可用两组三个参数描述即 :
容积迟延时间τC 、时间常数TC及放大系数K
运控系统3 第1章第2讲及作业
4
1.1 相控整流器-电动机系统(续)
P16
1.1.3 V-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及数学模型
2.V-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P16 通常把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当作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但晶闸管触 发电路和整流电路实际是非线性的,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近似地看作线 性环节,得到它的放大系数和传递函数。 一.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系数Ks: 首先可用实验方法绘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再取工作范围内的特性曲线的斜率计算出放 大系数。 U
12
1.2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续) P19
1.不可逆PWM变换器(续)
P19~20
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分析 1.电动状态的工作情况:期间VT1和VT2交替被驱动,但实际只有VT1和VD2 交替流过电流,VT2尽管也被驱动,但VT2和VD1中无电流。电机承受的的 平均电压值Ud>电枢电势E。可等效成如下电路:
16
1.2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续) P20
双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难点,请注意听讲!)
① 一个周期内电机电压有两个极性,转速方向由电枢电压平均值的正负确定。 PWM频率较高,电动状态的稳速运行期间电流不会反向(不会进入制动状 态)。 ② 正脉宽>负脉宽: 正转。 正脉宽<负脉宽: 反转。 正脉宽=负脉宽:停转(平均电压=0)。 ③若需制动或反向,加宽Ug2 ,一旦续流结束立即进入制动状态(反向电流通 道早已畅通),也可平滑转入反向运行。
17
1.2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续) P20
双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平均电压为:
Ud t on T t on 2t Us U s ( on 1)U s 这里U s是直流母线电压 T T T
实验报告一和二模拟电路传递函数的求取
①
U i ( s)
1 C1 s
②
U模拟电路变成运算放大电路
设中间变量 U ( s ) ,则对左边的运算放大电路①有
1 C1 s U s U i s R0 R1
对右边的运算放大电路②有
U O s 1 U s
Rx 1 , R1 2
Rx R x R0 R1 C 2 C 1 R0 C 1 R1 Rx Rx s Rx C 2 Rx R x R0 R1 C 2 C 1 s R x R0 R1 C 2 C 1 s T0 K1 ,n ,则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K 1T1 T1T0
令 T0 R0 C 1 , T1 R x C 2 , K 1
①
U i s
1 C1 s U s
②
U o s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的求法: 先把普通电路变成运算电路 , 即把所有变量写成其拉普拉斯变换形式 , 把电容变成运算阻抗
1 C1 s
设中间变量 U ( s ) ,则对左边的运算放大电路①有
1 R2 C1 s 1 1 R2 // R2 C1 s R2 U s C1 s R0 R1 R2 C 1 s 1R0 R1 U i s R0 R1
所以积分环节为电路①和②的串联,其传递函数为:
1 U o s C1 s 1 1 1 R0 R1 C 1 s Ts U i s R0 R1
1、用运算放大器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哪两个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 来的? 答:①假定运放具有理想特性,即满足“虚短” “虚断”特性 ②运放的静态量为零,各输入量、输出量和反馈量都可以用瞬时值表示其动态变 化。 2 积分环节与惯性环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 视为积分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又可以视为比例环节? 答:惯性环节的特点是,当输入 x(t)作阶跃变化时,输出 y(t)不能立刻达到稳态 值,瞬态输出以指数规律变化。而积分环节,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为 输入对时间的积分,输出 y(t)随时间呈直线增长。当 t 趋于无穷大时,惯性环节 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当 t 趋于 0 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 3 如何根据阶跃响应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答:用示波器的“时标”开关测出过渡过程时间t(即 95%U O 时的时间) ,由公 式T = t/3 计算时间常数。
自动控制系统重点归纳总结
,
(t 0)
4T,当 2%时 调节时间 ts 3T,当 5%时
tm和%不存在
j 1 i 1 n N i
m
在时域分析法中使用
◆传递函数第三种形式:
零极点形式(首1), 在根轨迹法中使用
传递函数性质
1、固有性:传函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又一种形式,表达了系统
把输入量转换成输出量的传递关系。它只和系统本身的特 性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怎样变化无关。 2、利用传递函数可直接根据系统传递的某些特征来研究系 统的性能;也可以将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换成对传递函数
的要求,从而对系统的设计提供简便的方法。
3、对应性: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一对应。如果将s 置换,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
d dt
4、同形性: W(s)虽描述了输出输入间的关系,但它不提供 任何该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系统或元件
,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5、特殊性:传递函数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基本术语:反馈量,扰动量,输入量,输出量,被控对象;
基本结构:开环,闭环,复合;
基本要求:暂态,稳态,稳定性。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 上,能够针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找出其被控对象、
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和离散,程序控制与随动;
输入量、输出量,并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数学模型定义: 能够描述控制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数量关系的数学表 达式,是物理系统运动特性的数学抽象。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古典): (1)微分方程(时间域) (5)信号流图(复数域) (2)传递函数(复数域) (6)差分方程(离散) (3)结构框图(复数域) (7)脉冲传递函数(离散) (4)频率特性 (频域)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04章_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1-2)
• 分离角和汇合角恒等于90。
29
根轨迹的渐近线
• 若开环有限极点数n >开环有限零点数m,则将有 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渐近线伸向无穷远处。渐近
线与实轴的交点和交角分别为:
交点
n
m
pj zi
a j1
i1 (n m)
交角 = (2k+1) /(nm) ( k = 0, 1, 2, nm1 )
第四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1
第1节 概述
一、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应满足 的基本要求
二、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指标
2
动态特性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①控制系统应能稳定运行(自身空载和带载情况下稳 定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积极作用或负 面影响较弱不致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②动态特性要良好。
3
动态特性指标
①励磁电压响应比:励磁电压在最初0.5秒内上升的平均速率。
②由励磁电压响应曲线定义的指标:发电机空载、额定转速条 件下,突然加入励磁使发电机端电压从零升至额定值时的时间
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tr)、超调量(p)和调整时间(ts)可
以作为动态特性指标 。
上升时间(tr):由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或5%至95%或 0%至100%)的时间 。通常,对欠阻尼二阶系统,取0%至 100%;对过阻尼二阶系统, 取10%至90% 。
19
第3节 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一、概念回顾 二、励磁控制系统空载稳定性分析 三、励磁控制系统空载稳定性的改善
20
概念回顾
1.基本概念 ①控制理论分类 ②古典控制论的分析方法 ③根轨迹的定义 ④根轨迹的求取方法 2.根轨迹的直接作法(设以开环放大倍数K为参变量) 作图规则包括:
传递函数
-
-
第二节 传递函数
解:由图列微分方程
2u R L d du ur 解: 输入量: c c + u = u 得 c r RC dt + LC + 2 dt i uc 输出量: C 拉氏变换: ur
+ uc -
RCsUc(s) + LCs2 Uc (s) + U c (s )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 传递函数
式中: K 0 — 为放大系数 传递函数性质: S = S1 , S2 · · · , Sn — 传递函数的极点 ( 4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 (1)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S = 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 Z1 , Z2 · · · , Zm — 传递函数的零点 动过程。 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就是相应微分方 (2)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将传递函数中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分 程的特征多项式,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微 与外施信号的大小和形式无关。 别用因式连乘的形式来表示,即 分方程的特征根。 (3)传递函数一般为复变量S 的有理分式。 K0 (s –z1 ) (s –z2 ) · · · (s – z m ) G (s ) = (s – s 1 ) ( s – s 2 பைடு நூலகம் · · · (s –sn ) n>=m
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有
C ( s) bm s m bm1s m1 b1s b0 G( s ) R( s) an s n an1s n1 a1s a0
第二节 传递函数
二、传递函数的求取 传递函数以般有三种方法求取:1、直接计算法, 2、阻抗法,3、动态结构图法(下一节在讲)。 1、2两种一起讲 例题1、求图示RLC电路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求取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本次实验要求如下:○1用足够多的方法求得以下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
○2当在Ui上加入一个1V的输入电压时仿真出系统的输出曲线其中Ui是输入,Uo是输出。
本次实验共用了4种方法求得传递函数,分别是利用微分方程求解、利用阻抗法求解、利用方框图化简求解、利用流图与梅森公式求解。
之后用了两种方法求得输出曲线,分别是matlab程序仿真和simulink图形仿真。
实验目的是通过实践分析不同求传递函数方法的需求条件,加深对各种工具的熟练程度。
一、实验方案及内容1、利用微分方程直接求传递函数根据电路理论可列得下列等式:-----------------------------------------○1-----------------------------------------○2-----------------------------------------○3-----------------------------------------○4-----------------------------------------○5利用拉布拉斯变换将其转化为频域下的方程:------------------------------------------○6------------------------------------------○7------------------------------------------○8------------------------------------------○9------------------------------------------○10解得:,即为传递函数。
2、利用阻抗法求传递函数在频域下将电容C1、C2用阻值为、的电阻来替换,此时得到的传递函数不发生变化,等效为电阻R4上的电压。
可以直接计算或利用戴维南、诺顿定理来求解。
2.2 传递函数
G( s)
1 T 2 s 2 2 Ts 1
2 n 2 2 s 2n s n
(T =
1
n
为时间常数)
(n为自然角频率, 为阻尼比, 1表示振荡环节) 0
方框图:
R( s )
2 n 2 s 2 2n s n
Y ( s)
振荡环节阶跃响应
三、 积分环节
1 微分方程: c(t ) r (t )dt T 1 K 传递函数:G ( s) Ts s
方框图: R(s)
K/s
C (s)
特点:输出正比于输入对时间的积分。
【例2.2.7】如图所示积分调节器电路,在单位阶跃输入 信号作用下,求输出量 y(t ) 。
解:输入为阶跃信号时,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 一。利用传递函数,在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可解决如 下问题:
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以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 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可以研究系统参数变化或结构变化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 响,因而使分析系统的问题大为简化。 可以把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化为对系统传递函数的要求, 使综合问题易于实现。
介绍一种方法:复阻抗法
i
U R
du iC dt
i
1 udt L
U (s) I (s) R
U (s) I (s) Z (s)
I ( s) CsU ( s) U ( s )
1 Cs
1 Cs
I (s)
U (s) Ls
R
Ls
1 , Ls 分别成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复阻抗 把 R, Cs
例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 由[2-1]可得出其微分方程为
d 2x dx m 2 f kx F (t ) dt dt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法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法在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是描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是系统的重要属性,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频率特性等。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法有多种,取决于系统的性质和所采用的建模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物理建模法:对于具有明确物理意义和参数的系统,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物理方程来求解传递函数。
例如,对于机械系统可以通过牛顿力学方程,对于电路系统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来建立方程并求解传递函数。
2. 线性化法:对于非线性系统,可以通过在某一工作点处进行线性化来近似系统的动态行为。
线性化可以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并利用线性系统的数学工具来求解传递函数。
线性化方法通常包括泰勒级数展开和小信号假设等。
3. 系统辨识法:对于未知系统或无法准确建立物理方程的系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识别系统的传递函数。
系统辨识方法可以分为基于时域数据的辨识和基于频域数据的辨识。
常用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频域辨识法等。
4. 转移函数法: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系统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复频域的代数方程。
然后通过对代数方程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转移函数法适用于具有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线性系统。
5. 状态空间法:对于具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系统,可以使用状态空间描述来求解传递函数。
状态空间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的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的建模方法,通过矩阵运算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状态空间法适用于具有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线性系统。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都需要系统的特性和参数的输入。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实验数据、物理模型或者系统辨识等方式来获取系统的特性和参数。
传递函数的求解对于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控制工程中的基础内容。
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解析法: 解析法: 1. 按因果关系写出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 1. 按因果关系写出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2. 将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变成代数方程 ;; 2. 将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变成代数方程 3. 消去中间变量 ,得输出输入关系式。 3. 消去中间变量 ,得输出输入关系式。 图解法 图解法 1.2. 步骤同解析法 ;; 1.2. 步骤同解析法 3. 按因果关系绘出各代数方程的函数方块图 ;; 3. 按因果关系绘出各代数方程的函数方块图 4. 按信号关系连接各函数方块图得系统方块图 ;; 4. 按信号关系连接各函数方块图得系统方块图 5. 用等效变换法则 ,简化方块图得系统传递函数。 5. 用等效变换法则 ,简化方块图得系统传递函数。
J
d (t ) m(t ) ml (t ) dt 2
m(t ) Cmi (t )
d (t ) dt
E ( s ) C e s ( s )
M ( s ) Cm I ( s ) Js 2 ( s ) M ( s ) M l ( s )
③拉氏变换④消去中间变量可求得分别 以电枢电压、电机轴上负载转矩为输入, 而以电机转角为输出的两个传递函数:
R CeCm
:电枢电压作用系数,rad/(V.s) :负载转矩作用系数,rad/(N.m.s)
Ke
1 Ce
I1 ( s ) R1 I 2 ( s ) R2
1 1 [ I1 ( s ) I 2 ( s )] U 1 ( s ) C1 s 1 1 1 1 I 2 (s) [ I1 ( s ) I 2 ( s )] C2 s C1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函数的求取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
本次实验要求如下:
○1用足够多的方法求得以下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
○2当在Ui上加入一个1V的输入电压时仿真出系统的输出曲线
其中Ui是输入,Uo是输出。
本次实验共用了4种方法求得传递函数,分别是利用微分方程求解、利用阻抗法求解、利用方框图化简求解、利用流图与梅森公式求解。
之后用了两种方法求得输出曲线,分别是matlab程序仿真和simulink图形仿真。
实验目的是通过实践分析不同求传递函数方法的需求条件,加深对各种工具的熟练程度。
一、实验方案及内容
1、利用微分方程直接求传递函数
根据电路理论可列得下列等式:
-----------------------------------------○1
-----------------------------------------○2
-----------------------------------------○3
-----------------------------------------○4
-----------------------------------------○5利用拉布拉斯变换将其转化为频域下的方程:
------------------------------------------○6
------------------------------------------○7
------------------------------------------○8
------------------------------------------○9
------------------------------------------○10解得:,即为传递函数。
2、利用阻抗法求传递函数
在频域下将电容C1、C2用阻值为
、
的电阻来替换,此时得到的
传递函数不发生变化,等效为电阻R4上的电压。
可以直接计算或利用戴维南、诺顿定理来求解。
如利用戴维南定理求U0:
(1)将R4断开,求开路电压Uoc (如左图1)
(2)求输入电阻(如左图2):
R=
(3)利用等效电路求解(如左图3)
将R 、Uoc 代入,解得:
即为传递函数。
3、 利用方框图化简求传递函数
将之前得到的频域下的方程○6、○7、○8、○9、○10转化为方框图形式,如
下:
4、 将方框图转化为流图,如下:
利用梅森公式,该流图共有一个前向通路、三个单回路、一对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即得:
即得传递函数为
图 1
图 2
图 3
二、输出曲线仿真
1、利用matlab程序仿真
取R1=1,R2=2,C1=3,C2=4
程序如下:
clc;
close all;
clear all;
R1=1;
R2=2;
C1=3;
C2=4;
num=[1];
den=[C1*C2*R1*R2 C2*R2+C2*R1+C1*R1 1];
t=0:0.1:120;
step (num,den,t);
得到图像如下:
2、利用simulink仿真
模型为:
得到的图像
为
三、实验结果
分析
四种求传递函数的方法,各自都有其优劣:
(1)利用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思路简单,最具普适性,但解法困难,大多数系统难以使用。
(2)利用阻抗法求传递函数,解法简单,但只适合只含频域下能用电阻来等效替换的元件的系统。
(3)利用方框图化简求解传递函数,实用性不大。
大部分系统的方框图都不易化简,因而此种方法有些鸡肋,一般用梅森公式替代。
(4)利用流图与梅森公式求解传递函数最为实用。
既方便观看内部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有利于求解最终的传递函数。
但对于复杂系统的流图,独立回路难以寻找,易出现遗漏。
四、实验出现的问题
1、用何种方法可以将这种电路系统仿真出来?
利用proteus的示波器仿真时,不会出现如以上图像的慢爬过程,而是出现骤变。
是我仿真方法有问题,还是proteus软件不支持这种模拟图像的产生?
下图为proteus中示波器的产生时刻,为骤变,而非渐变。
2、这几种求传递函数的方法都只适合简单的低阶系统,那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何得到?对于黑箱系统,输入什么样的信号才能将传递函数探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