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名著导读-长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导航
长征
3.巧用回溯式的语言来拉大时间、空间的距离 作品在具体描写人物时往往会带入人物现在的回忆感 想,如第一章中“接踵而来的巨大灾难令这位年轻的红军 营长永生难忘,即使在十六年后他已成为新中国的海军将 领时,回想起这个瞬间周仁杰说他依旧会不寒而栗”的回 溯,通过这样的语言把周仁杰的过去和现在衔接在一起。 这种回溯式语言在整本书中几乎随处可见,时间、空间感 很强。
返回导航
长征
为此,他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 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客观真实地再现了 长征中许多历史事件,生动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年的 时间里,行程两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绝的全貌。
返回导航
长征
2.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以小见大,人物刻画细致入 微
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除了有 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外,还在那 些普普通通的小战士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 以前被忽视或者被遮蔽的小人物和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呈 现,如用绷带把奄奄一息的政委背出敌人包围圈的黄欣, 为了追上部队女扮男装潜入国军的女战士张吉兰等。
返回导航
长征
《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 文学作品。它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 要意义。写作期间,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 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 露,从而更突显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此外,作者还讲述 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的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 细节更加详细地解读长征的历史。
返回导航
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凭着一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凭着 坚定的革命信念,闯过了数不清的危关凶隘,经受了数不 清的风霜雨雪,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 难。面对敌人疯狂的围追堵截,战士们士气高昂,苦中作 乐,这就是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传达 出的不仅是不怕牺牲、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 更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永不 磨灭的信念。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八章 恭贺新年——1935年1月,乌江 1935 年 1 月 1 日 , 红 军 突 破 乌 江 江 界 河 , 乌 江 战 役 打 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 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乌江 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 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 权。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六章 橘子红了——1934年11月,湘南 1934年11月,红一方面军在湘南与军阀何键等敌人展 开战斗,轻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 第七章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 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 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 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 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 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返回导航
长征
毛泽东 相关情节:①当选为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主席;②提 出红军北上陕甘宁的主张;③在遭到国民党疯狂“围剿” 的时候极力主张北上,并在危急时刻提出了正确的军事主 张。 性格特点:信念坚定、深谋远虑、乐观风趣。
返回导航
长征
周恩来 相关情节:①当选为长征红军的总政委,领导红军长 征;②接受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主张,遏制了博古等人的 错误军事指挥。 性格特点:温文尔雅、意志坚定。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 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 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红军到达金沙江 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 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 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返回导航
长征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遵义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 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错误而召开的一次 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 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 嫩走向成熟。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十章 残阳如血——1935年2月,遵义 1935年2月,红军主力先后打响了娄山关战役和第二 次遵义战役。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 战连捷,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取得中央 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1935年4月,川北、湘西与陕 南 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挺进四川,红四方面军主动放弃 川陕根据地,8万大军强渡嘉陵江,转战到川西北地区。
返回导航
长征
朱德 相关情节:①作为红军长征的总司令,与毛泽东等共 同指挥红军长征;②1935年,奉命到张国焘所在的红四方 面军执行任务;③带领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来到 陕甘宁边区。 性格特点:忠厚英勇、平易近人、艰苦朴素。
返回导航
长征
《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 文学作品,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 信念力量。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 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 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 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 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1936年1月,湘西与川北 湘西的红二、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 征。1936年1月,红二方面军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 师。张国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失败,被迫接受北上 的建议。 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1936 年 10 月 10 日 , 红 一 、 红 四 方 面 军 在 甘 肃 会 宁 会 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 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1935年9月,陕南与甘南 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焘秘密北上。同月红 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1935年10月,陕北和川西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 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 征结长征是一个解读不完的历史事件,从任 何角度解读都可以发现感动,而这种感动常常令读者思索 中华民族的前途,思索这个国家的前途。王树增为写《长 征》,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就做了二百多万 字,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对 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神之 旅。
八 年 级
长征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梗概 人物分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王树增,中国军旅作家,1952 年2月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 学《长征》《远东朝鲜战争》《解 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 随笔《1901》《1911》。作品曾获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 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 奖”、鲁迅文学奖等。
返回导航
长征
4.全景式客观再现 这是一幅立体的、全景式的雄壮交响史诗。《长征》 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同时描述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 二十五军的战史,在我们的眼前呈现了历史在同一时空发 生的立体画面。《长征》的时空感极具震撼力,不看这本 书,很难想象红二十五军会在一条公路上等了中央红军整 整18天,而这时候中央红军的部队却在上千里之外因为政 治纷争而不断开会。
返回导航
长征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 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胜利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返回导航
长征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5月,闽浙赣苏区 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明的错误指挥下,敌人步 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 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 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 团,约12.7万人。
返回导航
长征
1.善于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来记述重大历史事件,以 细节还原历史面貌
作者通过对大量细节的叙述,让80多年前的长征得到 了更加真实与鲜活的呈现。“十送红军”中作者对分别场 面的描写细致而真实,令人潸然泪下。王树增认为:“非 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 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
返回导航
长征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1935年6月,四川达维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 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 方面军正分路西进,红一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 红四军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 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1935年8月,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 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 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返回导航
返回导航
长征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 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粤北与湘南 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 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 山河苍茫——1934年12月,湘西与豫西 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和豫西的红25军,也遭到敌 人的残酷围剿,形势日益困难,被迫开始从根据地向外转 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