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储能实验装置研究
高温超导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高温超导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高温超导是指温度高于液氮温度(77K)的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和磁通排斥等优异的物理特性。
近年来,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高温超导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物理、通信等诸多领域。
一、高温超导技术的研究进展1986年,美国杜克大学的吉奥尔基和若弗诺夫首次发现了第一种高温超导材料——La2−xSrxCuO4,这一发现在物理学领域引起了轰动。
此后,又陆续发现了多种高温超导材料,如YBa2Cu3O7、Bi2Sr2CaCu2O8等。
这些高温超导材料在超导温度和临界电流密度等方面表现出色,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主要涉及其物理特性、制备工艺以及应用等方面。
在物理方面,人们通过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超导调控等方面,探索其超导机制和性质。
在制备工艺方面,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如固态反应、溶胶凝胶、等离子喷涂等技术,制备出高温超导材料。
在应用方面,高温超导材料广泛应用于储能、电动车、导体、医疗设备、通信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力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
二、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1. 高温超导电缆传统的电力输电工程使用的是铜电缆,但传输过程中电阻会引起电能的损耗。
而高温超导电缆是利用高温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至最低。
高温超导电缆不仅传输效率高,而且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高温超导磁体高温超导磁体是一种将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线圈,通过流过电流来产生磁场的一种装置。
由于高温超导材料具有临界电流密度高,磁场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制成大型的高强度高温超导磁体,广泛应用于核聚变、科学研究等领域。
3. 高温超导储能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是锂离子电池,但其能量密度低、寿命短等问题限制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而高温超导材料的储能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解决目前电池技术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高温超导飞轮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高温超导飞轮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在1986年发现可工作在液氮温区(77K)的高温超导材料后,人们很快就发现利用这种材料制备的块材可以稳定地悬浮(悬挂)在永磁体上方(下方)。
并且施加给永磁体一个初始的扭矩后,它就会围绕和块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轴旋转起来,这就是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SMB)最基本的模型。
SMB以其具有的无机械接触、自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很快博得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
在1990年便有了转速100000r/min的SMB报道,而到1992年更有转速高达520000r/min的报道,这也是迄今为止最高的转速记录。
SMB的高转速是传统的机械轴承,甚至主动的电磁悬浮轴承(AMB)所不及的。
SMB的诞生为以轴承为基础的系统提供了升级换代的新途径,高温超导飞轮储能系统(HTS.FES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HTS—FESS利用SMB的高速无机械摩擦旋转,通过一个飞轮转盘把能量以机械旋转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
近年来,随着SMB技术的日益成熟,高强度复合纤维材料的问世以及高效率电力电子转换技术的进步使得HTS.FESS在储能密度、储能时间、响应时间、转换效率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已达到了工业应用的要求。
目前美国波音公司、日本国际超导中心(ISTEC)[6-8]、德国ATZ公司[9-121等均在开展大容量HTS—FESS样机的试验研究。
美国波音公司在2006年的项目年度总结报告中指出,他们研制的HTS.FESS即将完成最终用户测试,并投入商业运行。
HTS.FESS作为一种新型电力储能技术,不仅为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在军民两用上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卫星和航天器的能源供给和姿态控制、电磁发射系统的超大功率电源、战车的能量储备以及电力调峰、通信系统、交通系统等领域均可找到它的应用价值。
国内外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发展概述
国内外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发展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超导材料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本文主要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韩国等国外国家的相关研发计划、政策以及主要科研机构的研发概况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现状阐明目前国内外超导材料技术的研究政策和方向。
关键词:超导材料技术;超导计划;超导应用;超导发展;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ZhejiangHangzhou 310018)Abstract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are strategically high-tech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have highly potential andmarketprospects. This paperanalyzed the R&D programs and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European countries, SouthKorea, as well as R&D priorities of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troduced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research policies and priorities abroad.Keywords: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Superconductivity Projects, R&D institu- tes,Research priorities0 引言超导材料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与应用
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与应用高温超导体是指在较高的温度下(通常指液氮温度,约77 K),材料表现出超导性质的一类物质。
与低温超导体相比,高温超导体不仅温度更高,而且更易于制备和使用,因此在科研和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潜力和用途。
一、高温超导体的研究意义高温超导体是研究超导性质的热点领域,对纳米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低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温度更高,超导电流密度更大,抗磁能力更强,因此有着更好的应用前景。
在电力输送、储能、计算机存储等领域,高温超导体具有惊人的潜力。
二、高温超导体的分类高温超导体按照化学成分可以分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cuprate)和铁基高温超导体(Fe-based)。
其中 cuprate 高温超导体是首先发现的一类高温超导体,它的基本结构是由铜氧化物层与稀土氧化物层层叠在一起的。
Fe-based 高温超导体则是后来才被发现的,它的超导机理与 cuprate 不同,但仍然具有较高的超导温度,且稳定性较好。
三、高温超导体的产生高温超导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精细的材料制备技术、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处理等等。
目前,人们发现高温超导体室温下是不超导的,必须冷却至较低的温度才能展现出超导性质。
一方面,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对超导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合适组分和结构的高温超导体提高其超导性能。
另一方面,超导材料的制备过程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如固态反应、化学气相沉积等。
由于这些道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因此需要定期优化材料制备的方法来提高超导性能。
四、高温超导体的应用高温超导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1.电力输送领域:超导材料能在零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这种特性让超导材料在电力输送领域拥有重要的应用。
使用高温超导体制造的超导电缆可以在能耗和成本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2.储能领域:超导能量储存是一种高能量密度、低体积、零阻值的储能方式。
高温超导实验
图2第Ⅰ类超导体临界磁场随温度的变化
在Tc以下,临界磁场Hc(T)随温度下降而增加。这种超导体称为第Ⅰ类超导体。
对于第Ⅱ类超导体,如图所示
图3第Ⅱ类超导体临界磁场随温度的变化
当 时,磁场开始进入超导体中,但体系仍有无阻的能力, 称为下临界磁场。当 ,磁场进入超导体越来越多,超导态逐渐转化为正常态, 称为上临界磁场。 区域的状态为混合态。高温超导体为第Ⅱ类超导体。
由图可见,实验测量中,在液氮正常沸点到室温温度范围内,硅二极管电阻与温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与理论曲线是相符合的。通过记录室温下的硅二极管两端电压和标准电阻的电流,可算出室温下硅二极管电阻的值为5.116KΩ,电阻率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需要指出的是,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导线热胀冷缩,使得硅二极管断路,无法记录之后的数据,但线性关系还是很明显的。
4.3高温超导磁悬浮力测量
零场冷条件下,测得的力与距离的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零场冷条件下磁悬浮力与距离的关系曲线
其中上方的曲线为磁铁与样品距离靠近时的曲线,下方曲线为磁铁与样品距离远离时的曲线。根据演示实验,零场冷时,两者之间产生排斥作用。当距离较远时,超过作用力范围,因而无作用力,随着距离越来越小,斥力越来越明显。当磁铁从最近处远离样品时,由于样品处于混合态,因此磁通线排出时会受到阻力,即表现为两者吸引,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大,吸引力也不断增大,但当超过力的作用范围时,吸引力不断减小,最后为0。
2.2电阻温度特性
2.2.1纯金属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
纯金属晶体的电阻产生于晶体的电子被晶格本身和晶格中的缺陷的热振动所散射,实际材料中存在的杂质和缺陷也将破坏周期性势场,引起电子的散射。
铂金属与温度的关系在液氮正常沸点(77.4K)到室温温度范围(288.16K)内,具有良好线性。铂电阻温度计是符合13.8-630.74K温度范围的国际实用基准温度计。
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储存中的应用开发基于超导材料的高效能源储存系统
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储存中的应用开发基于超导材料的高效能源储存系统高温超导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储存和传输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的关注,寻找更高效的能源储存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使得高效能源储存系统的开发成为可能。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低电阻、高能效等特点,可以实现高效的电能储存。
利用高温超导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能源储存系统的效率,提供更持久、可靠的能源供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储存中的应用开发、基于超导材料的高效能源储存系统。
首先,高温超导技术可以应用于储能装置。
传统的能源储存系统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其储能密度和效率都相对较低。
而利用高温超导材料,能够实现更小体积、更高储能密度、更长寿命的储能装置。
这种高效能源储存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利用中,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高温超导技术可以用于能量传输。
传统输电系统存在能源损耗大、输电距离有限等问题。
而基于高温超导材料的能量传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能源传输的效率和距离。
利用超导材料构建的输电线路,可以减小电阻,减少能量的损耗。
同时,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较高的临界温度,使得超导输电系统可以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运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高温超导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能源储存和供应的关键设备。
在能源储存系统中,往往需要利用超导材料制备高强磁场,用于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过程。
超导电磁体可以提供更强的磁场,实现更快、更高效的充放电过程。
同时,高温超导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温超导电缆和输电设备,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和存储。
在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超导材料的特性与性能对能源储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寻找更适用于能源储存系统的高温超导材料。
总之,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储存中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基于超导材料的高效能源储存系统可以提供更稳定、更持久的能源供应,同时也可以解决传统能源储存系统的诸多问题。
高温超导实验报告
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表征姓名:孙淦学号:201411142030指导教师:张金星实验日期:2016年11月24日摘要本实验通过借助已定标的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并标定硅二极管正向电阻、温差热电偶电动势及超导样品的温度计。
比较几种不同的温度计得到各自的电阻温度变化关系,同时由超导转变曲线发现超导样品温度计在高温超导区域更明显的变化,并得到了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相关参数。
演示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并完成了零场冷和场冷条件下高温超导体的压力位移曲线测定。
关键词:高温超导、铂电阻温度计、磁悬浮、场冷、零场冷。
1引言1911年,昂纳斯首次发现在4.2K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的超导现象。
1933年,迈斯纳发现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迈斯纳效应。
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
1957年,巴丁、库柏和施里弗根据电子配对作用共同提出了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BCS理论。
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发现Ba-La-Cu-O化合物具有高T c的超导特性,之后高T c超导体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超导体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重力仪、超导计算机、超导微波器件等,还可以用于计量标准。
本实验中通过对高温超导材料特性的测量和表征,探究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以及温差电效应,了解磁悬浮的原理,掌握低温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原理2.1超导现象、临界参数及实用超导体2.1.1零电阻现象零电阻:温度降低,电阻变为0,称为超导电现象或零电阻现象。
只发生在直流情况下,不会发生在交流情况。
超导临界温度:当电流、磁场以及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为零或不影响转变温度测量的足够低值时,超导体呈现超导态的最高温度。
起始转变温度T c,onset:降温过程中电阻温度曲线开始转变的温度。
超导转变的中点温度T cm:待测样品电阻从起始转变处下降到一半时对应的温度。
完全转变温度(零电阻温度)T c0:电阻刚刚完全降到零时的温度。
1图1:超导体的电阻转变曲线图2:第一类超导体临界磁场随温度变化转变宽度∆T c:电阻变化从10%变到90%对应的温度间隔。
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
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超导材料进行电能储存的技术,因为高温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可以表现出极低的电阻和很强的磁场,因此可以用来制作出非常高效率的电能储存器。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能储存的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寿命。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研究人员只是为了理论研究而制备出了这类材料,并没有很实际的应用。
但是当高温超导材料被用于制作各种设备和器件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其巨大的潜力。
例如,高温超导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超导电机、超导发电机、超导电缆等设备,以及高能粒子加速器等高速设备。
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质来进行电能储存。
超导性质是指当材料中的电流遇到低温时,材料会表现出极低的电阻,也就是说,电流会在材料中持续流动而不会消耗能量。
这种极低的电阻取决于材料的温度和磁场,而高温超导材料就是指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超导性。
当电流在超导材料中流动时,由于电流可以持续流动,因此可以将材料中的电能存储下来。
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是将高温超导材料制成一个圆柱形的环路,然后通入电流,使其形成一个磁场。
当电流停止时,磁场不会消失,因为磁场中包含有电能,而电能可以被高温超导材料保存。
当需要释放电能时,只需要再次通入电流即可。
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有很多优点。
首先,由于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超导性质,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电能的储存效率,达到90%以上,这是传统电池所无法达到的。
其次,由于高温超导材料的磁场非常强,因此可以储存大量的电能,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这也是传统电池所无法实现的。
而且,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还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因为使用这种材料制作电能储存器时,不会产生任何有害废气、废液等。
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未来的能源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制作电动汽车、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站等各种设备,因为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电能存储器。
超导储能
高温超导储能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侯炳林朱学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610041)摘要:简要回顾了用于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高温超导磁体材料的性能。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几种类型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研究新进展。
然后分别介绍了Bi-2212和Bi-2223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研究情况。
最后简述了将来可能用YBCO(或NdBCO)涂层导体材料设计在液氮温区运行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
关键词: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磁体,磁储能1引言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必须设置能量的储存系统。
现有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储存技术主要是抽水储能。
抽水储能电厂一般都建在远离负荷地点的山间,必需长距离的送变电设备。
在储能效率仅65%~70%较为低下的基础上,长距离输送又要损耗不少电能,与分散型电力储存系统相比是极为不利的。
超导储能(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简称SMES)是利用超导线圈通过整流逆变器将电网过剩的能量以电磁能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通过整流逆变器将能量馈送给电网或作其他用途。
由于超导线圈在超导状态下无焦耳热损耗运行,同时其电流密度比一般常规线圈高1-2个数量级。
因此它不仅能长时间无损耗地储存能量,而且能达到很高的储能密度。
它的储能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也是其它类型储能装置无法比拟的。
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逐步走向实用化,高温超导储能(简称HTS-SMES)也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并有相应的微型样机问世。
HTS-SMES储能装置中的高温超导线圈是储能装置的核心部件;因此,本文就HTS-SMES装置中的超导线圈部分的研究作一些介绍。
2 目前储能用的高温超导材料目前共出现了五代高温超导材料:镧系、钇系、铋系、铊系和汞系,其中最有实用前途的是钇系YBCO(YBa2Cu3O7-x)和铋系BSCCO(包括Bi2Sr2Ca2Cu3O y 简称Bi-2223和Bi2Sr2CaCu2O y简称Bi-2212)。
高温超导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超导体的分类
• 1低温超导体 • 我们将临界温度在液氦温度以下的超导体称为
低温超导体。随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锡、铅等 多种金属元素和许多合金以及化合物都具有超 导现象,但临界温度一直很低(在液氦温度以 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人们已经可以使 大部分金属元素都具有超导电性。在采用了特 殊技术后(如高压技术,低温下沉淀成薄膜的 技术,极快速冷却等),以前那些认为不能变 成超导体的金属元素也已经在一定状态下使它 们实现了超导态。
• 2.完全抗磁性 • 给处于超导态的某一物质加一磁场,磁力线无法穿透样品,
而保持超导体内的磁通为零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完全抗磁性, 也就是所谓的麦斯纳效应。处于超导态的物质,外加磁场之 所以无法穿透内部,是因为样品内部感生了一个分布和大小 刚好抵消外部磁通;使内部磁通为零的电流。这个电流沿表 面层流过,磁场也就穿透到同样深度,这层厚度称为“磁场 穿透深度(λ)”是温度的函数: λ=λ0[1-(T/Tc)4]-1/2 λ在0 K下的磁场穿透深度 • 另外人们还发现如果在一个中空圆筒状超导体的轴向方向上 加一磁场,然后冷却至临界温度以下,由于完全抗磁性超导 圆筒实体部分的磁通将被排斥出来,但是其内部中空部分磁 通即使随后撤掉外加磁通也会守恒的存在下去。这部分因超 导电性而被永远保存的磁通叫冻结磁通。冻结磁通也是由于 前面谈到的持续电流所引起的。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一 种磁通泵。
• People call this phenomenon“Meisner effect”。
•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பைடு நூலகம்s of the superconductivity:Zero electric resistances and anti- magnetisms。
大电流脉冲发生实验装置的研制
2 R&D C n e f p i u e c n u t g . e tro Ap l d S p ro d ci ,Hu z o g Unv r i fS in ea d T c n lg ,W u a 3 0 4 Chn ) e n a h n ie s y o e c n e h o y t c o h n 4 0 7 , ia
q p e t i t s e ui m n s e t d, i s o f r x rme a e e r h o s t g od o e pe i nt l r s a c n upe c nd tn q e h nd pule i r o uc i g u nc a s
o ti e h o g du tn ot g fc p ct r a a t r fi d ca c n a a i n e b an d t r u h a j sig v l eO a a io ,p r mee so u t n ea dc p ct c .Th — a n a ee
振 荡 电 流 . 置 试 验 达 到 要 求 , 超 导 装 置 失 超 与 脉 冲 特性 研 究 创 造 了实 验 条 件 . 装 为
关 键 词 6 T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 1021)3 0 3 4 17— 4 (000— 4— 9 0 0
c r c e itc . ha a t r s is
Ke r s: up r ond tn x rm e ;c p c t t r g ne g y wo d s e c uc i g e pe i nt a a iors o a e e r y;dic a g s h r e pule ur e t s d c r n
超导电力磁储能系统研究进展一——超导储能装置
中图分类号: TM 917; TM Z 6; 0 511
0 引言
超导磁储能(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缩写为 SMESD 是超导应用研究的热点G 超 导磁储能利用超导磁体的低损耗和快速响应来储存 能量的能力 通过现代电力电子型变流器与电力系 统接口 组成既能储存电能(整流方式D 又能释放电 能( 逆变方式D 的快速响应器件 从而达到大容量储 存电能~ 改善供电质量~ 提高系统容量和稳定性等诸 多 目的G 本 文介绍 了 SMES 的 发 展 历 史 对 SMES 的基本原理~ 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G
1971 年 在 Wisconsin 大 学 Boom 和 Peterson 带领下 发明了一个由超导电感线圈和三相 AC/DC 格里茨 ( GraetzD 桥 路 组 成 的 电 能 储 存 系 统 并 对 格 里茨桥在能量储存单元与电力系统相互影响中的作
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G 他们发现装置的快速响 应 特 性 对 于 抑 制 电 力 系 统 振 荡 非 常 有 效 [5] G
1976 年 到 198Z 年 LASL 和 BPA ( 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D 合作建成了 30 MJ/ 10 MW 的 SMES 该 系 统 成 功 地 抑 制 了 从 太 平 洋 西 北 地 区 到南加利福尼亚州 1 500 km 的双回交流 500 kV 输 电线路的低频 0. 35 Hz 自发功率振荡[9]G
分配系统的主要组成是, 制冷器顶部的电气连 接; 控制氦流的低温阀箱; 制冷器之间~ 阀箱和液化 器之间的低温管; 真空装置; 压力过高时的安全阀; 备用氦罐和冷却箱( 热交换器~ Joule Thomson 阀和 涡轮膨胀器) O 这种装置通常每年只能使用 6 000 hO 必须提高到每年使用 8 000 h, 以满足电力运行的技 术要求O
高温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
高温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储能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大多数的储能技术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储能时间短、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等等。
而高温超导材料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储能材料。
高温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电学性质的物质,它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超导性能。
这种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用于电力输送、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
而高温超导材料在储能方面的应用,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高温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其超导性质储存电能,另一种则是利用其热容量和热导率来储存热能。
利用超导性质储存电能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温超导材料建造超导储能器。
超导储能器是一种能够储存大量电荷的装置,其储能密度远高于化学电池。
一般来说,超导储能器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这将会增加生产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但是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些高温超导储能器可以在常温下运行。
利用高温超导材料储存热能则需要将其置于低温、高温两个环境中。
通过将高温超导材料与热储存体相结合,可以实现热能的储存和释放。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储存能量的稳定性高,且储能器的使用寿命长。
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研究并推出了一些基于高温超导材料的热储存电站,用于供暖和供电等领域的应用。
虽然高温超导材料在储能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实现商业化应用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难点。
首先,高温超导材料本身的成本较高,目前其生产成本还比较高,因此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才能降低成本。
其次,超导储能器中的超导材料需要保持极低的温度才能发挥最佳的超导特性,这对设备的制造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最后,超导储能器在储存大量电荷时存在着漏电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解决。
总之,高温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
但是实现其商业化应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研究和探索。
关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学术成果 -回复
关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学术成果-回复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下简称“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核聚变实验设备之一。
它采用了超导磁体和高温超导材料,旨在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以及高效能的控制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
该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对于推动核聚变技术的发展以及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模拟和实验的结合,确定了合适的磁约束参数和聚变等离子体参数,为实现核聚变反应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研究人员通过精确的场调控技术,在装置中成功实现了高强度磁场的精确定位和稳定控制,从而保证了核聚变反应区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其次,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还通过改进设备结构和优化运行模式,提高了聚变等离子体的能量密度和温度。
研究人员采用了先进的超导材料,使得维持高温等离子体所需能量大大减少,从而取得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
同时,装置中的多级螺旋状磁场系统的创新设计,有效地改善了等离子体运动轨道,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研究材料耐辐照和承受高温等极端条件的能力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核聚变反应过程中,反应室内的等离子体释放出大量的中子和高能粒子,对设备材料产生严重的辐射损伤和高温腐蚀。
研究人员采用了先进的材料设计和冷却技术,有效提高了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辐照/高温耐受能力,为持续稳定的聚变实验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研究并优化核聚变燃料及等离子体参数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通过对燃料含量、比例以及压力等参数的调节,研究人员在装置内成功实现了不同燃料组合的核聚变反应,并收集了大量实验数据,为未来工程型托卡马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研究和发展核聚变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
通过优化装置结构和运行模式,研究人员提高了聚变等离子体的能量密度和温度,实现了可控的核聚变反应。
高温超导实验技术的使用指南
高温超导实验技术的使用指南一、引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这种材料的特殊性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实验挑战和机会。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高温超导实验技术的使用指南,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利用这一材料进行实验。
二、材料准备高温超导实验的第一步是材料准备。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氧化物材料作为高温超导材料。
为了制备高质量的样品,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材料纯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纯净度高,不含杂质。
这可以通过使用纯化方法,如溶液热处理等来实现。
2. 组分控制:材料的组分是影响其超导性能的关键因素。
精确控制原材料的比例以及相应的反应条件非常重要。
3. 结构优化:在制备过程中,通过烧结或其他方法改善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以提高其超导性能。
三、样品制备在获得高温超导材料后,我们需要将其制备成样品以便于进行实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1. 固相法:将高纯度的原料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压制和烧结等工艺制备成块状样品。
2. 工艺优化: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压制压力以及烧结气氛等参数,优化样品的密度和晶体结构。
3. 单晶生长:通过熔融法或化学气相输送法等技术,制备出高质量的单晶样品。
这种方法对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非常有价值。
四、实验装置高温超导性质的研究通常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实验装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技术:1. 磁性测量:采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设备测量样品的磁性性质,如超导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电流等。
2. 电阻测量:使用四探针测量法,测量样品的电阻率和超导态的电阻。
3. 结构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研究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组织。
4. 磁场调控:为了研究高温超导材料在不同磁场下的性质,需要使用强大的超导磁体来提供稳定的磁场。
五、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准确分析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1. 曲线拟合:通过将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在拟合过程中获取参数信息,如超导临界温度和超导的能隙等。
高温超导材料的最新研究
高温超导材料的最新研究高温超导材料是指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能够表现出超导特性的材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注。
超导材料可以无电阻状态下导电,并且能够排斥磁场,这使得它们在能源、通信、交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温超导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重点介绍其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理论基础高温超导现象最早是在1986年由乔治·贝尔赫尔等人发现的,他们发现了一种由铜氧化物组成的陶瓷材料,在77K(-196℃)以上出现了超导现象。
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超导理论,促使了“BCS理论”以外的新理论发展。
BCS理论虽然对解释低温超导相行为至关重要,但在高温超导中却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因此,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其他模型,例如库珀对(Cooper pair)、波动理论等,以解释高温超导现象。
在这些理论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仍然被认为是高温超导材料中电子形成配对的重要机制。
此外,量子涨落、磁性相互作用等也被认为对高温超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对高温超导材料特性的理解,也为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最新研究进展近几年,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从新材料的合成到物理机制的探明,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更高临界温度和更好的性能。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随着对盈零氧化物(cuprate)和铁基超导体(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等传统高温超导材料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一些新型超导材料。
例如,最近可能成为新一代高温超导材料的是“氢化硫”(H3S)。
该化合物在接近环境压力下,其临界温度可达203K(-70℃),这是迄今为止达到的最高临界温度。
这一发现显示了氢化物在超导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此外,高压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氢化物超导体的探索。
通过应用极高的压力,科研人员发现某些氢化物能够在常规状态下显示出短暂的超导性。
新型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能源的存储和传输技术并未跟上能源开发的步伐。
因此,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愈发引人瞩目。
这篇文章将重点讲述新型超导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研究。
先来了解一下超导材料的基本概念。
一个物质是否为超导体,代表着它能否在某些条件下发生超导现象,即在超导状态下没有电阻。
目前广泛使用的超导材料是金属超导材料,如铜氧化物超导材料、镁二硼超导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导电性体现在其晶格中的电子能带能量的范围内。
当材料的温度降至其临界温度以下时,电子对可以在材料内形成库珀对(Cooper pair),相当于两个电子可以构成一个“整体”,通过声子的作用在空间中移动,从而导致电子的流动而不需要受到其他电子的干扰。
而新型超导材料与其不同。
新型超导材料指的是各种复合材料,其展现的超导性质源自材料的微观结构,而非其能带结构。
这与传统超导材料的导电机制完全不同。
新型超导材料的导电主要依靠电子与自旋和电荷等各种无序的微观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新的电子态。
这一点,使新型超导材料成为了一种具有非常重要潜在储能应用的材料。
新型超导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了物理、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化学及能源领域等等。
目前,高温超导体、自旋超导体、量子摩擦材料,仅举几例,都是具有振奋人心的前景的新型超导材料。
其中,高温超导体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储存,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在电流流过时没有电阻,因此能在不损失能量的前提下,将能量储存起来。
那么,如何将新型超导材料运用到储能领域中呢?一种方式是利用新型超导材料制造超导磁体。
超导磁体是目前最为广泛且应用最为成功的超导器件之一。
它主要由超导材料和辅助制冷系统两部分组成。
超导材料中电流的流动不仅不会有能量损失,而且会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吸引力。
因此,超导材料可以用来制造磁体。
这种超导磁体可用于磁悬浮、MRI机等领域,其强大的磁场产生能力使得在其研究领域中核磁共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手段。
高温超导材料热导率实验测试
高温超导材料热导率实验测试为了将高温超导材料(SHTc )绕制成超导线圈以产生强磁场,SHTc带材的热导率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外加磁场也将对其产生影响。
现代工艺技术为超导带材提供了各式各样的金属镀层,以加强其导热性能及电荷载能力。
本文通过稳态测量法,测量了在低温下含银覆盖层YBCO高温超导带材的热导率,以及外加磁场对其热导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
实验表明,在环境温度为77K 时,外加磁场能增大银覆盖层YBCO带材的热导率。
关键词:高温超导带材;YBCO;热导率;磁场1 引言1.1 超导材料的发展自19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内斯教授成功地实现了氦气的液化并于1911年在极低温度下发现汞的超导现象以来[1],由于超导体材料所具有零点组和抗磁性的优越特性,超导材料便一直受到强烈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超导元素和材料被发现,图1.1中标明了具有超导特性的元素。
在一些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高压技术、薄膜技术、极快速冷却以及非晶无序技术等,另一些元素也能显示出超导特性,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人类对超导材料的实际需求。
为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超导材料,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了合金和化合物。
低温超导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一大批具有超导特性的合金材料相继被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NbTi 、N 3b Sn 、N 3b Al [2],它们有较高的临界温度,机械加工性能较好,这类合金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在20K 左右,能在液氮温区内正常工作,但这些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太低,离不开液氦制冷设备,成本高而且不方便。
1986年,高温氧化物超导体La-Ba-Cu-O 的发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高温超导材料发展时期。
1987年2月,美国科研小组宣布合成了临界温度在液氮沸点以上的超导材料,同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宣布制成钇、钡、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其临界温度能达到92.8K ,后续大量高温超导材料相继被发现[3],这些氧化物中最低的临界温度在77K 以上,其中以具有实用性的Bi-2212和Bi-2223超导材料为代表,图1.1概述超导材料发现和超导材料临界温度提高的历史,每年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都在提高。
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的储能技术研究
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的储能技术研究近年来,高温环境对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高温环境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甚至造成设备过载、短路和火灾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开始探索高温环境下的电力设备储能技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常见的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储能技术是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能够在高温下稳定工作,并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长寿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中的电力设备中。
超级电容器能够通过吸收和释放电能来平衡电力系统的需求和供给,并在高温环境下有效地降低电力设备的温升。
此外,超级电容器还可以提供瞬态功率支持,改善电力设备的响应速度,有效应对高温环境下的电力波动。
另一种高温环境下的电力设备储能技术是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安全性能,在高温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
磷酸铁锂电池可以作为电力设备的备用电源,在电网故障或突发需求时提供临时电力支持。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还可以储存并平滑电力系统的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除了超级电容器和磷酸铁锂电池,还有一些其他的高温环境下的电力设备储能技术。
例如,超级电感储能技术能够通过存储电磁能量来平衡电力系统的电能波动。
由于电感器在高温环境下不易损坏,因此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并提供可靠的储能支持。
此外,高温超导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电力设备的储能。
高温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超导电性,能够帮助电力设备在高温环境下降低电阻、提高电能传输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的储能效果,研究人员们还在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
例如,石墨烯储能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在高温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并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点。
石墨烯储能技术有望在高温环境下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储能技术。
综上所述,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的储能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超导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温超导技术的研究进展Chapter 1:引言高温超导技术是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在能源和电力传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章将对高温超导技术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Chapter 2:高温超导基本原理本章将详细介绍高温超导的基本原理,包括超导现象、临界温度和超导材料的特性等。
同时,还将介绍常见的高温超导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Chapter 3: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本章将综述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如铜基超导体、铁基超导体和镁二硼化镁等。
同时,还将介绍人们对于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和改进方向。
Chapter 4: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本章将深入探讨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超导电缆和超导发电设备。
同时,还将介绍高温超导技术在电力传输和储能方面的应用前景。
Chapter 5:高温超导技术的挑战与展望本章将分析高温超导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如超导材料制备难度大、成本高昂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还将展望高温超导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Chapter 6:结论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高温超导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同时,还将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推动高温超导技术的发展。
Chapter 1:引言高温超导技术是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在能源和电力传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前身的低温超导技术由于需要极低的温度条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然而,在1986年,康奈尔大学和IBM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种以氧化镧和铜为主要成分的铜氧化物陶瓷材料可以在液氮温度下实现超导。
这一突破大大提高了超导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领域。
Chapter 2:高温超导基本原理高温超导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温度下,电流能在不产生任何电阻的情况下通过超导体中传输。
常规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一般在几摄氏度甚至更低,而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可以达到液氮温度(77K)甚至更高。
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材料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J (lcNO$AB (!C’9$!5T3$!i !D $!EF E (!(94=$%&’,-E "z j T =,/$(""A 1#$9-&)*+o ".$=1N D LM "z j T =,/$("""!%./!.|6+L 1K /2V F c iy L *C ’L 1K /.3!]W *%f R )SG N %&a !$"^$6($[L O 56G B ’"*L M M Z K /.i 451)p "K -<=)I #K /.3E C 6_M $L Q 7~%K /8e c #N "K -<=)g }~p 9#EF#L 1K /+F J j g3"‘/Z W #{|W F AB +‘+kl "012!L 1K /2V $)<G $F c $[L O 56G 34567!%&#$)$%&A (#$%�!klmn %$""!’($’()$opmn %$""0’"!’()"q !89‘f ;5!E 5D +,>./?5>I C /-=3-/+I C >+/+,-S E I .,3-+&&&L &B L %X 3_.a &)E x k l ?v \’7K]u +,M c E 6+’A 3&b _‘e f l &5)}G A X?R ;X 3<j @i :@A f l S [\(_G -"]H L &B L E x y t _&)E x d $U l @{)(*(G H $A &H "L &B L :o "n HL ^8l (-*_O 5x ::o ",ZeT _v h Q +(V -=%.&,o ")M DE $%_i W CJ ]Z oK %]H L &B L 5,)$"!*(&)‘f z Q@A c R ^L &B L @A :o "T L ^?D o "O R :\]D G (]H L &B L _k -&)E x C .d $9D z Q :=>j o ^z {:.N M XY _{"(G -J @"k -:{s N X &"_?$-K e 9s G z Y "XY Z W |/($}}W ’&K }F ^5I/B "]5gd s A$")oK X 3:*l\5e X <n "p 89}$(a H ‘f 5+y_z~H K4@{(’E st O 5\)"XQy’W xQ K }F "kG oK \X @m ]k -&)E x :W f 3L &B L E x X ?8>*a (o K o X #p l ‘x Q z ~:a H L &B L E x +5n H m ]k --[(U i "_a H ‘f z Q o "G A "O :=>xQ *L M M Z M V *M Z C 6!,(a H ‘f !,?G "\#$^)"X?+D C Z ,\)"?x K T X?9Q Z O &I:‘f 5((A 6A C P ]K h D L "(A A $C %&E ’=%&(0%.0{O O o ",Z ‘H )P "K *2+_@#$"\:O ,(k -e G $""(C u +f 5V B }&%g h %V "9D e *C E ‘f 5:K y m-t <,[+)(y m *C E a H ‘f 5t&%X C "]-G R XY a ’Z O &I [K A ]")y=>QG a =@x :]H a G ‘f 5,(’z P -I -t oK %XQ z{‘xQ K }F k I }?:EF2W Z =-:a H L &B L E x (y e u 5I o "3@e T _~9z ~a H L &B L X 3:o",Z )0*(4=$%M -&)*+o ".7]oK%5b ‘34a H L &B L 9[X 3"NO 9>^d OG A :,Z (r !z{8N F 8J (lc *D +a H L &B L 9[X 3-*C E a H ‘f 5,’+[Sv -’m }z ~E x ’c d ]c ’]W *%E F 1q ,e [L O J K ,@T (!6"7+J &N ~-1b ,\71"7"mH Z 7]W *%n I U 13^(4)Q 1b ,z F A$"i T5%&F ,q J (n I E x -y 4W ’W ST (.%‘f 5,(‘f 5:/v r 4^Y "O 6‘f 5!+g @0"H ‘I (]-G &%m-Vxy MN :X ,-\"z ~H K 49D Z O &I .2$)H ")oK :‘f 5,-W [‘f ‘9K w T (;%]H g ,(v -:&.’*/0Q 0]c x K Z "X?8}y ’]H 4H K a ’123I cT "X ^<Y v 0Q:P \5c R S S :042:P H (v -:D Y +y [S 3’(1%EF 1q ,()Q :E F 1q ,2s =:&)&%,q (C G N O./:a H L &B L X 3‘QG 9["=3?3"k Q O \&&I 4U 1,(5%J K ,(J K ,=>-%]L M :!$K[L O 8.%&a !$"^$6($@T "t 2?r }89*B "o u m 78.)‘:M H :Z Y (O M F :M H :u J C "Q ;3Q 3*5C 8?+,6b -9_,-JK (#6@$6A !@((B$""0C 1D ("E!!!!!s !o ~!"z{8N F 8lc 01ijs 9r !-|##*N hG -t f Q 5t ?F c ?o z j &%/)D :@$O a H ‘f 5!!5t ?F V *M Z o z j y m @A x K A$"]&%:‘f 5,-\p "!,P Q Fa "p l G B }&%!((^G -&%:5‘M NO Z E Q N ?F c ?o z j o K :V *M Z ‘!W\!!)&%R y !]L &B L E x :Z Q ?,$GL %H %M Z&"qr =%@A :.Q !W ’&K }F :\X @;X #.a !4y [f R o K a H L &B L 9Q E x !o D k X?"}\:z~M K }F C b E x o{,Z :[\!y e 0Q X ?S S \5:&-*$#^+‘f 54K Q K }F }?:34;5E x !H R L &B L _&)E x V:9Q +z-"{|p }(!]4,3F C =[K !R C >F 3,?&*!2F C /%L 90""&\L &B LO .T +,M ./?C I C ./C /-L S E I +=[+Q +8.D=+/I3/?L C =583I C ./9]B B B %,3/E ./O .T +,B 8+>I ,./C >E 9(A A !!6$!%&$!#!$06$!;C 3/-a C 3.F 53!M F 5a 5!\5a 5+_F C !+I389L &B LL SE I +=P .,L I 5?S ./Y I C 8C I S 3/?M 5E I .=+,O .T +,H D D8C >3I C ./E 9]B B B%,3/E ./H D D 8C +?L 5D +,>./?5>I C Q C I S 9$""(!(($(%&(#1)!(#16!!Y :E !J !4!7%8!I $;C 3/-aC 3.F 53!M F 5a 5!\5a 5+_F C!+I 38%9$"2;#()<\+J ‘f ;59[X 3$H$"<;#()<\L &B LL SE I +=%9&)E x )*+$H 5I .=3I C ./.PB 8+>I ,C >O .T +,L S E I +=E %!$""0!$6$0%&66!A (0!^,C +?=3/H !LF 3<+?:9K %’L &B LZ D +,3I C /-3I U C ‘5C ?:C I ,.-+/%+=D +,3I 5,+E P .,B 8+>I ,C >O .T +,i 538C I S ]=D ,.Q +=+/I [+=./E I ,3I C /-9]B B B %,3/E ./H D D 8C +?L 5D +,>./?5>I C Q C I S 9$""!!(!$$%&(6#)!(6#6)!N O E !N !K !s Y L !I $U C 5\+/F 53!U C 5*C /-!\3/-X F C S ./-!+I38%9t G ]W *%+&r U 1,:t (""<Q 3,[’L %H %M Z&$t(""<Q 3,[’L %H %M Z&*3E +?./]W *%%,C ’8+Q +8]/Q +,I +,%9&)E x )*+$H 5I .=3I C ./.PB 8+>I ,C >O .T +,L SE I +=E %!$""$!$1$(%&#"!#!1!I N T !N O E !K Y L $W +/-;5/>F +/-!U C 5\+/F 53!V 53/X F C >F 3/-%9p 3L %H %M Z&&g &b X r s _b o "&$5%v 5M 4[$R +E +3,>F./I F +7.8I 3-+Y /4383/>+.P[MM 3D 3>C I .,E .P M 3E >3?+L %H %M Z&&O 3,I Z /+!L C =583I C ./3/?B f D +,C =+/I E %9&)E x )*+$H 5I .=3I C ./.PB 8+>I ,C >O .T +,L SE I +=E %!$""!!$#$(1%&)!!)##!%O m !N O E !M "N !I $\+C \+/F 5C !U C 5\+/F 53!%+/-%C 3/8+!+I38%9t)"&Q 3,p 3L %H %M Z&:?l c \o "$L I +3?S L I 3I +L I 5?S .Pt )"&Q 3,L %H %M Z&T C I FM F 3C /’>C ,>5C I %.D .8.-S %9&)E x )*+$H 5I .=3I C ./.P B 8+>I ,C >O .T +,L SE I +=E %!$""0!$6$!%&$6!!(?E :!(A )1"#$y $z{$,-$P 8(-23%=’/0%I t w 6%ab #n %-M 34NK /;<(%*J #c +|}&B ’=3C 8’-f T 85"E +59+?59>/=0%!(A 0A "#$y $,-$/023>>{$P 8(-23%O a X >j %-&’93456N -&K /*J k l #c +|}&|}/!(A 10"#$y $z {$,-9L 9230$P 8(-23%O a X >j N-&K /*J kl #c +|}&8:V K MD C Y J T Y:F N H F I L :V I F8N F 8F b H F I J N F C :L :J D CF cV J H N F C :$/3/:-6F 0:-6(7<(5-3/4_4-6$7#(5-6S /V 0-6$7</-B :4$7<(:-S /:-I :(b (e L .5I F +3E IY /C Q +,E C I S c :3/N C /-$(""A 1c M F C /3d b $e :3/N C /-H 5I .=3I C ./R +E +3,>F ]/E I C I 5I +c :3/N C /-$("""!c M F C /3d L ;60(.10O %F +E I 5?C +?F C -FI +=D +,3I 5,+L 5D +,>./?5>I C /-&3-/+I C >B /+,-S L I .,3-+b L &B L d +f D +,C =+/I 3I C ./+‘5C D =+/IC E >./E C E I .P 3/K C -F%+=D +,3I 5,+L 5D +,>./?5>I .,b K %L d >.C 8=3?+P ,.=*C ’$$$!I 3D +c ]W *%>5,,+/I E .5,>+>./Q +,I +,3/?!$’4C I [L O%&a !$"^$6($43E +?>./I ,.88+,P .,E S E I +=>./I ,.8e%F +>,C I C >38>5,,+/I?+/E C I S .P*L M M Z T C ,+C EQ +,S 8.T 3II F +I +=D +,3I 5,+.P 8C ‘5C ?/C I ,.-+/c 3/?I F +=3-/+I C >P C +8?E3I I F +>.C 8+/?E3,+38=.E I D +,D +/?C >583,I .I F +I 3D +m E D 83/+cT F C >F P 5,I F +,?+>+3E +I F +>,C I C >38>5,,+/I ?+/E C I S c 3/?C /P +>I E I F +D ,3>I C >38C I S >.5,E +.P F C -F I +=D +,3I 5,+L &B L e %F C E D 3D +,?C E >5E E +E E .=+<+S I +>F /.8.-S I.E .8Q +I F +E +D ,.48+=E C /?+I 3C 8E e P ’9>)(56O F C -F I +=D +,3I 5,+E 5D +,>./?5>I C /-=3-/+I C >E I .,3-+g >./Q +,I +,g +f D +,C =+/I g [L O ’43E +?>./I ,.88+,A6!+ij+e /!!;&U I !a H ‘f ;59[X 3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