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也是法学的二级学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一新兴部门法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

它不仅涉及国内法、国际法以及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但它主要还是一门具有特定内容的独立的法学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系统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涵盖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整个学科领域各主要门类或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是一门在理论上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的课程。学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既要具备充实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第二,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人类行为的不断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地发生改变。我国也开始逐渐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绿色GDP”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论文

标题: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

编写本论文的目的是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文素质选修课一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过程中所收获的体会与感受,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思路,运用已学相关知识以及参考文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尽自己所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论文作者还有意向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知甚少者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群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大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从而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和谐,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

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2、可持续发展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环境责任

5、环境民主

目录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

3、该原则的贯彻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 、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3 、该原则的贯彻

(三)环境责任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

3、该原则的贯彻

(四)环境民主原则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 、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3 、该原则的贯彻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刑法毕业论文 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以环境刑法法益为视角

刑法毕业论文 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以环境刑法法益为视角

刑法毕业论文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以环

境刑法法益为视角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刑法的使用也逐渐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领域。因此,本篇论文将从环境刑法法益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

第一部分:环境刑法的发展及其法益

环境刑法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刑法分支,主要用于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它的出现与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增强的意识和需求密切相关。环境刑法的主要法益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类健康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等。

第二部分:环境刑法的执行方式

环境刑法的执行方式主要包括刑罚和非刑罚两种形式。刑罚包括罚金、有期徒刑等,主要用于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非刑罚则主要以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为主,通过限制和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来保护环境。这种多元化的执行方式,为环境刑法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全面的手段。

第三部分:环境刑法的司法实践

在环境刑法的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典型案例。比如,对于破坏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人员,法院通常会判决处以罚金和拘役等刑罚;对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数额巨

大的经济处罚。这些实践不仅有效地维护了环境法益,也为其他环境

规制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第四部分:环境刑事法律适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刑法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环境

刑法的适用问题。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刑法的适用

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加强环境刑法的适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

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环境刑法的专业化培训。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其

法学中的环境法与资源保护问题

法学中的环境法与资源保护问题

法学中的环境法与资源保护问题

在当前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和资源枯竭的背景下,环境法和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法学涉及了社会管理、公平正义等众多领域,而环境法作为法学中的重要分支,致力于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环境法在法学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随着全球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

严重,环境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通过立法、政策制定以及法律执行等手段来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法将环境纳入到法律制度中,从而促进了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同时,环境法也涉及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使得法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为规范,而是需要结合科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其次,环境法与资源保护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日益深入。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

纷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同时,环境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不同层面,包括国际、国家、地区乃至个体层面。环境法的研究将法学与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相融合,以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同时,国际合作在环境法领域也日益活跃。通过国际会议、谈判和合作协议,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再次,环境法与资源保护问题涉及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在环境法律制度的建立

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环境问题往往与经济发展、社会利益等紧密关联,因此环境法必须在充分保护环境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这就要求环境法应用公平正义的原则,确保环境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同时,在环境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需要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形成一种多方参与和谐共治的模式,促进公正与可持续发展。

【推荐】环境法学论文-范文模板 (15页)

【推荐】环境法学论文-范文模板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法学论文

篇一:环境法学论文

我国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摘要】目前,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环境行政执法在环境保护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在各级政府的环境管理过程中,现行环境法普遍存在有效性不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立法存在问题,而环境立法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政府环境责任不完善。本文主要从我国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加以论述。

【关键词】环境保护;依法行政;环境执法

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1]道路。我国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环境立法的快速增加,改变了以前那种保护环境无法可依的现象。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在根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不仅损害了环境法的严肃性以及环保部门执法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还纵容了环境违法行为,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法制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一、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保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些重污染企业在环境法的制约下,做了很多设备工艺的改造,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对各种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学与环境保护

法学与环境保护

法学与环境保护

在当代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

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而法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渐渐被人们认识到在环境保护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法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法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局限。

首先,法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建设的科学,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法

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对环境保护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可以建立起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从而确保环境保护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立法对污染排放进行限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法学也为环境保护行为提供了一种救济手段。当环境受到损害或者环境

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危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学的出现使得受害者能够通过法庭诉讼等方式来寻求赔偿,促使环境保护行为的治理者和责任主体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尽管法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环境问题与法律问题并不完全一致。环境保护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法学作为研究法律问题的学科,很难完全理解和回应环境问题的方方面面。环境保护的需要要求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

其次,法律的实施与执行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环境保护法律行为的实施与执

行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但实际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导致法律无法及时跟上环境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法律的监督与执法存在着不足,执法者缺乏专业知识和行政能力,导致法律的执行效果不佳。因此,加强法律行为的实施与执行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

保护环境,是使每个有道德的人所必须做的事,因为这个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宝贵的地方。人不仅来自于自然,也受之与自然。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篇1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它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着丰富的资源,而人类却费尽心思,贪婪地似乎欲吮吸尽地球妈妈的每一滴乳汁……

我曾有幸欣赏到周月泉大师的一个作品——漫画,它激发了人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嘟嘟嘟!”一阵汽车喇叭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一位大卡车司机哼着小曲,开着大卡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爬上了一座浓雾弥漫的小山,向山窝中的一个小村落缓缓驶去。

刚到村庄,迎面走来一位不速之客——林正昆,林正昆一向贪图钱财,受世人唾弃。司机向他挥了挥手,示意让他过来,对他说:“小伙子,你帮我砍树,油水可不少哦……”一提到“钱”,林正昆眯缝着的眼睛马上睁得比铜钱还大,说:“好!好!我马上去!”话音未落,他早已拿上斧子,奔出了十几米远。来到小树林,“咚咚咚……”他敲敲这棵树,终于看见一棵壮实的,他便“唰唰”地砍了起来,一道刻痕越来越深,随着一声声“咔嚓”的声音,他的心越来越激动,可他还假充严肃,皱着眉头说:“这棵树里一定有虫,我要把它砍下来……”忽然,一阵翅膀“扑棱”声,一只啄木鸟停在林正昆的肩上,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完了这幅漫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的脑子里难道真的有虫吗?对,不过,它是一种思想虫,这种虫是自私的,是贪婪的,是无知的,他总能钩起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让人们把“保护环境”的宣言抛之脑后,难道保护环境就这么难吗?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还可以挡住沙尘暴、洪水……难道树做的这些还不足以让人们保护它吗?

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五篇】

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五篇】

【导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只是⽼师教我们的⼝号,也是⼈⼈应该做到的,尤其是我们⼩孩⼦。⽆忧考为⼤家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五篇】》,欢迎阅读。

【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

地球是我们⼈类的'家园,也是⼈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个!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感到⼼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命将毁在⾃⼰的⼿中,⽼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存的家园,做⼀个保护环境的卫⼠。

如果我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物会灭绝,⼈类会渴死,地球会变成沙漠。⽔是⼈类的好朋友。我们从⼩就被⼤⼈教育,节约⽤⽔,这个道理我们谁都可以倒背如流,但却没有⼈真正的重视过。

然⽽,近⼏年来,地球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全球性⽓候变暖,飓风、暴⾬等灾害性天⽓频繁出现,“⾮典”、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给⼈类的⽣活和⼯作带来严重威胁和许多不便。这些都是⼈们不断地“伤害”地球的结果。⼤⽚的森林被砍伐,碧绿的青⼭被挖掘,美丽的草原成荒漠,清澈的河⽔成浊流。树林少了,青⼭秃了,草原荒了,清⽔⿊了,使⼈们⽣存的环境变坏,呼吸的空⽓变差,⽣活的环境被许多有害的东西所“侵占”,病毒就趁机钻进⼈们的体内,我们⼈类就会患上⼀些可怕的疾病。

俗语说得好:“前⼈栽树,后⼈乘凉”,前⼈给了我们⼤⽚⼤⽚的森林,绿地,我们留给后⼈的是什么?是光秃秃的荒漠,还是茂密的树林,你肯定选择的是茂密的树林。那还有什么犹豫的,让我们⼤家⼀起⾃觉保护环境,⾃觉爱护环境,⾃觉绿化环境,改善我们的⽣活环境,创造美好的未来!

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论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有效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本文将对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其作用

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问题

较为严重。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1. 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

资源枯竭对经济造成的重大冲击。

2.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

护和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也能够

减少各类污染对人民健康的危害,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3. 履行国际环境保护义务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有责任履行国际环境保护义务。资源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健全,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环境保护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资源保护法律和环境保护法律

两方面内容。

1. 资源保护法律

资源保护法律主要涉及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包括《矿产资源法》、《水法》、《森林法》等。这些法律规定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论文(共4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论文(共4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论文(共4篇)

第1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为了应对环境问题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法学部门。由于产生与发展的时间短,以及环境法律规范的复杂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理论研究当前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教学也面临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和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2007年,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列入法学核心课程。如何适用新的形势和要求,提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教学效果,成为近几年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传统教学理念主要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导,以传授知识为方向,以学生学会为目标。当然,这也是我国法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注重法律的抽象性、结构性和体系性,因此必须首先由教师以指定教材为基础,进行系统课堂讲授,才能使学生对法学的整体架构和基本内容形成整体性的知识架构。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应用性学科,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其教学要求。

二是教学设计比较固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传统教学的课程设计一般是选定一本教材,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拟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然后按教学大纲的设计进行按部就班的课堂讲授。在教学内容上,也有很多教师加入案例讨论和外出考察等特色内容,但总体依然趋于固定化。

三是教学方式比较保守。当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阶段,教学方式比较陈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大量涉及污染控制、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显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因此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理解和运用,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性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的,很容易产生填鸭式满堂灌的负面效果。

环境法课程论文

环境法课程论文

环境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环境法存在何以可能

班级:2001级5班

姓名:岳林

学号:200102021222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任课教师:刘国涛

2004年5月7日

目录

一环境法存在——实然性要求

(一)环境危害——大自然对人的回应

(二)环境问题的对处方面的困难

二环境法存在——应然性要求

三环境法理念——打破传统法的理念模式

(一)思维模式的变革

(二)内容的变革

1.其主体不同于其他法律主体

2.内容权利的变革

四环境存在可能性的必然性要求

(一)观念的形成

(二)科学技术的过份信仰导致环境法进一步恶化

(三)公共信托机构的设立

(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

(五)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存在何以可能

岳林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

摘要:理论是苍白的,分析才是根本。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本文就一味追求理论的崇高性,忽视现实的行为进行批判。通过我国古代的传统思想的论述及现在环境资源日益“贫困”。作为大自然的灵秀——人,何去何从,怎样在大自然的沉沦中拯救自然——人类生存的家园迫不及待的需要解决。作为民主契约的社会,法律的存在成为必要。环境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其存在的基础和存在的可能性都对现有法律体系进行冲击。面对现有的法律制度中的有关环境法需要解构、重构、建构?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着眼点在于为环境法存在的可能性寻找理由与依据。找出有冲突的语题与问题给读者带去疑问和“似是而非”的答案。

关键词:异态常态非主体的主体化域际人际生态主体社会成本公共信托自然的代理人

一环境法存在——实然性要求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都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恩格斯的话正说明了人的认识有限性,就因为人的认识有限性所以导致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崇拜。也是因为此,世界环境才日益恶劣。导致了人的原有自然权利如生存权,健康权等受到自然的威胁。因而人必须认识和正确的运用自然规律,学会认识人的干涉后果。人类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没有足够的去认识和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_议论文范文_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_议论文范文_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

,是使每个有道德的人所必须做的事,因为这个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宝贵的地方。人不仅来自于自然,也受之与自然。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篇1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它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着丰富的资源,而人类却费尽心思,贪婪地似乎欲吮吸尽地球妈妈的每一滴乳汁……

我曾有幸欣赏到周月泉大师的一个作品——漫画,它激发了人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嘟嘟嘟!”一阵汽车喇叭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一位大卡车司机哼着小曲,开着大卡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爬上了一座浓雾弥漫的小山,向山窝中的一个小村落缓缓驶去。

刚到村庄,迎面走来一位不速之客——林正昆,林正昆一向贪图钱财,受世人唾弃。司机向他挥了挥手,示意让他过来,对他说:“小伙子,你帮我砍树,油水可不少哦……”一提到“钱”,林正昆眯缝着的眼睛马上睁得比铜钱还大,说:“好!好!我马上去!”话音未落,他早已拿上斧子,奔出了十几米远。来到小树林,“咚咚咚……”他敲敲这棵树,终于看见一棵壮实的,他便“唰唰”地砍了起来,一道刻痕越来越深,随着一声声“咔嚓”的声音,他的心越来越激动,可他还假充严肃,皱着眉头说:“这棵树里一定有虫,我要把它砍下来……”忽然,一阵翅膀“扑棱”声,一只啄木鸟停在林正昆的肩上,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完了这幅漫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的脑子里难道真的有虫吗?对,不过,它是一种思想虫,这种虫是自私的,是贪婪的,是无知的,他总能钩起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让人们把“保护环境”的宣言抛之脑后,难道保护环境就这么难吗?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还可以挡住沙尘暴、洪水……难道树做的这些还不足以让人们保护它吗?

环境生态保护论文范文3篇

环境生态保护论文范文3篇

环境⽣态保护论⽂范⽂3篇

基于⽣态保护红线的环境法论⽂

⼀、确⽴以⽣态⽂明为导向的司法理念的意义

追求以⽣态⽂明为导向的司法理念的确⽴,是我们期待⽣态⽂明型社会“存在着或者能够实现⼀种有秩序、有效率和公平、正义的理想境界,并相信藉助于法的调整和规范,可以达到或接近于这种⽬标”。这种对法律理想的追求和对法律信念的坚守即是对法律的信仰。这种信仰会在法律制定、执⾏和司法过程中帮助⼈们做出与法律精神相符合的价值判断和⾏为选择,并在⼈们的价值判断或⾏为选择发⽣偏差时起到规制、矫正作⽤。确⽴以⽣态⽂明为导向的司法理念,可以使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建⽴⽣态保护红线制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其遵守和维护⽣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内驱⼒。对⽴法者⽽⾔,⽣态⽂明意识与法律精神的沟通融合,或者说⽣态⽂明意识的法律性内化,会使其更加迫切地追求⽣态保护红线相关⽴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执法者和司法者⽽⾔,确⽴以⽣态⽂明为导向的司法理念会促使其在着眼于合法性的同时,⾃觉关注⽣态上的合理性,保证⽣态保护红线相关法律的严格执⾏。这样在各⽅的合⼒下,发挥⽣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积极作⽤,推动环境正义的实现。

⼆、建⽴健全⽣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

1⽣态保护红线法律保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保护优先,兼顾发展原则。⽣态保护红线是保障我国⽣态安全的“底线”,必须明确强调保护优先。当开发活动会损害红线区域的⽣态功能时,应以⽣态保护为重,宁可放弃⼀定的经济利益,也要保障红线区域⽣态功能的完整与稳定。但不能越⽣态保护红线的雷池半步,并不意味着⽣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不允许有⼈类活动,对红线区域的⽣态功能和性质没有不利影响的开发活动是可以进⾏的,能够改善⽣态环境的活动更是应该⿎励和⽀持。第⼆,预防与治理并重原则。“预防”是⽣态保护红线本⾝所具有的重要性质,也是⽣态保护红线发挥作⽤的主要⽅式。“治理”则是指如果红线区域划定时已经存在⼀定的⽣态破坏或者环境污染,那么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其进⾏治理和恢复。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如若在⽣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仅仅着眼于预防,忽视红线区域内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就可能造成红线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下降,甚⾄⽣态功能的丧失,使红线的划定失去意义。第三,科学规划,差异管理原则。我国不同地区的⽣态环境差异显著,因此必须科学规划⽣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作,对不同类型的红线区域采取差异化管理。围绕重要⽣态功能区、⽣态敏感区、⽣态脆弱区划定⽣态保护红线的思路是科学规划原则的重要体现,既避免了列举式标准⾯对地区差异时的不适应性,也避免了定义式标准难以操作的问题。同时,科学规划还应注重与已有保护区、地区规划的衔接,重视跨地区协调制度的设计。差异化管理应当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展开,体现“分类管理和分级控制的差异化管理思路”。第四,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原则。社会整体理性来源于个体理性的交流、融合与相互矫正,由此产⽣的理性共识是法律权威的根本源泉。公众参与是法律得以良好制定的基础,也是法律得以有效执⾏和维护的基础。如果排斥公众参与,即使最为巧妙的法律制度设计也必将沦为⼀纸空⽂。信息公开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也是公众参与的基础。只有当公众对⽣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管理具有充分的了解时,才能真正理性和有效地参与到相关⼯作之中。第五,权责明确,损害担责原则。权利和义务应当是相对的,有责⽆权,责任履⾏将趋于懈怠;有权⽆责,则容易造成权利滥⽤。尤其对于⾏政机关,当政府落实⽣态保护红线不⼒,甚⾄故意违反相关制度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权责明确,特别是打破部分政府官员“⽆为⽽治”、“刑不上⼤夫”的侥幸⼼理,才能从源头上阻断违法⾏为的积累,避免积重难返进⼊恶性循环,保障⽣态保护红线制度得到切实推⾏。

环境保护论文(五篇范文)

环境保护论文(五篇范文)

环境保护论文(五篇范文)

第一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境保护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环境保护论文1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公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又带动了公路建设的步伐。本文针对公路环保问题从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论述了解决公路环保问题的对策和政策,强调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才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而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公路的建设也越来越上心,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汽车拥有量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不断的增长着,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体系综合运输中所占据的位置也是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公路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1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

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的研究

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的研究

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的研究

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的研究

引言

环境资源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

规来规范和管理。本文将深入探讨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问题,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意义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可以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限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

费的行为。其次,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此外,环境资源保护法律还可以提供司法保护,遏制环境犯罪和

损害。因此,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的挑战

尽管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法律实施不到位

一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机制,导致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缺乏重视,不履行自己的责任。

法律条文不完善或过时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条文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然而,一些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条文在制定时过于简化或者过于具体,不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资源保护的变化需要。

跨界问题难以解决

环境资源保护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不同领域的法律框架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这导致跨界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关于保护环境的论文

关于保护环境的论文

保护环境的论文

关于保护环境的论文

第一篇:《保护环境论文》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幸福、快乐的,同时也是时时可能面对危险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然而这些好处并非纯然的,而是有代价的。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身边的一些事物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如今,就连欣赏蓝天白云也仿佛成为了一种奢侈。五·一去北京的时候在道边看到一株蒲公英,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面对久违了的蒲公英,是因为久居城市吗?还是因为周围的一切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

编写本论文的目的是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文素质选修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过程中所收获的体会与感受,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思路,运用已学相关知识以及参考文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尽自己所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论文作者还有意向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知甚少者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群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大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从而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和谐,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

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2、可持续发展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环境责任

5、环境民主

目录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

3、该原则的贯彻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3、该原则的贯彻

(三)环境责任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

3、该原则的贯彻

(四)环境民主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3、该原则的贯彻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概括起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部门法(如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中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指由法律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

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部门性的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特性、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性或者原则性。其贯彻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或法院判决加以具体化。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产业革命以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批专家提出了为保护环

境必须停止经济的“反增长”和“零增长”主张;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表明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重要意义;《内罗毕宣言》(1982年)指出,当代社会已经认识到“环境、发展、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关系”,“只有采取一种综合的并在区域内做到统一的办法,强调这种相互关系,才能实现于环境无害和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1992年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揽子体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政策文件。

从国内看,197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的批文中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并进,协调发展”;1983年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该原则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环境保护法》(1989年)标志着该原则得到了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确认;1992年,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指出“走持续发展道路,是加强我国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国务院于1994年通过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21世纪议程》。此次,该原则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新水平。

2、该原则的内容

该原则反映了当今世界文明进步成果的不断积累和深化,是中国环境、经济、社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战略方针,包含着十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原则正确反映了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该原则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实质上,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发展”,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稳定发展。坚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和谐永恒。

(3)该原则体现了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确定了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

(4)该原则是人类、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眼前、局部和长远、整体利

益的综合考虑。

(5)该原则明确了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3、该原则的贯彻

(1)该原则作为国家活动的总体战略方针,应贯穿于各级政府的综合决策和计划调控之中。该原则应作为指导综合决策的基本原则,促进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该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的目标,应贯穿于国家计划调控之中。

(2)该原则作为环境法的目标,应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

(3)该原则做为环境政策的指导思想,应贯穿于各项具体政策、制度和行动计划之中。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这种控制方法首先在美国、西欧一些国家实行,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2你年5月通过的《内罗毕宣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世界自然宪章》等都促进了该原则形成与发展。

从国内看,1973年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提到“预防为主”的方针;1983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环境法规也有预防污染、综合防治和清洁生产的内容。

2、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1)该原则明确了防与治的辩证关系,是先进的环境保护战略与科学的环境管理思想的体现。

(2)该原则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明确了防治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该原则集中了当代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思想的精华,使环境保护战略、环境管理思想更加全面、完整和科学。

(4)该原则是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的指导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