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熔融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1 ——等深螺槽 1 z w 2H
式中: φ——融化系数 H——熔槽深度 G——生产能力 Z——固相熔融长度(螺槽展开)
2
上式中当X=0(即固相熔融结束)时,即可得到熔融总长度。
Z
T
2H
4.结论
•
我们研究熔融理论的目的,就是使设计的螺杆熔 融段“高生产能力G,低熔融长度Zt,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 (5) Z与X/W的关系图 • 如图所示: • 一般要求挤出机工作时,为保证熔融塑化质量和
挤出质量,应使
• Zt<ZAB,应加背压装置,使相变结束点B重新移到B
点以内。否则将使物料得不到较好的熔融,混合。
•
以上简单介绍了熔融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个理论 到今天为止还不是很完善,应当指示,它的提高 对挤出理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X/W A
已熔融的和局部混合的物料呈现流线,而未熔的物料将保 持初始的固态。
• 然后垂直于螺纹方向切取截面,可以看到一个截面内有三
个区域:
• (1)固态塑料,我们称为固态床 • (2)熔池 • (3)接近料筒表面的熔膜。
通过切取不同的截面,我们看到“随着物料向前输送, 熔池逐渐加宽,固体床相应变窄,直到最后,熔体充满 整个螺槽,固体床消失。
δwk.baidu.com
Vbx
Y
H
X
W
熔膜质量平衡
• [在距离dz段上,单位时间内在Y方向由固相加入
熔膜的新熔融的熔料量] = [由熔膜流入熔池的熔
料量] = [单位螺槽长度上的熔融速率ω与长度dz
的乘积]
1 s vsy xdz vbx m dz dz 2
即
1 s vsy x vbx m 2
• 根据傅立叶导热定律,流体流过不同温度的固体
q k 壁面时,产生热交换,换热量由下式计算:
温度梯度 其中K为导热系数 dT dT • 得出下列公式 K m ( dy ) y o K s ( dy ) y o Vsy s dT ——分界面液相一侧的温度梯度 式中
• 2) 螺杆几何参数的影响:
• (1) 槽深H:通常认为在实用范围内H大些为好。
影响较复杂,过深过浅都不好。
• (2) 螺旋角θ:与H对Zt的影响相似。过大过小
都不利于Zt减少。
• (3) 螺纹头数і:і的增加,仅使Zt略微减小,影
响不大。
• (4) 螺棱与机筒间隙δ:δ增大
熔膜增厚 不 利于热传导 Zt增大 δ增大 剪切作用降低 Zt增大。即δ增大,不利用物料的熔融。
的粘性耗散热(剪切热),其能量来源是 电动机的机械能。
2.基本假定
1)挤出过程是稳定的。即在挤出过程中,螺槽
中的固液相分界面保持不变。固相以稳定不
变的速度Vsy在分界面熔融,
2)整个固相为均一的连续体。(忽略固体床破
碎的可能性)。 3 )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较窄,固液相分界面 明显。
4)螺槽和固体床的横断面都是矩形
• 5)外热和内热是通过固液相分界面传递,其它没
有热交换。(螺杆与塑料,固体床与熔池之间)
dv • 6)塑料流体与牛顿流体,即 黏度 dy
• 7)相筒 转动而螺杆相对的静止不动。
3. 固相分布函数的求解
• 我们研究熔融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固相宽度
X沿螺槽方向Z的变化规律 即分布函数X=F(Z)
O
A A
B’ B
B B’’
Z
加料段
熔融段 计量段
• 基于以上的实验观察Todmor建立下面的熔
融模型:
塑料在挤出过程中, 在接近加料段的末 端,与机筒相接触 的塑料已开始熔融 而形成了一层熔膜。 当熔膜厚度超过螺 杆与机筒的间隙时, 螺杆顶面把熔膜从 机筒内壁径向的刮 向螺杆底部,而形 成了熔池。
δ
Vsy
H
X W
Z X B
Vbz Vb Vbx
X
螺杆轴线
挤出方向
A
θ
加料口
• 随着熔融过程的不断进行,自熔融区A点(相变
开始点)起,固态床宽度X逐渐减小,液相宽度
逐渐增加,至熔融区终点B(相变结束点)时,
固态床宽度减小到零,即X/W=1 X/W=0,熔融
塑料充满了整个螺棱,熔融区宣布结束 。
• 塑料熔融的热源主要有两个: • 一是 从外加热器得到的外热(传导热) • 二是熔融流动过程中,由于速度差异产生
• 对熔融理论的物理模型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平衡分
析,即可求出故乡分布函数X=F(Z)的解析式。
这些平衡是:固相的质量平衡 ,熔膜的质量平衡 ,
固液相分布截面的热量平衡
• 1) 固相的质量平衡
流入dz段的固相量
—
流出dz段的固相量
=[dz段上分界面处固相融化量]
即: 流入-流出=融化量
• 1. Todmor熔融理论的物理模型
• 该熔融理论是在挤出机上进行的大量冷却实验的
基础上提出来的。
• 冷却实验是这样的:将着色物料(或炭黑)和本
色物料加入挤出机中,待挤出过程稳定后,快速
停车并骤冷料筒(如果可能,也冷却螺杆),
• 抽出螺杆(如果是部分料筒可将料筒打开),将螺旋状的
已冷却的物料(塑料)带从螺杆上剥下,这时可以发现,
Vby——机筒在X方向的分速度。
式中 ρs——固相密度
Vsy——固相在Y方向的融化速度。
• 3)固液相分界面上的热量平衡
根据假设,固相只在 R 方向熔融,因此热量 也只在 Y 方向传递。由此得出:在单位时间
内在单位面积上。
[经熔膜流入分界面的热量] - [流出分界面进
入固相的热量] = [塑料熔融消耗的热量]
dy m, y 0
dT ——分界面固相一侧的温度梯度 dy s , y 0
dT / dy
Km
——液相的热传导率
K s——固相的热传导率
——塑料的熔融潜热,即融化单位质量的塑料所
需要热量。
• 4) 求解固相分布函数
• 由上述三个平衡方程组,通过适当的变换后,我
们可以求出固相的分布函数如下:
强剪切,又使Zt变短,因此,N高时,需增加背后
装置,以使Zt的长度得到控制,保证挤出质量。
• (3) 料筒温度Tb
• Tb增加 有利于熔融物料(Zt减少) • 但Tb太高,将使F降低,减少剪切和摩擦,不利于
Zt减少
• Tb存在一个最佳值。 • (4) 提高料温Ts • Ts增加 Zt减少 还可消除物料中的水分。
• 1) 运转工艺条件的影响
(1) 挤出质量G
由公式 Z T 2 H ,
G增大 φ减小
H 0 0 G
可知
ZT增大
• 即挤出量的增大,将导致熔融的发生和终了均延
迟,实践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G 点 的增加,将使产品质量变坏。
(2) 螺杆转速N
• 提高转速N,将使G点增加,使Zt加长,同时能加
• 写成微分形式:
s vsv d( HX ) wd z
其中 ρs--固相密度 VSZ—Z 方 向 固 相 移 动 速 度 d(HX)—断面单位面积 W---单位螺槽长度上的固 体熔化率
H
• 2) 熔膜的质量平衡根据假设,认为固相只
在 Y 方向熔融,而不在 X 方向熔融。同时, 熔膜只有X方向的流动。因而可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