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理解)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为核心观点的心理学,又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了解)

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内因行为主义失败;外因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

3、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与实质(理解)

对象:以心理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

反应时研究实验

减法反应时实验:在研究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常用到这种反应时实验。由Donders提出,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的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别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

是减法反应时的延伸,最初是Sternberg发展出来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

能够测量每一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现在发展出来的这种实验技术称作“开窗”实验

出声思维

在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题型:填空(10分)

选择(10分)

概念(4分5个,共20分)

简述(10分4个,共40分)

论述(20分)

第一章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

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王甦在1992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中认为:“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

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认知心理学的两个核心主题:表征与加工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

信息加工取向(计算机比喻)与平行分布加工模型或联结主义模型(大脑比喻)

①信息加工研究范式

●认知系统像计算机那样工作。

●核心思想:认知过程可以被看作信息在一个系统中的传递过程;信息被分阶段地加工,

并且存贮在系统中特定的位置。

●目标:确定信息加工的阶段和存贮位置,以及这些阶段的加工分别如何进行。

●计算机的隐喻:人类认知系统可以类比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

②联结主义研究范式

●认知系统像人脑那样工作

●联结主义的概念(McClelland,1988):认知系统可以被描述为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类

比于神经元)之间的网络联结;因而也被称作“神经网络”模型

3、1967年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论述了人类认知的问题,宣告了认知心理学的诞生。提出“认知”的经典定义。

认知:是指感觉输入被转换、约减、精制、储存、提取和使用的所有的加工过程。

4、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四个重要分支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总结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总结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

实验总结

一、序言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智活动。在心理学考研复习中,掌握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实验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和应对考试题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总结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

二、记忆与学习

1. Ebbinghaus遗忘曲线实验

Ebbinghaus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实验以研究人类记忆过程为主要目的。他发现,人类记忆在学习后会经历一个遗忘的过程,而这个遗忘的过程可以通过遗忘曲线来表示。这一实验为后续学者对于记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 Pavlov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Pavlov是俄罗斯的一位生理学家和医生,他进行了一系列狗实验,用以研究反射机制和条件作用。实验中,他给狗提供食物并同时发出响铃声,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狗在听到响铃声时会分泌唾液。这一实验揭示了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对于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知觉与注意

1. Gibson直接感知实验

Gibson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通过一系列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实验,提出了“直接感知”理论。他认为,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是

通过感官器官直接接收到信息,而无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和干扰。这一

实验为后续关于视觉知觉和感知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Broadbent滤波模型实验

Broadbent是一位英国心理学家,他的滤波模型实验探讨了人类对

于外部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在实验中,他要求被试者同时接收两个不

同输入的信息,结果表明人类在注意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过滤。这一实验为后续有关注意力和注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 “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3 “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4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5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6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7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8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9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认知复习提纲总结

认知复习提纲总结

第一章绪论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的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

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

2.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来。

4.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内省的技术,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今天的认知研究。不过,冯特特别指出,象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节省法)

6.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是威廉詹姆斯,他出版了《心理学原理》,这本著作被描述成“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心理学论述。

7.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但是,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通常指人怎样获得和应用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心理活动: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语言和决策等。

认知心理学主要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一门科学。他们把人脑与计算机类比,把它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研究人脑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信息的机制。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脑与计算机类比,是功能上的类比,不是结构上的类比。也可以说是软件层面的类比,不是硬件层面的类比。

信息加工系统的主要成分有:感觉、记忆、控制、反应。

反应时:机体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包括了从信息输入——中枢加工——反应输出的全过程。

“开窗”技术:通过精细的实验设计,使每个可能的加工阶段都明确地呈现,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

1967(美)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模式:从广义上讲,指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即具有一定结构的刺激的整体。

模式识别:指人们确认某种视觉刺激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鸡尾酒会现象:听觉注意现象。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

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中枢能量理论:注意是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

组块:是指将若干小的信息单元联合成较大的信息单元的信息加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知识点
一、 单选题
1 (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 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 “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 )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13 根据( ),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14 根据 Selfridge 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 其中,负责识别一个模式(如字母)的是 A.特征鬼 B.映像鬼 C.决策鬼 D.认知鬼 答案:D 15 根据 Selfridge 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 其中第四层为 A.特征鬼 B.认知鬼 C.决策鬼 D.图像鬼 答案:C 16 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Atkinson 和 Juola B.Sternberg C.Hamilton D.WiC.kelgren 答案:A 17 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A.唐德斯(Donders) B.斯滕伯格(Sternberg)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理学复习提纲

第⼀章

⼀、认知⼼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a)注意并获取信息

b)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加⼯

c)解决问题、思考、产⽣语⾔

⼆、认知⼼理学的⽅法?

有四种基本⽅法:实验认知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三、加法,减法反应时基本假设和实验逻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1、加法反应时实验:

a基本假设:完成⼀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系列信息加⼯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通过对影响这些阶段的因素进⾏⼀定的实验操作,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b实验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于某⼀特定的加⼯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双)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信息加⼯过程的各个阶段

2、减法反应时实验:

基本假设: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个作业包含另⼀个作业所没有的⼀个因素,⽽在其他⽅⾯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阶段。

加减法反应时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a以系列加⼯为前提。⽽信息加⼯还存在平⾏加⼯。b实验逻辑上的问题:即能否应⽤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的效应来确认加⼯阶段。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式对同⼀个加⼯阶段起作⽤;也许能对不同的加⼯阶段起作⽤并且互相发⽣影响。c不同信息加⼯阶段间的相互影响。增加或减少⼀个阶段,剩下的阶段也会受到影响。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绪论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也叫认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认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含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和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但这种类比之设计软件,而不涉及硬件。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的加工过程,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过程)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其实都是抽象推理)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该实验方法最初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

实验设计为:

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A活动——RT1:(识别)时间

●C活动—— RT2:(识别+辨别)时间

●B活动—— RT3:(识别+辨别+选择)时间

●RT2 -RT1= :(辨别)时间

●RT3-RT2= (选择)时间

Posner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结果分析:

(二)“开窗”技术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经典实验:字母转换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大脑在进行字母转换加工时,通常经历三个加工阶段:

●对于任何形式的反应时实验,都要求被试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做出反应。

●反应时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它表明被试在此类实验中,可有不同的速度-正确率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

认知心理学提纲

认知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对认知或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

动过程、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等。

狭义: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一)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二)重要事件

1956年,Miller对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并发表论文“神奇数7±2:我们加工信息能

力的某些限制”。

Newell & Simon于1956年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计算机程序,即逻

辑理论家。

1967年,Neisser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三、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与实质

1、研究对象: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其核心是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信息的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

五、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反应时法

(二)出声思考(口语报告法)

(三)计算机模拟与人类认知

(四)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1、减数法(F. C. Donders, 1968)

1)含义:是一种用减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用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2)基本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两种作业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就是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3、开窗实验(理解)

1)含义:是一种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新型反应时技术。由于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象打开窗户一样直接观察到认知加工过程的阶段,所以叫做“开窗”实验。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开窗实验: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相加因素法实验(S. Sternberg, 1969)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使用相应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

(1)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解析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解析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

实验解析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思维、记忆和知觉等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索人类认知的规律和机制。在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实验对于考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认知心理学知识。

一、斯特恩伯格记忆实验

斯特恩伯格记忆实验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揭示人类记忆的组织和存储方式。实验中,被试需要记忆一系列无关的单词,然后根据记忆回忆出这些单词。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在回忆时往往按照某种意义或类别进行组织,而非简单地按照单词的顺序。这一结论揭示了人类记忆的组织方式,并对记忆力的提高有一定启示。

二、皮亚杰儿童认知实验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的实验研究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行为来得出结论的。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三山问题实验”,实验中给儿童展示了三座山丘,每座山丘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树。随后,研究者改变了观察角度,再次向儿童展示山丘。实验结果显示,2-7岁的儿

童普遍不能正确理解角度的改变对山丘的影响,即无法做到视角转换。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和限制。

三、布鲁纳记忆加工实验

布鲁纳记忆加工实验是研究记忆加工过程的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

可以了解加工水平对记忆影响的程度。实验中,被试需要记忆一组单词,并根据单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加工处理。实验结果显示,深加工条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注意、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

认知过程的学科。它探究人类大脑是如何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并研究认知过程背后的心理机制。在理解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实

验和研究方法。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认知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

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认知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

1. 认知心理学概述

- 研究对象和范畴

- 历史发展和学科主要理论

2. 知觉和注意力

- 感觉器官和感觉过程

- 知觉错觉和感知心理学实验

- 注意力的类型和机制

3. 记忆与遗忘

- 记忆的类型和过程

- 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检索 - 遗忘的原因和遗忘曲线4. 语言和思维

- 语言的结构和理解

- 语言发展和失语症

- 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5. 学习与智力

-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 - 智力的概念和测试

二、实验和研究方法

1. 实验设计和控制

- 实验变量和操作定义

- 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

- 双盲实验和伪装

2. 认知心理学实验常用方法

- 自报法和行为观察法

- 反应时和错误率测量

- 脑电图、眼动仪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3. 数据分析与解释

-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 统计显著性和效应大小

- 结果解释和研究的局限性

三、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1. 学习和教育

- 学习策略和记忆技巧

- 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

- 学习困难和认知训练

2. 病理心理学

- 认知缺陷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 语言障碍和学习障碍

- 认知康复和治疗方法

3. 决策与行为

- 认知偏差和决策误差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忆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以后,加工过程就停止下来,这种搜索比较方式称之为“自行停止”。其意义是指每当被试发现记忆项目中某个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时,就终止扫描。第二种可能是,将测验项目与记忆中的某个项目相匹配时,被试的比较总是要“穷尽”整个记忆项目,这是“否”反应的加工过程。

在实验中,“是”反应的测验项目均匀地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因此,平均说来,如同把测验项目安排在整个记忆项目的中间。根据自行停止的假说,这就意味着,当作出一个“是”反应时,被试只需搜索比较记忆项目的一半,在中途停下来(平均而言),但在作出“否”反应时,被试将搜索比较全部记忆项目,搜完整个路程,因此,如果被试在进行搜索比较时,是自行停止的话,那么,对“是”反应来说,他只需进行(N+1)/2次的比较,它的反应时是:RT=e +r+【(N+1)/2】×C,重新安排这几项,使RT表示为N的函数,即可得到:RT=(e+r+c/2)+c/2)/N,从这里可以看到;反应时作为记忆项目多少的函数,在“是”反应的情况下,其斜度大约是“否”反应函数斜度的一半。同时,根据完全扫描的假设“是”反应和“否”反应是没有差别的,它们的反应时函数的斜度没有差异。

2、实验结果支持了“完全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反应还是“否”反应,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二者的直线斜率基本相等,约为38ms,换句话说,记忆项目中每增加一个项目,反应时就会增加约38ms,这就意味着进行一次搜索比较花费了38ms的时间,也就是说扫描的速度为每秒25个项目。因此,完全系列扫描速度极快。

这一实验结果是非常有趣的。“完全系列扫描”似乎与我们的直觉背道而驰。这是因为,从我们直觉判断,在“是”反应的情况下,被试在发现匹配后,还要做许多不必要的比较,是令人不可理解的。

怎样解释完全系列扫描的过程呢?Sternberg认为,可以把上述记忆扫描任务中的搜索比较过程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搜索比较行动本身;二是对比较结果作出决策。从实验结果的反应时RT=397+38N来看,被试用来比较测验项目和记忆项目的时间非常快,而判断是匹配还是不匹配的时间即决策过程相对地慢。因此,如果是自行停止系列扫描地话,那么,对记忆项目地扫描过程将是比较、决策、比较、决策……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完全系列扫描”的话,那么,对

记忆项目的扫描将是比较、比较……..决策,也就是说,当记忆项目被穷尽时,才作出决断。因此,如果被试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比较,而作出决策相对地慢,那么,完全系列扫描将是一种方便而有效地方式,。

3、Sternberg经典研究引起的反响

Sternberg的研究在心理学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相继利用不同材料、不同被试、进行同一感觉通道和交叉感觉通道的研究,得到了与Sternberg相一致的研究结果。卡瓦诺(1972)统计了不同材料条件下,一个项目的加工时间,或者说扫描一个项目的平均时间,加工速度随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记忆容量越大的材料,扫描越快。

Sternberg的模型也遭到了一些批评。(1)Carblallis等人(1972)认为,Sternberg实验用的数字最多为6个,项目太少容易得到反应时和识记项目的线形关系。识记项目多,就会出现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项目提取的就快些。(2)Morin等(1976)认为Sternberg实验中刺激的呈现速度太慢。快速出现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解释为可以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扫描。搜索到所需项目后,即可自行停止。(3)Townsend(1972)从加工容量有限的观点出发,认为从Sternberg的实验结果得到的不是完全系列扫描的结论,而是平行扫描的结论。他们解释是,随着记忆项目增多,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的加工容量就少,因此,即使同时比较,反应时也要相应增加。

Waugh和Norman(1965)关于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实验(参见王甦P168)

关于短时记忆遗忘原因有两种学说:消退说和干扰说。

消退说认为如果短时记忆得信息得不到复述,其记忆痕迹将自然减弱以至消退。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受到了其他信息得干扰造成的。要把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这两种因素―――时间和干扰区分开来,需要心理学家设计巧妙的实验。

Waugh和Norman(1965)设计了将这两种因素分开的实验,他们使用探测法。实验程序: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个数字就是探测数字。这个数字前面只出现过一次。被试听到声音,就把这个探测数字后面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