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理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为核心观点的心理学,又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了解)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内因行为主义失败;外因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3、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与实质(理解)对象:以心理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反应时研究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在研究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常用到这种反应时实验。

由Donders提出,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的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别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是减法反应时的延伸,最初是Sternberg发展出来的。

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能够测量每一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现在发展出来的这种实验技术称作“开窗”实验出声思维在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5、认知心理学的新发展(了解)第二章知觉1、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与经验的相互影响)2、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掌握)(二)、刺激物说(Gibson)---知觉的直接理论(1)基本思想此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

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并检验假设。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整理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整理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整理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而实验是该领域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探索人类的认知过程、心理机制以及思维方式。

本文将针对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实验进行整理,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实验。

二、经典实验整理1. 巴斯金效应(Bartlett, 1932)实验目的:研究记忆中的重构过程。

实验过程: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则故事,并在一段时间后回忆该故事的细节。

研究者发现,参与者在回忆时倾向于根据自身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经验来重构故事,导致原有的细节受到改变和遗漏。

2. 巴达利语义网络模型(Collins & Loftus, 1975)实验目的:研究语义记忆的组织与表达方式。

实验过程: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系列词语,然后进行特定词语的联想测试。

研究者发现,人们在储存词汇时会基于词汇的概念相似性,构建一个由节点和链接组成的“网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语。

3.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1935)实验目的:研究注意和自动化过程。

实验过程:参与者被要求按照词汇的颜色快速进行命名,但词汇的颜色与其表达的词义不一致。

研究者发现,参与者在词义与颜色不一致时,会出现干扰效应,即难以抑制自动化的读词反应,证明了自动化过程的存在和注意力的调节能力。

4. 米勒数字流动效应(Miller, 1956)实验目的:研究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

实验过程: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定数量的数字,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流动操作。

研究者发现,人类工作记忆的容量上限大约为7个左右的单元,且更容易记忆长度较短的数字流。

5. 朗格尔失忆曲线(Ebbinghaus, 1885)实验目的:研究遗忘曲线及其遗忘过程。

实验过程: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段无意义的音节序列,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回忆。

研究者发现,人们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缓。

认知心理学ppt整理(超简洁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ppt整理(超简洁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奈瑟关于认知的经典定义,及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研究主题:心理表征和心理过程。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4.能够距离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反应时方法在认知研究中的运用,能够选取经典实验说明反应时方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如相减法,相加因素法等模式识别1.能够陈述两种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特征整合理论和拓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注意(分为选择性主义、分配性注意、持续性注意)1.理解知觉(早期)选择模型与反应(晚期)选择模型的区别和中枢能量说的主要观点2.能够举例说明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的特点短时记忆1.知道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的主要内容2.知道感觉记忆的一般特点及经典实验,比如斯波林(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3.能够陈述加工水平说的主要观点及其实验证据,自我参照效应及其实验证据4.理解短时记忆在编码、贮存、提取和遗忘等方面的特点及组块、工作记忆的概念5.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性及组块概念,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的意义,斯滕伯格(Saul 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经典实验长时记忆1.能举例说明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的不同,并能陈述内隐记忆的主要特点2.能陈述双重编码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实验证据3.编码特征假设与情景关联效应4.理解语义记忆的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不同及其验证,启动效应,句子验证作业实验与典型性效应现象结合所学记忆理论与研究,谈谈如何依据有效记忆的条件,运用有效策略提高记忆效果表象1.理解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假设2.能陈述心理旋转与心理扫描实验的主要结果及其理论意义思维1.能陈述(布鲁纳)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主要内容2.比较说明特征表说和原型说的不同3.理解关于三段论推理的三个心理学理论:气氛效应理论、换位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4.能举例说明概率判断中代表性、可得性(有效性)和调整启发式策略,理解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问题解决1.知道问题的结构,问题空间的概念2.举例说明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算法与启发式,如手段—目标分析法)3.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能举例说明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4.结合认知心理学中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成果,谈谈促进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语言(不考察)综合:请你结合所学认知理论与研究,谈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一、单选题1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2 “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C3 “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B.结论C.心理模型D.问题表征答案:A4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D5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B.1956C.1967D.1970答案:C6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B.90C.180D.360答案:D7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A.部分报告法B.全部报告法C.双向分离法D.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8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减法反应时实验B.开窗实验C.加法反应时实验D.扫描实验答案:A9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A.保守性聚焦B.同时性扫描C.博奕性聚焦D.继时性扫描答案:A10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A. 3B. 4-5C. 7±2D. 9-20答案:C11 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A.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A12 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通常指人怎样获得和应用知识。

它包括一系列心理活动: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语言和决策等。

认知心理学主要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一门科学。

他们把人脑与计算机类比,把它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研究人脑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信息的机制。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脑与计算机类比,是功能上的类比,不是结构上的类比。

也可以说是软件层面的类比,不是硬件层面的类比。

信息加工系统的主要成分有:感觉、记忆、控制、反应。

反应时:机体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

包括了从信息输入——中枢加工——反应输出的全过程。

“开窗”技术:通过精细的实验设计,使每个可能的加工阶段都明确地呈现,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

1967(美)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模式:从广义上讲,指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即具有一定结构的刺激的整体。

模式识别:指人们确认某种视觉刺激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鸡尾酒会现象:听觉注意现象。

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

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中枢能量理论:注意是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

组块:是指将若干小的信息单元联合成较大的信息单元的信息加工过程。

范畴大小效应:句子谓语的范畴越大,判断句子真伪所需的时间越长。

典型性效应: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表象,是以形象的方式保存和再现人们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心理表征。

图片优势效应:图片比语言材料好学好记,而情节生动的图片又比普通图片好记。

思维:对事物和现象的外部联系及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在感觉、知觉、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就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

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

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

(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

测验项目一半就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就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就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就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就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就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

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与就就是反应时。

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与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

即平行扫描还就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就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就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瞧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就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就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就是“就是”反应,还就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与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

认知⼼理学复习提纲认知⼼理学复习提纲第⼀章⼀、认知⼼理学的对象是什么?a)注意并获取信息b)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加⼯c)解决问题、思考、产⽣语⾔⼆、认知⼼理学的⽅法?有四种基本⽅法:实验认知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三、加法,减法反应时基本假设和实验逻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1、加法反应时实验:a基本假设:完成⼀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系列信息加⼯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通过对影响这些阶段的因素进⾏⼀定的实验操作,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b实验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于某⼀特定的加⼯阶段。

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双)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信息加⼯过程的各个阶段2、减法反应时实验:基本假设: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个作业包含另⼀个作业所没有的⼀个因素,⽽在其他⽅⾯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阶段。

加减法反应时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a以系列加⼯为前提。

⽽信息加⼯还存在平⾏加⼯。

b实验逻辑上的问题:即能否应⽤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的效应来确认加⼯阶段。

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式对同⼀个加⼯阶段起作⽤;也许能对不同的加⼯阶段起作⽤并且互相发⽣影响。

c不同信息加⼯阶段间的相互影响。

增加或减少⼀个阶段,剩下的阶段也会受到影响。

四、什么叫信息加⼯观?将⼈脑与计算机进⾏类⽐,将⼈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系统。

第⼆章⼀、知觉和感觉的关系?1、感觉是知觉的先导2、知觉的作⽤——使得感觉有意义⼆、⾃上⽽下加⼯和⾃下⽽上加⼯的概念,以及⽤这两个概念如何看待知觉的直接和间接争论?⾃上⽽下加⼯:1、由外部刺激开始,数据驱动加⼯2、先分析较⼩的知觉单元,再转向较⼤的知觉单元3、从较低⽔平到较⾼⽔平的加⼯⾃下⽽上加⼯:1、由知觉对象的⼀般知识开始,概念驱动的加⼯2、先分析较⼤的知觉单元,再转向较⼩的知觉单元3、较⾼⽔平的加⼯制约较低⽔平的加⼯⾃上⽽下的加⼯⽅式与知觉的间接理论相对应,⾃下⽽上的加⼯⽅式与知觉的直接理论相对应,前者侧重于外界的刺激,后者则强调⼈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也就是两个理论的争论点。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认知心理学考点复习一、名词材料限制过程材料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P63资源限制过程所谓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地进行。

P63自上而下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是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P26自下而上加工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P25整合性复述精细的复述是对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进行加工。

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

P84保持性复述亦称简单复述或机械复述,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进行重复性的、简单的心理操作,使记忆痕迹得到加强,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保持,但不一定能进入长时记忆。

P84追随程序追随程序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P55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有正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

P120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通常由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认知操作三种成分构成。

P183二、一般知识点在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P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验法(减法反应时、相加因素法、开窗实验)②观察法(出声思考)③计算机模拟④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认知心理学兴起时间P111956年,信息研讨会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部分P2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记忆④加工器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P27局部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

河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总结

河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总结

河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总结一、实验概述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探索人类认知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河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的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概述和分析。

二、实验一:人类短时记忆实验该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的短时记忆能力。

实验过程如下:参与者需要记忆一组由数字组成的序列,在给定时间内进行学习,并在随后的测试中进行回忆。

研究者通过比较参与者的正确率和记忆时间来评估其短时记忆的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数字序列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限制。

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参与者的正确率和记忆时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到记忆负载的限制。

三、实验二:语言认知实验该实验旨在研究语言认知的过程。

实验过程如下: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关于词义和语法的任务,如选择词义相似的单词、判断句子的语法是否正确等。

研究者通过观察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来分析其语言认知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处理词义和语法任务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率和较短的反应时间。

这表明人类在语言认知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能够迅速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

四、实验三:注意与工作记忆实验该实验旨在研究注意和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需要保持信息和进行操作的任务,同时被要求注意特定的刺激。

研究者通过观察参与者在任务中的表现来揭示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保持信息和进行操作的任务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率和速度。

同时,注意指导对于工作记忆的性能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表明注意和工作记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互影响。

五、实验四:认知偏差实验该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的认知偏差现象。

实验过程如下: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关于决策和判断的任务,如估计风险、评价概率等。

研究者通过比较参与者的实际表现和理性预期来揭示认知偏差的存在。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决策和判断任务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重点

认知心理学重点

经典实验一、康纳德法(1964):短时记忆编码研究康纳德针对听觉代码而设计的,用听觉码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其突出特点是对被试的回忆错误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探讨短时记忆是如何进行编码的实验材料:10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B C P T V F M N S N两个表:视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和听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实验程序:第一阶段是用字母广度作业测量视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第二阶段是在白噪音背景下,测量听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

实验结果:刺激材料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听觉呈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语音上的联系。

例如: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

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

评价:1、这个结论是否有普遍性受到了怀疑。

因为康拉德的实验是以英文字母作记忆材料,字母以拼读为主要职能,缺乏意义,虽然也有一定的形状,但对被试来说,读音应是它的最突出特征。

对于汉字情况就不尽然。

如有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

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因此,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

2、声音相似的字母,视觉特征也相似。

如B与P,M与N。

就很难区分是因为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还是因为听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

3、视觉或听觉接受字母等信息的同时,总有内部言语伴随。

与此相应的信息就能转换成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

(从喉、舌等有关部位的肌电图获得证实言语运动器官确实在活动。

)因此,听觉混淆现象也有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混淆所致。

故很难从混淆的错误中肯定哪是听觉混淆,哪是发音混淆。

鉴于此种情况,人们常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 VL单元,所以,听觉编码常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意思。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注意、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探究人类大脑是如何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并研究认知过程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理解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认知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认知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1. 认知心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和范畴- 历史发展和学科主要理论2. 知觉和注意力- 感觉器官和感觉过程- 知觉错觉和感知心理学实验- 注意力的类型和机制3. 记忆与遗忘- 记忆的类型和过程- 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检索 - 遗忘的原因和遗忘曲线4. 语言和思维- 语言的结构和理解- 语言发展和失语症- 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5. 学习与智力-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 - 智力的概念和测试二、实验和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和控制- 实验变量和操作定义- 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 双盲实验和伪装2. 认知心理学实验常用方法- 自报法和行为观察法- 反应时和错误率测量- 脑电图、眼动仪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3. 数据分析与解释-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统计显著性和效应大小- 结果解释和研究的局限性三、认知心理学的应用1. 学习和教育- 学习策略和记忆技巧- 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困难和认知训练2. 病理心理学- 认知缺陷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语言障碍和学习障碍- 认知康复和治疗方法3. 决策与行为- 认知偏差和决策误差- 事故与风险评估- 认知心理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以上仅为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的一部分,重点涵盖了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实验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希望大家在复习中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内容,并通过实践应用,加深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学领域,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祝大家考试顺利!。

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主要实验解析

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主要实验解析

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主要实验解析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主要实验解析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主要实验解析一、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实验研究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本文将重点解析认知心理学领域内的主要实验,以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关键概念。

二、实验一:斯特鲁普效应实验斯特鲁普效应实验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旨在研究任务干扰在信息表征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以最快的速度念出打印在纸上的文字颜色,而不是实际的文字内容。

这时,如果文字和颜色不匹配,就会引起反应时间延长和错误率增加,这种干扰效应即斯特鲁普效应。

实验结果显示,斯特鲁普效应的出现是由于大脑在处理冲突信息时出现了干扰。

这一实验为认知控制和注意力分配等相关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实验二:巴德利涅尔效应实验巴德利涅尔效应实验是研究注意力选择和视觉搜索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要迅速识别一个目标,在目标旁边存在干扰物的情况下,实验者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目标与干扰物的相似性高时,识别反应速度变慢且错误率增加。

这一结果说明了巴德利涅尔效应的存在,即人们在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干扰物的影响,从而造成注意力选择的困难。

四、实验三:修正版视觉搜索实验修正版视觉搜索实验是用来研究人类视觉搜索过程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要在一系列非目标中寻找到目标,实验者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目标特征明显时,反应时间较短且准确率较高;而在目标特征难以区分时,反应时间较长且准确率较低。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标特征对视觉搜索过程有重要影响,为认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实验四:工作记忆容量实验工作记忆容量实验是研究人类工作记忆能力的重要方法。

黑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总结

黑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总结

黑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实验总结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思维、记忆、知觉和语言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在黑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中,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一些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实验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巴特利特实验巴特利特实验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也被称为“立体旋转”实验。

实验中,被试需要观察和判断图像立体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在观察立体图像时,会将二维图像还原为三维图像,这表明人类的视觉系统对图像的立体性有感知和判断能力。

二、皮亚杰实验皮亚杰的实验对人类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儿童类别识别的实验。

实验中,皮亚杰观察了儿童对于物体的分类能力和类别识别的发展过程。

实验发现,儿童在认知发展中逐渐具备了将物体按照共同属性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三、布鲁纳实验布鲁纳实验是与反事实推论有关的实验。

实验中,被试需要根据叙述的情境做出判断,同时考察被试对于反事实情况下的推理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对于反事实情况下的推理往往较为固执,难以接受与自己原有判断不符的结果。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推理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四、洛特里实验洛特里实验被认为是关于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中,被试需要记住一串数字,并进行逆序复述。

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在记忆和复述过程中呈现出限制性容量和时间的特点,强调了工作记忆对于认知活动的重要性。

五、斯特恩伯格实验斯特恩伯格实验被认为是关于长时记忆和情景记忆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中,被试需要记住一系列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物体,并进行记忆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对于位置和顺序的记忆会受到干扰和遗忘,同时情景记忆独立于语义记忆存在。

六、朗宁和尤德尔实验朗宁和尤德尔实验是关于注意力的实验之一。

实验中,被试需要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一个是对屏幕上的字母进行判断,另一个是对音频中的数字进行倒序复述。

《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1、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

(最早)P42、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人有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P73、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P7第二节当前的认知心理学1、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2、认知神经科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3-P15(1)脑损伤病人的研究(2)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3)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4)事件相关电位(ERP)(5 )单细胞记录技术:单细胞记录是一种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技术。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模式识别1、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二者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的不一致。

P252、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P263、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P29(1)Gibson(1969)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要花更长的时间。

(2)G arner(1979)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

(3)D 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把微电极插入麻醉动物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

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

4、视知觉近期工作,确定了大脑皮层中加工相同刺激不同方面的分离的神经通路。

P30①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

②where通路则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这样,为了识别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和所发生的事件,特征信息至少要输送到两个不同的系统。

28665认知心理学_(复习笔记)

28665认知心理学_(复习笔记)

28665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_绪论认知心理学的涵义: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成为继行为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1967年美国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其确立。

20世纪80年代,完整的认知心理学体系基本形成。

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理论和多功能系统理论,大大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过程微观结构的探索。

信息加工工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1、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脱离哲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

铁钦纳,受冯特影响并继承,产生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使心理学成为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托尔曼把控制行为反应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研究中。

赫尔等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推向到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

2、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重要影响的科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申农的通讯科学理论)。

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研究范围、①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②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③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发展历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加工理论,1967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作为一名心理学三年级的学生,复习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提供一个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4. 认知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3. 社会认知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应用4. 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发展心理学中的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理论4.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家庭和社会中的应用四、人格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4. 人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五、临床心理学1.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4. 临床心理学在心理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六、认知神经科学1.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4. 认知神经科学在认知障碍、神经疾病和脑机接口中的应用七、应用心理学1. 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应用心理学在教育、组织和健康领域的应用4. 应用心理学在社会问题解决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上是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纲来整理自己的复习资料,并结合课本、讲义和相关论文进行深入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

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

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

(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

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

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

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

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

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忆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以后,加工过程就停止下来,这种搜索比较方式称之为“自行停止”。

其意义是指每当被试发现记忆项目中某个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时,就终止扫描。

第二种可能是,将测验项目与记忆中的某个项目相匹配时,被试的比较总是要“穷尽”整个记忆项目,这是“否”反应的加工过程。

在实验中,“是”反应的测验项目均匀地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因此,平均说来,如同把测验项目安排在整个记忆项目的中间。

根据自行停止的假说,这就意味着,当作出一个“是”反应时,被试只需搜索比较记忆项目的一半,在中途停下来(平均而言),但在作出“否”反应时,被试将搜索比较全部记忆项目,搜完整个路程,因此,如果被试在进行搜索比较时,是自行停止的话,那么,对“是”反应来说,他只需进行(N+1)/2次的比较,它的反应时是:RT=e +r+【(N+1)/2】×C,重新安排这几项,使RT表示为N的函数,即可得到:RT=(e+r+c/2)+c/2)/N,从这里可以看到;反应时作为记忆项目多少的函数,在“是”反应的情况下,其斜度大约是“否”反应函数斜度的一半。

同时,根据完全扫描的假设“是”反应和“否”反应是没有差别的,它们的反应时函数的斜度没有差异。

2、实验结果支持了“完全系列扫描”的假设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反应还是“否”反应,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二者的直线斜率基本相等,约为38ms,换句话说,记忆项目中每增加一个项目,反应时就会增加约38ms,这就意味着进行一次搜索比较花费了38ms的时间,也就是说扫描的速度为每秒25个项目。

因此,完全系列扫描速度极快。

这一实验结果是非常有趣的。

“完全系列扫描”似乎与我们的直觉背道而驰。

这是因为,从我们直觉判断,在“是”反应的情况下,被试在发现匹配后,还要做许多不必要的比较,是令人不可理解的。

怎样解释完全系列扫描的过程呢?Sternberg认为,可以把上述记忆扫描任务中的搜索比较过程分成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搜索比较行动本身;二是对比较结果作出决策。

从实验结果的反应时RT=397+38N来看,被试用来比较测验项目和记忆项目的时间非常快,而判断是匹配还是不匹配的时间即决策过程相对地慢。

因此,如果是自行停止系列扫描地话,那么,对记忆项目地扫描过程将是比较、决策、比较、决策……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完全系列扫描”的话,那么,对记忆项目的扫描将是比较、比较……..决策,也就是说,当记忆项目被穷尽时,才作出决断。

因此,如果被试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比较,而作出决策相对地慢,那么,完全系列扫描将是一种方便而有效地方式,。

3、Sternberg经典研究引起的反响Sternberg的研究在心理学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许多人相继利用不同材料、不同被试、进行同一感觉通道和交叉感觉通道的研究,得到了与Sternberg相一致的研究结果。

卡瓦诺(1972)统计了不同材料条件下,一个项目的加工时间,或者说扫描一个项目的平均时间,加工速度随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记忆容量越大的材料,扫描越快。

Sternberg的模型也遭到了一些批评。

(1)Carblallis等人(1972)认为,Sternberg实验用的数字最多为6个,项目太少容易得到反应时和识记项目的线形关系。

识记项目多,就会出现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项目提取的就快些。

(2)Morin等(1976)认为Sternberg实验中刺激的呈现速度太慢。

快速出现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解释为可以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扫描。

搜索到所需项目后,即可自行停止。

(3)Townsend(1972)从加工容量有限的观点出发,认为从Sternberg的实验结果得到的不是完全系列扫描的结论,而是平行扫描的结论。

他们解释是,随着记忆项目增多,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的加工容量就少,因此,即使同时比较,反应时也要相应增加。

Waugh和Norman(1965)关于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实验(参见王甦P168)关于短时记忆遗忘原因有两种学说:消退说和干扰说。

消退说认为如果短时记忆得信息得不到复述,其记忆痕迹将自然减弱以至消退。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受到了其他信息得干扰造成的。

要把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这两种因素―――时间和干扰区分开来,需要心理学家设计巧妙的实验。

Waugh和Norman(1965)设计了将这两种因素分开的实验,他们使用探测法。

实验程序: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个数字就是探测数字。

这个数字前面只出现过一次。

被试听到声音,就把这个探测数字后面的一个数字报告出来。

如呈现数字系列3917465218736528*,8是探测词,7是要报告出来的数字。

从要报告的数字到最后一个数字叫间隔数字也是干扰数字,本例中的间隔数字为5。

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叫间隔时间。

实验自变量:间隔数字的多少或间隔时间的平均可作为自变量因变量: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了研究单一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必须将这两个变量分开。

这样才能了解到正确回忆量是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还是随间隔数字――干扰数字的增多而减少。

为此,他们使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

这样在间隔数字,即干扰项目数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研究间隔时间这个单一变量对正确回忆量的影响;同理,也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间隔数字,研究它对正确回忆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支持了干扰说。

Shepard等人(1971)的心理旋转实验 (连榕P119、P124)。

程序:用速示器呈现一对一对的图形,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图形是否相同,图形有三种情况: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镜像对——正确反应为“不同”在平面对和立体对中有几种不同的转动角度或两个图形的方位差。

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同,记录反应时。

结果: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反应时是两个图形角度差的函数。

经计算每秒旋转53°。

结论:被试对两个图形做比较时,是在头脑中将一个图形转到另一个图形的方位上来,然后依据匹配的情况再作出判定。

想象的转动或心理旋转是这类比较的基础。

被试的内省报告中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平面对和立体对的比较模式是相同的,说明在三维空间中和二维平面上的旋转都是同样易于想象的。

Shepard的贡献:证实了心理旋转的存在,表象的渐进性和空间性特点,开创了表象研究的新方向。

Cooper和Shepard(1973)的字符旋转实验(连榕P120)Cooper和Shepard(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的基本程序是,用速示器把某一字符的某一样本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判断该字符是正的还是反的。

实验分两种情况:无前行信息单有字符前行信息有前行信息单有方位前行信息二者兼有(分开呈现)二者兼有(结合呈现)1、R字符实验结果:字符表象旋转速度为180°/0.5秒2、心理旋转的验证在R字符实验中,有字符和方位两种前行信息的实验结果是反应时随样本的方位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因为被试事先做了心理旋转。

是否如此呢?为证实这一点,Cooper和Shepard(1984)以多边形为材料进行了有前行信息的实验,记录了事先做心理旋转的时间。

程序:呈现多边形正位样本及其方位后(分开呈现),要求被试将?图形的表象旋转到规定的方位上来,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试验各?,记录反应时,接着呈现刺激样本,做正反判断。

这样可得到两个时间,即事先的心理旋转时间(准备时间)和对刺激样本作出判断的时间(反应时)。

另外,实验还规定了旋转的方向,最大旋转度数为300°。

结果,反应时不随图形方位的变化而变化;准备时(事先的心理旋转时间)随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而增加,呈线性关系。

心理扫描实验(连榕P121)Kosslyn等人(1978)利用虚拟地图做了更为复杂的心理扫描实验。

学习一个虚拟地图,形成一个表象,然后主试说出地图上的一个物体后,让被试注视5秒后,主试说出另一物体,让被试想象出一个小黑点,从第一个物体扫描到第二个物体。

结果是,随着被试扫描距离的增加,反应时也相应地增加。

说明表象同知觉的图片一样具有空间特性。

它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是一种心理图画,而不是一种副现象。

命题检验中的证真倾向(连榕P143.)在命题检验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证真倾向,而很少去证伪。

一、证真和证伪Wason(1968,1969)以及Wason和Johnson-Laird(1970)著名的四卡片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