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考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考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的主题、情感、意象等。例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即“莫言下岭便无难”,表达了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常态,不能轻易满足和懈怠。
2. 诗歌赏析:学生需要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例如,《观沧海》中曹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大海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胸怀和抱负。
3. 诗歌背诵:学生需要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并能够默写出来。
4. 诗歌背景:学生需要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历史背景等。例如,《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路过碣石山时所写,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综上所述,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考点涵盖了诗歌理解、赏析、背诵和背景等方面,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词四首--讲课用
3、读准字音:
擎(qíng) 锦帽貂(diāo)
裘(qiú) 鬓微霜(bìn)
骑(jì)
酣(hān)百度文库
谴(qiǎn)
4、了解词的内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 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 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 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 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 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 那样.
千嶂里,
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
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
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
燕然未勒归无计。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
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
人不寐,
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
战士洒下眼泪。
五、中考连接
1、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 是( )
A.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 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 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 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 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 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 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词四首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词四首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词是汉语中的基本语言单位,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基本工具。掌握好词的使用,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
要意义。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九年级下册的一些重要的词汇知识点。
第一节:词的分类
词可以根据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
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生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
的名称。它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进行
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例如dog(狗)可以变成dogs(狗们);不可数名词通常是不能进行复数形式的变化,例如water(水)。
动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行为的词。动词可以分
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实义动词在句子中有实际的动作含义,如run(跑)、eat(吃);系动词用于连接主语和宾语或补语,表示
主语的状态或特征,如be(是)、seem(似乎)。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或人的外貌、性格特点的词语。形容词可以用于修饰名词,在句子中起到描绘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如beautiful(美丽的)、happy(快乐的)。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的词语。副词能够对句子进行增强、缓和、限制或者表示一种条件,如slowly(慢慢地)、very(非常)。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语,以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名词。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等,如I(我)、my(我的)、this(这个)、who (谁)、something(某物)。
12.词四首
题材上
军营中的生活情境:看剑、听角声、 塞外声、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 骑快马,种种情境都极凶猛、雄健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
壮丽而不纤巧
分析诗词:
上片:写军旅生活。 下片: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主题思想:
通过作者梦想中军营生活经历的描述,抒发了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 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 寒霜撒满大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垂下思乡 之泪。
1、塞北秋天的风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表 现在何处?
异:边塞天气极寒
边塞特异的声音
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 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 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 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 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 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时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 居浙江金华。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 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 情感。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知识点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八下课外古诗词四首知识点
八下课外古诗词四首知识点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拓展视野,增加
文化素养。在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
经典的古诗词作品。以下是四首古诗词的知识点介绍。
知识点一:《登幽州台歌》(王之涣)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幽州台的
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方丈楼船夜相迎,风云际会楚天明”开篇,将幽州台的壮丽景色和云雾缭绕的意象生动地
展现出来。其次,诗中的“枫桥夜泊”、“幽州”、“烟波江上使人愁”等描
写手法生动形象,读者不难理解并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知识点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
者在深夜寂静中的思考和联想。诗中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是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勾勒的画面,充满了乡愁和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知识点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人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
人对故乡的离别之情。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勾勒出了古
原的季节变迁,寓意着人世无常的真实性。通过运用悲凉的意象和恰
如其分的写景手法,白居易传达了他对故乡别离的伤感之情。
知识点四:《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也是王之涣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鹳雀楼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抱负和追求。整首诗气势恢弘,娓娓道来诗人登楼后所
见所感,给人以宏大壮丽之感。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四首经典的词,分别是《渔
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这四首词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刻的思
想内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四首词的知识点。
一、《渔家傲·秋思》
1、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下了这首词。当时,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频繁,边地荒凉,将士们生
活艰苦,思乡之情浓厚。
2、词牌名
“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
3、重点词句解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描绘了边地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烘托出了边地的荒凉和孤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重重山岭之中,烟雾弥漫,夕
阳西下,城门紧闭的景象,展现出了边地的防守森严和紧张气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一杯浊酒寄托思乡之情,
但功业未建,无法归家,表现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笛声响,寒霜满地,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和士兵都因思念家乡和战争的艰苦而落泪,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4、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色和将士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们
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敌、保卫边疆的决心。
5、艺术特色
意境开阔:词中展现了边地的壮阔景象,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给人以雄浑、苍凉之感。
情感真挚:作者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而复杂。
语言质朴:用词简洁明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12.《词四首》知识清单word版
一、文学常识: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其中“渔家傲”是,“秋思”是;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抑郁沉挚,一改婉约派词风,开了宋词(流派)的先河。
二、内容主题
2.该词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下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统领塞下秋景,突出塞下秋景和中原不同的句子是,“异”字统领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
答:
三、写作手法
4.上阕表达方式,下阙表达方式,全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运用了的写法。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6.“羌管悠悠霜满地”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四、语言赏析
6.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表现边地萧条荒凉冷僻景色的句子是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
答:
9.“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不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而是
10.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
11.表达守边将士浓烈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1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文学常识:
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抑郁沉挚,一改婉约派词风,开了宋词(流派)的先河。(豪放派)
二、内容主题
2.该词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下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上阙描写了孤寂荒凉、萧瑟荒僻的边塞秋景;下阙抒发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理解性默写
(一)渔家傲(范仲淹)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抒发诗
人思家念亲、却要立功边关的豪情。
2.《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与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同样表达、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既写出
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活用“燕然勒功”典故的诗句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思乡与报国心理矛
盾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勾勒的是山衔落日、
紧张萧瑟的边地悲壮场面。
8.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塞下秋景之“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9.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抒发将士们思乡之情,同时暗讽宋
10.“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不禁让人想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表现出苍凉悲壮情绪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
13.《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观沧海》: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这首小令以惊人的语言表现力,描绘了一个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这首曲的意象都很像一幅白描的中国水墨画,只有几种颜色,却体现出了秋天的宁静和萧瑟。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全诗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意蕴极其复杂而且可以让人产生不同联想的感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
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异”。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词四首知识点归纳
• 二、《渔家傲》 • 了解作者 •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 内容介绍 •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情
•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
“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 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 •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 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 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 3、主题 •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 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 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 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 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 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3、主题
•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 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下语文词四首
九下语文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一、题目解说: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边塞)季节;“思”,忧思之情。“秋思”的意思是戍边将士在边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
二、作者名片: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本词选自《范仲淹全集》。
三、翻译:
四、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思乡忧国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题目解说:江城子,词牌名。出猎,外出打猎。题目交代了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缘起。
二、作者名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
三、翻译:
四、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题目解说: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名。在唐代为舞曲,舞用2000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陈同甫,名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词。
二、作者名片: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三、翻译:
四、主题归纳:这首词写了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效无门的悲愤。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课堂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次北固山下 (次:旅途中停留)
2.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途)
3.行舟绿水前 (行舟:行驶的船)
4.潮平两岸阔 (阔:宽阔)
5.海日生残夜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6.江春入旧年 (旧年:过去的一年)
7.乡书何处达 (乡书:家信)
8.归雁洛阳边 (归雁:北归的大雁)
二、诗句解释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旅途经过苍翠的北固山之外,乘坐的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江潮平静,两岸显得格外宽阔;风正帆悬,船行得又快又稳。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
气息已到江边。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家信何时到达?北归的大雁已飞到洛阳边。
三、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这四首诗都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将情感与景
物相互融合,使情感更加深刻。
2.对仗工整:这些诗歌都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
有节奏感。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与“风正”、“两岸阔”与“一帆悬”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3.寓情于景:这四首诗都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例如:
《次北固山下》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写了旅途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意象运用:这些诗歌都运用了一些意象,如《次北固山下》中的
“归雁”,《登幽州台歌》中的“悠悠白云”等,这些意象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
《词四首》相关知识一
12《词四首》相关知识
一、追溯背景
《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据史载,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人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作于词人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两人促膝长谈,共同商讨克敌大计,等待杀敌机会的到来。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最希望的是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美好愿望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就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
《满江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不久,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但其丈夫王廷钧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她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二、文章主旨
《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塞外特有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了当年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
古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欣赏一些古诗歌。本文
将为大家介绍四首七年级常见的古诗歌,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描
写沧海桑田、人事如梦的变幻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宏
大的感叹和思考。
此诗知识点:
1. 比喻手法:诗中王之涣用“沧海桑田”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人
事的变迁。
2. 蕴含了道家文化思想:此诗中涉及到“天地”“阴阳”等道家文
化中的概念,以此来探讨人生意义。
二、《将进酒》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豪迈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凡、追求辉煌的情感。
此诗知识点:
1. 对仗技巧:此诗通过押韵、对仗等技巧,使整篇诗歌音调优美、押韵和谐。
2. 豪迈激昂的情感:此诗表现了李白不甘平凡、追求辉煌的情感,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三、《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一首诗歌。此诗极简短而情感深厚,表达了李白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感。
此诗知识点:
1. 形象比喻:诗中李白借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深夜中月光的美丽和故乡的寒冷。
2.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追忆,以及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寻找隐者的过程,深刻描绘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哲理主题。
此诗知识点:
1. 寓意深刻的比喻:此诗通过“桑间露”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多舛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化雄壮为悲 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
• (1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 种什么样的氛围?
•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 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 功立业的决心。
•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 有什么好处?
•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 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词四首知识点归纳
• 二、《渔家傲》 • 了解作者 •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 内容介绍 •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情
•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
“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 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 •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 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 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 3、主题 •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 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 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 “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 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 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 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 (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 (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 考点归纳
•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 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 塞的悲凉。
•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 的情怀?
•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 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 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 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 “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 (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 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 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 (19)词中有一处显示作者感情出现波折的句子,请写 出这句话,并赏析一下它所产生的 效果
•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限2 个字)。
•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 的“寐”?
• 睡觉
•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
• 端起酒杯,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 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打算遥 遥无期。这两句词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 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 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 (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
苍凉悲壮。
•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 不眠、头生白发?
• 主题
• 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 渴望报效国家、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考点归纳
•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 下阕写报国情。
•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 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 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 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 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 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 (1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 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人为 自己勾勒什么的形象?
• 英武豪迈,气概不凡,挽弓劲射Hale Waihona Puke Baidu英雄形象
• (15)“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
•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 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1、了解作者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人(山东济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 2、内容介绍
•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 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 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 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3、主题
•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4)、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
• (5)、表现作者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
• (6)、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7)、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 (8)、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 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 到什么作用?
•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 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 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 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 成而哀伤流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 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储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于朝庭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
• 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 了解作者
•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 内容介绍
•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 密州出猎的宏大壮 观的场面;下阕写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 (9)、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雄心 壮志
• (10)、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刻画 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 (12)、“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吗
• 是,因为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
分) •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 (9)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 (10)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 (11)“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 (16)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 象?
•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 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 (17)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 4、考点归纳 •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
“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
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 中可以读出。(2分) •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 分)
• 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 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 (1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岗”所展现的壮观画面。
• 随从出猎的武士们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 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 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