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体验亮剑高考8.1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1960e195f312b3069a513.png)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耕织叹(其一)(南宋)赵汝鐩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1)本诗前八句记叙农民从________开始,下种、插秧、除草、培土,车水灌田,一年辛苦后,以________这一动作透露幸获丰收的喜悦之情。
(2)赏析本诗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庾信①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c81b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f.png)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049c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e.png)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
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345a8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7.png)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91ca0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8.png)
古诗词鉴赏共采集著名唐诗宋词元曲等七万余首,包含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诗,宋词,辽,金,元朝,明朝等作品,一起来做一下 x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创新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吧~1. (20×× ·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土(1)请简要讲解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环绕首联来写的。
答:(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答:解析 (1)答复下列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
先分析颔联的详细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 2)答复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
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成心夸张安南与京都的间隔; 《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方“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
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渡湘(2)不同点:《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2. (20××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故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及解析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0ca31f89eb172ded63b7fa.png)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及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1d9c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5.png)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 句数、 平仄、对偶、押韵等,格律要求很多。
4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近体乐府等。
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 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 字数、句数大体 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
我如一只白鹤栖息田野冲破束缚恣意飞翔, 让大 自然这个鸟笼变得愈发宽大敞亮, 即便是食用布施给山僧一般的蔬食素饭, 也一定精心准备, 做出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的眼疾早 日康复, 我们将再次有约, 去看那花绽枝头,春满江上。
8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22
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 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⑤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4
即学即练:
【例】
[20 19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1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1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e900f00508763231121299.png)
索,而这些恰是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如果了解历史,弄清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即使读不懂诗文,也能找对整体方向,快速答题。
2.熟悉题材,有的放矢 熟悉古代诗歌的题材类型,就能有的放矢。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 边塞诗、山水诗、闺怨诗等七类诗歌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情更不同。如山水诗抒发 喜爱山川美景之情、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 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边关的乡思或壮志未酬的怨愤;送别诗抒 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和心理背景。如要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清新明快与后期词的深沉低吟,便要了解李 清照后期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与前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况。
5.融身诗境,引发共鸣 所谓融身诗境,就是沉浸在诗歌给我们造成的整体的情绪感受里。
No Image
在诗歌鉴赏中,鉴赏者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形象思维体悟了意境,并能融身其中, 引发共鸣,这就是真正读懂了诗歌。
熟悉诗歌的作者,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论世”,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对诗 人爱国思想的影响)。
抒情类诗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
为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来看,后一类居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117333186bceb19e8bbff.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典诗歌鉴赏Word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典诗歌鉴赏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5aeb22f60ddccda38a093.png)
古典诗歌鉴赏预测2015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
备考策略从以下着手: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
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
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
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
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
“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
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①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
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词。
②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③从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①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徘侧、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5a1f30b4e767f5bcfce6b.png)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答题技巧 (共40张PPT)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答题技巧 (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1301be5901020206409c69.png)
古诗中常见感情总结
要发现诗歌中常见的感情错误,首先应对选项中的感情概括词保持敏 感,其次应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再次,理应对古诗中常见感情(情感、 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加以掌握,试举例说明:
积极↗: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 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 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 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注】①太虚:天空。②贤人酒:浊酒。古人称清酒为
圣人,浊酒为贤人③阶除:台阶。
学_科_网Z_X_X_K]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
B.首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
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企盼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典例分析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船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① 。
[注] ①秦余: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特感受。 B.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C.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 D.整首诗情从景生,景中融情,诗意显得清空灵动,无迹可求。
•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典例分析
2018全国卷 3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2024届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PPT
![2024届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5a05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3.png)
2.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4.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6.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8.金就砺则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1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4.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02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 艺术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情感:①对牛郎、织女的羡慕之情。牛郎、织女生命永恒,青春常驻,令词人心 生羡慕。②对政治斗争的畏惧之情。词人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虽死里逃 生,犹心有余悸,故觉度日如年。
【解析】手法上:“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意为“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 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终不羡人间”以想象的手法写牛郎织女虽然 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比人间美好,人间不值得羡慕,因为人间烦恼太多 了。“人间日似年”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突出人间烦恼太多了,度过一天好像熬过一 年那样长久,艰难。
4.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 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
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 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 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谦虚,从冉有述 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
10.《离骚》中写诗人对楚王善意的劝告,同时表明自己虽身处逆 境仍心存祖国,有拯救国家的赤子之心的句子是“ , ”。
11.《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 , ”。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452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e.png)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情分析】本类试题为古代诗歌鉴赏,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为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第二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下列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④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⑤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
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华颠:白头。
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
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
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3.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383808f242336c1eb95e8e.png)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答案】(1)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①前五句借景抒情(意到即可),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意到即可);②“信劳生”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悲怆(意到即可);③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意到即可),词人自比谢安,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的悲愤之情(意到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理解上阕画线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积累的素材,分析苏东坡笔下的内容。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
与苏东坡笔下周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前五句借景抒情,抓住“无处问豪英”分析,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研磨阅读示范8.1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2021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研磨阅读示范8.1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2021](https://img.taocdn.com/s3/m/e7b1d2b5561252d381eb6e32.png)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研磨阅读示范8.1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研磨阅读示范8.1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研磨阅读示范8.1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的全部内容。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真题研磨·阅读示范(2015·全国卷I改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第一步:阅读提纲挈领,理清文脉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岑参在赴北庭途经临洮时,临洮的旧友为他饯别时,他所作的唱和诗。
第二步:训练理解剖析,运用提升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诗歌标题点明了这首诗歌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的景物。
B.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的北庭的寒冷与荒凉,可见诗歌的调子低沉。
C.诗人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D.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同,都描绘了边塞的寒风、飞雪、白草。
E.此诗所写,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5611c2336c1eb91a375da3.png)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
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一、(2016·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画马是此诗描绘的重点,此诗略写画玉花骢的过程,详细描摹曹霸画出的马的神妙。
B.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俊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
C.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对比强烈。
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
D.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E.此诗以平淡的笔调描写曹霸画马,写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解析选AE。
A项,“略写”有误,此诗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
E项,“平淡”有误,应该是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二、(2016·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11分)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却传达出曹翰作为宋初名将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B.这首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不知老之将至的哀叹。
C.诗的颔联写过去曾经勇披铠甲赴国难,为国出力,宝刀相伴满豪情,夸耀了往日的功劳。
D.诗的颈联中“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E.这首诗今昔对比,叙事抒情,写作者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英雄却无用武之地。
解析选BC。
B项,“不知老之将至的哀叹”有误,此诗抒发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C项,“夸耀”有误,应该是表明了年轻时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解析题干说的是“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本题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
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三、(2015·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虽然当时唐朝已亡,此诗却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
B.这首诗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
“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C.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构思巧妙,实写皇都美好春光,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D.这首诗的颈联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之中,周边环境美好,诗人可得一时的悠闲、暂时的满足。
E.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解析选CD。
C项,“实写”有误,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是虚写。
D项,“诗人可得一时的悠闲、暂时的满足”有误,应该是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寂寞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本诗后两联通过赋诗、喝酒、拂官帽、拭朝簪等细节表达丰富情感,表达了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借酒浇愁的悲愤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颈联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
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更大的悲伤便是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基调悲凉。
该诗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加固训练
(2017·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11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E.“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对巴峡一带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选CE。
C项,“登高万井出”里的“井”字,考查古今异义,“井”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并非选项中的万亩良田。
万井:千家万户。
诗人登高远眺,看见的应该是千家万户的场景,而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而且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
E项,“对巴峡一带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有误,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解析可找出所比较诗歌或诗句的意象,然后根据这些意象的特点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王维诗歌中“浣女”“鸡鸣”“水国舟市”等意象,给我们以安宁祥和之感,而郦诗的“猿鸣”,杜诗的“玉露”“枫树”等意象,则给人以凄凉之感,同样是表达思乡之情,王诗是哀而不伤,而郦诗和杜诗则是充满着愁苦悲伤之情。
有了这样的理解,便可解答此题。
答案:(1)运用意象:王维的诗歌中,运用“浣女”“鸡鸣”“水国舟市”“山桥行人”等意象,描写了巴峡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山乡之景。
郦诗运用“猿鸣”,杜诗运用“玉露”和“枫树”的意象,通过描写凄婉的猿鸣、秋天的霜露以及草木,烘托出凄凉萧森的氛围。
(2)抒发情感:王诗中表达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情绪,幸得巴峡山水之美,离愁别绪得以宽慰。
全诗哀而不伤,并不消沉。
郦诗和杜诗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愁苦悲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