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第一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一、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朗读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大胆探讨:1.以强带弱。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 7 (O 00 一 1 9 0 1 7 — 2 02 1 )7 O 1 - 1
… …
笔 者 在 不 断地 学 习 , 不停 地探 索 , 停 地 在 别 人 的 课 堂 评 价 不 当 中摸 索 与 总 结 , 以期 自 己的 课 堂 能让 学生 有 最 大 限度 的发 展 。
动 起 来 了 . 就 造成 了我 的课 堂 评 价 呈 现 出 一 种 无 度 的 状 态 。 这
其 实 表 扬 和 奖 励 也 应 有 个 “ ” 千 万 不 可 滥用 。 对 于 简 单 度 , 的 、 常 问 题 的 回答 , 想 : 个 “ ” 一个 “ ” 哪 怕 是 一 点 头 , 正 我 一 好 、 对 ,
一
蓦 地 , 意 识 到 我犯 错 了 。 我 我对 于这 个 可 能 有 多个 答 案 的 问 题 给予 的归 纳 性 、 结性 的评 价 , 学 生 不愿 意再 花 时 间与 精 力 终 使
、
从 无 度 到 有 序
在对新课程理念 的学 习“ 生” 时候 , 夹 的 由于 对 于新 课 程 理 念 理 解得 不够 深 刻 ,我 在 课 堂 上 的 评 价 基 本 上 是 “ 片 红 旗 飘 一
是 教 师与 学 生沟 通 的 必 要 环 节 , 架 起 教 师 与 学 生情 感共 鸣 的桥 梁。 N此 , 能 没有 随 堂评 价 的 或 评 价 低 效 的教 学 不是 完整 的 教 学 。
【 键 词 】 堂教 学 ; 堂评 价 ; 生 沟 通 ; 感 共 鸣 关 课 随 师 情
【 中图分类号】 6 24 G 2 .
【 摘 要 】 为一 名 语 文教 师 , 日常 的 教 学 实践 中 , 该 努 力 地培 养 学生 的 朗 读 水平 , 强 学 生理 解 文 章 内容 的 能 力 , 会 阅读 的 兴 作 在 应 增 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朗读成为语文文言课堂的主旋律
如 今 这种 可爱 的景 象 却被 老师 的讲 读 所压 抑 ,反而 成 了语 有 同作 者感 同身受 的情感 ,“ 是 激 昂处还 。这一 文课堂被人遗忘的角落。在这里 ,我要说: 请重视语文课 它个 激 昂 ,是哀 伤处 还它 个哀 伤 ” 中的 朗读 ,让 朗读成 为语 文课 堂 的主旋 律吧 ! 环 节要 动 口 ,动心 ( 就 是在 朗读 中想 一
象, 效 果肯定 不 会好 。 如 果让 学生 事先对 课文 进行 了熟 读 , 容 。这 是 在 教 师 范读 之 后 ,首 先 是 学生
张
。 J ‘
1 . 学生动 L I 大声朗读 ,感知课文 内 . 1 大
甚 至 达到 了能 背诵 的程度 ,他 们 自然 会从 诵读 中感 知 和领 大声 动 口朗读 , 要读 准字音 , 读 出节奏 ,
学 生 提 出一些 具体 要 求 ,只有 这样 ,学生 才 能认 真地 听 。
是 表情 朗读 ,要 进入 情境 ,要 读得 脸上 有表 情 ,然后 品味 5 . 学 生 背读 ,听 读课 文 ,以致 成诵 。找 一个 朗读 能力
学 生 亲身 感受 到 了教 师读 的魅 力 ,才 能 自然 而然地 想 把课 语 言。
一
3 . 学 生 动 情 朗 读 ,分析 课 文 。在 简 单 分 析课 文 中 ,还 要 朗读 课 文 ,包 括分
、
重视 教师 的范读
有 很 多老 师怕 辛 苦 ,往往 省略 范读 这 一环 节或 者 找一 析 前 和分 析 后 两种 朗读 ,尤 其 是 分析 后 些 声 音材 料代 替 。但 我觉 得还 是 教师 亲 自范读 比较 好 ,教 的 朗 读 ,由于 已 经 掌握 了 文章 的 主 旨和
培养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主旋律
培养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主旋律“文章不是无情物”,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在信息社会,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即是建构“阅读社会”。
而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注重朗读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意韵的深厚绵长。
一篇好的文章能够与学生心灵相通,让学生能够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快乐和不断的追求。
因此笔者认为朗读应成为低年级阅读课的主旋律。
低年级是人生阅读的起点,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进了小学,认识一些汉字以后,就会产生认读词语、短句的欲望。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因势利导,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
一旦读书变成了自觉的要求、爱好和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 创设情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有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
2 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作用更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学生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向老师看齐的愿望。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应该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
在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只有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关键词:朗读指导情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朗读的花样不少,却常常流于形式,时间花了不少,收效却不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让朗读这种传统的方法重焕青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呢?一、留足时间,以读促教课标对朗读的总的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人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
然而在新课程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讲解,成为课堂上的主旋律,使得朗读始终成为教学舞台上的配角。
我们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要根据课文实际,让学生自己读,少讲,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认识得真切、思考得深刻、感受得强烈,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地位,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
二、教师范读, 授之以法教师的范读是不可取代的。
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读得没学生好听,普通话没有学生标准,范读是在献丑。
我认为恰好相反,朗读的水平不单单是由普通话标准与否来衡量的。
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把握,还有对课文的表现张力,是学生远不及的。
事实证明,教师作为一名朗读的参与者,大胆激情忘我地范读,能够深深感染学生,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学生同样起着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
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
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 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
让朗读唱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朗读唱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得到应有的训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在“读”字上下功夫,让朗读教学这个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唱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朗读训练的形式、方法有很多种,一堂好课,并不是朗读的形式越多、越新颖就越好。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因素等,精心、合理地设计朗读训练,什么时候朗读是为了感知文本,什么时候朗读是为了感悟文本,什么时候朗读是为了表现文本,让朗读训练恰到好处。
下面我就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入“境”朗读,继而悟“情”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或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或用生动的多媒体画面等方法,创设出生动的朗读情境,让入情入境的朗读成为连接文本和学生的纽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在朗读中感悟文本。
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中,描写周总理批阅文件的一段,王老师激情的引导,将学生带入了情境:师:总理如此认真、细致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到那个晚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理坐在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今天晚上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读——(生读)师:夜已经很静了,人们早已睡了,而总理还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今晚的第二份文件,读——(生读)师:夜更深了,只听时钟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总理揉揉眼睛继续审阅文件,读——(生读)师:夜色阑珊,东方发白,周总理拿出今晚的最后一份文件,读——(生再读)王老师对这段文字没有任何的讲解,但学生却在王老师那深情的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在那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将自己对这位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敬佩之情一次次升华。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语文 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 的客观 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 可是 ,更多的语文课堂则丢失 了读 书声 。朗读仅仅变成 了课 堂教学 中的一个过渡 。教师往往以 自己或班级 中优秀生 的朗读 作
为范本 , 读或齐 读后便 进入了对课文的分析 、探讨 ,剥夺 了学 挑 生 自由朗读 的时间。而初 中课本节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 ,缺 少
我 ,促进学生个性 的健康发展 。如一 位学生读完课文后 ,我请他 自我评价
一
作者 的情 感 总是 洋 溢 于字 里行 间 ,也因为情感 才使得一个个枯燥的 文字富有 生命力 ,那么只有通过反复 的朗读 , 细的品味才能体会到文章 精
的妙处所 在 , 才能看到作者的匠心独
每一个文字都是你亲身所见 ,内心所
准读 通 。在理 解 的基础 上 ,再 次朗 读 : “ 向着大方凳 ,坐在小 凳上 ; 他
便 很 惊惶 地站 了起 来 ,失 了色瑟 缩 着。……我即刻伸手折断 了蝴蝶 的一 支翅 骨 ,又将 风轮 掷在 地下 ,踏 扁 了。论长幼 ,论力气 ,他是都敌不过 我 的 , 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 我
感。
吗?这 次你肯定能读 得
有感情 的,只是速度快了些。 ”我说 : 更好。 ”他 又读了一 遍 ,这 一回速度 适 中又有感情 ,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 的成 功。学 生相 互评价 的方式很 多 ,
可 以同桌评 ,小组评 ,全班 。得到
傲 然走 出,留他绝望地 站在小屋里 。
来 自同学 的真诚称赞或认同 ,可 以增 强学 生在集体 中的安全 感 、信任感 、 归属感等。如一位同学读 完朱 自清的 散文 《 里的 “ 春》 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 钻 出来 ,嫩嫩 的 ,绿绿 的”一句后 ,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见。
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主,教师总是自己读一遍课文,学生再跟着读一遍课文,接着就是分析课文,总结课文。
教师在上面讲的滔滔不绝,而学生真正读课文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要接受就行。
课改以后,随着教材的改编,读已经是一节语文课中重要的一部分。
那究竟怎样指导学生读,一直让我非常困惑。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多次的教学研究讨论,让我有了几点感悟。
一、自读自悟,质疑解疑在学习《瀑布》时,由于学生对瀑布的认识都不同,于是我采用了“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教学设计,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问学生:“读懂了什么?”于是学生告诉我:“瀑布非常壮观,美丽。
”然后我让他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瀑布壮观、美丽的句子,读一读。
就这样,我的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学生四人小组的讨论,孩子们在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
通过自读自悟,再通过自悟自读的形式。
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读书的机会。
二、情境导读,以景激情小学语文课的内容,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
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理解水平限制,使他们还不能很好地体味、理解和把握这些情境,获得美的感受和教育。
于是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给学生以深刻的体验和启迪。
如《雨后》,用“泥裤子”来比喻成小哥哥,来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和体验,把理解与感悟作为学生个性化感情朗读的基础,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实践中,“亲历”生活,欣赏生活,发展个性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三、在朗读中学习语言朗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只有在放声朗读中才能理解与积累语言,习得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
让琅琅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47学子 2017.03语文教学让琅琅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孙 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一、朗读,沟通学生与文本之间共鸣的桥梁例如:教师在教授《清平乐•村居》一文时,课堂上没有对这首词进行逐字讲解、逐句分析,而是把朗读贯穿整堂课,老师读,学生读,集体读,个别读。
朗读反复练习,到下课时,学生不但能背诵了,而且还真正理解了这首词。
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朗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反复朗读,使这种感性认识得到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的飞跃,这时便获得了对文章深层次美的理解。
这种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欣赏,一种鉴别,继而使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就像欣赏三维立体画一样逐层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文学鉴赏的能力。
教学接近尾声,有些同学已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其乐融融的情景图。
因此,我们应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读书,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领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耳醉于音,心同其情”,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主动读书的好习惯。
书越读越多,积累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做到“腹中藏书万卷”,自然“下笔如有神”。
学生爱读了,会写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差,长期坚持,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二、朗读,让学生畅游于美妙的文本世界我国人杰地灵,幅员辽阔,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在教科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九寨沟》“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语文论文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对于小学生,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
如果文章读得好,就能准确无误地体现出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反之,不仅不能读出作者要表现的思想,甚至会改变文章的本意。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一、针对朗读的要求,设立分层目标我们注意到每个学段对朗读的要求中都有这样几个词:正确、流利、有感情。
细品这几个词,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个层次的问题,同时,这三个词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既分层又紧密相关的整体。
1.初读──读正确。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
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教室内充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初读的同时,学生可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2.细读──读流利。
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思索,同时通过几遍的朗读,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读通顺。
3.品读──读出感情。
朗读,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
因而,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
同样一句话,处理不同,效果大不一样,通过艺术的朗读,人物的身份、性格,甚至神情、心理都能一读而必现;文章的情趣、意境、主旨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感悟。
所以,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把握朗读这个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重视朗读这个教学环节。
因为不朗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理解文章、感悟文章。
不朗读读,就没有语文课的味道了。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富有感情地朗读,能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能无动于衷?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眩,让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共鸣,获得极佳的艺术享受。
二、朗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领悟力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
所以,朗读不单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部分,精彩片段进行反复吟诵,而这样的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高声朗诵,低声吟咏中,通过声音把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技巧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景,逐步领悟教材真谛.例如,教读《热爱生命》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我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时而语速缓慢,语气低沉,体会主人公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惊人的毅力,时而语速加快,语气越来越坚定,读出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学生在朗读中悟出了语速、语气、语调的变化,再反复朗读,声音伴着表情,显得声情并茂.在学生情绪饱满阶段,我及时抛出问题:“这时你想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你喜欢文中的人物吗?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情感的激发中迸发而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智力也同时得到发展.这时,教师已没有必要再去花时间解释词语,分析句子,甚至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了。
让“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
: “
、
。
”
二 精读 中感悟 超 越 把 握 文 本 仅仅 是 阅读 教 学 的基 础 而 并 非 全部 阅读 仅停 留 在 学 生 的 自悟 自得 上 是远 远不 够 的 教 师要 引 导 学 生 细心 咀 嚼课 文 中 的语 言 让 他 们 自己 动 脑 筋 进 行 比 较 揣摩 养 成 习 惯 有 人 曾 对
,
:
新课标 指 出 阅 读 是 学生 个 性 化 的行 为 不应 以 教 师 的分析来 代替 学生 的阅读 实 践 要让 学 生在 主 动积 极 的思 维 和 情 感 活 动 中 加 深理解 和 体验 有 所感 悟 和 思 考 受 到情 感 熏 陶 获 得 思 想 启 迪 享 受 审美 乐 趣 同时 还 要 珍 视 学 生 独 特 的感 受 体验 和 理解 也 就 是 说
。 , , ,
、
、
,
,
。
在 阅读教 学 中要 让 学生 充分地 读 书 在读 中整 体感 知 有所 感 悟 在 读 中培 养 语 感 受 到 情 感 的熏 陶 让他 们 在 阅读 的过 程 中 能与 文 本 作者 的思 想 相 互交 融 并 展 现个 性 化 的感 悟 使其个 性 得 到张 扬 情感 得到 升华 而 作 为教 师 应 该怎 样进 行 引领 呢 ? 我 们 都知 道 一篇 课文 的教学 一般 可 分 为 自读 感 知 精 读 领悟 感 受和 诵读 表 达 提 升三 个 阶段 自读 感知 是基 础 有 利 于 学 生 对课 文 的整 体 把 握 ; 精读 是 重 点 有利 于 学 生对 课 文 的理 解 ; 诵 读 可 使 书面 语 言 内化 为 学 生 自己 的语 言 能 有 效地提高 学 生 理解 运 用 语言 的 能 力 升华 自己 的情 感 然 而 我 们在具体 的教 学 中往往 只 重视精 读 领 悟 阶段 的引 领 而 忽视 了 自读 感 知 阶段 学生 的 自悟 自得 和 诵读 表 达 阶 段学 生 情 感 的 表达 和 提 升 这 样 学 生 对本文 的理解 往 往更 多 的烙 上 了 教 师 思 维 的烙 印 而 缺失 了 自己 个 性 的 独 特 的东 西 如 果 在学 生 对课 文 还 不 熟 悉 的情 况下 就 对课 文 进行分析 学生 对课 文 的理解 自然 是 支离 破 碎 的 缺少 整体 的把握 和 自身 的感 悟 ; 导 致 最后 又 引果 文零零碎 碎 的理解就 难 于 得到 整合 和 深 化 因 此 教 师在 重 视 点 拨 指 导 的同 时 更 应 重视 多给 学 生 自由 阅 读 的 机会 让 学生 自己 去感 知 体 味 通 过 熟读 背 诵 使 书面 语 言 内 化 为 学生 自己 的语 言 有 效地提高 学 生 理解 运 用 语 言 的能 力 下 面 就 我 自己 肤 浅 的理解和 教学 谈谈 自己 的做 法 一 自读 中感 知 然 而我 们 就 是 对 读 书 贵 在 自悟 自得 书 读 百 遍 其 义 自见 孩 子 不放 心 不 信任 认 为 与 其让 学生 自己 读 不 如 自己 多 讲些 由 于 学 生 自主 读课 文 的 时 间太 少 对 课 文 的认识 并 不 真 切 思 考 不 深 刻 感 受 也就 不 强烈 此 时 的学生 只 是一 个 听 者 而 并 非 真 正 意 义 上 的读 者 他们 体 会到 的 情 感 悟 到 的 理 无 非 是老 师 的读 书 心 得 体 会 这 样就 会 使 原 本 富有 个 性 的 一 千个 哈姆雷特 变 变 成 同 一 个 脑袋 思 考 用 同一 张 嘴 巴 说话 的 机 器 我 在 教 学 《白 杨 》一 文 时 并 不 急 于 对课 文 进 行 分 析 而 是 先让 学 生认 真地读课 文 在读 通 课 文 的基 础 上 想 想课 文 主 要 讲 了 一 件什 么 事 不 一 会 儿学 生们 的手就 三 三 两 两 地举 了 起来 我 让 学生 再 认 真地 读 一 读 把 不 懂 的词 语 和 句 子 画 出 来 想 想还 有 什 么 不 懂 的地 方 学 生 又 读 开 了 当学 生们 的手再度 举 起 时 我 还 是 再 一次让 学 生认 真地读课 文 想一 想 自己 不 懂 的地方是 否 可 以 通 过 联系 上下 文 的办 法来解决掉 正 因 为教 师 给 了 学生 自由阅读 的 时间 给 了 他 们 独 立 思 考 理解 课 文 的机 会 学生 在 之后 的小组 讨论中非 常激 烈 气 氛甚 是 活 跃 参 与 的积 极 性也 很 高 学 生 对 课 文 的质 疑 非 常深刻 如 爸 爸 介 绍 白 杨 的那 段 话 是 什 么 意 思 ? 他仅仅 只 是 在 介绍 白 杨 树 吗 ? 为 什么 爸爸 看见 火 车前进 的右 方 在一 颗高 大 的 白杨 树身 边 几棵 小树 正 迎 着 风沙 成 长 起来 嘴角 又 浮 起一 丝 微笑 ? 等等 正 因 为教 师 给 了 学 生 自己 读 自己 思 考 的时 间 因 此 学 生对 这 篇 课 文 的理解 也是 非 常深 刻 的 不 用 教 师解 答 其 他 的学 生 就 帮他 们 把疑 难解决 了 相 信 学生 学 生就 会给 你意 想不 到 的惊 喜
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教材教法Teaching methods2018年第22期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张 静(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实验学校,辽宁 盘锦 124100)【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涵的意味深长、情感的浓厚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种形式朗读;激活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朗读,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我们可视朗读为点亮语文课堂教学的火种,在这喧嚣的世界,使其独自绽放它的本色美,犹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个学生纯净的心田。
一、思源之水,以朗读引领风骚“三分文章七分读。
”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
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我们曾一度将语文教学的重点偏离于对文本的解读。
课堂上,教师费尽心思用各种方法挖掘文本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些茫然无措。
当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处在这种瓶颈中,回头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时,不难发现,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被我们轻指一弹,搁置一旁,学生少了读,他们拿什么作为理解课文的资本?小学生读文的语气、语调、情愫的迸发尚处在不成熟阶段,范读,会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如情入境地吟,兴趣盎然,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如痴如醉。
声情并茂的范读是一种自我享受,也是一种开拓心灵境界的艺术。
教师范读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忽视。
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金 云【摘 要】 语文是一门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学科。
朗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尽管语文教学越来越多元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朗读始终是其中的核心。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朗读的作用,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朗读,让“朗读”化作课堂主旋律,唱响语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朗读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效率,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识字与阅读”栏目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词汇、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朗读教学,让更多的创意融入语文课堂,丰富朗读形式,让学生爱上朗读活动。
一、融入学生实际,激发真情实感小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很难对抽象性内容产生探究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更好地开展语文朗读教学,需要增加一些和小学生生活关联的内容,降低学生对未知领域的陌生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而且,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生活性与实践性,如果教师试着从生活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将更能增强学生与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朗读活动的展开。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第一步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回忆荷花盛开的季节、形态、气味等,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回忆与文章中对荷花的描绘进行比较。
在这一方式下,学生的朗读活动不再是静态的、单一的、无生机的,而是充满了动态化、情感化、生动化的特点。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变自我的情感状态,也会将真情实感融入文章。
完成这一步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再由学生进行评价和纠错。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会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朗读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让朗朗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朗朗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发表时间:2011-05-18T10:35:58.17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徐燕[导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朗朗的读书声。
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中心小学徐燕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朗朗的读书声。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如何让朗朗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旋律呢?一、朗读指导淡化技巧“有感情地读课文。
”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比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哪里要读慢些,哪里要读快些;或者要求学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读”“带着高兴的感情读”;或者不时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朗读,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这样的朗读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很多学生无病呻吟,装模作样,声音和气息极不协调。
朗读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体会语言情感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因此,教师与其作纯技巧方面的指导,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文章的神思妙笔,在与作者共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二、范读引路感染学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能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还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教者、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情真意切的朗读,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
当然,范读只是引路,只能起到“示范启发”的作用,教师不应让学生机械模仿,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此外,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让琅琅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琅琅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更艺术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一、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
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
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
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
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己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
每篇课文总有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和教材所要求掌握的重点,朗读教学也不例外。
一方面,这些重难点对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它是教学中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指导,让学生充分感悟、轻松学会感情朗读。
可设计填空,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一个字便可表达出非凡的效果,那么这样的关键字就是课文的突破点。
要善于帮助学生透过字体验情,入情入境地感悟,从而接受教育,学会感情朗读。
让高中语文课唱响“朗读”的主旋律
让高中语文课唱响“朗读”的主旋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科要读,理科要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松声、涧声、琴声、鹤声--------- 皆声之至清者,
而读书声为最”。
这些语句都强调了一个内容,即朗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朗读应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应唱响“朗读”的主旋律。
一、高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
不可否认,朗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曾占有很大的比重。
特别是在古代典籍教学中,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声情并茂的韵律感几乎贯穿了整个课堂。
然而反观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朗读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变得可有可无,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
而多年来应试教育的盛行,也让许多学校管理者及语文教师形成了这么一种观点,即“早读课才需要朗读”,其他时间内,朗读被弃置一旁,有时捡出来,也只是一种点缀,不成系统,不显正规。
校园里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越往高年级,朗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分量就越轻。
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课,朗读的比重是少之又少,甚至连早读也拿来训练高考题。
这使学生陷入了“题海”的怪圈之中,也使语文教学走入了深深的”泥潭”,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怎样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朗读是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局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极富效果的一种方式。
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的主旋律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084-01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先进的阅读方式和工具正在冲击着学校教育的传统阅读。
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很少有对阅读感兴趣的。
但是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小学生开阔知识面,增加各方面的见识。
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采用有效的阅读手段和阅读方法,去尽可能多地涉猎课外知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独立见解和创造力的才能。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是现今人教版教学的目标之一,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不菲的价值,那么朗读到底有多重要呢?有人说生活里没有朗读,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朗读,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朗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的途径。
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单纯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
朗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那么朗读既然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提高朗读的效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呢?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的朗读变得活跃起来现在的教室,一般都配备了多媒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技术,在备课的时候,多多插入一些朗读教学视频,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吧!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朗读训练的尝试。
一、富有创意的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创意导入,要做到新颖、简练、精彩。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上课伊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教师采用幽默、轻松、和谐的手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如用意蕴深刻的笑话、民间趣话导入,用一段哲理性或诗意的导语开头,或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起句,携带特定的教学实物或挂图走进教室等等,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兴趣。
二、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学前读。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过意关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朗读训练,造成学生朗读不熟练,仅局限于表层,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的理解,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我们应将亮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来。
1、学前读。
”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
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
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
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
正叶圣陶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2、学中读。
即在第一环节“读懂”后的第二环节“读懂”。
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这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
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
3、学后读。
指理解后读,做到熟读成诵。
这时更需要时间,因为无论学什么,都要有个练习过程,熟读才能生巧。
这时的读书训练应从技巧及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
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的心弦。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可试用配乐朗读。
配乐朗读,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小鬼说服陈赓先走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同学读这段话后,我将其中的“一小包青稞面”写在黑板上,将其中的“小”划去,问同学句子通不通。
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进行比较加上或去掉“小”字意思有什么不同。
同学知道有了“小”字说明青稞面的数量很少、没有”小”字说明是满满的一包,而且可能是一大包。
接着再让学
生读读上下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小”字不能去掉。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当时陈赓也是又饿又累,他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干粮,他把节约下来的一点干粮让给小红军,说明他关心下级把困难留给自己。
这时再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再读课文,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这事发生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的途中,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一小袋粮食就可换回一个人的生命,而这时陈赓与小红军一样的疲惫不堪,饥饿难忍,他送给小红军的不仅仅是一小袋青稞面,而是生的希望。
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任务的形象丰满了,更高大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体味到,这仅仅一个字,是极细小的细节,但朗读时加以注意咀嚼,对理解课文可收到点石成金的奇效。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媒体,升华情感
朗读不光要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养成自觉良好的朗读习惯。
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方式很多,针对不同课文进行不同的朗读,即可以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我在讲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
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
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
陶冶了情操。
如教学《荷叶圆圆》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目静听,边听边想象荷塘的美景,边听边想象“我就是圆圆的荷叶”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在听中受到强烈的熏陶,受到很大的启发。
学生听后,也跃跃欲试,于是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非常投入地朗读起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由此可见,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
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