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对当今社会的指导作用(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以及对现代管理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键深人武学院一中队七班学号:201015401116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悠悠五千年,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葆活力与发展,这是由其自身所具备的价值规律与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哲理深邃,永世传承。
本文拟重点介绍儒、道、法三大家的管理思想,萃其精华,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有所借鉴与启迪。
【关键词】: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借鉴
【引言】:中国是历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17世纪就已近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的权利机构。
中国曾经历过无数的战争和多次的外国入侵,经历了数百次改朝换代,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分裂,但历代统治者都能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进行着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战争带给人们以灾难但同时也引发人们去思考如何在动荡的社会中区管理好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人民。
而这些智慧的结晶对今天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处在激烈竞争中的企业,都有着极其现实的参考价值。
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企业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怎样才能聚集人才,团结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去对付众多的竞争者,怎样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顺利时可能潜伏着何种危机,挫折时可能孕育着何种希望?这些不朽的名著将会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怎样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胜利。
【正文】: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主要是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线,以法家、墨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学派文化为复线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总起来说分两大类。
其中一类属于宏观管理的治国学。
所谓的治国学就是探讨治国方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
国平天下是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其中也就不乏关于探讨治国方略的思想。
这些治国思想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却指导中国历代统治者完成了诸多辉煌的治国实践。
从西周时期的“成康之治” 到汉代的“文景之治”,从唐代的“贞观之治” 到清代的“康乾盛世”,中国传统的治国管理思想无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妙用;另一类是治生学,就是探讨人生哲理、修身养性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家立业乃至治国平天下,没有好的修养是办不到的。
因此说: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可见治生学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借鉴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忠、孝、礼、义、仁、爱。
孟子认为,从人的天性的本性来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这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
孔子提倡用仁爱的方式去管理员工,为员工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没有自己的私利,从而让员工以同样的方式去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并且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和快乐。
忠孝的思想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中的到了充分的检验,日本企业的终生雇佣制就是基于基于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和企业对工人的信任来实现的,中国儒家的思想被日本传承了,而这些儒家文化却在中国的企业中逐渐消亡。
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和气、合作、和睦、和谐。
强调“和” 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
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而在三要素中人和为上。
对于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做到“和”,讲团结、讲协作才能使上下级之间关系顺畅,平级之间不互相掣肘,共同努力,创造利润,实现企业的核心
价值观。
对于治国来说:和谐与稳定是一切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体育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稳定的前提其他的一切善的行为都无从谈起。
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发展需要和谐,世界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和谐。
孔子的《论语》一书中强调“利”和“义”的统一,即企业管理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加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非组织关系,不应忽视员工的想法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对于管理主体《论语》中既强调统治者要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也强调管理者要有人文关怀,强调大仁大义,强调修炼浩然之气,提高自我品德修养;对于管理方式,《论语》则主张用合适的方法实施管理既强调对于一定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又强调“仁”与“德”,即着眼于对人性的尊重,按照人世间的道德要求进行管理。
二,道家管理思想的借鉴
老子是我国古代与孔子齐名的智者,他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人生的更高智慧,他描述的是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一种灵活的态度,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
这就意味着顺其自然,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承认困难和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冷静客观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在现代管理学中便是被借鉴的人生智慧之一。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仅仅需要才能,还更要有智慧。
道家的管理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从中可以发掘的管理思想涉及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思想简言之包括:“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清楚的表明他看似消极的管理中所折射出来的智慧,揭示了主旨管理的至高境界——最好的管理不是戒备森严,迫使人人敬畏遵从,不逾矩,管理之道在于谋求“万物自化,天下自正”的局面,因此高明的管理不是用严厉的管理制度来规定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不是用严格管理者使之望而生畏,而是从思想上来提高人们的自觉性,让人们自觉地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老子生活在当时,完全在当时情况下做出自己的行动。
他宁愿选择情感,放弃理智。
他认为听任万事万物发展,仅仅间接地进行干涉最好。
老子相信,决定我们环境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在每一个人身上,当然也是在每一个经理人身上,经理人的任务就在于增强这种力量。
一个人拥有这种力量,并懂得运用它的人就是成功的经理。
说到“无为而治“和”顺道”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柔性的管理思想,在实行终生雇佣制
下的本田公司对于效益的考核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田汽车公司一向从长远利益出发,并不过多的干预员工的创造性,有时候创作出来的东西并不见得立马就有用,但是就是这样的产品却使得本田公司经久不衰并且保持年轻。
在中国,管理历来强调立竿见影的效益,如果没有立马见效的业绩就会被人们所抛弃,这样的急功近利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带来的业绩虽然非常诱人,但是这样令人瞠目的效益背后一定有着更为严重的透支,无论是中国人砍树去给日本人制造一次性筷子,引来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的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还是每年的入夏以来,我国频频遭遇城市内涝的窘境。
都折射出中国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和“重地表,轻地下”等的面子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到最后把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归于自然、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力量。
三,法家思想的借鉴
法家的经济管理思想重法而不重德,重利而不重义。
韩非子认为只有规章制度确定下来不再变动,人们的利益划分才能明确,权责才能清晰,监督才会有效,人们才会有更高的热情去创造经济效益。
只有人民百姓富裕了国家才会富强。
早在韩非子之前商鞅就提出“以法治国、以术统臣、以势驭民”的治国方案。
所谓“法”就是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术”就是权术,也就是管理者的管理技巧;所谓“势”就是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
韩非子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管理者要依靠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制定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背后的权力,规章制度就不会真
正生效。
在规章制度颁布以后,还要运用一定的管理技巧去引导被管理者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迅捷高效的管理。
法家思想认为人都是不自觉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客观的、具体的铁定的法律法规,
通过铁面无私的奖惩制度来达到对人们的管理和约束,以达到最终和最大限度的功罪效率,同时对那些没有达到预订目标、怠慢、腐败、浪费等现象的人进行严厉的惩罚。
这样的管理方式在短期内能达到较好的目的,但是如果长期试用会事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把人都看做是经济人,而忽视了人所在的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道法家法家思想就不得不提及2011年中国富润排行榜的首富——三一重工的总裁梁稳根的法家思想,说只要员工做的好有技术上的突破,就立马当场兑现他的奖励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
四,佛家思想的借鉴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历了近二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并在中国封建社会各
阶层中曾起过广泛影响。
佛家思想强调自身的修行,忘却贪婪和欲望,当自己达到物我两忘的虚空境界时,自己已经成佛了。
当今世界贪婪和欲望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我们经常会应为自己的私利而置别人的
生死余不顾,经常会因为与他人攀比以致到达恶性竞争而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来,
这时佛家思想出现了,他告诉我们因果报应的原理和色即是空的思想。
让我们自身的
品行的到磨砺,教会我们对尘世间的诱惑不要过于执着,这些虚无的东西迟早都会离开。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管理思想更是灿若群星,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深深的影响着后人,不经过系统地研究和探索无法摘取。
这些思想虽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是时代是在发展的,文化也因该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发扬,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文化才能永葆青春,生生不息。
[1]参考文献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
[2]参考文献2 :《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的借鉴》作者:粱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