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明末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真相

合集下载

女真为何同明朝翻脸?人心不足蛇吞象

女真为何同明朝翻脸?人心不足蛇吞象

女真为何同明朝翻脸?人心不足蛇吞象“ 和尚摸的,我摸不得?”是阿Q的抱怨,“也先摸的,我们也摸的”,恐怕类似的话语在15世纪60年代的建州女真部落里不止一次出现过。

尽管明朝政府把建州女真首领看成是占便宜的穷亲戚,是刘姥姥一样的人物,但建州女真部的董山(猛哥帖木儿幼子,努尔哈赤的先人)、李满柱等人却是孙耀祖那样的中山狼——得意便猖狂。

1439年也先继承了瓦剌势力,开始频繁对外用兵。

在西边瓦剌大军攻破了哈密卫,生擒了哈密国王和王后(哈密王是察合台后裔,也是明朝哈密卫的指挥使);在东部,瓦剌大军直接打到了鸭绿江边,将大小女真部落都打得跪着唱征服。

董山等人也把自己部族的战士送给也先当炮灰,帮助瓦剌人在土木之变里重创明军。

另一方面董山等人也借助瓦剌人的势力进攻辽东,从明朝身上弥补了损失。

也先突破明朝限制强行进贡、强行贸易、不占便宜就是亏的作风也让他们非常佩服,他们后来就效法了一把。

在明军同瓦剌的战争中,很多女真人也参与其中,在交战中很多女真首领被杀死,最宝贵的财富凭证——敕书也大多丢失。

也先自己作死后,瓦剌和鞑靼再次陷入内战,女真人也摆脱了瓦剌炮灰的地位。

他们准备再次吃大户,问题是首领们已经丢失了很多敕书,只能以哈舍人身份前往北京混饭吃,所得到赏赐等待遇自然大大缩水。

他们丢失的敕书大概很多都成了明军的战利品,因此难以补充(丢了可以补,但咋丢的必须说清楚),否则明军将领就能直接打脸。

女真首领们有苦说不出,产生了“错得不是我,错得是大明”的念头,纷纷产生了抢一把的念头。

董山等人见过也先得威风,也产生了心思山寨一把。

由于实力有限,他们选择了抱大腿。

董山全然不顾当年家族被朝鲜追杀的往事,投靠了朝鲜。

15世纪中期的朝鲜刚刚废除了私兵制度,对全国土地进行了再分配,仅重装甲士就有14880人,在女真眼里也算是庞然大物。

朝鲜在15世纪还多次扫荡女真部落,把女真人打得服服帖帖。

因此董山就和图谋扩大版图的朝鲜勾搭在一起,朝鲜不敢明面上得罪明朝,但不介意通过女真人削弱明朝在辽东的实力。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本文导读:在我国古代,说起骑兵史上的“奇迹”一般的存在,莫过于“女真”骑兵。

其崛起于12世纪,也就是我国宋朝年间,最大的成就无疑是摧毁辽国,后痛击宋朝,并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位皇帝。

这样的成就,足以证明了女真骑兵的凶悍。

俗语有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对女真骑兵的写实刻画。

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女真部落在明朝末期再次崛起,清朝的努尔哈赤曾一直强调,自己所属的建州部族是“真正的女真后裔”。

但在大喵看来,建州女真至于是不是“纯正血统”暂不论,但是从战力上来比较,的确和宋朝年间的“女真部落”有一些差距。

但总的来说,也不算太差,作为推翻明朝建立清朝的主力军,也差不到哪去。

明末时,在我国东北地区有着三个女真部族,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这三个部族也是清朝满洲八旗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1601年时,满洲部族开始扩张,努尔哈赤于是建立了旗人制度,组建黄、红、蓝、白四旗,细分的规则为一旗为五参领,一参领为五佐领。

这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更强的战斗力。

由于发展迅猛,在1615年时,满洲部族的数量得到极大扩充,遂增编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到此时,满洲的八旗军正式形成。

区别于当年的女真骑兵,此时形成的八旗军虽然在骑射方面依旧保持着传统,可是与马上骑射比较起来,更加偏向于步下射箭。

在加上东北地区的天气严寒,由此,最初的八旗军士兵体格健壮,异常凶猛善战。

可以说,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族八旗军称得上精锐;可是到了皇太极时期,就出现了不同之处。

为了扩大战果征服明朝,必须来扩充兵员数量,此为仿制满洲八旗制度,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三者在地位上,仍旧以满洲八旗为主要地位,但是由于掠夺和配给的物资越加丰富,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些安逸心里。

但总得来说,在皇太极时期的满洲八旗军战力仍旧相当强劲。

可是到了入关之后,顺治时期,情况愈加明显。

由于关内多平原,这让原本生活于白山黑土之间的部族,瞬间有了安逸之所。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明朝20万精锐全军覆没,40年终于完成大业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明朝20万精锐全军覆没,40年终于完成大业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明朝20万精锐全军覆没,40年终于完成大业女真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两次入主中原。

由于生产力的原因,女真族长期以来都是村寨林立、互不统一的状态。

所谓“女真不过万,过万则无敌”,历代中原王朝都不希望女真完成统一,明朝也是如此。

在明朝后期,明朝推行“以夷制夷”,扶持弱小,打击强部,不断分化女真力量。

然而,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还是崛起了,明朝战争的趋势开始发生了逆转。

一,古勒山之战:海西九部联军被击溃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1588年统一了建州。

尽管如此,明朝依然没有将建州放在眼里,毕竟建州只不过是一个人口不过万的部落而已。

当时真正能够对明朝产生威胁的是海西女真。

因此,坐镇东北的李成梁选择扶持建州,制衡海西。

海西女真生活在松花江流域,“海西”之名来源于“海西江”,也就是松花江,元朝曾设“辽东海西道提刑按察司”。

明朝时期,海西女真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四部,又称为“扈伦四部”。

明朝后期,海西女真逐渐形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对辽东的威胁日甚一日。

明朝中期,竭力扶持海西之中的哈达部以对付其他部落。

然哈达部的王台去世后就陷入了内乱,随之叶赫部崛起。

叶赫部经常联合蒙古进犯辽东,威胁着整个东北的局势。

1583年,李成梁出兵叶赫部,击杀其酋长。

然而明朝军队刚撤退,叶赫部又攻下哈达部,成为了海西女真的首领。

这时候的明朝只好扶持建州抑制海西,而叶赫部想要统一女真就必须消灭努尔哈赤。

1591年,努尔哈赤去攻灭了长白山女真的鸭绿江部,叶赫就纠集扈伦四部,长白山的纳殷部、朱舍里部,蒙古的科尔沁、锡伯、瓜尔察,共九部三万人向建州开进。

努尔哈赤据守古勒山列阵,诱敌深入,杀敌4000人,获战马3000匹,名声大振。

此战后,海西四部都和努尔哈赤达成了和平协议,并和努尔哈赤实现了联姻。

随后的几年,努尔哈赤向东部推进。

当年九月,纳殷部臣服于努尔哈赤;十二月,努尔哈赤兼并了朱舍里部。

兼并长白山三部后,建州女真的面积扩大了一倍。

历史趣谈南明最后希望 打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历史趣谈南明最后希望 打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明最后希望打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导语:满清于1644年在吴三桂的带领之下入关以后,先后击败了大顺军残部,并攻灭了南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与鲁监国政权,到顺治九年(1652年)时,
满清于1644年在吴三桂的带领之下入关以后,先后击败了大顺军残部,并攻灭了南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与鲁监国政权,到顺治九年(1652年)时,南明的永历政权已经被压缩到了云南一隅之地,眼看大清就要一统天下了。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清朝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位名将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南明小朝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

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是张献忠的四大养子之一。

当张献忠战死以后,大西军余部推入云南,并且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在张献忠的另一养子孙可望的带领下对云南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因为统治有方,云南的民生经济得到了恢复,为之后的抗清战争集聚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逼死定南王孔有德】
公元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清军南下,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

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

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

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几十万满族人为何能灭掉上亿人的大明王朝的?

历史趣谈几十万满族人为何能灭掉上亿人的大明王朝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几十万满族人为何能灭掉上亿人的大明王朝的?
导语:根据各种研究的估计,明末的人口应该在一到两亿之间,而同时期整个女真部落在经过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大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
根据各种研究的估计,明末的人口应该在一到两亿之间,而同时期整个女真部落在经过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大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关外汉人,人口比例大致接近大陆和香港的比例。

要知道,就在大约两年之前,明清双方在关外的那场赌国运的松锦之战里,清军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男丁出战也不过凑了十万余的部队而已。

区区两年之后,要满清拿出军队去征服整个明朝疆域,不说打仗,就算把每个城市占领下来都分不出人手。

从当时的情形看来,要满清征服整个明朝,就跟让墨西哥去征服全北美洲一样天方夜谭。

然而随后的形势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整个的局势呈现了几乎一边倒的状态,满清随后的西进和南下都比预料中的顺利,大量投降归顺的前明军队人数甚至超过了满清的人口数,他们成为了满清南下的急先锋和主力部队。

虽然,南明的反抗一度也产生效果,使得战争在局部地区反复拉锯胶着,甚至一度有反败为胜的迹象。

然而不断的内耗终于毁掉了南明最后一点实力。

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获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并亲手用弓弦勒死以后,持续统治了300年幅员广阔的大明朝终于彻底地成为了历史。

至此,满族的祖先们创造了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传奇和神话,他们只用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便以一个仅几十万人的连自己的文字都刚刚发明的小部落,征服当时人口是自己两三百倍的世界第一大的王朝,并由此又统治了近三百年。

这是在人类近5000年的历史上也从未曾发生过的。

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明朝中期对建州女真进行的五次灭绝性大屠杀

揭秘:明朝中期对建州女真进行的五次灭绝性大屠杀

揭秘:明朝中期对建州女真进行的五次灭绝性大屠杀我们知道,满清入关后曾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最著名的莫过于“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然而在明朝中期,我们也曾对建州女真进行过五次灭绝性的大屠杀,这部分估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下面我们就简单来聊一聊这段尘封的往事。

首先要申明一点,本文并非要宣扬民族报复,制造新的民族仇恨,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段历史,让大家看到杀戮其实是潜藏于人类心底的共性,必须要理智地遏止它,从而避免这种自相残杀的悲剧再度上演。

建州女真,女真族的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之一,成员主要为元代建立于松花江流域的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

他们大概是在元明交替之际开始南迁,其中胡里改部的女真人在酋长阿哈出的带领下,迁徙到了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到他孙子李满住时,又继续南迁到了浑河流域。

另外,斡朵怜部的女真人,则在酋长猛哥帖木儿带领下,迁徙到了今朝鲜北境,后来因不愿归顺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被迫又迁徙到了浑江一带,投奔了已经在那里居住的胡里改部。

还有一种说法是,阿哈出接受了明朝的建州卫官之后,主动派人去招揽的猛哥帖木儿。

总之不管怎么说,猛哥帖木儿是在公元1406年接受了明朝的建州卫都指挥使一职的,迁往凤州的时间则大概是在公元1411年。

大概也就是在同年,建州卫被明朝给拆分为了两部,猛哥帖木儿被改任为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这就是日后建州女真的雏形。

在凤州的这段时间里,明朝和建州女真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猛哥帖木儿对明朝也是恭顺的。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到了公元1435年,明朝对北方政策从进攻开始转为了收缩防御,其代表性事件就是撤销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明廷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而在此之前的公元1433年,猛哥帖木儿和他的长子阿古就死于了和七姓兀狄哈人的战斗中,其部众也因战败,从上千户锐减为了五百户。

建州女真在这场战斗中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明朝和朝鲜军队的介入,据《朝鲜世宗实录》的记载,仅朝鲜军队就杀害了五百多名女真人,使得建州女真“流离四散,其余存者无几。

公元1580年的建州女真反叛

公元1580年的建州女真反叛

公元1580年(明万历八年)在建州女真史及辽东史上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一个地处偏僻边陲、经济落后、人数有限的少数民族,竟然高举义旗,用简陋的武装,直面大明王朝森严壁垒的军事封锁线,进攻巍然大观的坚固城堡,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付出何等的代价。

这是建州女真一次真正意义的反叛,“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带有这样的理性哲理,其领导者组织者是建州女真大酋王兀堂。

1580年的反叛其深层原因是明在辽东的第二次拓边。

将辽东内地与边境少数民族划界隔离是明王朝在建国初制定的既定方针,这条隔离线亦即封锁线在建州女真各卫于十五世纪上半叶落居辽东后不久就划定了,接着又由开原经今凤城、宽甸两地交界直达鸭绿江边修建辽东边墙,以御女真。

但随着建州女真的强大,“每年增殖户口,加悍兵力,既抚十岔口为出入之路,又占宽佃子为射猎之区”,大明王朝越发坐立不安了,为了阻挠和扼制建州女真的发展,以辽东总兵李成梁为主,策划隔离线向北推进,以移建宽甸六堡为标志,进行第二次拓边,设立新的边墙。

此边墙由本溪进入宽甸,从西北向东南延伸,自今灌水乡大边沟起,经郎大户、岔沟、台子沟、上蒿子沟、白菜地直抵鸭绿江边秋果碧(酋国壁),绵亘近百公里。

第二次拓边的结果是辽东内地拓展七八百里,原隔离线辽东边墙退居在新的隔离线内,宽甸六堡成为防御女真人的前沿阵地。

按照明朝的军事屯田制度,守台堡军士随军携带家属,“养以屯田,栖以营房”,还鼓励多种多收,不纳赋。

拓边,明廷不但阻挠和扼制女真的发展,还收了耕牧之利,一举双得,但同时建州女真却被禁锢,住牧之地也相应等同的减少了,为此,女真部族中引起强烈反响:“虏酋环窥,流言载道”,一场直面冲突蕴酿着。

女真首领们在王兀堂带领下理智而谨慎面对着生存危机,趁巡抚都御史张学颜到十岔口(宽甸红石砬子乡内)巡视建堡工程的机会,拦截于道,数十酋环跪马前,诉说移建六堡失去围猎之地给他们带来的艰难和危害:“此是虏中住牧处,今既修筑,塞我来道,我众不得入内围猎,又不敢进抢,日食将焉用之?”张学颜当然不会改变拓边的决策,王兀堂只得退让,提出愿以儿子为人质,在宽甸、永甸开马市,易换盐米布的要求。

揭密明末“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真相

揭密明末“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真相

揭密明末“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真相▌特别声明:文中所持观点,不代表溯古追风立场;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如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合作、版权争议,欢迎勾搭微客服:thexrock (1150728290)明末“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真相一、明末的女真被认为是“满万不可敌”。

例如《辽夷传》记载:“女真满万,势不可制。

”[1]著名的清史专家孟森亦声称:古云'女真兵满万不可敌’。

[2]其实早在辽金战争期间就有这种说法了。

《金史.太祖本纪二》记载:“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宋辽金战争的女真并非“满万不可敌”,只要读读《宋史》之《岳飞传》、《韩世忠传》、《吴玠、吴璘传》就知道了。

这个本文暂且不论,单单评论一下明末的女真究竟是否真的是“满万不可敌”。

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在明末,女真(即后来的满清)与明军作战时,有多次是在兵力过万的情况下失败的。

例如:(1)宁远之战后金军于天启二年围攻明辽东军事据点宁远城(城内明兵不满二万),被明军守将袁崇焕以红夷大炮挫败,有传言认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战中被红夷大炮击伤,后伤重死亡。

此战努尔哈赤吹嘘后金兵力为二十万,而袁崇焕则说后金军有十三万,也有的明朝官员认为后金兵数为五、六万。

(2)宁锦之战明天启七年,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率军围攻明辽东军事据点锦州及宁远城,受挫后回撤。

此役明军的战术运用与宁远之战相比,有了进步。

敢于屯兵出城外助守,据《明史纪事本末》之《宁锦战守》记载明军还在后金军后撤时进行了追击。

此战后金的兵力一种说法为为五万至六万左右;还有一种说法是十余万至十五万左右。

(3)广渠门之战与德胜门之战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兵数万发动了首次入关征明的之战,兵锋直达北京城下,与明勤王之兵形成对峙。

明勤王之兵有辽东的袁崇焕及宣大的满桂、侯世禄等、双方在北京城外的广渠门与德胜门爆发了激战,后金军受挫回撤。

其后,“诸贝勒请攻城,(皇太极)谕曰:'路隘且险,若伤我士卒,虽得百城不足多也。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是不是真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发言权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是不是真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发言权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是不是真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发言权游牧民族有一个特殊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强壮,擅长骑马和射箭,天生就是军人。

因此,游牧民族创造了军农结合、兵农合一的多种制度。

例如,金朝的猛安谋克制,直接将女真部落的人纳入军事组织,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变身为士兵。

清军开始与明朝作战后,明军逐渐开始流传一句俗语:“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当时满清八旗的。

人数虽然数量不多,但非常厉害。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快如风,徐如林,静如山,攻如火,超级军团。

清军进入关后,这句话被解释为,为什么只有后金时期的几十万女真族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轻易征服看似强大的明朝,并取而代之?满洲八旗制度也是如此。

军政一体,兵农一体。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安居乐业,不打仗。

打仗的时候,他们立刻弯弓骑马。

他们装备有武器、谷物和草。

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骑射出身的人以勇敢为利剑,以荣誉为信念,以战斗力为强者。

努尔哈赤最大的敌人对大明王朝在军事上做了什么?它也是农耕民族的传统征兵制度和征兵制度。

明朝意识到对女真的威胁时,不得不从国库中花很多钱,养大兵,收缴工资,让人怨声载道。

最后,是因为缺乏训练,战斗力弱,指挥不力,屡战屡败。

努尔哈赤是使用最好的,即快速机动和穿插,分歼击败明军,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

在辽东战场上,明军经常被努尔哈赤的八旗打得咬牙切齿。

为了评价女性现实的真实战斗力,很明显,他们的老对手契丹人是最有资格的。

《金史·卷二·本纪第二》记载了“十一月,辽都统萧糺里、副都统挞不野将步骑十万会于鸭子河北。

太祖(完颜阿骨打)自将击之。

未至鸭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鸣鼓举燧而行。

黎明及河,辽兵方坏凌道,选壮士十辈击走之。

大军继进,遂登岸。

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

俄与敌遇于出河店,会大风起,尘埃蔽天,乘风势击之,辽兵溃。

逐至斡论泺,杀获首虏及车马甲兵珍玩不可胜计,遍赐官属将士,燕犒弥日。

历史解密冷兵器时代的奇迹:女真不满万 满万则无敌

历史解密冷兵器时代的奇迹:女真不满万 满万则无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冷兵器时代的奇迹: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导语: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宋跟辽在“澶渊之盟”后对峙一百多年,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谁。

一百多年以后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个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宋跟辽在“澶渊之盟”后对峙一百多年,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谁。

一百多年以后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女真族,建立了金国,把北宋和辽全都给消灭了。

当时女真是非常强悍的一个民族,根据《大金国志》记载,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他们喜欢打仗,耐饥渴辛苦,骑马上下崖壁如飞,过江都不用船,骑马就能过去。

这些人要参加奥运会得多厉害!在辽统治女真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女真人,不能满一万,满一万就无敌于天下,当然是指成年男子,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完颜阿骨打抗辽在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乃至世界冷兵器战争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冷兵器时代打仗完全就是靠双方士兵的体力,完颜阿骨打抗辽的时候只有八百人,却起兵对抗一个幅员万里的帝国。

辽帝国比北宋大多了,“东临于海,西抵流沙,北逾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东到大海,西抵金山——今天的阿尔泰山,北逾胪朐河——在今天蒙古国境内,南抵白沟——小商品集散地。

幅员万里的大帝国,人口怎么着也得成百上千万,结果八百名女真人起来造反。

辽军开始也没拿他们当回事,调了两千五百人镇压,结果辽军被杀得只剩下一两个人跑回去报信。

女真人的部队发展到了两千五百人,辽国来了两万人,又给杀得只跑回去几个人。

他们的部队发展到了三千七百人,辽国枢密使驸马萧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的外族入侵

明朝的外族入侵

明朝的外族入侵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但在其辉煌的背后,也经历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这些入侵对明朝政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就明朝的外族入侵进行探讨。

一、女真族入侵明朝早期,女真族是来自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隋唐时期就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

到了明朝初期,女真族开始对明朝的边境地区进行频繁的侵扰和抢掠。

由于明初政权的薄弱,女真族入侵给明朝的边境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女真族入侵对明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女真族的入侵,明朝政权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巩固和防守,提升了军事力量,修建了一系列的防御工事。

同时,明朝对边境地区进行了经济的扶持和发展,以缓解当地人民因女真族入侵而带来的生活困境。

二、蒙古族入侵明朝初年,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威胁之一,他们多次对明朝进行大规模的入侵,如1368年元末明初的蒙古入侵,以及1449年蒙古部落的入侵等。

这些蒙古族的入侵给明朝的边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蒙古族入侵对明朝的政权稳定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应对蒙古族入侵,明朝政权加大了对边境的巡逻和防守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在经济方面,明朝政权通过组织民众开垦边境土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以保障当地人民的生计和安全。

三、倭寇入侵明朝中期,倭寇成为了明朝南方边境的主要威胁之一。

倭寇是来自日本的海盗,他们频繁袭击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明朝的南方边境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倭寇入侵对明朝的边境地区和民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明朝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加强了对南方边境的巡逻和防守,增加了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明朝政府也积极组织民众开垦边境土地,鼓励水利建设,以平息倭寇的侵袭。

四、辽东半岛的满族入侵明朝晚期,辽东半岛的满族成为了对明朝边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外族势力。

满族通过频繁的入侵和抢劫,引起了明朝政权的高度警惕。

满族入侵给明朝的政权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历史趣谈人口只有几十万的满族如何灭掉人口2亿的明朝

历史趣谈人口只有几十万的满族如何灭掉人口2亿的明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人口只有几十万的满族如何灭掉人口2亿的明朝导语:根据历史学家统计,明朝末年人口估计在1-2亿之间,而同期的满族人口不过几十万。

可是满族人就是凭借这区区几十万的人口征服了人口2亿的大明根据历史学家统计,明朝末年人口估计在1-2亿之间,而同期的满族人口不过几十万。

可是满族人就是凭借这区区几十万的人口征服了人口2亿的大明王朝,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并且统治了将近300多年。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奇迹,几十万的女真人即使全部男丁投入作战兵力也不过十余万,征服人口2亿,军队达百余万的明朝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就好比让如今的韩国想征服中国一样根本无法实现,可是女真人却做到了,1662年,当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永历被勒死之后,满族人开始在中国进行了长达300余年的统治。

那么是什么让一个巨人被一个臣服自己的不下击垮呢?归根到底是明朝300年的时间里太过于安逸,在明朝统治300年期间,没有一个政权能够真正威胁到明朝的统治,北方的蒙古族、嚣张一时的瘸子帖木儿、东方的日本这些国家或者部落的实力都远在明朝之下,他们对明朝的麻烦也只是掠夺骚扰而已,并不会对明朝产生直接威胁。

于是在这种太平安宁的环境下,明朝统治者忘记了居安思危,明朝虽然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一直都是隐患重重,但是由于没有外部的压力,明朝统治者一直不对此进行改善,在百年之后,这些危机终于爆发。

公元1583年,东北女真一个首领带领祖上留下的10几副盔甲和几十名志同道合的兄弟进行“创业”,它就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会义无反顾的往前冲,他把每一次作战都作为生死之战,每次出征都以性命相博,逐渐建立女真王朝,之后对腐朽的大明王朝开刀,此时的大明王朝由于多年的积弱积贫,已经成为一个病入膏肓生活常识分享。

女真人灭辽灭宋,真的有多牛吗?其实也没多牛

女真人灭辽灭宋,真的有多牛吗?其实也没多牛

女真人灭辽灭宋,真的有多牛吗?其实也没多牛文/登州卫佥事女真灭辽、灭宋的战争,按一般的刻板印象,充满了玄幻、神话的色彩,但细加分析,可以打破很多神话般的叙述。

辽与北宋的灭亡也并非军队完全不堪一击,而是有多方面纠缠的原因。

本文讲对这段历史进行驱魅,还原其客观真相。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中国的北方总是不太平。

好不容易送走了匈奴,又来了鲜卑;鲜卑汉化了,又来了柔然、突厥;唐末五代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契丹借机做大,与北宋对峙百余年后,却被突然崛起的女真人一起灭了。

相比于“控弦三十万”的匈奴、“马三百余万匹”的鲜卑北魏、“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的契丹,女真起兵之初看起来是相当弱小的。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生女真各部之时,兵力不过万余人,在史书中“创造”了所谓“三千七百胜十万”“两万胜七十万”之类的夸张战绩,以至于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

但那时的女真人真的有这么强大吗?也不尽然。

直到靖康之变的时候,女真人依旧缺乏攻城能力,这对拥有高墙坚城和丰厚粮食储备的北宋并没有致命威胁。

至于野战,金兵除了“坚忍”之外,并无其他所长,战略上亦无高明之处。

然而,女真人依旧是短短十数年完成了“平辽灭宋”的壮举。

纵观这期间发生的种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完成一次高难度的历史壮举,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乃至神一般的队友,很多时候更需要猪一般的对手来配合,正如德国军事家施利芬大将分析坎尼会战所说那般,汉尼拔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离不开瓦罗“亲密无间”的配合。

于是,女真人这回十分幸运地赶上了宋辽朝堂遍布“瓦罗”的“历史进程”。

至于智商在线或者不愿意装作“瓦罗”的都被排挤掉了,比如李纲、宗泽、种师道等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女真人真的兵不满万?1“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最早是笔者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来自于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

当时笔者不疑有他,后来才知道这是女真人记载契丹人说的,颇有自吹自擂的嫌疑。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金朝为何抵挡不住蒙古人的进攻?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金朝为何抵挡不住蒙古人的进攻?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金朝为何抵挡不住蒙古人的进攻?NO.1751 - 野狐岭之战作者:鏖战时刻 / 编辑:冷小军12-13世纪东亚大陆上最强大的王朝,是由白山黑水走出的女真人创立的金国。

当时金国幅员辽阔,东起大海西至河套北起大漠南至黄河,这么幅员辽阔的一片土地是女真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用弯刀铁蹄创建出来的。

金国曾经把强大一时的辽国与北宋打的灰飞烟灭,令的南宋、西夏和蒙古诸部称臣纳贡;擒下辽国的天祚帝和北宋的徽钦二宗,杀了成吉思汗的曾祖与叔祖,战绩令人瞠目结舌。

但金国最致命的敌人已经在蒙古草原崭露头角,那就是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铁木真)。

金国对蒙古各部也是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而且金世宗开始最多每隔三年就要扫荡清剿各部落的传统,俗名“减丁”。

蒙金天生的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而且成吉思汗也绝不是一个眼界狭隘的统治者,早在还没有统一蒙古各部前就通过商人详细了解草原以外的世界。

而统一后的蒙古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就必然要向南,蒙金之战就更不可避免了。

铁木真战前双方的态势▼金国自立国以来最大的敌人始终是南宋,蒙金开战前,1205-1208年金国刚刚大破南宋的北伐,逼得南宋大幅增加了岁币达到每年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并赔偿了三十万贯的军费,而且南宋的议和派还诛杀了北伐的倡导与主持者韩侂胄和其亲信苏师旦(这两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志大才疏但还是坚持北伐),而且割下头颅用匣子安装起来献给金章宗。

真是屈辱到家了。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次南宋北伐是在接到准确情报——蒙古的不断骚扰金国国力大衰——才下决定的。

此战金军损失不大,金国上下弥漫着一种自大乐观的气氛。

但就是在此时,蒙古大军正在猛攻河套地区的西夏。

这是成吉思汗准备征金前扫除侧翼威胁并对金国的一次试探。

西夏在遭到进攻后立刻向自己的宗主国金国求援,但此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勇气和气魄。

金人根本不想与蒙古人作战,所以拒绝了西夏的求援。

并且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来麻醉自己。

皇太极时期,女真族有多少人?为什么能吊打蒙古,明朝?

皇太极时期,女真族有多少人?为什么能吊打蒙古,明朝?

皇太极时期,女真族有多少人?为什么能吊打蒙古,明朝?据记载,明朝中期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部,总人数大概87万多人吧,明末时期,努尔哈赤通过武力和利益统一了女真,并且吸收了一些其他的少数部落,到了皇太极时期应该有200万人口左右,按照游牧民族的特性,应该能随时拉起20W的军队。

并不应该只有30万人口,不然我觉得当时明朝有一亿人口,不可能打不赢女真。

吊打蒙古我感觉女真还是很简单的,当时因为打赢了明朝,缴获了不少铁甲和铁匠。

女真因为人少和对外战争的胜利,内部斗争还是比较可以控制的。

所以大部分女真骑兵都是披了2层甲以上。

而蒙古自从被明朝打弯了腰后,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部落,而是采用各个小部落联合在一起的松散联盟。

所以大汗林可汗应该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大汗,真正能掌控的部队也就自己本身的部落和一些附属部落,骑兵加起来不过5-10W人。

再加上女真打蒙古时可是举全族之力远征,武器甲胃更是远胜。

你就好比2个人打架,一个人武装到牙齿,身穿重甲,一个人穿着布衣,估计连破防都破不了。

至于吊打明朝,我估计还是明朝自己作死导致的。

一.裁掉锦衣卫,导致失去对百官的监控自从裁掉锦衣卫之后,感觉上皇帝的政令就出不了北京。

导致失去了对百官的监控,加之古代信息的蔽塞,皇帝就成了瞎子,聋子。

税钱为什么收不上来,随便找个理由就行。

导致国库日以亏损,以至于连边军的军饷都能拖欠好几个月不发。

古代打仗都是为了钱,没有钱凭什么我在边疆喝着西北风冒着生命危险帮你守疆。

没有一哄而散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加税虽然止了一时之渴,可是你却不知道下面官员借此机会多加了多少税,所以在后来的八年饥荒时,李自成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对农民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义旗一举,顿成燎原之势。

朱家皇上在和煤山上的歪脖子树进行了最后的亲密接触后,永远的告别了历史舞台。

二.内斗严重党争、宦官专权、皇帝不干活,东林党空谈仁义道德,没有可行的措施。

明朝战略失误,孙承宗的战略没有坚持下去,一换主帅就改路子了,如果坚持贯彻下去,满清只能在辽东当树林的守望者。

只有几万兵马的八旗军队为何可以消灭明朝四个原因!

只有几万兵马的八旗军队为何可以消灭明朝四个原因!

只有几万兵马的八旗军队为何可以消灭明朝四个原因!
一、清军骑兵善战
八旗兵之所以厉害,在于平原上,八旗兵天生能骑马射箭,而反观明兵,能称之为骑兵的可能就只有关宁铁骑了,而关宁铁骑是以全国之力打造起来的,说白了就是钱堆起来的。

二、以汉制汉
早在北宋末年就有“女真男子满万,天下无敌”一说。

当然这个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在女真人崛起的辽金战争中,女真就曾创下以2万大破辽军70万的记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到了明末,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使得女真战斗力再度飙升,在关外数次野战中都以少胜多,大败明军。

三、内部分裂
在崇祯死后,明军事实上已经分裂为几个王爷的势力,弘光,隆武,绍武等政权纷纷自重,没有众志成城的作战规划,只有各自地盘的盘算。

又加上明军里面投降的人也很多,极大的增加了清军的实力。

其实到了南明中后期,都是清军将领统帅下大批明军之间的互殴。

清廷核心领导只在北京遥控而已,灭明军真的轻松。

四、清朝战备以及战术先进
清朝的军队善于接收新的事物新的武器新的战法,在小凌河之战中清朝绿营包抄明朝后路,攻击明军粮草重地杏山,长岭山。

在长岭山之战中,清军红夷大炮炮轰长岭山一个时辰,导致明军直接崩溃,最终导致整个小凌河全局崩溃,明军最后得全部九边精锐丧失。

这次清军红夷大炮和鸟统远远多于明军。

不仅武器装备先进,还有孔有德带去的西班牙训练员,新的战术,明军根本没办法法。

清亡的真相—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清亡的真相—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清亡的真相—叶赫那拉氏的诅咒!清亡的真相—叶赫那拉氏的诅咒!搜狐媒体平台 04-25 10:57 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在努尔哈赤统一叶赫城之战女真的战争中,攻克海西女真叶赫部叶赫城(今吉林梨树县叶赫乡)的作战。

努尔哈赤数次进攻叶赫,均因明朝干涉而不果。

于是,努尔哈赤转兵伐明。

经过数次大战,明军在辽东实力受到毁灭性打击,叶赫部也因此陷于孤立状态。

四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数万,大举进攻叶赫部,直逼叶赫城。

二十一日夜,东、西二城均得知后金兵将大举来犯,居民纷纷拥入城内,城外加强防守。

二十二日晨,后金军逼近城下。

努尔哈赤分兵两路:一路由皇太极、代善率领进攻布扬古所据之西城;自己亲率一路进攻金台石所据之东城。

努尔哈赤加紧进攻叶赫城,后金兵拥入城内,将金台石及妻子围困于城内高台。

金台石闻救援无望,纵火自焚。

西城布扬古闻东城失守,开城投降。

努尔哈赤大获全胜,终于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

布扬古投降后见到努尔哈赤后傲而不拜,努尔哈赤大怒,下令将其绞死。

代善因对布扬古劝降时有誓言在先,虽极力相劝,但没起作用。

布扬古临终时发狂誓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至此叶赫两位贝勒双双殉难,历二百余年十一位贝勒的叶赫国从此寿终正寝。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灭大清者必叶赫也。

”而这一传闻由于慈禧和她的侄女光绪皇后隆裕都是叶赫纳拉氏,宣统退位的诏书又是由隆裕皇后签发的,似乎得到了神奇的验证,一些人将慈禧看成是复仇女神。

为了避免叶赫灭大清的悲剧上演,据说清朝皇帝有祖训:“叶赫氏不得备椒房。

”椒房指的是皇帝后宫。

近来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灭大清者叶赫那拉------考古学的惊人发现!”说是皇太极在建沈阳故宫时,在一个墙基下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灭大清者叶赫那拉。

”不知这块石碑是否真的存在,现在还没听说有谁见过此碑。

但传说因此而也越发神秘。

其实,这些传闻纯属无稽之谈,乃小说家者言。

满清十几万是怎么干倒拥有两亿人口的大明朝

满清十几万是怎么干倒拥有两亿人口的大明朝

满清十几万是怎么干倒拥有两亿人口的大明朝女真铁骑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闯入山海关占领北京的时候,几乎全体满洲人依然不太相信他们能够真正征服整个明朝,多尔衮不管别人怎么说,严格按照皇太极的遗志立即从沈阳迁都北京,其实他心中也没什么底,他说: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网络配图明朝人口大约两亿左右,女真部落经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关外 ... ,明清松锦之战,清军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男丁出战也不过凑了十万余的部队而已。

区区两年之后,要满清拿出军队去征服整个明朝疆域,不说打仗,就算把每个城市占领下来都分不出人手。

如此看来清灭明就是一个玩笑。

满族的祖先们创造了神话,他们只用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便以一个仅几十万人的连自己的文字都刚刚发明的小部落,征服当时人口是自己两三百倍的世界第一大的王朝,并由此又统治了近三百年。

这是种怎样的悲哀呵。

网络配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明被满清征服了?原因一,小冰河时期让大明元气大伤,小冰河期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毁灭大量动植物生命的冰期还是要暖和。

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

为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

气候趋向严寒,牲畜的食品供给短缺。

原因二, ... 使得大明玩儿完:明朝遇上了小冰河期明朝当时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采取了很多错误的手段,导致明朝加速灭亡。

先是减少官员俸禄,这一招不仅没起到缩减开支的效果,还助长了官员的 ... 腐化的风气。

网络配图之后又实行军户世袭制度,利用大规模军事屯田,减轻国家对军队财政支出。

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减轻了财政负担,却使得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导致武备松弛,战斗力下降。

萨尔浒会战——一场实力悬殊的精彩对决

萨尔浒会战——一场实力悬殊的精彩对决

萨尔浒会战——一场实力悬殊的精彩对决萨尔浒会战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之战1619年,大明万历47年,历史转折之年,在这一年明军与努尔哈赤爆发改变中国乃至亚洲历史进程的战役-萨尔浒战役。

明朝全国精锐一战全灭,为挽回败局,明朝开始增兵增饷、计亩加派,导致农民暴动,朝党争权,天不佑明,小冰河期降临中国,从此天下糜烂,不可收拾。

中国从此以后种种都因萨尔浒战役引发,如果萨尔浒战役没有失败,那么中国之后的历史或许将会改写。

大明万历皇帝20年不上朝,每天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边关奏报一律不理。

正是在这20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基本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

俗话说;女真满万不可敌。

中原王朝要想控制女真,就绝对不能让女真统一,必须在萌芽状态即打压强者,扶植弱者。

现在则为时已晚,努尔哈赤现已基本统一满洲各部,拥有八旗数万,掌控数千里广阔空间,实力比当初大金朝创始人阿骨打反辽时还要强大,其势已难压制。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实际向明廷宣战。

其后,八旗军攻城掠地,重创辽东明军。

引发明廷震动,万历皇帝破例上朝,征求平息努尔哈赤策略。

最后朝廷定下“务期歼灭,以奠封疆”战略。

投入军费白银300万两。

以在抗日援朝战争明军统帅杨镐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图为网友制作模型,为明军火枪骑兵在朝鲜与日军作战。

由于射程有限,装填缓慢,命中率低,他们完全不是八旗弓骑兵对手。

明廷从天下百万军中抽精锐8万参战明廷从明军最精锐九边重镇征发宿将锐卒。

包括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发精兵三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处发精骑2.5万,浙江征发戚继光系统浙军4000,四川,广东,山东,南北直隶,陕西等选精兵2万。

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河东西土兵总约7000人。

明军从天下百万大军中抽调8.7万最精锐者参战。

另明廷盟友隶属海西女真之叶赫部出动1万人,朝鲜出动1.3万军队,总计11万军队,号称47万。

从四路明军阵容看,大明所有战将都已出动。

南路为辽东总兵李如柏,其父亲李成梁是与戚继光并列的两大名将,对蒙古作战,号称几无败绩,其兄李如松在抗日援朝战争中威震日韩。

“金兵过万,势不可挡”指的是金国哪支军队?铁浮屠?拐子马?忠孝军?

“金兵过万,势不可挡”指的是金国哪支军队?铁浮屠?拐子马?忠孝军?

“金兵过万,势不可挡”指的是金国哪支军队?铁浮屠?拐子马?忠孝军?“金兵过万,势不可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金国的军队只要超过了万人,则没有人可以抵挡他们的进攻。

这句话其实是经过加工的(实际上当时女真还不叫金国),它的原型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它出自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口。

要知道,辽国,在当时可是雄霸中原北方的一个强大政权,它将北宋打得割地求和,将北方女真、蒙古等部落都全部降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开国皇帝对女真人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耶律阿保机口中的“女真”又是指的女真哪一支军队呢?1、铁浮屠?铁浮屠铁浮屠是一种重装骑兵,它很笨重,不适于长途奔袭,主要用于军队的正面冲锋。

它的造价非常昂贵,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所以这种骑兵不大可能出现在女真人早期,那个时候他们还很穷。

而且北方的骑兵混战更注重的是机动力和突然性,所以这种骑兵根本派不上用场。

铁浮屠的首次出现是在完颜宗弼(金兀术)进攻南宋的时候,它对宋军的步兵方阵非常管用。

即便如此,金国也只打造了几千人的铁浮屠,因为它太贵了。

此时,辽国已经被金国灭亡了,所以铁浮屠不可能是辽太祖口中的“女真”。

2、拐子马?拐子马拐子马是和铁浮屠配合使用的一个兵种,它主要由轻骑兵组成(当然也有重装骑兵,但数量很少)。

拐子马主要用于包抄,从侧翼进攻敌人的两肋,打乱对方的阵型。

这种战术除了用于对付南宋的步兵方阵,也可以用于北方的骑战。

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就管用这种战术,而且他还是偷袭高手。

但从拐子马的编制和数量上来看,它也不是辽太祖口中的“女真”,拐子马是一个兵种,而不是一支军队,它的数量远不止10000。

3、忠孝军?忠孝军忠孝军是金国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它和蒙古的精锐骑兵交手6次,获胜4次,2次虽然失败,但全都坚持到了最后。

这支军队的成员组成非常复杂,包括回纥、乃蛮、羌、浑及北方汉人,他们是由一支流亡难民组成的军队,人数只有几千人,但战斗力非常恐怖,因为他们没有牵挂,只有仇恨(乞活军、北府军不是这样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密明末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真相一明末的女真被认为是“满万不可敌”。

例如《辽夷传》记载:“女真满万,势不可制。

”[1]著名的清史专家孟森亦声称:古云…女真兵满万不可敌‟。

[2]其实早在辽金战争期间就有这种说法了。

《金史.太祖本纪二》记载:“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宋辽金战争的女真并非“满万不可敌”,只要读读《宋史》之《岳飞传》、《韩世忠传》、《吴玠、吴璘传》就知道了。

这个本文暂且不论,单单评论一下明末的女真究竟是否真的是“满万不可敌”。

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在明末,女真(即后来的满清)与明军作战时,有多次是在兵力过万的情况下失败的。

例如:(1)宁远之战后金军于天启二年围攻明辽东军事据点宁远城(城内明兵不满二万),被明军守将袁崇焕以红夷大炮挫败,有传言认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战中被红夷大炮击伤,后伤重死亡。

此战努尔哈赤吹嘘后金兵力为二十万,而袁崇焕则说后金军有十三万,也有的明朝官员认为后金兵数为五、六万。

(2)宁锦之战明天启七年,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率军围攻明辽东军事据点锦州及宁远城,受挫后回撤。

此役明军的战术运用与宁远之战相比,有了进步。

敢于屯兵出城外助守,据《明史纪事本末》之《宁锦战守》记载明军还在后金军后撤时进行了追击。

此战后金的兵力一种说法为为五万至六万左右;还有一种说法是十余万至十五万左右。

(3)广渠门之战与德胜门之战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兵数万发动了首次入关征明的之战,兵锋直达北京城下,与明勤王之兵形成对峙。

明勤王之兵有辽东的袁崇焕及宣大的满桂、侯世禄等、双方在北京城外的广渠门与德胜门爆发了激战,后金军受挫回撤。

其后,“诸贝勒请攻城,(皇太极)谕曰:…路隘且险,若伤我士卒,虽得百城不足多也。

‟因止弗攻。

”[3](4)明军收复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之战后金军在崇祯二年入关征明之后回撤,却还占据着明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

明军在崇祯三年发动了收复四城之战,一举将后金军驱逐出关外。

此役后金军仅大贝勒阿敏、贝勒硕托就率兵五千驻守永平;此外还有正黄旗的固山额真纳穆泰、镶白旗的固山额真图尔格、正红旗调遣大臣汤古岱等驻守滦州;再加上皇太极派往增援永平的贝勒杜度部,后金军兵力已过万人。

(这一战意义比较重大,郑天挺先生指出,后金军于一六二九年守遵化、一六三零年守永平是关内驻防之始,但最终被明军民驱逐出关。

《探微集》174页之《清代八旗兵和绿营兵》)(5)后金军第一次攻皮岛之战崇祯四年,皇太极首次派兵攻打明军的据点皮岛伤亡惨重,以失败告终。

此役“据朝鲜将领林庆业观察,合四路后金兵…步骑数万,凭陵冲突,遽塞沿路。

‟”[4]由上述的不完全的统计可以证明,明末所谓的“女真满万不可敌”只不过是大话而已。

二一支精锐军队的战斗力应该是全面的。

在作战时,无论是野战、攻坚、还是坚守防御都应该有出色的表现。

那么,女真人是否俱备上述各种的作战能力呢?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

(1)首先分析一下女真人的野战能力。

不可否认明末的后金军其野战能力与同时期的明军、蒙古诸部、关内的起义军相比较,要高出一筹。

这一方面是女真人过惯了狞猎与掠夺的生活;另一方面还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有关。

不过,女真人的野战能力虽强,但也不能过份予以吹捧。

就以女真人崛起的关键两场野战(即萨尔浒之战及山海关之战。

女真人进行的其它作战都没有这两场野战经典,如松锦之战是以围攻为主的。

)为例,女真人的获胜的原因之一都是以其对手没有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有关。

在萨尔浒之战中,后金兵力为五、六万至十万。

明军是兵力是多少呢?明军据说号称四十七万,有学者比较了各种史料指出:“明军全部出动的兵员约在七八万以上,十万以下。

”[5]而且由于轻敌分兵,被后金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此役明军“阵亡军丁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员名;马骡驼共二万八千六百余匹头只。

今阵回见在并召集官军共四万二千三百六十余员名。

”[6]山海关之战中,与满清及吴三桂军队作战的起义军,其兵力也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当时观战的一位朝鲜人甚至说:“以臣所见,胡兵似倍于流贼。

”[7]萨尔浒之战及山海关之战,与八旗军作战的两支不同的军队,其兵力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所以,八旗军的胜利不值得过份吹捧。

可以认为女真人之所以能够在野战中取胜,主要是靠了比较出色的战术而已。

(例如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等)那种认为“女真满万不可敌”,给人一种女真人在战斗中取胜似乎靠的是蛮力的印象,其实是错觉。

满人的体质并不象有些人吹嘘的那样好。

皇太极是一个患有“鼻衄(估计是高血压的并发征)”的胖子,51岁时患“风眩(朝鲜的《李朝实录》仁祖卷四十四,页二十五称皇太极患“风眩“,相当于现代的中风)死亡;而多尔衮身体也不好,在39岁时行猎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而死;顾诚著的《南明史.满洲八旗兵实力下降》中指出:“清朝入关初期咤叱风云的领兵大将由于染上天花,迷恋女色和内部倾轧,凋谢殆尽。

如:豫亲王多铎病死于顺治六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病死于顺治七年,肃亲王豪格在顺治五年死于狱中......巽亲王满达海顺治九年二月病死,衍禧郡王罗洛浑顺治三年病死于军中,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病死于顺治九年三月,饶余郡王阿巴泰顺治三年病死,其子端重亲王博洛顺治九年三月病死,多罗谦郡王瓦克达顺治九年八月病死......仅存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自顺治五年最后一次统兵出征湖广以后,到八年就因年高处于半退休状态,至十二年病死。

看一下上面列举的名字,清楚地表明到顺治九年,清朝赖以开国的久经战阵、功勋卓著的大将都已不复存在。

这些亲、郡王死时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年轻,济尔哈朗算是最长寿的,也只活到五十七岁(《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赵开心传》记:“满洲兵初入关,畏痘,有染辄死)”。

(2)接着分析一下女真人的攻坚能力。

女真人是半农耕半游牧的。

它与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区别之一就是女真人是有固定的定居点的,而蒙古等游牧民族则是“逐水土而居”。

女真各部各筑城池以自守。

努尔哈赤曾经说过:“我等诸国所恃,惟城池也。

”[8]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战争中,进行了多次对各类城堡的攻坚战。

(如辉发城之战、乌拉城之战、叶赫城之战等)按道理说,后金军应该积累了大量的攻坚战经验,其攻坚能力非常强才对。

可是事实正好相反,后金军的攻坚能力并不强,其攻坚手段亦非常有限,一般是凿城、强攻配合用间而已。

在宁远之战中,守城的明军精心进行了军事部署、加强了反间、再配以红夷大炮助战,一举粉碎了后金军的进攻。

这战充分暴露了后金军攻坚能力的脆弱。

(清人修的《明史袁崇焕传》称:“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

议战守,自崇焕始。

”)明将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先后在辽东大力修筑城垣、堡垒,布置辽东防线,成功地把后金挡在关外二十多年。

在明朝坚固的防线及严厉的经济封锁之下,后金曾经一度陷入困境。

(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元年,“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

国中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

《天聪实录稿》元年三月初二日,“秀才岳起鸾曰:我国宜与明朝讲和。

若不讲和,则我国人民死散殆尽。

”)为了挽回危局,皇太极不得不挺而走险,绕过辽东防线经内蒙古进入关内抢掠。

后金为了加强攻坚能力,打破明军的辽东防线,决心学习汉人的火炮制造技术,以缴获的明军枪炮为模式,利用投降的明人终于仿制成功。

并组建了掌管红衣大炮的八旗汉军,在攻坚战中广泛使用。

《清实录》描述的大凌河之战:“至红衣大炮,我国创造后,携载攻城自此始。

若非用红衣大炮攻击,则于章子台必不易克;此台不克,则其余各台不逃不降,必且固守,则粮无由得,即欲运自沈阳,又路远不易致。

今因攻克章子台,而周围百余台闻之,或逃或降,得以资我粮糗,士马饱腾。

以是久围大凌河,克以厥功者,皆因上创造红衣大炮故也。

”[9]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指出:“满洲语所称汉军为…乌珍超哈‟<重火器兵>而不称为…尼堪超哈<汉兵>‟者,推其原故,盖清初夺取明室守御辽东边城之仿制西洋火炮,并用降将管领使用,所以有此名号”。

虽然,满清用红衣大炮在大凌河之战及松锦之战中成功地摧毁了明军的一些城堡,但直到明亡为止,明军的辽东防线并没有被满清彻底摧毁。

皇太极利用红衣大炮的确是提高了八旗军的攻坚能力,不过掌管红衣大炮的是八旗汉军,满人(女真人)攻坚时不得不依靠汉军。

这不能代表当时满人(女真人)的攻坚能力增强了。

只不过说明皇太极巧妙地运用了“以汉制汉”的手段而已。

(3)女真人的坚守防御能力上文已经指出,女真人是有筑城池以自守的传统的。

按道理说,后金军应该积累了大量坚守防御的经验,其坚守防御的能力非常强才对。

可是事实正好相反,后金军坚守防御的能力并不强,比起明军差得远了。

皇太极也承认后金军的坚守防御能力比不上明军,他以永平四城之战为例,称:“我兵之弃永平四城,皆贝勒等不学无术所致。

顷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犹死守,及援尽城降,而锦州、松、杏犹不下,岂非其人读书明理尽忠其主乎?自今凡子弟年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皆令读书。

”[10]皇太极是一个善于向汉人学习的人。

为了加强攻坚能力,他引进了汉人的火炮制造技术,组建了掌管红衣大炮的是八旗汉军;皇太极认为明军能“读书明理尽忠其主”,所以明军的坚守防御能力比满人(女真人)强,为了加强满人的坚守防御能力,皇太极要满人“凡子弟年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皆令读书。

”从皇太极开始,在满人当中开展了儒家纲常伦理的教育,满人似乎开始对自身的坚守防御能力有了信心。

早在清入关之前即已实行了八旗驻防之制。

入关之后,八旗驻??的体系。

主要形成以下几条驻防线:运河驻防线(京师、德州、京口、杭州)、黄河驻防线(德州、开封、西安)、长江驻防线(江宁、京口、荆州、成都)、东南沿海驻防线(杭州、福州、广州)、此外还有京畿驻防线、关外驻防线、塞外蒙古编旗驻防及甘肃新疆驻防线等等(清廷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在驻防地为旗人筑城别居,或者在城内划出一角令旗人居住,通常称之为“满城”。

)可惜的是,尽管从皇太极开始,在满人当中开展了儒家纲常伦理的教育。

然而有清一代,满洲八旗的坚守防御能力从来没有达到明末辽东明军的水平。

(八旗驻防的据点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辛亥革命时期纷纷失陷,八旗军脆弱的坚守防御能力暴露无遗。

就以辛亥革命为例,在短短的四个多月里,先后失陷的八旗驻防的据点包括有南京、镇江、杭州、乍浦、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潼关、伊犁等).(4)女真人的水战能力上面所说的野战、攻坚及坚守防御都是体现陆军的战斗力。

现在补充一点,除了陆战之外,一支军队是否俱备水战能力以及水战能力的高低亦非常重要。

早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中,就有了水战的纪录。

(征东海萨哈连部)然而八旗直到雍正才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师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