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界面相结构

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界面相结构

 V o l.1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 o12 1998年3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M ar.1998

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界面相结构Ξ

欧玉春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摘要 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尼龙、聚丙烯、聚乙烯)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实验表明,无机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其界面相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保证无机刚性粒子均匀分散的条件下,界面相结构是决定性的因素,界面相容剂的性质、界面相互相作用的程度和界面层厚度可以调节和控制复合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

关键词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界面相结构

弹性体增韧塑料虽然在工业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提高韧性的同时,却使刚度、强度和使用温度大幅度降低。从1984年起,国外出现了以非弹性体代替橡胶增韧塑料的新思想[1]。人们先后获得了PC AB S、PC A S、PP AB S等刚性有机粒子增韧体系[1,2]。1988年,李东明、漆宗能[3]在研究CaCO3增韧PP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中,用断裂力学分析能量耗散的途径,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填充增强、增韧的新途径。对刚性粒子填充塑料的增韧机理,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增强和增韧机理的研究皆未对界面相的状况及其在增强增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作深入研究。实际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散相在基体中的分散质量和二者形成的界面层的状况。

刚性无机粒子增韧聚氯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刚性无机粒子增韧聚氯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C CO 和 有 机蒙 脱土 在 P C 基体 中实 现 了纳 米 尺 度 的分 散 . 者 对 P C具 有 协 同增 韧 的 作 用 。 a V 两 V
[ 图分 类 号]T 2 . 中 Q3 5 3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10 —7 3 (0 6 0 0 9 9 7 2 0 )7—0 2 —0 00 5
聚 氯乙烯 ( V / P C) 蒙脱 土 复 合 材料 具 有 插 层 型 结 构 。 脱 土在一 定 程 度上 能 够 改 善 复合 材 料 的 力 蒙 学 性wenku.baidu.com 、 稳 定性 能 和 阻燃 性 能[ j 热 1 。无 机 刚性 粒 子 增韧改 性 塑料成 为一 种 全新 的增 韧技 术 。人们 采 用 较为成 熟 的研究 金 属 材 料破 坏 的理 论 和方 法 ( 如 线 弹性 力学 方法 、 积 分 法 等 ) 刚 性无 机 粒 子 复 l 对
Ke r s: o yvi ylc ord o g ni m o m o il nie; a o y wo d p l n hl i e; r a c nt rlo t n n t ug ni o c ton o he ng m di a i i f
Ab ta t sr c :Th VC/ r a i mo t o iln t o o ie wee fl d a d mo i e y n n eP o gnc nm rl i c mp st r l n d f d b a o— o e i e i

PVC增韧改性新进展

PVC增韧改性新进展

前言

聚氯乙烯(PVC)具有不易燃、耐腐蚀、绝缘、耐磨损、价格低廉、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管材、棒材、薄膜、绝缘材料、防腐材料、建筑材料等方面,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PE)而居于世界树脂产量

的第二位。但根据Vincent[1]关于聚

合物脆性-韧性断裂行为的表征,

PVC属于一种脆性材料,这种韧性

差的缺陷大大地限制了PVC的进一

步发展及广泛应用。因此,对PVC

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从而得到高强、

高韧的PVC材

料,一直是众多

研究者和商家追

求的目标。

PVC的增韧

改性可分为化学

改性和物理改

性。化学改性就

是通过接枝、共

交联等反应方法

对PVC进行改

性,常用的PVC

化学增韧改性方

法有[2]:(1)乙烯基单体与氯乙烯的共

聚,如氯乙烯与丙烯酸辛酯的共聚;

(2)弹性体与氯乙烯的接枝共聚,如乙

丙橡胶与氯乙烯的接枝共聚;乙烯-醋

酸乙烯共聚物(EVA)与氯乙烯的接枝

共聚。化学改性的优点是增韧改性效

果显著,不足之处是要经过复杂的化

学反应,对工艺、设备有更多要求,

一般在树脂合成厂中方可实现,因此

对大多数PVC加工用户而言是不切实

际的;而物理改性是将改性剂与PVC

共混,使其均匀地分散到PVC中,从

而起到增韧改性的作用,该方法简单

易行,是被广泛采用且最有发展前途

的增韧方法。硬PVC的增韧改性剂很

多,大体可分为弹性体增韧改性剂和

非弹性体增韧改性剂,效果较好的有

EVA、NBR、SBR、ABS、MBS、ACR、CPE、

AS、PS、超细CaCO3、纳米粒子等。

由于物理改性比化学改性更具有

PVC增韧改性新进展RecentprogressonPVCtoughening

SAN增韧的改性研究

SAN增韧的改性研究

SAN增韧改性研究1

杨其,马倩,胡俊,李光宪,匡俊杰,冯德才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摘要:本文使用弹性体(EPDM), 无机填料(CaCO3)对SAN进行了增韧改性。考察了改性SAN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纯EPDM不能有效的增韧SAN;EPDM-g-MAH 的增韧效果比纯 EPDM的效果好。

关键词:SAN,增韧,EPDM,CaCO3

SAN树脂(又叫AS树脂)的全名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树指具有耐化学腐蚀性,特别是对非极性物质的较高化学稳定性,并有一定的表面硬度,聚合物具有苯乙烯赋予的刚性和加工流动性,基本上保持了聚苯乙烯的透明度,而又比聚苯乙烯的软化点更高、耐化学腐蚀性更好、耐应力开裂性能更强,其长期耐光性和对温度的稳定性均比聚苯乙烯有较大的改善。因此SAN树脂具有加工性能好,模量高,制品表面光洁,尺寸稳定,耐水、稀酸、碱液、洗涤剂等,耐汽油和煤油性能突出,是一种廉价的工程兼民用塑料。由于SAN 性脆,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如果将SAN进行增韧改性,性能得到提高,势必使应用领域扩大。目前国内外对其增韧改性作了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3]。

本文使用弹性体(EPDM), 无机填料(CaCO3)对SAN进行了增韧改性。考察了改性SAN 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

1. 实验部分

1.1主要实验原料

SAN,镇江奇美塑料有限公司;

EPDM,美国杜邦陶氏有限公司;

EPDM-g-MAH,市售,化工部晨光塑料机械研究所;

1.2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双辊筒混炼机,SK-160B,上海橡胶机械厂;

刚性粒子增韧UPR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

刚性粒子增韧UPR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

b c m e etrw i ei c e s me t fo g ncrg dp ril A6 a d io ga i i d n o a t lsSi 2Thesn l el e o sb t t t n r a e n r a i i a tceP n r n crgi a p ri e O . e hh o i n n c i g ec l c n tttv o l ft ergd p ril sa dU P p s se tb ih d T ema r - l t e o m a o ssm u ae y o siui em de i i atce R ha ewa sa ls e . o h n h co p a i d f r t nwa i ltd b s c i t ee a c f ir - e h ia dm a r s o i e h n c l a a ee s t esmulto u v swe ei o d a re e t her lv n eo c o m c a c l m n n a c o c p cm c a i a r m tr , i p h a nc r e r ng o g e m n i wihtee p rme tl n s T en m e c e u t n c tdt a en n i e e rtc d e a f ce tysm u aete t x e i na e . h o h u r a r s l idiae t o ln a t o e a mo l n e i l s h t h rh i l c i inl i lt h p a tcsr i u v so ec m p ie . l si tan c r e ft o h ost s K e wo d :c mpo iem aei ;t u h nn y rs o st tra l o g e i g; n n i e o s t t em o e ; sr s— tan o ln a c n t u v d l te ssr i r i i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丙烯的影响因素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丙烯的影响因素

2 4 6
应 用 化 学
第3 0卷
2 影 响无 机 刚性 粒 子 增 韧 P P的 因素
2 . 1 P P基体
无 机 刚性 粒 子对 聚合 物 的增韧 是通 过刚 性粒 子促 使 聚合 物基 体 产 生塑 性 形 变 和屈 服 以 消耗 、 吸收 外界 的能量 , 由此 提 高复合 材料 的韧性 。因此 , 聚合物 基体 必须 具有 一定 的韧性 和 塑性形 变能 力 。P P为 半结 晶聚合 物 , 韧性较 差 , 影 响无机 刚性 粒子 的增 韧效 果 。为此 , 可用 丙烯 和少 量 乙烯 单 体共 聚 , 得 到 主
基体 剪切 形变 , 从 而耗 散大 量 能量 , 提 高复合 材 料韧性 。
S c h eFra Baidu bibliotekme 1 T o u g h e n i n g me c h a n i s ms b y t h e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o f i n o r g a n i c r i g i d p a r t i c l e s
邹 寅将 生 瑜 朱德钦
福州 3 5 0 0 0 7 )
( 福建 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福建师范 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 摘 要
简要介绍 了无机 刚性粒子 对聚丙烯( P P ) 的增韧机 理 , 并着重介 绍 了利 用无机 刚性粒 子增 韧 P P时 ,

pp增韧及pp、pe共混

pp增韧及pp、pe共混

PP增韧及PE/PP共混改性研究

摘要: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主要是与PE共混)、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

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韧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PE 增韧P P 的效果取决于共混物中PE 的用量, 当PE 质量分数达到25%~40 %时, 共混物既有良好的韧性和拉伸强度,又有较好的加工性能。使用橡胶或者热望性弹性体与PP

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关量词:聚丙烯增韧聚乙烯共混改性

聚丙烯(PP)是通用热塑性树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PP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其亟待克服的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它的缺口敏感性显著,即缺口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增韧。PP共混增韧方法以其效果显著、工业化投资少且迅速易行等特点而广为应用。共混增韧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或弹性体等作为改性剂与PP共混,以此改善PP的韧性。常用的改性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橡胶或弹性体以及无机刚性粒子等几类。

1.塑料增韧PP体系

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较为低廉。应用较多的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I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酰胺(PA)等。但由于他们与PP的不相容性,要使体系达到较高的韧性往往需要加大改性剂用量或添加相容剂。

聚合物增韧研究进展

聚合物增韧研究进展

聚合物增韧研究进展

摘要

综述了聚合物增强增韧机理,包括弹性体增韧机理、非弹性体增强增韧机理、自增强增韧机理,对微观结构上预测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最新定量化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聚合物增强增韧研究的重点与发展方向。

关键:聚合物,增韧,增强

1 弹性体增韧聚合物

在早期的Merz[1] 能量直接吸收理论、Nielsen[2]的次级转变温度理论、Newman[3] 的屈服膨胀理论以及Schmit t [4] 的裂纹核心理论的基础上, 已建立了一些橡胶弹性体增韧塑料的理论, 其中以银纹—剪切带理论、银纹支化理论以及临界基体层厚度理论与粒子间距判据得到较为普遍的接受。

1.1.1银纹剪切带理论[5]

该理论认为橡胶颗粒对聚合物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充作应力集中中心, 诱发大量的银纹与剪切带产生。在橡胶颗粒的赤道面, 由于其应力集中因子为1. 92, 因此会诱发大量的银纹。当橡胶颗粒浓度较大时, 由于应力场相互干扰与重叠, 在非赤道面上也会诱发大量的银纹。与此同时, 橡胶颗粒还能诱发剪切带。大量的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发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这是橡胶增韧聚合物的主要原因。

1.1.2多重银纹理论

1965 年Bucknall[ 6]根据观察到的H IPS 根据断裂过程中基体产生大量的银纹所提出的多重银纹理论指出: 由于塑料与橡胶两相的Po isson 比不同, 导致材料受冲击时, 应力场不再均匀, 橡胶粒子起到应力集中的作用, 应力集中使橡胶粒子表面, 尤其是其赤道附近具有诱发银纹的能力, 银纹沿最大主应变

基于无机粒子与无纺布的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及增韧机理研究

基于无机粒子与无纺布的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及增韧机理研究

基于无机粒子与无纺布的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及增韧机理

研究

首先,该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无纺布作为纤维基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能够为复合材料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无机粒子的添加能够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刚性,提高其耐磨

性和耐化学侵蚀性能。这使得该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该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无纺布在高温条件

下能够保持其力学性能和形状稳定性,不会发生融化或变形。而无机粒子

的添加能够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其耐高温性能。这使得该复合

材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例如航空航天等领域。

此外,该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增韧机理。无机粒子与无纺布之

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增加界面的粘合强度来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

和韧性。无机粒子的添加能够填充无纺布的孔隙,从而增加纤维之间的接

触面积,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此外,无机粒子还能够通过桥连

效应来增加纤维的支撑和增强效果,有效抵抗裂纹扩展。因此,这种无机

粒子与无纺布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增韧机理,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

韧性和延展性。

综上所述,基于无机粒子与无纺布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增韧机理。这种材料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材料和结构部件。然而,仍然有待深

入研究无机粒子与无纺布的相互作用机制,以进一步优化这种纤维复合材

料的性能和增韧机理。

无机填料的改性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无机填料的改性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无机填料的改性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随着复合材料讨论的深入进展和应用,作为复合材料组份之一的

填料,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填料是材料改性的一种紧要手段,

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成本,而且可以显著地改善材料的各种性能,给与

材料新的特征,扩大其应用范围。但由于填料与聚合物在化学结构和物

理形态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两者缺乏亲和性,因此必需对填料进行

表面活化处理,以使填料与聚合物两者之间达到很好的浸润。

1填料的表面改性技术

填料表面改性,是对填料的性质进行优化,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提高工业价值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和紧要技术之一。通过更改填料表面

原有的性质,如亲油性、吸油率、浸润性、混合物粘度等,可以改善填

料与聚合物的亲合性、相容性以及加工流动性、分散性,加强填料和聚

合物界面之间的结合力,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因而

填料改性技术的进展,就成为当前很活跃的一个讨论课题。

1.1偶联剂处理

偶联剂是一种能够加强无机填料与聚合物之间亲合力的有机化合物。其通过对无机填料进行化学反应,或物理包覆等方法,使填料表面

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达到与聚合物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

合性能。目前使用最多的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和铝酸酯偶联剂。其中硅烷偶联剂又是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种,重要用于填充热

固性树脂的玻璃纤维和颗粒状含硅填料的表面处理。如采纳硅烷偶联剂

对云母进行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云母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填充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也能

显著加强其力学强度。与硅烷偶联剂不同,钛酸酯偶联剂能给与填充体

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摘要
介 绍 了无 机 粒 子 的 表 面 改 性 方 法 和 无 机 粒 子 增 强 增 韧 阻燃 聚 丙 烯 的 机 理 与 发 展 现 状 , 细 阐 述 了 氧 氧 化 镁 对 聚 丙 烯 的 详
改 性 研 究进 展 , 并提 出 了 无 机 粒 子 填 充 改 性 阻 燃 聚 丙烯 的发 展 趋 势 。
糙度等都得 到 了更 大改善 。但 由于 聚丙烯 属易 燃
的高 分 子 材 料 , 着 其 大 量 应 用 , 随 由此 而 带 来 的 火 灾 隐 患 和 危 险性 也 越 来 越 大 。 为 了避 免 这 种 情 况 的 发 生 , 障 人 民 的 生命 、 产 安 全 , 予 高 性 能 聚 保 财 赋
质量 分数 增 加 而增 加 _ 。 5 ]
作 者 简 介 : 生 鹏 (9 7 ) 男 , 士 , 刘 16 一 , 博 副教 授 , 要 从 事 高 分子 基 主
行表面改性后 , 填 充到 P 可 以改善 P / C 再 P, P Ca O。
为 功 能填 料 , 及 弹 性 体 协 同 刚 性 粒 子 增 强 、 韧 以 增 聚 合 物 已成 为 聚 丙烯 / 机 填料 复合 材 料 的 研 究 热 无 点 。本 文 综 述 了 近 年 来 无 机 粒 子 增 强 增 韧 阻 燃 聚 丙 烯 复 合 材 料 的研 究 进 展 。
面黏 结 强 度 。按 尺 寸 大 小 分 , 机 刚 性 粒 子 主 要 有 无

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几种不同的无机纳米粒子对聚丙烯的增韧介绍,简单叙述了无机纳米粒

子的物理化学作用增韧机理和微裂纹化增韧机理,并对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发展前景进

行展望。

关键词:无机粒子聚丙烯增韧机理

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相对密度低、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化工、建筑、包装等行业。由于pp存在低温脆性大、刚性低、成型收缩率大等缺点,限制了pp的进一步应用。纳米无机粒子的填充改性可较大

幅度地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同时增强、增韧、功能化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无

机刚性粒子主要有滑石粉、高岭土、caco3、硫酸钡、蒙脱土、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一纳米无机刚性粒子对pp材料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增

韧机理的简单介绍。

1.聚丙烯/微米无机颗粒复合材料

1.1pp/caco3复合材料

Chan等人将纳米CaCO 3与聚丙烯熔融混合。当填充量小于9.2%时,纳米caco3在聚

丙烯中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约85%;扫描电镜(SEM)显示,聚丙烯中存在球形孔洞,这是由于纳米碳酸钙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应力集中所致。这些孔洞会引起聚丙烯

的塑性变形,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

guo等先在纳米caco3粒子表面包裹上可溶性的斓系化合物,再与pp进行熔融共混制

得pp/纳米caco3一la复合材料。

Ma等人在光照下用硅烷偶联剂γ预处理纳米CaCO 3颗粒,将聚丙烯酸丁娘(PBA)

接枝到大米颗粒表面,形成纳米复合材料(接枝聚合物PBA、均聚物和分离的纳米颗粒),最后与聚丙烯熔融共混。研究发现,纳米颗粒与PBA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PS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PS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张会轩等f9】将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的 SBR—肛PS与HIPS共混,研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和微观形态结构。结果发现,SBR—舻PS共聚物能 均匀地分散于HIPS基体中。其粒径尺寸为0.05~ 0.15“m,HIPS中原有的尺寸为1~4¨m的大橡胶 粒子未受破坏.形成了大小2种橡胶粒子共存的 结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HIPS 进一步提高.而屈服强度未表现出明显下降,获得
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目前已形成的基本观点 是橡胶粒子的直径(R)存在1个l临界值(R。)和 1个最佳值(尺。)。当R小于尺。时,橡胶粒子没有 增韧作用;当R大于R。时,随着粒子R的增加, PS韧性下降;只有当尺在R。附近时,Ps才能获 得最大的冲击韧性【4】。 1.2.2粒子间距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吴守恒阎建立的,其重 要之处是定义了临界基材韧带厚度的概念,并指 出它是材料所固有的性质,不随粒子尺寸和橡胶 体积分数而变.仅是温度、形变速率和试样尺寸的 函数网。 1.2.3界面粘合性能

l 辛洁波.塑料合金及塑橡共混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0.95~147
2王国全,王秀芬.聚合物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48~61
3杨军,刘万军,刘景江.高分子通报,1997,3(1):43~48 4 0kamoto Y, Ninomiya H, Miwa S, et a1. Macmmolecules,

聚甲醛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聚甲醛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聚甲醛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聚甲醛,也称为醋酸树脂或聚甲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程塑料,也

称为“超级钢”或“赛钢”。20世纪50年代,它开始在汽车、电气和电子等行

业进行商业生产和应用。由于聚甲醛链的几何结构不含侧链,结晶度超过70%,

聚甲醛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包括超高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优异的自润滑性

能和高的抗蠕变变形性能。

关键词: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应用

目前,有机聚甲醛硅的固化和改性主要有四种方式:防风雨聚甲醛硬化、无

机刚性聚甲醛颗粒硬化、聚甲醛合金硬化和聚甲醛复合金属硬化。本章重点介绍

了各种聚甲醛硬化和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聚甲醛在汽车、建筑和其他

领域的应用和改性材料。

1POM增韧改性

1.1弹性体增韧POM

由于所提出的多重疯狂机制和所提供的渗流理论,利用混合物系统中材料的

耐候性,在POM基体上产生了影响后材料残余应力的内部集中点,这导致裂纹中

大量的细条和剪切带拉伸。同时,基体韧带断裂的厚度减小,混合物的材料产生“脆性塑性”变形,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POM回火改性中使用的弹性体产品

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丁腈橡胶(NBR)、乙烯-辛烯共聚物热塑性

弹性体(POE)、乙烯丙烯单体(EPDM)、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R)等产品。

其中,TPU是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硬化剂。研究了TPU含量和不同相溶剂形式

对熔融混合或共热法制备的聚甲醛/TPU复合材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PU含量约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POM/TPU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纳米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纳米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复 合材 料 的拉伸 强度 降低。 同时 ,P P
米CC a 03含 量 的 增 加 而 增 大 , 且 以
a O3复 合 材 料 的 硬 度 随 纳 其 含 量 为 2 % 时 冲 击 强 度 提 高 1 0 , /纳 米 C C 0 % 1
再 增 加 用 量 则 开 始 下 降 : 粒 径 5 m 0n 的 CC a 03对 P P的 增 韧 效 果 显 著 , 当
收 大量 冲击 能 ,使 材 料 由脆性 断裂 转 变 为韧 性断裂 ,从而 实现增韧 P 。张 P
玲 等 [ 研 究 认 为 ,C C ] a 03的 粒 径 对
1 纳米 CC3 a0 改性 P P
C C03是 塑 料 工 业 中 应 用 最 广 a
距 ,减 少 了 P P分 子链 的缠 绕 ,并 使 链 间 的作 用力减 小 ,导 致纳米 C C a O3
而粘住 C C a 03粒 子 ,形 成 均 匀体 系 ,
应 用。 无机纳 米粒 子 由于表 面缺 陷 少、 弹 性模 量 () 发 E ,降低 P 的 断裂 伸长 率 冲 击 强 度 得 到 提 高 。 李 远 等 [] 现 P 非 配 对 原 子 多 、 比 表 面 积 大 , 与 P ( ) P Eb ,当质 量分数 为 1时 , EbP 随 着 纳 米 C C ( P/ a O3含 量 的 增 加 ,P / P 发生 物理 或化 学结合 的 可能性 大 ,使 其 在对 P P改性 方面 引起 了许 多学 者 的 关注 ,成 为 近 几年 来 P P改性 研 究 的 “ 点”【 热 1~7] o

pp增韧与pp、pe共混

pp增韧与pp、pe共混

pp增韧与pp、pe共混

PE/PP共混改性研究

摘要: PE 增韧 P P 的效果取决于共混物中 PE 的⽤量 , 当PE 质量分数达到 25%~40 %时 , 共

混物既有良好的韧性和拉伸强度 , ⼜有较好的加⼯性能。使⽤橡胶或者热望性弹性体与 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但由于随着弹性体⽤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幅提⾼的同时也出现

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机刚性粒⼦增韧 PP的研究⼯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关量词:聚丙烯聚⼄烯共混改性

聚丙烯 (PP) 是通⽤热塑性树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之⼀,⼴泛应⽤于⼯业⽣产的各个领域。PP⽣产⼯艺简单,价格低廉,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其亟待克服的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它的

缺⼝敏感性显著,即缺⼝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应⽤中需要进⾏增韧。

PP共混增韧⽅法以其效果显著、⼯业化投资少且迅速易⾏等特点⽽⼴为应⽤。共混

增韧改性是指⽤其他塑料或弹性体等作为改性剂与 PP共混,以此改善 PP的韧性。常⽤的改性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橡胶或弹性体以及⽆机刚性粒⼦等⼏类。

1.塑料增韧 PP体系

采⽤塑料类作为 PP增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的,⽽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较为低廉。应⽤较多的有⾼密度聚⼄烯 (HDPE)、线型低密度聚⼄烯 (ILDPE) 、⼄烯- 醋酸⼄烯共聚物 (EVA)、聚氯⼄烯、聚酰胺(PA) 等。但由于他们与 PP的不相容性,要使体系达到较⾼的韧性往往需要加⼤改性剂⽤量或添加相容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锐等[ 6] 对 m 级 CaCO 3 、T iO 2 和 nm 级 SiC/ Si3N 4 粒子填充 LD PE 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 明, m 级粒子对 L DPE 虽无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 但也未使基体的机械性能大幅度下降。nm 级 SiC/ Si3N 4 对 L DP E 有较大的增强增韧作用, 含量在 5% ( 质量分数) 时, 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 缺口冲击强度 达 55 7kJ/ m2 , 为 纯 L DPE 的 203% ; 伸 长 率达 到 625% 时仍未断裂, 为纯 L DPE 的 500% ; 但熔体流 动速率急剧下降, 仅为纯 L DPE 的 26% 。当含量在 3% 和 15% ( 质量分数) 时, 熔体流动速 率分别为纯 L DPE 的 337% 和 151% 。 2 2 SiO2 增韧增强
吴维等[ 4] 研究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与化学活性 的 CaCO 3 对 PV C/ CPE 体系性 能的影响。刚性粒 子填充塑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2 个因素, 一是无机 粒子的平均粒径; 二是无机粒子的表面活性。他分 别比较 了轻 质 CaCO 3 ( 120 目 ) 、普通 活 性 CaCO 3 ( 320 目) 、超细活性 CaCO 3( 500 目) 以及用钛酸酯类 偶联 剂处理过 的 CaCO 3 粒子对体 系的增韧 效果。 分析发现, 当 CaCO 3 粒径 较大时, 共混体系的冲击 强度随着用量增大反而下降; 经表面处理的 CaCO 3 粒子共混改性体系的冲击性能要优于未处理 CaCO 3 改性体系; 粒径细化后, 随着 CaCO 3 粒子用量增加, 体系的冲击强度存在最大值, 如 500 目 CaCO3 用量
Key words rigid inor ganic particle, to ug hening , polymer
聚合物增韧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 课题。成功的增韧大多是以橡胶类弹性体作为增韧 剂, 以适当方式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达到增韧目的 的, 利用天然、丁苯、丁基、乙丙橡胶增韧聚合物均取 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利用弹性体增韧聚合物, 其 韧性的提高总是以牺牲聚合物的刚度、强度、热变形 温度等重要性能为代价的。因此, 自 1984 年以来, 出现了利用刚性粒子代替橡胶增韧聚合物的研究。 近年来, 一些研究以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合物, 不仅 可提高其韧性, 同时可提高其刚性和模量值。而且 这种改性剂 价格 相当 低廉, 从 而受 到人 们的 广泛 重视。
司成功地开发了超韧尼龙; 80 年代末, 国外出现了 以非弹 性体代 替橡 胶增 韧塑 料的 新思 路, 相 继有 P C/ ABS、P A/ P PO 等刚性 有机增韧 体系面 市。随 后又出现了无机增充增韧、增强的新途径[ 1] 。
1 1 无机刚粒子的增韧机理 关于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的机理目前尚不成熟,
吴永刚[ 10] 讨论不同形状的无机刚性粒子对 P P 的增韧效果, 认为在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中, BaSO 4 这种外观形似于球状的填料对 P P 有很好的增韧效 果, 并 有 利于 理 想 模 型 的建 立。从 BaSO 4/ P P 的 SEM 照片发现, 体系中存在刚性粒子团和并不纯净 的界面带, 当体系受到外力冲击时, 刚性粒子团、界 面和刚性粒子团之间的基体树脂都发生形变, 吸收 冲击能, 使体系的韧性得到提高。
2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研究进展
2 1 CaCO3 增韧增强 CaCO 3 是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 它的应用非常
广泛。任杰等[ 3] 研究了无机刚性粒子( 超细 CaCO3 ) 对 PVC( 聚氯乙烯) / CPE( 氯化聚乙烯) 合金体系力 学性能的影响, 分别探讨了超细 CaCO 3 粒子粒径大 小、用量和基材韧性对 PV C/ CPE/ CaCO3 共混体强 度与韧性的影响。实验表明: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要 求基材韧性适当; 超细 CaCO3 粒子尺寸越小, 合金 体系增韧效果越好; 合金体系抗冲击强度提高的同 时, 拉伸强度变化不大。
为 10 份 时, 体 系 的 冲 击 强 度 由 15kJ/ m 2 扩 增 至 27kJ/ m2 。
于建[ 5] 采用重质 CaCO 3 、高岭土、硅灰石等无机 刚性粒子对 H DPE 树脂进行增韧, 考察了无机刚性 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偶联剂种类、无机刚性粒子种 类以及基体树脂的韧性等对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 CaCO3 对 H D PE 树脂有较好的增韧效果, 增 韧试样的缺口冲 击强度可分别达到基体树脂的 12 倍和 9 倍以上, 而高岭土和硅灰石则无明显的增韧 作用; 无机刚性粒子的增韧行为主要为偶联剂的种 类所左右; 在使用同种偶联剂时, 无机刚性粒子的混 入方法、基 体树脂 的韧 性等 因素 均不 会 改变 其对 H DPE 的增韧效果; 发现基体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 较低时, 其复合体系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倍率较大。
Abstract T he mechanism of rig id ino rg anic part icles o n toug hness of polymer w as rev iew ed. Current research
situat ion and pro blems in t his f ield wer e also intr oduced.
此方面的研究都要探讨更合适的增韧机理, 并试图 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同弹性体的增韧机理统一 起来。一般认为, 刚性无机粒子增韧机理是: ( 1) 聚 合物受力变形时, 刚性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 中效应, 引发其周 围的基体 屈服( 空穴、银纹、剪切 带) , 这种基体的屈服将吸收大量变形功, 产生增韧 作用。( 2) 刚性无机粒子的存在能阻碍裂纹的扩展 或印化、终止 裂 纹。付 强 等[ 2] 提出 了 碳酸 钙 ( Ca CO 3) 增韧高密度 聚乙烯( H D PE) 理论。该 理论认 为, CaCO 3 粒子用量、粒子大小、偶联剂用量以及基 材韧性等诸多因素对 H D PE/ CaCO 3 体系的冲击强 度均有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刚性粒子增 韧与弹性体增韧不同, 它要求基材本身具有一定的 冲击韧性( 即基材要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 ( 2) 碳酸钙粒子的用量有一临界值, 只有当用量大于此
关键词 无机刚性粒子, 增韧, 聚合物
Advance in polymers toughened rigid inorganic particles
Zhang L ongbin Zhu Guangming ( Depar t. of Applied Chem. , N ort hw est Poly t ech Universit y, Xi an 710072)
吴永刚等[ 8] 研究了 BaSO 4 增韧 PP ( 聚丙烯) 体 系, 认为 BaSO4 具有近似于 球状的结构, 有利于理 想化模型的建立。当 BaSO 4/ PP 体系受到外力冲击 时, 刚性粒子团、界面带和相邻的刚性粒子团之间的 P P 基体都同时发生形变, 并吸收冲击能, 使 BaSO4/ P P 体系的韧性得到提高。
SiO 2 同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刚性粒子, 在聚 合物的增韧增强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赵世琦等[ 7] 通过选用强度差的滑石粉及强度高 的 SiO 2 填充改性环氧树脂, 后者并分别用脱模剂和 偶联剂进行处理, 对上述材料的断裂韧性及其他主 要性能以及粒子与基体间的界面情况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刚性粒子能够提高环氧树脂的断裂 韧性, 滑石粉和经脱模剂处理的 SiO2 粒子具有与弹 性粒子相类似的增韧机理。 2 3 其它无机粒子的增韧增强
于建等[ 11] 研究了硅灰石对 H DP E 树脂的复合 效果及增强增韧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反应偶联的 方法, 可使复合体系在较低的硅灰石含量下发生脆 韧转变, 并实现冲击韧性的大幅度提高; 尽管随硅灰 石含量的增加, 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将有一定程度 的下降, 但和 CaCO3 及滑石粉等相比, H DPE/ 硅灰 石复合体系 有着 非常 均衡 的物 理力 学性 能, 如在 50% 的高添加量下, 反应偶联体系的拉伸强度不仅 能保持在基体树脂同等水平, 而且冲击强度能提高 数倍; 在采用反应偶联法、硅灰石为 1250 目及小于 30% 的添 加 量 时, 硅 灰 石 复 合 完 全 可 以 实 现 对 H DPE 树脂的增强增韧。
唐明、李志[ 9] 在滑石粉填 充 H IP S/ SBS 复合材
第Biblioteka Baidu10 期
张龙彬等: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研究进 展
27
料的断裂韧性实验表明: 滑石粉含量过小时, 滑石粉 的颗粒完全被树脂包裹, 起不到明显的增韧作用; 而 滑石粉含量过高时, 又会削弱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入滑石粉之 所以能提高韧性, 是因为滑石粉的加入使基体的能 量吸收行为发生了改变, 即滑石粉对基体的能量起 到了促进作用。
3 纳米刚性无机粒子增韧增强
近年来, 纳米技术的开发应用为聚合物增韧改 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认为, 填充 粒子的粒度越小, 比表面积越大, 与聚合物基体树脂 的界面结合力越强, 从而复合材料更好地综合了无 机刚性粒子与基体树脂的优点, 得到高性能的复合 材料。
纳米 CaCO3 作为一种增 韧、增强材 料, 广泛用 于橡胶、塑料中, 可降低制品成本。四川大学的任显 诚等用自制的处理剂对平均粒径为 80nm 的纳米级 CaCO 3 进行表面预处理和熔融共混制备了 P P/ Ca CO 3 复合材料, 纳米 CaCO3 粒子可通过熔融共混法 均匀分散在 PP 中。研究发现, 纳米 CaCO 3 可使 P P 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提高, 当纳米 CaCO3 含 量约为 2% 时达到最大值, 但提高幅度不大; 而纳米
超微无机粒子增韧改性机理一般理解为: ( 1) 刚 性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 易引发周围 树脂产生微开裂, 吸收一定的变形功。( 2) 刚性粒子 的存在使基本树脂裂纹扩展受阻和钝化, 最终终止 裂纹不致发展为破坏性开裂。( 3) 随着填料的微细 化, 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大, 因而填料与基体接触面积 增大, 材料受冲击时, 会产生更多的微开裂, 吸收更 多的冲击能。但若填料用量过大, 粒子过于接近, 微 裂纹易发展成宏观开裂, 体系性能变差。
作者简介: 张龙彬( 1980- )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生物降材料方面的研究。
26
化工新型材料
第 33 卷
临界值时, 才有明显的增韧作用; ( 3) 除了基材韧性 和临界用量以外, 粒径大小也是 CaCO 3 增韧聚合物 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讲, 粒径越小, 增韧效果越好, 临界用量也越低。当粒径较大时, CaCO 3 不再有任 何增韧作用, 甚至显著地降低材料的韧性; ( 4) 偶联 剂用量有一最佳值。加入 CaCO3 后, 之所以能提高 韧性, 是因为 CaCO 3 的加入能使聚合物基体产生屈 服, 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 从而提高冲击强度, 即提 高材料的韧性。 1 2 超微无机粒子的增韧机理
1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增强机理
从 1927 年第 1 个增韧 PS( 聚苯乙烯) 的技术专 利出现, 到 1952 年陶氏( Dow ) 化学公司成功开发连 续生产高抗冲聚苯乙烯( H IPS) 工艺, 这期间的一系 列发明使得 PS 这种由于性脆而限制其应用的高分 子材料以增韧 PS 的面 貌广泛地应用 于许多领域。 随后通过橡胶增韧苯乙烯 丙烯晴共聚物 SAN, 得到 了性能优良的 ABS 工程塑料。70 年代, Du Pont 公
第 33 卷第 10 期 2005 年 10 月
化 工新型材料 N EW CHEM ICA L M A T ERIA LS
Vo l 33 No 10 25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研究进展
张龙彬 朱光明 (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西安 710072)
摘 要 简要综述了无机刚性粒子对聚合物的增韧机理, 以及其增韧研究进展, 并指出存在问题 及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