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和通信需求的增加,电线电缆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电线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规划和操作。

1. 单位长度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以单位长度计算,比如米或英尺。

计算公式如下: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长度单位长度用量是指每米或每英尺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它取决于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电线电缆的规格。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单位长度用量。

2. 总用量计算公式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整个项目所需的电线电缆总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单位长度× 数量其中,单位长度用量和单位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前面相同,而数量则是指需要安装的电线电缆的数量。

3. 多段线路用量计算公式在一些复杂的电线电缆布线情况下,可能需要计算多段线路的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1 × 长度1 + 单位长度用量2 × 长度2 + … + 单位长度用量n × 长度n其中,单位长度用量1、单位长度用量2、...、单位长度用量n分别是每段线路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而长度1、长度2、...、长度n则是每段线路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电线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综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决策。

希望这些公式能够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RJ-45头与信息模块的需求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1、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2、C=[0.55(F+N)+6]*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m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用线箱数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备注:+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各层电缆长总和=每层电缆长度*楼高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线缆的计算公式

线缆的计算公式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用线箱数计算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1 PVC槽(型号)20*10 24*14 39*19 59*22 99*27 99*40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3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5 度锌线槽(型号)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6 五类线(根数)7 15 22 30 60 120容量公式:管槽容量=INT(管槽面积*K)对CAT5 UTP来说K=0.012 例如:100*100的桥架算法:100*100*0.012结果:120根另一种算法100*100*0.4/28.6=139根,100*100为桥架的尺寸,0.4是因为桥架线缆敷设时的容量,28.6为线缆的横切面积线槽规格品种和线缆铺设布线系统中除了线缆外,槽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金属槽、PVC槽、金属管、PVC管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性材料。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线槽主要有以下几件种:◆金属槽和附件◆金属管和附件◆PVC塑料槽和附件◆PVC塑料管和附件现叙述如下。

一、金属槽和塑料槽金属槽由槽底槽盖组成,每根槽一般长度为2M,槽与槽连接时应使用相应尺寸的铁板和螺丝固定。

槽的外形如图7-1所示。

图7-1槽的外形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一般使用的金属槽的规格有50㎜×100㎜,100㎜×100㎜,100㎜×200㎜,100㎜×300㎜,200㎜×400㎜等多种规格。

电线电缆计算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计算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计算用量计算公式在电气工程中,电线电缆的用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和安全性。

因此,掌握正确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于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线电缆计算用量的公式和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电气工程中,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是按长度来计算的,常用的单位是米。

而电线电缆的用量计算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线的长度计算,二是电缆的长度计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计算公式。

导线的长度计算公式:导线的长度计算通常是根据电气工程的设计要求来确定的,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导线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预留长度。

其中,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长度是指根据工程的需求确定的导线长度,一般是根据电气负载、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布置等因素来确定的。

而预留长度是指为了方便施工和维护而预留的一定长度,一般是根据施工规范和经验来确定的。

这两者相加即可得到导线的总长度。

电缆的长度计算公式:电缆的长度计算通常是根据电气工程的布线要求来确定的,常用的计算公式为:电缆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布线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预留长度。

其中,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布线长度是指根据工程的需求确定的电缆长度,一般是根据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布置、电缆敷设方式等因素来确定的。

而预留长度是指为了方便施工和维护而预留的一定长度,一般是根据施工规范和经验来确定的。

这两者相加即可得到电缆的总长度。

除了上述的基本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比如,在施工现场,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有时需要对导线和电缆的长度进行修正。

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计算,但需要保证修正后的长度能够满足电气工程的设计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导线和电缆的长度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额外因素,比如连接头的长度、弯头的长度等。

这些因素虽然通常不会对总长度产生太大影响,但在实际计算时也需要予以考虑,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

导体用量:(Kg/Km)=d A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二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 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A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 DA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Kg/Km )= dA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Kg/Km )= dA2 * 0.7854 * T * N * G / cos 00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 LDPE-0.92 ; HDPE-0.96 ; PEF (发泡)-0.65; FRPE-1.7 ;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 PP 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二截面积址比重S我面积(mm2)1.铜线W=9S W= 重量(kg)2.铝线W=3S d=线径(mm)3.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铜线W=6.98d2〜7d22.铝线W=2.12d2〜2d23.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二功率X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X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X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一直有朋友问到我们综合布线的线缆用量怎么定,其实这个是在施工当中的普遍问题,大部分的施工人员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计算的公式。

RJ-45头与信息模块的需求量RJ-45 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 :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 :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1、每层楼用线量:C二[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 :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2、C=[0.55(F+N)+6]*mC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 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m 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用线箱数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 平均值(平均值+5 米)*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 箱= 总箱数备注:+ 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 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 4 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 2 芯(62.5/125 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 :最近信息点距离B :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各层电缆长总和= 每层电缆长度*楼高总共所需电缆箱数= 各层电缆长总和/305 米其中: 1.1 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 是1000 英尺换算。

线缆计算公式

线缆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线缆计算公式
常见线缆计算公式:
1、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2、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
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 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
用线箱数计算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
l平均=[l(水平)最长+l(水平)最短]/2*1.1+l(垂直)+l(余量)l总长=l平均*信息点数
upt箱数=roundup(l总长/305,0)+n(自定数量)
价格=utp箱数*单价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1 PVC槽(型号) 20*10 24*14 39*19 59*2
2 99*27 99*40
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3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
5 24
5 度锌线槽(型号) 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
6 五类线(根数)
7 15 22 30 60 120
容量公式:管槽容量=INT(管槽面积*K)对CAT5 UTP来说K=0.012
例如: 100*100的桥架
算法: 100*100*0.012
结果: 120根
另一种算法
100*100*0.4/28.6=139根,100*100为桥架的尺寸,0.4是因为桥架线缆敷设时的容量,28.6为线缆的横切面积
注:规范要求弱电的槽满率是40%,强电的槽满率是50%。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FRPE-1.7;Teflon(FEP)2.2;;;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线缆常用公式大全

线缆常用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 ;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 ,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 ;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 绳-0.55;棉纱线-0.48。

线缆的计算公式

线缆的计算公式
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1
PVC槽(型号)
20*10
24*14
39*19
59*22
99*27
99*40
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3
PVC管(型号)
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
5
度锌线槽(型号)
25*25
25*50
25*75
4000
50
100×60
6000
80
100×Hale Waihona Puke 0010000130
120×60
7200
94
表5.线槽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
50*50
50*100
100*100
6
五类线(根数)
7
15
22
30
60
120
容量公式:
管槽容量=INT(管槽面积*K)
对CAT5 UTP来说K=0.012
例如:
100*100的桥架
算法:
100*100*0.012
结果:
120根
另一种算法
100*100*0.4/28.6=139根,100*100为桥架的尺寸,0.4是因为桥架线缆敷设时的容量,28.6为线缆的横切面积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及用量算法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及用量算法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及用量算法综合布线是指为建筑物或办公室等场所提供网络和通信连接的一种工程活动。

在进行综合布线时,需要考虑到电缆的长度、数量和类型,以及计算建筑物的需求和预算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和用量算法。

1.电缆长度计算公式电缆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具体使用点的长度。

在计算电缆长度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电缆长度=实际线路长度+余量其中,实际线路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具体使用点的实际距离,余量是为了考虑到电缆安装时可能需要的额外长度。

2.电缆数量计算算法电缆数量是指在综合布线中需要使用的电缆的总数。

在计算电缆数量时,可以使用以下算法:电缆数量=(总长度*电缆使用的密度)/电缆长度其中,总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所有使用点的总长度,电缆使用的密度是指每个使用点需要使用的电缆数量(一般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设计规范确定),电缆长度是指每根电缆的长度。

3.线缆容量计算公式线缆容量是指电缆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信号量。

在计算线缆容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线缆容量=(电缆的带宽*电缆的传输速率)/8其中,电缆的带宽是指电缆可以传输的最大频率范围,电缆的传输速率是指电缆传输数据的速度。

4.网络用量计算公式网络用量是指在综合布线中需要用到的网络设备的数量。

在计算网络用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网络用量=(总长度*设备的使用密度)/设备的覆盖范围其中,总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所有使用点的总长度,设备的使用密度是指每个使用点需要使用的网络设备的数量,设备的覆盖范围是指每个设备可以覆盖的最大距离。

综合布线的公式和用量算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设计规范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合理计算和计划,可以确保布线工程的高效和节约。

电缆生产常用的17个公式,简单计算材料用量(建议收藏备用)

电缆生产常用的17个公式,简单计算材料用量(建议收藏备用)

电缆生产常用的17个公式,简单计算材料用量(建议收藏备用)1. 导体的重量=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8.89,铝是2.7)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2. 导体用量(Kg/Km):=d^2*0.785 * G * N * K1 * K2 * C符号【^】表示:除号“d“表示:导体线径“G”表示:导体比重“N”表示:条数“K1”表示:导体绞入率“K2“表示:芯线绞入率“ 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3.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表示:绝缘外径“d”表示:导体外径“G”表示:绝缘比重“K2”表示:芯线绞入率“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4.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表示:完成外径“D”表示:上过程外径“G”表示:绝缘比重5.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表示:上过程外径“t”表示:包带厚度“G”表示:包带比重“Z”表示:重叠率(1/4Lap = 1.25)6.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表示:导体线径“N”表示:条数“G”表示:比重“Z”表示:绞入率7.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表示:编织铜线径“T”表示:锭数“N”表示:每锭条数“G”表示:导体比重常见材料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8. 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9. 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10.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11.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12.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13. 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14. 钢丝铠装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15.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16. 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17. 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表示:材料比重“L”表示:电缆长度“λ”表示:绞入系数。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昨天有朋友问到我们综合布线的线缆用量怎么定,其实这个是在施工当中的普遍问题,大部分的施工人员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计算的公式,供大家参考。

一、RJ-45头与信息模块的需求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二、每层楼用线量1、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2、C=[0.55(F+N)+6]*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m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三、用线箱数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备注:+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各层电缆长总和=每层电缆长度*楼高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最新弱电资料更新—弱电工程各系统施工报价清单(12月21日)。

家装电缆用量计算公式(二)

家装电缆用量计算公式(二)

家装电缆用量计算公式(二)家装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在家装过程中,电缆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为了实现电力供应和布置合理,需要合理计算电缆的用量。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家装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并提供了相应的示例解释。

1.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直线距离计算公式常用于计算电缆从电源到用电设备的最短距离。

其公式如下:直线距离= √((x2 - x1)² + (y2 - y1)²)示例:假设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0米,x坐标变化量为8米,y坐标变化量为6米。

直线距离= √((8)² + (6)²) = √(64 + 36) = √100 = 10米在此示例中,直线距离与实际距离相同,因为电缆可以直接敷设。

2. 电缆周长计算公式电缆周长计算公式常用于计算需要围绕某个物体或走廊敷设电缆时的长度。

其公式如下:电缆周长= π × 直径示例:电缆需围绕柱子敷设,柱子的直径为米。

电缆周长= π × = × = 米在此示例中,电缆周长为米,即需准备至少米的电缆来围绕柱子敷设。

3. 线缆回路长度计算公式线缆回路长度计算公式常用于计算多个用电设备之间的总线缆长度。

其公式如下:线缆回路长度= ∑(各段电缆长度)示例:假设有以下用电设备,各段电缆长度分别为3米、4米和5米。

线缆回路长度 = 3 + 4 + 5 = 12米在此示例中,线缆回路长度为12米,即需要准备至少12米的电缆来连接这些用电设备。

4. 分支点至用电设备距离计算公式分支点至用电设备距离计算公式常用于计算一个分支点到各个用电设备的距离和。

其公式如下:分支点至用电设备距离和= ∑(各用电设备距离)示例:假设有以下用电设备,各自距离分支点的距离分别为2米、3米和4米。

分支点至用电设备距离和 = 2 + 3 + 4 = 9米在此示例中,分支点至用电设备距离和为9米,即需要准备至少9米的电缆来连接这些用电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一、综合布线系统
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
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2
主干子系统
①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②光缆用量计算方法:
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安全防范系统
1
电视监控系统
(1)视频电缆计算方法:通常选用SYV75-5规格。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摄像机距离+最近摄像机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摄像机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摄像机距离是指从安防监控中心机房到离安防机房最远、最近摄像机的实际距离,(注意楼层高度)。

当有群楼的长、宽、与主楼(标准层)的长、宽有较大差距时,要求按照群楼、主楼分别计算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2)电源线缆计算方法:RVV2*1.0规格。

方式一:由于摄像机的分布较为分散(尤其是群楼)。

因此建议按视频电缆长度的1/2~1/3计算。

方式二:按每8只摄像机敷设一根电源线缆:
电源线需要总数=(摄像机总数/8)*视频电缆计算中的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3)控制电缆计算方法:(云台+变焦摄像机),RVS2*1.0规格。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摄像机距离+最近摄像机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摄像机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摄像机距离是指从监控中心机房到离机房最远摄像机、最近摄像机的实际距离,(注意楼层高度)。

当有群楼的长、宽、与主楼的长、宽有较大差距时,要求分别计算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2
防盗报警系统
(1)二芯报警线缆计算方法:RVV2*0.5规格。

线缆平均长度=(最远报警前端设备距离+最近报警前端设备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线缆需要总数=前报警端设备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报警前端距离是指从安防中心机房(或报警键盘、扩展模块)或到离机房(或报警键盘、扩展模块)最远、最近报警前端设备的实际距离,(注意楼层高度)。

当有群楼的长、宽、与主楼的长、宽有较大差距时,要求分别计算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四芯报警线缆计算方法同上。

RVV4*0.5规格
(2)报警联网总线计算方法:
由于报警联网总线多数为一根(或一路),少数为两根(路)或多根(路),因此要求按实际的总线路由计算。

线缆需要总数= 实际总线路由长度×1.1+ 端接容限(米)
注:端接容限=总线上需要联接的设备(通常是报警键盘、扩展模块)数量* 6
3
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1)传感器、执行器的监控点到DDC箱的各类线缆计算方法:
通常有RVV2*1.0、RVS2*1.0、BVS2*2.5、RVVP2*1.0、RVV8*1.0(用于DDC 箱到设备配电箱)等规格。

线缆平均长度=(最远监控点距离+最近监控点距离)/2 +H(H—楼层高度)
实际线缆平均长度=线缆平均长度×本DDC监控总点数×1.1+(端接容限,通常取3)线缆需要总数=监控点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监控点距离是从DDC箱到监控点或监控设备的实际距离。

各种类别的线缆应分别计算。

若DDC箱安装在被控设备间内,如冷热源机房、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间,则冷热源机房内的“实际线缆平均长度”可按15米计算(但要注意监控冷却塔的DDC安装位置);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间内的“实际线缆平均长度”可按10米计算。

(2)DDC联网线缆计算方法:RVSP2*1.0规格
线缆需要总数=按照联网实际路由计算联网总长度×1.1+ DDC箱数量×(端接容限,取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