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以“三环五步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架构。
(二)教材分析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从文学体裁的角度来说,杂文属文艺性散文,有很强的文学性,而从实用文体的角度来说,它又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细化到这篇课文,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议论说理的能力,鉴赏文章蕴含的哲理美、语言美,能够运用课文传递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等。
(三)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训练后,基本掌握了议论文体的基本特点,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我校学生在经历了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适应了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欲,适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开展。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读辅导资料和课文为主,完成导学案,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主旨,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以下流程:
教师导入:时下,吃洋快餐,穿洋品牌,看美国大片,哈日韩潮流正在成为中学生的一种时尚,而另一方面,以背《三字经》《弟子规》,读“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对待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究竟应该采
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从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中寻找答案。
投影学习目标:
1.自读导学案“知识链接”,明确“杂文”的文体特点;
2.读课文,明确“拿来主义”针对的社会现实;
3.划分课文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指出“拿来主义”在课文中的含义。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练习。
(二)合作探究
此部分解决目标中“掌握课文运用比喻形象说理的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两大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故放在“合作探究”部分完成,意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碰撞,探求真知。
(三)探究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讽刺与幽默是杂文语言的鲜明特点,而这一点在鲁迅杂文中体现得更为鲜明,请从含义、方法、效果诸方面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
1.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1)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示例:
①不知那些古董下落如何(含义);②仿拟说书套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方法);③暗刺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效果);④语言调侃诙谐(效果)。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态度恭敬,做派张扬―与“几张”的数量之少形成强烈反差―刻画出“送去”的丑态―极尽讽刺奚落)
(3)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方法翻出了新花样―反语―讽刺“送去主义”的变本加厉)
2.指定小组利用投影仪展示答案,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3.教师小结: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生动形象;“论时事不留面子,砭固弊常取类型”。
(四)拓展练习
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2.鲁迅先生80年前提出的“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结合课文内容,以“今天仍然需要“拿来主义”为总题目,从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科技、军事、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见解,写成一篇小论文,在班上展示。
三、总结与反思
此教学设计只是一个预案,备课时力求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导学案为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载体,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运用”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突出思维训练的主线。“自主学习”阶段,解决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的问题,同时渗透对精巧的结构和缜密的思维的理解与鉴赏。“合作探究”阶段,解决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课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修辞的鉴赏,以学生独立学习为基础,穿插讨论交流和课堂展示。“拓展运用”阶段对课本作适当延伸,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题目应该基本能达到这一目标。
反思这堂课的设计,教学的重点仍旧落在“知识”这一板块上,对于能力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不够突出,而且几个部分有些平均用力。此外,“合作探究”部分在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方法时如果和前面作者批判“送去主义”时采用的“类比”法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喻论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