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大作业参考格式
本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大作业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大作业题目 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学生姓名周宏豪学号 20121375025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 12物联网工程1班指导教师张小瑞二O一五年五月四日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周宏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南京 210044摘要:随着RFID 技术的发展,RFID 应用正无所不在。
通过对RFID 数据的深入处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更复杂的复合事件和隐含知识,从而有效地支持事件监控、事件预警等先进应用。
由于RFID 的特殊性,依靠现有的主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流管理技术难以实现高效的RFID 事件检测和处理。
分析了RFID 数据的特点,归纳和总结了RFID 复杂事件处理的最新技术,讨论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有RFID 数据清洗方法、以数据为中心的检测技术、以事件为中心的检测技术,以及复杂事件处理系统等,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关键词:RFID 技术;数据清洗;复杂事件处理;数据流技术1 引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由阅读器向RFID 标签发送能量,标签向阅读器返回数据,阅读器解码并向主机返回数据。
这种标签也称为无源的被动式标签。
高级的RFID 标签是有源的主动式标签,其感应距离可以更远(超出10 m),也可以是可读写的,能够将有关数据写回标签。
RFID 标签具有低成本、寿命长、不怕污染和适应恶劣环境等特点,有望在将来替代目前流行的条码。
国际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产品代码EPC,为每个产品定义全球唯一的ID,使每个标签对象携带有唯一的识别码。
一个通用的RFID 应用系统的组成。
RFID 技术的早期应用是为了识别物品、计算数据。
例如,在物流配送系统中,当物品带上标签后,可以从一大批物品中快速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并统计数量;在门禁安检系统中,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统计出入人数。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RFID 实训报告》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正逐渐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我参加了本次的 RFID 实训课程。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 RFID 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设备与环境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专业的RFID 设备,包括读写器、电子标签、天线以及相关的软件和开发工具。
实训环境搭建在专门的实验室中,配备了完善的实验设备和网络设施,为我们的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RFID 技术原理RFID 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
2、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四、实训内容1、基础理论学习首先,我们通过课堂讲解和资料阅读,学习了 RFID 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
了解到 RFID 技术按照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源 RFID 系统、有源 RFID 系统和半有源 RFID 系统;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频段的系统。
2、设备操作与实验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际的设备操作和实验。
通过对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参数设置、数据读写等操作,熟悉了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作流程。
rfid 实验报告
rfid 实验报告RFID实验报告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等。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进行的一次RFID实验,并对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RFID技术在物体识别和跟踪方面的可行性,并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在问题。
2. 实验设计与过程我选取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电子设备和食品,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
然后,我设置了一个RFID读写器,并将其连接到电脑上。
通过读写器,我可以远程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先将每个物体逐一放置在RFID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观察读写器是否能够准确识别物体并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接着,我尝试修改标签上的信息,并再次使用读写器进行读取,以验证写入功能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发现RFID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RFID标签具有独一无二的编码,可以为每个物体提供唯一的身份识别,避免了传统条码识别可能出现的重复或错误。
其次,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无需直接接触物体,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这在物流管理等需要大量物体快速识别的场景中尤为重要。
此外,RFID标签具有存储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如物体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这些信息可以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然而,RFID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首先,RFID标签的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应用时,成本可能成为制约其推广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
其次,RFID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由于RFID标签的无线信号可以被窃取,黑客可能通过拦截信号来获取标签上的信息。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加强数据的加密和安全性保护。
RFID报告--电子版
RFID报告--电⼦版RFID技术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程学院班级:实验内容:RFID 认知实验——2.4G模块实验⼈员:指导教师:2015年12⽉24⽇⽬录RFID技术实验报告 (1)1、实验⽬的 (3)2、实验仪器 (3)3、实验原理 (3)(1)2.4G模块 (3)(2)2.4G模块电路图 (4)(3)2.4G模块使⽤的软件 (5)(4)运⽤的部分代码 (5)4、实验步骤 (9)5、实验分⼯ (12)6、总结与实验感想 (12)3.5 RFID 认知实验——2.4G模块1、实验⽬的(1)熟悉UICC-RFID技术教学实验平台的使⽤⽅法(2)学习A_2.4G标准规范(3)熟练使⽤keil对stm32进⾏编程(4)加深对RFID系统的了解,知道2.4G模块的原理2、实验仪器(1)UICC-RFID技术教学实验平台(2)Android操作系统平板(3)Windows操作系统电脑(安装有keil软件)3、实验原理(1)2.4G模块射频识别(RFID)是⼀种⽆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线电讯号识别特定⽬标并读写相关数据,⽽⽆需识别系统与特定⽬标之间建⽴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线电波(调成⽆线电频率的电磁场)。
标签包含了电⼦存储的信息,数⽶之内都可以识别。
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业都运⽤了射频识别技术。
将标签附着在⼀辆正在⽣产中的汽车,⼚⽅便可以追踪此车在⽣产线上的进度。
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
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数只牲畜使⽤同⼀个⾝份)。
射频识别的⾝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得以进⼊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
RFID实验指导书
RFID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使学生了解RFID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相关实验操作。
二、实验器材1. RFID读写器:型号XYZ-1232. RFID标签:型号ABC-4563. 电脑:配置Windows 10操作系统三、实验步骤1. 连接RFID读写器和电脑:a. 将RFID读写器的USB接口插入电脑的USB接口。
b. 确保电脑已正确安装RFID读写器驱动程序。
2. 准备RFID标签:a. 将RFID标签靠近RFID读写器的天线。
b. 确认RFID读写器已成功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
3. 编写RFID读写程序:a. 打开电脑上的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
b. 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C#)。
c. 导入RFID读写器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
d. 编写程序代码,实现读取RFID标签的功能。
e. 调试程序,确保读取RFID标签的功能正常运行。
4. 实验验证:a. 将准备好的RFID标签放置在一个特定的位置。
b. 运行编写的RFID读写程序,观察是否成功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
c. 尝试将RFID标签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再次运行程序,观察是否能持续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
5. 实验总结:a. 总结RFID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b. 分析RFID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c. 提出对RFID实验的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以下数据并进行分析:1. RFID标签的ID号码2. RFID标签的位置3. 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成功率4. 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时间延迟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分析RFID技术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优化RFID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RFID读写器时,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到读写器的天线部分,以免损坏设备或造成人身伤害。
RFID设备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RFID实验记录一、实验目的: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不断发展和传统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效率低成本高,所以此次实验的目的是将RFID技术运用到改善道路信息收集上.在设计RFID道路系统中,将携带有道路信息的RFID标签铺设在道路或路边单元上。
配备有RFID读写器的车辆可以从标签中获取事先存储的道路信息(如,路面信息、沿线设施和沿线环境等),从而快速地掌握道路信息。
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两种,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 其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的电池供电,特点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
为了达到道路信息采集的高效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2016年12月9日在茨坝镇的x003水团段分别对选购的有源RFID设备和无源RFID设备在车速、识别距离、有无遮挡物的不同变量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选出最合适的运用RFID技术改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RFID设备。
测试的有源RFID设备为深圳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的SAAT-F527全向性读写器和SAA T-T505主动式电子标签,无源的RFID设备为深圳深圳捷通科技有限公司的JT—9292读写器和JT-15532抗金属标签,下面是本次实验的记录:二、实验设备参数1.有源RFID设备参数SAAT—F527 全向读写器该型号是工作在2。
45GHz频段的有源RFID读写器,该产品采用外置天线安装方式,可灵活配置各类全向、定向天线,具有覆盖范围广、识别率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读取距离在0到200米,范围可调。
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工矿灯单位的人员区域定位等集成应用领域.技术指标:性能指标工作频率2。
4—2.48GHz输出功率+15 dBm (软件可调)接收灵敏度—95 dBm天线类型全向天线通信接口RS-232接口,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通信拓展接口RS—485,韦根26/34应用软件平台提供基于C++,C#的API函数包标签操作性能支持标签协议私有协议支持工作模式兼容主动及被动标签读标签距离0~100米(取决于标签输出功率)识别速度200个标签/秒防碰撞处理300个标签同时读取机械电气性能防水等级IP 55电源DC 5V功耗300 mW尺寸190*120*40mm重量0。
RRIFD大作业
滨江学院RFID原理与应用题目RFID的原理及应用院系滨江学院计算机系专业物联网学生姓名高鹏鋆学号20132365038二O一五年十月三十日二.RFID的起源三.RFID的发展四.RFID的关键技术五.RFID的应用六.RFID的前景展望一.RFID的定义RFID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
RFID 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商用。
RFID 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美国国防部规定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使用RFID 标签;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建议制药商从利用RFID 跟踪常造假的药品。
零售业应用RFID 技术等一系列行动更是推动了RFID 在全世界的应用热潮。
2000 年时,每个RFID 标签的价格是 1 美元。
许多研究者认为RFID 标签非常昂贵,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大规模应用。
2005 年时,每个RFID 标签的价格是12 美分左右,现在超高频RFID 的价格是10 美分左右。
RFID 要大规模应用,一方面是要降低RFID 标签价格,另一方面要看应用RFID 之后能否带来增值服务。
RIF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二.RFID的起源RIFD技术是基于雷达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IDC新技术——RFID技术。
(完整word版)RFID试题-2
一、填空题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成为国内外IT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它可以分为、、、四个环节.2、上述物联网四个环节对应的关键技术分别为、、、。
3、RFID系统通常由、和三部分组成。
4、RFID系统按照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四类。
5、高频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是。
6、超高频RFID系统遵循的通信协议一般是、。
7、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 (至少列出四种).8、RFID的英文缩写是。
9、目前国际上与RFID相关的通信标准主要有:、。
10、基于概率的ALOHA算法又可以分为、、等。
11、在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种事件模型:①、②、③。
12、时序指的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通常有两种时序:一种是;另一种是。
13、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
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三个区域:、、 . 14、上一题中第二个场区与第三个场区的分界距离R为。
(已知天线直径为D,天线波长为 。
)15、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 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 、。
16、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
17、按照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分为、、 .18、读写器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空间传播的,所以距离读写器R处的电子标签的功率密度S为: 。
(已知读写器的发射功率为P Tx,读写器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 Tx,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为R)19、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类: 、、 .20、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RFID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RFID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
药品批发企业多而 小,储存,运输中 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自动化程度低, 人工操作,差错 率高
药品缺乏统一标准 编码,物流信息系 统严重滞后,影响 药品质量监管
普通药店缺少专 业知识,药名专 业复杂,容易出 现差错
案例分析——RFID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
建议
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国家药 品安全监控管理中心促进和完善 RFID技术在药品安全管理领域的 应用,研发核心技术(自主RFID设 计,天线设计,编码技术等),集 中攻关,务期必克,形成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生产物流等方 面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国家从政 策和财政上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各 种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尤其加强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投入
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
配送、分销环节
产品贴上RFID标签,在进入 中央配送分销中心时,门阅读器读 取托盘、货箱上的标签内容。系统 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 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 RFID标签更新为最新的产品存放 地点和状态。在企业分销中和零售 业配送中采用RFID技术能大大加 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分拣、包装、 装配以及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 率。
案例分析——RFID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
目前在医药产品流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两个,第一是供应链的效率问题,第 二是药品假冒伪劣问题。效率问题主要 涉及到供应链上各方的经济效益,目前 许多医药企业效益不佳,并且时有产品 发生质量问题。而假冒伪劣药品不仅会 带来各方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患 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生命危险。为 了有效提供医药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 控制问题,各国开始尝试应用RFID技术 来解决上述问题。
展望未来
移动阅读
大规模应用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
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物联网综合实验箱RFID相关实验指导书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 (1)实验一 LF低频RFID实验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过程 (6)实验二、HF高频RFID通信协议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设备 (8)三、实验原理 (8)四、实验步骤 (16)实验三 UHF特高频RFID实验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设备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 (26)实验四 2.4G有源RFID低功耗实验 (31)一、实验目的 (31)二、实验设备 (31)三、实验原理 (31)四、实验步骤 (34)实验一 LF低频RFID实验一、实验目的1.1了解ID卡内部存储结构1.2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无源ID卡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1.3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无源ID卡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1.4 掌握本平台ID模块的操作过程二、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
三、实验原理3.1 低频RFID系统与ID卡低频RFID系统读卡器的工作频率范围一般从120KHz到134KHz。
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低频RFID系统使用ID卡,全称为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作为其电子标签。
ID卡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其内部唯一存储的数据是一个固定的ID卡编号,其记录内容(卡号)是由芯片生产厂商封卡出厂前一次性写入,封卡后不能更改,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
ID卡与我们通常使用磁卡一样,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RFID实验1,2报告12页word文档
RFID实验报告实验一智能识别技术与系统实验实验时间:2019年6月21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智能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原理和优势。
2.掌握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
3.了解条码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了解指纹、视频、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1、条码技术实验(1)一维条码识别原理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电路。
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
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2)二维条码识别原理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
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行排式二维码(又称:堆积式二维码或层排式二维码),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
两者的识别原理,通过图像的采集设备,得到含有条码的图像,此后经过条码定位、分割和解码三步骤实现条码的识别。
2、RFID技术实验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 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
GC42 低频 RFID 数据格式
GC42 低频RFID 数据格式
1. 通信接口
串口COM1,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奇偶校验。
2. 工作方式
只读,读写器自动上传ID卡号,无控制指令。
3. 数据格式
每次成功读取ID卡内容后,上传7个字节的数据,内容如下表
启始字节制造商代码 ID卡号01 ID卡号02 ID卡号03 ID卡号04 结束字节
0x02 0xXX 0xXX 0xXX 0xXX 0xXX 0x03
启始字节:长度1个字节,内容固定为16进制数0x02,表示一组数据的开始
制造商代码:长度1个字节,内容为一个16进制数,代表ID卡的制造商
ID卡号:长度4个字节,内容为16进制数0x00000000 – 0xFFFFFFFF之间的一个数值(即10进制数 0 – 4294967295之间的一个数值)
结束字节:长度1个字节,内容固定为16进制数0x03,表示一组数据的结束
4. 范例
读取内容为:0x 02 2A 37 02 B3 A9 03
启始字节:0x02
制造商代码:0x2A
ID卡号:0x 37 03 B3 A9 (对应10进制数 922989481)
结束字节:0x03。
RFID大作业参考格式
学 生 研 究 报 告课 题 名 称 利用RFID 实现对图书的管理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专 业 M11电子信息工程班 级 M11电子信息工程学 生 姓 名 李梦茹学 号 **********任 课 教 师 姚 健 东成绩目录摘要 (3)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4)1.1 课题背景 (4)1.2 课题内容 (4)1.3 研究意义 (4)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 (6)2.1 RFID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 (6)2.2 RFID技术的原理 (6)2.2.1 射频识别的基本流程 (6)2.2.2 RFID的工作原理 (6)2.2.3 RFID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7)2.3 RFID技术的特点 (8)第3章硬件设计 (9)3.1 登记 (10)3.2 入库 (10)3.3 借阅 (11)第4章软件设计 (13)第5章总结 (15)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图书的管理摘要本系统实现对图书的管理。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RFID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现状。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RFID技术及其原理,在此通过对它的定义和结构组成及其特点来介绍RFID技术,RFID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第三部分运用RFID技术依次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在这部分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FID 技术来实现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并且与传统系统比较得之RFID技术的优越性。
第四部分进行总结,RFID技术对图书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采用该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随着技术的发达,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会更广阔,将会给图书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关键字: RFID;自动识别技术;图书;登记;入库;借阅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和信息服务的扩展,传统的图书馆软硬件已经渐渐的落后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为信息枢纽的功能。
RFID第四次作业
RFID第四次作业1、含有芯片的电子标签由哪3部分组成?画出结构框图,并说明框图中各部分的作用。
含有芯片的电子标签由天线、射频前端(模拟前端)和控制电路3部分组成。
结构图:1.编解码电路编解码电路用来完成编码和解码的工作。
2.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对内部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
3.存储器存储器是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2、在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标签中,地址和安全逻辑由哪几部分构成?简述每一个部分的作用。
存储器有几种类型?简述每一种存储器的工作方式。
地址和安全逻辑由电源电路、时钟电路。
I/O寄存器、加密部件、状态机构成1.电源电路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直流电源,使地址和安全逻辑电路处于规定的工作状态。
2.时钟电路控制与系统同步所需的时钟由射频电路获得,然后被输送到地址和安全逻辑电路。
3.I/O寄存器专用的I/O寄存器用于同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
4.加密部件加密部件是可选的,用于数据的加密和密钥的管理。
5.状态机地址和安全逻辑电路的核心是状态机,状态机对所有的过程和状态进行控制。
存储器有四种类型:1、制度电子标签2、可写入式电子标签3、具有密码功能的电子标签4、分段存储的电子标签1.只读电子标签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范围时,电子标签就开始输出它的特征标记,通常,芯片厂家保证对每个电子标签赋予唯一的序列号。
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通信只能在单方向上进行。
2.可写入式电子标签在识别过程中,内容既可以读出又可以写入的电子标签是可写入式电子标签。
在可写入式电子标签工作时,读写器可以将数据写入电子标签。
3.具有密码功能的电子标签。
对于可写入的电子标签,如果没有密码功能的话,任何读写器都可以对其进行读出和写入。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电子标签进行保护。
对电子标签的保护涉及数据的加密,数据加密可以防止跟踪、窃取或恶意篡改电子标签的信息,从而使数据保持安全性。
4.分段存储的电子标签。
RFID习题参考答案
RFID习题参考答案习题 11-1 什么是RFID? RFID系统主要由哪⼏部分组成?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字母缩写,意为射频识别。
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对电⼦标签⾃动识别,是物联⽹技术中的核⼼和关键技术。
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电⼦标签、应⽤系统软件组成。
1-2 简述RFID的⼯作原理。
标签进⼊发射天线的⼯作区域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中的产品信息(⽆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中央信息系统进⾏有关数据处理。
1-3 简述RFID系统的电感耦合⽅式和反⽅向散射耦合⽅式的原理。
在电感耦合⽅式中,读写器将射频能量束缚在读写器电感线圈的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场,沟通读写器线圈与射频标签线圈之间的射频通道,没有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
⽽反⽅向散射耦合⽅式中,读写器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标签线圈与读写器线圈通过射频信号双向通信。
习题22-1 说明电磁波产⽣的基本原理。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空间产⽣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变化的电场。
这样,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激发,交替产⽣,并以⼀定速度由近及远地在空间传播。
2-2 什么是天线? 对天线性能的要求有哪些?⽤来辐射和接收⽆线电波的装置称为天线。
对天线性能的要求:(1)天线应能将导波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变为电磁波能量。
(2)天线应能使电磁波尽可能集中于确定的⽅向上,或对确定⽅向的来波最⼤限度地接受,即天线应具有⽅向性。
(3)天线应能发射或接收具有规定极化特性的电磁波。
(4)天线应具有⾜够宽的⼯作频带。
2-3 简述磁场耦合式天线的基本⼯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磁场耦合式天线的基本⼯作原理是,当交变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时,会在线圈周围产⽣较强的磁场,磁场穿过线圈的横截⾯和线圈周围空间,可以把读写器与电⼦标签耦合起来,读写器通过磁场耦合⽅式与标签实现通信。
RFID原理及应用6个实验
RFID演示软件上显示。此时,点击确认即可为每个标签注册一个物品。
13)根据不同标签在“实时演示”界面中进行实验。
如果是ISO14443标签,此时把标签靠近HF读卡器,由于该标签上一步注册为2号门,因此,此时在RFID演示软件上可以看到,2号门自动打开了。一段时间过后,2号门自动关闭。
提交资料
表1-4
表1-4实训任务分析报告表
序号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RFID应用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领域
频率类型
系统构成
1
2
3
4
5
6
实验
2.3.1
实训项目任务单
任务名称
RFID读写器与天线安装实践
任务要求
掌握RFID读写器接口类型及RFID天线的基本特性
任务内容
根据RFID接口类型来完成RFID与控制器或计算机连接,根据RFID设备完成RFID天线的安装与装置
3.8.2
实训任务如表3-7所示。
表3-7实训任务
情境名称
RFID标准的应用与分析
提交资料
实训报告
相关网站资料
RFID世界网EPCglobal官网EPCglobal中国网
思考问题
1.RFID的标准对RFID技术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我国制定UHF RFID标签标准对物流业发展起到什么意义?
3.8.3实验分析
14)完成门禁开关,超市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中物品进出库的实时演示后,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查询来了解以前的操作。
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实验系统蓝牙部分。
了解蓝牙实验平台工作模式。
组建蓝牙实验小组。
RFID技术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RFID技术姓名:***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2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5 年6 月24 日实验项目列表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2级姓名: *** 学号: *** 实验课程: RFID技术实验室号:_田C306 实验设备号: 12 实验时间: 15.5.15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例:实验一RFID(13.56MHz)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ZigBee协议栈的原理。
2、学习RFID模块数据的传输过程。
二、实验内容1、搭建由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组成的ZigBee网络。
2、通过ZigBee网络采集RFID模块的数据并在上位机上显示结果。
三、实验设备1、串口线、USB线(一头扁的一头方的)、M3-LINK仿真器、5V电源。
2、协调器开发板、路由器开发板、包含RFID(13.56MHz)传感器的节点开发板和射频卡。
3、安装有Keil uVision4的计算机以及ZigBee组网源程序。
四、实验说明1、硬件组成从硬件角度看,系统由4大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传感器采集节点、中间的路由节点、将数据传送到PC机的协调器节点以及PC机几个平台。
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到,除协调器与PC机的通讯可采用以太网或USB外,其他各个部分之间都采用ZigBee网络。
整个系统除了PC机外的其他部分都采用当前最流行的低功耗、小封装的Cortex-M3芯片做主控芯片。
其中的终端节点和路由节点采用LM3S811,汇聚节点采用内部集成以太网和USB控制器的LM3S6952或LM3S9B96,终端节点除ZigBee部分进行数据传输外,还有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
2、ZigBee协议栈串口应用五、实验步骤1、将PDL-LM3S-6734MDK文件夹下的Luminary文件夹拷贝到“C:\Keil\ARM\INC”目录下,若弹出“确认文件夹替换”的对话框,请选择“全部”。
RFID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RFID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码具有较强的检错能力,且硬件实现简单A、CRCB、奇偶效验码C、线性分组码正确答案:A2、只读标签存储器。
电子标签内容只有()。
A、可写存储器B、只读存储器ROMC、可读写存储器正确答案:B3、曼彻斯特编码,也叫做相位编码(PE),可由NRZ码和数据时钟进行()得到。
A、同或B、相与C、异或正确答案:C4、FSK是指对已调脉冲波形的()进行控制。
A、频率B、编码C、数字矩阵码正确答案:A5、Electronic Product Code 最正确的释义是哪一个()A、产品电子代码B、电子产品代码C、自动识别正确答案:A6、低频标签的工作频率范围为()A、3-30MHzB、2.45GHzC、30-300KHz正确答案:C7、RFID系统基本上是由()、读写器和系统高层组成A、电子标签B、QR Code码C、数据正确答案:A8、RFID标签中的芯片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A、存储器和CPUB、天线和射频电路C、电子编码正确答案:A9、()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识别身份或其他用途。
A、磁卡识别技术B、IC卡识别技术C、射频识别技术正确答案:A10、RFID技术因其()识别特性及同时能识别多个个体的特点而具备应用范围广,系统运用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A、体积小B、非接触C、廉价正确答案:B11、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是()A、数字B、文字C、视频正确答案:C12、()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然后送到后台软件系统处理A、天线B、射频卡C、读写器正确答案:C13、脉冲调制的主要调制方式分为()和相移键控。
A、频移键控B、位移键控C、频道键控正确答案:A14、一维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组成的标记A、以上都是B、条C、空正确答案:A15、射频模块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
A、数字信号B、基带信号C、模拟信号正确答案:B16、以2倍数据时钟频率,以下降沿为起始位,以持续低电平为结束位。
RFID实验指导书
RFID实验指导书适用所有对无线射频传感器感兴趣的学生xxx编写概述一、课程目的《RFID无线射频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每个学生须完成一定的实验实践作业。
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操作训练,可以更好的了解RFID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的使用方法,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扩展对无线射频方向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该方向的兴趣与动手能力。
二、实验名称与学时分配三、实验要求1.问题分析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设计要求和约束。
2.原理理解在按照教程执行过程当中,需要弄清楚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原理是什么。
3.实践测试按照要求执行每一步命令,仔细观察返回值,了解每项返回值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卡片可以破解有的不可以。
三、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实验原理描述:简述进行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流程的描述。
3、分析报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案。
如果有,请写明如何解决的;如果没有,请说明已经做过什么尝试,依旧没有结果导致失败。
最后简述产生问题的原因。
4、实验的体会以及可以讲该功能可以如何在其他地方发挥更强大的功能。
注:最后实验结果须附命令行回显截图四、实验时间总学时:6学时。
实验一高低频卡鉴别一、实验目的1、掌握RFID驱动等环境安装设置。
2、掌握如何通过读取电压高低来区分高低频。
二、实验要求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程序。
2、实际操作命令程序。
3、保存回显结果,并结合原理进行分析。
4、按照原理最后得出结果。
三、注意事项:命令在实行时,如果想停止,不能用平时的Ctrl+C或者ESC等常规结束按键(可能会造成未知损坏),只需要按下Promxmark3上的黑色按钮。
方形的为高频天线(Proxmark3HFAntenna13.56MHZ);圆形的为低频天线(Proxmark3LFAntenna125KHz/134KHz)四、实验内容1.安装驱动打开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设备管理器》人体学输入设备这个“HID-compliantdevice”就是我们的proxmark3设备,选择“USB 人体学输入设备”一般是最下面那个,注意:不是“HID-compliantdevice”,更新驱动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生 研 究 报 告课 题 名 称 利用RFID 实现对图书的管理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专 业 M11电子信息工程班 级 M11电子信息工程学 生 姓 名 李梦茹学 号 **********任 课 教 师 姚 健 东成绩目录摘要 (3)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4)1.1 课题背景 (4)1.2 课题内容 (4)1.3 研究意义 (4)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 (6)2.1 RFID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 (6)2.2 RFID技术的原理 (6)2.2.1 射频识别的基本流程 (6)2.2.2 RFID的工作原理 (6)2.2.3 RFID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7)2.3 RFID技术的特点 (8)第3章硬件设计 (9)3.1 登记 (10)3.2 入库 (10)3.3 借阅 (11)第4章软件设计 (13)第5章总结 (15)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图书的管理摘要本系统实现对图书的管理。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RFID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现状。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RFID技术及其原理,在此通过对它的定义和结构组成及其特点来介绍RFID技术,RFID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第三部分运用RFID技术依次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在这部分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FID 技术来实现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并且与传统系统比较得之RFID技术的优越性。
第四部分进行总结,RFID技术对图书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采用该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随着技术的发达,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会更广阔,将会给图书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关键字: RFID;自动识别技术;图书;登记;入库;借阅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和信息服务的扩展,传统的图书馆软硬件已经渐渐的落后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为信息枢纽的功能。
为此,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研究和实施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就是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RFID 以其独特的技术魅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世界零售业巨头Wal-Mart和美国国防部(DOD)关于对RFID的试点应用唤醒了RFID这位技术睡人,搅乱了我们的技术生活。
于是,人们对RFID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诚,人们以巨大的努力和激情去研究RFID技术和应用。
RFID技术全名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双向数据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
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即是采用非接触式射频卡代替传统的纸质条码式借书证,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是图书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标志。
1.2 课题内容文章首先介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其如何工作即工作原理;其次重点研究如何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的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1.3 研究意义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早期应用于军事,近期才开始慢慢向民用方向发展,主要用于物流管理、图书管理、门禁控制、电子门票等领域。
RFID技术正日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大有取代条形码的趋势。
RFID 技术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目前主要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应用, 仅在北美就超过100 家图书馆使用这一技术。
除新加坡外, 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多家图书馆也于近年相继采用了该项技术。
RFID 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3 家公司进行研发推广: CHECKPOINT(保点公司, 美国) 、3M 公司(美国) 、TAGSYS (法国) 。
目前已经有超过500 家图书馆正在使用该系统, 其中以新加坡和美国应用的最为广泛。
在国内,2006年6 月9 日, 国家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表由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15 个部委共同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白皮书研究分析了国内、国际RFID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提出了中国的RFID 技术战略、中国RFID 技术发展及优先应用领域、推进产业化战略和宏观环境建设。
根据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VDC)提供的资料表明,2002年全球RFID市场销售额为9.65亿美元,并保持着每年22.6%增长率。
而IDC提供的统计资料则更加明确地细分了RFID市场,预计到2008年,RFID 咨询市场销售将达到20亿美元。
这些数据都明确表明,RFID正在成为继电子商务之后全球性的科技热潮。
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2.1 RFID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RFID技术,全名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来进行通信的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组成最基本的RFID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标签(RFIDTAG, 即射频卡)。
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标签含有内置天线, 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芯片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
有些RFID标签支持读写功能, 目标物体的信息能随时被更新。
其二是阅读器(也称解读器)。
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分为手持和固定两种, 由发送器、接收仪、控制模块和Transceiver 组成Transceiver 和控制计算机或PLC连接从而实现它的沟通功能。
其三是天线。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天线是信号的采集器, 它会把采集的信息传给中央服务器, 由服务器来判断信息后再发送给天线。
]4[2.2 RFID技术的原理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过天线架起空间电磁波传输的通道。
通过射频信号的耦合将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传送给读写器。
2.2.1 射频识别的基本流程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 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 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 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6[2.2.2 RFID的工作原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磁耦合或电磁传播)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其中电感耦合即所谓的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 、225KHz 、13.56MHz 。
电磁传播或者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即所谓的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典型工作频率有:433MHz 、915MHz 、2.45GHz 和5.8GHz.]2[ 图2-1为RFID 系统配置示意图。
2.2.3 RFID 工作的物理学原理1. 天线场天线场分电抗近场区(无功近场区)、辐射近场区(菲涅尔区)和辐射远场区(弗朗荷费区)。
辐射近场区与远场区的分界距离R 为 R=λ22D 式中,D 为天线直径。
λ为天线波长;D ≥λ。
2. 能量耦合和数据传输(1) 耦合类型根据RFID 系统作用距离,耦合可分三类: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和远距离系统。
根据RFID 系统作用距离,数据交换方式分为: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图2.1 RFID 系统示意图(2)反向散射调制的能量传递2.3 RFID技术的特点与传统的图书馆软硬件相比,RFID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快速扫描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读写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此外,RFID标签更可向小型化与多样化形态发展,已应用于不同产品。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染。
(4)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物质,并能进行穿透性通信。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6[第3章硬件设计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上标)、入库(上架)、借阅等流程的监控,主要是借助于射频识别(RFID)标签来进行对图书的管理。
图3-1是图书图3.1 图书馆标签流通图3.1 登记登记即上标,就是给书加上射频识别标签,(新书可在图书采购回后粘贴,旧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加贴,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标签必须符合标准)。
当新书入库时,将相应的新书信息写入标签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书上。
供应商给每一本书加上一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该标签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电子代码(EPC),存储在标签的芯片内,标签带一个微型的射频天线。
有了这些标签,管理员可以用全自动、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对货物进行识别、计数和跟踪。
3.2 入库图书到达图书馆后,由于在卸书区有RFID阅读器,因此不需要开包检查里面的书,就可以直接进行验收入库。
通过同相应的供应商核对无误后,这批书就可以很快地上货架存放。
图书上架后借助RFID标签可以实现快速馆藏清点,几个小时完成原本需要几天的清点工作量;馆员可以根据RFID标签内存储的上架信息进行辅助寻架,协助读者快速查书也可以将错放位置的书顺利归架。
同时, RFID标签也有利于数据采集。
因此大容量、高读写速度的标签能够提高上述业务的效率。
在入库过程中,验货、入库记录、书位分配操作一气呵成,大大减少了搬运工作量,节省了时间。
3.3 借阅在RFID系统的工作程序中,应用软件向读头发出读取命令,作为响应,读头和标签之间就会建立起特定的通信。
读头触发标签,并对所触发的标签进行身份验证,然后标签开始传送所要求的数据。
读头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能量来传送的,即阅读器发出微波查询(能量)信号,电子标签(无源)收到微波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另一部分微波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ASK)后反社回阅读器。
阅读器接收反射回的幅度调制信号,从中提取出电子标签中保存的标识性数据信息。
例如:在借书时,馆员拿阅读器触发条形码(电子标签),对所触发标签进行身份验证时,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 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 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 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 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若情况属实,系统将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