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中央官职
隋唐的三省制
1.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官制。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其职责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执掌范围 主管文官挑选、考察、任免、升降、调动 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
官 (5)(17·全国卷Ⅱ)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
职 (6)(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官 (7)(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制 (8)(16·全国卷Ⅰ)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
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
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
,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
怒。”
,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
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 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
壹 中央官职
隋唐的三省制
1.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官制。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其职责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
工,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
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学士】魏晋时是
的官职。唐以后指
,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
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
等虽亦为翰林学士,
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9)(16·全国卷Ⅰ)“有司”,古代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 (1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 (11)(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2)(16·全国卷Ⅲ)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 (13)(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
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御史】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
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
宋元继承三省制 1.宋代的宰相遇事须以札子向皇帝请旨,宰相听命执行,权力小于唐代。 2.元朝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执掌兵权。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印
壹 中央官职
明清的内阁制
1.朱元璋撤中书省,废丞相,一切政务统归六部,由皇帝亲自辖制,传统的宰相制度从 此废除。明成祖时命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该机构设在宫廷,故称内阁。
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
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 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目
壹
中央官职
CONTENTS
录
壹 中央官职
秦汉的三公制 三公,始于周朝,或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最高官员,并称三公,位同后世的宰相。丞相管行政,太 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
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
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 任吴地的巡抚。
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
。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
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
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
时掌管军事要务。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左徒】 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官 中
国
职 古
代
制 文
化 常
度 识
之
第一课时
目 叁 贰 壹
课 堂 检
常 见 官
中
CONTENTS
央 官
录
测
职
职
(1)(18·全国卷Ⅲ)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 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 —相。 (2)(18·全国卷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响很大。 (3)(18·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4)(17·全国卷Ⅰ)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
,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
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
师,
,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 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 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叁 课堂监测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公卿、列侯、刺史 及 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征辟一般对被征辟者的资历不限制, 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 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C.“秋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 中者称为进士。 D.殿试录取中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 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状元又被称为鼎元。
《屈原
【太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 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大夫】
,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
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
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
《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
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 《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 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
,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
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
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大将军】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
军。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
,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
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
2.清代仍设内阁大学士,不设丞相。各处官员所呈奏章,先由内阁代拟批旨,再呈皇帝审处, 皇帝诏令由内阁下达六部执行。
3.清雍正时为加强皇权,设军机处,草拟和转达皇帝旨意,处置军国要务,内阁形同虚设。 军机处的设立与运作,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确保机密,也为了削弱群臣议政的权力,皇权专 制因此达到顶峰。
贰 常见官职
【节度使】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
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
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
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Biblioteka Baidu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 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太史】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
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 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 《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太尉
皇帝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壹 中央官职
秦汉的三公九卿
壹 中央官职
秦汉的三公九卿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 少府为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 鸿,声也;胪,传也。 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 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主管外交礼仪、祭祀、学务、科举 掌管武官选用、兵籍、军械、军令 审定法律复核、刑案会审、死狱处理、京狱 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首长名称 长官尚书、左右侍郎 长官尚书、左右侍郎 长官尚书、左右侍郎 长官尚书、左右侍郎 长官尚书、左右侍郎 长官尚书、左右侍郎
壹 中央官职
隋唐的三省制
壹 中央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