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上半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试题
![2017年上半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266b7f48d7c1c708a14559.png)
2017年上半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__.A.教育B.教学C.德育D.智育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是()A: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B: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C: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D:重视争取自我权益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____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5、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6、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教学的内容上.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因材施教;更加关注学生健康人格成长和身体的发展,体现了。
A: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7、教师要处理好多种人际关系,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__。
A.同事关系B.师生关系C.领导关系D.家长关系8、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__。
A.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法律文件C.教育法律规定D.教育法律文书9、20世纪60年代初,由____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维果斯基B:桑代克C:布鲁纳D:乌申斯基10、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项目的是____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中叶11、”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2017年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ce60aba417866fb94a8ec4.png)
2017年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段文字出自( ) 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道德经》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仁”“义”“礼”“智”可知其是儒家中孟子的观点,对应的著作应是《孟子》。
2.观察图1和图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正确答案:A解析:从两幅图片中不难看出,图1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林立的社会局面,图2反映的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图1到图2反映了由分封走向郡县的历史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也是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所以答案选A项。
B项出现在元朝,C、D两项内容前后颠倒。
3.自吴(三国时期)到陈(南北朝)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而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编户就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长迹象,到北魏末年仅河北扩户就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这一反差( )A.反映出北方较南方统一安定B.显示出北朝国家能力的强大C.是因为江南经济开发的滞后D.表明北方率先终结门阀政治正确答案:B4.在唐代是谏官帮助宰相,在皇帝面前评论皇帝之是非;在宋代是谏官在宰相旁边,来评论宰相之是非。
可见,宋代的谏官制度( )A.符合用相权限制君权的本意B.形成了谏官对宰相的制约C.使谏官权力凌驾于宰相之上D.避免了宰相与皇帝的直接冲突正确答案:B5.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矣。
”据此可知,明成祖( ) A.认为对外商征税有损天朝的体面B.主张利用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C.试图废止明太祖实行的“通番禁令”D.希望借外商引领国人投身海外贸易正确答案:A解析:“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矣”说明当时明成祖重视国家形象而忽视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目要求。
(完整word版)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4c5b06137ee06eff918b4.png)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名师版)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
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
A.教育行政机关B.纪检部门C.公安机关D.物价部门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
陕西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陕西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2014c3ad51f01dc281f164.png)
陕西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根据1992年统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领域的就业比重在美国为22%,日本为22%,德国为28%,加拿大为31%,巴西为35%,而我国仅为5%,差距很大。
这一领域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下面哪项最能反映上文的主要观点?()A: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领域B:国有企业必须认真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C:解决国营企业富余劳动力是深化改革的关键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提供条件2、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3、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教师的。
A:知识素养B:人格素养C:能力素养D:职业素养E:重视个别差异4、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A:创造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5、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
A:10%~15%B:15%~20%C:20%~25%D:25%~30%6、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____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7、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A.社会文化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生产力8、我国陆地边界全长____A:3.2万公里B:2.28万公里C:1.8万公里D:4.2万公里9、教师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工具是____A:知识B:技能C:方法D:语言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__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C.教育自身的性质D.教育自身的活动11、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__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1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C:教学就是智育D: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4、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__。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bf9d9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3.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史料分析法答案:C解析:高中历史教学通常侧重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讲授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史料分析法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而实验法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或发现新知识,不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2.题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首次实现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唐朝和元朝都是在秦朝之后的历史时期,且都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并非首创。
3.题目: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但文艺复兴并非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4.题目:在《史记》中,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实行分封制,巩固王权B.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D. 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答案:C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4cd3cc84254b35eefd345a.png)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本卷共分为4大题32小题,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题2分。
共50分)1 [单选题] 下图中的文字是西周毛公鼎上的铭文.这种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契丹文D.小篆【答案】B。
解析: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古文字称为甲骨文。
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秦朝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民族文字。
材料中的毛公鼎制造于西周晚期,刻在上面的文字是金文。
2 [单选题] 战围时期梁惠王问一倚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位学者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B。
解析: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选项错误。
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与题目材料内容一致,故B选项正确。
庄子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选项错误。
苟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题目中的材料二3 [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唐代名窑的瓷器.被诗人陆龟蒙赞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
它产自()。
A.邢窑B.哥窑C.钧窑D.越窑【答案】D。
解析:越窑以生产青瓷著称。
从诗句来分析,说明该瓷器的颜色为翠绿色,为青瓷的特点:A项邢窑主要烧制白瓷。
哥窑、钧窑分别在宋朝出现和兴盛,B、C两项排除。
4 [单选题] 古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该诗所指的赋税制度是()。
A.初税亩B.租庸调C.两税法D.地丁银【答案】C。
解析:题目材料中的“胡为秋夏税”,显示农民要交秋、夏两次税,符合唐代两税法的缴纳时间。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征税办法;租庸调为唐代的赋役制度;地丁银是清雍正时期推行的赋税制度。
5 [单选题]1436年。
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f0e6f01f69e31433294a2.png)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本卷共分为4大题32小题,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单选题] 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夏启继位,益却坚持禅让制,夏启为维护王位将益杀死。
诸侯纷纷向夏启表示臣服。
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取代原有的禅让制。
禅让制此时已结束,A项错误。
分封制的创立是在西周时期,B项错误。
皇帝制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D项错误。
2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
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答案】A。
解析:A项的大意是个人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后代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体现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爱,立论的出发点建立在“人性善”上。
B项的大意是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相互抱怨以致结下仇恨.进而产生离散之心,所以离散后亲密的关系不能复合。
这体现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C项的大意是放弃法律而凭个人主观意志治理国家事务,就算贤君的代表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这体现法律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D项的大意是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群体,个人结成社会群体而没有等级名分的限制就会发生纷争。
这体现等级名分对社会群体的重要性。
3 [单选题] 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儒家学者是()。
A.贾谊B.晁错C.董仲舒D.主父偃【答案】C。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现代史》考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现代史》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a15a9b71fe910ef12df8e6.png)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现代史》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技能B:专业情操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2、非正式群体是__形成的。
A.按一定的程序B.上级组织规定C.在个人友好的基础上D.在公务关系上3、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____ 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4、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的评价叫__A.绝对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相对评价D.自身评价5、学会写“木”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林”。
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E:重视个别差异6、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__。
A.扣押教师资格B.通报批评C.降职或撤职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7、刘老师在教育中给我们定下制度,凡表现出良好行为者可获得一朵小红花,集满十朵小红花可换一枚小红星,集满十枚小红星可获得一面小红旗。
一学期下来成效很好。
刘老师使用了__行为改变法。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D.惩罚法8、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9、阳光中()能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变成(),促使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软骨病。
A:红外线、维生素AB:红外线、维生素DC:紫外线、维生素AD:紫外线、维生素D10、()是以学校内部教学工作为评价对象的。
A:宏观评价B:中观评价C:微观评价D:三者都不是11、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48cc0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e.png)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真题试】高中历史真题《美国首任总统》考题回顾考题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引导设问: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的部下亨利·李这样评价他,“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这位伟人是谁呢?学生得出:美国的国父华盛顿。
教师追问:华盛顿是美国的首任总统,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之下出任首任总统的?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临危受命教师提问:1787年宪法使美国由邦联变为联邦,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根据宪法规定,将进行总统选举,华盛顿成为最佳人选。
谁能对当时的总统就职仪式简要介绍?学生看过视频后,进行归纳和概括:1789年4月3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在纽约隆重举行。
教师追问:就职仪式的当天,广场上欢声雷动,但华盛顿却表情沉重。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因为新诞生的美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联邦政府羽翼尚未丰满,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陆海军名不副实,等等。
(二)功成身退1.历史功绩教师播放华盛顿相关的纪录片,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思考探讨:华盛顿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面对这种危局,他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政治上,网罗人才,组成内阁,使南方与北方、保守派与民主派等集团的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上,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教师补充:身为首任总统,他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既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总统制。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1793年华盛顿意欲引退,但再次被一致选为总统,在华盛顿的第二届任期内,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学生结合史料,思考回答: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签署宣言,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从而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之中;美国的西进运动也不断展开。
教师资格证历史高中真题
![教师资格证历史高中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3151c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c.png)
教师资格证历史高中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封建制D. 推行分封制2. 唐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非常繁荣,其中最著名的海上贸易路线被称为什么?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郑和下西洋D. 马可波罗之路3.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武宗D. 明熹宗4. 清朝末期,哪一次战争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大量割让?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在哪个地区进行抗日斗争?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南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7.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其主要原因包括: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国内政治腐败C. 外国列强的侵略D. 经济危机8.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A. 司马迁B. 班固C. 范晔D. 陈寿10.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成就?A. 唐诗B. 宋词C. 元曲D. 明清小说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2.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
()1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14.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15.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许多领土和主权。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7.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262c3b4a45177232e60a222.png)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材料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夏启继位,益却坚持禅让制,夏启为维护王位将益杀死,诸侯纷纷向夏启表示臣服。
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取代原有的禅计制。
禅计制此时已结束,A项错误。
分封制的创立是在西周时期,B项错误。
皇帝制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
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正确答案:A解析:A项的大意是个人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后代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体现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爱,立论的出发点建立在“人性善”上。
B项的大意是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相互抱怨以致结下仇恨,进而产生离散之心,所以离散后亲密的关系不能复合。
这体现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C项的大意是放弃法律而凭个人主观意志治理国家事务,就算贤君的代表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这体现法律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D项的大意是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群体,3.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儒家学者是( )。
A.贾谊B.晁错C.董仲舒D.主父偃正确答案:C解析: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城外设立太学,从地方官僚子弟中选拔人才到太学学习,以五经博士教授。
17年教师考试历史答案
![17年教师考试历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92f1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3.png)
17年教师考试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学而优则仕D. 教育平等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以上都是答案: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明法科D. 明算科答案:A4.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皇帝是()。
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瞻基答案:A5.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A. 设立驻藏大臣B. 册封达赖喇嘛C. 册封班禅喇嘛D. 以上都是答案:D6.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A. 民族主义B. 民主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规模最大的是()。
A.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B. 陕甘宁边区C. 东北抗日联军D. 华中抗日根据地答案:A8.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倡导白话文运动D. 完全否定传统文化答案:D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五四运动的爆发D. 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A10.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C.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D.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12. 下列哪些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辽沈战役答案:A、B、C13. 下列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合作化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文化大革命答案:A、B、C14. 下列哪些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重要成就?()A. 经济特区的设立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D. 举办奥运会答案:A、B、C、D1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88819a8956bec0975e3d8.png)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历史《东方的诱惑》考题二、考题解析高中历史《东方的诱惑》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给学生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
进而提问:改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世界是怎样走向密切联系的?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原有东西方商路受阻教师多媒体出示“15世纪以前欧亚贸易路线”图,提问:原有的东西方商路有哪些?15世纪中叶以后,东西商路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配图讲解,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西欧同东方贸易更加困难。
2.“寻金热”的出现(1)教师带领学生看“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能回答出反映当时欧洲人普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2)追问: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崇拜黄金的心态呢?总结: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3)幻灯片出示《马可·波罗行纪》,提问:请学生思考,欧洲人会向哪里寻求黄金呢? 《马可·波罗行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寻金热”就此形成。
3.精神动力除了有形的黄金的魔力外,开辟新航路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请同学结合课本进行勾画。
教师总结:①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②此时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设问:假如你要组织一次远洋航行,都会做哪些准备呢?请学生们以历史讨论组为单位,三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客观条件(1)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2)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
(3)造船技术:已经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真题及答案
◇本卷共分为4大题32小题,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单选题] 《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这里的“礼”指的是()。
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
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
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
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
【答案】B。
解析:诸侯有对周天子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的义务。
材料中鲁公为周天子向各国求粮,其行为就是履行诸侯义务。
A、C两项不符合题意,在题目中看不出这时存在邻国互助赈灾和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
D项说的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礼”。
2 [单选题] 战国时期,梁惠王问一位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位学者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答案】B。
解析: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选项错误。
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与题目材料内容一致,故B正确。
庄子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选项错误。
苟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题目中的材料。
3 [单选题] “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和《明太祖实录》中的“光武”“开元”“太祖”依次分别是()。
A.尊号谥号庙号
B.谥号庙号年号
C.庙号尊号年号
D.谥号年号庙号
【答案】D。
解析:谥号是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功绩创制的,“光武”是汉朝后人给出的。
年号是皇帝在位年间用的纪年年号,“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庙号则是后人祭祀时候用的。
4 [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唐代名窑的瓷器,被诗人陆龟蒙赞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
它产自()。
A.越窑
B.哥窑
C.钧窑
D.邢窑
【答案】A。
解析:越窑以生产青瓷著称。
从诗句来分析,说明该瓷器的颜色为翠绿色,为青瓷的特点。
邢窑主要烧制白瓷,排除D项。
哥窑、钧窑分别在宋朝出现和兴盛,8、C 两项排除。
5 [单选题]
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
A.海外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
C.农副产品在全国实现了商品化
D.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答案】D。
解析:海外白银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故A项错。
明代的货币制度是“钱、钞兼行”,题目时间为明代中期,故8项错。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中期把谷物折换成白银送往京都用于发放官员俸禄,跟农副产品是否实现商品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
题目中“金花银”为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
明代政府将白银作为支付官员俸禄的手段,说明政府肯定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将其作为货币。
6 [单选题] 有学者说,某机构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这个机构是()。
A.唐代政事堂
B.宋代枢密院
C.明代内阁
D.清代理藩院
【答案】C。
解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内阁学士虽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承担皇帝的顾问之责,即“犹开府之书记也”。
7 [单选题] 《都门杂咏》云:“时兴小戏得人和,四大徽班势倒戈,虽是园中不上座,原图堂会彩钱多。
”词中描绘的情境出现予()。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四大徽班”可知,京剧在当时已经形成。
结合史实可知,这首词描绘的情境应出现在清朝。
8 [单选题] 《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词作者的态度是()。
A.支持守旧势力
B.痛斥外国列强
C.批评洋务运动
D.同情海军官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描述的是历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经中日甲午战争一战而宣告破产,因此作者表达的是对洋务运动的批判。
9 [单选题] 《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这里的“发奋自强之计”是指()。
A.实行维新变法
B.推动预备立宪
C.创建近代海军
D.废除科举制度
【答案】A。
解析:“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派人士,变法图强。
预备立宪是由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进行,故B选项错误。
创建近代海军在维新变法之前,故C选项错误。
废除科举制度是在1906年,故D选项错误。
10 [单选题] 1912年,孙中山表示要以全力“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
此话应出自()。
A.《民报》发刊词
B.《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B。
解析:《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创立于1905年。
《中华民国约法》是1914年颁布的一部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主要规定国家性质、政府构成和公民权利。
题目所引内容不符合法典行文风格,应为《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11 [单选题] 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①中华民国建立及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一战”期间欧洲强放松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
③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四大家庭对民族工业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12至1936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中华民国建立后推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故①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②正确;国民政府于1936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故③正确。
四大家族为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单选题] 下图所示纸币开始发行于()。
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该纸币的发行时间是1939年。
结合晋察冀边区银行可知,这张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抗战时期。
13 [单选题]
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农村人口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
这说明()。
A.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B.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
C.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
D.城乡交流已经初见成效
【答案】A。
解析:l950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题目中的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逐渐增加,说明农民消费能力上升,生活有明显改善。
在这一时期,合作社和三大改造尚未出现,所以B选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并没有相关体现。
14 [单选题] 下列我国外交方针中,最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的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联美遏苏
【答案】C。
解析:“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可知正确选项为C。
A项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B项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材料中体现不出。
15 [单选题] 为统治庞大的国家,处理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罗马帝国最早形成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