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篇1【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三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2、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杖.汉节牧羊(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隐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B.【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解释下列多义词: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蹴尔而与.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1)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6.故不为苟得..也()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6.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称亚圣。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通用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通用15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通用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2分)①故不为苟得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小题3】翻译文中画句子。
(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4】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想想选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2分) 答案【小题1】(1)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如果,假使【小题2】B【小题3】如果两种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小题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苟属多义字,有假使、苟且等意。
(2)如使为复义字,如与使的意思一样,都做假如,假使解。
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
他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喜欢吃鱼,也喜欢吃
熊掌。
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哲理,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
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欲望?
练习题:
1. 孟子的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2. 你认为人们在选择自己的欲望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 你觉得孟子的这句话对当代社会仍然有启发吗?为什么?
答案:
1. 孟子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应该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但是在追
求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权益,不能只顾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
感受。
2. 在选择自己的欲望时,人们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欲望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
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等因素。
3. 我认为孟子的这句话对当代社会仍然有启发。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
质享受和个人利益,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因此,我们需
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更加注重道德和社会责任,才能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练习及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2.C3.B4.(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说(shuì):游说。
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⑤丘:孔子,名“丘”。
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C.孔子辞不受(辞:推辞)D.入谓弟子曰(谓:认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道之人弗受录毕,走送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太医以王命聚之D.辞而行思而不学则怠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 熊掌:熊的脚掌。
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 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
5. 辟:同“避”,躲避。
6.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8.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9.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0. 非独:不单,不仅。
11. 勿丧:不丢掉。
12.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3.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我而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1段称“是心”,第2段称“本心”。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虚词,比;虚词,对。
2.实词,做;虚词,为了。
3.实词,给;虚词,表示推测语气。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文天祥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逼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示例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示例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壮歌。
【示例】我认为应该分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生和义,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是在一种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中做出的选择,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其次,“义”是需要去分辨的。
有“甚于生”的“义”,如国家大义,就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奔赴疫区,战斗在抗疫第一线,这便是“舍生取义”的当代表率;除此之外,还有“莫甚于生”的“义”,比如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没有能力解决的危机时,“舍生取义”并不可取,这时候更倡导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钟一一王侯贵族一一受一一决定宫室一一义丧失举例论证十、对联:①君子舍生取义;志士忘生成仁②生与义并举,舍生取义;吉和凶共存,趋吉避凶。
③善取舍才是智者;能割舍弃方为慧人④舍义取利失本性;杀生成仁见品德⑤因求生不择手段;为取义岂能拘泥⑥舍生赴死;取义成仁⑦舍义取利失本;杀生成仁见品德十一、填空题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________ 义的事业,不义。
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十二、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1、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18、 强调“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的句子是:一箪食,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9、 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0、 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开头哪句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十三、回答问题。
1、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的?答: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 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 舍生取义的主张。
2、 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答: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 受。
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 是什么?答: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 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 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 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4、 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答: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 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5、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的灾祸不能躲避?答:以为苟且偷 生的事往往违背道义,如果背信弃义去做,就会为人唾弃。
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答: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 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 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 好了铺垫。
8、 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鱼和熊掌对举(义)对举向与今比较等9、 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 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 答:文中指在生和义不1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 "是心” 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14、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所恶有甚于死者, 15、 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所欲有甚于生者16、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疋:生与死 答: 人们会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学说中是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答: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 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 类比推理,提出了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2、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答: 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13、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答: 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14、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答: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15、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2)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 第(2)句意思相近。
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6、面对“得之则生,弗得即死”的“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蹴 尔而与之”,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答:“一箪食,一豆羹” 虽然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但与义相比都是次要的,而“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这是一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对于把义看作一切的人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 非礼不受也,宁死不屈。
17、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作者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对这个 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答: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但“义”是人至高无上的价值体 现。
当它和生命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舍生取义”但他受到威胁的时候,应当 不避免。
18、“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 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1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20、 “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答:能否固守道义。
贤者能坚持操守,勿丧失。
21、 本文第二段给了你什么启示?答:绝不能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丧失人格,丧失尊严,绝 不可食“嗟来之食”。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我们决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国格和人格而求取暂 时生存安逸的生活。
22、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算有人格?答:突出强调“自我”及“人活着就是为 了自己”等观点,可赞颂为人格,国格辩论抗争的做法。
23、 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答: 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我们必须以国家利 益为重,要舍生取义,绝不可见利忘义,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当学会放弃。
24、 读了本文后,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答:在重大的选择面前, 我们绝不能仅仅考虑自己 的私利,要更多地考虑别人的利益。
或:做任何事情都应有选择,要学会衡量轻重利弊,然 后作出选择,但无论如何绝不可以 “见利忘义”。
十四、课外拓展延伸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 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
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答:文天祥面对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答: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壮志和节操。
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答: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答: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