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地理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22.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
A.强制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B.使居民的集中供暖变为分散供暖
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加强城市工业和居民的住房建设
23.关于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办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A.①地 B.②地C.③地D.④地
17.若在选定的地点建厂,在下列四种工业部门中,最适合在该地发展的是( )
A.领带厂B.普通家具厂
C.啤酒厂D.电视机组装厂
读“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图,回答18~19题.
18.1988年至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特点是( )
A.彩电制造业工业集聚逐步减弱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各种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之间都有着有机的联系。读下列图回答问题。(10分)
(1)利用甲、乙图,分析丙图中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区(小麦带和玉米带)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分)
B.实现了由内陆向沿海的空间转移
C.四川彩电业空间转移明显
D.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全部集聚于沿海地区
19.影响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有( )
A.资金和劳动力
B.市场和交通
C.政策和信息通达性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读西安市附近略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西安市作为古都的区位因素是( )
B.交通便利,便于集聚
C.共用劳动力
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13.关于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B.重点发展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地理试题共8页,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A.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花岗岩沉积岩岩石C.冬季风季风环流大气环流D.沼气能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下面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图回答2~3题。

2.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3.若图中经纬度是正确的,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自转的角速度相同,都是15°/小时B.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C.在a、b、d三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d两处的物体向右偏,b处的物体向左偏D.图中四点一年中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下径流增多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6.[原创]关于下面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甲图乙图A.甲是风力侵蚀地貌,乙是流水搬运地貌B.甲多分布在湿润地区,乙多分布在干旱地区C.甲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D.乙地貌所在地形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道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图1为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l~3题。

1. 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③④①D. ④①②③2. 该国可能A. 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 ②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最高C. ③阶段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值D. 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高3. 该国最有可能是A. 芬兰B. 中国C. 印度D. 尼日利亚读表1,完成4~6题。

表1 中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5. 1982年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政治因素B. 经济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生态环境因素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制定“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B. 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C.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D. 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图2所示为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读图,完成7、8题。

7. 2010年至2015年,北京市A. 人口密度减小B. 老龄人口比例减少C. 乡村人口减少D. 劳动人口数量增加8. 与2010年相比,2015年北京市A. 人口合理容量缩小B. 住房、就业压力增大C. 教育、养老负担减轻D. 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

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

据此,完成9~12题。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地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地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口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阶段2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3.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阅读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5题。

4.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5.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对人口迁移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经济因素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6.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观念反映深受我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③注重自我发展④“多子多福”⑤重视子女质量⑥男性偏好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7~9题。

7.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8.下列城市中,与图示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相同的是A.鞍山、包头B.大庆、玉门C.大同、黄山D.石家庄、株洲9.影响图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是A.资源B.地形C.港口D.交通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0~11题。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2019-2020 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注意事项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 1题~第 30题,共 30 小题 60 分)、判断题(第 31题~第 40 题, 共 10 小题 10 分)、综合题(第 41 题~第 44 题,共 4 大题 30 分)共三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 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 ,Ⅰ—Ⅳ表示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

读图完成 1—3 题。

1.图中曲线 a 表示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自然增长率D .人口总数量 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A .Ⅰ阶段B .Ⅱ阶段C .Ⅲ阶段D .Ⅳ阶段3.在Ⅳ阶段,部分国家死亡率有所回升,原因可能是A .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C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据 xx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新的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为 26139 万人,比 xx 年增加 11700 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B .传染性疾病蔓延 D .人口老龄化加剧此完成 4— 5 题。

4.材料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象是A .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C .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5.出现该人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读下图,完成 6— 7 题。

6.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 A .人口平均值 B .衡定值 C .最大的警戒值 D .最适宜的值7.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A .对外开放程度B .资源数量C .科技发展水平B .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D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 B .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 D .户籍管理政策的松动科技水平 资源 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受教育水平人口容量D.地区消费水平图为某特大城市城区范围内各功能区所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8.图中① —④功能区中,表示住宅区是A .①B.②C.③D.④9.②功能区面积比例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通达度差B.劳动力不足C.资源不足D.地价昂贵10.用于城市管理和信息查询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GPSB.GISC.RS D.GMS读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11—12 题。

【期末考试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地理测试卷(含答案)

【期末考试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地理测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地理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共60分)注意事项:1、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把选择题每小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人口潜力指数(单位:人/km2)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高的原因是( )①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②土地资源充足和水资源充足③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④气候条件优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导致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下降的是( )A.扩大地区开放度 B.大力发展科技C.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 D.加强资源勘探开发读“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回答3~5题。

3.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4.该国可能是()A.芬兰 B.南非 C.巴西 D.印度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人口的生育愿望不强C.③阶段,劳动力严重不足 D.④阶段,出现国防兵源不足问题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交通条件改善C.开发了新资源D.市场广阔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8~9题。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100分)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人口出生率的高低B.人口死亡率的高低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右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A.①B.②C.③D.④3、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B.人口素质偏低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城市人口比重较低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容量的大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平均长度共同决定了人口容量的大小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 4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A. 8000B. 10000C. 6000D. 4500椐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有2人来自农村。

xx年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 1.14亿人。

读下图,完成6〜8题。

6.我国民工迁出最多的省区是A.安徽B.四川C.黑龙江D.江西7.东南沿海是我国民工迁入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条件B.文化习俗C.政策导向D.经济水平8.我国这种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影响有A.阻碍迁入区的经济发展B.缓解迁入区的就业压力C.降低迁出区的生活水平D.减轻迁出区的人口压力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图,回答9〜10题。

9、图中A、B、C分别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10、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通达度③土地利用方式④企业的支付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12、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的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答案解析】1.D解析: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埃及和利比亚发生政治动荡,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安全,这些侨民大量回国,以躲避政治灾难。

【思路点拨】把握好2010年底至2011年初,际形势的动荡是引起此次人口迁移的户主要原因是关键。

2. 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A.陡坡开荒B.围湖造田C.不准开荒D.在某水域的一定时间内实行“休渔”制度【知识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解析】2.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需求,又不对后代入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其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知选项在某水域的一定时间内实行“休渔”制度,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点.故选:D【思路点拨】把握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关键。

3.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知识点】本题组考查城市化过程及特点【答案解析】3. 1 C、2 B解析:第1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属于阶段Ⅰ的城市人口增长阶段,即处于大城市化阶段;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则发展到阶段Ⅱ,为郊区人口增长显著的郊区城市化。

故选C 第2题,阶段Ⅱ时,郊区人口增长速度远大于城区,城区的人口密度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地价昂贵,部分居民迁至郊区;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区污染严重,人们选择了环境相对优越的郊区,故选B【思路点拨】认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寻题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2.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A.农业B.工业C.金融贸易D.服务业3.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4.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个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物进行感知,获取信息的系统B.是地图的延伸C.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D.具有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5.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8.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9.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0—11题:1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12.关于山西能源基地“三废”治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B.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的煤矸石经干燥后再利用C.对于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对大气的污染D.对于废水主要采用投放化学制剂然后过滤净化的办法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13—16题:1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1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5.黑龙江伊春市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1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17.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18.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1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据此回答20~21题。

20.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2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A.农区牧业基地 B.商品棉生产基地C.商品粮生产基地 D.出口创汇农业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据此回答22~24题。

2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A.18世纪下半叶,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和社会问题C.19世纪30年代,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D.19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23.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农业带(区)中的()A.玉米带 B.混合农业区 C.棉花带 D.亚热带作物带24.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D.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25-27题。

我国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25.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B.产业转移只能扩展到某类产品不可能扩大到某类产业C.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D.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6.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A.原料、市场、劳动力 B.市场、政策、交通C.劳动力、政策、原料 D.劳动力、市场、原料27.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A.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B.为接近原料地C.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D.为接近消费市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读图回答28-30题28.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B .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C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D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9.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B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C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D .黄河是“地上河”30.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A .北调的原因是北方水资源缺乏但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B .中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C .中西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D .三条路线中,东线的工程量最大二、综合题(共三小题,40分)31.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4分)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2分)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木材短缺 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2)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污染的程度。

(2分)(3)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2分)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D.河流状况(4)西气东输中“西气"主要来源于盆地。

“东输”的终点是(省级行政区)。

(4分)(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14分)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频繁地出现断流,且日趋严重。

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

自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以来,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加强黄河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断流危机,已实现了黄河连续7年不断流。

(1)试分析黄河下游易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目前黄河已连续多年不断流,它给我们什么启示?33.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

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

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分)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地理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二、综合题(三小题,共40分)31.(共14分)(1) C (2)大气(3) B (4)塔里木上海(5)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