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贴扎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伸状态 正常状态 缩短软状态
。
请各位务必要 谨记,一定要 考虑摆位
六、临床应用考量
▪ 2、贴扎时间
单次贴扎最长可达5天,一般持续贴扎1-3天, 具体时间因贴布材质及粘弹性会有差异。
▪ 3、洗澡与出汗
贴布有较好的防水性,洗澡时一般可正常使用。 但出汗属于内生水,加上温度上升,容易导致凝胶 变性和脱胶,故大汗后应及时更换贴布。
材料为硬贴布、弹性不 佳,但高附着特性,易
髌骨不对线
过敏
临床在膝关节疾患中应
用较多 ,如:
脂肪垫综合症
膑腱炎
股四头肌乏力
股骨内旋 骼胫束综合齐症齐哈尔医康学复院医第学二科附属医院
贴好贴布的膝关节 髌骨在正常位置上
肌内效贴(筋内效)
▪ 发明者︰日本 加濑建造(Kenso Kase,D.C. )脊医博士 ▪ 1973年开始应用,开始系列研究,并于1980开始发表相关
论文 ▪ 1982年发明肌内效贴布 ▪ 最初是在日本的康复医院内应用 ▪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得到国际的认可 ▪ 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应用 ▪ 日本KT学会成立于1984年 ▪ 美国KT学会成立于1997年 ▪ 香港肌内效贴布疗法学会成立于2005年 ▪ 国际KT学会成立于2007年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冈上肌、三角肌:采用I形贴 布,Y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 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
I形贴布:“锚”固定于肱骨大结节 上部,“尾”沿冈上肌延展止于肩胛 骨冈上窝。
Y形贴布:“锚”固定于三角肌粗隆, 两“尾”分别沿三角肌后束延展至三 角肌起点处。
软组织贴扎技术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苏晓雪
第一节 概述
▪ 一、定义
▪ 软组织贴扎是一种将特制的胶布粘贴于体表, 以达到保护肌肉骨胳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 侵入性治疗技术。
▪ 二、分类 ▪ 白贴贴布 麦克康耐尓贴扎 肌内效贴
传统白贴(白贴贴布)
White Athletic Tape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支持和放松软组织,调整肌张力。
动作向量
贴布走向 筋膜走向 肌肉力量
贴布 回缩 方向
贴布 回缩 方向
肌肉收缩方向
肌肉收缩方向
贴扎方向:肌肉起点到止点
贴扎方向:肌肉止点到起点
支持还是抑制,就是用最终力的方向来决定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提供皮肤感觉 器的刺激,调 整姿势,训练 软组织。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贴布 (自然拉力) 摆位:肩部外展30,外旋、 后伸,肘关节伸直。 Y形贴布:“锚”在桡骨粗 隆处,“尾”沿肱二头肌长 头、短头延展,分别止于其 喙突处及盂上结节处。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肩部肌肉无力、肌张力低下、直立位下不能抵抗自身重 力。 2、贴扎目的 促进肩部肌肉收缩,支持肩关节。
I形 支持和放松肌肉。 痛点提位,镇痛作用。 最大保护固定,如软组织受伤。 Y形 调整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 适合放松紧绷肿胀肌肉 X形 可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有效达到止痛的效果, 也就是所谓的痛点提高贴布。丰胸贴也常采用X形。
五、基本贴扎技术
爪形 • 将组织间液导引进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况,促进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③稳定肩关节、改善局部循环:采用 灯笼形贴布(中度拉力)
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 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
灯笼形贴布:一条贴布中部沿上臂纵 轴固定包裹盂肱关节,两端分别固定 于三角肌粗隆和上斜方肌中部;另一 条贴布与第一条贴布垂直方向,中部 包裹肩峰周围,两端分别固定于胸背 部。
▪ 5、毛发过多
应剔除毛发后再进行贴扎。
▪ 6、贴布脱落
若贴布尾端掀起,可将掀起部分剪掉,并将尾 端裁剪成圆形重新与皮肤贴合。
若时贴布的锚掀起,贴布失去固定点,力学作 用被破坏,应重新贴扎。
六、临床应用考量
▪ 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影响贴扎疗效的主要因素: 1、贴扎者对患者的评估 2、局部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因素分析 3、贴布的剪裁形状 4、病人的摆位 5、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 6、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 7、贴扎的次序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外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③固定肘关节:采用I形 贴布(中度拉力)
必要时可辅以I形贴布固 定法。摆位同上。包绕固 定肘关节(中间为“锚”, 固定于肱骨外上髁,“尾” 环绕肘关节贴扎)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内上髁炎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内侧疼痛,抗阻力屈腕和前臂旋后时 加重。 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固定肘关节。
四、专有名词和术语
• 锚:是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 尾:是指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 • 延展方向:是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 的方向。 • 回缩方向:是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 的方向。
圆点表示“锚”, 白色箭头表示贴扎延展方向, 黑色箭头表示贴扎完毕后贴布回缩 方向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贴扎感。 因为一贴上去,可能要附着体表二十四小时、甚至更久。 所以粘贴感当然是愈少愈好。
▪ 孔眼一致
若贴扎时拉力不平均,会造成孔眼大小不一, 会导至拉力不均而使成效打折。
软组织贴扎技术思考模式
贴扎目的或疾患的判定
列出贴扎技术可以处理的问题与症状 如疼痛、水肿、功能障碍等
• 狭义的白贴即白色运动贴布,以硬性胶布为主
• 该贴布无弹性,固定效果佳,贴扎目的是固定 关节及限制软组织活动,减少炎性渗出、减轻 疼痛,使软组织在稳定的状况下进行修复。
麦克康耐尔贴扎(McConnell Taping)
由澳洲物理治疗师所
未贴扎前
研发
目的:矫正关节力线、
减轻发炎组织的压力、
主要应用在膝部问题上
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 增加感知的输入 灯笼形 • 固定效果较好 • 中间能促进淋巴引流 • 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淤血 • 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拉伤 O形 • 维持肌肉张力,以及促进循环代谢 • 可减少软组织因长期固定而引起的萎缩或废用等不良反应 • 应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五、基本贴扎技术
• 淋巴引流(爪型或灯笼型贴布) • 痛点提高(X型或固定端在中点的I型贴布) • 放松软组织(Y型贴布) • 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一端为固定端的I型贴布) • 固定软组织(I型或O型贴布) • 提供旋转力矩的螺旋形贴布或强力矫正关节(I形贴布)
摆位:肩关节置于肩胛平面,内 外旋中立位外展45度、屈肘90度。
I形贴布:“锚”部分重叠于上一 贴布,“尾”从肩胛上角内侧沿 肩峰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 螺旋向患肢远端环绕,延展于上 臂中下段。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四、肱骨外上髁炎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腕背伸和前臂旋后或用力 抓握时可加重。 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固定肘关节。
四、专有名词和术语
▪ 自然拉力
▪ 小于10%的拉力 ▪ 淋巴贴布 0-10% ▪ 肌肉贴布 7-10%
▪ 中度拉力
▪ 20-30%的拉力 ▪ 筋膜矫正 10-20% ▪ 软组织支持 20-30% ▪ 瘢痕塑形 30%
▪ 最大拉力
▪ 大于30%的拉力 ▪ 关节矫正 大于30%
•颜色
五、基本贴扎技术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内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位。 X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肘关节内侧痛点,“尾” 向两端延展。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内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或I形贴 布(自然拉力) 摆位: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 位。 I形贴布:“锚”固定于掌侧腕 关节远端,“尾”沿桡侧腕屈 肌和尺侧腕屈肌走向延展,止 于肱骨内上髁。
不建议在使用贴布时进行泡澡或高温沐浴过久。
六、临床应用考量
▪ 4、过敏
贴布的过敏性与个体体质有关,也与贴扎部位、 方法、贴扎时间与贴布的凝胶种类有关。
如为过敏体质,建议贴扎层次不宜过密,单次 贴扎以24小时为限,且使用低敏系列的贴布。
如发生明显过敏现象则暂停,待皮肤修复后在 酌情使用。
六、临床应用考量
六、临床应用考量
▪ 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影响贴扎疗效的其他因素: 1、皮肤的状态 2、皮下脂肪的厚度 3、贴扎环境 4、贴扎后的活动
六、临床应用考量
▪ 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良好的贴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症狀改善 除某些慢性疾病外,单纯的肌腱炎或肌肉痛酸痛在贴
扎后症狀应会逐渐或立即減轻 ▪ 局部无不适感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促进愈合 • 调整关节的位置 • 保护固定肌肉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3、基本物理特性
• 弹力:贴布被拉伸后本 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 即向心力。 • 张力:离当受到外力作 用时,贴布本身具备的 延展性,即离心力。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3、基本物理特性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外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
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患肢前臂旋前, 腕关节掌屈。 X形贴布:中间为 “锚”,固定于肘关节 外侧痛点,“尾”向两 端延展。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外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或I形贴 布(自然拉力) 摆位:患肢前臂旋前,腕关节 掌屈。 I形贴布:“锚”固定于背侧掌 指关节处,“尾”沿桡侧腕伸 肌走向延展止于肱骨外上髁。
▪切力:贴布单位面积 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 平牵动皮肤皱褶走向。 ▪黏着力:贴布的黏胶 附着在皮肤的力量。
粘胶太粘~过敏性增加 缺乏橫向力量 稳定性越明显较高 粘胶不粘~不易拉起皮皮肤稳定性较差 粘胶过期~容易产生残胶或过敏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3、肌贴力学
• 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 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 对抗力或软组织单位面 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 的垂直力量。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1、组织结构 • 三层:
一层是防水弹力棉织布 二层是亚克力胶 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离型材料)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缓百度文库疼痛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改善循环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增加淋巴管回流,减轻水肿。
基础临床知识 贴扎技巧运用
融入各专业的 理论与技术
整体临床问题思考 预期成效评估与贴扎方式修正
七、临床应用情况
• 最早应用于体育界,其在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疗效得到 了普遍认可。
• 如今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脑瘫康复等领域。 • 医疗上需配合其它康复技术,如理疗、手法和运动。 • 体育上需配合其他绷带、手法和冷喷等。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促进肩部肌肉收缩:采
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肩关节置于肩胛平 面,内外旋中立位外展45 度、屈肘90度。 I形贴布:“锚”在肩胛上 角内侧,“尾”沿冈上窝 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 角肌粗隆。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引导肩关节上提、外旋,增加 感觉输入: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 力)
各形状贴布贴扎的顺序小结:
裁剪的越多贴在越里层
爪形/灯笼形 ↓ X形 ↓ Y形 ↓ I形
X形贴补做痛点提高时,在最里层。 灯笼形在用于稳定贴扎时在最外层。
六、临床应用考量
▪ 1、贴扎摆位
摆位是指贴扎部位在贴扎时所摆放的体位。 肌内效贴起效的主要机制与其力学效应相关, 如需要放松软组织时,应使该肌肉处在拉长的状态, 贴布回缩的方向应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反。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肩峰下压痛和肩关节外展时疼痛。 2、贴扎目的 减轻疼痛、稳定肩关节、改善局部循环。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
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端坐位,患肩自 然下垂、内旋,屈肘90 度,用健手托住患手。 X形贴布:中间“锚” 固定于肩部疼痛点,尾 向两端延展。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二、肩周炎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 2、贴扎目的:缓解疼痛、放松肌肉、支持肩部活动。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
布(自然拉力) 摆位:肩部外展30,外旋、 后伸,肘关节伸直。 X形贴布:“锚”在肩关 节疼痛点,尾向两端延展。
。
请各位务必要 谨记,一定要 考虑摆位
六、临床应用考量
▪ 2、贴扎时间
单次贴扎最长可达5天,一般持续贴扎1-3天, 具体时间因贴布材质及粘弹性会有差异。
▪ 3、洗澡与出汗
贴布有较好的防水性,洗澡时一般可正常使用。 但出汗属于内生水,加上温度上升,容易导致凝胶 变性和脱胶,故大汗后应及时更换贴布。
材料为硬贴布、弹性不 佳,但高附着特性,易
髌骨不对线
过敏
临床在膝关节疾患中应
用较多 ,如:
脂肪垫综合症
膑腱炎
股四头肌乏力
股骨内旋 骼胫束综合齐症齐哈尔医康学复院医第学二科附属医院
贴好贴布的膝关节 髌骨在正常位置上
肌内效贴(筋内效)
▪ 发明者︰日本 加濑建造(Kenso Kase,D.C. )脊医博士 ▪ 1973年开始应用,开始系列研究,并于1980开始发表相关
论文 ▪ 1982年发明肌内效贴布 ▪ 最初是在日本的康复医院内应用 ▪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得到国际的认可 ▪ 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应用 ▪ 日本KT学会成立于1984年 ▪ 美国KT学会成立于1997年 ▪ 香港肌内效贴布疗法学会成立于2005年 ▪ 国际KT学会成立于2007年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冈上肌、三角肌:采用I形贴 布,Y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 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
I形贴布:“锚”固定于肱骨大结节 上部,“尾”沿冈上肌延展止于肩胛 骨冈上窝。
Y形贴布:“锚”固定于三角肌粗隆, 两“尾”分别沿三角肌后束延展至三 角肌起点处。
软组织贴扎技术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苏晓雪
第一节 概述
▪ 一、定义
▪ 软组织贴扎是一种将特制的胶布粘贴于体表, 以达到保护肌肉骨胳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 侵入性治疗技术。
▪ 二、分类 ▪ 白贴贴布 麦克康耐尓贴扎 肌内效贴
传统白贴(白贴贴布)
White Athletic Tape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支持和放松软组织,调整肌张力。
动作向量
贴布走向 筋膜走向 肌肉力量
贴布 回缩 方向
贴布 回缩 方向
肌肉收缩方向
肌肉收缩方向
贴扎方向:肌肉起点到止点
贴扎方向:肌肉止点到起点
支持还是抑制,就是用最终力的方向来决定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提供皮肤感觉 器的刺激,调 整姿势,训练 软组织。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贴布 (自然拉力) 摆位:肩部外展30,外旋、 后伸,肘关节伸直。 Y形贴布:“锚”在桡骨粗 隆处,“尾”沿肱二头肌长 头、短头延展,分别止于其 喙突处及盂上结节处。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肩部肌肉无力、肌张力低下、直立位下不能抵抗自身重 力。 2、贴扎目的 促进肩部肌肉收缩,支持肩关节。
I形 支持和放松肌肉。 痛点提位,镇痛作用。 最大保护固定,如软组织受伤。 Y形 调整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 适合放松紧绷肿胀肌肉 X形 可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有效达到止痛的效果, 也就是所谓的痛点提高贴布。丰胸贴也常采用X形。
五、基本贴扎技术
爪形 • 将组织间液导引进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况,促进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③稳定肩关节、改善局部循环:采用 灯笼形贴布(中度拉力)
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 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
灯笼形贴布:一条贴布中部沿上臂纵 轴固定包裹盂肱关节,两端分别固定 于三角肌粗隆和上斜方肌中部;另一 条贴布与第一条贴布垂直方向,中部 包裹肩峰周围,两端分别固定于胸背 部。
▪ 5、毛发过多
应剔除毛发后再进行贴扎。
▪ 6、贴布脱落
若贴布尾端掀起,可将掀起部分剪掉,并将尾 端裁剪成圆形重新与皮肤贴合。
若时贴布的锚掀起,贴布失去固定点,力学作 用被破坏,应重新贴扎。
六、临床应用考量
▪ 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影响贴扎疗效的主要因素: 1、贴扎者对患者的评估 2、局部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因素分析 3、贴布的剪裁形状 4、病人的摆位 5、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 6、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 7、贴扎的次序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外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③固定肘关节:采用I形 贴布(中度拉力)
必要时可辅以I形贴布固 定法。摆位同上。包绕固 定肘关节(中间为“锚”, 固定于肱骨外上髁,“尾” 环绕肘关节贴扎)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内上髁炎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内侧疼痛,抗阻力屈腕和前臂旋后时 加重。 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固定肘关节。
四、专有名词和术语
• 锚:是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 尾:是指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 • 延展方向:是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 的方向。 • 回缩方向:是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 的方向。
圆点表示“锚”, 白色箭头表示贴扎延展方向, 黑色箭头表示贴扎完毕后贴布回缩 方向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贴扎感。 因为一贴上去,可能要附着体表二十四小时、甚至更久。 所以粘贴感当然是愈少愈好。
▪ 孔眼一致
若贴扎时拉力不平均,会造成孔眼大小不一, 会导至拉力不均而使成效打折。
软组织贴扎技术思考模式
贴扎目的或疾患的判定
列出贴扎技术可以处理的问题与症状 如疼痛、水肿、功能障碍等
• 狭义的白贴即白色运动贴布,以硬性胶布为主
• 该贴布无弹性,固定效果佳,贴扎目的是固定 关节及限制软组织活动,减少炎性渗出、减轻 疼痛,使软组织在稳定的状况下进行修复。
麦克康耐尔贴扎(McConnell Taping)
由澳洲物理治疗师所
未贴扎前
研发
目的:矫正关节力线、
减轻发炎组织的压力、
主要应用在膝部问题上
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 增加感知的输入 灯笼形 • 固定效果较好 • 中间能促进淋巴引流 • 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淤血 • 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拉伤 O形 • 维持肌肉张力,以及促进循环代谢 • 可减少软组织因长期固定而引起的萎缩或废用等不良反应 • 应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五、基本贴扎技术
• 淋巴引流(爪型或灯笼型贴布) • 痛点提高(X型或固定端在中点的I型贴布) • 放松软组织(Y型贴布) • 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一端为固定端的I型贴布) • 固定软组织(I型或O型贴布) • 提供旋转力矩的螺旋形贴布或强力矫正关节(I形贴布)
摆位:肩关节置于肩胛平面,内 外旋中立位外展45度、屈肘90度。
I形贴布:“锚”部分重叠于上一 贴布,“尾”从肩胛上角内侧沿 肩峰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 螺旋向患肢远端环绕,延展于上 臂中下段。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四、肱骨外上髁炎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腕背伸和前臂旋后或用力 抓握时可加重。 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固定肘关节。
四、专有名词和术语
▪ 自然拉力
▪ 小于10%的拉力 ▪ 淋巴贴布 0-10% ▪ 肌肉贴布 7-10%
▪ 中度拉力
▪ 20-30%的拉力 ▪ 筋膜矫正 10-20% ▪ 软组织支持 20-30% ▪ 瘢痕塑形 30%
▪ 最大拉力
▪ 大于30%的拉力 ▪ 关节矫正 大于30%
•颜色
五、基本贴扎技术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内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位。 X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肘关节内侧痛点,“尾” 向两端延展。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内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或I形贴 布(自然拉力) 摆位: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 位。 I形贴布:“锚”固定于掌侧腕 关节远端,“尾”沿桡侧腕屈 肌和尺侧腕屈肌走向延展,止 于肱骨内上髁。
不建议在使用贴布时进行泡澡或高温沐浴过久。
六、临床应用考量
▪ 4、过敏
贴布的过敏性与个体体质有关,也与贴扎部位、 方法、贴扎时间与贴布的凝胶种类有关。
如为过敏体质,建议贴扎层次不宜过密,单次 贴扎以24小时为限,且使用低敏系列的贴布。
如发生明显过敏现象则暂停,待皮肤修复后在 酌情使用。
六、临床应用考量
六、临床应用考量
▪ 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影响贴扎疗效的其他因素: 1、皮肤的状态 2、皮下脂肪的厚度 3、贴扎环境 4、贴扎后的活动
六、临床应用考量
▪ 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良好的贴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症狀改善 除某些慢性疾病外,单纯的肌腱炎或肌肉痛酸痛在贴
扎后症狀应会逐渐或立即減轻 ▪ 局部无不适感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促进愈合 • 调整关节的位置 • 保护固定肌肉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3、基本物理特性
• 弹力:贴布被拉伸后本 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 即向心力。 • 张力:离当受到外力作 用时,贴布本身具备的 延展性,即离心力。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3、基本物理特性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外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
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患肢前臂旋前, 腕关节掌屈。 X形贴布:中间为 “锚”,固定于肘关节 外侧痛点,“尾”向两 端延展。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五、肱骨外上髁炎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或I形贴 布(自然拉力) 摆位:患肢前臂旋前,腕关节 掌屈。 I形贴布:“锚”固定于背侧掌 指关节处,“尾”沿桡侧腕伸 肌走向延展止于肱骨外上髁。
▪切力:贴布单位面积 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 平牵动皮肤皱褶走向。 ▪黏着力:贴布的黏胶 附着在皮肤的力量。
粘胶太粘~过敏性增加 缺乏橫向力量 稳定性越明显较高 粘胶不粘~不易拉起皮皮肤稳定性较差 粘胶过期~容易产生残胶或过敏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3、肌贴力学
• 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 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 对抗力或软组织单位面 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 的垂直力量。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1、组织结构 • 三层:
一层是防水弹力棉织布 二层是亚克力胶 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离型材料)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缓百度文库疼痛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改善循环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 2、生理效应 • 增加淋巴管回流,减轻水肿。
基础临床知识 贴扎技巧运用
融入各专业的 理论与技术
整体临床问题思考 预期成效评估与贴扎方式修正
七、临床应用情况
• 最早应用于体育界,其在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疗效得到 了普遍认可。
• 如今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脑瘫康复等领域。 • 医疗上需配合其它康复技术,如理疗、手法和运动。 • 体育上需配合其他绷带、手法和冷喷等。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促进肩部肌肉收缩:采
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肩关节置于肩胛平 面,内外旋中立位外展45 度、屈肘90度。 I形贴布:“锚”在肩胛上 角内侧,“尾”沿冈上窝 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 角肌粗隆。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②引导肩关节上提、外旋,增加 感觉输入: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 力)
各形状贴布贴扎的顺序小结:
裁剪的越多贴在越里层
爪形/灯笼形 ↓ X形 ↓ Y形 ↓ I形
X形贴补做痛点提高时,在最里层。 灯笼形在用于稳定贴扎时在最外层。
六、临床应用考量
▪ 1、贴扎摆位
摆位是指贴扎部位在贴扎时所摆放的体位。 肌内效贴起效的主要机制与其力学效应相关, 如需要放松软组织时,应使该肌肉处在拉长的状态, 贴布回缩的方向应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反。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肩峰下压痛和肩关节外展时疼痛。 2、贴扎目的 减轻疼痛、稳定肩关节、改善局部循环。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
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端坐位,患肩自 然下垂、内旋,屈肘90 度,用健手托住患手。 X形贴布:中间“锚” 固定于肩部疼痛点,尾 向两端延展。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二、肩周炎
1、问题概述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 2、贴扎目的:缓解疼痛、放松肌肉、支持肩部活动。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3、贴扎方法及图解: ① 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
布(自然拉力) 摆位:肩部外展30,外旋、 后伸,肘关节伸直。 X形贴布:“锚”在肩关 节疼痛点,尾向两端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