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那霉素发酵与吸附分离耦合过程动力学
RP_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文章编号:1001-8689(2004)11-0653-04RP -HPLC 法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骆健美1,2 金志华1,2 岑沛霖1* (1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杭州310027;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系, 宁波315100)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发酵样品用甲醇萃取后进样。
用Hy per sil BDS C 18(5 m,4.6mm ×200mm )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60∶40∶5,体积比),流速为1.00ml /min ,紫外检测波长302nm 。
结果 该方法的日内R SD 为0.15%(n =6),日间RSD 为0.90%(n =6);对照品浓度为92、184、368 g/ml 时,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4%,101.18%,101.41%。
结论 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测定、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可有效地控制纳他霉素的质量。
关键词: 纳他霉素; 发酵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 91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4-05-25 修回日期:2004-06-10作者简介:骆健美,女,生于1978年,在读博士研究生。
从事抗生素方面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E-mail:cenpl@ 纳他霉素(natamy cin ,又称pim ar icin )为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系褐黄孢链霉菌发酵产生[1~3]。
由于纳他霉素对真菌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国外早已将此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一线治疗药物,国内该药使用很少[4]。
在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对纳他霉素组分和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目前,已报道的检测方法中,生物检定法[5]对环境因素(温度、无菌条件等)、材料因素(菌种、培养基等)、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测试过程较繁杂,并且在发酵异常时误差很大;薄层层析法[5]主要用于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多作为常规对照,若用于定量分析,对条件要求较高[5,6];HPLC 法[6~8]多集中于食品中纳他霉素残留量及高纯度纳他霉素产品的检测分析。
使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普那霉素发酵培养基碳源
me i m o it d O % guc s nd 3% d x rn d u c nsse f3 l o ea e ti wh c o d a h e i l rsi a c n 48 h gh rt a h i h c ul c ive a y e d ofp itn my i % i e h n t e c nto1 By u i g t ptmi e e i m ,t e pr d tviy o rsi m y i n r a e y 30 i t n s ir d—a k o r . sn he o i z d m d u h o uci t fp itna c n i c e s d b % n 2-o tre t n bir a t rf rc ns c tv hr ebac e . o e c o o o e u i et e t h s Ke y wor P itn mycn; r o o r e Un f r d sg Op i ds rsi a i Ca b n s u c ; io m e i n; tmum
中 国抗 生 素 杂 志 2 1 年6 第 3 卷 第 6 0 月 1 6 划
41 3
文 章 编 号 : 10 —6 92 1)60 3 —3 0 18 8 (0 0 —4化普 那 霉 素 发 酵 培 养 基 碳 源
王立松 郄 丽 萍 田红 张永 红 吴 军营 张志 华
wa n l e y s f a eofUnio l sg r i n 4. n u e ue te p rm e t r o u td t o fr t sa ayz d b o t r f r lDe i n Ve so 00 a d s bs q n x e i n swe e c nd c e o c n m he w T i
杆菌肽生产菌种选育及发酵新工艺研究
第3 3期
2 0 1 5年 l 1 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0 1 . 1 5 No . 3 3 N O V .2 01 5
1 6 71 —1 8 1 5 ( 2 0 1 5) 3 3 — 0 1 3 7 — 0 5
S c i e nc e T e c hn o l o g y a n d Eng i ne e r i n g
2 0 1 5年 7月 2 1日收到 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 与发展 指导计划
为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杆菌肽生产菌。
1 . 1 . 2 主 要 仪 器 与 试 剂
( 1 5 Z N O 0 1 ) 和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 目( Q N 2 O 1 5 1 7 4, z 2 O 1 2 2 o 6 )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 张玉 明, 博士 , 讲师 。研 究方 向: 生物化工 。E . ma i l:
展, 杆 菌肽 的需 求 与 日俱 增 , 菌种 选育 和发 酵研 究得
到广泛 关 注 。
杆 菌肽 首 先 在 菌体 细 胞 内合 成 , 然 后 通 过位 于 细胞 膜上 的转 运 蛋 白分 泌 到 胞 外 J 。如 果 环 境 中 杆 菌 肽浓 度过 高 , 位 于 细 胞膜 上 的信 号 蛋 白会 阻止 杆菌 肽合 成 , 从 而 避 免 产 物 对 菌体 自身 毒 害 J 。也 就是 说 , 发酵 生产 杆 菌 肽 过程 中存 在 产 物 反 馈抑 制
z h a n g y u mi n g @ h b u . e d u. c n。
恒温培养振荡器 ( 哈尔滨东联 电子技术开发有 限公 司 ) ; 岛津 L C 一 2 0 A T型高效液相色谱 仪 ; S i g m a 3 K 3 0型高 速离 心 机 ; K L U P . u V . 1 O型 纯 水 机 ( 成 都 康宁实验专用纯水设备厂) ; 杆菌肽标准品 ( 华北制 药 华胜 有 限公 司 ) 。 所使 用 的 树 脂 是 D l 1 3大孔 弱 酸性 丙烯 酸系 阳离 子 交换 树 脂 ( 安 徽 三 星树 脂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D 1 5 2大孔 弱 酸 性 丙 烯 酸 阳离 子 交 换 树 脂( 南开大学化工厂 ) 、 D 3 7 0大 孑 L 弱 碱 性 苯 乙 烯 系 阴离 子交 换 树 脂 ( 南 开 大学 化 工 厂 ) 、 D 9 4 1大 孔 弱 碱性丙 烯 酸系 阴离 子 交换 树 脂 ( 安 徽 三 星树 脂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 A B - 8聚苯 乙烯 大 孔 吸 附树 脂 ( 南 开 大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通过对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孢子和种子液培养以及摇瓶发酵培养,使其产纳他霉素,并分离纯化得到0.35g/L纳他霉素。
期间每24h对培养液取样镜检观察菌体生长,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
本实验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纳他霉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菌体生长,菌丝变长而紧密。
关键词纳他霉素摇瓶发酵褐黄孢链霉菌1前言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也称游链霉素或匹马霉素(Pimaricin)。
它是由5个多聚乙酰合成酶基因编码的多酶体系合成。
由于它能够专性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和真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
纳他霉素是近白色至奶油黄色结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溶点280℃(分解),分子式C33H47O13,相对分子量665.75,结构式如图所示。
纳他霉素是一类两性物质,分子中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等电点为6.5。
在大多数食品的pH值范围内,纳他霉素是非常稳定的。
高温、紫外线、氧化剂及重金属等会影响纳他霉素低的稳定性。
但可以瞬时高温(温度可达100℃)不影响其活性。
N-Natamycin(3-N-dimethylaminopropylsuccimido)的活性比较低,可能是对它的化学修饰都会降低其活性,纳他霉素是经深层发酵和多步提取工艺精制而成,其制剂通常是50%纳他霉素和50%乳糖的混合物。
纳他霉素的生产菌种主要有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Streptomyces natulonso,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等3种链霉菌。
本实验所用菌种为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孢子丝螺旋形。
孢子表面带刺。
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和类型都会影响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其中碳氮比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氮源促进菌体的生长繁殖,同时要在发酵中流加补充适当的碳源(葡萄糖)。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纳他霉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阻止丝状真菌中黄曲霉毒素的形成,而且无毒,不致突变、不致癌、不致畸、不致敏,并且由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很低,可用其对食品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却不影响风味和口感。
1982年6月,美国正式批准纳他霉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目前,包括中国在内,有30多个国家批准将纳他霉素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汁饮料、葡萄酒等的生产和保藏$目前纳他霉素发酵的水平较低,导致成本高、应用前景受到限制。
因此,对纳他霉素发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卢诗瑶(2016)以纳塔尔链霉菌为研究对象,有效提高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问题,在菌种诱变、发酵和产品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了3种纳他霉素检测和,酵母抑菌圏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建立了磁场与Fe21共同诱变纳塔尔链霉菌的新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以纳塔尔链霉菌NT3作为出发菌株,硫酸链霉素作为抗性筛选剂,依次用、低能离子束及磁场3种对其进行诱变育种,最终筛选到一株纳他霉素高产菌株MF7,有优良的,产量达2.32g/L,对比出发菌330%$对纳塔尔链霉菌高产菌MF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进行了初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法对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进行初步提取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发酵液6000r/min离心20min,进行固液分离,用甲醇做提取剂,固液比1:4,pH为10.5,温度25"充分搅匀。
采用活性炭和旋转蒸发仪除去色素和甲醇,去离子水洗涤,10000r/min,离心20min,烘干沉淀,得纳他霉素粗制],回收率79.7%,纯度为95.6%。
CN201610535130.4公开了一种纳他霉素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他霉素加入水中,调节pH为7#13,搅拌使其均匀分布或溶解于水中;2)将含酪蛋白物质加水中,搅拌均匀布后,调节pH至10#13;3)经上述两步骤处理后的物质混合,于30~85"下,搅拌形成澄清溶液;4)降温至0~ 30"下,搅拌下用柠檬酸溶液调节体系的pH至6~8后,继续搅拌20~40min,获得纳他霉素微乳液。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一、实验的目的•了解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提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他霉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SG2002作为抗生素产生菌,经微生物发酵后合成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难溶于水,能溶于甲醇中,因此可用甲醇作为萃取剂提取精制,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三、实验材料•1.实验设备与仪器•恒温培养箱、摇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三角瓶、移液管、7L全自动发酵罐、超净工作台、TDL低速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分析天平、pH计、YXQG02型电热式蒸汽消毒器、SBA生物传感分析仪、微量进样器、超声波清洗器。
•2.实验材料与试剂•(1)菌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SG2002•(2)培养基•活化培养基(g/L):葡萄糖20,蛋白陈5,酵母粉10,麦芽浸粉10,pH7.0•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15,蛋白胨5.2,酵母粉5,NaCl10.7,pH7.5•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0,蛋白胨19.5,酵母粉7,pH7.4-7.5•上述培养基湿热灭菌121℃,20min,其中葡萄糖要单独灭菌115℃,15min。
•(3)试剂与药品•葡萄糖、麦芽浸粉、琼脂条、蛋白胨、酵母粉、甲醇、结晶紫。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褐黄孢链霉菌的发酵罐发酵•(1)菌种活化• (2)摇瓶种子•(3)发酵罐发酵[7L]2.纳他霉素的提取•(1)纳他霉素的初提•采用甲醇溶媒法,工艺见图。
(2)纳他霉素的精制•取一定重量的粗提物溶于一定量的甲醇中,超声溶解后过滤除去不溶物,采用活性炭柱法和浸泡法进行脱色,最后浓缩干燥得精制物3.纳他霉素产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色谱条件•检测器:Biotronik BT3030 UV-VIS检测器;•色谱柱:Thenomenex Primesphere C18HC柱(250nm×4.6m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5:15:0.15,v/v);•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03nm;•柱温:室温。
产普那霉素始旋链霉菌发酵的代谢调控、条件优化及软测量建模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普那霉素始旋链霉菌发酵的代谢调控、条件优化
及软测量建模研究的开题报告
本课题旨在研究产普那霉素始旋链霉菌的代谢调控、条件优化及软
测量建模,探究其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以提高产普
那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我们将对产普那霉素始旋链霉菌的代谢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对其代谢通路的影响,并通过代谢产物的分析和酶活
性测定等方法,建立代谢通路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代谢调控和条件优
化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我们将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探究不同生长因子、培养基
成分、发酵温度、pH值等因素对产普那霉素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通
过响应面法等方法得到优化的发酵条件,以提高产普那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我们将建立基于软测量的模型预测系统,通过对反应物浓度、酵母菌密度、溶氧量、pH值等多个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立产
普那霉素始旋链霉菌发酵过程的软测量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参数
优化和验证,实现对产普那霉素发酵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为实现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希望此研究能够为产普那霉素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并对微生物
发酵过程的深入理解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固定化酿酒废酵母吸附Pb2+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研究
固定化酿酒废酵母吸附Pb2+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研究葛凤;武运;聂威;孙翠【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2(028)001【摘要】将酿酒废酵母包埋制成固定化小球,研究其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pb2+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固定化酿酒酵母对pb2+的吸附在3h即达到平衡.pb2+在固定化酿酒废酵母上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R2 =0.999 4),动力学参数k2为0.002 9 g/(mg· min),qe为18.12 mg/g.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b2+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但以Langmuir方程较好(R2=0.995 7),qmax为18.69 mg/g,b=0.127 2 g/(mg· min).【总页数】3页(P29-31)【作者】葛凤;武运;聂威;孙翠【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共存离子对固定化改性酿酒废酵母吸附 Pb 2+动力学及等温吸附影响研究 [J], 陈卫林;高蕾;阎晓菲;王小标;尹明远;苗森;董新平;武运2.固定化改性酿酒废酵母吸附Pb2+特性研究 [J], 陈卫林;阎晓菲;高蕾;尹明远;王小标;苗森;董新平;武运3.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J], 崔秀霞;贾雪艳;王磊;张洪林;邱峰4.固定化细菌对Pb2+和Cd2+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J], 郭平;康春莉;包国章;王瑾5.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Pb2+的吸附 [J], 赵增华;王婵;王战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普那霉素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普那霉素的研究张雪霞;李宁;李晓露;王健;王海燕;林毅;王秀捧;蒋沁【摘要】用大孔吸附树脂法代替溶媒萃取法分离纯化普那霉素。
将普那霉素发酵液预处理后,以大孔吸附树脂XAD1600作吸附剂,在吸附流速为2 BV·h-1的条件下进行吸附;再用40%乙醇—60%酸水(含0.1%的乙酸,下同)进行洗脱,去除色素和杂质;最后用90%乙醇—10%酸水以0.5 BV·h-1流速进行洗脱。
得到的普那霉素含量达98.5%以上、收率达到64%左右,产品质量符合法国药典规定。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The pristinamycin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acroporous adsorptive resin instead of by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pristinamycin content and yield reached above 98. 5%, about 64%, respectively, through adsorption by XAD1600 as absorbent at a flow speed of 2 BV · h-1 , and desorption by 40% ethanol-60% H2O containing 0. 1% CH3COOH to remove the coloured impurities and minor components firstly, desorption by 90% ethanol-10% H2O containing 0. 1% CH3COOH at a flow speed of 0.5 BV · h finally.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of the French pharmacopoeia. This method fit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and high yield.【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普那霉素;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纯化【作者】张雪霞;李宁;李晓露;王健;王海燕;林毅;王秀捧;蒋沁【作者单位】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72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对包括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等在内的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且抗生素后效应较长,是治疗顽固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特选药物[1]。
用去偶动力学模拟法分析分批发酵过程的性能
用去偶动力学模拟法分析分批发酵过程的性能
史荣梅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1997(018)005
【摘要】计算机模拟已广泛用于连续过程的性能分析和优化.由已确定的操作程序软件可以很容易地研究连续化学过程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总页数】13页(P333-344,F003)
【作者】史荣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5
【相关文献】
1.Bacillus subtilis B53合成聚谷氨酸的分批发酵过程分析 [J], 惠明;田青
2.捷安肽素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分析 [J], 张晓勇;钟娟;李志东;周金燕;杨杰;肖亮;谭红
3.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生物絮凝剂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拟 [J], 安仲涛;李清彪;何宁;陈仁彬;江新德;杨坤
4.不同溶氧控制方式下的谷胱甘肽分批发酵过程分析 [J], 卫功元;王大慧;陈坚
5.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纳米铝板力学性能与缺陷演化过程的尺寸效应研究 [J], 王路生;丁军;宋鹍;刘泊;黄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P-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RP-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骆健美;金志华;岑沛霖【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04(029)011【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发酵样品用甲醇萃取后进样.用Hypersil BDSC18(5μm,4.6mm×200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60:40:5,体积比),流速为1.0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2nm.结果该方法的日内RSD为0.15%(n=6),日间RSD为0.90%(n=6);对照品浓度为92、184、368μg/ml时,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4%,101.18%,101.41%.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测定、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可有效地控制纳他霉素的质量.【总页数】4页(P653-656)【作者】骆健美;金志华;岑沛霖【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系,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系,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相关文献】1.RP-HPLC法测定杜仲叶发酵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J], 刘传安;邹盛勤2.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J], 梁景乐;吕忠良;赵爱华;徐志南;岑沛霖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 [J], 陈冠群;杨东靖;杜连祥4.RP-HPLC法测定工程菌发酵液中的乙酸含量 [J], 冯尔玲;吴军;于公义5.RP-HPLC法测定冬虫夏草发酵液冻干粉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 [J], 王海霞;胡高升;蒙娅;贾景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
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贾波;金志华;梅乐和【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08(033)002【摘要】在摇瓶及5 L发酵罐中研究了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XC 416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初始葡萄糖浓度以40 g/L为宜.通过在对数生长期补加20 g/L的葡萄糖可以使生物量增加23%~31%,普那霉素的产量可以提高20%~36%;在稳定期补加20 g/L的葡萄糖虽然对生物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菌体合成抗生素的能力,使普那霉紊的产量提高56%~76%;而在对数生长期中后期和稳定期前期分两次各补加10 g/L的葡萄糖,则能使普那霉素的产量提高1.92倍.5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和抗生素合成的初期分三次共流加36 g/L葡萄糖不仅有效地延长了抗生素的合成期,还提高了菌体合成抗生素的能力及产物得率,最终使普那霉索的产量提高1.02倍.【总页数】5页(P75-79)【作者】贾波;金志华;梅乐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宁波,315100;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宁波,315100;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宁波,3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9【相关文献】1.赤霉素对黑曲霉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的影响 [J], 胡现龙;李兰生2.氧载体对绿色产色链霉菌发酵生产阿维拉霉素的影响 [J], 章梅;宋元达;刘青;王友玲;吴翰3.补加葡萄糖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影响 [J], 王琴;马放;孟路;杨基先;王爱杰4.添加甘油对北里链霉菌ZY150504发酵生产吉他霉素的影响 [J], 郑钱丽;高淑红;张静;赵军磊;赵臻;高攀5.摇瓶补加葡萄糖对放线酮产生菌株发酵生产放线酮的影响 [J], 肖春宏;杨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普那霉素
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普那霉素贾波;金志华;张达;梅乐和【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年(卷),期】2008(042)005【摘要】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在等度洗脱方式下对始旋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普那霉素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体积比为90:10的二氯甲烷和甲醇或者体积比为60:35:5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醇作为展开剂,采用硅胶GF254单向一次薄层层析(展开距离为5.0~6.0 cm,展开时间为6~7 min)即可对普那霉素作初步定性分析.柱层析操作的适宜条件为:25 ℃,以100~200目的硅胶为固定相,洗脱剂为体积比为80:35:5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醇,流速为2.0 mL/min,普那霉素的进样质量浓度为2.26 g/L,硅胶的总负载量约为0.81 mg/g.在此条件下能够分离得到纯度在95%以上的普那霉素,产品回收率保持在95%以上.【总页数】5页(P895-899)【作者】贾波;金志华;张达;梅乐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5.9【相关文献】1.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普那霉素 [J], 贾波;金志华;张达;梅乐和2.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杜仲粕中桃叶珊瑚苷 [J], 李辉;汪兰;彭玉丹;张永康3.正相硅胶柱层析法对N-羧苄基吲哚方酸菁染料的分离研究 [J], 廉洁;宋波;翟丽萍;闫鹏飞;4.正相硅胶柱层析法对 N-羧苄基吲哚方酸菁染料的分离研究 [J], 廉洁;宋波;翟丽萍;闫鹏飞5.藤黄酸类成分的硅胶干柱层析法分离及其酰胺新实体的合成 [J], 周采菊;高红刚;郭永恩;李爱华;刘帅;王保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 江大 学 宁 波 理 工 学 院 生 物 与化 学 工பைடு நூலகம்程 分 院 ,浙 江 宁 波 3 5 0 ) 1 10
摘 要 :根 据 S p i ia s i l 1 那 霉 素 发 酵 过 程 的代 谢 特 性 提 出 了 一 个 针 对 产 物 合 成 期 的 普 那 霉 素 合 成 . r t epr i E 7 普 sn as
ZHENG 。JI Zh h ,M EILe , ZHANG Xi N i ua 一 he一 Da ( De a t n f h mia n o h mia giern p rme t C e c la d Bic e c lEn n e ig,Z ei n iest o h ja g Un v ri y,Ha gz O 1 0 7,Zh ja g,C ia n h U3 0 2 ein hn
酵 一 附 耦 合 过 程 动力 学 模 型 能 较 好 地 描述 这一 原 位 分 离 耦 合 发 酵 生 产 普 纳 霉 素 过 程 。在 此 基 础 上 ,考 察 了 树 脂 吸
添 加 量 及 树 脂半 径对 原 位 分 离 耦 合 发 酵 过 程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添 加 J 1 脂 能 有 效 移 走 发 酵 液 主 体 相 中 高 达 D- 树 9 的普 那 霉 素 ,且 原 位 分 离 效 果 随树 脂粒 径 减 小 而 增 强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随 树 脂 添 加 量 的 增 加 而 增 强 ,当 添 加 O 7 L 半 径 为 0 1 5lm 的 树 脂 时 ,普 纳 霉 素 产 量 达 到 10 I ,其 中被 树 脂 吸 附 的 高 于 9 。 0g・ . l 9 T . 1g・ 5 关 键 词 :始 旋链 霉 菌 ;普 那 霉 素 ;大孑 吸附 树 脂 ;发 酵 与分 离 耦 合 ;动 力 学 模 型 L
df u in mo e F DM ) we e c m b n d t g t e o d s rb h S R r c s n a 2 5 L s ir d t n i so d l( P f r o i e o e h r t e c i e t e I P p o e s i . t e a k r
p o c i n wih S. r s ae r 7 . ki e i d lf r prsi m y i r uc i nd t e fl p e r du to t s &Z5E一 1 A n tc mo e o itna cn p od ton a h i m— or
动力 学 方 程 ,结 合 液 膜 孔 扩 散理 论 ,建 立 了描述 2 5I通 气搅 拌发 酵罐 中 J - . D 1大孑 吸附 树 脂 吸附 分 离 原 位 耦 合 L 发酵 过 程 的动 力 学模 型 ,并 获 得 产 物 生 成 速 率 常 数 、产 物 抑 制 常 数 及 液 膜 传 质 和 孔 内 扩 散 系 数 。结 果 表 明 该 发
bor a t r i e c o .M o lp r me e s i l d ng prs i a cn f ma i a e c ns a ,pr d ti i ii n c ns a , de a a t r nc u i itn my i or ton r t o t nt o uc nh b to o t nt fl ma s r nse c e fce t nd o e if i n o fi in we e e e mi d im s t a f r o fii n a p r d fuso c e fce t r d t r ne wih h n nln a l a t t t e o i e r e s s a e e h . e r tc lc l u a i s i d c t d t tt o e si o g e me twih t r c id qu r sm t od Th o e ia a c l ton n i a e ha hem d lwa n g od a r e n t he p a tc l
。 e a t n o ilg c l n h mi l n ie r g, n b n t ueo eh oo y, Dpr me t f B oo i d C e c g n ei aa a E n Ni g oI s tt f T c n lg i
Zh ja g Unv riy,N ig o3 5 0 ,Z ei n ei n iest n b 1 1 0 h ja g,C n hia)
中图 分 类 号 : Q 9 0 6 T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0 3 — 1 ( 0 0 0 —0 6 —0 4 8 17 2 1 ) 3 68 8 5
Pr c s o e i f i iu— d o p i n o itn my i o e s m d lng o n s t a s r to fprs i a cn i e m e t to y St e o y e f pZ nZ n f r n a i n b r pt m c spr 口 r f
Ab ta t sr c :Ad o b n e i D wa s d f r t e i i p o u t rmo a I P s r e tr sn J 1 s u e o h n st u r d c e v 1( S R) i h rsia cn n t e p itn my i
第6卷 第3 1 期 21 年 3 00 月
化
工 学
报
Vo. No 3 1 61 . M a c 2O 0 rh 1
CI C J u n l ES o ra
普那 霉 素发 酵与 吸 附分 离耦合 过 程动 力学
郑 喜 ,金 志华 。 ,梅乐 和 ,张 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