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洮州的茶司马
明代藏汉茶马贸易的历史考察
明代藏汉茶马贸易在藏汉两个民族之间长期的贸易往来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拟对藏汉茶马贸易的背景、具体内容及作用做简要分析论述。
一、明朝政府经营的茶马贸易明代藏族主要居住在西藏(时称乌斯藏)和青海南部、甘肃西部、四川甘孜及云南部分地区(时称朵甘)。
洪武六年(1373)明朝政府设置了指挥使司、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永乐五年(1407)和十二年,两次命令修复驿路、修建驿站,改善了内地与藏族地区的交通状况,为藏汉民族间的商业往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明代,藏汉间的商业往来最为频繁的是茶马贸易。
茶叶是以肉食为主的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自唐宋以来一直依赖于汉族地区供给。
据《明史·食贷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
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
迨至明初,由于明朝政府对藏族地区政治统治的加强,藏汉间经济联系的密切,交通状况的改善和明朝政府对马匹的迫切需要诸原因,明朝政府与藏族地区的茶马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
洪武初年,明朝政府“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斯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①。
这些设于陕西、四川等地的茶马司,是明朝政府管理、经营茶马交易的机关。
在秦、洮、河、雅诸州,明朝政府建立仓库,储存茶叶,与藏族进行茶马贸易。
明代前期,藏汉间的茶马贸易由明朝政府垄断经营。
明朝政府为了垄断茶马贸易,首先严禁私商贩运茶叶。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三十年诏:榜示通接西蕃经行关隘并偏僻处所,著拨官军严谨把守巡视。
但有将私茶示境,即拿解赴官治罪。
”永乐六年,谕令各关把关头目军士,务设法巡捕,不许透漏缎匹、布绢、私茶,青纸出境。
若有仍前私贩,拿获到官,将犯人与把关头目,各凌迟处死,家迁化外,货物入官。
有能自首,免罪。
”②为了防止私茶流入藏族地区,即使是勋戚,驸马犯法也严惩不赦。
如洪武三十年,明太祖女安庆公主的驸马、都尉欧阳伦,“数遣私人赐茶出境,所至骚扰,虽大吏不敢问。
清代名臣陶澍及父陶必铨与鹞子尖甘露茶亭
清代名臣陶澍及父陶必铨与鹞子尖甘露茶亭横亘在新化、安化二县古道上的洞市鹞子尖,其岭上茶亭处有二块刻有陶必铨、陶澍父子与茶相关诗文捐碑。
其中一块为1820年黄花溪陶占江立的方形石碑,三面文字如下:右侧面为“《鹞子尖茶引》:《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贡厥名,李安溪以为名茶类,窃意吾楚所辖。
如今之通山、君山及吾邑,实属产茶之乡。
‘六书’中古简,后人始加以艸,而名乃从茗,则李说近是已。
顾茶产于山,而高山崇岭,行人往来,渴而得饮者,往往难之。
夫樾可荫暍,救死良法也。
然与其救之于已死,不若全之于方生。
如十一都之鹞子尖,上下十余里,亦一险阨也。
有兴言老人者深垂怜念,日汲水半山中,煮茗古亭以待渴者、行者便之。
所赖仁人君子,广为施济,以佐老人之不逮。
庶几功传人间,不独经传陆羽,露裛双芽;歌续卢仝,风生七碗矣。
是为引。
萸江陶必铨撰”。
正面是“喜施川东兵备道陶大人官印澍捐茶银贰两正”几个大字,接书一行小字“甲申年又捐修屋币四千文,头人陶清茂”。
落款是“皇清嘉庆庚辰年五月内陶占江立”。
左侧面是陶澍过鹞子尖即兴所题的七言诗:' 盘旋直上五云高,千里河山一望遥。
我本玉皇香案吏(原注:用东坡旧句) ,置身莫讶立烟霄。
己卯年(1819年)路过鹞子尖十月十一日云汀陶澍题”。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省安化县人。
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四川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川东兵备道;道光年间,历任山西省按察使、安徽省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
官至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
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官邸,晋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1819年,陶澍赴任川东兵备道,便道回里,经益阳拜访胡达源(胡林翼*父亲,胡林翼后成陶澍女婿)家后,于农历10月1日达到安化小淹。
10月11日,陶澍从小淹出发,走辰酉(湖南辰溪、重庆酉阳)古道而登上鹞子尖,满怀豪情作了《过鹞子尖》诗。
据《资江陶氏八续族谱》记载,唐同光元年,陶升从吉州迁安化资江之小淹陶家溪又名陶家湾,繁衍数十世,因兵燹谱牒亦毁无考,故以陶舜卿(1298—1346)为资江陶氏一世祖。
茶历史—古代茶官介绍
茶历史—古代茶官介绍茶马司,简称“茶司”,官署名,宋以后专掌茶马贸易的机构。
宋代始置,初为茶场司与买马司合称。
熙宁七年(1074)始置官管理成都收买茶货,以供秦凤熙河路买马之费,遂置茶场司,元丰四年合二司为一。
庆元六年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嘉泰三年复分二司。
凡市马于边区则以茶交易,置都大提举及主管、同主管官,许其自置僚属。
明初沿置于秦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天水)、雅州(今四川雅安),管理同少数民族地区茶马交易。
设司令、司丞领其事。
1易马赏番明洪武十五年改令,以河州兼管。
三十年曾改秦州为永宁(今四川叙永)茶马司,后复旧。
清代于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茶马大使,掌茶马交易事宜。
茶马司主要职能为“易马赏番”,定期招番互市,严禁通番私易,将每年以茶易马数造册上报朝廷,并把所市马依例分于边卫骑操或苑马寺牧养。
《明会典·茶课》:“明制茶课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
2茶盐司茶盐司,简称“提举茶盐司”、“茶盐司”,别称“仓司”、“庚司”、“庚台”,宋代官署名。
主管常平及茶盐事务,与转运司、提刑司、经略司并称监司,为路级机构。
崇宁元年以后茶、盐管理机构分合无常,南宋绍兴十五年正式定名。
基本职能为掌茶盐之利,以充国库;主钞引之法,据其实绩考核、赏罚茶官;纠劾各种违法行为及考核、奏劾、荐举州县地方官员等。
其属官有勾当公事,一般每路置一员,十州军以上的路则差二员,于文臣通判、幕职内选差。
3高昂茶利南宋时,勾当公事一般二员,分主常平、茶盐事,因而又分称“常平干”和“茶盐干”。
茶盐司还设主管文字一员,都吏、书吏等,还有职级、手分、人吏、贴司、军曲等吏员,人员一般在一二十人。
该司建立五年间年,茶利高达一千万缗,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明宗藩马政初探——以肃藩马政为例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084Vol.179在中国古代,马被运用于各个领域,“马资于国用甚大”①,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运载工具,也是战争中重要的能动性武器。
明代的藩王马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了独特性,本文着重探讨明代肃藩马政,以期管中窥豹,了解大明王朝统治下的藩王马政。
肃藩是明代封藩到甘肃的藩王势力,是朱元璋第十四个儿子朱楧的一脉宗室。
肃藩自始至终长居兰县245年,期间肃藩在金县马衔山、安定内官营及宁夏固原设立牧场,发展孳牧。
1 肃府良马来源首先,截留朝廷贡马是肃府得到良马的来源之一。
建文元年(1399),朱楧移藩兰县后受到朝廷的严密监控。
同年,朱允炆和朱棣之间开始了长达三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和永乐帝朱棣两股势力之间的斗争焦点集中在了皇位的争夺,朝廷无暇顾及国家马政,导致马政管理制度混乱,明廷各地贡马在途中遭受各地藩王们的截留。
明永乐元年(1403),朝廷特许哈密国王“安克帖木儿以马市易,贡马4740匹”②。
永乐六年(1408),别失八里哈密向朝廷进贡马匹及布,“王(肃王朱楧)皆受之”③,可见,明代初期,朝廷对藩王政策相对较为宽松,王府随意截留朝廷贡马的事件屡见不鲜,也成了肃府优良马匹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次,肃藩从茶马互市中也能得到良马。
明代的茶马互市是南“茶”与北“马”的贸易集散地,也是官方和民间进行茶马交易的市场。
洪武五年(1372),朝廷设秦州茶马司,治秦州卫,成为明朝最早在西北设置的管理茶马互市的机构。
后依次设立了洮州(今临潭)茶马司、河州(临夏)茶马司和西宁茶马司。
万历年初,朝廷又设庄浪(今永登)茶马司和兰州茶马。
庄浪茶马司治庄浪卫,兰州“茶马司在兰州南”④。
当时的河州茶马司、西宁茶马司、庄浪茶马司以及兰州茶马司离肃王府牧场近便,一方面为肃王府实施马匹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能使肃王府遴选到许多优良的马匹。
2 肃藩马政的职能肃藩马政的职能的变化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
明代甘肃茶马互市及碑刻实证
明代甘肃茶马互市及碑刻实证甘肃境内茶马互市在明代再度兴起;官方不仅设置各茶马司,而且施行金牌信符制度严格管制。
与此同时,民间茶马贸易屡禁未绝,甚至一度取代官方互市。
以往明代甘肃茶马互市记载多见于史籍,近年来康县地区发现的残碑在国内首次以实物资料证实了甘肃在茶马贸易史上的重要作用。
标签:明代;甘肃;茶马互市;历史记载;碑刻资料甘肃境内茶马贸易历史悠久,在唐代中晚期即已发轫,宋代茶马贸易成为互市的主流,元代实现大一统后茶马制度遂不再推行。
明初收复甘肃后,于洪武五年(1372)再次将面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互市纳入官方管理,是年二月,置秦州茶马司;后陆续置洮、河等茶马司。
洪武九年(1376),明廷遣宦官赉绫绢及茶市马于河州。
洪武十三年(1380),河州茶马司市马用茶五万八千余斤、牛近百头,得马两千余匹。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廷进一步加强茶马贸易管理,向河州卫、西宁卫、安定四卫、洮州卫各部族颁发金牌,每年纳差发马一万三千余匹,每三年遣官比对,收纳马匹,给予茶价;以洪武中期为例,上马给茶80斤、中马60斤、下马40斤,是为定制。
随着茶马互市的逐渐恢复,民间私贩活动开始抬头。
明廷曾榜谕河州等处,禁止民间私贩官马,吐蕃等地无印马匹若渡河售卖,官吏阻止不力者治罪。
但种种措施收效甚微。
因私茶利厚,导致官方茶马互市交易量下降。
洪武三十年(1397),明廷下诏于碉门、河州、临洮及出入吐蕃之关口,巡禁私茶出境;朱元璋同时敕令兵部严禁私茶出境。
是年四月,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迁其治所于西宁。
与此同时,加大对私贩活动的惩治力度,即使皇亲国戚亦不例外。
洪武三十年(1397)四月,驸马都尉欧阳伦迫使陕西布政使司移文所属,遣家人起车载茶往河州贩卖,因家人向地方索车五十辆并殴辱兰县河桥巡检司官吏,朱元璋下令赐死欧阳伦,尽诛沿途放行走私之官员,没收茶货人官。
在严刑峻法之下,茶马互市的官方主导地位逐渐恢复。
洪武三十一年(1398),曹国公李景隆持金牌信符往吐蕃以茶易马,用茶五十余万斤,得马近一万四千匹。
明代洮州卫研究.pdf
明代洮州卫研究The study of Taozhou Garrison in Ming Dynasty冉海琴Ran Haiqin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二〇一五年五月May, 2015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摘要明朝建立后,在西北边疆地区推行具有军事威慑力的卫所制度,先后建立了河州卫、安定卫、西宁卫、洮州卫等卫所,史称“西番诸卫”。
洮州卫位于西北边陲要地,西控番戎、东蔽湟陇、北界河湟,且作为中原进入藏区的必经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对洮州卫地区的经营管理。
洪武十二年设置洮州卫,洮州卫设立后,在政治上,实行“以流管土、以土治番”的方法,任命众多少数民族首领,让其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
设立番汉僧纲司,对少数民族僧俗首领采取多封众建的方法,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在经济上,实行茶马贸易和“朝贡”贸易来加强对诸番族的控制。
同时,大兴军屯,建立堡寨、关隘、城墙,来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戍守。
通过上述举措,明朝政府实现了对洮州卫地区的有效管辖,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稳定,促进了中原和藏区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
关键词:洮州卫;茶马贸易;“朝贡”贸易;番汉僧纲司;军屯;移民AbstractMing Dynasty, military deterrent Wei-so system has been built with Hezhou, Anding, Xining, Yaowei, etc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region, which in history is called "Garrisons in the Northwest". Taozhou Garrison, a critical border area, is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region. Its location controls different tribal states in its west, evades Huanglong in the east and closes to Hehuang in the eas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t works as a portal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to Tibetan areas. Therefore, China's Ming dynasty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anagement of Taozhou Garrison. During the twelfth year of Hongwu in Ming Dynasty, Taozhou Garrison was set up. In politics, it took measures of awarding and building houses to the leaders of monks and laymen to strengthen the rule of the region. Economically, it used ‘tea-horse’ trade and ‘tribute’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all the tribes. At the same time, it established forts, passes, city walls to strengthen the military the watch of this region.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the Ming Dynasty government implements to have jurisdiction over the area of Taozhou Garriso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promote the connection of Central Plains and Tibetan.Taozhou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ignificance.Key words:Taozhou Garrison; tea-horse trade; ‘Tributary’ trade; monks and laymen administration; frontier army; immigr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绪论 . (1)一、选题缘由 (1)二、选题意义 (1)三、研究现状 (1)第一章洮州卫的建立及地理范围 (8)一、洮州十八番族叛乱与洮州卫的建立 (8)二、洮州卫的军事戍防体系 (10)三、洮州卫地区诸番族考 (12)第二章“土流参治”下的洮州卫的行政建制 (15)一、洮州卫实行“土流参治”的背景 (15)二、洮州卫诸流官、土司考 (16)三、洮州卫土司制度的特点 (23)第三章洮州卫地区的番汉僧纲司 (25)一、洮州卫番汉僧纲司形成的宗教背景 (25)二、洮州卫番汉僧纲司概况 (25)三、僧职土司的历史作用 (28)第四章洮州卫地区茶马贸易发展概况 (31)一、洮州卫地区茶马贸易市场的形成 (31)二、洮州卫地区茶马贸易的发展 (31)三、洮州卫“朝贡”贸易的发展 (35)第五章洮州卫的军屯与移民 (40)一、洮州卫的军屯 (40)二、洮州卫地区的移民 (43)结语 (45)参考文献 (49)附:明代洮州卫图绪论一、选题缘由《明史·西域》言:“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徼外皆是,其散处河、湟、洮、岷者,为中国患尤剧。
甘肃土司名录
甘肃土司名录甘肃,明时属於陕西。
西番诸卫、河州、洮州、岷州、番族土官,明史归西域传,不入土司传。
实则指挥同知、宣慰司、土千户、土百户,皆予世袭,均土司也。
清改甘肃为省,各土司仍其旧,有捍卫之劳,无悖叛之事。
狄道州:脱铁木兒,蒙古人。
明初,授陕西平章宣慰使司都元帅,随大将军徐达招抚十八族铁城、岷山等处,赐姓赵,更名安,授临洮卫土官指挥同知。
正统十年,卒,子英袭。
传至赵师范,清顺治二年,底定陇右,师范率子枢勷归附,仍令管理临洮卫指挥使土司事务。
同治元年,河回倡乱,赵坛领土兵防守州城。
二年,坛赴洮州卓泥调拨铁布番兵。
適州城失守,敕书号纸均毁。
四年,回匪围巩昌,坛赴陕甘大营请援,行至董家堡遇害。
以兄子元铭为继。
光绪二十年,袭职,领兵部号纸。
二十一年,河回复叛,渡河攻城,元铭率土兵五百由抹邦河进剿。
至城南川,適统领威定军何建威拔狄道,亦至,遂会军抵河州。
何以元铭勇,委带威定前营,驻城南黄家滩。
於边家湾、三家集、罗神庙等处屡捷,解河州围,加二品衔勇号。
赵氏世居桧柏庄。
河州:何贞南,河州人。
元授陕西平章宣慰使司都元帅。
明初,投诚,赐姓何,授河州卫土官指挥。
传至何永吉,清顺治二年,归附。
五年,回变,其子扬威带兵有功,请给号纸世袭。
至乾隆年,赵武袭。
撒回叛乱,武同子大臣在老鸦、南岔等关防御。
四十九年,石峰堡之变,父子防御尽职。
嘉庆四年,教匪由川入甘,时武患病,委子大臣在南界景古城瞎歌滩防堵。
同治二年,武玄孙何柄继。
兵火倏起,守城有劳,复获渠魁李法正,赏戴花翎。
光绪四年,袭职。
韩哈麻,元、明时,授河州卫土司。
清初,归附。
乾隆十四年,河州发给土千户委牌,子霆袭。
四十六年,撒回猖獗,统兵固守。
旋因修盖佛寺,违禁斥革。
继盐茶回变,防御有功,总督福康安给土司外委劄付。
霆曾孙钧,同治初,与贼接仗阵亡。
子廷俊。
同治十年,御贼八岘山口,身先士卒,刀石弗避,左宗棠赏给养伤银两。
又有韩完卜者,世袭指挥使。
清初,归附。
其后韩千贯以劄印遗失,授为外委土司。
明洮州茶马司的存续时间
注“时间”尺度,关注1840—1949年“近代时期”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关注历时性分析的价值。
从历史的维度上,可以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时段;从时间的尺度上,可以为中国经济地理学提供新的研究对象。
对于当前正热议的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国内经济循环,如何理解国内循环之中的空间价值循环与空间资源配置优化是关键点之一。
近代中国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室,可以在比较简约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观察当时的全球化浪潮时代区域或大区域的空间经济价值循环和资源配置模式,以及其中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
通过近年来学界对近代中国经济的空间属性、空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就中国经济地理的特征和内涵而言,现代经济地理现象均或多或少地源自近代时期,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起源阶段的特性或多或少地成为当代中国的历史遗产。
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及其后续的拓展,可以为我国当前方兴未艾的经济地理演化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
探究近代时期中国经济空间不平衡因素的起源、发展、演化,也是理解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便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180年来我国经济地理的历史渊源,更好地寻找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地理变迁的源头和演化路径,以及其中特有的经验与通用的法则。
从某种意义上看,以“时间”为尺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弥补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史上的一大缺失,补充其学科知识树在历史维度上的不足,更好地对接中国的近代与现代,并丰富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内容。
明洮州茶马司的存续时间常宏宇《大明一统志》卷37载:“公署,洮州茶马司,在卫治西,永乐九年建。
”而《明史》卷75记载,“茶马司。
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掌市马之事。
洪武中,置洮州、秦州、河州三茶马司,设司令、司丞。
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寻罢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兼领之。
三十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
”(中华书局,1974年,第1848—1849页)《明太祖实录》关于洮州茶马司的记载与《大明一统志》不同,其设置时间在洪武年间。
明初洮州的茶司马
作者: 司俊
出版物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页码: 63-63页
主题词: 茶叶;明初;司马;财政收入;民族贸易;明太祖;明王朝;临潭县
摘要:古代,洮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
明太祖在给李文忠等人的莉谕中说:“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
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
”故明初设洮州千户所(后升为洮州卫)。
洮州及其附近番族部落多产良马,而茶叶亦为其生活必须品之一。
所以,明王朝除对洮帅在政治上加强统治外,洪武五年且在洮州(即今临潭县新域内)设置茶马司,以加强互市管理。
茶马司的设置,既能解决朝廷边防对于良马的需要,又能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也限制了豪商垄断,促进了民族贸易。
茶马司是什么机构
茶马司是什么机构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政管理机构,茶叶也不例外,茶马司是古代专门负责茶叶收购进贡皇宫及管理茶马互换交易的机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马司是什么机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司历史茶马司是古代专门负责茶叶收购进贡皇宫及管理茶马互换交易的机构。
宋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
明初于洮州(治今甘肃临潭)、秦州(治今甘肃天水)、河州(治今甘肃临夏)等州,清于陕西、甘肃皆置茶马司,有大使、副便等官,其职掌与前代同。
清初又曾于陕、甘二省置御史专管茶马司,通称茶马御史。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
即在西南(四川、云南)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马法”,茶马司以易马的职能。
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据史籍所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经略安抚使王韶在甘肃临洮一带与人木征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即令在四川征集,并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收购和以易马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场”和“买马场”,沿边少数民族只准与官府(茶马司)从事以易马交易,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到沿边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籽、苗带到边境,凡贩私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以外,“茶马司”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
立法如此严酷,目的在于通过内地来控制边区少数民族,强化他们的统治。
这就是“以治边”的由来。
但在客观上,茶马司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宋朝以后,除元朝因蒙古盛产马匹无此需要,而未实行“马互市”以外,明、清二代均在四川设立专门的“茶马司”,清朝康熙四年(1665)在云南西部增设北胜州马市,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才予废止茶马司。
茶宴简史公元454年,山谦之在《吴兴记》里写到,“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
”这可能是史料里出现最早的茶宴一词。
茶至唐代,日渐风行,加之有提神、消食、明目、祛邪等医疗保健功效,茶成了最为珍贵的饮料,所以,用茶宴请亲朋好友也就成了社会风尚之一种。
明代甘肃茶马贸易及对城镇形态的影响
明代甘肃茶马贸易及对城镇形态的影响罗聪【摘要】以明代甘肃南部的茶马贸易为中心,试图分析明代茶马贸易中角色的变化,即以弘治三年为界,在此以前,贸易主导权在官方;在此以后,贸易主导权不得不下移,使得商人成为联系明政府与番人的桥梁。
茶马司的设置改变了当地的面貌,更辐射除了范围更广的茶马贸易圈,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该地的城镇形态。
%This paper is centerred on the tea-horse trade of Gansu Province in Ming dynasty and make an analysis of roles involvement in the tea-horse trade in Ming Dynasty. The trade dominant right owns to government before the three year of Hongzhi Reign, but it is shifted down to the businessman who brige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na-tional minority after that year. The tea-horse bereau had brought a huge change on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city configuration as well, so as to promote the reginal economy at large.【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明代;甘肃;茶马贸易;城镇【作者】罗聪【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F752.9茶马贸易的传统由来已久。
明代河州茶马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
明代河州茶马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殷叔鹏【摘要】Our ancient central government traded with western minority areas, especmuy western Tibet by tea for horse. This way of exchange hada strong impact on the then western frontierg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Ming Dynasty was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 of tea - horse trade in Chinese while Hezhou was the most flourishing area of the tea - horse trade in Ming Dynasty. Why is the tea - horse trade prosperous in Hezhou?This paper dis- cusses Hezhou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Tibets demand for tea and the policy that the Ming court resisted the North Yuan and western Qiang.%我国古代中央政府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藏区进行的茶马贸易对当时西部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马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而河州又是明代茶马贸易最为兴盛的地区。
明代河州的茶马贸易繁荣为何能够繁荣起来?论文从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藏区对茶叶的需求,明廷抵御北元、羁縻西番的政策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明代;河州;茶马贸易【作者】殷叔鹏【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茶马贸易开始于唐代,关于茶马贸易的最早的记录见于《新唐书》:(唐德宗年间)“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第二节 贡赐制度与茶马互市2
私市与民间贸易
私市 私市出现的缘由:“番人之纳马,不曰易茶而曰差发,
如田有赋,如身有庸,示贡职无可逃。因酬以茶斤, 不曰市马而曰劳赏。谓其供,赏赉与之。” 私市与民间贸易: 一般私市是通过古老的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进行。 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 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 塘到西藏。这两条线路是茶马古道的干道或动脉。 唐蕃古道主要从西安出发,经西行越陇山,经甘肃天 水 ,再过黄河进入青海,经西宁、玉树、越唐古拉 山而进入西藏。
频繁的使团最终使中央政府财政无法承受,因而成 化以后,明朝采取措施整顿朝贡。成化元年(1465 年)朝廷向阐化王颁布敕谕曰:“今后仍照洪武旧 例,三年一贡,自成化三年为始。所遣之人必须本 类,不许过多。所给文书,钤以王印,其余国师、 禅师等印,皆不许行。惟袭替、谢恩者不在三年之 限。仍戒来人,毋得夹带投托之人。朝廷已敕经过 关隘官司盘诘辨验,如有伪冒,就便拿问。如此, 则事有定规,人无冒滥,庶不失尔敬事朝廷之意”。
——《明宪宗实录》,卷二十一,成化元年九月 戊辰。
二 茶马互市
历史缘由 明朝设立茶马贸易 管理机构 茶课司:设立在产 茶的地区 茶马司:设立在传 统的榷场和边关重 镇 茶运司 :管理茶叶 的批转、运输
论朱元璋经略洮州_王玉祥
论朱元璋经略洮州○ 王玉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内容提要〕 明朝洪武前期,限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朱元璋对洮州地区实行羁糜政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西部边疆地区不够安定。
洪武十一年至十二年,明朝对洮州地区大规模用兵。
经过这次军事行动,洮州一带的西番人遭到毁灭性打击,明朝实现了对洮州地区的直接统治,从而不仅使西部边疆地区出观了较长时期的安定局面,也扩大了江淮人向洮州地区的移民规模。
〔关键词〕 朱元璋;经略;洮州〔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3)06-0142-03 在明代,洮州(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军事据点,在国防上居于重要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洮州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明朝能否对陇右地区实行有效统治,还关系到明朝整个西部边疆的安定与否。
鉴于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经略洮州颇为留意,在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下面笔者对此略作介绍,并谈一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朱元璋经略洮州的最初举措及其存在问题洮州在元末明初为西番人居住区。
对于西番人,特别是对居住在河、湟、洮、岷一带的西番人,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历来视其为危害西部边疆安定的一股力量。
《明史》卷三三O 《西域二》载:“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西徼外皆是。
其散处河、湟、洮、岷间者,为中国患尤剧。
”洪武二年五月,明朝北征大军的前锋部队到达临洮。
退守临洮的元朝将领李思齐不战而降,其部众四散逃匿。
至此,明朝的势力范围开始与西番地界相接。
应该如何对包括洮州在内的西番地区进行统治,成为明朝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时陇右地区的形势是,明朝军队虽然占领了秦州,巩昌、临洮等地,但陇右地区的残元势力仍很强大。
而明朝此时正忙于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尚无暇将主要力量投入西部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对西番地区实行了羁糜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
古代管理茶叶和马匹贸易的官职
古代管理茶叶和马匹贸易的官职
中国历史上涉及到茶叶和马匹贸易的官职一直都有,早在西汉的时候就有茶叶贩子,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官职也发展了起来。
第一代官职是西汉时期的“贩马司”,它有三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司马,司驮和司马大。
这三个职位都是掌管茶叶和马匹贸易,但是它们之间的权力差别很大,司驮的职权最大。
此外,它还负责掌管茶叶的种植和采收,监督茶叶的质量,并定期向皇帝报告茶叶的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此后的官职也在不断发展,唐朝时期出现了“司茶司马”,它管理着茶叶种植、采收、商业运输以及应征军马的数量等,是一个很重要的官职。
宋代时期,又出现了“当铺掌握者”,它负责监管茶叶和马匹贸易,并将贸易收益报告给官府,这也是宋朝政府加强对贸易的监管的一种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对茶叶和马匹贸易的官职也持续发展着,到明清时期,又出现了“茶叶买卖司”,它负责掌管茶叶的集贸和贩运,专门监督茶叶贩子的活动。
同时,明朝时期的“马工司”也开始出现,它负责收马,监管各地征税人的行为,负责监督贩马、粮马、搬运工等的活动,也在官府内部有一定的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官职中有不少是关乎茶叶和马匹贸易的,
这些官职也反映出中国古代贸易的情况,特别是贩马司这个官职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贸易的活跃性和多样性。
陇南茶马文明简述
陇南茶马文明简述陇南茶马文明简述陇南茶马古道、陇南茶马古市、陇南茶马古肆、陇南茶马古店,等等,以“茶”和“马”两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把古代陇南与大西南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高度浓缩,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因为,围绕以“茶”“马”为代表的古代一切商贸活动,远非“茶”和“马”能够概括,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已经由民间的商贸行为,上升到了文化层面的交融,蕴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传播、民俗影响、民族融合等等十分复杂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秦人,就是依靠在陇南养马起家的,西汉水流域是他们建国创业的始发地。
据《史记》记载,秦人远祖名叫伯益,擅长畜马、驯马、用马,秦人是马文化传统较为久远的部族。
大约到商朝后期,秦人后裔中潏就已经“在西戎,保西垂”,西垂就是今天以陇南礼县大堡子山及周边为中心的西汉水流域。
当时,这里的山原、河谷,水草肥美,气候温润,特别是域内盐官地区盛产井盐,“城内卤池,广阔十余丈,池水浩瀚,色碧味咸,四时不涸,饮马于此,立见肥壮”(《西和县志》)。
由于马能从水草中不断补充必需的盐分,秦人的养马特长在此得到尽情发挥。
到西周中期,秦人非子更擅长畜牧,是出色的养马专家。
周孝王闻听后,把他提拔到汧渭之间(今陕西宝鸡以西汧河、渭河与陇南交接的区域)负责给周王朝繁殖培育马匹。
非子干得风生水起,他养殖的马匹体格强健,耐力持久,非子深受周王室器重,封为“附庸”。
按理来说附庸应附于诸侯,但非子却直接附于周天子,专门为周王室养马,至此秦人真正走上崛起之路,到秦襄公时成为诸侯国。
此后秦人苦心经营三百余年,直到后来东进关中一统六国,西汉水流域始终是他们的祖地和战略后方之一。
如果说,商末进入西汉水流域养马的秦人属于外来族群,而世居陇南的土著民氐羌人也在畜牧业上颇有建树。
《魏略?西戎传》记载氐人“俗能织布,善种田,畜养豕、牛、马、驴、骡”,大多数氐族部落以白马为图腾。
茶马交易的起源是什么
茶马交易的起源是什么在很久之前,人们都是用同等的货物来交易,以便达到自己所需要的货物。
那你听过茶马交易吗?茶马交易我国西北地区食肉饮酪的少数民族,茶与粮是同等必需,有'一日无茶则泻,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古时战争,主力为骑兵,马是战场上决取胜负的重要条件。
于是历代统治者采取控制茶叶供应,以少量的茶换多数的茶马交易,实行以茶治边的政策。
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至乾元元年(公元756~758年),蒙古(回纥时期)驱马市茶,开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宋代茶政严厉,于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 各置榷茶、买马司。
其后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复分为两司。
元代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政策。
到了明代,不仅恢复了宋朝的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人民的重要手段。
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只换茶120斤,平均每匹马换不到40斤茶叶。
清代茶政执行松弛,私茶多,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
到雍正帝胤祯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停止。
茶马交易实施将近700年。
古代政策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
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
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
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
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
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
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
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