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4、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助学师:(挂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
(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图中球门上有一个角。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1、找图中的角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
(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2、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还有我们例1中的剪刀、吸管还有水管,这些都是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乘法教时第1课时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教学过程活动板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1、投影出示:2+3+6 5+5+59+1+2 2+2+2+2 4+4+42、学习要求:你能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同桌互说追问: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成两类,提问: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指名说说。
一、认识“几个几”1、投影出示主题图,提问: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2、兔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请你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3、摆圆片感受“几个几”。
(1)听要求摆圆片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2)任意摆出几个几,再说给同桌听一听,你摆了几个几。
(3)投影出示课本试一试图,提问: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数一数。
学生口答算式并算出结果。
听指令摆一摆。
同桌互相合作。
思考,口答算式追问:你是怎样数的?追问: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提问:摆了几个?要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么列式?追问:是几个几?二、在问题解决中认识乘法1、投影出示电脑图,一共有多少台?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
2、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你能再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继续添加电脑图片为30个2,现在呢?3、读写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你知道6个2相加,用乘法怎样写呢?30个2呢?4、练一练①说出6×2、2×30各部分的名称。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节第1课时8,9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节第1课时 8,9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节第1课时 8,9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8,9的乘法口诀。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8,9的乘法口诀。
学生需要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掌握8,9的乘法口诀。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记忆8,9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口诀卡片3. 黑板4. 粉笔5. 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我可以问学生:“如果我们有8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人,一共可以分给多少人呢?”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2. 知识讲解(10分钟)接着,我会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8,9的乘法口诀。
我会逐一解释口诀的每个部分,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诀,我会举一些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我会讲解如何用8,9的口诀计算16乘以24。
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5. 团队合作(5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一起背诵8,9的口诀,或者进行口诀接龙游戏。
6. 板书设计(5分钟)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将8,9的乘法口诀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口诀的每个部分写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7. 作业设计(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8,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 8、9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8、9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8、9的乘法口诀。
我们将通过教材中的章节来深入学习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记住8、9的乘法口诀,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和一些彩色卡片,上面写着8、9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课题,例如:“假设你有8个苹果,你想知道9个苹果是多少个吗?”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8、9的乘法口诀,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上8、9的乘法口诀,并用彩色粉笔标注出重点的部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写出8、9的乘法口诀,并找出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口诀来解决。
答案:8×1=88×2=168×3=248×4=328×5=408×6=488×7=568×8=648×9=72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8、9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孩子还是会出现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孩子的辅导,并引导他们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8、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再次,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一、教学目标1.理解“多边形”的概念;2.能够辨别并命名“三角形”、“四边形”以及“五边形”;3.能够认识并填写“图形结构表”。
二、教学准备1.针对本课的知识点,准备一些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卡片和图形结构表等;2.课堂板书工具:PPT或白板;3.教学用具:中性笔、彩色粉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和形态;2.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
3.2 讲解1.简要介绍“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定义;2.介绍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形态及特点,如三角形的边和角、四边形的边长和角度和五边形的边数和顶点等。
3.3 操作3.3.1 识别图形1.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2.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属性,分辨出“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并介绍图形的特点。
3.3.2 命名图形1.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名字;2.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命名不同形状的多边形。
3.3.3 填写图形结构表1.引导学生认识并填写“图形结构表”,包括图形名称、边数、角度、顶点等信息;2.让学生通过填写“图形结构表”,更好地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形态和特点。
3.4 练习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堂练习;2.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和指导。
四、板书设计定义多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结构表图形名称边数角度顶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五、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2.对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形态和特点进行总结。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概念和形态及特点,并能够填写“图形结构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3 角的初步认识-认识锐角钝角 教案(表格式)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直角以外的角.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让同学们认知观察这些角,如果让你分类你会怎么样去分呢? 让学生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2.根据学生汇报,把比直角小的分一类,在数学上我们将这类角叫做锐角.把比直角大的分为一类,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钝角.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钝角和锐角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锐角钝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生活中不只是只有直角,那其他的角呢?就可以借助直角来认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出锐角的钝角的特征并辨认他们,最初认识钝角和锐角时可能会存在混淆.
3.让学生观察锐角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些角叫锐角钝角呢?
4.锐角给人锐利的感觉,锐不可当,外形跟先锋队队形相似,所以叫锐角.钝角与钝刀形状相似,所以这样的角叫钝角.
5.实践操作比较锐角钝角与直角的大小.学会画锐角和钝角.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在三角尺的直角张口内画一点过顶点和这一点相连画另一条边,一个钝角就画好了,如果在直角张口内画一点与之相连一个锐角就画好了.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认识的直角迁移至钝角和锐角
2.通过直角引导发现其他角和直角的角度不同
3.通过自己动手比较钝角锐角和直角的大小区别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角的知识,你知道角由什么组成的嘛?
2.我们还认识了直角,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今天啊直角还带来了他的兄弟们,但是他们藏起来了,你能找到他们吗?(出示主题图:队旗和红领巾)让学生指指哪里藏着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出1~100之间的数字。
2.能够简单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能够应用数学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4.了解“早晚”的概念。
5.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和比较大小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1~100之间数字的读法。
2.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3.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2.理解“早晚”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白板、马克笔。
2.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3.数字卡片、小学生钟表模型。
4.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读数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数字。
2.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读法。
3.学生互相读数,加深印象。
第二节比较大小1.老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学生用手指比划,表示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3.老师让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第三节早晚概念引入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早晚”的概念。
2.利用小学生钟表模型演示早晚的概念。
3.帮助学生理解早晚的时间概念。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时间顺序,理解“早晚”在生活中的应用。
2.比较家庭成员的年龄大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字和比较大小的知识。
七、教学反馈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字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掌握。
2.收集学生作业,及时进行批改与反馈。
八、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数字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早晚”概念,学生不仅增加了对时间概念的认识,也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教师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案,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征,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角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角?”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角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板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含有各类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总(4)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
第(4)课时
教材分析
让学生在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资源
三角尺
教学基本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
角可以分为哪几种角?锐角和钝角与直角什么关系?
导入: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角不同的角,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三角尺来做游戏。
2.出示三角尺
观察这两个三角尺,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
观察三角尺并思考:每个三角尺都有几个锐角和几个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完成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
边摆边比赛,看哪个小组摆法最多。
让学生边摆边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2.汇报交流,看哪个小组摆法多。
3.教材第42页做一做:用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钝角、直角。
4.汇报交流拼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5页第13题:
(1)完成独立第(1)小题
(2)合作交流第(2)小题
(3)汇报说说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完成第(3)小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练习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数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数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连加连减运算3.加减混合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连加连减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游戏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环节(1)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讲解连加连减运算,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讲解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3.练习环节(1)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1)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6.课后作业(1)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数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拓展1.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八、教学资源1.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辅助教材:数学练习册、数学故事书等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九、教学时间1.本节课共2课时2.第一节课: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连加连减运算十、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多做题,提高计算速度。
2.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第三单元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观察、归纳等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系统介绍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
结合实际例子,详细解释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分析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
课堂总结: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和学习成果,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认识。
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要求,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4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学会通过拼接数字识别和书写两位数。
3. 理解并应用两位数的数目和数量概念。
4. 运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字卡片或磁贴。
3. 数学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与复(5分钟)1. 复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通过互动游戏或数字歌谣进行复,确保学生对这些数字有基本的了解。
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的概念。
通过教师举例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特点。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磁贴,让学生拼接出各种两位数。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变化,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启发与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估计数量并用两位数表示。
例如,5个苹果可以用52表示。
2. 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互出题并回答对方提出的两位数问题。
鼓励他们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巩固与扩展(15分钟)1. 学生打开数学练册,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
包括填写缺失数字、判断大小关系、简单运算等。
2. 教师适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2.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部分。
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册上的作业。
2. 背诵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和运算过程,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总结发现
3.自主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
审美育人:在整理乘法口诀表中,感受乘法口诀排列的规律美。
实践育人:学生通过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被,知道知识的多面性,发展学生思维举一反三。
课堂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1、2、3、5题
2.总结反馈
第1题,巩固乘法的意义。
整理与复习(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一1、2、3、4、5题。
育人目标
1.经历1~9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建立1~9的乘法口诀的整体认识,促进认知结构形成。
2.能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
3.探索乘法九九表的排列规律,促进对1~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课题导入
完成书上42页,练习十一第6题。
1.指导学生填写第6题。
2.引导学生观察规律。
1.独立填写
集体反馈。
2.认真观察
说规律。
通过孩子动口、动手,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
综合练习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尝试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要问了,乘法口诀背熟了有什么用呢?
第5题,口算练习。做完后让孩子说说,做这样的口算题目,需要注意些什么?一是要看清楚运算符号;二是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可把第一步的答案写在下面。
3.转盘游戏
出示41页第4题的转盘。先说明规则,再用开火车的形式依次说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2、3、5题,并交流反馈。
3.学生看懂题意后,开火车说得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教材编排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画角。
单元教学难点: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单元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但对于抽象的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单元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共分4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1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 1课时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1课时用三角尺拼角 1课时第 1 课时总第()课时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学会辨认角。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单元主题图:同学们,请你认真观察这个校园都有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位数的构成和读法。
2.掌握三位数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
3.能够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三位数的构成和读法。
2.三位数横向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适当运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理解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三单元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些三位数,并让学生读出这些数字。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三位数的构成方式:百位、十位、个位。
•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些三位数的大小,并引导他们找出规律。
3. 合作探究(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用数字卡片继续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
•指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思维,让学生思考不同三位数的组合方式。
5. 总结归纳(5分钟)•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三位数构成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三位数的构成和读法,能够进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并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如果要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八、板书设计•三位数构成:百位、十位、个位。
•大小比较的符号:>、<。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三位数的概念,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第一课时累计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教学目标1.在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法情景教学法课型新授教学具图片、小棒程序教学过程调整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学生操作摆桃子。
学生分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老师讲述:(结合图片)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老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
像这样把每几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怎么思考的。
学生互相交流,试一试。
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3、“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教学反思课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2)第二课时累计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课型新授教学具桃子图片,小黑板等程序教学过程调整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旧知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教师引导。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学生思考,写出结果。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学生思考,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每只小猴3个,再每只小猴1个……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 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练习五)第五课时累计课时:1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1—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型练习教学具课件、图片程序教学过程调整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 2×3= 4×1= 2×2=1×4= 4×3= 2×4= 3×3=二、拓展。
1.课本第28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出示第5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
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游戏中复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口算卡片理解、背熟乘法口诀。
由学生分组讨论,上台讲出自己的算法。
看图说题,乘法结合实际生活。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难点。
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5的乘法口诀第六课时累计课时: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教学目标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型新授教学具课件程序教学过程调整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问题情景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二、合作探究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学生根据课件要求,自行画表,算出答案。
2个5相加 5×2=10 二五得十3个5相加3×5=15 三五十五4个5相加4×5=20 四五二十5个5相加5×5=25 五五二十五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师生对口令3、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4、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秘密:积的个位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四、想想做做1、第1题,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学生看老师板书,总结规律。
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跟着老师对口令。
学生通过练习,熟悉5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第七课时累计课时: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法情境导入法课型新授教学具课件程序教学过程调整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1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二、探究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学生根据课件数一数。
学生分组交流。
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
(4×3+1)板书4+4+4+1=13条4×3+1=13条三、拓展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四、归纳像4×3+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六、课堂作业教材32页第2题。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学生自我归纳,练习做题理解。
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练习六第八课时累计课时:1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