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63张ppt)
可得前 2 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 x1=[20×2+2×(-5)×22] m=30 m。
(3)汽车停止即速度 vt=0 根据公式 v2-v02=2ax,可得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 v2-v02 0-202 汽车行驶的距离 x2= 2a = m=40 m。 2×-5
答案:(1)10 m/s
(2)30 m
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
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 (2)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 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 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 v 、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例2]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
1∶3∶5∶„∶(2n-1)
。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2-1)∶( 3- 2)∶„∶( n t1∶t2∶t3∶„∶tn= - n-1) 。
[试一试]
2.(2012· 佛山一模)如图1-2-3所示,
x=x1+x2⑦ x′=x1′+x2′⑧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 x 5 程之比为 = 。⑨ x′ 7
[答案]
5 7
多过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多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注意分段应用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规律列方程的解题策略,这就是数学中的分 段函数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注意设而不解的解题策略, 解题过程中设一些未知量,通过加、减或乘、除消元的
第二段时间:a甲=2a, 甲汽车做加速度为2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乙=a 乙汽车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图5-4-2
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
B运动过程中
()
15
第15页
A.重力做功 2mgR B.机械能减少 mgR C.合外力做功 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1)小球对B点正好没有压力含义。 (2)摩擦力为变力,应从功效关系上求小球克服摩擦 力做功。 (3)机械能减少许与哪个力做功相相应。
功效关系
[想一想]
如图 5-4-1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由 静止从地面运动到离地 h 高处,已知 F=54mg,试分别求出在 此过程中重力、力 F 和合力的功,以及物体的重力势能、动能 和机械能的变化量,并分析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
第1页
图5-4-1
提示:重力做功-mgh,力 F 做功54mgh,合力做功41mgh, 重力势能增加 mgh,动能增加14mgh,机械能增加54mgh。关系: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 能的变化量,力 F 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33
第33页
求解相对滑动物体能量问题办法 (1)正确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 (2)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 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3)公式Q=Ff·l相对中l相对为两接触物体间相对位 移,若物体在传送带上往复运动时,则l相对为总相对 路程。
解得:v=1 m/s,t1=1 s<1.5 s
32
第32页
故滑块与小车同速后,小车继续向左匀速行驶了 0.5 s,则小车右端距 B 端的距离为 l 车=v2t1+v(1.5- t1)=1 m。
(3)Q=μmgl 相对=μmg(vB+2 vt1-v2t1)=6 J。 [答案] (1)30 N (2)1 m (3)6 J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1ppt)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
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 力的合力F′
图实-3-9
(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
(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 (3)若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弹簧秤读数时需要估读,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 形式给出,根据图甲弹簧秤指针的位置,可读出力的大小为 3.00 N。 (2)根据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 板在图乙上由已知的两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测量出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与标度1 N的长度进行比较,可求出F′的 大小为(5.2±0.2) N。 (3)若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 范围内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3.00 相等 (2)5.2±0.2 (3)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
——[高考命题常涉及的几种创新角度]—————————
一、本题创新点分析
1.源于教材——本例的实验原理与教材实验的原理
相同,所选用的橡皮筋、细绳套及验证方法也与本实验 相同。 2.高于教材——本实验没有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而是用钩码的重力作为绳的拉力,同时用两个光滑硬棒
则F=5G、F1=4G、F2=3G,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三力 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则cos α=3/5,cos β=4/5,所以cos
α/cos β=3/4。
[答案] 细线方向)
(1)结点 O 的位置
钩码个数
拉力方向(或
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 O 与步骤 B 中结点位置 3 (2)4
重合钩码个数和对应细线的方向
(2)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单元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答案] C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 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3)作用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不能牵扯有第三个物体。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 的
相互依赖关系。
[试一试]
2.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 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
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
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
图3-1-2 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3-1-2所示。观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两个
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
2010年海南T16
计算
计算
14分
11分
(1)从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对 本章内容的考查重点有:力和运动的相互推断分析, 动力学相关的图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 功和能的综合等。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也是近年
高考考查的重点。
(2)高考对本章内容要求较高,每年都有涉及,既 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 为零
叠加性 不同 点 力的 性质 相同 大小
抵消,不可叠加,
不可求合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
点
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2]
(2011· 浙江高考)如图
3-1-4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 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 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 胜利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45张ppt)
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
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x4-x1 x5-x2 G.根据公式 a1= ,a2= , 3T2 3T2 x6-x3 a1+a2+a3 a3= 及 a= 求出 a 3T2 3
[解析]
在实验中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 况,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E 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 [答案] ABCDFG
⑴直接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倾 斜的直线,如图实-1-4 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 Δt,速度也 会增加相同的值 Δv, 由此得出结论: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2)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到,既然小车的 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 v 随 t 变化 的函数关系式为 v=kt+b,显然 v 与 t 成 “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图实-1-9
(4)在 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则 Δv a= =(0.64± 0.01) m/s2。 Δt
[答案] 图
(1)弹簧测力计
(2)0.864
0.928
(3)见解析
(4)(0.64±0.01)
[题组演练]
3.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实-1-10所 示,已知频闪周期T=0.1 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分别 为OA=6.51 cm,AB=5.59 cm,BC=4.70 cm,CD= 3.80 cm,DE=2.89 cm,EF=2.00 cm。小球在位置A
七、误差分析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 全相等。 (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四章第1单元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63张ppt)
人造地球卫星等现代科技的重要领域进行命题。
曲线运动
超链
[想一想]
接
如图4-1-1是一位跳水运动员从高台做“反
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头部的运动轨迹,最后运动
员沿竖直方向以速度v入水。整个运动过程中在哪
几个位置头部的速度方向与入水时v的方向相同? 图4-1-1 在哪几个位置与v的方向相反?把这些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2)本部分内容的考查题型较全,既有选择题,又有 计算题,对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的直接考查,一般为选择题;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规律 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
二、2014年高考考情预测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 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应用仍将是本章 命题的热点。 (2)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万 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知识相结合,与生产、 生活、科技背景相联系,将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3)过河路径最短(v2>v1 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 岸,无法垂直渡河。确定方法如下:如图 4-1-7 所示, 以 v2 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1 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 v2 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时航 程最短。
由图可知 cos α=vv12,最短航程 x 短=cods α=vv21d。
x′=d=180 m。
t′=v2cods
30°=5180 23
s=24
3
s
[答案] (1)船头垂直于河岸 36 s 90 5 m
(2)船头向上游偏 30° 24 3 s 180 m
解决小船过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1)渡河时间只与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有关, 与水流速度无关。 (2)船渡河位移最短值与v船和v水大小关系有关, v船>v水时,河宽即为最短位移,v船<v水时,应利用图 解法求极值的方法处理。
曲线运动
超链
[想一想]
接
如图4-1-1是一位跳水运动员从高台做“反
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头部的运动轨迹,最后运动
员沿竖直方向以速度v入水。整个运动过程中在哪
几个位置头部的速度方向与入水时v的方向相同? 图4-1-1 在哪几个位置与v的方向相反?把这些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2)本部分内容的考查题型较全,既有选择题,又有 计算题,对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的直接考查,一般为选择题;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规律 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
二、2014年高考考情预测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 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应用仍将是本章 命题的热点。 (2)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万 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知识相结合,与生产、 生活、科技背景相联系,将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3)过河路径最短(v2>v1 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 岸,无法垂直渡河。确定方法如下:如图 4-1-7 所示, 以 v2 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1 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 v2 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时航 程最短。
由图可知 cos α=vv12,最短航程 x 短=cods α=vv21d。
x′=d=180 m。
t′=v2cods
30°=5180 23
s=24
3
s
[答案] (1)船头垂直于河岸 36 s 90 5 m
(2)船头向上游偏 30° 24 3 s 180 m
解决小船过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1)渡河时间只与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有关, 与水流速度无关。 (2)船渡河位移最短值与v船和v水大小关系有关, v船>v水时,河宽即为最短位移,v船<v水时,应利用图 解法求极值的方法处理。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功和功率(77张PPT)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
第16页
功正负判断及计算
1.功正负判断方法 (1)恒力做功判断: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依据力与位移夹角 来判断。 (2)曲线运动中功判断:若物体做曲线运动,依据F与v方 向夹角来判断。当0°≤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90°<α≤180°, 力对物体做负功,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3)依据能量改变来判断:依据功是能量转化量度,若有能 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惯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络物 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做功判断。
第3页
考点
功效关系、 能量守恒定
律
试题
年福建T17 年上海T15 年浙江T24 年山东T22 年江苏T8
题型 分值
选择 选择 计算 选择 选择
6分 3分 20分 4分 4分
第4页
(1)从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能够看出,高考对 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有4个概念(功、功率、动能、势能) 和三个规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 律)。
小船克服阻力做功Wf可用公式W=Flco度大小v1→应利用动能定理 由A点到B点列方程求解→要求小船在B点加速度大小 a→可先由P=Fv表示缆绳牵引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列 方程求解。 [尝试解题] (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阻力做功 Wf=fd①
第10页
3.功正负判断 夹角 功 正 负
α<90° 力对物体做 _正__功___ 力对物体做 负功 ,或者说物体 克服 这
α>90° 个力做了功
α=90° 力对物体不__做__功__
第11页
[试一试]
1.如图5-1-2所表示,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
练
一个有效方法。假如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
题型
计算 计算 选择 选择 选择 计算 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