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第四讲中国近代教育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教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教育近代化理论的奠定(1851年—1864年).
第一、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第二、提出了一个比较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第三、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农民战争特色的
军事教育体系。 第四、建立了历代农民革命队伍中最完备的教育体系。 第五、创造了新的农民革命的宗教(拜上帝教),并以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

探索救国救民的过
Biblioteka Baidu



向西方学习
改革派教育思想 地主阶级
洋务派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的主要 教育思想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维新派教育思想 民主派教育思想 新文化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 教育思想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萌芽(1840年—1860年)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思想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江南制造总局
湖北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建立强大的海军
大 教 育 家 张 之 洞
(三)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1、张之洞其人 2、《劝学篇》其书 3、“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其思想 4、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思想
四、资产阶级维新教育思潮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深化与发展(1895年—1898年)
之作为教育上的 最高指导原则。 第六、在批评封建旧文化方面作出过更多的努力。
三、洋务教育思潮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1860年——1895年)
(一)洋务教育思潮的历史地位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二)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1、兴办洋务学堂
1862年6月11日成立,它是我国创 办新式学校的开始,同文馆以培养 外语人才和翻译外国著作为主要 任务。
(一)维新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三)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争 (四)维新教育思潮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育家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号广厦,广 东南海县人,亦称南海先生。
他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是我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入物之一。
1895年4月,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正值甲 午战争失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 为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提 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这便是著名的 “公车上书”。同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成 立强学会。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新学 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中。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地址在北河沿,即后来北大三院
图为同文馆大门旧址。
2、兴办留学教育 禾田里的: “ A、B、C、D……” 容闳的梦
容 闳 (1828-1912年)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1847年留学美国,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
大学,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参加洋务运动力主教育救国。
1872年起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开近 代中国留学之先河,影响深远。
五、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
• 学生研究
——走向社会大课堂
• 教师研究
——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 师生共同研究
——在合作中教学相长
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上立住 脚——而且光荣地立住——要以学术 为基础的。
——蔡元培
一、教育家的诞生
蔡元培(1868—1940)生平、教育活动和著作
4第四讲中国近代教育史
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有关香港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1842年)
割让香港岛
北京条约(1860年) 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 南)及昂船洲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 租借新界(界限街以北及
条(1898年)
邻近岛屿)九十九年
六次革命运动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0-1895 1898 1899 1911 1919
1、龚自珍改革封建教育的教育思想
2、林则徐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教育思想 反对经济侵略;反对军事侵略。
3、魏源“师夷长技以夷制夷”向西方学习 的
实学教育思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 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叙》
• 出生——32岁(1868年——1898年底)
系统接受封建旧教育,在科举道路上连连告捷。
• 33岁——50岁(1899年——1916年)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他帮助康有为 组织保国会,推动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他 逃往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
从1920年始,主要从事著述、讲学,一生著
作七、八百万言,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1905年梁启超与梁思顺、梁思成、梁思用合影
京师大学堂的学科设置
大 教 育 家 蔡 元 培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 理唐绍仪(右)和清政 府邮传部副大使梁如浩 (左)的幼童时代,英 气勃发。
面对即将奔赴前往 新大陆,他们的目光和 身姿,不正是“少年中 国”的写照吗?
泪水在母亲 的眼中打转 哦!新大陆
留美幼童直接登船
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起程赴美。 航行三十天,跨海三万二千里,在旧金山上岸。
大清的形象:在旧金山上岸后,幼童们穿上新衣服拍的照片
惊涛三万二千里, 好一个
“为到金山上岸光辉”!
几个幼童到达美国初期时 曾留下的照片
数年后他们再次合影
这两张有趣的照片,让我们 知道了什么叫“变迁”。
在依依惜别之际
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 Boys,“留美幼童”。
詹天佑与京詹铁路
“你忠诚的詹天佑”
教育家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是维新运动杰出的宣 传家、教育家。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
他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17岁中举人。 1891年入万木草堂,为康有为的学生。1895年帮 助康有为发动组织了“公车上书”。1897年他 开始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还组织南学 会,宣传变法思想。
晚年主持康梁变法及孙中山民主革命。 他于1871年在家乡南屏创办“甄贤学校”, 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Long Long Ago —— 一张清同治年间摄于上海的照片
那些怯生生的眼睛,那些紧闭的双唇, 还有被优雅的握在手里的折扇。 他们像一件珍贵瓷器的千百碎片,散落在美国 和中国。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